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的公司如何建立GLP
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縮寫,中文直譯為良好實驗室規范或標准實驗室規范。建立GLP,要抓住GLP實驗室日常建設與管理中的重點。
(一)人員的培訓與提高
每一個進入GLP實驗室工作的人員應不斷接受內部和外部的專門訓練,以補充其簡歷和職業生涯中的不足。要求所有人員必須理解GLP,它的重要性及其在GLP活動中自己的職業地位。
(二)設備的維護與校驗
GLP要求設備應經常維護,使設備保持在原規格範圍,降低損壞和數據丟失的可能性。
(三)SOP的編寫與執行
SOP是在試驗准則指導下的標准操作程序。
(四)原始數據的採集
原始數據是在研究過程中的原始記錄,它是證明在一定時間進行了某項研究的唯一途徑。因此,不僅要包括數據(結果)的產生,還要提供在正確的時間,正確地進行了實驗的程序。
(五)總結報告的格式化/規范化
GLP對研究的總結報告規定了構成的要素,當前,,我國提交給新葯審評的研究報告,在內容上均已符合GLP的要求,書寫的格式化與規范化,有利於在同一尺度上作出評估。
(六)質量保證體系(QA system)
GLP規定最低質量保證的要求是保證研究的完整性和實驗結果的可信性。因此,必須建立一整套體系以保證實驗前、中、後的質量。
(七)檔案管理
檔案管理並不是材料的收集與貯藏,它也是信息資源、組織手段、文件分布和編輯的實體。檔案管理應包括研究資料、系統資料和質量保證文件。
(八)樣本的管理和保存
受試的樣品、重要的參照物、各項試驗中涉及的標本、玻片均應留存,以便實驗者的復核和QA單位的檢查。
㈡ 我想知道GMP的培訓內容
一、GMP知識問答(112條)
(一)基礎知識
1、GMP的名詞來源和中文含意是什麼?
2、GMP的中心指導思想是什麼?
3、GMP和TQC有什麼不同?
4、QA和QC有什麼區別?
5、GMP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6、GMP共分幾章幾條?
7、開辦葯品生產企業應具備哪些條件?
8、為什麼講GMP文件是對員工培訓的教材?
9、為什麼GMP文件需規定批准日期和執行日期?
10、發放GMP文件和回收過時文件應注意什麼?
11、GMP三大目標要素是什麼?
12、什麼叫SMP,它包括哪些內容?
13、什麼叫SOP,它包括哪些內容?
14、什麼叫SOR,它包括哪些內容?
15、如何進行GMP自查?
16、現行GMP文件如何分類?
(二)潔凈知識
17、GMP對葯品生產環境、區域有何要求?
18、潔凈區表面應符合哪些要求?
19、潔凈區的光照度應為多少?
20、潔凈區分幾個級別?
21、不同潔凈區之間的壓差應為多少?
22、進入潔凈區的空氣如何凈化?
23、潔凈室的溫度、濕度有哪些要求?
24、潔凈區的管理有何要求?
(三)物料管理
25、輔料及包裝材料取樣時對環境有何要求?
26、物料在貯存過程中有何要求?
27、葯品標簽、使用說明書的保管、領用的要求是什麼?
28、標簽、使用說明書必須註明哪些內容?印製、發放、使用時有何規定?
29、倉庫里物料管理有幾種狀態標志?
30、不合格包裝材料如何處理?
31、為什麼講供應商的管理是GMP的重要內容之一?
32、按GMP要求,庫房應採取哪五防設施?
33、什麼是葯品內包裝?
34、葯品包裝材料分幾類?
(四)生產管理
35、工藝規程、崗位操作法及標准操作規程(SOP)主要內容是什麼?
36、批生產記錄的內容是什麼?
37、制定生產管理文件和質量管理文件的要求是什麼?
38、填寫批生產記錄時的要求是什麼?保存多長時間?
39、生產操作過程中怎樣防止葯品被污染和混淆?
40、批包裝記錄的內容是什麼?
