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產品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就業方向
未來農產品電商的四大發展趨勢值得引起關注。
第一,供給精細化。物聯網技術趨於成熟,正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期。有機構預計,2017年,全球將有300億件物聯網設備聯網。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推進農業科技化進程,促進精細農業、訂單農業的發展,從而帶來農業供給側的重大變革。
第二,品牌在線化。互聯網顛覆了傳統品牌的內涵,也延伸了品牌的外延。藉助電子商務和社交平台,農民成長為「網紅」,傳統品牌轉型為線上品牌,地標產品則演化為區域公用品牌。
第三,品質標准化。目前,農產品電商發展受到制約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統一標准,有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以及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破局。農產品流通標准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會倒逼農產品生產端改良工藝和服務,提升農產品品質。未來,農產品電商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體現在制訂標准規則的能力,平台的角色將從營建經營渠道向把控生產品質、促進供應鏈優化轉變。
第四,B2B模式成熟化。大宗農產品更具標准化,消費剛需更強,相關企業的數據化基礎更好。企業間農產品市場空間巨大,一旦爆發,勢能更大。目前,包括阿里在內的多家電商企業都在積極推動B2B模式的發展,商家數量、商品成交額都呈顯著上升趨勢,發展前景廣闊。
Ⅱ 綠色農業的發展趨勢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所以綠色農業是將來發展的嗯最大趨勢
Ⅲ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
摘要:
農產品綠色營銷是國際性發展的大回趨勢,主要表現答在理論研究日趨深入,生產和消費日益普及,法規建設不斷完善等.順應這一趨勢,我們應在綠色農產品的生產開發、品牌化經營、市場體系建設、保障措施等方面採取相應對策.
全文網址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9177197
Ⅳ 農產品電商的未來發展方向會是什麼樣的
未來農產品電商的四大發展趨勢:
第一,供給精細化。物聯網技術趨於成熟版,正逐步進入快速權發展期。有機構預計,2017年,全球將有300億件物聯網設備聯網。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地推進農業科技化進程,促進精細農業、訂單農業的發展,從而帶來農業供給側的重大變革。
第二,品牌在線化。互聯網顛覆了傳統品牌的內涵,也延伸了品牌的外延。藉助電子商務和社交平台,農民成長為「網紅」,傳統品牌轉型為線上品牌,地標產品則演化為區域公用品牌。
第三,品質標准化。目前,農產品電商發展受到制約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統一標准,有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以及企業都在積極尋求破局。農產品流通標准體系的不斷完善,將會倒逼農產品生產端改良工藝和服務,提升農產品品質。未來,農產品電商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體現在制訂標准規則的能力,平台的角色將從營建經營渠道向把控生產品質、促進供應鏈優化轉變。
第四,B2B模式成熟化。大宗農產品更具標准化,消費剛需更強,相關企業的數據化基礎更好。企業間農產品市場空間巨大,一旦爆發,勢能更大。目前,包括阿里在內的多家電商企業都在積極推動B2B模式的發展,商家數量、商品成交額都呈顯著上升趨勢,發展前景廣闊。
Ⅳ 分析說明為什麼綠色營銷觀念是未來企業營銷的發展趨勢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綠色消費的消費習慣,將綠色環保主義作為專企業生產產品屬的價值觀導向,以綠色文化為其生產理念,力求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所做的營銷活動。
現代社會在享有物質空前繁盛、經濟飛速發展成果的同時,也釀下了諸如資源匱乏、污染嚴重、水土流失、溫室效應等副產品的苦酒。生存環境的危機引發了人類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漸入人心的綠色觀念使得消費者要求企業生產、銷售對環境負面影響最小的綠色產品,以減少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危害。綠色營銷便是在這種綠色消費呼聲日益高漲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指的是企業從保護環境、反對污染、充分利用資源的角度出發,通過研製產品、利用自然、變廢為寶等措施,來滿足消費者的綠色需求,實現企業營銷目標。
綠色營銷是著眼於保護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觀念,它顛覆了傳統的營銷觀念,要求企業不僅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更要把社會的長遠利益納入到營銷體系當中。
因此,從長遠來看,綠色營銷觀念會成為企業的營銷發展趨勢,會引導企業更加註重社會長遠利益。
Ⅵ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農產品綠色營銷
這也正是適應當今綠色時代所需的營銷方式,所以也是大有發展前景的。綠色是市場的主流,狠抓環保,健康來促進綠色營銷。
Ⅶ 農產品綠色營銷的農產品綠色營銷的策略選擇
農產品綠色價格
制定綠色價格是指企業在制定價格時要樹立「污染者付費」、「環境有償使用」、「能源節約使用」等觀念,把企業用於環境方面的支出計入成本,成為綠色價格構成的一部分。綠色價格意味著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免費的,產品的價格需要反映環境資源的價格。由於綠色產品在環保方面嗇了投入,成本高於普通產品成本。以綠色食品為例,芬蘭政府允許其價格比一般食品價格高出30%以上,日本允許高出20%左右。
