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化創意產品的市場營銷怎麼做
一個是你的產品是針對哪些人群營銷,並將之歸類,再通過調研這幾類人群版的如常關注的媒權體、活動環境、活動半徑、消費及工作及生活習慣,有了結果後,針對這些區域及媒體進行篩選出最能最快在他們中造成影響的集中傳播推廣方式。因不知道你的創意產品是什麼,這里只能泛泛說一下,總之,視資金實力狀況,選擇幾個點來做,有了多個點,再串成線來做,再覆蓋區域性的面。當有了一個區域的范圍受眾時候,再視你的資金狀況,看是就現有狀況來鞏固造口碑和美譽度,還是復制這一套去做另個區域。營銷很復雜,不同的產品或服務在不同的階段、時間、區域、人群都不能一成不變,一概而論。希望能對你有些許幫助。
B.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顧來名思義, 在大源的范圍內以文化為基礎, 發揮創意力去設計, 研發的產品叫文化創意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一般常見的有電影, 電視, 動漫, 出版, 游戲, 卡通形象等, 文化創意產品大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點.
不知道你們是做哪方面的策劃, 以老師要求的題目為中心, 最大限度地去發揮你的創意力(即想像力)去大膽設計可消費的產品即可.
記住你設計出來的文化創意產品可以產品化, 是可被消費的才行, 而不是只是憑空想像的不現實的.
C. 文化創意與策劃專業和市場營銷有什麼不一樣啊 ,他們都是學什麼的,以後就就業方向是什麼呢
以我曾經在大學授課的經驗,這兩個專業都屬於管理大類,許多的基礎課程和版專業基礎課程都是類權似的甚至是一樣的,二者的主要差別是專業課程不同,前者是側重於文化大類產品的策劃、包裝、推銷,而後者是「商品銷售」為核心,或者說前者是研究「精神產品」的銷售,而後者是研究「物質產品」的銷售,二者有銷售的共性,也有內涵不同的個性。關於就業方向,二者都可以去搞一般商品的銷售管理,幾乎所有的企業、公司都可以去,去了再現學一些本企業的業務特點知識,在師傅的帶領下,都能逐步適應工作。文化產業專業的,更適合去一些展會策劃公司。反正畢業時僅僅有一些專業基礎知識,都不會獨立工作,到工作崗位上再學習是必經之路。
D. 自考文化市場與營銷, 文化產業創意與策劃這兩門課實踐考什麼,請考過的人回答。謝謝!
你好,抄實踐環節考核襲的內容一般有: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和其他專門技能(如外語聽說、醫學類臨床技能、美術技能)等。主考學校在省考委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實踐環節考核的實施工作。
實踐課程相關信息可以咨詢主考院校或是你論文指導老師,訪問學校網站查詢看看有沒有通知。
自考實踐課程報考需要對應的理論課程通過就可以,沒有理論課程的實踐課程直接可以報考。
實踐課程和論文是上下半年和一次考試,與理論課程分開報考的,不一定是四月和十月考試,具體報考、考試時間由主考院校安排。
自考實踐課程由自考院校負責組織報名與考試,具體考試要求、流程、考試教材以及培訓都由主考院校通知,報考實踐課程一般需要相應理論課程合格。
自考實踐課程和論文考試由主考院校負責報名、考試,主要考察實際操作能力,一般不開卷,不允許攜帶資料進入考察的。具體考試要求按照主考院校的要求考試,相關考試試題與培訓也是主考院校進行,有相關教材 可以訪問學校網站查詢相關通知。查詢成績是考後一個月在主考院校網站查詢,或是咨詢主考院校。
E. 藝術創意在文化產業及社會生活中的魅力和作用,求大神給予靈感寫策劃案
首先從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界定、新媒體藝術的概念界定、新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現象三個方面展示了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新媒體藝術元素。然後從現象出發,論述了新媒體藝術之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新媒體藝術對復興文化產業,保護文化遺產,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的意義,並強調了其對文化創意產業實現體驗經濟與美學經濟的推動作用。最後,總結了新媒體藝術在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地位。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文化創意產業;體驗經濟;美學經濟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達》驕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號》創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紀錄。在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角逐中,《阿凡達》獲得三項大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該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在中國國內,不僅出現了連夜排隊搶票的景象,在一些沒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現了組團去附近城市只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達》的「壯舉」。這樣的瘋狂和痴迷,從現實的角度,展現了新媒體藝術的絕佳魅力。
新媒體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改變了傳統媒體的傳播形態、狀態,二是增強了信息傳送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三是實現了高科技、多技術、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體藝術以信息科學和數字技術為載體,以現代藝術為內容,以大眾傳播科學理論為綱領,將信息通過媒介的傳播技術將科學與藝術的高度融合,應用到文化、藝術、商業、教育和管理領域,並且,以此對文化藝術本身和文化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二、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新媒體藝術元素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界定
