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方向
你好,大學讀的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後可以就業的方向還是很多的,絕對是好找工作的,不過剛畢業工資待遇不會太高,估計本科入行月薪在五千左右。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可以說是熱門專業吧,隨著電子互聯網的發展,大學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給社會提供專業性的人才是值得肯定的。這幾年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有點供過於求,所以剛畢業的學生就業壓力還是有的,但是只要抓著機遇,跟上社會創新的步伐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的。
我有很多同學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他們畢業後也有選擇出國工作的,比如去海外的中國企業上班,很多人也做到了商務經理的職務,年薪可以達到幾十萬。總之就業方向可以根據愛好,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來選擇的,選擇了就一定要堅持,不要每個行業都想去嘗試,最終一個都做不好,我的經驗就是不要隨便跳槽,選對了再努力,相信你的就業前景一片光明。
㈡ 急 急 急 在線求份農村電商 商業計劃書
《-2021年中國農村電商市場前瞻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第1章: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現狀分析
1.1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動因
1.1.1 始動因素
(1)「帶頭人+獨特優勢」
(2)「帶頭人+潛在需求」
1.1.2 基礎因素
(1)政策支持
(2)交通及物流
(3)網路設施
(4)需求潛力
1.1.3 競爭因素
(1)品牌
(2)標准
(3)關聯產業
1.2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特點
1.2.1 發展速度快
(1)農村網購人數
(2)農村網購規模
1.2.2 覆蓋面越來越廣
(1)從人員上看
(2)從區域上看
(3)從產品上看
1.2.3 社會各界積極投入
(1)電商巨頭
(2)傳統商貿企業
(3)中國郵政
(4)供銷社系統
(5)地方政府
1.3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難題
1.3.1 物流支撐體系欠缺
1.3.2 人才與技術支撐難題
1.3.3 消費觀念和誠信難題
1.3.4 網購售後服務難以滿足
1.4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
1.4.1 政府推動
1.4.2 選擇合適模式
1.4.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4.4 標准化建設
1.4.5 平台建設
第2章:中國農資電商市場深度分析
2.1 傳統農資市場發展痛點
2.1.1 傳統農資流通環節分析
2.1.2 主流農資銷售模式分析
2.1.3 農資行業核心痛點分析
(1)銷售網點亂
(2)產品名目亂
(3)銷售價格亂
(4)市場監管亂
(5)營銷廣告亂
2.2 農資電商核心競爭力
2.2.1 核心競爭力之——低價
(1)傳統農資產品價格畸高的原因
(2)「廠家—農資電商—農戶」銷售模式
2.2.2 核心競爭力之——服務
(1)農技服務
(2)物流服務
(3)售後服務
2.3 農資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1 種子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2 化肥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3 農葯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3.4 農機市場容量及電商化率
2.4 農資電商市場競爭格局
2.4.1 綜合電商平台
(1)阿里巴巴
(2)京東集團
2.4.2 老牌農資企業
(1)中國購肥網
(2)買肥網
(3)農信商城
2.4.3 垂直型農資電商平台
(1)雲農場
(2)農一網
2.4.4 服務導向型農資電商
(1)農醫生
(2)益農寶
2.4.5 專注農村市場的電商平台
(1)點豆網
(2)農資哈哈送
(3)好匯購
第3章:中國農產品電商市場深度分析
3.1 我國農產品電商市場現狀
3.1.1 農產品電商交易規模
3.1.2 農產品電商融資情況
3.1.3 農產品電商主要渠道
(1)獨立B2C平台
(2)第三方交易平台
(3)農產品電商應用平台
3.1.4 農產品電商主要模式
(1)農產品電商的B2C模式
(2)「家庭會員宅配」模式
(3)「訂單農業」模式
3.1.5 農產品電子交易市場分析
3.1.6 跨境農產品電商市場分析
3.2 我國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
3.2.1 生鮮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
(1)自營物流配送
(2)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3)自營物流消費者自提/自營配送
(4)第三方物流消費者自提/第三方配送
(5)聯盟物流配送
(6)「O-S-O」物流模式
(7)物流一體化模式
(8)第四方物流模式
(9)第五方物流
3.2.2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網路
(1)單個經濟體的冷鏈物流網路
(2)區域內的冷鏈物流網路
(3)跨區域的冷鏈物流網路
3.3 農產品特色電商市場格局分析
3.3.1 阿里系農產品電商
(1)阿里平台農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2)淘寶網生鮮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3.3.2 京東系農產品電商
(1)農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2)生鮮產品銷售額及增速
3.3.3 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1)中農網
(2)廣西糖網
(3)全國棉花交易市場
(4)四川白酒交易中心
(5)泌坤大宗農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
3.3.4 特色農產品網路零售網站
(1)沱沱工社
(2)美味七七
(3)淘常州
(4)甫田網
(5)青年菜君
(6)本來生活網
(7)龍寶溯源商城
(8)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商城
3.4 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趨勢
