㈠ 如何針對熱點進行借勢營銷
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分析一下營銷熱點,也就是什麼是營銷熱點,什麼事件才被稱為熱點,首先它要被很多人知道,而且還要被很多人關注。即必須要具備「高知曉度和高關注度」的屬性。
而通過蹭熱度,不僅可以獲取熱點本身的流量,最關鍵的是還可以將我們自身的產品和熱點相結合,使品牌傳播的更廣,更甚者還能帶來一定的知名度。
下面分為五步來說一下怎麼借勢營銷:
借勢第一步:熱點分析
在追熱點前,先分析下:這個熱點我能不能追。
1. 分析的內容為:
▲ 熱點產生的根源是什麼?
▲大家目前都在討論的話題是什麼?
▲這個熱點都有哪些人群關注
2. 分析的工具為:
▲網路指數:可以查看目前這個熱點的搜索量,以及搜索人群的畫像
借勢第二步:分析產品與熱點的關聯度
這和第一步是相輔相成的。我了解了熱點事件的前因後果及人群畫像後,還需要分析下熱點與我的產品是否有關聯,或者是否會影響用戶對於品牌的認知度。
比如我們公認的借勢好手杜蕾斯,也不是所有事件都蹭。像優衣庫事件就沒有,因為這很容易給用戶產生不好的認知度。
那我們都要分析些什麼呢?
1.熱點是否有和產品相連接的點?
2. 熱點本身性質是否和我們品牌的理念及想向用戶傳達的認知度相符?
借勢第三步:內容製作方向
通過對熱點的詳細分析,我們了解到這個熱點可以蹭,那就需要抓緊時間製作素材。
但該往哪個方向蹭?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發散思維」。
1. 羅列出所有和熱點相關的點
2. 篩選信息
將和熱點相關的信息羅列出來後,再結合自己的產品去篩選信息。
借勢第四步:選擇渠道
既然蹭熱點的方向出來了,我們就需要思考:我應該把這個蹭熱點信息放到哪些平台上?
我們就拿那個人人都能蹭的錦鯉活動來說,你緊趕慢趕終於製作出了一個超長獎品單,於是把它放到了自己官網上。
但自己的官網每天就20個瀏覽量,最後8個人報名了,你覺得這個熱點蹭的有意義嗎?
熱點也需要曝光,那就需要選擇投放到正確的渠道上。
借勢第五步:物料製作
蹭熱點方向有了,渠道也有了,那就需要結合自己的渠道和熱點內容進行製作物料。
比如我要投放微博,那我們可以製作成一張圖片;我要投放朋友圈,我們可以製作成一張圖片或一個H5...
13年整合營銷培訓的厚昌學院認為在製作物料時,不必拘於最初的熱點形式,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產品和渠道進行變化。
借勢營銷,只是眾多營銷中的一種。在未來,各大平台的流量分散化,市場會要求我們的營銷能力更加多元化。
㈡ 借勢營銷的借勢營銷的方法
新品入市不可能一下子就賣得很好,那麼在賣場該如何選擇陳列位置呢?旺銷產品旁邊的位置,是新產品最好的推廣位置。研究發現: 消費者在賣場閑逛時,一分鍾可以經過100~200個產品,被消費者關注的產品會佔用消費者5秒鍾的時間。這就是所謂的」賣場5秒鍾廣告」。所有商家在賣場的「肉搏」,都是要爭取到這5秒鍾的關注,但是消費者幾乎平均不到0.5秒就會經過一個商品,要讓新產品在100~200個產品中跳出來,受到關注,怎麼辦? 旺銷產品往往位於人流量最大的位置, 消費者在其貨架前停留時間也長,受到注意、被購買的機會自然就更多。如此旺勢,不可不借。採取緊貼陳列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有資料表明:緊靠旺銷產品陳列的商品,受到消費者關注的程度要遠遠高於其它產品。
當然這些位置的價格會更貴一些,但是可以通過適當減少陳列面積來節省陳列費的支出。另外產品線長的企業,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好賣。企業將不是特別好賣的產品和暢銷品陳列在一起,就是要借自己的暢銷品之勢。 (一)價格借勢。如果自己的產品和競爭者是同類產品,並且包裝、質能、款式、品牌力都和競爭品牌在伯仲之間,但是價格比競爭品牌低,那麼,緊貼著競爭品牌,能最直接突出價格優勢。不要小看那張小小的價格標簽,這往往是把消費者拉到自己旗下的最後機會。
(二)特色借勢。有一種可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自然不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樣的巨人,企業很明顯地將競爭對手定位於二級可樂品牌。但是該產品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 可樂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於是企業在賣場的陳列策略是: 遠離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緊貼著其他可樂。並給出醒目的POP廣告:A可樂,年輕健康的汽水!很顯然,緊貼競爭品牌。並努力突出產品品質的個性特色和優勢,以達到產品更明顯的區分。當消費者經過這些可樂時, 看見其醒目的POP廣告,對比優勢自然就強烈異常。