文化創意產業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來自以英國為首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文件,因此帶上了濃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與其國家本身的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和認知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認同意義的概念目前還未產生。我國近年來發布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部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中,仍未採納「文化創意產業」這一說法,而是保留了過去的稱謂「文化產業」。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澳大利亞創意與創新重點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項目主管、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知名文化創意產業學者約翰·哈特利認為,文化創意產業著力描述一方面在於創意藝術,這主要表現在個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於文化產業即質量因數,這兩方面的結合。它是近些年來在新知識經濟范圍內的信息通訊技術,就是我們所說的新媒體技術的語境下,它們在理論和實踐中提供城市消費者互動式運用的概念[1]。
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在當今全球化條件下,以新媒體傳播方式為主導,以藝術文化消費時代人們的精神需求為基礎,以高新技術傳播為支撐,以文化經濟全面結合為自身特徵的,國家、行業、技術領域交叉或創建的新型產業集群[2]。以上二位國內外著名學者對文化創意產業區別文化產業的認識中,都強調了新媒體技術和網路等新傳播方式這類要素的創意地位。
而各國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也不盡相同。英國將其分為13類,包括廣告、建築、藝術品交易、工藝品、時裝設計、電子出版、時尚、互動休閑軟體、影視、音樂、表演、電視廣播。 美國依舊版權分為4類:核心版權產業、交叉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邊緣支撐產業。聯合國則分為傳媒、卡通、電影、娛樂、網路游戲、旅遊、文化、網路信息、音樂、戲劇藝術、藝術博物館等。
(二)新媒體藝術的概念
新媒體藝術的先驅羅伊阿斯科特認為,連結性與互動性為新媒體藝術最明顯的特徵。它的表現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動裝置、虛擬裝置、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動畫動漫、影視廣告、網路游戲、數碼藝術設計、數字插畫、CG靜幀、數字特效、DV、數碼攝影等。新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非常多,但共通點就是被大眾所接受的途徑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動,通過人的觸摸、空間移動、聲、光、電等的效果,參與到作品的創作中。新媒體藝術創作需要經過:聯系、融入、互動、轉化、展現這五個階段。首先必須有人與裝置之間的聯系,並全身融入其中,而非僅僅在遠距離觀看,通過與系統和人產生互動,這將導致藝術作品與人的意識之間的轉化,最後展現出全新的影像、關系、思維與效果。
將當代新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相比較,其發展有著獨特的時代背景。它已不再僅僅依賴個體藝術家的才華和靈感,而是依賴整個藝術創作體系、藝術傳播過程及方式、藝術媒介手法與參與方式等的全面創新。圖像時代、消費時代以及「數字化生存」是新媒體藝術發展的現實語境。
首先,圖像成為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和資源,對許多人來講,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時代的圖像主要集中於用聲、光、電為載體的多媒體種,而不再集中於平面中的圖像、文字等這類靜態印刷物中。「當代藝術及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聽覺的感官藝術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這已經是不容小覷的事實。」[3]
其次,當今世界消費主義的盛行,使得商品的價值已不只是其使用價值,人們消費商品,也可能是為了滿足內心需要的符號消費、儀式消費等,消費也成為藝術活動的基本方式。藝術經紀人出現後,處於藝術家和群眾之間,他們了解並熟悉藝術家,懂得藝術欣賞,自身又賦有很強的營銷能力,清楚明白市場需求,最重要的是他們富有經驗,可以通過消費的方式把藝術推向大眾。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龐帝筆下的「數字化生存」時代已經日漸成熟,科技的發展引起傳媒形式的變化,藝術的多媒體化以數量越來越多、類型越來越新穎的大眾文化產品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為標志。通過媒介,文化藝術傳播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藝術的創作的整個過程,真正可以成為藝術中的一部分。藝術傳播與媒介技術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帶來的語境的分離和重構,也讓人們從根本上重新認識了藝術創作對生活的傳統觀念的反應。
(三)新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現象
當今,數字媒體就像是文化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動機,它以IT 技術和CG技術為核心,極大地推動文化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影視、動漫動畫游戲研發、廣告、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開發與信息產業、建築、工業、服裝等一系列的藝術設計、系統模擬、圖像分析、虛擬裝置等領域,並涉及到科技、藝術、文化、教育、營銷、經營管理等諸多領域[4]。
首先,分解文化創意產業,可以看到新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分解為三組概念,即文化、創意和產業。第一,文化(包括藝術)傳播借新技術革命下的新形態媒介,提高了傳播效率,又增加了受眾的審美感受,並通過「點擊」、「復制」等形式,擴大了傳播的接受范圍和接受頻次,增加了受眾的「被捲入感」,從而,產生了新媒體藝術的最重要傳播特點交互性。第二,新媒體的使用使創作者的「創意」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因而,提高了作品「創意」的表現力。第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帶來了受眾的數量激增,創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費需求,使文化具備成為一個產業,並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條件。
