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書法蘭亭獎的第四屆
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主辦,聯合主辦單位為紹興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紹興市旅遊集團共同承辦,2012年4月正式啟動,2012年12月評審結果公示。
「終身成就獎」獲獎名單
尉天池、陳方既、劉藝
「藝術獎」獲獎名單
(共10人)
黃惇、曹寶麟、叢文俊、孫曉雲、王冬齡
華人德、林劍丹、吳行、王友誼、張榮慶
「佳作獎」獲獎名單
一等獎(共5人)
馮印強(內蒙古)凌海濤(安徽)朱明月(遼寧)吳慶東(黑龍江)倪和軍(山東)
二等獎(共10人)
李銳(廣東)劉長龍(遼寧)劉永清(河北)牛耕(河南)柯學刃(福建)
季平(河南)曾錦溪(福建)潘文志(廣西)王乃勇(河南)王官平(黑龍江)
三等獎(共12人)
劉伊明(河南)楊雯(山東)孫憲華(廣東)呂金光(四川)薛黨軍(河南)劉聚森(河南)
王國柱(山西)孫學輝(遼寧)朱志剛(江蘇)李利(浙江)張紅傑(河南)何來勝(浙江)
佳作獎入展名單
(共232人)
白旭豐、鮑佩紅、蔡寶國、蔡禮禮、蔡興洲、曹建平、曹景超
曹洋、柴力、陳敦良、陳高傑、陳國鴻、陳建明
陳龍發、陳其增、陳祥生、陳仲平、程忠、崔濤
丁忠兵、丁子同、董衛平、杜延平、段國永、范玉星、范振海
方斌、馮偉、馮學軍、馮印強、馮澤松、馮征明、傅紹尉
谷松章、韓存利、韓東、韓紹芳、何來勝、何效義、何勇
賀劍、賀煒煒、胡炳華、胡朝霞、胡文輝、胡學軍、黃德傑
黃繼革、黃紹進、黃文泉、季平、江孝龍、姜美英、金弋
金友華、柯學刃、孔祥宇、雷森林、李方振、李國明、李驊
李利、李茂江、
李世水、李樹祥、李松濤、李西存、李旭東、李由、李耘莉
李中華、李忠、梁文斌、廖炳智、凌海濤、劉長龍、劉東干
劉廣新、劉宏衛、劉建豐、劉聚森、劉魯旭、
劉文秋、劉小平、劉小毅、劉顏濤、劉伊明、劉永清、劉月卯
樓金輝、樓小東、魯建飛、呂程、呂金光、欒金廣、羅小平
羅小松、馬成吉、馬永林、馬玉寶、米啟偉、倪和軍、倪俊冬
聶書春、牛耕、牛忠、潘文志、龐現軍、彭雙龍、亓漢友
錢松君、錢玉清、喬延坤、秦朋、邱朝劍、史煥全、史維靜
史文濤、帥宵、宋旭安、孫合理、孫建芳、孫守合、孫萬軍
孫憲華、孫學輝、孫中伏、譚必清、湯忠輝、唐少平、唐永平
滕江華、田雲峰、王琛、王芳能、王官平、王國柱
王鴻斌、王厚孝、王薦、王江、 王軍領、王乃勇
、王鐵成、王偉卿、王向陽、韋開龍、文佐
聞毅敏、吳健華、吳慶東、吳賢軍、吳自標、夏碧波、肖朝暉
肖光豪、肖慧、肖楠、謝安輝、謝漢仁、謝全勝、謝揚科
辛宏、 徐圭遜、徐全球、 軒敏中、薛黨軍
閆安、閆增、羊曉君、楊宏朝、楊江帆
、楊玉劍、楊玉林、游雲棟、於瑞歡、於唯德、
余中元、袁江濤、袁少厚、袁文甲、曾錦溪、張兵民
張呈君、張紅傑、張其鳳、張青山、張生春、張勝奇、張勝偉
張偉民、張一冰、張豫、
趙炳坤、趙紅修、趙家興、趙俊傑、趙立賓、趙雪松、趙永輝
鄭存才、鍾成、仲偉迅、朱俊首、朱起明鄒方臣
「理論獎」名單
一等獎(共3項)
祁小春(廣東) 《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上、下)專著
