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目標有哪些
住院醫師規范培訓為醫學生畢業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訓臨床高層次醫師,提高醫療質量極為重要。占據了醫學終生教育的承前(醫學院校基本教育)啟後(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地位,是醫學臨床專家形成過程的關鍵所在。
長期以來,我國無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學生從醫學院校畢業,未經二級學科培養,就直接分配到醫院從事臨床工作,以後的能力和水平相當程度上取決於所在醫院的條件,嚴重影響了醫療隊伍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20世紀80年代開始,許多地方恢復了住院培訓的試點工作。經10餘年的實踐,一套較為完整的住院醫師規范培訓的制度和模式已經得到了確定和完善。
1993年,衛生部印發《關於實施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的通知》,此後各地逐步開展不同規模、不同水平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前期探索。
江蘇省自1992年開展試點,制定了《江蘇省衛生系統臨床住院醫師培訓暫行辦法》,1995年制定了《市級以上醫院、縣級醫院住院醫師培訓計劃》,初步建立了全省統一的培訓制度和培訓標准。2007年,全面推行面向城鄉基層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
2010年,明確規定」自2010年起,新進入江蘇省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臨床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專業畢業生必須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江蘇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人數位居全國第一。
(1)省級重點專科肝病科醫生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培訓對象為培訓基地住院醫師隊伍的一部分,在培訓基地接受以提高職業素養及臨床規范診療能力為主的系統性、規范化培訓。
培訓年限一般為3年。已具有醫學類相應專業學位研究生學歷的人員和已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醫師參加培訓,由培訓基地根據其臨床經歷和診療能力確定接受培訓的具體時間及內容。
在規定時間內未按照要求完成培訓或考核不合格者,培訓時間可順延,順延時間一般不超過3年。順延期間費用由個人承擔。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培育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依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准分專業實施。培訓內容包括醫德醫風、政策法規、臨床實踐能力、專業理論知識、人際溝通交流等,重點提高臨床規范診療能力,適當兼顧臨床教學和科研素養。
實行培訓信息登記管理制度。國家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實現住院醫師培訓招收、培訓實施、監測評估、培訓考核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培訓基地和培訓對象應當及時、准確、詳實地將培訓過程和培訓內容記錄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登記和考核手冊並妥善保存,同時將有關信息及時錄入信息管理系統,作為培訓考核的重要依據。
⑵ 2022年河南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一年報幾次名
一年一次。
轉崗培訓以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為主,在國家認定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培訓結束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統一考試,獲得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合格證書,可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對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已取得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擬從事全科醫療工作、尚未接受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的臨床執業(助理)醫師。
⑶ 想請問下全科醫生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主要為那些謝謝
一、全科醫生的工作職責:
1、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有關負責人員領導下和上級醫師指導下,開展門診、 巡診、出診、家庭病床、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等工作。
2、經常深入社區居民住戶,及時了解掌握社區人口動態、居民健康狀況,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多種形式衛生服務,滿足群眾基本衛生需求。
3、開展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和相應輔助檢查,並提出診斷和制定治療、康復方案,負責病人的治療,指導、幫助其康復。
4、進行急、重、危病人的現場搶救,並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確定病人的轉診,應 按要求書寫病歷摘要,記錄處理,協助轉診。
5、認真、及時完成有關醫療文件書寫。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親自操作或指導護士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嚴防差錯事故。
6、開展流行病、傳染病的預防、監測與處理。開展社區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與老年 保健。開展健康教育與心理衛生咨詢。
7、建立家庭衛生保健合同制及家庭病床,主動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8、參加在職全科醫學學習和社區專項技術服務培訓,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社區衛 生服務技能。
9、做好社區衛生服務各項登記、統計、分析總結工作,完善社區衛生服務。
二、全科醫生工作內容:
1、建立並使用家庭、個人健康檔案(病歷)。
2、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醫療及適宜的會診/轉診。
3、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與轉診。
4、社區健康人群與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包括疾病預防篩查與咨詢。
5、社區慢性病人的系統管理。
6、根據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務。
