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組部 全國組織幹部學院是什麼級別的單位,編制是什麼
副國級,由政治局委員擔任最高負責人。
全國組織幹部學院下屬: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負責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兼任三所幹部學院理事會理事長和學院院長。
(1)中組部培訓班集訓是什麼機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簡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組織部或中組部。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管人事、黨建方面工作的綜合職能部門,是黨中央在黨的組織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參謀。
中共中央組織部內設辦公廳、黨建研究室、組織局、幹部監督局、幹部教育局、領導幹部考試與測評中心、幹部調配局、黨政與外事幹部局、經濟與科技教育幹部局、中央與國家機關幹部局。
企業幹部局、老幹部局、人才工作局、人事局、直屬機關管理局、全國組織幹部培訓中心、黨建研究所等機構。
從具體管轄級別而言,省部級、廳局級幹部都歸中共中央組織部管,1984年之後,廳局級幹部的管理權下放給地方黨委,中共中央組織部只負責管理省部級幹部,這些人亦被稱為「中管幹部」,意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幹部。
這些「中管幹部」有: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及其下設機構的正副負責人;中央機關領導幹部;中央管理的社會團體領導幹部;中央管理的國有重點企業和金融機構領導幹部。
中央管理的高校領導幹部;中央管理的地方黨政領導幹部;中紀委領導班子成員及派出的紀檢組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大新聞媒體的領導等其他中央管理的單位的領導成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組部
㈡ 中組部 全國組織幹部學院是什麼級別的單位,編制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9
㈢ 中組部是指哪個單位
中組部就是中共中央組織部,是中共中央重要工作部門之一,是黨中央在黨的組織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參謀。1924年5月中央正式決定分設宣傳、組織、工農等部,毛澤東為中央組織部部長
中組部作為幹部管理的權威首腦機關,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為給改革開放培養造就幹部隊伍,推出了很多很好的措施,也吸收了許多基層黨委和組織部門創造的好經驗,為改革開放培養造就了一支多專業,多領域,多層次的領導幹部,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有力的幹部支持,尤其是為各行各業培養選拔了一大批高層次的改革決策者和領導者,有力地推進了改革開放的速度和進程。
近年來,實行的幹部掛職鍛煉就是一項非常好的培養和選拔幹部的措施。貧困地區到發達地區掛職,一方面有利於解放思想,體會和感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增強深入理解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二是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增強管理意識和現代管理理念。發達地區的幹部到貧困地區掛職,讓發達地區的幹部進一步了解國情,增強國情意識和全局意識。機關幹部到基層掛職,讓機關幹部了解基層,熟悉基層,體察民情掌握民意,學習基層工作的方法和經驗,學習群眾工作方法,提供機關幹部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與平台,調查研究。既有利於民情上達,又有利於鍛煉幹部的意志。基層幹部到上級機關掛職鍛煉,有利於提高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強科學決策觀念和水平,增強理性思維,提高機關管理的水平和能力。還有黨政部門的幹部到企業掛職,企業幹部到黨政部門掛職。這對培養新型的高素質的幹部隊伍都是非常有益的。
交流掛職,目的是為了知識互補,經歷感受,思想深化,增強素質,全面提高。經過掛職鍛煉,補能充電,再回原單位或部門,幹部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個別幹部由於掛職單位的需要留下來工作,一方面改變了幹部結構,另一方面讓他們的特長和優勢得以發揮,才能得到施展,促進了我們的工作和事業。
然而,這個很好的做法,也越來越走了樣。甚至引起了一些新的矛盾——飯碗之爭。大量的中直機關幹部到省、市、縣掛職,層層下掛,多數留下來任職,其中一部分任了要職。有些地方班子成員中掛職幹部和掛職後留下來就任的佔到一半,少則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掛職幹部擠佔了這些單位和地區幹部的職位,搶了人家的飯碗,影響了這些單位和地區幹部晉升,挫傷了這些單位和地區幹部的工作極積性。
幹部掛職走樣的原因,是不是利益問題?是不是集團利益問題?是不是層次利益的問題?是不是幹部選拔任用上的一種腐敗?
