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農業科技培訓計劃

農業科技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2-08-13 15:31:19

㈠ 農業職業技術培訓有何特點培訓前應做哪些工作如何制定培訓計劃

澳大利亞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特點:
1.政府全力支持,社會高度重視
澳大利亞各級政府對開展農業職業技術培訓非常支持,把職業技術培訓放到提高公民勞動力素質,保證國民經濟高質量、高效益運作的高度來認識。國家專門設立了「教育、培訓就業與青年事務部」(DEEF)和「國家職業培訓局」(ANTA),實施規范有序的職業培訓管理。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是澳大利亞全國性的專門的職業培訓教育體系,目前在全國設立了230所學院,吸引了全國70%以上的中學畢業生。根據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的特點,TAFE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的優勢,把學歷教育與農業崗位培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了學習與農牧業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循環式教育體系,使農業職業技術培訓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澳大利亞在資金上對開展農業職業技術培訓投入很大,TAFE學院80%經費由政府撥給。同時,培訓工作還得益於工商界的大力支持。澳大利亞《培訓保障法》明確規定,年收入在25萬澳元以上的農牧企業(場)僱主,應將其工資預算總額的15%用於培訓。全國大型企業集團都建有自己的培訓機構,投入巨額資金用於對員工開展農業職業技術培訓。
2.培訓注重能力培養,突出職業性和實用性
澳大利亞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已逐步形成了職業培訓「市場化」的良性運作機制,使職業培訓既適應產業部門的需要,又滿足了受訓者個人要求,使職業培訓與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悉尼大學奧倫傑農學院的教育宗旨是「主要為農業及農業有關的產業提供職業教育」,該院十分重視實踐性教學和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學校設有農場、果園、牧場、葡萄園等專供學生實習。它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諸如農具操作維護、化肥和農葯的使用、羊毛的剪割等基本技能。學生在假期期間必須到相關農場實習,並進行嚴格考核,實習成績不合格者不能畢業。
3.培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澳大利亞十分重視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投入巨額資金,引入競爭機制,頒布有利於職業培訓發展的配套政策法規,使各類培訓機構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培訓的格局。聯邦政府鼓勵各大農牧場主、企業集團等開辦農業職業培訓機構,參與培訓市場的競爭,並提供職業培訓經費總額的20%--30%予以資助。同時對培訓計劃和培訓項目公開招標,並逐年提高招投標經費比例。國家對各類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定期進行評估,以勞動力市場的「就業率」、產業部門的「滿意率」作為考核培訓機構是否合格的惟一標准。凡就業率低於60%的培訓機構,國家取消當年培訓撥款計劃,連續幾年不能達標的將予以關閉。通過培訓市場的激烈競爭,保證了職業技術培訓事業的健康發展。

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5月22日—6月10日)制定實施方案,組建培訓講師團,部署培訓內容。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6月15日),各培訓單位按照要求,組織實施培訓。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6月16日—6月20日)。這一階段主要對培訓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差距,查漏補缺。要對培訓工作進行績效評價並通報,寫出培訓工作總結並自下而上逐級報告。

開展培訓工作:

1、制訂培訓計劃。培訓機構要根據農業主管部門下達的培訓任務類別、專業和任務數量,精心編制培訓計劃,報農業主管部門審批後按計劃實施,確保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落到實處。

2、遴選培訓師資。培訓機構要聘請了解農村、熟悉農業,貼近農民,具有一定資質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培訓教師、專家特別是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作為陽光工程培訓師資。

3、編發培訓教材。培訓機構要根據產業發展需要,組織編寫通俗易懂、針對性強的培訓教材(包括簡單的講義、明白紙等),免費發放給參訓農民,確保每人一套。

4、建立培訓檔案。培訓機構應逐班次建立真實、完整和規范的培訓檔案。

5、項目管理和驗收。要加強對農業專項技術培訓項目的實施和管理,按照陽光工程規定的培訓台帳、資料檔案、驗收考核等管理要求執行驗收。

㈡ 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個人總結一,學習情況概述,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取得的成績二,思想認識,學習紀律的遵守情況三,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