(三) 自家產品借勢。在同類產品里,如果自己的產品線更長。同樣可以用緊貼陳列的策略來突出品牌優勢。當產品優勢明顯的時候, 陳列應當用緊跟策略。俗話說: 「不怕不識貨, 就怕貨比貨!」 緊跟,起到的作用就是讓消費者進行比較,充分借競爭品牌的相對弱勢,來提升自己的優勢,一邊打壓, 一邊提升, 效果不言而喻,這是陳列中的關鍵。
當然,一種產品相對於競品, 會在很多方面產生優勢:價格、性能、品種、包裝、促銷等等。企業有了緊跟意識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在陳列中充分將區隔競品的優勢提煉出來,簡單明了地告訴消費者。 (一)購買行為,常被忽視的借勢契機。有這樣一個故事。沃爾瑪曾在對賣場銷售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尿不濕和啤酒的銷售額增幅極其相近。幅曲線幾乎完全吻合,並且發生時段一致。賣場經理很奇怪:這兩個完全沒有關系的產品的銷售變化情況怎麼會如此一致?他們做了很多分析和調查,最後發現:很多年輕的父親被妻子打發出來給孩子買尿不濕,他們都有喝啤酒的習慣。每次都會順帶著買些啤酒回家。於是,賣場乾脆將這兩種產品陳列在一起。徹底方便消費者。這是一個典型的借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勢營銷的例子。注意觀察、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中發現並運用規律借勢營銷,將會收到出其不意的好效果。
(二)購買習慣, 值得注意的借勢點。從消費者購買習慣出發,組合賣場的某些陳列。也是一個不錯的借勢方式。消費者購買習慣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比如,賣場靠近出口和人口的通道上人流要比別的地方多很多。這是所有消費者在賣場行走購物的規律,那麼就可以根據這個習慣來陳列商品。再有,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可分為沖動型和目的型。對於前者, 商品自然應該放在人流最為密集的地方,消費者走到跟前時。往往很習慣地就將這些商品放進了購物推車。這些商品有飲料、麵包、收音機等商品, 消費者購買時有明確的目的,則完全可以放在比較冷清的角落。消費者還有很多購物習慣可以借勢,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科學分析,完全可以找到其中的奧秘。這樣的勢借好了,也可以起到意外的效果。
(三)心理,微妙的借勢力量。在賣場購物,絕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收銀處總是排著長長的隊, 購物的高興勁兒都因為焦急等待買單而煙消雲散。賣場寸土寸金,不可能設立過多的收銀台,但是很多人因為不耐煩等待,選好的商品又不是非要不可,時常放下就走了,這也給賣場丟掉了不少機會。一些產品,不適合在賣場給出較大的陳列面積,同時,這些產品有一定的私密性,導致消費者不會在這些產品面前逗留很多時間,這樣的購物心理同樣值得借勢。像安全套、避孕葯等產品,購買者都是拿了就走,很少仔細挑選,因為東方人對此都有很強的羞怯心理,購買這些產品甚至像在做賊。一個賣場就十分聰明,在靠近收銀通道邊設立一個小小的陳櫃,將安全套和口香糖等小商品同時放在陳列櫃里,消費者在不經意中就將這些私密性很強商品帶回了家。
消費者的心理千奇百怪。但是又有規律可循。如尊重感、安全感、親密性等心理狀態都是值得在陳列中利用的。只要利用得當,黃金貨架也並非是勢在必得的。
㈢ 豬年,各大品牌都是怎麼借勢營銷的
借勢營銷是將銷售的目的隱藏於營銷活動之中,將產品的推廣融入到一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環境里,使消費者在這個環境中了解產品並接受產品的營銷手段。具體表現為通過媒體爭奪消費者眼球、藉助消費者自身的傳播力、依靠輕松娛樂的方式等潛移默化地引導市場消費。換言之,便是通過順勢、造勢、借勢等方式,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銷售的營銷策略。
㈣ 如何做好借勢營銷,借勢營銷是什麼
借勢猶如草船借箭
㈤ 借勢營銷的常見營銷手段有哪些
1. 借品牌
有效藉助已有知名品牌,可以快速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比如在奧運期間的奧運營銷,就是典型代表。奧運會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體育盛會,受到了全球的注目。特別是商界奇才尤伯羅斯創造性地將奧運和商業緊密結合起來,並使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成為「第一次賺錢的奧運會」以來,奧運經濟越來越成為眾商家關注的焦點。比如在北京申奧活動中,可口可樂、通用汽車、喜力啤酒、農夫山泉、富士膠卷等公司都積極參與,這些企業圍繞奧運賽事除了投入贊助費外,還從公益、文化、熱點等各個角度採取了一系列相關的營銷活動。