張天弓(湖北)《張天弓先唐書學考辨文集》專著
李慧斌(山東)《宋代制度視閾中的書法史研究》專著
二等獎(共7項)
江波(湖南)《<後漢書·趙壹傳>辨誤》等3篇系列論文
向彬(山東)《中國古代書法教育研究》 專著
張典友(河南)《宋代書制論略》專著
王曉光(山東)《秦簡牘書法研究》專著
陳一梅(上海)《宋人關於<蘭亭序>的收藏與研究》專著
蔡顯良(廣東)《宋代論書詩研究》專著
祝帥(北京)《在「科學」與「書學」之間——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書法理論研究的現代化進程極其學術反思》等9篇系列論文
三等獎(9項)
吳鵬(貴州) 《舒捲炎涼:明人的書扇贈酬及其文化隱喻》論文
楊二斌(山西) 《西漢「書法」制度研究》等3篇系列論文
曹建等(重慶) 《20世紀書法觀念與書風嬗變》合著
方波(浙江) 《民間書法知識的建構與傳播——以晚明日用類書中所載書法資料為中心》論文
吳曉明(浙江) 《卷軸書法形制源流考述》專著
劉東芹(江蘇) 《射利與雅玩——論文彭書畫鑒賞活動中的經濟意識和行為》等4篇系列論文
楊寶林(遼寧)《劉熙載書學研究》專著
徐詠平(浙江)《浙江篆刻史》專著
毛萬寶(浙江)《蘭亭學探要》專著
『貳』 山西太原成人書法培訓哪家專業
可以到晉陽街文侯書院去看看,我是在那兒學古琴的。書院也有書法、國畫、心經這些課程。書法課是由王國柱老師執教。有次上完古琴課聽了聽書法,學員們寫作後經老師點評一番頓時通了很多,不是自己一股腦的在練習。而且非常人性化,學員不來不計算學時。最主要的是環境優雅是個練習書法的好地方!
『叄』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獲獎入展作品作者名單
「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簡稱國展)作為我國書法界四年一度最高規格的綜合性展覽,被譽為書法界的「奧林匹克」,是全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學術交流聖殿,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九屆。書壇「國展」的每一次舉辦都是會在中國書法界引起極大的轟動。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上海展區)
入展公示名單(共393人,含優秀、優秀提名作者,按省份排序)
安徽(18人)
張勝奇季永楊文瀏薛曉東施桂紅王春 陳凱 蘇海東盧紅星
郭洪海張文潮閆安朱國好余 峰 張曉東周軍 史明潔朱進
澳門(1人)
楊 剛
北京(19人)
徐勝永周萬里徐右冰程度廖鴻業萬勝華張機 石英寶傅振余
宋世傑宰令石李志強周劍初孟浩 張振峰蔣樂志方放高寶豐
胡中一
重慶(4人)
郭繼明張衛武 胡永慶李中華
福建(13人)
劉茂青何仁歡林傳生張寶鳳郭懷望龔子猛林玉梅 林勁松肖朝暉
林景輝姜紹根趙炳坤蔡寶國
甘肅(9人)
丁彥平張弘揚劉小龍魏鴻李平利田文德吳建明 運建國衛瑋
廣東(30人)
李鎮銳 姚曉剛 許勤 鄧木水鄧文沖童汝嘉邵俊傑 溫雄輝 鄭少渠
陳秉衡 陳炎城萬迪龍劉劍波左奇志馮文 於延豐 彭勝利 沈桂林
