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58同城騙子招工詐騙!太多太多了
時下流行的詐騙方式有一種為虛假招工。
虛假招工即利用網友急於工作的心理,發布虛假招工的信息,然後騙取報名費、培訓費等等。
❷ 互聯網上利用招聘詐騙的騙局都有哪些
1、先培訓或推銷產品,後上崗
和文中劉先生的受騙經歷一樣,一些公司在招聘時告訴求職者,得先培訓,培訓合格拿到證書後才能上崗。而求職者交了培訓費、考試費、證書費等種種費用,經過了幾天像模像樣的培訓、參加完考試後,就陷入了漫長的等待。過了一段時間,求職者致電公司詢問,可能被告知「很遺憾,考試未通過,不能上崗」,或電話根本打不通,公司不知去向。還有一些求職者拿到了所謂的從業資格證,卻發現不但無崗位可上,而且證書根本就是偽造的,或是早已廢棄的證書。這類騙子公司通常會與一些培訓機構聯手,雙方各取其利。
推銷產品的也是如此,先讓應聘者高價買下一件產品,而這種產品根本沒有市場,無法推銷出去,最後便宣布該應聘者不符合要求。與「先培訓」一樣,如果應聘者中途反悔,公司便拿出簽好的協議,聲稱是應聘者一方違約,不予退錢。
2、巧立名目收取信息費、押金、上崗費
一些單位利用求職者不懂相關規定的弱點,在招聘中以「按有關規定」名義收取信息費、資料費、押金、服裝費、上崗費等,撈一筆錢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如,應聘登記要收信息費,上崗先要交押金。市勞動監察部門就曾接到這樣的投訴:某電腦配送公司招聘了幾十名汽車司機、送貨員、業務員,到了上班那天,這些人發現公司大門緊鎖。
當初應聘時,招聘經理說因為經常要給外地客戶送電腦以及電腦配件,每個員工需繳納2500元的風險抵押金。因為公司表面看上去還挺正規、頗有實力,這些人未加懷疑就交了錢,公司還開了收據,並和他們一一簽訂了為期1年的用工合同。誰知按規定日期去上班,公司卻不翼而飛。經工商部門認定,這家公司根本未注冊。
一般來說,以這類名義收取的費用在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由於數額不大,求職者發現上當後,覺得只是吃了一點小虧,也就算了,反倒給不法機構找到了容身之地。
3、黑中介以介紹工作為名收取費用
假扮招聘的多,假扮職介的更多。打著「介紹工作」的幌子明目張膽收取費用,然後不介紹工作就逃之夭夭的黑中介、黑職介為數不少。這類機構往往集中在外來求職者相對比較集中的城郊結合地區,臨時租用一個場所,放置一部電話,擺上幾把桌椅,再張貼幾張「招工信息」,就開始收錢。收取的費用少則20—30元,多則300—400元。收了費用往往告知應聘者「兩周內電話通知面試」,結果應聘者等來的是杳無音訊,待過去詢問時,早已是人去樓空。
就目前相關部門查處的情況來看,非法職介常常打著咨詢公司、顧問公司等旗號,以「直聘」、「非中介」等名義來誘使求職者上套,或採取「會員制」等看似十分專業的手段來騙取求職者信任,誘其上當。另外,一些非法機構還可能與用人單位「搭檔」,合夥用虛假、過期的信息蒙騙求職者。
❸ 騙子利用企業招聘騙錢的手段有哪些
手段一:騙術露餡惡言恐嚇
近日,在深圳某門戶網站「深圳社區」論壇上,一篇題為《找工作找的(得)差點把命搭上了!》的帖子被網友追捧,點擊數驟增。發帖者稱,4月6日,她接到「保麗公司」的電話前去面試前台文員一職。交了450元生活費後,「保麗公司」職員給了她一張上面只有一個男子的電話號碼的紙條,要她坐車去龍崗愛聯實習兩周。面試的時候沒說要去關外實習,且所說的大型工廠竟然沒有公司名稱,當時她就認定被騙,要求退錢。騙術被揭穿,一個男子直接威脅她:「你今天最好老實點,如果不配合我,你小心點!」經過苦苦哀求和一陣「談心」,那男子最終把她放了。「太猖狂了,也不知道以後會有多少像我一樣的人被騙!」發帖者在帖子最後這樣說。4月23日,記者終於聯繫到發帖當事人。她向記者表示,帖子的內容確實是她的親身經歷。該帖發出後,網友反響強烈。不少網友表示他們有著類似甚至比發帖者更慘的受騙經歷。證實帖子所述情況後,記者多次撥打「保麗公司」座機,語音卻提示「您撥的號碼不存在」。經過網上查詢,記者注意到該公司所在的某大廈內有多家涉嫌以類似方法騙取求職者錢財的公司。