組織部是幹部的娘家,中組部就是全國各級幹部的娘家,中組部應當對各級幹部一視同仁,你關心中直機關的幹部,有權的部門和領導就效法,關心他們的幹部,關心他的秘書和身邊的幹部,沒權的單位的幹部就看著,鄉鎮的幹部呢,就進村做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
㈣ 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何時成立的有什麼職能
經中央批准,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於2010年12月底成立。
黨員教育中心加掛全國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辦公室牌子(簡稱「全國遠程辦」),主要職責是:研究提出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黨員教育工作的規劃和計劃並組織實施,對黨員教育工作的有關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負責全國黨員電化教育、遠程教育、手機信息系統、咨詢服務電話等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督促檢查,承擔中央平台的管理使用和服務保障工作;承擔全黨集中性和經常性學習教育活動的有關具體事務,負責學習資料和教材的組織編寫;會同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全國黨員教育培訓重點工程,指導全國黨員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及教材建設等。
㈤ 請問中組部關於幹部教育培訓的"182"計劃是什麼意思,1、8、2各指什麼
1、幹部在學習培訓中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回析和解決實際問答題的能力,把學習的收獲體現到為實現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而奮斗的實踐上,體現到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上,體現到關鍵時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沖得上去的行動上,努力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相統一。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力戒學用脫節、言行不一。
8、幹部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要認真遵守教學管理的有關規定,不準發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違背的言論。對違反規定的,要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取消教師資格。
2、黨校、行政學院和幹部學院等幹部教育培訓機構,要緊緊圍繞為科學發展和幹部健康成長服務,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科學設置培訓班次和學制,完善學科結構和課程設計,防止和克服脫離實際開展培訓。
㈥ 全國組織幹部學院是個什麼機構
副國級,由政治局委員擔任最高負責人。
全國組織幹部學院下屬: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務委員會負責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趙樂際兼任三所幹部學院理事會理事長和學院院長。
(6)中組部培訓班集訓是什麼機構擴展閱讀:
從具體管轄級別而言,省部級、廳局級幹部都歸中共中央組織部管,1984年之後,廳局級幹部的管理權下放給地方黨委,中共中央組織部只負責管理省部級幹部,這些人亦被稱為「中管幹部」,意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幹部。
這些「中管幹部」有: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及其下設機構的正副負責人;中央機關領導幹部;中央管理的社會團體領導幹部;中央管理的國有重點企業和金融機構領導幹部;中央管理的高校領導幹部;中央管理的地方黨政領導幹部;中紀委領導班子成員及派出的紀檢組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大新聞媒體的領導等其他中央管理的單位的領導成員。
㈦ 中共中央黨校的組織機構
中央黨校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哲學教研部、經濟學教研部、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政法教研部、中共黨史教研部、黨建教研部、文史教研部等和國際戰略研究所,簡稱「八部一所」。設教務部統籌全校教學工作。教務部是在中央黨校校委領導下,負責全校教學管理的綜合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責包括各主體班次的招生和學籍管理、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教學保障和遠程教學、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以及分校教學等方面,同時還包括開展教學研究,推進教學改革。教務部下設黨校教育研究室、招生辦公室、教務處、教材處、分校工作辦公室以及部辦公室等處級機構,分別負責各方面工作的具體實施。 辦公廳
協助校領導組織校內日常工作的運轉;負責校內外的聯系與綜合協調、秘書事務、會議、機要、檔案、信訪、外事、辦公自動化、保密、保衛、公務接待工作;承辦對地方黨校業務指導的具體工作。
下設處級機構6個:綜合處、秘書處、機要檔案處、保衛處、地方黨校工作辦公室、外事工作辦公室。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代管)。 教務部
編制全校和各分校教學計劃,管理、協調教學活動,招收學員,管理學籍;負責組織教學大綱的編寫與教材的審定;反映教學情況,研究並提出教學改革方案;開展黨校教育規律的研究。
下設處級機構5個:黨校教育研究室、招生辦公室、教務處、教材處、分校工作辦公室。
科研部
