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課後延時方案能由校外培訓機構執行嗎
課後延時方案不是都在學校裡面執行的嗎?老師進行看班或者輔導作業!
Ⅱ 校外培訓機構被叫停,對學校將會有什麼影響
校外機構被叫停對學校來講,我覺得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學校還是正常維護自己的教學秩序,不過可能老師會比較辛苦,因為現在都要求在周一到周五每天要有兩個小時的延時班,相對於老師來講就是工作時間又延長了。
Ⅲ 蘇州暫停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和線下培訓活動,暫停的原因是什麼
暫停的原因肯定和疫情有關,由於德爾塔病毒在全國開始流行,其傳染性十分強,所以引起了各省市重視。前段時間張家界因為組織了線下活動,參加活動的觀眾挨個坐在一起並沒有做任何防護措施,最後活動場所2000多名觀眾被隔離。現在很多省份也出現了感染者,為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所以蘇州暫停了全市校外培訓和線下培訓活動。
面對疫情,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這段時間能不出門就盡量少出門,活動盡量在線上舉辦,去機場火車站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要戴上口罩。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一旦成為密切接觸者,要配合醫護人員及警方的工作。
Ⅳ 延長放學至與當地下班時間對接,對校外培訓機構有打擊嗎
不信換你來試試,你如果能做到長期免費服務別人而心裡坦然,我是不會相信的,除非你是聖人!有延續性,也是邊干邊找盈利點跟招生教學策略。怎麼會不考試不分等級呢,現實很殘酷,面對吧!也仍然會送到托福機構,因為這樣家長就輕鬆了。所以托福機構是又有了機遇。
孩子每天6點鍾就要起床,上了一天的課晚上5點放學,這么晚不可能在上補習班了,孩子很累的如果家長能按時接孩子放學回家,可以不參加,當然也不要交納這部分費用。孩子兩點多就放學了,放學時間太早了,所以願意孩子在學校多呆幾個小時。
Ⅳ 全國政協委員倡議徹底取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機構給孩子們帶來了多大壓力
現在的孩子雖然生活條件變好了,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但孩子們的壓力卻變得越來越大,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可能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就比大人還要忙碌。
各種課外輔導班隨之而來,孩子每天放學之後就要趕著去外面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周末的時候也沒有時間出去玩,很多孩子長大之後確實按照父母的路線一直成長,然而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卻出現了很大問題。
讓學生減負當然是一個雙向過程,作為學生的父母,也需要減少孩子們的補習班和興趣班。不要讓孩子承受太多的壓力,因為這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小時候,是他們最純真、最幸福的時候,父母不應剝奪他們的自由。使兒童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和玩耍,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我們要教育的不是得分機器,而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Ⅵ 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現在培訓機構一方面解決了大量的老師就業問題,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另一方面,真的解決一部分需要補課的學生,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這方面對學生的進步有很大作用。
Ⅶ 教育部2021將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會帶來哪些影響
國家在2021年2月4日發布了一項《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也就是說,教育部即將在2021年大力整頓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機構,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課外負擔,使學生們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愉快學習。這項規定出台之後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我覺得這項規定對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這樣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就會大大減輕,也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而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我覺得給孩子報校外培訓機構這件事情上,一定要尊重孩子們的意見,如果孩子自己願意報名的話,那麼可以參考他們的意見,報一些合理的課外培訓班或者課外補課班。但如果孩子特別排斥的話,那麼我就覺得沒有必要去報名了。因為好的教育並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況且有些校外培訓機構並沒有這方面的實力,他們的師資能力說不定還不如孩子的父母。
但這項規定對那些校外培訓機構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在目前的行業中,培訓機構還是占著一個不小的比例。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就直接到社會上的各個培訓機構應聘,如果校外培訓機構大大減少的話,也就意味著這些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減少。總之,教育部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這件事情既有利又有弊。
Ⅷ 校外培訓機構登記證的延續申請
摘要 一、事項類型
Ⅸ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有哪些規定
8月23日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從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部署全面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堅決治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已經有四部門部署專項治理的情況下,現在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台《意見》,其重要意義在於切實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落實專項治理的成果,避免專項治理變成「一陣風」。
這次國務院辦公廳出台《意見》,力圖解決專項治理發現的問題。比如,明確由省級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的具體標准,省域內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權地市級教育部門制定,並從場所條件、師資條件、管理條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這對規范培訓市場的供給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標准設置過高,很多機構難以達到設置標准,培訓供給就有限,這就可能推高正規培訓機構的價格,而價格低的非正規培訓機構也會借機滋長,且游離在監管之外。
規范教育培訓機構,只是從供給端進行治理,這對緩解培訓熱會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訓機構開展提前教學、超綱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針對禁止提前教學、超綱教學,《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教育培訓機構備案制,有助於教育監管部門及時了解培訓內容,糾正提前教學、超前教學等問題。
應當看到,我國家庭的校外培訓需求,主要源於升學競爭之下家長對提高孩子競爭能力的渴求,而且這種需求普遍存在。成績好的學生在校內可能吃不飽,並想保持競爭優勢,因此要選擇校外培訓;成績差的學生在校內可能跟不上,也要選擇校外培訓。比如,每個假期都被學生作為「趕超」「逆襲」的機會,名義上是假期,但有的學生比上學時還累,很多學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訓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