㈢ 如何提高農業技術培訓的效果

如何提高農業技術培訓的效果,農民培訓工作與農業技術推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當農民接受培訓,了解並掌握新的農業技術後,就能夠更好的開展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同時在農民培訓的過程中也會造成一定的農業技術推廣。而農民培訓工作開展困難,受到覆蓋面積小、培訓模式僵化、考核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為此本文從農民培訓和農業技術推廣兩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為後續工作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一、農民培訓的現狀

當前農業培訓效果不算理想,主要在於相關的技術人員相對匱乏,一些關鍵技術崗位人員缺少,同時一些技術崗位的從業人員年紀較大,思想相對固執,很難學習應用新技術。此外,由於經濟水平的發展程度不同,導致這些崗位的人員流動性大。雖然在不斷的創新培訓和更新學習內容,但是培訓仍然存在問題,列如培訓覆蓋面積較小、考核制度不夠完善、培訓模式相性較差等,導致長時間培訓的整體效果並不明顯,那就需要培訓工作做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

二、提高農民培訓實效

1、加大覆蓋面積

為了更好的做到農民培訓實效的提高,可以擴大培訓的覆蓋面積,能夠提升培訓的整體效果。同時,也要做好相關的培訓預算,加大資金上的支持,做好信息採集工作,將農民數量個人信息等進行信息統計並錄入電子系統,確保能夠了解農民的實時培訓狀態。農民培訓中存在這人口流動現象,導致錄入系統的名單會發生變化,會出現有些人無法得到培訓,有些人反復培訓的現象,使得培訓普及速度緩慢,所以需要做到上報培訓名單總人數,同時對未接受過培訓的人員有著一定的優先權。

2、優化培訓模式

當前農民培訓的培訓方式大多數都是通過PPT進行課堂教育,農民難以提升興趣,顯得枯燥無味。農民培訓應該做到教師講解、課堂交流、答疑互動、知識競賽等內容。這樣能夠加強農民的學習熱情,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農民的長短板,使培訓工作變得更具有針對性,提升培訓的效率和質量。並且要做到培訓與農業實踐相結合,將實際需求、產業特點、技術發展的現狀有效的結合起來,設計課程,在田間進行學習內容舉例示範,幫助農民掌握培訓內容,展開技術研究,讓農民培訓更貼近農民生產。

3、完善考核制度

當前很多的地區的考核方式都已培訓量為主,在加上培訓內容的不確定性,培訓教師的不穩定,導致培訓對象對於培訓的掌握程度不夠高,相關考核也因此沒有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對此,可以講農業知識以及農業技術系統的整理出來,然後分階段的進行培訓與考核,給予考核合格者頒發合格證書,以此來體現農民培訓的效果,證書本身可以當做關鍵性技術崗位的上崗證明,增加考核的實用性,同時證書的重要性也能督促農民進行主動學習,消除對於培訓的抵觸心理。

4、提高師資水平

培訓教師都有著很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但需要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傳授給農民仍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培訓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可以組織培訓教師去學校或者示範進行參觀學習,接受一定的教學培訓,提高自身授課水平,同時也要做到培訓老師的專業技術培訓,不斷的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此外,做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以及農業的產業發展,科學的制定相關培訓計劃,設定有關教材,加強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培訓,滿足不同的教學要求。

三、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但各部門之間缺乏基本的溝通,不利於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分為推廣、教育、科研三個方面,三者之間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這導致推廣工作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難保證工作的效率性。同時,推廣人員的重視程度不高,自身定位不夠明確,沒有做到積極的參與工作,加上推廣工作的資金投入量較少,對推廣工作的體系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

四、促進農業技術推廣

1、完善推廣機制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為農業技術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基礎,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個科學完善的推廣機制。落實責任制,不斷的完善推廣機制,促進農業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專門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確保對農村人口的全面覆蓋。同時,要及時開展農民對農業技術反饋的收集整理工作,不斷完善技術體系,提高技術水平,更有利於推廣工作的進行。此外,確定農業推廣的具體職能,吸收先進高素質人才,配置適當的人員,進行技術人員下鄉宣講和培訓工作,研究反饋結果。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如網路、通信、報紙、電視等。