再比如著名的奧巴馬女郎,也是藉助了奧巴馬的個人品牌才「一脫成名」。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其實「脫」了不一定就能出名,關鍵是看在誰面前「脫」。
2. 借渠道
在實施網路營銷時,通暢的推廣渠道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但是不是每個企業都有條件和能力建立自己的渠道。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想辦法藉助別人的成熟渠道來進行推廣。
在這個方面,軟體行業用得是比較深入的,比如最常見的一種手段就是軟體綁定。經常喜歡嘗試軟體的朋友應該比較有感觸,在安裝一些小軟體時,經常推薦和提示你安裝一些相關的其他軟體。而一些惡劣的軟體,則根本不提示,直接強行幫你安裝,比如金山毒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你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安裝上的。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360衛士手機版,會有一些諸如「清理加速」、「軟體管理」、「手機殺毒」等方面的功能,如果你以為這些都是360衛士手機版自帶的功能,那就錯了,當你運行這些功能的時候,相應軟體才會下載到手機里,這樣利用360衛士手機版這個渠道,360就可以同時推好多款與手機優化相關的軟體了。
3.借事件
所謂熱門事件,關注的人肯定多,所以藉助這些熱門事件宣傳一下自己的公司或產品,比如杜蕾斯的官微,基本上網路中出現一點熱門事件,他們都能借上力,推出一個巨牛無比的文案,達到自己品牌營銷的目的。
另外,提起借熱點事件,想起另一個事件了:
第22屆冬奧會開幕式上,名為「俄羅斯之夢」的冰雪盛宴之中卻出現了一點小小的瑕疵。在體育場上空漂浮的五朵雪絨花本應該慢慢展開最終變形為象徵著奧運會的五環形象,但右上角的一朵雪絨花卻因為故障並沒有展開。「五環變四環」,這樣的失誤通過電視轉播呈現在了全世界觀眾們的面前。
國際奧委會對奧運商標的授權使用管理非常嚴格,沒經授權的商家是不能使用奧運相關元素的。但「四環」並不在奧組委授權范疇之內,商家使用的話,算不上侵權,各大商家敏銳的抓住時機,結合自己產品發揮想像:
一家名為zazzle的在線創意網站很快就推出了名為"索契故障"t恤衫,裡面有各種顏色可以選擇,但是價格不菲,男款需要22.95美元,女款也要19.95美元。國內電商迅速跟進,推出了其中的白色男款T恤,一位淘寶賣家一天就賣出了五百多件。
紅牛飲料則以「打開的是能量,未打開的是潛能」作為宣傳標語,使得網友吐槽活動繼續升溫。
中國聯通推出營銷廣告,你做不到的,沃來幫你。
有瀏覽器廠商戲稱,五環沒打開,是IE瀏覽器太慢,不如換一個試試。360、聯想等公司也把自己公司logo放在缺席的五環處,通過公司微博賬紛紛借機營銷。
互聯網中借勢營銷應用的非常廣泛,除了上面說的三種情況,還可以借名人效應,但不管是借渠道、借事件還是借名人,最核心的關鍵點在於,一定要是大眾所關心的,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㈥ 借勢營銷是什麼
社會在變,人們的消費心理也在變,如果你的營銷手段還是一層不變,在社會化媒體環境下,就很難達到營銷目的。
雲圖網路表明:既然是做營銷,客戶也能一眼辨之,那何不產品的推廣融入到一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環境里,使消費者在這個環境中了解產品並接受產品。具體表現為媒體爭奪消費者眼球、藉助消費者自身的傳播力、依靠輕松娛樂的方式等潛移默化地引導市場消費。也就是說,通過借勢、造勢、順勢等方式,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最終達到產品和服務銷售的目的。
但是,作為企業該如何借勢營銷呢?又要注意那些問題呢?
是否正向?
也就是判斷對事件跟進後是否能夠達到正面的效果,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熱點事件,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對企業造成負面的影響。
是否符合品牌定位?
很多品牌熱衷於一些沒有效果的營銷宣傳行為,遇到什麼熱點都蹭一波,關鍵文案還一點都不新穎,完全不能傳播品牌理念和形象。
是否觸犯法律?