陳守斌盧少武謝揚科 余樹棟 嚴文賦 黃德能 張芳煒李吾銘於瑞歡
廖鴻根謝啟彬 張錫鴻
廣西(5人)
石雲端黃小明 蒙壯科 楊世全彭蘇
貴州(6人)
吳昌軍李聚精 夏仕勇岑嵐彭時軍徐啟剛
海南(1人)
肖春生
河北(18人)
龐順東戴曦 吳英昌胡文輝劉京文王厚祥劉德王增軍王大銘
王勝文李雨存劉國強郭立軍李青飛王東李文閣 周成智馬振江
河南(43人)
郭月亭王乃勇 趙廣付李彬劉洪皎陶鴻申一勤王向東趙泉有
岳建平馬建中余憲金張雙印韓曉傳黃平郭延興 張延如何曉東
潘淑亞趙豐傑鄭慶偉朱國勇靳彥明 閆金政唐春生胡琳輝田雲峰
袁海船陳紅善王繼濤 李洪峰梁雷宋國松張永樂孫立侯和平
任百森 鍾海濤徐文傑何岩周建軍曹峰徐清志
黑龍江(9人)
吳慶東欒金廣 李卓霖於慧群 金澤珊張立華沈品岩謝飛曲慶偉
湖北(9人)
楊勇吳永斌 胡繼川王濤夏長林王漢泉李由羅海東孫健
湖南(11人)
夏碧波尹昌平 鍾全昌李建人蘇桂長馬湘偉朱傑劉新平徐馳
蔣冰譚必清
吉林(7人)
李鵬張濤 徐文江崔寶國倪俊冬 黃彥平李志遠
江蘇(27人)
季雪忠周宓 芮新豐顧曉燕李德會 李耀中 浦建青錢兆林陳鵬
儲逸提俊豐薛寧 張一冰 錢玉清 朱志剛孫沖 常秦邵君毅
陸振勇 閆增 李守銀余中元徐正標 袁立中周建明吳三珪 李茂江
江西(14人)
劉雲根曹端陽 何超易書平劉小平 熊玲琴 李曉嵐劉經健張伯石
張華武唐紹祿黃訓華 陶家鴻 李建明
遼寧(18人)
郭岩曹玲 曲奎萍高鵬黃海林 冷恆宇 孫萬民於濱孫學輝
孫萬軍吳振宇錢德浩 張實惠 孫妤李洋劉宏衛 劉長龍曾范波
內蒙古(3人)
郭華張英濤 劉廣新
寧夏(1人)
周建設
青海(1人)
李炳築
山東(28人)
郭強孫福增 楊雯殷增生曹立山張子健馬劍暢常輝王郵聖
張萬旭王升峰劉鵬飛張長峰伊吉鵬孫西旭陳希軍 李永鋒
趙理民高興泉張志鴻於旭升嵇小軍 於新澎許傳良石紹臣
張新慶朱茂剛孫伯傑
山西(5人)
李雁偉王國柱 王琥 郝兵兵孫存錦
陝西(20人)
王炳禮魏江 韓向武 周建旭余繼忠原康生司正博周合江
傅如明 呂金斌 呂全斌王江胡寶岐王亞林王勁呂雪峰
楊智敏 唐永平申春陽梁天義
上海(19人)
李俊馬雙喜 潘金林 王承雄晁玉奎盧新元楊賢淼張豐
張建紅 張敏鹿 張衛東張新峰趙冠軍鄭小雲朱來真庄木弟
姚強 朱國振顧俊峰
四川(14人)
張秋霞鄧長春 鍾顯金孫培嚴 凌燦印肖雲李在兵湯文俊
曾國武 陳敦良唐典貴 呂楠王堂兵蒲劍
天津(6人)
馬俊達趙桂中 呂延安王炳建董士林郝軍
西藏(2人)
劉國軍彭立新
香港(1人)
鄭逸斌
新疆(4人)
魏世周荊戈 孫濤宋延來
雲南(1人)
楊信鴿
浙江(26人)
劉冬生王大禾 楊宇力蔡禮禮張揚明高挺袁修廣陳偉李志根
陳信才林邦德胡中福蔡海嘯徐傑梁文斌陳建軍 肖慧斯金亮
鍾藝葉里青李生祥林光進徐轟轟 陳永君陳建邦胡炳華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廣西展區)
入展公示名單(共400人,含優秀、優秀提名,按省份排序)
安徽(15人)
楊蘇安 李明 陳士恆 李多虎 陳曉輝 張勇 丁銳
王建濤 王春昉 秦建 梁啟忠 徐明發 李國生 陳輝
戰斗
北京(16人)
鄭鶴齡 王漢光 蘇志敏 殷廣祿 殷濤 張穎昌 顧春陽
高風勇 袁永齊 游愛民傅東 吳國保 張艷軍 吳傳義
楊曉存 孫朝軍
重慶(3人)
鄧波 田維貴 劉再兵
福建(15人)