41、如何填寫清場記錄?清場記錄內容是什麼?
42、批的劃分原則是什麼?
43、中葯材炮製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44、中葯炮製的目的是什麼?
45、哪些文件作為批生產記錄的附件審核,歸檔?
46、批生產記錄是否包括原輔材料與包裝材料檢驗記錄?
47、生產中物料平衡超過限度如何處理?
48、制葯工藝用水有什麼要求?
49、純化水和注射用水日常部分檢測項目是什麼?
50、注射用水儲存時注意什麼?
(五)衛生管理
51、廠區環境的衛生要求是什麼?
52、一般生產區衛生要求是什麼?
53、一般生產區的工藝衛生要求是什麼?
54、生產人員衛生要求是什麼?
55、對生產區工作服衛生要求是什麼?
56、廠房、設備、容器應按什麼要求制訂清潔規程?
57、選擇消毒劑時注意什麼?
(六)驗證
58、葯品生產驗證包括哪些內容?
59、驗證文件內容有哪些?
60、制葯設備驗證確認包含哪些內容?
61、空氣凈化系統驗證方案內容有哪些?
62、什麼叫再驗證?
(七)設備維護
63、安全生產八字方針是什麼?
64、設備潤滑的「五定」是什麼?
65、設備維護的四項要求是什麼?
66、設備操作的「五項紀律」是什麼?
67、設備使用維護工作的「三好」、「四會」指的是什麼?
68、疏水閥的作用是什麼?安裝疏水閥為什麼要裝旁通閥?什麼時候用它?
69、影響企業的能源利用率的因素是哪些?
70、制葯設備應符合什麼要求?
71、制葯設備所用不銹鋼的材質有哪些?
72、為什麼說計量工作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
73、什麼叫在線清洗?
74、什麼叫在線滅菌?
75、設備管道如何塗色?
(八)質量管理
76、質量管理部門的歸屬,其負責人有何要求?
77、質量檢驗與質量監督有何區別?
78、質量保證部的職責范圍是什麼?
79、質監員與化驗員有何區別?
80、進廠中葯材如何取樣?
81、原料與輔料如何取樣?
82、生產質量事故分哪兩類?
83、事故的「三不放過」指的是什麼?
84、企業的內控標准為什麼高於法定標准?
85、用戶投訴分幾類?
(九)銷售管理
86、成品銷售記錄包含什麼項目?
87、銷售記錄保存期多長時間?
88、葯品退貨回收記錄包含什麼內容?
89、因質量原因退貨怎樣處理?
90、銷售人員能代銷別的企業產品嗎?
(十)與GMP相關的葯品知識和葯品管理知識
91、什麼叫GSP、GLP、GCP、GAP?
92、什麼叫OTC?
93、葯品有哪些特殊性?
94、葯品管理法共幾章幾條,何時施行?
95、什麼是國家葯品標准?
96、我國新中葯分幾類?如何劃分?
97、我國新葯(西葯)分幾類?如何劃分?
98、生產新葯的批准程序是什麼?
99、未經過GMP認證能仿製葯品嗎?
100、仿製葯品有什麼要求?
101、新葯保護期怎樣規定?
102、中葯保護品種和新葯保護是否一樣?