手段二:不繳現金扣押行李
由於無法聯繫到「保麗公司」人員,記者決定親自登門「應聘」,可到達「保麗公司」所位於的南山區某大廈時,保安顯然一眼就看出記者身份,推說:「他們在開會,你上去也沒有用。」,由於此前調查發現,該棟樓八樓中有家名為「聯盟科技」的公司以類似手段騙人,記者便佯裝求職者要求前往「聯盟科技」公司,可意外的是,當值保安告訴記者:「因為騙人,他們(公司的人)今天早上已經被警察趕走了!」隨後,記者在大廈外面發現一位剛剛在該大廈遭遇應聘騙局的曾姓女孩。女孩告訴記者她昨天來過該大廈7樓的一個名為「深圳市萬事達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面試。該公司的人叫她今天早上拿行李和300元錢來辦飯卡,然後去關外培訓。早上8點半,小曾提著行李到該公司,由於害怕會上當,她沒有帶現金在身上。到公司後,公司一位男子十分生氣地責問她為何不帶錢,並讓她趕緊回去取錢,同時把她的行李扣押了下來。在路上,小曾決定放棄應聘,但為一探虛實,小曾撥打該公司座機以及之前該公司一位聯系她的男子,而此時兩部電話都再也無人接聽。
手段三:騙求職者當苦工索贖身費
「我現在確定他們是騙子公司!」當天下午,小曾撥通了記者的電話。原來,她後來在大廈內碰到一位前來應聘「聯盟科技」的黃小姐。黃小姐看到昨天掛在聯盟科技門口的牌子已經不見了,馬上意識到受騙!為了證明自己應聘的「萬事達公司」是不是騙子公司,小曾試著讓黃小姐撥打之前聯系她的那男子的電話,一撥通對方就接了。對方以為黃小姐交了錢,讓她下星期一再來報到。而小曾立即問那男子話。見沒法躲,該男子讓她第二天到保安處取行李。曾小姐還告訴記者,她幸慶自己沒有上騙子公司的當。她的一位曾經歷類似騙局的朋友稱,那些騙子公司送人出關外,「培訓」只是幌子,送進黑工廠去做苦工才是真的。很多男子發覺上當受騙後,容易沖動,因此經常挨打!另一位女士印證了這樣的說法。該女子說,兩年多前,她家鄉一個名叫郭瑤波的男親戚來深圳找工作,被騙到黑工廠里,被逼著向家裡要1000元錢贖身。由於沒有給錢,郭瑤波至今下落不明。
當天下午,南山派出所值班警員向記者證實,他們早上確實出警查處了「聯盟科技」公司。至於詳情,該民警沒有向記者透露。警方同時提醒求職者,遇到類似騙局要及時報警。
說法:騙子公司常扎堆同一棟大廈
眾多受訪者向記者表示,騙子公司多是通過網上招聘或者在路邊貼招聘廣告。記者近日在深圳市人才市場集中的寶安北路看到,路邊貼有不少讓人心動的招聘廣告。這些招聘公司不僅工資待遇極高,而且還打著「不收押金,不收取任何費用」的字樣。不少求職者忙著抄招聘信息。記者查詢過多家路邊招聘的公司,他們要麼是無信息可查,要麼就是被吊銷了執照的公司。
對於專門蒙騙求職者的騙子公司,曾經組織過民間打假的深圳市鄧先生最為熟悉。幾年前,他就發起組織民間人員對騙子公司進行過「民間俠客式」的打擊,「但遺憾的是作用很有限!」由於出現分歧,打假組織已經被迫解散。但是經過打假,鄧先生對深圳騙子公司的情況十分了解。「一些大廈內30%的公司都是騙子公司!」鄧先生對記者說如今騙子公司並非單槍匹馬,而是經常扎堆於某個區域甚至某棟大廈內。
「其實深圳騙子公司的手段很低級,但是悲劇在不斷上演!」打假人士鄧先生對記者說。他認為,求職者要善於保護自己。同時,他呼籲全社會不要對這種情況麻木,政府和民間都應該合力打擊騙子公司!
