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營銷的最終要回歸產品本身

營銷的最終要回歸產品本身

發布時間:2021-03-22 08:52:37

㈠ 江小白的成功可以復制嗎

難喝

㈡ 如何建立個性化營銷,粉絲從此不再流失

移動互聯網狀態下,粉絲經濟日漸蓬勃,只要有足夠的粉絲,即便你賣的是錘子也一樣可以銷路不愁。但概念炒作帶來的弊端便是界定不清。用戶群多並不代表就是粉絲經濟,比如說豆瓣、知乎還有貼吧上,很多用戶量很大的版面、群組與粉絲毫無關聯,只是普通的話題聚集。區分普通的社區經濟與粉絲經濟最大的特徵在於:

普通社區互動以功能為主,感情為輔;粉絲經濟的交流或消費驅動力則是以情感為主。
在中國沒有原創IP,傳統文化業不如國外發展迅速的角度上,能否利用中國的互聯網產業通過互聯網運作炒熱亞文化品牌,把它在適當的時候推向大眾媒體,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IP製造之路?這其中的探索有很多,大致說起來,粉絲經濟分為三個環節。

產品基礎的建立

所謂的粉絲,一定是針對某固定IP的用戶群體,此IP的特點要符合粉絲經濟的需求,因此做為IP一定要有其能稱其為IP的基礎,就是產品質量要過硬。具體來說,產品本身在IP製作時是通過產品形象吸引用戶建立起產品與用戶的關系,用戶體驗了與產品之間的互動之後回歸到產品本身,留下的最後印象是產品塑立的最終形象,整套系統運轉完成。這其中製作需要注意:

產品一定有一定的個性和特色,沒有特色的產品很難打動用戶,也無法讓粉絲向路人推廣,這個問題在後面會談到;

產品沒有質量上的明顯短板 也許產品有部分黑點存在,但是都與產品本身質量(即用戶與產品的直接關系)無關。

每種產品建立關系的方法不一樣 如游戲建立關系的主要途徑是游戲語言,包括人機互動和人人互動;偶像團體建立關系的主要方法是小劇場演出;電影建立用戶關系的主要手法是通過鏡頭語言和劇本設計,如此等等。

可以看到,粉絲向的產品有傳統品牌產品的部分特徵,只是區別在於產品的個性化代替了傳統品牌產品的按標准精益求精,這是由我國推廣資源分配的國情和製作設計能力的國情決定的。

那麼推廣過程必然也有部分相似性,產品的初次推廣因為個性化的原因,不適於向大眾群體做推廣,但是核心用戶即核心粉絲的定位效應一定要好,一下抓住核心用戶的心。那麼我們可以看出來,粉絲經濟的產品質量第一要義就是:10分鍾之內擊穿目標用戶的心,只要能夠抓住用戶的絕對領域進行攻擊,擊穿用戶的內心防護,那麼粉絲經濟的成立條件就部分存在。

產品的自推廣環節

所謂自推廣和SNS的病毒式營銷有部分相似的地方,即:如果基礎用戶群越大,則自推廣的效果越好,所以自推廣環節是建立在產品的品質和產品不斷更新拉動新用戶的基礎上的。一般來說產品用戶包括核心用戶、潛在用戶和跟風用戶,核心用戶和潛在用戶都已獲取之後,產品就有實力向大眾傳播,通過一級一級的精細化推廣,保證每一級的推廣質量和用戶留存。

這就需要產品本身有對潛在用戶的包容性,舉例來說,Tfboys作為小鮮肉團體,拉動的第一批核心用戶是正太控阿姨。這一波人定位既准,數量也多,而他們繼續下一步提供的是團隊成員在逆境中堅持學習的好學生形象,進一步打動同齡人把許多同齡人拉進團體,這時候粉絲的自傳播力量就起到了良好作用,現在Tfboys已經雄踞各種網路音樂排行榜前幾位,他們的手工打榜組甚至連工作室都自嘆不如。

粉絲的自推廣環節就是粉絲在產品的推廣周期的巔峰處配合產品本身的呼喚出擊,和路人形成互動從而完成拉路人關注產品的過程。和傳統的一波流、刷榜流等方式不同,傳統方式更趨近於赤裸裸的洗錢環節,交易色彩濃厚,所有參與者都是路人心態;粉絲傳播時行為和金錢推廣完全不同,能夠讓路人感受到部分誠意從而引起思索,人的思維的碰撞足夠多的時候,就可以產生對產品的推廣效應。

從粉絲推銷向路人的需求上,該產品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就必須成立,因為如果是在已有知名產品基礎上精益求精,推廣時路人一定會拿原產品和現有的產品進行比較,因為先入為主的概念看到的都是相同點,甚至是黑點,那麼這個產品的改進點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事倍功半了。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產品要拉到一定數量的用戶才能完成粉絲的自推廣環節,形成話題點,其中Tfboys醞釀了一年,郭敬明在小小說中醞釀了2,3年,這其中持續不斷的推出新話題,拉動潛在用戶是粉絲推廣爆發的基礎。

產品的內部生態與轉化環節

粉絲向運營通常遵循下圖的模式:

如何通過互聯網建立粉絲經濟

以微博運營為例,大部分微博的內容是接近的,而運營得好的微博號總是有意無意更強調自己對於粉絲用戶的價值作為長期發展之目標,通過了解粉絲目前的需求和關心什麼,甚至是粉絲反應為何。製造話題的能力與引導話題的能力成為運營能力的分野,無論成立時間的長短還是粉絲群體目前的人數規模都不會影響其成長率的高低,僅與討論密度有強烈正相關。

粉絲經濟產品內部的用戶狀態,有點類似於大型多人網游:分為多個粉絲群,每個之間既存在共同點又存在競爭。一般來說競爭意識是誘導粉絲付費的最大付費點,但因為目前中國的傳統品牌市場都被國外占據,粉絲經濟還要承接傳統品牌市場的義務,所以大部分粉絲經濟產品內部的粉絲都是組織合作的形式更多,競爭的形式更少。

偶爾如Akb48那樣把合作和競爭都做到位的團隊,在中國也要重新接地氣開始做起,競爭環節的開放其實已經變成了產品的一個宣傳點,目前在中國靠核心粉絲養活產品不會過得太好,因此無論是產品內部生態是引導到PVE向還是PVP向(游戲用語,PvE:成長、PvP:競爭),還是為了引導產品向傳統的大眾變現渠道如院線、網路運營商等服務。

那麼通過幾步曲折:定位核心、產品更新迭代拉動潛在、製造話題粉絲推廣,最終短期走上大眾舞台,是不是比起傳統的直接砸資源登上大眾舞台的成本更高呢?其實對於登上大眾舞台,兩者定義是不一樣的,對於傳統資源推廣,大眾舞台是一個推廣環節,推廣到路人後還要看產品自身的品質能力,而對於粉絲經濟產品,因為隨著和粉絲的互動產品已經在不停迭代改變,那麼大眾舞台除了是進一步推廣環節,還是該產品的轉化環節。

經歷一路細致運營推廣的粉絲經濟產品對比傳統大眾產品來,有著以下優勢:

粉絲韌性度高,後期付費堅挺,社會效應更強

產品生命周期長,因為前面所說的產品個性化強,因此不容易被復制,比起傳統產品來的快去得也快最終往往為別人做嫁衣來說,這種產品對製作者也是一個堅實的起點。

因此很多傳統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認識到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粉絲經濟也開始廣受關注。

最後我們可以看出,粉絲經濟產品的特點是對於產品質量有要求,早期要吸引眼球並擊穿用戶心理的能力,即兼顧個性化的同時產品不存在短板;另外利於粉絲圈擴大的包容能力,過於小眾無法發揮的題材也是有問題的。

對比起前期無短板有個性的用戶體驗,中後期只需要一直跟進維持該體驗就可以達到比較良好的效果。至於產品推廣,要分三步來走:

針對核心用戶的心理擊穿,核心用戶先付出第一筆經費,檢驗產品定位;
針對產品質量拓展同時進行的潛在用戶發掘,基於第一步所需的費用和後續資本的運作下,第二步更像是一個在多個小范圍內的撒網過程,針對幾種有可能的潛在用戶做進一步推廣,充實起粉絲群的數量,分離出粉絲群內部的小圈子。
提供粉絲向社會推廣的契機和平台,所謂契機,就是公司炒作在先,粉絲借機炒作在後,形成一股社會話題力量促使路人關注,最終完成路轉粉的過程。
這些步驟要求產品本身經的起考驗,無什麼黑歷史。也要求對於粉絲向社會推廣所需要的功能要讓平台進一步評估整合。這一步的推廣是層層遞近式的,好的節奏設計會讓效率加倍。這三步每一步都是後面一步的基礎,要分別進行數據分析來確定策略。

在留住老用戶的基礎上不斷用傳統手段+粉絲群體宣傳進行迭代,最終粉絲經濟的效果就如同復仇者聯盟,平時的粉絲數量可觀但大部分沉默,當有任何重點活動契機的時候,大部分粉絲和社會大量跟風用戶都會受召喚而來。

從無到有構建粉絲經濟至今尚無定法,有待於進一步探索、嘗試和成敗的教訓。

㈢ 百事可樂的廣告詞

2016年,可口可樂推出全新營銷主題「Taste the Feeling」,回歸產品本身,強調「暢飲任何一款可口可樂產品所帶來的簡單快樂, 讓那一刻變得與眾不同」。

2009年,伴隨著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快樂營銷活動,可口可樂啟用了廣告語「Open Happiness」(暢爽開懷),奠定了可口可樂製造、分享、傳遞快樂的使者形象。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可口可樂也重返中國。為了表達內心的澎湃,可口可樂廣告語也變為了「Have a coke and a smile(可口可樂添歡笑)」。

1971年,可口可樂的廣告《山頂篇》(Hilltop)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片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聚集到義大利的一個山頂,用純真的聲音唱出「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我想給世界來杯可口可樂)」,表達出可口可樂世界大同的心願,為更多的新朋友帶來歡樂。