很多品牌在名人熱點出現時,直接使用當事人頭像,或者歪曲實事,很多公司也因此收到律師函。
過於敏感、爭議的事件
某些熱點事件爭議性很大,對與錯之間沒有蓋棺定論,兩方之間都有眾多擁立者,觀點把握不當,都會觸發粉絲團的神經,導致品牌的災難。
失效已過的熱點
一般的熱點,如果做不到在六小時內和自己的品牌很好的關聯上就沒有做的必要了。
企業借勢營銷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一個不斷投入的過程,要有戰略眼光,從現在開始,著眼未來,圍繞自己的品牌不斷讓營銷活動社會化。在異常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只要學會了借勢營銷,企業就能利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走向成功。
㈦ 借勢營銷的介紹
借勢營銷是將銷售的目的隱藏於營銷活動之中,將產品的推廣融入到一個消費內者喜聞樂見的容環境里,使消費者在這個環境中了解產品並接受產品的營銷手段。具體表現為通過媒體爭奪消費者眼球、藉助消費者自身的傳播力、依靠輕松娛樂的方式等潛移默化地引導市場消費。換言之,便是通過順勢、造勢、借勢等方式,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銷售的營銷策略。
㈧ 市場上有什麼成功的借勢營銷案例嗎
借勢營銷是將銷售的目的隱藏於營銷活動之中,將產品的推廣融入到一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環境里,使消費者在這個環境中了解產品並接受產品的營銷手段。具體表現為通過媒體爭奪消費者眼球、藉助消費者自身的傳播力、依靠輕松娛樂的方式等潛移默化地引導市場消費。換言之,便是通過順勢、造勢、借勢等方式,以求提高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並最終促成產品或服務銷售的營銷策略。
借勢營銷宣傳技巧
(一)價格借勢。如果自己的產品和競爭者是同類產品,並且包裝、質能、款式、品牌力都和競爭品牌在伯仲之間,但是價格比競爭品牌低,那麼,緊貼著競爭品牌,能最直接突出價格優勢。不要小看那張小小的價格標簽,這往往是把消費者拉到自己旗下的最後機會。
(二)特色借勢。有一種可樂,它的主要競爭對手自然不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樣的巨人,企業很明顯地將競爭對手定位於二級可樂品牌。但是該產品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可樂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紊。於是企業在賣場的陳列策略是:遠離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緊貼著其他可樂。並給出醒目的POP廣告:A可樂,年輕健康 的汽水!很顯然,緊貼競爭品牌。並努力突出產品品質的個性特色和優勢,以達到產品更明顯的區分。當消費者經過這些可樂時, 看見其醒目的POP廣告,對比優勢自然就強烈異常。
(三)自家產品借勢。在同類產品里,如果自己的產品線更長。同樣可以用緊貼陳列的策略來突出品牌優勢。當產品優勢明顯的時候, 陳列應當用緊跟策略。俗話說: 「不怕不識貨, 就怕貨比貨!」 緊跟,起到的作用就是讓消費者進行比較,充分借競爭品牌的相對弱勢,來提升自己的優勢,一邊打壓, 一邊提升, 效果不言而喻,這是陳列中的關鍵。
借勢營銷成功案例 :
通向2022年冬奧會,北京來了!7月31日晚,萬眾矚目的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冬奧會)舉辦城市終於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奧委會(IOC)第128次全會中揭曉。短短幾小時之內,各大品牌開始忙壞了,看它們如何借勢營銷。
1.最「老大哥」品牌:三星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 三星電子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無線通信設備全球合作夥伴、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全球合作夥伴,力推三星電子的技術創新和奧運精神。北京(張家口)成功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申辦資格,三星將繼續全力支持奧運精神,為北京喝彩。
2.最走「心」品牌:伊利
七年前,恰逢2008北京奧運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七年後,北京又將迎來2022冬季奧運,你將會做什麼?
3.最有文化 品牌:有道詞典
引用《權利的游戲》中的台詞「Winter is coming」意識暗示一場戰役即將到來,另一個這次台詞中把win用紅色突出,表明我們贏了,一語雙觀。
而另一款海報則把兩個競選城市阿拉木圖和張家口名字中的「圖」和「口」字進行對比,暗示「無招勝有招,無冬勝有冬」,真是最有文化的品牌。
4.最"龐大"品牌:打車軟體
出門就可以看世界,因為我們把世界載給你了。
5.最「運動」品牌:P&G
寶潔旗下品牌先行開了一場運動會,換上運動服的它們,看上去都是萌萌噠。
6.最「文藝」品牌:雀巢咖啡
冬奧會下的陽光,是彩色的,泡出來的咖啡,是幸福的。
7.最溫暖品牌:美的
七年之約,冷暖相攜。
夏去冬來,年復一年。
8.最「勵志」品牌:蒙牛
每一杯,為下一個里程碑。
9.最「鼓舞人心」品牌:杜蕾斯
滑到家了,北京張家口。
10.最「岡顯本色」品牌:岡本
京城,岡顯本色。
11.最「勵志」品牌:榮耀手機
今日的成功,讓北京再度榮耀;今天的勝利,讓中國成為世界首個奧運會全滿貫舉辦國,這一刻,我們值得驕傲、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