綠色價格的構成
綠色價格構成包括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國家稅金、綠色成本及企業利潤五個方面。綠色成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支出:
1)綠色資源的開發和運用所付出的代價。
2)為保證清潔生產所增加的成本。
3)開發和運用綠色包裝所增加的成本。
4)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影響綠色產品定價的因素
1)成本(包括綠色成本)
2)政策因素。如按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政府應允許綠色產品的價格比同類產品價格上浮一定的比例。
3)市場因素,包括消費者綠色需求因素,競爭者行為因素,目標市場購買者的消費心理,購買行為和購買能力等。
綠色價格策略
1)撇脂策略。薄利多銷很適用於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市場容量大的主食品和日用品消費品的綠色定價,容易使消費者接受綠色產品,並且有利於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先入為主,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心理定價策略。綠色農產品往往能滿足消費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如保護環境,利他主義,回歸自然,安全,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等等,這些都為綠色產品進行心理定價提供了依據。
3)認知價值定價策略。認知定價法是根據營銷組合中的非價格變數在購買者心目中建立起來的認知價值來確定價格的。這種定價是諸策略中較適用於綠色產品的一種。因為綠色產品多數屬於深加工產品,因此這種定價方法能很好地適應綠色產品的定位思想,同時給營銷方帶來最大限度的利潤。可以充分利用綠色產品的價格工具,配合綠色促銷活動,使消費者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通過滿足消費者綠色需求而提高經濟效益。
綠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
農產品的綠色促銷
綠色促銷的裨就是綠色溝通,通過綠色溝通,進行綠色消費引導和消費刺激,以期和消費者建立聯系,取得相互理解和信任,以引起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及購買行為。綠色促銷手段有很多,但由於綠色農產品的特殊性,其營銷中應以某種促銷手段為主,其他手段為輔,不可面面俱到。
1)綠色廣告。當前最受歡迎且效果明顯的是廣告,其中效果最好的又是電視廣告。特別是公益廣告和扶貧廣告,對銷售邊遠地區的綠色農產品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媒體所表達的內容以及形式要有利於宣傳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像散發宣傳單或在風景名勝處樹立巨大的廣告牌這類方式就不宜採用。
2)公共宣傳。充分運用公共策略和技巧,開展有效的綠色公關。參與各種展覽會、商品交易會或利用「文化搭台,經貿唱戲」的辦法推銷和擴大綠色農產品銷售范圍,利用體育比賽進行廣告、捐慈善事業、資助希望工程等擴大綠色農產品的影響,運用知識營銷舉辦農產品栽培技術、綠色營銷訓練班來傳播綠色營銷知識,舉辦新聞發布會、開發生態旅遊和田園旅遊,也是綠色農產品促銷的可行辦法。
總之,農產品綠色營銷將是21世紀市場營銷的主流,我們要區分綠色營銷與傳統市場營銷的不同,樹立綠色營銷觀念、搜集綠色信息、制定綠色計劃、開辟綠色渠道、開展綠色促銷、引導綠色消費,使農產品綠色營銷不斷地發展和創新。
Ⅷ 農產品企業對於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總的來來說是往農產品可溯源方向源發展,比如像旺鏈科技的Vontracer。
消費者通過農產品溯源碼了解農產品生產、成長、運輸、加工過程中一切信息,從而提高農產品購買率。因此,對於農產品生產企業而言,無論是從消費者、國家監管或者企業自身來說,實現自身產品的信息可追溯,都是農產品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整個農產品市場的最終導向。
Ⅸ 綠色農產品的綠色農產品前景及問題
以江蘇省洪澤縣為例
綠色農產品是綠色農業的產物,是一種無污染、安全、優質食品,綠色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融入了保護環境、崇尚自然、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目前,綠色農產品以其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有許多制約因素,如產品缺乏深加工,認證成本較高,技術人員匱乏,銷售渠道不健全,品牌力量薄弱,消費意願低等,影響了綠色農產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對此,前人已有諸多研究,例如:楊劍英(2008)、張太海(2008)分別從市場營銷組合4P策略、加強政府扶持和監管等方面探討我國農產品綠色營銷方案。Eastwood, D B;Brooker, J R;Smith, J D(2005),靳明,趙昶(2007),Heinz Welsch, Jan Kuehling(2009),分別研究銷售環境、農產品定價、群體行為、習慣做法等因素對綠色農產品消費心理的影響。以上學者的研究為後人提供了眾多借鑒,也對綠色農產品發展實踐有指導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蘇北生態縣洪澤為例,分析制約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因素,總結經驗教訓,探討對策,這些對於加快洪澤從農業大縣到農業強縣的華麗轉身,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二、洪澤縣綠色農產品發展的現狀及特點,洪澤積極挖掘本縣的特色資源,做足特色農產品品牌內涵,農產品品牌活力得到提升,努力培育了有機米、大閘蟹等一批特色產品主導產業,無論是種植規模、品質、加工能力等都走在全省前列,特色品牌效應得到顯現;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稟賦,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經濟優勢,並已初見成效。到2010年底,洪澤縣綠色農產品數為91個,涉及企業或單位32個,綠色農產品數居全市第二位。