3.4.1 農產品電商規模將會迅速擴大
3.4.2 農產品網上網下渠道融合創新
3.4.3 政府加大農產品電商發展力度
3.4.4 農產品電商帶動農村電商發展
3.4.5 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份額提高
第4章:農村電商物流瓶頸的成因與對策
4.1 農村電商物流發展滯後的原因
4.1.1 基礎設施不足
4.1.2 需求不足且分散
4.1.3 農產品標准化程度低
4.1.4 政府支持力度還不夠
4.1.5 鄉鎮企業信息化程度低
4.1.6 物流公司不重視農村業務
4.2 菜鳥網路農村電商物流布局
4.2.1 菜鳥全國骨幹網路現狀
(1)物流服務商的整合
(2)城市倉儲系統建設
(3)全國送貨入村規劃
(4)全國菜鳥驛站系統
(5)區縣大家電配送入戶
4.2.2 菜鳥快遞業務數據化分析
(1)手寫面單數據化
(2)消費者地址數據化
(3)快遞路由數據化
4.2.3 菜鳥社會化運力整合方案
(1)以省為單位的物流網路
(2)前線縣級運營中心建設
(3)農村合夥人發展計劃
4.2.4 菜鳥網路未來發展規劃
(1)啟動物流方面的上行
(2)菜鳥網路+蘇寧物流
(3)對社會物流公司開放
4.3 京東集團農村電商物流布局
4.3.1 原有的配送體系
(1)配送站點
(2)配送隊伍
4.3.2 京東縣級服務中心
(1)市場定位
(2)服務提供
(3)管理人員
4.3.3 「京東幫」服務店
(1)市場定位
(2)經營業務
(3)服務內容
4.4 蘇寧雲商農村電商物流布局
4.4.1 全覆蓋網路平檯布局
(1)縣級直營店
(2)鄉鎮加盟店
(3)村級代理員
4.4.2 農村電商物流建設
(1)「正向」布局
(2)「逆向」布局
第5章:農村電商主體發展戰略深度解讀
5.1 供銷社農村電商戰略與模式
5.1.1 平台選擇
(1)自建平台
(2)藉助第三方平台
(3)自建平台+藉助第三方平台
5.1.2 業務選擇
(1)只提供平台服務
(2)自己開網店銷售
(3)自營+平台服務
5.1.3 渠道選擇
(1)純線上
(2)線上線下結合
5.1.4 物流選擇
(1)自建物流體系
(2)藉助第三方物流
5.1.5 商品選擇
(1)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2)主打地方特色農產品
5.2 中國郵政農村電商戰略規劃
5.2.1 建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
(1)縣級運營中心
(2)鎮級服務中心(可選)
(3)村級服務站
5.2.2 建立農村網路消費服務體系
(1)商品銷售及代買代購
(2)對接第三方電商平台
(3)疊加金融服務等功能
5.2.3 建立農產品網路銷售體系
(1)農超、農批和農消對接
(2)合作並對接第三方電商平台
(3)對接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或平台
(4)積極發展農民網店
(5)農產品生產標准化體系建設
5.2.4 建立共同配送體系
(1)打造基礎性物流服務平台
(2)採用協同配送+眾包搶單的模式
5.2.5 建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1)推進支付、投資和融資類普惠金融服務
(2)積極探索供應鏈融資等互聯網金融產品
(3)發揮便民服務站、助農取款點作用
5.3 京東集團農村電商發展戰略
5.3.1 工業品進農村戰略
5.3.2 農村金融戰略
5.3.3 生鮮電商戰略
5.4 阿里巴巴農村電商戰略
5.4.1 投資基礎設施
(1)鄉村服務站
(2)縣級運營中心
(3)鄉村物流
5.4.2 激活農村電子商務生態
(1)大力發展更多農村賣家/賣家
(2)培育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群體
(3)拓展物流/倉儲/代運營服務群體
(4)讓阿里商學院進入縣鄉
5.4.3 創新農村綜合服務
(1)村民代購服務
(2)農產品線上銷售支持體系
(3)農資電商O2O
(4)農村金融
5.4.4 創造農村社會和經濟雙重價值
第6章:農村電商發展模式與案例分析
6.1 我國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分析
6.1.1 自上而下的模式
6.1.2 自下而上的模式
6.1.3 產業分散化模式
6.1.4 產業集群化模式
6.1.5 大平台模式
6.1.6 自建平台模式
6.2 農村電商縣域實踐的成功案例
6.2.1 浙江臨安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2 浙江麗水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3 浙江桐廬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4 河北清河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5 山東博興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6 浙江海寧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7 甘肅成縣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8 吉林通榆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9 陝西武功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2.10 江蘇沙集
(1)縣域電商環境
(2)政府配套政策
(3)農村電商模式
(4)成功經驗分析
6.3 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方案
6.3.1 商務信息平台建設
6.3.2 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建設
6.3.3 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6.3.4 產品綜合展示中心建設
6.3.5 農產品電子商務標准體系建設
6.3.6 倉儲物流體系建設
第7章:農村電商發展前景與投資規劃
7.1 農村電商消費市場潛力分析
7.1.1 我國農村網民佔比及規模偏小
7.1.2 我國農村居民互聯網普及率提升
7.1.3 各地農民網店及淘寶縣的興起
7.1.4 電商平台農產品銷售額增加
7.1.5 農村網購市場規模的擴大
7.2 農村電商發展帶來的產業機遇
7.2.1 將帶來二三線品牌的新市場
7.2.2 帶來農產品淘品牌的新機遇
7.2.3 將帶來電商服務業的新空間
7.2.4 將帶來電商基礎投資的新藍海
7.3 農村電商創新模式的投資價值
7.3.1 「基地+城市社區」模式
7.3.2 「批發市場+宅配」模式
7.3.3 「放心農資進農家」模式
…………
㈢ 在做電子商務的公司里,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目前,在一些小城市裡,農產品電商好做嗎
近日媒體報道: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武漢家事易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什麼原因?