㈣ 華南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幹部培訓

積極開展幹部培訓工作。對主管農業農村工作的縣處級黨政領導、農業主管部門領導和鄉鎮幹部進行崗位培訓和業務培訓,對農業系統高、中級科技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成果顯著,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和良好聲譽。從1979年至今,該校共培訓各級農業領導幹部、農業科技骨乾和技術人員近萬人。近兩年來,該校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幹部教育培訓新思路,主動與各級黨委組織部和業務部門聯系,走出了一條聯合培訓的新路子。舉辦了由農業部科技教育司主辦、由中央農業幹部教育培訓中心負責管理,列入中組部地縣級農業領導幹部培訓計劃的《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研究班。先後舉辦兩期 江西省縣處級農業領導幹部培訓班、兩期廣西賓陽縣領導幹部培訓班和 兩期廣東 紫金縣科技領導幹部培訓班。成功舉辦了為期一年具有廣泛影響的「珠海市農村優秀青年培訓班」,創造性地設計了「培訓+自學考試」的新穎模式。《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珠海特區報》和廣東電視台等新聞媒體都作了專門報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有較強的示範性。這也是該校面向農村基層培養人才和拓寬培訓渠道,開闊思路,創造新鮮經驗的一次有益嘗試。另外,與廣西合浦縣合作,通過成人高考招收了98名農村基層幹部成教生,嘗試「培訓+學歷教育」的幹部教育培訓模式;2004年,該校和中共珠海市斗門區委組織部達成初步協議,分三年聯合培訓300名農村後備幹部,每年通過全國成人高考選拔100名進行培訓學習,進一步實踐「培訓+學歷教育」這一農村基層幹部教育培訓新模式。總之,在探索幹部教育培訓方面,闖出了一條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短期與中長期培訓相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的新路子。

㈤ 農經局屬於什麼單位,具體職能是什麼

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

以海寧市農經局為例,海寧市農業經濟局 是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研究、制訂和提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相應政策、建議和措施。

內設機構:

辦公室

工作職責: 負責全局行政事務、文秘、檔案、保密、信息、安保、綜治、創衛、安全生產、後勤等工作以及承擔局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

組宣人事科

工作職責: 協助局黨委開展全局政治思想工作,承擔組織、宣傳、幹部教育管理、精神文明建設、信訪和離退休幹部管理等日常工作;指導工、青、婦等群團工作。協助局行政做好人事、勞動工資統計等工作。承擔局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

計劃財務科

工作職責: 負責全局預算單位預算資金的管理工作,監督預算單位預算資金的使用,開展內部審計和財務收支檢查;協調農業項目的申報、驗收,檢查農業項目資金的使用,負責農業項目的績效考評;負責系統內財會人員的管理、清帳理財、票據管理、財務統計等工作;負責局級基本建設的核算。

經濟發展科

工作職責: 承擔市村級集體經濟扶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村指導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等日常工作;研究並提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的幫扶意見和建議等工作;協調全市農村經濟發展和扶貧開發等工作。承擔局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

社會建設科

工作職責:負責協調和實施以"美麗鄉村建設和村莊整治擴面提升工程為龍頭的現代新農村建設;組織開展"中心村培育"(城鄉一體新社區創建)和"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等日常工作;協調新農村建設中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承擔市建設現代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等日常工作。承擔局黨委、行政交辦的其他工作。

科教科

工作職責:制訂農業科技、教育和標准化發展規劃及有關政策,負責農業科技推廣項目的論證和實施督查;組織制訂農業地方標准,負責農產品質量監督和認證管理工作。

制訂農業科技人員及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實用技術培訓計劃;負責全市農業系列、農業經濟系統其它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推薦評聘和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工作;承辦農業科技建設項目的立項報批和成果管理;組織實施農業科普宣傳及科技下鄉活動等工作。

法規科

工作職責:負責農業依法行政、行政審批、法制監督、農業法制宣傳教育、農業行政執法體系建設;負責起草有關農業行政執法的規范性文件。

審核農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為;負責農業行政復議、聽證、應訴、理賠和錯案責任追究工作;受理違反農業法律、法規和規章行為的舉報,負責局屬執法機構的管理、協調;組織執法人員法制培訓等工作。