(一)綠色農產品認證不斷增多,品牌建設不斷加強近幾年來,洪澤縣著重發展優質稻米產業、蔬菜種植業、水產養殖業和水禽養殖業。
在水稻方面,有機、綠色和無公害優質稻米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0% 以上。全縣年生產有機稻米、綠色稻米、無公害稻米分別為350噸、1.8萬噸、11萬噸。據2009年3月公布的數據,全縣共有十多家企業申報了12個優質稻米品牌,其中:「九牛」、「白馬湖」獲有機食品認證,「蘇星」、「雪粘」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標志,「洪澤湖」等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九牛」、「洪澤湖」及「蘇星」等稻米品牌還在歷屆中國(淮安)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上分獲金獎或優質產品獎稱號。
在蔬菜種植方面,到2007年底,高效種植面積達8.5萬畝。洪澤縣通過國家、省有關部門認定的無公害蔬菜類產品24個,主要有「洪澤湖」牌荷藕。目前,全縣無公害荷藕種植面積達8萬畝,年產優質荷藕10萬余噸。「洪澤湖」牌荷藕在2001年(上海)農產品展銷會上,被淮安市政府評為名優產品。
在水產養殖方面,2008年,洪澤縣高效漁業面積5.3萬畝。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24個、無公害水產品30個;有機水產品養殖基地2個、有機水產品7個;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1個;省級現代漁業科技園1個;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個;省級特種水產良種場1個;國家級水產品加工龍頭企業1個和1個蘇北地區最大的中國洪澤湖水產品批發大市場。其中比較著名的洪澤湖牌大閘蟹2005年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十大名蟹稱號。2009年,洪澤被授予「中國蟹都」、「中國洪澤湖大閘蟹之鄉」等榮譽稱號。2010年,洪澤湖大閘蟹入選CCTV4《走進中國》地理標志欄目。並於2010年底獲得國家工商局地理標志的授權許可。
在水禽方面,全縣重點發展以洪澤湖鵝為養殖重點的畜禽生產,全年家禽飼養量 1600萬只,其中洪澤湖鵝850萬只,跨入了全省養鵝重點縣行列。全縣已建成年保種6萬只的蔣壩灰天鵝養殖場,三河、東雙溝、黃集等8個四季鵝養殖園區,沿湖、沿河、沿堤8條養殖帶,9個養鵝80萬只以上的基地鎮,養鵝農戶已佔全縣總農戶的40%。
(二)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增加產地的環境質量標準是綠色農產品標准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是選擇綠色農產品基地的根本依據。自2001年起,洪澤縣已建成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共60個。其中無公害糧油產地、園藝產地46個,共38.41萬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91%;無公害水產品產地8個,佔地6.7萬畝,佔全縣水產品養殖總面積的50%以上;無公害畜禽產地6個,肉鵝、肉鴨、生豬等年出欄量佔全縣畜禽年總出欄量的55%。2007年洪澤縣有機稻米科技示範區被認定為首批「江蘇省現代農業示範區」之一。據2009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縣共有19個有機、綠色、無公害優質稻米基地通過產地認證,合計面積達33.96萬畝,佔全縣水稻總面積的95%以上,其中獲得OFDC有機頒證0.15萬畝;獲准使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標志粳米基地面積6萬畝;通過省級無公害產地認定面積27.81萬畝,全縣通過有機、綠色、無公害認定農產品達67個 。
(三)農產品龍頭加工企業、行業協會不斷發展壯大,產品認證不斷增多截至2009年,全縣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3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個,市級龍頭企業11個。較好地發揮了外連市場、內連農戶的作用,全縣農副產品加工的比率達30%以上。「白馬湖」牌大米、「老子山」牌荷藕、「西順河」牌洄魚等共計91個農產品(水產品)已經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其中有機產品8個。同時,新建了岔河大米批發市場、朱壩木材交易市場、黃集四季鵝批發市場等。按照市場化原則分別組建了縣大米加工協會、洪澤湖農產品協會、蔬菜協會、食用菌協會,吸納會員800餘人。
三、洪澤縣綠色農產品發展存在的問題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洪澤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綠色農業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與日本、德國、瑞典等發達國家的綠色農業相比,洪澤縣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農業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市場化程度不高;綠色農業的發展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政府的制度安排、組織管理和支持政策體系對綠色農業的影響力亟待加強;民間組織的作用還有待挖掘。