由於我本人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從行業視角來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幾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歡迎拍磚
一、傳統的B2C思維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電商平台認為一個線上B2C平台,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錯了!農產品電商千萬別以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搞,那樣去搞絕對死路一條。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後的故事、種植基地、採摘體驗、物流體驗、可追溯、供應鏈可視化等維度全程展現,所以傳統B2C的思維是致命的傷。
二、目標人群定義偏離、營銷策略走彎路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需求上講,這個市場還屬於培育期,而且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的需求,以及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你非要定義成屌絲的人群,滿足那些「二兩瘦肉+兩顆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註定就是兩個詞:累死、虧死。
很多農產品電商滿地撒廣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絕對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個大農產品電商思考的的問題。
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因此農產品電商必須重視這一類人群。
三、會「電」不會「商」
基地整合+營銷+流量+交易+供應鏈服務+口碑營銷,這個閉環是農產品缺一不可玩法。當前不少農產品電商存在重大的經營管理誤區,認為中心在「營銷+流量+交易」三項,僅僅於重視「電」而不忽視了「商」;其實真正要實現盈利,關鍵在商。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格力董明珠說:「我今天告訴大家,營銷做得再好,如果我們背離了你的支撐點 ——技術和質量,以及誠信,你的營銷就是一個忽悠,你就是一個騙子」。同理,農產品電商後端服務的角色沒有做好,前端的營銷、流量都是噱頭,當然最終肯定是虧了。
四、傷不起的客單價與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
五、缺乏一體化的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對基地的整合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問題,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采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的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
看看人家國際品牌星巴克,人家不僅僅實現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協同,星巴克的供應鏈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種植以及降水、風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的老總已經明白采購基地的整合了,這個的商業價值不僅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品牌化、集約化采購和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當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費,獲得利潤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舉一個重慶的例子,重慶有一家生鮮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鑒的。
六、客戶體驗是雙刃劍,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會丟掉一大群客戶
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將一個客戶不滿意的訂單置之不理,這是最大的失誤。吃貨這個東西最容易帶來的就是口碑傳播,如果出現不滿意的,將傷害你的一大群客戶。記得有一個農產品電商老總給我說: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客戶拒收的,如果價值不是高得離譜的話,能夠送客戶就送客戶,留下的是一個口碑與客戶感動。何況有的商品即使退貨回來也無法二次銷售。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還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的案例,他把目標人群定位在IT互聯網圈,這些人是典型的網購人群,屬於小白領,而且消費能力不低,但比較宅,通過滲透IT互聯網的圈子去做電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佔領這個領域的客戶。
前幾天本人和順豐優選李東起總裁在央視采訪現場聊天,李總坦言:農產品、生鮮電商,一旦與顧客建立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將會迎來持續的消費力,而且會影響身邊的群體。
七、必須面對本地化問題