產業科

工作職責: 負責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協調工作,指導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中介服務組織,負責農業龍頭企業審核認定;負責農業外經、外資、外貿和外事工作。

研究制訂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和政策、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指導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組織開展農業招商工作;負責全市農業規模經營發展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負責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負責承辦農業產業項目建設;負責全市農業高新技術及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等工作。

開發科

工作職責: 制定農業資源綜合開發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承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負責全市農業區劃工作,貫徹落實農業自然資源管理條例;負責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的指導、協調、檢查、督促工作;負責農產品基地和產業帶建設等工作。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

工作職責:編制並組織實施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規劃;負責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負責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負責制定全市農產品生產源頭監督檢測計劃並監督實施;負責全市農產品包裝、標識和轉基因農產品的監督管理和標准化基地建設工作。

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安全監測工作;牽頭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的調查及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和培訓等工作。

森林公安局

工作職責:依法查處發生在轄區內的各類破壞森林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治安案件和授權的林業行政案件;組織協調森林消防工作,承擔市森林消防指揮部辦公室日常工作。

負責林木採伐和林權管理工作;負責林地徵用、佔用和林地開發利用工作;負責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工作;組織、協調濕地保護管理工作;負責森林公安隊伍管理和隊伍建設;承擔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5)農業科技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海寧市農業經濟局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中央、省和嘉興市有關農業、林業、農村能源、農業機械和農村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和法規;研究、制訂和提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相應政策、建議和措施。

2、制訂農業、林業、農村能源、農業機械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指導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擬訂農業、林業開發規劃並監督實施;引導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品品質的改善。

提出有關農林等產品及生產資料價格、大宗農產品流通、農村信貸、稅收及農業財政補貼的政策建議。

3、參與研究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制訂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有關政策,調節農村經濟利益關系;指導、監督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和農村集體土地(含水面)承包管理,土地(含養殖水面)經營權流轉及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指導和管理農村社區性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管理、監督農民負擔工作。

4、研究制訂農產品市場建設與發展規劃,提出農業產業化經營有關政策和建議;制定全市"菜籃子工程"基地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編制市區"菜籃子工程"年度建設項目和資金使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市區蔬菜等副食品基地的開發建設與管理。

指導農副產品加工與流通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指導效益農業、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高新技術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工作和外向型農業的發展;負責農副產品產、供、銷的有關指導、協調和監督工作。

5、負責全市農業農村經濟信息工作和農業信息網路建設;預測並發布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供求等經濟信息;研究制定農業投入的有關政策、措施,完善農業投入積累制度。

6、協助市財政局制訂農業綜合開發的中長期計劃;負責全市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管理;負責全市農業示範園區建設。

組織、協調全市農業資源區劃、區域開發計劃工作;參與小型農田基本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治工作;負責中低產田和池塘改造,農村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管理和花卉行業的管理工作。

7、負責全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制訂農業教育、科技進步和推廣體系建設的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實施科教興農戰略;負責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農業科技項目的論證和推薦並指導實施;負責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負責農業技術教育、培訓工作,協助職改部門搞好農業系列及其它相關系列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職務的推薦、評聘和農民技術職稱的評審、管理工作。

8、負責全市農業行政執法工作。負責農牧業產品和種子、種苗、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動物防疫、檢疫、種畜禽監督管理。負責水域漁業監察、漁政漁港管理、漁船檢驗。負責漁業水域環境監測和漁業污染事故調查處理。

負責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農用運輸車等農機監理。負責林政管理、森林資源管理、森林防火、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植物檢疫、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等工作;負責基本農田保護。

9、主管全市農牧漁業工作。負責全市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捕撈業和水產養殖業)的宏觀管理;研究提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負責農牧漁產品、種苗基地建設和具有示範效應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工作;負責抗災救災農用物資的分配。

10、主管全市林業工作。負責制定全民義務植樹、國土綠化的發展規劃,並監督執行;組織指導義務植樹、平原綠化造林和各類林業基地及工程項目的建設;指導國有苗圃的建設和管理;組織指導全市林木花卉種子種苗工程的建設和管理。

11、主管全市農村能源工作。負責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組織實施生態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工作。