103、葯粉細度的分級標准
104、葯典所用葯篩與制粉細度換算
105、法定計量單位名稱和英文縮寫
106、不同水溫的攝氏度表示(℃)
107、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葯品
108、假葯
109、劣葯
110、非處方葯
111、處方葯
112、中成葯
二、一般常識
1、潔凈廠房與設施
2、工藝用水
3、中葯材的炮製加工與貯存
4、GMP實施與質量管理
三、GMP術語名詞解釋
1、葯品 2、GMP 3、物料 4、批號 5、特驗 6、批生產記錄 7、物料平衡 8、標准操作規程 9、生產工藝規程 10、工藝用水 11、純化水 12、注射用水 13、飲用水 14、潔凈室(區) 15、驗證 16、批 17、潔凈廠房 18、污染 19、氣閘室(緩沖區) 20、技術夾層 21、層流 22、亂流 23、無菌室 24、空氣凈化 25、凈化 26、非無菌制劑 27、無菌制劑 28、無菌 29、滅菌 30、控制點 31、有效期 32、質量 33、質量保證 34、質量控制 35、質量管理 36、質保體系 37、FO值 38、潔凈工作服 39、靜態測試 40、動態測試 41、文件 42、狀態標志
以上由東莞凌展凈化為您解答
㈢ 減輕地震災害的對策
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城市規模日漸擴大,人口集中、建築物密集的現代化都市遭受潛在破壞性地震襲擊的危險與日俱增,因此必須採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技術和措施,通過不同學科的綜合研究和國際間的協調與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減輕地震災害對人類社會的威脅。
在減輕地震災害工作中,推進地震科學的預測水平、強化政府的防災功能以及提高民族的防災意識是三項最基本的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減災工作是科學預測、政府決策和社會民眾意識行動的有機組合。科學預測是關鍵,政府功能是主導,社會民眾是基礎。「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IDNDR)在全球范圍內通過科技合作、援助、示範、培訓等方式,提高了世界各國預防和減輕地震災害的能力。
1.國際減輕地震災害的對策
遭受地震災害嚴重的國家都十分重視總結震害的經驗教訓,探討研究本國的地震活動性、地震危險性、地震對各類建築物的破壞方式及特點,確立建築物的抗震設計方案,制定實施地震災害的防抗對策。
(1)加強地震災害基礎性研究工作
為使地震災害對策行之有效,各國十分重視基礎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出版地震史料、注重地震災害的預報、積極開展地震危險性評估和地震工程學研究等項內容。
1)收集整理出版地震史料:世界上許多多震國家不僅注重研究歷史地震的活動性,為地震預報服務,而且注意總結歷史地震為害的經驗教訓,為地震災害尋求最佳對策提供依據。美國、俄羅斯等國均出版了系統完整的國家地震活動目錄,包括各時期、各地區和重要破壞性地震目錄以及重大地震的專題調查資料等。
2)注重地震災害的監測預報: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均已建成全國性、地區性和專業性的以地震台和前兆觀測台為骨乾的監測網路,同時正致力於地震監測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地震的中長期預報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地震災害的預防上取得很好的成效。
3)開展地震危險性評估:地震危險性評估作為防震減災的基礎和中心任務,受到世界各國、各地區地震學家的高度重視。很多國家都進行了以概率地震危險性評估為主要途徑的危險性評估。近幾年來,由國際減滅十年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倡導的一些全球合作項目進一步推動了這方面的工作,縮小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差距。1992年國際岩石圈計劃(Global Lithosphere Program,GLP)倡議開展全球地震危險性評估,得到了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的支持。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全球9個區域中心獲得了階段成果,分別編制出各區地震危險性圖、地面運動加速度圖、地城震源帶圖等圖件。同時,在模型敏感性、數據輸入輸出穩定性、參數精度和不確定性評價、局部場地條件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4)加強地震工程學研究:建築工程師認為結構不同的建築物對地面震動的響應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它們的抗震性能也有很大的差異。在總結歷史上和近代大地震對建築物破壞方式及其力學分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地震工程學已受到世界上多發地震國家的重視。20世紀初,日本就開始重視結構抗垂直荷載和水平拉力結構的研究。1923年關東地震震害使日本工程學界認識到不研究松動理論就不能合理解決柔性結構建築的抗震問題。日本新潟地震、美國阿拉斯加地震引起的地面破壞造成大范圍的破壞,促使土壤動力學特性研究得以大力開展。從此,建立在靜力學基礎上的地震工程學開始向注重動力學理論的研究方向發展。地震工程學的發展為近代高層建築、一般建築、生命線工程、重要結構物和設施抗震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基礎資料,為防禦和減輕災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建立和完善地震災害防抗體制