編制全校科研規劃,管理、協調科研活動,管理科研檔案和科研經費;負責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的管理工作;組織評估和宣傳科研成果,提供科研信息咨詢;組織黨校系統的科研協作;負責全校社團組織的管理。
下設處級機構4個:科研規劃處、科研管理處、科研協作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室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
承擔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有關的教學、研究、學位研究生培養和教材建設等工作。
下設教研室5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研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教研室、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哲學教研部
負責馬克思主義哲學、科技哲學與現代科技、中外哲學史、戰略學、倫理學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6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研室、戰略學教研室、倫理學教研室、中外哲學教研室、現代科學技術與科技哲學教研室。
經濟學教研部
負責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經濟管理、經濟學說史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6個: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宏觀經濟學教研室、微觀經濟學教研室、發展經濟學教研室、經濟學說史教研室、管理學教研室。
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
負責科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史、社會學、民族宗教理論及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6個: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教研室、社會主義發展史教研室、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教研室、社會學教研室、民族與宗教理論教研室、社會制度比較教研室。
政法教研部
負責馬克思主義法學和政治學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法學、政治學、人權理論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6個:政治學理論教研室、法學理論教研室、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人權理論教研室、公共管理教研室、經濟法教研室。
中共黨史教研部
負責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中國現代政黨史及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5個:第一教研室、第二教研室、第三教研室、第四教研室、第五教研室。
黨的建設教研部
負責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黨的建設理論、黨的領導與領導科學、黨的學說史、政黨制度、世界政黨比較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5個: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史教研室、黨的建設原理教研室、黨的領導與領導科學教研室、世界政黨比較教研室、政黨制度教研室。
文史教研部
負責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語言文學、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外語教學及全校學員的體育教學;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4個:文化學教研室、文學教研室、歷史教研室、外國語言與文化教研室。
國際戰略研究所
負責國際政治、世界經濟、中國外交政策、港澳和台灣問題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編寫本學科教材;培養本學科的博士、碩士研究生。
下設教研室5個:國際政治研究室、世界經濟研究室、當代世界思潮研究室、中國外交研究室、國際關系與台港澳研究室。
研究室
負責黨校系統學員和教師思想理論信息的研究和利用工作,協助校領導組織和參與國內外重大現實問題的專項調研及重要文章的撰寫,承擔校委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承辦校外宣傳的組織工作,主辦《思想理論內參》,編寫《黨校年鑒》。
下設處級機構3個:一處、二處、三處。
進修部
組織實施省部級領導幹部、地廳(局)級主要領導幹部、縣(市)委書記和大企業黨委書記的輪訓工作;承辦高級研討班、專題研究班等有關事宜。
下設處級機構2個:辦公室、組教處。
培訓部
組織實施地廳(局)級中青年領導幹部、意識形態部門的理論宣傳領導幹部和少數民族幹部的培訓工作。
下設處級機構4個:辦公室、組教處、新疆班、西藏班。
研究生院
組織實施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的招生、教學與學籍管理、學位評定、就業指導工作;負責省、市(地)兩級黨校骨幹教師的培訓工作;負責在職研究生培養的管理工作;負責全國省級黨校學位管理和指導工作。
下設處級機構3個:學生處、培養處、在職研究生工作辦公室。
圖書館
負責文獻、信息的採集、整理和開發,提供信息服務;管理中央黨校及黨校系統數字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和網路系統。
下設處級機構3個:辦公室、數字資源綜合管理中心、文化展覽處。
下設教研室一級機構7個:文獻采編室、圖書館借閱室、報刊閱覽室、參考咨詢室、數字資源建設中心、文獻研究室、系統與技術保障中心。
組織部
負責校內幹部的錄用、調配、考核、獎懲、職務任免、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培訓、工資福利、離退休和工勤人員的人事管理工作,校內機構編制管理工作,學校的專家管理工作;負責出國出境人員的審查等工作。