(3)省級重點專科肝病科醫生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特點
1、強調持續性、綜合性、個體化的照顧。
2、強調早期發現並處理疾患;強調預防疾病和維持健康。
3、強調在社區場所對病人進行不間斷的管理和服務,並在必要時協調利用社區內外其他資源。
范疇
1、可及性服務。
2、人格化照顧。
3、綜合性照顧。
4、持續性服務。
5、協調性服務。
6、以家庭為照顧單位。
7、以社區為基礎的照顧。
8、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診斷程序。
9、以預防為導向的照顧。
10、團隊合作的工作方式。
全科醫生和其他醫生的區別和聯系
1、服務宗旨與責任不同
2、服務內容與方式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科醫生 (醫務工作者)
⑷ 2022年河南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在哪裡查詢
當地衛健委查詢。
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的用途如下:可以直接報考全科醫師資格證書,並按全科醫學專業注冊取得執業證書。全科醫生崗位培訓資格證書是醫師資格證書是臨床或者中醫,執業范圍相對小。通過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取得資格證書後,執業范圍方可變更為全科醫學專業。
⑸ 湖北省中醫院怎麼樣
湖北省中醫院挺好。
湖北省中醫院創建於1868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中醫醫院,是全國首批示範中醫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
醫院設有肝病科、腎病科、腦病科、針灸科、骨傷科、婦產科、推拿科/康復醫學科、心血管病科、內分泌科、脾胃病科、腫瘤科、外科、兒科、眼科、皮膚科、老年病科、肺病科、風濕病科、血液病科、神志病科、甲狀腺病科;
肛腸科、口腔科、急診科、性病專科、乳房專科、疼痛科、放射科、超聲科等臨床和醫技科室36個。其中,國家衛生計生委重點專科5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9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6個,省級重點專科12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
(5)省級重點專科肝病科醫生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醫院專家薈萃。現有在職職工2438人,副高以上職稱專業技術人員440人,博士生導師29人、碩士生導師159人。設有12個博士點、23個碩士點。
擁有210名從事科研工作的全額事業編制。擁有全國名中醫1名,國家級名老中醫27名,湖北中醫大師9名,湖北中醫名師14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研修人才27名,首屆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醫11名,湖北醫學領軍人才1名。
醫院中醫特色突出。始終致力於繼承和發揚中醫葯的精髓,在全國率先開展「治未病」、「體質辨識」、「冬病夏治」、「膏方節」等中醫特色服務,擁有國家級名老中醫葯專家傳承工作室10個、國家級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1個、國家中醫葯重點研究室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各一個、二級實驗室14個。中葯制劑品種98個。
⑹ 河北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減免條件
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對象包括兩類臨床醫師。
一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已取得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擬從事全科醫療工作、尚未接受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的臨床執業(助理)醫師。
二是二級及以上醫院中取得臨床執業醫師資格、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三年及以上、擬從事全科醫療工作、尚未接受過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或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的其他專科臨床執業醫師。
⑺ 全科醫生規培政策
法律分析:對中國全科醫生的培養、執業、待遇、職稱評定等多方面提出了眾多扶持政策,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大農村訂單培養全科醫生,農村訂單本科醫學生畢業後全部納入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醫教協同深化院校全科醫學教育改革。高等醫學院校要高度重視全科醫學學科建設,面向全體醫學類專業學生開展全科醫學教育和全科臨床見習實習。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全科醫學教研室、全科醫學系或全科醫學學院,開設全科醫學概論等必修課程。依託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一批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制訂建設規劃,在人員配備、職稱評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醫學院校在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聘請有教學潛質的全科醫生承擔教學任務,符合條件的可聘任相應的教師專業技術職務。2018年起,新增臨床醫學、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重點向全科等緊缺專業傾斜。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推進農村基層本地全科人才培養。改革完善高職臨床醫學、中醫學等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育教學標准與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標准有機銜接。
⑻ 新鄉醫學院今年新設了一個一本專業(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它和二本的臨床醫學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要求比二本高, 教學內容和課程設施上優先些。 實驗課程多一些,教學老師安排的好一些。
新鄉醫學院位於河南省新鄉市,是河南省獨立建制的西醫本科院校。入選國家「111計劃」,[1]是國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高校。
學校淵源可追溯到1896年英屬加拿大人、醫學博士羅維靈在古城衛輝開辦的西醫診所,醫學教育肇始於1922年惠民醫院護士學校。學校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平原省醫科學校;此後,學校經歷華北第二醫士學校、汲縣醫士學校、汲縣衛生學校、新鄉專區醫學院、汲縣醫學專科學校等發展階段。1962年更名為豫北醫學專科學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鄉醫學院;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