調查:騙子盜用正牌公司名義行騙
一棟大廈里竟有3家用同樣手法騙人的冒牌公司,它們是否有跡可查?近日,記者在深圳市工商局網站的「企業基本狀態查詢」和「企業基本信息查詢」里查詢!結果,「保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聯盟科技深圳電子有限公司」兩家公司都沒有任何記錄。在某交易網上,記者查到關於「保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些信息,不過網站上的電話卻不存在。
在深圳市工商局網站上,「深圳市萬事達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則是正常的開業狀態,不過注冊地址卻是福田區華強北路,而非南山區某大廈。記者通過114查詢,撥通了深圳市萬事達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的電話。位於華強北路該公司總部的一位工作人員明確對記者表示,他們公司最近根本沒有在招人,「南山那邊的是家冒牌公司」。這位工作人員說,已經有不少人打電話到他們公司咨詢。他希望,受騙上當者應該馬上報警。
騙子手段層出不窮防不勝防 招聘陷阱案例分析
寒假已經開始,2006年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暫告一段落,在前一段的招聘高潮中,有不少人找到了工作,也有不少同學受過騙。騙子手段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下面是幾位受騙畢業生的經歷,希望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借前車之鑒,謹防受騙。
案例一:
華南理工大學某同學收到某公司的一條簡訊,請其盡快到公司來面試,但該同學都沒投過這個公司,就打電話去詢問,對方答復在某人才網上看到的。同學按時赴約,但找不到地方就再次聯系公司。很快一個騎摩托的人過來接同學。車剛開,騎摩托的人就讓同學通知公司說很快就到了,在電話中公司對同學說讓騎摩托的人接電話另有事安排。同學剛把電話遞給騎摩托的,一份文件就從車上落了下來,出於禮貌同學下車幫忙撿文件,等撿起文件,摩托車已經不見了,手機和包也跟著去了。
案例二:
暨南大學韓同學在一招聘會上投了一家科技公司,經過簡單的現場面試,即被通知下午去公司面試。下午,接待的她還是上午的招聘人員。招聘人員把她領進一個辦公室,當著她的面給「經理」打電話,然後對她說「經理」要等會才來,讓她先等一會。過了約五分鍾「經理」還沒過來,招聘人員就欲再次打電話給「經理」,不巧他手機沒電了,隨就借小韓手機一用,小韓也沒多想就直接給了他,招聘人員稱室內電話聽不清楚就出去了,結果一去不復返。
案例三:
小劉很順利通過了一家公司的面試,並參觀了公司,覺得很正規。很快公司通知其到參加培訓,並要繳納250元的培訓費。小劉覺得機會難得,交了錢並參加了培訓。培訓後公司又組織進行體檢,體檢費100元,但卻因為視力較低公司拒絕錄用。後來小劉發現差不多每次招聘會這個公司都在招人才知道受騙。
有關人士提醒,在求職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防止被騙。
首先,大學生找工作時,一定要了解清楚所求職單位的真實背景和性質。投簡歷前,可以通過自己的朋友、工商部門、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等各種關系核實單位的真實性。
其次,應該進入信譽度高的招聘會和專業人才網站應聘。但對自己的一些個人信息做必要的保留,尤其是在網路上。現在好多畢業生都通過網路找工作,但有些專業人才網路缺乏嚴格的審查制度,容易出現違法招聘。而且學生的個人資料也是公開的,甚至於自己的詳細住址和手機號碼也是公開的,這為騙子提供有利的條件。
再次,國家明令禁止在招聘過程中以任何的名義收取費用,包括培訓費等。但凡要求繳納費用的都應該警惕。但凡學歷要求過低,而薪酬卻高的要注意。
❹ 以招工的形式簽訂勞動合同騙取培訓費的,為何不屬於合同詐騙
勞動合同與合同並不是一回事。勞動合同是屬於特別法專門調整勞動關系,這個關系中的當事人是不平等的,勞動者屬於弱者。這個關系是由勞動合同法來調整。 而對於一般合同,則是平等主體間的商事法律關系,是由合同法來調整。 因此,對於勞動合同,則不能按照合同詐騙來解決你所說問題。我們可以採取的方法是: 對於勞動合同,國家是嚴禁收取任何費用的。違法的話,可以通過仲裁與訴訟來追回損失。
❺ 以招工名義簽訂合同騙取培訓費,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看是騙取了多少,如果超過2000元就涉嫌詐騙罪。
❻ 網路招工詐騙,被騙1330怎麼辦
網路招工詐騙,被騙1330元,沒有達到網路詐騙罪立案標准,如果超過3000元以上,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現在你也可以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即便是不能立案,也可以備案。如果再有類似詐騙行為,超過3000元以上,可以並案偵查。
❼ 招聘中有哪些常見的詐騙方法
