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紫砂壺工藝師周才軍資料
周才軍,又名周才君
江蘇宜興人,一九六八年出生於陶藝世家, 一九八四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高級工藝美術師劉建平,一九八七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收為門徒。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好學,很快得到蔣蓉真傳,其作品有師作之靈氣,並融入了自身對紫砂的感悟。作品氣韻、意趣皆備,技法、功力俱佳,為海內外收藏家所鍾情。一九九二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培訓並結業。至今屢有新品佳作問世,多次參加國內外陶藝評比並得獎,在紫砂界樹立了自已的地位。
⑵ 誰知道那裡可以學到紫沙壺的製做
來我們宜興學啊,不過現在老師傅沒關系不收啊!先到宜興來找關系吧!注意你是要學全手工,磨具的,雕花的,彩繪的?找對師傅哦.
⑶ 宜興市鐵畫軒藝術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宜興市鐵畫軒藝術品有限公司是2007-09-2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宜興市丁蜀鎮東賢北路1號。
宜興市鐵畫軒藝術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282667601103L,企業法人鮑鯤鵬,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宜興市鐵畫軒藝術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工藝美術品、紫砂產品、古玩(除文物)、字畫、陶瓷製品、花卉、苗木、食品(按許可證所列范圍和方式經營)的銷售;自製飲品的制售;茶館服務;面向成年人開展的培訓服務(不含國家統一認可的職業證書類培訓)。(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宜興市鐵畫軒藝術品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宜興市鐵畫軒藝術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⑷ 紫砂壺大師排名
紫砂壺大師排名:
一、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顧景舟是公認的紫砂壺名家排名第一,是當代七大紫砂老藝人之一。
18歲的時候就拜名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到上海制壺仿古,54歲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紫砂工藝廠前身),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
在整個東南亞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許多出自顧景舟的紫砂壺都成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的收藏品。
二、徐秀棠
徐秀棠,1937年12月出生於宜興蜀山紫砂陶藝世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任無錫市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江南大學客座教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
獲獎作品有《坐八怪》、《雪舟學畫》等。在紫砂壺名家排名第二位的是徐秀棠,1954年徐秀棠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藝人任淦庭為師學習紫砂陶刻,1955年隨師父進入蜀山陶業合作社。
後來徐秀棠又開始學習彩塑,1959年才開始從事陶刻陶藝創作,主攻紫砂雕塑,刻苦學習多年並沒有白費,徐秀棠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還被多個國家的博物館收藏,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名家。
三、呂堯臣
呂堯臣,男,漢族,宜興人,生於1941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幾十年都潛心紫砂壺藝,師從壺藝大師吳雲根,後又得到朱可心、顧景舟等名家的指導,先有「呂竹」之稱,後博採眾長,大膽創新,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呂氏壺藝」。
還開宗立派創造「呂氏絞泥」技法,改變紫砂陶藝原有的內涵和形式,被譽為「壺藝魔術師」,在紫砂壺名家排名中排在第三的位置。
四、汪寅仙
汪寅仙(1943年-2021年2月28日),女,生於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汪寅仙1956年考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後師從吳雲根、蔣蓉、朱可心、裴石民等名家,1973年進廠研究所,得顧景舟大師指導。
1976年至1977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日用陶瓷美術設計培訓班」進修,1989年她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2006年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藝術文化傑出傳承人。
五、徐漢棠
徐漢棠,1932年5月11日出生於江蘇宜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紫砂界唯一獲此殊榮者。