下設處級機構5個:辦公室、幹部一處、幹部二處、幹部三處、人事處。
財務行政管理局
負責全校的後勤綜合管理,即校園規劃、基建、財務、審計、國有資產和後勤其他事務的綜合管理。
財務行政管理局所屬單位2個,即基建辦公室、財務部
直屬處級機構4個:辦公室、綜合管理處、房地產管理處、衛生處;
基建辦公室下設處級機構2個:計劃材料處、工程處;
財務部下設處級機構6個:財務一室、財務二室、財務三室、資產管理室、結算中心、審計室。 負責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機關及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及僑務工作等。
下設處級機構4個:辦公室(與團委、青年工作處一個機構三塊牌子)、組織處、宣傳處、機關紀委辦公室。校工會為機關黨委下屬單位。 離退休幹部局
負責離退休人員的政治理論學習、黨務工作、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開展各種活動,發揮離退休人員的作用。
下設處級機構5個:辦公室、黨務工作處、宣傳教育處、文體工作處、服務處。
報刊社
承擔宣傳和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探討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反映黨政幹部和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黨校教育方針,交流黨校建設和教學經驗等工作。
下設處級機構2個:辦公室、經營發展部。
下設教研室級機構7個:總編室、一編室、二編室、專刊室、《中國黨政幹部論壇》編輯部、《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編輯部、《理論動態》編輯部。
幹部教育學院
主要負責受中央部門、企業及地方委託,對縣處級以上黨員幹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等方面的培訓。
下設處級機構4個:辦公室、教務處、教材服務中心、財務處。
下設教研室級機構3個:教研室、培訓辦公室、研究生辦公室。
機關服務局
負責全校後勤保障和後勤服務工作,即餐飲、交通、醫療保健、物業監管等服務工作,教學、辦公、學員生活場所的管理服務工作,供電、供水、供暖、供冷等服務保障工作、校園綠化、環境衛生、房屋修繕及社區管理服務工作。
下設按處級配備領導幹部的服務實體8個:餐飲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交通服務中心、醫院、園林修繕環衛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物業監管中心、動力保障中心。
信息中心
負責全校課堂教學保障、遠程教學網路、校園計算機網路、有線電視和電話通信等信息化建設管理工作,承辦黨校系統遠程教學網路建設的組織協調和使用管理工作。黨校電視台的管理、維護及宣傳報道工作,學校交辦的其他工作等。
下設處級機構5個:辦公室、電化教學處、遠程教學處、校園網路管理處、電視通訊處。 負責黨校教材和教學參考讀物、幹部學習讀物、理論研究著作等哲學社會科學類圖書的出版和發行工作。為全國黨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為黨的幹部教育和思想理論建設服務,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下設處級機構5個:辦公室、總編室、出版部、發行部、財務室;
下設教研室一級機構5個:一編室、二編室、三編室、四編室、五編室(中央黨校求索音像出版社)。 進修部
中央黨校進修部,是中央黨校校委領導下的學員管理機構,擔負著輪訓培訓高中級領導幹部的任務。中央黨校進修部的前身是馬列學院一部, 1977年中央黨校復校時定名為中央黨校第一部,1983年8月更名為中央黨校進修部。
進修部承擔中央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班,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地廳級幹部進修班、地市黨政主要領導幹部進修班、縣委書記任職培訓班以及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等中央部委、國家機關各類班次的服務管理工作。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黨校進修部學習過的省部級領導幹部有6000多名,地廳級領導幹部有26000多名,縣委書記2000多名。
現任領導:黃憲起(中央黨校校委委員、進修部主任)
培訓部
中央黨校培訓部,是中央黨校校委領導下的學員管理機構,負責中青年後備幹部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幹部的培訓。
現任領導:羅宗毅(中央黨校校委委員、培訓部主任)
研究生院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是中央黨校校委領導下的主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直屬機構,擔負著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學籍管理、教學組織與管理、學位授予、就業指導、行政管理以及黨務與思想政治工作,負責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管理工作,並對全國省級黨校屬於國民教育系列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進行業務指導。主要為黨和國家培養具有堅實寬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研和政策研究能力的高層次馬克思主義理論骨乾和高素質領導人才。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實寬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獨立進行教學科研和政策研究能力的高層次的專門人才。