1963年,可口可樂用「心曠神怡,萬事勝意(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來安撫每顆落寞的心。

1927年,可口可樂開始了第一波全球擴張,中國也名列其中。一句「任何角落,隨手可得(Around the corner from everywhere)」,霸氣外露的同時,也彰顯了可口可樂的全球化戰略。

1904年,可口可樂在美國進入了鞏固發展期,「美味暢爽(Delicious and Refreshing)」道出了可口可樂的產品特質,也是使用頻率最多的廣告語之一,暢行百年,歷久不衰。

1886年,第一瓶可口可樂問世,需要更多的人去品嘗這一款新產品,「請喝可口可樂(DrinkCoca-Cola)」成為可口可樂的第一句廣告語,並在此後的10多年裡一直是可口可樂的推廣主題。

拓展資料:

1982年,可口可樂改變了廣告主題。Goizueta說:「用我們的新口號『Coke is it ',自豪地表明我們是第一的;我們以前的口號『Have one Coke and Smile'非常好,但我們正處於激烈競爭之中,這口號象一句民謠。競爭勢頭已從Purchase,New York(百事可樂的總部)轉移到了我們亞特蘭大。」

Goizueta戰略計劃還擴展了可口可樂的公司戰略。公司私營的咖啡業和茶業被出售,塑料製造公司和酒業公司也是如此。1982年,覺察到影視業的增長潛力及其與市場營銷的協同作用,可口可樂在1982年收購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Goizueta說,可口可樂將成為「在飲料業和娛樂業中都具備強勢的企業」。

可口可樂-網路

㈣ 做營銷還是要回歸人性 再好的廣告也得直擊內心

你說的很對:做營銷還是要回歸人性 再好的廣告也得直擊內心

在市場營銷中廣告是「促銷」范圍的內容。廣告是企業進入市場的入場券。廣告的定義是指企業按照一定的預算、支付一定的費用,通過一定的媒體把商品的信息傳送給廣告顧客的一種促銷方式。

廣告是促銷中的一種方式,促銷的實質是「溝通」改變更多目標對象,營銷其態度和行動。

市場營銷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慾望,通過市場變潛在的交換為現實交換的過程。

客戶內心的慾望不同,通常富裕型的消費者內心的需求比溫飽型消費者會高級

㈤ 對於未來5年的新職業什麼樣,電商主播薇婭的怎麼說的

薇婭覺得在未來5年之內,很多互聯網的新職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一些所謂的互聯網營銷的職位也會變得越來越火熱,但是這只是她的個人觀點,至少我本人並不這么認同。

很多熟悉互聯網的小夥伴都知道薇婭這個人,薇婭是一個帶貨主播,換一句話說,薇婭是一個互聯網銷售。對於微雅的個人評價,網上會出現褒貶不一的現象,有的人覺得薇婭不管怎麼樣也賺到錢了,同時也發揮了自己的經濟作用,至少很多電商的主播都會向薇婭這個人看齊。也會有一些人比較反感薇婭這個人,因為他們覺得薇婭這樣的人並沒有什麼真本事,除了在網上賣東西以外也沒有什麼干貨,同時薇婭賣的東西也不一定都是正品,甚至還會有所謂的虛假數據的嫌疑,當然這個嫌疑是多少,我在這里就不講出來了。

未來5年會出現一些新的職業。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進一步發展,以後的職業和崗位會呈現出多樣性和個性化的方向,以前我們在畢業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些穩定的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穩定我們的生活,但是隨著生活的不斷發展,以後會有更多的靈活就業的崗位,同時也會有一些個性化的崗位,而這些崗位主要是集中在互聯網上。

㈥ 從爭議回歸產品本身 深度試駕蔚來ES6

關於蔚來,從誕生之初,就自帶了無數爭議與流量

曾在一次晚宴上,我被ES8車主安利過蔚來的生態體系。也曾作為吃瓜群眾,圍觀著微博上關於蔚來的段子。經歷了幾次粉轉黑、黑轉粉,發現自己也總會被輿論各種帶節奏。但畢竟,我沒有開過蔚來,也不是車主。面對這樣一個新鮮事物,當然會覺得長安街趴窩,百公里50升柴油的一鍵加電,這些梗太適合作為茶餘飯後的樂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營銷的最終要回歸產品本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央財經大學市場營銷學 瀏覽:331
海南紅色教育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849
最新保安年度培訓方案 瀏覽:451
文化市場營銷試卷 瀏覽:107
百行進萬企全國推廣方案 瀏覽:275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理論試題 瀏覽:314
法制宣傳演出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32
李寧品牌營銷策略分析 瀏覽:618
電子商務推廣典型經驗 瀏覽:763
餐廳國慶節促銷活動 瀏覽:698
政府文藝匯演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05
對醫葯電子商務的理解 瀏覽:961
b2g電子商務網站 瀏覽:635
我國網路營銷市場的前景分析 瀏覽:469
綠色建材公司宣傳推廣方案 瀏覽:75
9月初9小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3
電子商務部經理工作職責 瀏覽:315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472
幼兒園防傳染病培訓通知和方案 瀏覽:65
發電企業市場營銷述職報告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