12、主管全市農業機械工作。負責農機科技開發、推廣、培訓工作;負責農機管理和服務工作。

13、參與全市農業外事、外資、外經、外貿工作,加強國際間農業經濟和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組織農業出口創匯。

14、負責全市國有農場的指導管理;對歸口的企事業單位實行宏觀指導。

15、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㈥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科研、農業教育並稱為農業發展的「三大支柱」, 是農業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為促進農業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是農業推廣工作的基礎和組織保證, 也是我國農業支持和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為我國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和農產品產量提高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 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的現狀、特點和取得的成績
1.1 現狀 我國農業推廣體系是政府對農業進行支持的重要組成部分。建國後, 黨和政府在積極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 非常重視加強農業推廣體系的建設, 歷經半個世紀的不斷發展和改革, 已建成種植業、林業、畜牧、水產、水利、農機化、經營管理七大專業技術推廣網路,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國農業推廣體系。
1.2 特點 從歷史發展可以看出, 由於我國農業推廣體系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起來的, 農業推廣主要是以行政手段為主, 教育及其他方法為輔, 其特點主要有:
( 1) 由政府部門領導, 農業行政部門主管, 農業推廣機構與農業行政管理部門一一對應。以政府建立的各級農業推廣機構為主體, 組織、協調、實施各種農業推廣工作。政府制定有關農業推廣的政策, 直接負責農業推廣項目計劃並組織實施, 對農業推廣機構的人、財、物進行管理, 推廣經費依賴於國家財政。
( 2) 組織管理上具有雙重性。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既受農業行政部門的直接領導, 同時又受上級推廣機構的業務指導, 而且由於行政部門的直接領導權大於上級推廣機構的業務指導權, 使得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組織領導功能較弱。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工作較多地是圍繞農業行政部門的工作來開展, 向行政領導部門負責。
( 3)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 其組織結構、運行方式取決於計劃經濟的要求, 因此難以適應當前的市場化進程。
( 4) 我國的農業推廣屬於狹義的農業技術推廣, 一般包括試驗、示範、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 把農業技術普及應用於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過程。過於注重實用技術的推廣, 而忽略了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 取得的成績
1.3.1 建立了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我國現行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包括農業技術推廣、農業良種繁育、農業技術監督檢測3 個系統。除專業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外, 還包括群眾性農技推廣組織。全國初步形成了從中央到省、地、縣、鄉、村多層次、多功能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
1.3.2 促進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農作物、畜、禽、漁品種的更新換代, 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範和推廣, 使我國農業由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過渡。以豐收計劃為例, 自1987年實施以來, 每年安排推廣全國農、牧、漁、機等業先進、適用、成熟的科學技術100 項左右。通過該計劃的實施, 將一大批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組裝配套, 在全國大范圍推廣應用, 促進了我國農牧漁業的全面增產、增收。
1.3.3 開展技術培訓, 為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通過廣播電視講座、現場講授示範、科技宣傳欄、技術咨詢點、科技大集、「電波入戶」等活動, 把科學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另外, 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工程」等, 開展了對農民的系統培訓。
1.3.4 積極參與農業執法和監督管理, 有效地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在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參與農業執法和監督管理, 包括動植物檢疫、種子質量檢驗、動物防疫及其監督、農資質量監督、農業機械監督、農民負擔監督、農業承包合同管理等, 有效地預防了動植物病蟲害傳播和假種子坑農害農等事件的發生, 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㈦ 農業技術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為核心,以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為切入點,結合「兩基」農技培訓和掃盲工作,切實加強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標要求

通過對農民的培訓教育,使農業科技入戶率達90%以上,每個農戶有一人能掌握2—3門實用技術,使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實現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不低於50%。

二、培訓對象、內容和方式

1、培訓對象

全縣農戶中的青壯年農民、在校初高中學生、鄉鎮黨政、事業單位幹部、村組幹部。

2、培訓內容

(1)常規農業實用技術季節性培訓

(2)特色產業技術培訓

(3)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培訓的主要技術包括:推廣兩雜良種、玉米單株育苗移栽技術、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玉米寬廂寬頻種植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綜合防治技術、脫毒馬鈴薯、紅薯種植技術、紅糧栽培技術、油菜育苗移栽技術、旱地分帶輪作技術、畜牧生產技術。