(一)綠色農產品品種相對較少,產品附加值少,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有限洪澤縣綠色農產品品種相對於生物品種總量所佔的比例極少。在漁業生產中,洪澤縣擁有魚、蟹、蝦、鱉、蚌、蜆等水產品90多種,然而綠色產品的認證僅限於螃蟹、青蝦等少數幾個品種;在水禽的生產上,野生水禽有獐雞、野雞、野鴨等近20種,年產量150萬只,但綠色產品的認證只局限在四季鵝;在農作物種植方面,則集中在稻米等少數幾個品種。
(二)綠色產品認證程序復雜,標准繁多,增加了農民負擔在發展綠色農產品的初期,綠色產品認證程序復雜,標准繁多,將產生巨大的前期投入。以綠色食品為例,綠色食品的標准涉及產地標准、生產技術標准、產品標准、包裝儲運標准和其他相關標准,農民如果缺乏專業的指導將會難以應對。在申報綠色食品的過程中,單是環境檢測就需要5萬-6萬元,再加上生產過程中的檢測,一個農產品申請綠色食品認證花費至少需十多萬元。而且即使申報成功,該標志的使用期限也只有3年,新標准雖然大幅度下調綠色食品的收費標准,但對年人均純收入六七千的農民來講仍是不小的負擔。
(三)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偏低,農業技術人員較少根據舒爾茨的人力資本收益理論,人力資源是最有價值的資源,對人的投資所帶來的收益率是最高的。當前我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35%,而發達國家約為75%。與發達國家相比,洪澤縣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偏低。依據2008年頒布的淮安市第二次農業普查公報(第二號):洪澤縣高、中、初級農業技術人員分別為48人、183人、331人,是淮安市技術培訓工作相對較好的縣。
(四)營銷方面,品牌發展有待進一步整合洪澤縣的一些綠色農產品已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注冊商標,但除了稻米類品牌,其他綠色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還不高。不少申報主體企業規模偏小,技術含量較低,對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帶動能力還不高,影響了產品的銷售及利潤的實現。例如,洪澤湖區的大閘蟹生產,湖區兩市六縣區基本上都是各自規劃,獨立發展,每個縣區都有各自的自主品牌。洪澤縣的「洪澤湖」、「老子山」牌大閘蟹;泗洪縣的「金水」、「綠康」牌大閘蟹等。雖然有些品牌經各地政府的宣傳,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品牌雜亂,推廣局限性大。
四、洪澤縣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對策建議(一)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推動農業科技和管理體系的創新龍頭企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力軍,技術創新是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竭源泉。政府要對龍頭企業的扶持政策決不動搖,並努力提高龍頭企業扶持的政策效率。鼓勵科技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有針對性地研究綠色農產品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不斷培育新的品種;通過在示範園內試驗、總結,逐步把農業科學技術向基地推廣,推進洪澤綠色農產品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提高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激勵水平科學的激勵機制設計是提高農技推廣體系運轉效率的關鍵。建立科學的薪酬體制,將推廣人員的勞動績效與利益分配掛鉤。以政府為主導,因地制宜地推行聯產定額的綜合技術承包、聯質聯效的單項技術承包以及指導性技術承包等多種形式的技術承包制;引入民主機制,強化對基層推廣機構工作的監督。在農技推廣機構的工作考評價中,更多地吸收和採納農戶的意見。推廣項目的制訂也應當採取需求導向制,加強對推廣項目經濟可行性的研究 。
(三)強化對生產者,主要是農民的科技教育根據「分級負責、分層管理、分級教學、明確責任、互相協作」原則,構建一個由政府主導、面向市場、開放運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相互協調、功能齊全的科教體系,及時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將科技培訓落到實處。形式上可以是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在電台或電視台製作專題節目等。同時要積極總結推廣其他地區的有益做法和先進經驗,在農村基礎教育階段,增設職業教育培訓課,對完成文化課的初、高中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未來合格農民。
(四)彰顯品牌特色,推進地理標志在農產品品牌推廣中的應用地理標志效應的存在是一種客觀現象,而綠色農產品的地理標志效應更加明顯,對農產品消費者的產品品質評價和購買行為的影響很大。因此,挖掘、弘揚綠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對於特定區域內產業和企業的市場開拓和營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洪澤縣綠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應繼續明確政府、工商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主體地位,促進產業集群並完善集群內部的市場服務體系,引導集群內部企業之間依據價值鏈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扶持綠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此外,必須在綠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中,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和品牌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