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afp病例培訓計劃

afp病例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2-06-23 17:09:57

① AFP病例都包括哪14種疾病

AFP病例又稱為急性弛緩性麻痹(AFP),是指將所有15歲以下急性發生的肢體(或腹肌、頸肌)肌肉進行性弛緩性麻痹癱瘓病例稱為AFP病例。。常見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質炎(2)格林巴利綜合征(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GBS)(3)橫貫性脊髓炎、脊髓炎、腦脊髓炎、急性神經根脊髓炎(4)多神經病(葯物性多神經病,有毒物質引起的多神經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經病)(5)神經根炎(6)外傷性神經炎(包括臀肌葯物注射後引發的神經炎)(7)單神經炎(8)神經叢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鉀性麻痹、高鉀性麻痹、正常鉀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無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發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4肢癱、截癱和單癱(原因不明)(14)短暫性肢體麻痹

② 如何參加AFP金融理財師的培訓

目前,中國國內實行的是金融理財師(AFP,Associate Financial Planner)和國際金融理財師(CFP)兩級認證制度。也就是說,必須要首先獲得AFP資格,才能進一步參加CFP的資格認證,這無疑加大了CFP的含金量。

金融理財師作為一種新興的個人理財職業,主要職責是為個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理財建議,通過不斷調整各種金融產品組成的投資組合,設計合理的稅務規劃等,來滿足客戶長期的生活目標和財務目標。

2008年AFP資格認證考試時間為7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六和11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由中國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組織考試。

2.Agence France Presse 法(國)新(聞)社

3.AFP證書(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頒發)在本次清理整頓范圍內,目前還沒有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批准(因國家職業標准針對金融理財從業人員已有國家理財規劃師職業資格考試,不可能重復設置)。

而金融理財師AFP過去只在工行、建行等銀行內部使用。目前不做為金融行業執業認證,國家也不可能也沒先例認可基金會或國外頒發的證書。因為有一些銀行並不認可,特別是金融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第三方基本上沒人考(費用太高,證書國家不承認)。

afp金融理財師職業詳解

金融理財師作為一種新興的個人理財職業,主要職責是為個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理財建議,通過不斷調整各種金融產品組成的投資組合,設計合理的稅務規劃等,來滿足客戶長期的生活目標和財務目標。

「金融理財師」是遵循金融理財規范流程的六大步驟、幫助客戶實現人生目標的專業人士。作為一名「金融理財師」,必須能夠正確分析和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並根據客戶所處的生涯階段和風險承受能力,為客戶量身定做一份合理的理財方案。

2009年2月16日, FPSB發布公告,經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商定,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FPSCC)轉型為「國際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中國專家委員會」(英文為FPSB China Advisory Panel)和「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英文為FPSB China Ltd.)。FPSB與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簽定新的協議,FPSB China作為FPSB的成員單位,承擔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與FPSB原授權協議中的所有權利和義務。

AFP資格認證是一項國際標准,內容本土化,水平國際化。2009年以前,AFP資格證書由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標委會)進行認證,2009年開始,隨著標委會轉型為國際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中國專家委員會和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也即FPSB China)之後,AFP金融理財師由FPSB China進行認證。AFP已經納入FPSB國際認證體系。

從2008年開始,中國注冊理財規劃師協會所屬的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也開展了金融理財師的專業認證。成為一名合格的AFP持證人需要達到教育(Ecation)、考試(Examination)、從業經驗(Experience)和道德(Ethics)四個標准,即(4E)標准。AFP資格認證考試時間為4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7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六和11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由中國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組織考試。

afp金融理財師報考條件

根據2010年(7月)國際金融理財師(CFP)、金融理財師(AFP)、金融理財管理師(EFP)資格認證考試報名簡章來看,AFP的現階段的報考條件需滿足以下兩項之一即可:

1、獲得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授權的培訓機構(包括原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授權的培訓機構)頒發的有效《金融理財師(AFP)培訓合格證書》,可報考AFP資格認證考試;

2、擁有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認可的經濟管理類或經濟學博士學位,並經其批准可以豁免全部培訓課程的,可報考AFP資格認證考試。

afp金融理財師報考流程:

(1)獲得《AFP培訓合格證》

AFP考試主辦方(中國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規定:獲得《AFP培訓合格證》是參加AFP認證考試的必要前提。每一個想獲得afp認證的學員都必須先獲得《AFP培訓合格證書》(只有擁有特定博士學位的學員可以直接考試)。《AFP培訓合格證》有效期4年,4年內可以無限次參加afp認證考試。

(2)參加AFP認證考試

在獲得《AFP培訓合格證》之後,可以報考AFP考試

教育(Ecation)獲得AFP培訓合格證書是AFP資格申請人取得AFP資格認證的第一個條件。

③ 請問CFP/AFP/EFP/CPB認證培訓是如何開展的

CFP/AFP/EFP/CPB系國際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FPSB實施的CFP系列認證。認證培訓由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FPSB China)通過公開和公平的原則,選擇和授權教育機構開展CFP/AFP/EFP/CPB認證培訓,由該教育機構頒發AFP/CFP/EFP/CPB認證培訓合格證書。獲得培訓合格證書是參加考試的前提。FPSB China將定期公布所授權的教育機構名錄。目前,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FPSB China)在中國大陸地區授權的培訓分別為:北京當代金融培訓有限公司、上海當代金融培訓有限公司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CFP成都項目中心、廣州星漢人力資源。