其次,考察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仍然可以看到新媒體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電影電視廣告是新媒體藝術介入較快較多,也是進入大眾視野最多的領域;動漫和軟體開發業運用新媒體藝術的虛擬現實和交互性更多,並且發展主要依賴新媒體技術的個性;隨著人們生活中電子產品的增多、閑暇時間的減少以及閱讀習慣和獲取信息習慣的改變,數字出版的興起和發展正在日益增加與新媒體藝術的融合;而旅遊會展業,在近年來更加註重新媒體藝術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上海2010年世博會中,新媒體、聲光電的運用給觀眾帶來了大量的美感體驗。
F. 什麼是文化創意
文化創意就是在「文化」的基礎下創出新意,或者說是文化創新的成版果。文化創意最核心的就是「權創造力」。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創造力更是重中之重。合理安排時間也能更好地發揮人的創造力。
文化創意自英國首先提倡,往後其他國家也紛紛提出了相關的概念,主要包括有版權產業、文化產業、休閑產業、體驗經濟、注意力經濟等概念。
一些手工藝、陶藝、布藝、木工藝、石藝等等,創意DIY這些都缺不了創意。文化創意具有獨特的魅力。
文化創意衍生的文化創意行業也有很多,這里我就舉幾個栗子(肚子有點餓),服裝設計師、廣告設計師、建築設計師、軟體設計等等。
目前也有一些網站是關於文化創意的,網路一般都可以搜得到。網頁鏈接
純手打!QAQ
G. 創意文化產業具體包括哪些啊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尋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是創意概念,針對於文化、知識形成完整的產業,也就是系統性、普及性、利於傳播,比如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念,具有普世性,以及平等性,這也是能夠形成影響力的先決條件。
(7)文化產品創意營銷擴展閱讀
成都金牛區:到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50億元
文旅產業既是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又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新興動力。沙龍活動上,金牛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該區都市文化旅遊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人北中央商務區城市設計規劃及重點投資項目、金牛區產業發展引導基金;
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互促共進、創新動力和傳統產能迭代演進、生態營造和能級提升齊頭並進。
據了解,到2020年,金牛區都市文化旅遊業總體實力將大幅增強,力爭建立2家以上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建設5個以上文化創意專業樓宇,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佔GDP總量比例達到10%;
金牛區都市文化旅遊業實現了從「破題起步」到「厚積薄發」的躍升,努力將金牛打造成為中西部領先、全國知名的綠色文旅新興區。
H. 文化創意包括哪些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體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中國近幾年在文化藝術市場蓬勃、公共展演場地加大建設(如國家大劇院、798藝術區)等,除在既有製造業的優勢下尋找出路外,也開始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8)文化產品創意營銷擴展閱讀:
在全球化背景下,許多國家政府對創意產業聯盟產生了新的認識: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對市場壟斷的擔憂。由於全球產業競爭的加劇,政府開始重新認定市場壟斷中「相關市場」的范圍,市場范圍的擴大促使政府放鬆了對合作創新的壟斷管制。
產業聯盟的發展限制條件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關注本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從提高本國產業競爭力的角度出發重視支持產業聯盟,以解決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特別是產業創新中的共性問題。
中國創意產業聯盟(英文China Creative Instry Alliance,縮寫為 CCIA)是由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支持、全國政協有關委員會和國家多部委指導,全國知名創意機構發起成立的創意產業化協作發展聯盟,促進中國創意產業向高文化化和高技術化的融合發展。
I. 什麼是創意文化產業
1.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98年出台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中,該文件明確提出,「所謂創意產業,就是指那些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的企業,以及那些通過對知識產權的開發可創造潛在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依據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說法,創意產業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創意產業活動會在生產過程中運用某種形式的「創意」;第二,文化創意產業活動被視為與象徵意義的產生與溝通有關;第三,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種形式的「智能財產權」。