3、培訓方式

採取「三個一」(即發一本技術小冊子,講一堂技術輔導課,辦一個現場培訓示範點)的形式。在各個不同的季節有針對性地對農業主導產業所需的實用技術進行培訓。縣培訓到鄉鎮、村,鄉鎮培訓到組、到戶。要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對一些重點產業、重要環節,入村、入組進行培訓,指導辦點示範,進行現場講解。

三、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月10日—2月30日這一階段由縣農業局牽頭,畜牧、教育、科技、農機、紅糧辦、團委婦聯等部門配合組建由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培訓工作組,並編寫培訓資料、講稿、印製農技知識小手冊。工作組分為6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培訓4個鄉鎮,印製小手冊15萬冊(每戶一冊);由鄉鎮組建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分村組建培訓組。召開培訓人員會議,統一思想,簽訂培訓工作責任狀。

第二階段:實施培訓階段,3月1日—10月30日,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各個農時季節和本區域的主導產業的技術需要進行面對面的培訓。3月—4月主要培訓玉米、水稻、紅糧、紅薯、果蔬的栽培技術,畜禽防疫治病技術;5月—7月主要培訓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8月—10月主要培訓小麥栽培技術的旱地分帶輪作技術、油菜育苗移栽技術、旱地寬廂寬頻種植技術、中葯材管護技術、馬鈴薯栽培技術;在這個階段同時要開展「陽光工程」培訓。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11月—12月。這一階段主要對培訓工作進行總結,總結經驗,找出差距,查漏補缺。要對培訓工作進行績效評價並通報。

四、加強領導,通力協作,努力完成培訓任務

這次培訓工作是農業生產的現實需要,也是「兩基」工作的現實需要,更是現代化農業建設的現實需要。各級各有關工作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要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通力協作,各履其職,各盡其責,努力完成培訓任務。縣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分管教育的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各鄉鎮也要建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機制,擬定培訓計劃、培訓方案,組建工作隊伍。組織培訓技術人員,發動培訓對象,形成農業技術大培訓的氛圍,以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㈧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主要行動