1948年初中畢業後即跟隨父母學藝,於五十年代初即拜當代紫砂泰斗顧景舟為師,為顧老師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藝美院進修。
他富有藝術天才,功底扎實,善復制傳統產品,也精於創新,工藝造型獨具匠心,以冰裂紋裝飾見長,作品似冰如玉,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跡,均稱「漢棠盆」,為上海盆栽界珍藏。
⑸ 如果想學習紫砂壺的製作,去哪裡學習
到江蘇宜興丁蜀鎮來學習紫砂壺的製作。
宜興是紫砂的產地,這里家家戶戶做壺,來這里你可以學習到最正統的紫砂壺製作技藝,不過需要提醒你的是學做壺要時間也要錢的,學個兩三年差不多可以出師,每年的學費一般是一萬元左右。
⑹ 十大品牌紫砂壺都有哪些
一、顧景舟
江蘇宜興上袁村(今紫砂村)人。生前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88年第二屆),是紫砂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三、徐秀棠
四、呂堯臣
五、汪寅仙
六、徐漢棠
七、譚泉海
八、李昌鴻
九、周桂珍
十、何道洪
⑺ 想去宜興學做紫砂壺,有免費的嘛
宜興的茶壺製作非常普遍,私人的製作作坊非常多,以丁蜀鎮為首。大部分是以家庭模式經營,其中不乏大師。當地的茶壺製作工藝傳承類似於古代匠人的工藝傳承,許多手藝人收徒都是親戚或者朋友之間進行的,,也有對外招生的,不過還是要看資質的,要是上手快的話在師傅手裡也能拿工資的。當然不是說在大師手下啊,是普通的作坊里。要是跟大師學的話還是要有關系的,要後門的。因為這門工藝已經不限於說是藝術的范圍,大師名下出徒的話身價是很高的,可能一把茶壺能賣好幾萬的,所以免費教的話是不存在的
⑻ 為什麼清華美院教授回鄉開班,免費為殘疾人傳授紫砂工藝
紫砂壺是一種中國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用於泡茶煮茶,始制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是很具有收藏價值的茶具。紫砂壺具有非常珍貴的文化價值和廣泛的使用價值。在中國茶文化中,紫砂壺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志。該壺泡茶既不奪茶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特色,還因其造型古樸別致,經茶水泡、手摩挲把玩,會變為古玉色而倍受人們青睞。所以,紫砂茶壺是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許多殘疾人渴望像健康人一樣參與社會並創造財富,不想被當作不同的人對待。就業是對殘疾人最大的尊重,也是讓社會更多的人去接納殘疾人的一種方法。殘疾人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增加了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比收入更重要。
⑼ 紫砂壺工藝美術師都有哪些
紫砂壺工藝美術師名單:助理工藝美術師(117人):盧偉強 謝永新 范微琴 唐黎萍 李美玲 朱文華 孟勤 許學軍(1968年生) 李霞 徐飛 許偉強 朱彩鳳 孔春華 曹潔 吳亞維 楊衛剛 許紅娟 魏柏柯 許慧群 何葉 史菊明 陳暗軍 惠海琴 周琴 郁偉傑 王超群 趙麗娟 李惠芳 許息根 范君浩 鄒旭敏 沈建芬 周建良 趙益軍 程彩華 袁朝舟 陳軍 吳秋紅 何覓 董震紅 張培明 李學芬 徐麗英 謝麗萍 潘伯華 王強 許定華 楊麗萍 陳運財 裴俊偉 丁洪斌 許躍平 崔洪新 丁志斌 許亞均 吳志平 沈永娟 邵國亮 邵建平 陳麗英 周麗萍 許仲 陸利華 蔣建峰 李利 陳米軍 范黎風 蔣志強 張健 蔣澤軍 余立平 蔣曙明 強濟人 陳一飛 孫利芳 張洪明 張麗娟 朱永良 張琴芳 賀洪清 周小鳳 鄧亞亞 王繼忠 劉梅仙 馮洪君 樊建平 程懸 蔣淑萍 周冠華 陳衛明 范小龍 徐榮飛 王蘇瑜 杭兆強 金火明 華珊 朱宙鋒 袁偉新 陳惠紅 談麗君 劉俊(1981年,堆花) 儲宣東 張志英 張寶東 吳秋平 張雪軍 吳燕萍 顧磊磊 吳吉 程鵬 錢超 范小君 周孝忠 汪成友 楊珺 瞿斌 方薛斐 工藝美術員(212人):蔣守衛 李經強 錢鳴正 周躍鋒 潘文嬌 黃夕娟 儲國峰 毛愛中 周虎 黃麗萍 范伯良 郭彩華 盛英傑 闞煒 翟紅芳 譚海鷗 潘雲燕 吳才君 沈華軍 肖俊偉 鄭春娣 賈維 陳玉琴 許美雲 周萍 任獎恩 毛方榮 周瑩 楊義濤 朱榮強 許濤 趙斌 陸亞英 周俊南 郭余華 尹雪強 周建磊 許健 徐俊 徐季芳 鮑明 杭海 顧建芬 徐卿 王利豐 王慧平 陳春燕 田亮 余麗黎 徐靜皎 向林 黃臻 陳增育 方鑒明 蕭明峰 尹幼勤 陳小明 范亞春 許晴 周群芬 王傑 邵國中 秦玉華 陳俊 周益芳 范益華 許秀敏 張萍 欒自瓊 薛文華 徐泉鋒 丁杏群 婁艷芳 王琰 連士舫 鄒傑 范勤芳 尹燕芳 朱碧霞 江曉燕 嚴麗平 陳靜 翟正君 楊琴 徐萍 尹文雅 張俊 俞科 談英 范貞 朱建平 許偉英 范亞萍 唐俊芳 徐建青 陶紅月 張立偉 杜益君 潘玉蘭 焦寅 朱俊陶 占牡丹 范娟 蔣占峰 許東迪 周志平 吳敏 周旭劍 周志強 徐建平 朱峰 李剛 顧文浩 曹璋蓮 張平 徐燕 吳君明 范燁 胡曉鋒 潘祖新 卞勤華 蔣小紅 潘旭明 楊志琴 顧建鳳 李俊 李彬 薛建軍 董建軍 周鵬 丁梅娟 萬美群 馬銀鎖 尹飛 王小軍 王國新 史敏 王瑋 王洪盤 王勤妹 馮小根 包葉芬 史小玉 劉俊 孫明霞 朱建平 朱愛華 朱維平 許幼紅 許俊 許彬強 吳六君 吳益春 張小龍 李芳 楊亞明 花霞 陳衛芬 陳衛斌 陳淑芬 陳德芳 周小德 周建平 周暗芳 周瑜敏 林宣松 范支軍 范伯勤 范初君 范榮華 郁軍 郁百平 查六君 唐紅娣 夏洪西 徐鳴 徐俊雄 徐美嫻 徐海林 徐新良 袁志敏 談俊祥 錢紅月 陶紅勤 顧煥華 高旭群 戚慧強 儲衛珍 董永君 蔣小明 蔣永林 蔣亞軍 蔣金坤 蔣美平 蔣曉平 鮑洪其 蔡偉萍 裴順良 裴順芳 潘國平 薛建立 戴國仙 萬慶元 朱扣喜 嚴志良 楊禮達 鄭文娟 金陽崗 王衛文 傅躍飛 董岳峰 周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