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的前身是中央黨校理論部,1981年,經國家計委和教育部同意,中央黨校招收首批學位研究生。通過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錄取的首批28名碩士研究生,按國家統一標准,以導師制方式進行培養,為中央黨校學位研究生教育積累了初步經驗。1983年,中央黨校面向全國開始單獨招收碩士研究生,當年招生122名。這一階段的辦學方式是,由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黨校聯合下發招生通知,按照國家規定單獨考試錄取,嚴格按照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規定標准進行培養,同時從黨校實際出發突出黨校特色。1984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批審批,獲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政治學的科學社會主義等專業中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
中央黨校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編制、研究生報考及錄取工作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碩士、博士招生指標由教育部下達,碩士入學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博士入學考試依照教育部統一規定。2004年10月,建立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逐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培養高層次社會科學人才的學科體系。已擁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3個國家重點學科;有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還設有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4個博士後流動站;經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累計有一級學科下所屬的2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教學人員700多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500多名,博士生導師117人,碩士生導師143人,擁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和一批在教學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截至2009年7月,已畢業學位研究生2457人,其中獲博士學位811人、碩士學位1646人;授予同等學力碩士學位328人,在讀學位研究生近600人。中央黨校的學位研究生的學籍、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均由國家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統一注冊,屬於嚴格的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
現任領導:韓慶祥(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
㈧ 中組部批準的培訓機構有哪些
前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和中國認證認可協會(CCAA)批准和認可的自願認證培訓的機構只有30家。涵蓋QMS、EMS、OHSMS、FSMS和有機產品共五類,其中有機產品審核員培訓只有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和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兩家,即便是CNCA下屬單位、嫡系部隊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CNCA-P-2002-002)也沒有資格。QMS培訓資格最多,共26家,國培認證培訓中心是最早的,批准號CNCA-P-2002-001,當現在市場佔有率不怎樣了,因為他只是一個培訓機構,沒有認證業務,不同於其他培訓機構,第二,基本上屬於個體私營經濟,機構小,五六個人、七八條槍、原先還行,但因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分離,機構業務不斷剝離,公司業務受到極大影響,現在使用國培字眼的機構、公司有好幾家,大多數都是有血緣關系的,他們現在的培訓招生基本上靠合作夥伴和代理商(其中學校業務最大的有兩家、一是高校項目部、另一個是學校業務部,兩個人打得一塌糊塗),其次,國培從2000年開始由國家質量認證培訓中心更名為北京國培認證培訓中心(2006年更名為國培認證培訓(北京)中心),去掉了國字型大小,就沒有人認了,其實,它當初起名為國家質量認證培訓中心(1993),是因為,它是第一家,那時還沒有CNCA呢,他出身於當時的外經貿部,和國際交往較密切,所以後來CNCA親生的CQC只好委屈排在第二了,如同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和次子-察合台。國培現在擁有QMS、EMS、OHSMS三項培訓資格,沒有FSMS和有機產品兩大類,但是他卻開展了QMS、EMS、OHSMS、FSMS四大類的CCAA筆試考前培訓班,看來是糊了不少人。不過國培可能擁有全國最龐大的注冊審核員培訓教師群體、特別是QMS的,這已是他能開中國第一個GB/T19001-2008注冊審核員培訓班的原因(2009.3.8),這里還要點明一下,在中國凡是在2009年3月1日之前開辦ISO9001:2008或GB/T19001-2008審核員(外審、內審)培訓班的,可以說全是騙人的,因為那時還沒有國標呢,而ISO9001的翻譯稿、報批稿等是不被ccaa承認的,即便你使的是英文原稿,別忘了,這是在中國,ccaa承認的只有GB,盡忽悠那些瞎著急的笨蛋了。
㈨ 中組部下面有哪些組織機構包括企事業單位之類的
中央組織部內設機構
辦公廳
黨建研究室
組織局
幹部監督局
幹部教育局
幹部調配局(一局)
黨政與外事幹部局(二局)
經濟與科技教育幹部局(三局)
中央與國家機關幹部局(四局)
企業幹部局(五局)
老幹部局
人才工作局
人事局
直屬機關管理局
機關黨委
黨建讀物出版社
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