為防禦和應對突然發生的地震災害,美國、日本、紐西蘭、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醞釀、制定國家級和區域性的地震災害對策方案,這些對策方案包括震前的防禦對策、震災時的應急對策和震後的援建恢復對策。它們的共同點是成立國家級、地區性災害對策組織,制定地震防災計劃,確定防災重點、建立防災系統和震災預報系統,確保指揮中心的安全和通訊系統的暢通。如日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地震防災對策,除了確保各個建築物和土木設施的抗震安全之外,還包括城市規劃、治安、消防、醫療、交通、通訊、廣播、能源供應、上下水管道、食品、衣物等在內的綜合對策。
(3)提高地震防災能力和防災水平
防災能力是指通過規劃和對策的實施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系統安全的能力。提高防災能力和防災水平,在地震災害中可以保證城市要害系統和生命線系統的安全,使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企業和關鍵部門不致嚴重破壞並能迅速恢復生產,減少建築物的破壞和人員傷亡;同時,及時有效地控制地震可能引起的火災、疾病蔓延等次生災害。世界各國為了提高其防災能力和防災水平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加強城市整體規劃和建築物結構抗震能力的研究、開發防災新技術新方法、提高全民防災意識。
(4)頒布實施防禦震害的法律
地震災害和地震預報帶有很強的社會性。因此,許多國家根據本國地震災害、地震預報水平和國情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條例。如日本制定頒布了《災害對策基本法》、《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美國制定頒布了《減輕地震災害法》;土耳其先後制定頒布了《房屋建築法》、《震前震後特別措施法》。制定法律的目的在於使各項防災救災工作在地震前、地震時和地震後遵照法律和有關條例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秩序,確保社會公共福利,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安全,使地震災害減小到最低限度。
2.我國減輕地震災害的對策
我國的地震活動分布廣、頻度高、震源淺,是一個多災難性地震國家,有32.5%的土地位於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和7度以上的地區;100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於這一區域內。所以,減輕地震災害、制定合理科學的地震對策十分必要。近30年來,我國地震減災工作得到了全面系統的開展。
(1)監測預報
我國已建成地震災害監測系統網,這些監測網由國家綜合台站、區域監測台站和地方觀測站以及業余觀察點所組成。1975年我國地震工作者首次成功地預報了海城地震(Ms=7.3),使地震死亡人數減小到最低程度。但是,地震災害預報水平還是比較低,預報成功率一直徘徊在20%~30%之間。
(2)抗災
抗災是指在災害威脅下對固定資產採取的工程性措施,如通過對城市、重大工程項目抗災加固的投入,改善抗災能力。
我國的抗震防災工作經歷了曲折的歷程。20世紀50年代,國家曾明文規定,在地震基本烈度8度以下地區的建築物暫不設防,在地震基本烈度9度以上地區採用降低建築物高度和改善建築物平面布置的方式來減輕地震災害。1966年7.2級邢台地震(死亡7938人,重傷8613人,倒塌房屋120萬間)後,國家才開始重視工程設施抗震設防問題,並確定了38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抗震城市。1979年以來,逐步在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的城市,對重要工程按7度設防和加固。1986年,明確規定對占國土面積27%的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的地區進行適當的設防和加固。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抗震投入的提高,我國抗震減災的能力將進一步加強。
(3)預防
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建設規劃和工程選址時採取抗震設防措施,二是人員、儀器設備的避防性減災措施,後者與防災知識的普及程度和全民的防災意識有關。
(4)救助
我國的地震災害與世界其他國家地震災害相比,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較為嚴重。據統計,20世紀以來,我國因地震死亡的人數佔全世界因地震死亡總人數的55%左右;全世界僅有的兩次死亡人數超過20萬的大地震均發生在我國(即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1949年以來,我國因地震災害死亡的人數占各種自然災害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因此,我國的地震救災工作艱巨而繁重。
我國抗震救災工作的基本方針是,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國家予以必要的救濟和扶持。在地震救災工作中,採用多種策略和措施。進行震前的救災准備、以遏制震期的災害擴大;震時和震後以搶救傷員生命為准則,全力以赴緊急搶救遇險的人員;震後及時恢復、重建。
(5)災後重建
災後重建包括社會生活和生產的恢復。一次重大地震發生之後,城市建築和公眾設施被毀壞,必然造成大量工廠停工停產。因此,災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是減少災害損失的重要措施。
㈣ glp實驗室是否贏利
參考資料:GLP研究機構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