根據指導方針和目標,在「十一五」期間實施以下主要行動: 任務:
――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宣傳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人均佔有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國情,使未成年人從小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提高學校科學教育質量,使中小學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與方法,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普及農村義務教育,切實提高農村中小學科學教育質量。為農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參與科普活動的機會,培養改善生存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和自我發展的能力。
――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增強未成年人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初步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措施:
――通過實施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注重課程的綜合性與連貫性;開展學齡前科學啟蒙教育,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廣義務教育階段綜合性科學課程,逐步推進高中科學課程改革;深化中小學科學課程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改革科學教育評價制度,定期監測科學教育質量。
――提高農村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水平和質量。結合農村實際,加強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科學教育資源建設,發展針對農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規教育,開展生活能力和生產技能培訓等科普活動。
――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知識。加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的宣傳教育。發揮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區科普宣傳中對成年人的獨特影響作用。
――通過「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科普基地)、中學生進科研院所(實驗室)等活動,組織科技工作者與未成年人開展面對面的科普活動。
――提高母親的科學素質,重視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等機構和團體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傳播力度,用優秀、有益、生動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整合校外科學教育資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動場所與學校科學課程相銜接的有效機制。利用科技類博物館、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資源,為提高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服務;加強現有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綜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等專門的科普活動場所。發揮社區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任務:
――面向農民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保護耕地、防災減災,倡導健康衛生、移風易俗和反對愚昧迷信、陳規陋習等內容的宣傳教育,促進在廣大農村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圍繞科學生產和增效增收,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增強科技意識,提高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質量的能力,並將推廣實用技術與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結合起來,著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就業的能力。
――提高農村婦女及西部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措施:
――逐步建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應需求的農村科學教育、宣傳和培訓體系。制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建設規劃》和《中國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大綱》,指導面向農民的各類科學教育活動。
――大力開展農民科技培訓。結合實施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村黨員基層幹部適用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培訓計劃、綠色證書工程、星火科技培訓專項行動、雙學雙比、巾幗科技致富工程等,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多渠道加大培訓力度。使參加綠色證書培訓達1000萬人;重點培育100萬個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2000萬個農戶。發揮好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農業科教與網路聯盟、有關大中專院校和其他農村成人教育機構在農村科技培訓中的作用。
――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和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科普活動。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活動,總結推廣科技特派員、科技入戶、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專家大院、科技咨詢服務站、科技大王下鄉、科教興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員與農民互動的科技咨詢服務長效機制。
――開展農村科技、科普示範活動,建立和完善示範體系。深入開展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縣、區)和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鄉(鎮)、村、戶等建設活動,大力發展科技、科普示範基地,發揮好它們的示範作用。
――開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科技培訓。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制,按照《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要求,積極開展農民工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崗位培訓。
――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服務組織網路和人才隊伍。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基層科普組織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重點扶持1萬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專家咨詢服務和志願者隊伍,形成動員科技人員為「三農」服務的有效機制;培養農民技術員隊伍,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傳播能力。
――加強農村基層科普能力建設。依託農村中小學、村黨員活動室、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文化站和有條件的鄉鎮企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農民合作組織,發展鄉村科普活動場所。推動鄉村科普櫥窗、宣傳欄等建設,開發和充實適應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內容。加強民族地區科普工作隊建設,提高西部地區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基層的科普能力。 任務:
――在廣大城鎮宣傳科學發展觀,重點倡導和普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節能降耗、安全生產、健康生活等觀念和知識,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
――圍繞城鎮化進程的要求,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強對勞動者科技教育培訓的宏觀管理,進行專門的規劃、組織和監督實施。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的關系,合理分工、加強合作。
――將勞動人口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內容和培訓教材,將有關科學素質的要求納入國家職業標准,作為各類職業培訓、考核和鑒定的內容。
――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農民工培訓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城鎮職工在職培訓達到2.5億人次,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500萬人,農民工培訓2億人。使新增勞動力接受勞動預備制培訓的比例由目前的70%提高到90%。
――在企業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技能培訓和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等活動,著力加強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教育,提高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鼓勵群眾性技術創新和發明活動。充分發揮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
――建立企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帶薪學習制度,鼓勵職工在職學習,形成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共同投資職業培訓的機制。在職業培訓中,加大有關科學知識的內容。
――優化整合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路,為勞動者提高科學素質提供更多機會和途徑。
――以城鎮社區為依託,通過社區科普活動室、科普學校、科普畫廊等機構和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建設學習型社區,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方面的作用。 任務:
――在面向領導幹部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同時,突出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增強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科學決策的能力。
――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學習型機關,調動公務員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終身學習和科學管理的能力。
措施:
――將提高科學素質列為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負責人培訓教育規劃和相關計劃的重要內容。
――各級機關在創建學習型機關中,其學習培訓制度應體現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要求。
――各級行政院校和幹部學院將提高學員科學素質列入教學計劃,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落實。
――舉辦講座、報告會等科普活動,編輯出版相關的科普讀物,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介紹現代科技知識及發展趨勢,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組織公務員參與科普活動。
――報刊、電台、電視台和各級政府網站創辦有關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的欄目和節目。
――在公務員錄用考試大綱及題庫中,列入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

閱讀全文

與農業科技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道教電影電視劇大全 瀏覽:900
電子商務產生和發展的主要因素 瀏覽:135
平安好房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79
最全的香港電影無刪減網址 瀏覽:886
變異人的電影美國 瀏覽:829
戰狼4免費觀線完整版 瀏覽:245
什麼中的瑪麗 瀏覽:295
滬琛品牌策劃營銷公司 瀏覽:750
86電影網 瀏覽:68
韓劇關於媽媽的電影 瀏覽:296
供貨安裝調試驗收培訓方案 瀏覽:542
電子商務的源流理念 瀏覽:564
燕雲十八飛騎電影 瀏覽:315
有吸引力的美食節策劃方案 瀏覽:694
韓國愛情尺寸度電免費酒吧 瀏覽:754
啄木鳥系列電影在哪裡 瀏覽:124
電子商務績效考核表 瀏覽:122
電子商務園區盈利模式 瀏覽:906
日本衛安夫電影 瀏覽:809
釜山行1國語高清版資源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