據此可以知道,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就是要將抽象的文化直接轉化為具有高度經濟價值的「精緻產業」。換言之,這就是要將知識的原創性與變化性融入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之中,使它與經濟結合起來,發揮出產業的功能。顯然,這是一種使知識與智能創造產值的過程。
2.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
2004年,國家統計局為規範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工作,出台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標准,文化產業包括:提供實物型文化產品和娛樂產品的活動,如書報出版、製作、發行等;文化服務和休閑娛樂服務,如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等;文化管理和研究,如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圖書館、文化社會團體活動等;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所必須的設備、材料的生產經營,如文具、印刷設備、廣播電視設備、電影設備的生產經營等;與文化、娛樂相關的其他活動,如工藝美術、設計等。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指標體系框架》的界定,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為主的行業為文化產業核心層,以網路、旅遊、休閑娛樂、經紀代理、廣告會展等為主的新興文化服務業為文化產業外圍層,以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主的行業為文化產業相關層。
3.創意產業的定義
根據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日韓和港台通常所採用的定義,創意產業是「那些依個人創意、技能和天才,通過挖掘和開發智力財產以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根據這個定義,創意產業包括廣告、建築、美術和古董交易、手工藝、設計、時尚、電影、互動休閑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體,以及電視、廣播等諸多部門。
發達國家的創意產業
發達國家創意產業可以定義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性內容密集型產業,它有以下三方面含義。
(1)創意產業來自創造力和智力財產,因此又稱作智力財產產業。
(2)創意產業來自技術、經濟和文化的交融,因此創意產業又稱為內容密集型產業。
(3)創意產業為創意人群發展創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環境,因此又往往與文化產業概念交互使用。
在發達國家,隨工業化的發展和後工業化社會的進步,包括在教育和研發、文化、金融等眾多領域的創意人群在人口中所佔的比重正在增加。這些人喜歡到什麼地方去工作就成為城市和區域發展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過去,人們在一個地方工作,花大量時間在上下班路上,頻繁更換工作只為了上班地點離家近一些,只有在度假時到另一個地方旅遊和休閑。現在工作節奏快,工作之餘需要就近休閑,甚至「上班是一種享受,工作就是度假。」發達國家的上班族很多人認為,在什麼地方工作(工作地點)比為哪個公司工作(公司老闆)更能顯示人的高貴。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和區域的行為主體就不僅是企業,而且是企業中的人。經濟活動的區位就是人所喜愛的區位,企業的戰略和城市、區域的戰略也就是人的戰略。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佛羅里達教授2002年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說明過去是公司區位吸引了人,現在是有創造力的人吸引公司。公司將會搬到有創造力的人樂意居住的地方。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松愉悅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謂「3T」)排名很高的城市。
為此,城市要從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創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樂的環境,即時尚的文化生活環境就是創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來,文化產業就自然地和創意產業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說在3T因素的第三個T(寬松愉悅的環境)就離不開創意的文化產業。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產業作為創意人群發展創造力的需求就往往成為創意產業的代名詞。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不能把創意產業等同於文化產業,只是創意產業的內涵和文化產業的內涵有交織的部分。
4.創意產業范疇、產品和服務 (椐英國情況)
1、廣告 消費者研究,客戶市場營銷計劃管理,消費者品味與反應識別,廣告創作,促銷,公關策劃,媒體規劃,購買與評估,廣告資料生產。
2、建築 建築設計,計劃審批,信息製作。
3、藝術與古玩 藝術品古玩交易,包括:繪畫、雕塑、紙製作品、其它藝術(如編織)、傢具、其它大量生產品(如大量生產的陶制、玻璃製品、玩偶、玩具屋、廣告、包裝材料等)、女裝設計(含珠寶)、紡織原料、古玩、武器及防彈車、金屬製品、書籍、裝訂、簽名、地圖等零售,包括通過拍賣會、畫廊、專家現場會、專門店、倉儲店、百貨商店、網際網路的零售。
4、工藝 紡織品、陶器、珠寶/銀器、金屬、玻璃等的創作、生產及展示。
5、設計 設計咨詢(服務包括:品牌識別、企業形象、信息設計、新產品開發等),工業零部件設計,室內設計與環境設計。
6、時尚設計 服裝設計、展覽用服裝的製作、咨詢與分銷途徑。
7、電影錄像 電影劇本創作,製作,分銷,展演。
8、互動休閑軟體 游戲開發、出版、分銷、零售。
9、音樂 錄音產品的製造、分銷與零售、錄音產品與作曲的著作權管理、現場表演(非古典)、管理、翻錄及促銷、作詞與作曲。
10、表演藝術 內容原創,表演製作,芭蕾、當代舞蹈、戲劇、音樂劇及歌劇的現場表演,旅遊,服裝設計與製造,燈光。
11、出版 原創,書籍出版:一般類、兒童類、教育類,學習類期刊出版,報紙出版,雜志出版,數字內容出版。
12、軟體設計 軟體開發:系統軟體、合約、解決方案、系統整合、系統設計與分析、軟體結構與設計、項目管理、基礎設計。
13、電視廣播 節目製作與配套(資料庫、銷售、頻道),廣播(節目單與媒體銷售),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