一、招聘過程中常見的詐騙方法 1、某些團伙人員冒充「招聘單位」打電話給求職者,將求職者約到一些公共場合(如醫院、廣場等),然後騙取手機等財物或實施搶劫。 2、一些人員打著職業介紹所的牌子,未向求職者介紹工作就收取介紹費,或者交了報名費就把求職者帶到一個臨時串通好的單位去做根本無用的工作。 3、張貼街頭招聘廣告的多半是「皮包公司」,主要目的是向求職者收取報名費、介紹費和押金等。 4、個別人員盜用一些人才市場的工作服,謊稱是該人才市場的接待人員,在車站或其它公共場所欺騙。 二、招工詐騙案件的主要詐騙伎倆 通過對近年此類招工詐騙案件詐騙手段的分析,除了上述通過刊登廣告、電話招聘詐騙外,還出現過以下詐騙手段: 1、「雙簧」招聘詐騙。指的是一些勞務中介所為了獲取應聘者的信任,與一些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夥進行詐騙。即先由中介單位以推薦工作為名收取報名費、服務費,後由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裝招聘工人,收取體檢費、服裝費、押金等費用,再編織種種理由拒絕受害人上崗或中途辭退。 2、「捉迷藏」招聘詐騙。一些中介部門在醒目地點張貼待遇豐厚的招聘啟事吸引應聘人員上門,在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後稱宣傳的職位已滿,並承諾盡快聯系合適的單位,讓應聘者留下聯系方式後,尋找各種借口敷衍。 3、「流竄」招聘詐騙。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虛假單位的旗幟,在人員流動量大的熱鬧地段租賃臨時辦公地點,以豐厚的待遇條件為誘餌,大張旗鼓地進行招聘,在騙得多人上當交納一定的報名費後立即攜款逃之夭夭。 4、「網路」招聘詐騙。由於網路信息量大、范圍廣,提供了很大的求職空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優先考慮的求職途徑。一些網路騙子也乘虛而入,編織美麗的招聘陷阱,誘騙求職者把錢存入指定的賬戶,以達到詐騙目的。 5、「找關系」招聘詐騙。即騙子謊稱與某某單位領導或某某局長是親戚或朋友,可以為求職者打通關系找到合適的工作,以此為借口騙走求職者的財物。 三、防範建議 1、廣大務工人員在求職時必須提高警惕,在面試之前要認真了解招聘單位的相關情況,切勿輕信傳言。 2、盡可能選擇正規有資質的中介單位,在應聘過程中應留意招聘地點、環境是否固定或正規。 3、慎簽用工合同,不要輕易交納各種費用,以免受騙上當。
❽ 招聘中有哪些常見的詐騙手法
招聘中有哪些常見的詐騙手法:
1、「媒體網路」招聘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郵箱,微信、微博、簡訊、網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誘騙務工者前來應聘,以購買復雜資料、考試提綱等方式詐騙錢財。
由於網路信息量大、范圍廣,提供了很大的求職空間,成為越來越多人優先考慮的求職途徑。一些網路騙子也就乘虛而入,編織各種美麗的招聘陷阱,誘騙求職者把錢存入指定的賬戶以達到詐騙目的。
2、「皮包公司」合夥行騙
一些勞務中介所為了獲取應聘者的信任,與一些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夥進行詐騙。即先由中介單位以推薦工作為名收取報名費、服務費等,後由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裝招聘工人,收取體檢費、服裝費、押金等費用,再編織種種理由拒絕上崗或中途辭退。
3、收取服務費後借口敷衍
一些中介部門在醒目地點張貼相當誘人的招聘啟示吸引應聘人員上門,在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後稱宣傳的職位已滿,並承諾盡快聯系合適的單位,讓應聘者留下聯系方式,但其根本沒法兌現,然後尋找各種借口敷衍。
一般應聘者求職心切,只能採取一檔多投的方法以盡快上崗,只要能找到工作,且被騙錢財金額不大,也就自認倒霉了。
4、臨時租用辦公場所辦公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虛假單位的旗幟,在人員流動量大的熱鬧地段租賃臨時辦公地點,以豐厚的待遇條件為誘餌,大張旗鼓進行招聘,在騙得多人上當交納一定的報名費後,立即攜款逃之夭夭。待應聘者等不到上崗通知找上門來時,才發現早已是人去樓空或物是人非了。
5、吹噓有關系要錢疏通
詐騙分子吹噓自己門路廣、關系多,可以通過「關系」幫事主找到「好」工作,但為了疏通關系需要花錢,但是當事主交錢後,騙子要麼逃之夭夭不見蹤跡,要麼好工作遙遙無期。
6、群發招工信息騙取費用
「某酒店因業務發展需要,誠招業務員,年齡18~40歲,月薪8000元;某服裝公司招聘女工,月工資3500元……」騙子一般以優厚的工作待遇為誘餌,抓住求職者急於找工作的心理,通過手機群發招工信息的形式,等待受騙者上鉤。
如果求職者打電話過去咨詢,往往被要求交報名費、押金等。這些人在騙取錢財時,根據報名者的急切程度來決定報名費和押金的數額,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不等,得手後便把手機號和銀行賬號一同注銷。
❾ 以公司招工形式詐騙
詐騙。
他的家人應該不用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在賠償方面,他的家庭共同財產中的屬於他(被告人)的部分應該可以執行。
他的家人有配合的義務。
❿ 58同城網招聘詐騙手法
什麼意思,58同城也詐騙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