電商的趨勢正在往社區遷徙,趨勢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而且商業模式的變化發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不從本地化入手,一定會虧。由於農產品受商品質量、物流限制等因素,不管是小而美的農產品電商,還是像順豐優選、阿里巴巴這樣的全國鋪開的市場。建立本地化的服務體系都是必然的趨勢,除非是高附加值的商品,這個在不計成本的前提下是可以實現的,其他的大眾的農產品必須定義在本地化。
農產品電商的本地化,趨勢是要和社區服務站、便利店等機構整合,傳統的B2C電商要滲透早社區末端,需要龐大的運營支撐,而且需要較大的資金和人力的整合,一般的農產品電商是玩不好的。
八、社會化成熟的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電商的心頭之痛
玩農產品電商,冷鏈是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僅僅你要建庫房,同時還必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那裡都會成問題商品。冷鏈的投入不是一般的農產品電商企業能夠玩得好的,連續的資產投入,投資回報周期長,這都是單獨玩農產品電商所面臨的問題。即使你有錢,投入了資產,但訂單的季節性和不穩定性,會讓你的運營成本大大浪費。何況玩電商的有幾個懂冷鏈物流,能夠建立自己的冷鏈物流隊伍。因此,社會化的冷鏈物流隊伍,集約化、專業化的管理成為了整個農產品電商急需的資源。
現在中國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的玩法如下:
1.順豐優選,完全的自建物流體系,目前常溫已經鋪蓋全國,或許2014年會鋪低溫。今年24小時內,將南方荔枝送北京、北方內蒙的羊肉送到海南,這一些經典的案例都是有自建的冷鏈物流快速實現的。
2.阿里巴巴,確切地說是菜鳥的冷鏈物流,目前是整合模式,已經整合類似眾萃物流+快行線這兩件優秀的冷鏈物流企業,他們從干支線+末端宅配相融合,成功將八萬單車厘子從美國農場送到中國家庭,把阿拉斯加海產送到全國四十多個城市,這種"二段式配送"探索出平台化、網路化農產品toC冷鏈物流新趨勢。
3.京東,啟動的末端配送服務站模式。據悉未來京東將嘗試從田間直達餐桌的「ABC」 (Agricultural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其中的B環節將覆蓋全部采購、倉儲、配送、營銷售後環節。12月14日消息京東自營生鮮配送站已經試運行,這種模式剛好迎合O2O的末端最後一公里的購物體驗。但京東的冷鏈倉儲、干線、支線配送等方面還有得整合,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如果你搞不好,那你乾脆關門歇菜算了!
九、品類定位錯誤
當涉及品類定位時,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順豐優選開始要選擇進口食品、阿里巴巴為什麼要選擇美國車厘子和阿拉斯加海產,這些品類的定義不僅僅與人群需求相關,也跟供應鏈支撐能力密切相關。玩供應鏈的專業人士都知道,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電子商務,運營的核心都是品類驅動的供應鏈。科學的品類選擇是你成功的一大半,所以農產品電商定位品類相當重要,千萬不要以過多的品類來吸引更多的購買需求,在多品類混合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農產品品類,會讓你虧聲四起,搞不好還砸了你的品牌。
大家看本來生活賣的禇橙、柳傳志賣的柳桃、順豐優選賣的荔枝、天貓賣阿拉斯加海產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出細分的品類定義對能夠做好農產品電商有重要的價值。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作為品類驅動的供應鏈,在電商平台選擇品類的科學性就決定了你的盈利的潛力。曾經與國內知名電商的供應鏈總監探討,當品類增加10倍,供應鏈的管理復雜度會增加100倍,甚至更高。
十、退貨比例控制
這是農產品電商必須重點考核的KPI指標,一個退貨帶來的損失不僅僅是商品的損失,重要的客戶購物體驗及口碑的損失,所以農產品電商控制退貨比例已經成為CEO關注的重點。當然前面也說到了,寧可送客戶,也盡量避免退貨帶來的損失。
本人實際調研的數據顯示,不少農產品電商退貨比例達到了10%,好一點的也有6%的比例,這樣的退貨比例帶來的損失是不容忽視的。不過現在農產品電商也做了不少創新,比如預付的C2B模式,會大大降低退貨比例;另一種就是上海的廚易時代的O2O模式,滲透到社區,會員制預付費,據說退貨比例能夠控制在1%以下。
所以控制農產品電商的退貨比例,不僅僅是要從運營角度思考,更要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變換經營思路。
總結
農產品電商為何虧,以上10個維度的解析可能讓大家得到一定的啟發,其實這不僅僅是運營管理的問題,也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同時還會涉及營銷策略,資源整合能力等等!
歸類總結一下,農產品電商的虧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營銷的浪費;
2.采購的整合不到位;
3.缺乏社會化冷鏈物流的整合與應用;
4.整個供應鏈過程的損耗;
5.品類的定位錯誤;
6.退貨比例的控制問題。
要實現真正的減虧,歸根到底一句話:顧客體驗做要加法,供應鏈運營成本要做減法。
吃貨對於中國14億人口基數來說,互聯網生活是必然趨勢,農產品、生鮮電商一定是一個大市場,2013年的年底的今天,中國農產品電商尚未呈現出一個個行業標桿,整個領域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問題就是發展的機會,以互聯網思維探索中國傳統行業,一定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這不是一家公司的使命,是這個行業參與者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