曾錦溪 艾青 黃志農 陳崇山 張聰明 王志安 柯學刃
余國聯 林志明 陸遠懷 溫建茂 林李陽 張鈞 鄭建松
林雙全
甘肅(16人)
楊東亮 賈佔有 殷瑞東 李志強 王峰 成友文 賈石璧
王鵬偉 賈偉偉 車運隆趙彩秀 王春生 慕鵬軍 王金懷
浦林 王亞斌
廣東(26人)
鄭永兵 彭雙龍 李銳 黎興華 華同旭 鄭育輝 柳恩銘
何明霖 劉文明 李梅舞 邵躍晰 陳捷 周上金 賀顯亮
譚國堅 許沛波 陳道明 劉月明 李大來 李大旺 馬中偉
楊勁松 賴智豪 許賢炎 吳智勇 程二軍
廣西(20人)
鄧立武 梁春 高虹 潘文志 朱鵬 黃文勇 陸遠懷
盧和華 潘繼坦 唐果 王茁 廖炳智 陳仲平 謝光輝
韋守德 唐禮武 韓伯平 蘇開科 張向明 屈則儉
貴州(6人)
吳光德 韓宗祥 吳澤良 汪定強 徐明春 謝安輝
海南(2人)
馮偉 江壽男
河北(22人)
馬賓 魏克敏 劉曉明 李西存 杜占存 王墉 花建明
孫鵬飛 馬永林 李國勝 趙立賓 甄澤朋 王偉傑 賈徽
陳煥生 馮寶麟 汪鈞 魏兵然 姚海寬 王鵬 劉世濤
房世良
河南(38人)
孫國慶 靳富有 閆明勇 張志軍 郝國斌 宋慧光 袁景林
桂彬 胡曉文 劉文超 韓燦秋 薛興才 王曉峰 胡暉
熊愚 任光偉 高昂 吳建甫 韓存利 黃一凡 杜思吾
楊濤 劉保旺 李玲 王軍輝 劉保君 王建國 張建才
黃平 王興學 范玉星 劉顏濤 禹宗昌 谷松章 劉克慶
王運橋 馮琦 王文愷 (王文克)
黑龍江(22人)
魏緒明 馬景泉 蔡興洲 張彥峰 何利民 劉景芳 呂向陽
李偉 魯建飛 黃濤 張志超 張永昌 張躍飛 呂相陽
紀敏 程忠 仲偉迅 李侃 王一品 李文寶 張日安 李海
湖北(7人)
李文俊 蔡克能 羅群 李重陽 李傳友 樊利傑 魏曉偉
湖南(13人)
曹輝 馮學軍 周少劍 歐陽維忠 朱傑 石紹卿 姜新初
唐榮 鍾建良 文佐 陳剛 李雲開 朱江
吉林(3人)
孫紹卿 盛國興 劉福生
江蘇(34人)
汪能江 湯志平 姜忠明 張哲峰 張立 張軍 許鳳賀
龍春雷 吳煒棟 何勇 章晨 朱國平 盧浩堂 曹洋
紀松 鄒小新 周宗雲 許達 王潤松 蔡可魁 黃濟閣
葉華洲 高步明 江孝龍 李尚程 吳自標 劉建 費加龍
潘鋒 龐現軍 凌丹 汪凱 王淵 鹿守璋
江西(4人)
龍友 姚小平 徐偉平 袁少民
遼寧(16人)
陳洪普 楊宇 鄭友皓 張翅翩 李吉東 於學彪 趙慶偉
王吉鴻 董丹 唐瑞全 董增發 胡中波 趙立新 李書強
陳一兵 陳鵬
內蒙古(1人)
哈斯喜貴
寧夏(3人)
陳國鴻 陳雪峰 包根滿
青海(1人)
李炳築
山東(41人)
荊德傑 邱全景 錢守寬 景彪 陳祥生 孫守合 李方振
卞濤 李建水 高令福 方建光 孫西旭 莫金龍 趙雪松
姜玉松 王凱 薛永維 胡宗江 李兆亮 王兆會 戴永更
倪和軍 王波 何繼紅 王志林 張海同 楊國棟 王學傑
宋濤 齊擁軍 賈長慶 呂建忠 齊愛君 馬建鈞 馬子和
陳希龍 婁華青 張海珍 徐可然 於永平 張奎偉
山西(6人)
王雨生 王濤 楊建忠 蘇曉琳 柴力 賈大軍
陝西(14人)
馬新芽 孫振剛 牛似寶 張勝偉 高掌平 王文濤 鄭存才
張曉明 劉銀鵬 趙海軍 李驊 楊勇 李建國 符浩
上海(7人)
朱銀富 吳友琳 張煒羽 矯健 唐和臻 唐存才 朱純潔
四川(8人)
何其狀 王湖益 曹運軍 王茂 楊仁鳴 謝興華 劉自坤
李驕
天津(1人)
刑紀慶
雲南(1人)