日本的GLP研究機構大概可以劃分為3種不
同的性質。第一種是私立的GLP研究機構,以盈
利為目的,專門從事新葯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的研究
機構,如BOZO
(Biology &
Zoology)研究中心;第
二種是屬於財團法人性質的非盈利性葯物安全評價
研究機構,類似於中國的事業單位;第三種是隸屬
於大制葯公司的葯物安全評價研究機構。不論是什
么性質的GLP研究機構,其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
大體一致。均按企業化管理,設有業務管理部、實
驗部和質量保障部(QAU),部分機構設有情報部和
研究部。由業務管理部負責市場的拓展、合同的簽
訂和委託方的聯系,實驗部以實驗負責人(SD)為
主負責各種類型食品、醫葯品、化裝品、獸葯、農葯和
醫療器械受試物所要求的安全性評價實驗的組織和
開展;質量保障部則是獨立的開展對實驗過程的檢
查和對實驗數據的審查的部門。部分機構設有情報
部門,負責收集各類技術情報和計算機網路的管
理,研究部負責開展各類新技術方法的研究工作。
㈤ 請問大家誰知道GMP,GAP,GLP,SMP,SOP各是什麼程序或者機構的簡稱
GMP:葯品生產管理規范
GAP: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GLP:實驗室作業規范
SMP:標准管理規程
SOP:標准操作規程
恰巧我也做醫葯相關培訓,所以以上我還是比較熟悉的。至於你說的IPC,IPC是以下四個都縮寫
1. 信息處理中心(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
2.工業過程式控制制(Instrial Process Control);
3.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4.過程間通信(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
既然你說與食品葯品有關,所以我認為有可能是第二個工業過程式控制制。僅供參考
㈥ glp標准化操作規程包括哪些內容
GLP標准化操作規程包括16個方面的內容:
1、供試品和對照品的接收、標識、保存、處理、配製、領用及取樣分析;
2、動物房和實驗室的准備及環境因素的調控;
3、實驗設施和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校正、使用和管理;
4、計算機系統的操作和管理;
5、實驗動物的運輸、檢疫、編號及飼養管理;
6、實驗動物的觀察記錄及實驗操作;
7、各種實驗樣品的採集、各種指標的檢查和測定等操作技術;
8、瀕死或已死亡動物的檢查處理;
9、動物的屍檢以及組織病毒學檢查;
10、實驗標本的採集、編號和檢驗;
11、各種實驗數據的處理;
12、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制度;
13、工作人員的培訓制度;
14、質量保證部門的工作規程;
15、標准操作規程的編輯和管理;
16、有必要制定標准操作規程的其他工作等。
㈦ 細胞製品安全性評價需要取得glp資質認證嗎
以下內容僅供參考:1.企業的營業執照、資質證書(需交驗原件);2.《廣東省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申請表》;3.企業按《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六條列出的十二項條件進行自查自改情況的報告;(一)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完備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產要求;(三)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四)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考核合格;(五)特種作業人員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六)從業人員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七)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八)廠房、作業場所和安全設施、設備、工藝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和規程的要求;(九)有職業危害防治措施,並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十)有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十一)有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組織或者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十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4.有效期內的「三類」人員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匯總表(此表需加蓋省監督總站安全監督科專用章);5.本企業近三年所有已建、在建工程一覽表;6.近三年的企業員工工傷保險證明材料以及承建工程的建築意外傷害保險證明材料;7.近三年的安全生產投入計劃和實際使用證明材料;8.企業組織的施工現場施工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證明材料(包括演練實施方案、過程記錄、演練照片等),需包括坍塌、觸電、高處墜落、中毒、消防等多發事故類型的救援演練;9.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正本和所有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