張培志
浙江(39人)
陳擁軍 呂燮強 林峰 孫福澤 周恆 章夏明 陳傳敏
張靈海 周飛彪 張建東 藍興龍 張利安 陳顯豐 周黎明
吳經國 徐蔚 金建根 劉海波 陳楊 黃豪傑 李永
羅邦國 項長春 王方呈 朱勝斌 呂躍仙 李益軍 周小平
魏國浩 洪朝陽 夏佩雲 任永江 蘇文治 陳一 王勛
盧心東 陳巍 蔡泓傑 羅龍(羅宏勝)
『肆』 生活圈子文化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現今流行圈子文化。同學講同學圈子,朋友講朋友圈子,戰友講戰友圈子,官場講官場圈子。其一個個獨特的「圈子」,所形的「生態」環境,讓人彷彿看到一個個縱橫交錯、五顏六色的或圓或扁或方或說不上形狀的「怪胎文化」在恣意地舞動,如風似雨儼霧,看不透,弄不明。
圈子的形成來自於每個獨立個體對共鳴與交流的需求。互聯網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同樣愛好的人不用見面不用認識都可以通過網路匯聚在一起,互相交流,類似於動漫吧,電影吧,書法吧等等都可以理解為愛好相同的人所組合成的交流溝通的空間,互聯網無疑對這類愛好交流型的圈子起到了助力作用。而這種交流分享的正能量圈子也是喜聞樂見的一種發展。
圈子的形成來自於對利益的追逐。這種圈子更多體現在職場中,對於升職的需要,加薪的需要等等。職場中也會出現分門別類的情況,你所屬的派別或圈子很有可但凡一個圈子裡人,違點法、亂點紀、犯點錯,大都相互袒護。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薛家打死了人,賈家出面擺平;賈家犯了法,王家把大事化小,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圈子裡的人辦點事,不管該辦的不該辦的都能想方設法去辦。同一件事,圈裡人和圈外人辦起來途徑和效果截然不同。圈子出效益,別管是經濟效益還是政治效益。你能幫我陞官,我就幫你發財;你讓我的侄子當局長,我就讓你的外甥升處長。說白了,圈子裡的人是互相利用的關系,但是毫無疑問,這種以利益為主要目的的圈子無疑是公正中的毒瘤。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用現在比較火的話說就是你身邊的人反應出你是什麼人,就像比爾蓋茨不會天天和最底層的小小職員閑話家常一樣,圈子中的人脈關系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都需要選擇,沒必要一定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圈子不論是出於各種目的,不能違背社會道德,最起碼的做人底線不能丟,在此基礎上,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走進你想去了解的圈子。
『伍』 為了畫好國畫學書法,自學還是找老師好
建議找老師 自學尤其是中國畫 會走很多彎路
太原文侯書院 有中書協 著名書法家王國柱,劉剛 花鳥畫家裴麗華 趙繼原老師
學員獲多次獎 面向成人,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