④ AFP培訓內容與CFP有何不同 

AFP培訓共108學時,CFP培訓共132學時。教育培訓是整個CFP認證流程中的第一步,其中,AFP培訓又為CFP培訓的第一階段。AFP培訓課程為《金融理財原理》,包括金融理財基礎、家庭理財規劃、投資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員工福利與退休規劃、個人稅務與遺產規劃、理財規劃綜合案例等,學習金融理財基礎知識;CFP培訓的課程為《高級金融理財》,包括投資規劃、個人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退休與養老金規劃、個人稅務與遺產籌劃等四門專業課和一門綜合案例課,更深入地學習金融理財的相關知識。可以在現代國際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FPSB China)可以搜索FPSB中國的官網了解更多

⑤ 誰能告訴我牡丹江兒童免疫計劃是怎麼樣的或者黑龍江省的兒童計劃免疫計劃

黑龍江省免疫規劃工作促進年活動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下稱《條例》)、《預防接種工作規范》(下稱《規范》),確保我省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各項措施的落實,切實提高全省免疫規劃工作科學管理水平,促進免疫規劃工作可持續發展,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促進疾病控制事業發展為根本,以規范管理為內容,以人才培養和信息化建設為保障,切實落實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各項措施,努力提高全省免疫規劃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全面促進免疫規劃工作。

二、活動范圍

全省13個市(地)及所轄的縣(區)、所轄鄉(鎮、街道)村級。

三、活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全面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鞏固和提高常規免疫接種率,繼續保持無脊灰狀態,控制麻疹、流腦等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進一步降低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的發病率,加強預防接種單位規范化管理,加速推進預防接種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強化免疫規劃人員培訓和督導檢查,不斷提高免疫規劃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標

1、適齡兒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含麻疹成份的疫苗)、乙肝疫苗以鄉為單位常規免疫接種率達到95%以上;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以縣為單位達到85%以上;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在實施地區)等擴大免疫規劃疫苗以鄉為單位常規免疫接種率達到85%以上。

2、繼續保持無脊灰狀態,AFP病例監測各項指標達到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要求。

3、加強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百日咳、新生兒破傷風、風疹等疫苗可預防疾病的報告、監測和防控工作,疑似病例及時報告率100%。

4、所有預防接種單位均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從事預防接種工作的單位資質認定率達到100%;在接種場所公示一類疫苗種類、免疫程序、接種方法、注意事項、第二類疫苗接種服務價格及相應內容等,預防接種告知率達到100%。

5、在2009年底,爭取全省90%以上縣、60%以上的鄉(鎮)完成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實現預防接種信息的個案管理。

6、從事免疫規劃工作的人員得到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知識與技能培訓率達到100%,鄉村級預防接種人員持《預防接種技術合格證》上崗率達到100%。

7、以縣為單位,新入托、入學兒童接種證查驗率≥95%,應補種兒童完成補種率≥90%。

8、嚴格實施疫苗的冷鏈運轉,做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儲存、運輸和使用等各環節的冷鏈監測和管理工作,全省現有冷鏈設備建檔率達到100%。

9、加強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宣傳,使群眾對免疫規劃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

四、工作內容

(一)突出重點,落實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各項措施

各地要把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作為工作重點,切實加強領導,保證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要嚴格按照《條例》和《方案》要求,加強免疫規劃相關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合理規劃和設置接種單位,建立健全免疫規劃組織網路。要積極協調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將與國家免疫規劃有關的預防接種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證免疫規劃工作經費、冷鏈裝備經費、預防接種補助經費等投入,要落實好基層預防接種工作人員的工資報酬,充分調動基層免疫規劃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確保國家免疫規劃的順利實施。

(二)加強常規免疫接種工作,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種率

各地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常規免疫接種工作,確保適齡兒童得到及時、有效、安全的預防接種服務。不斷提高免疫接種率水平,保證全省適齡兒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含麻疹成份的疫苗)、乙肝疫苗以鄉為單位常規免疫接種率達到95%以上;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以縣為單位達到85%以上;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在實施地區)等擴大免疫規劃疫苗以鄉為單位常規免疫接種率達到85%以上。

(三)加強管理,推進預防接種單位規范化建設

全省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對預防接種單位的管理,按照《條例》的有關要求,結合本地服務人群和服務半徑合理設置接種門診,指定預防接種單位。要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對轄區內廠礦、農場、林場等企事業單位的預防接種工作進行統一管理。要加強對轄區內預防接種單位的規范化建設,逐步實現城鎮內預防接種單位按旬、周、日,農村鄉級預防接種單位根據當地條件按月、旬、周接種制度,為適齡兒童提供及時的免疫服務,保證接種安全,確保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目標要求。

(四)進一步加強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

各地要不斷加強AFP監測系統工作,鞏固和提高監測工作水平,保持高水平的流行病學監測和實驗室監測工作質量,各項指標以地市為單位達到或超過WHO規定的標准。進一步完善麻疹監測系統,提高監測的敏感性和及時性。加強麻疹網路實驗室建設,建立省、市、縣三級麻疹實驗室監測網路,全省13個市級麻疹血清學實驗室每年必須以滿分成績通過職能考核。做好麻疹、流腦、新生兒破傷風、百日咳、白喉、風疹等相關疾病的監測與控制工作,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病例要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做好疫區處理工作,控制疾病的傳播和蔓延,進一步降低發病率。

(五)加速推進我省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建設

各地要高度重視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開發領導層,提高各級領導對免疫規劃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合理配置系統運轉所需設備、人員和維持經費。要按照穩步推進的原則,力爭於2009年底前,13個市(地區)在現有基礎上,全省90%以上縣、60%以上的鄉(鎮)完成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實現預防接種信息的個案管理。

(六)加強免疫規劃疫苗管理,維護全省冷鏈系統的正常運轉,

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做好免疫規劃疫苗需求計劃、分發與管理。建立健全疫苗及注射器材物流帳目和領發登記,做到「使用管理有計劃,出庫入庫有登記,登記內容要全面,帳物數量相符合,疫苗儲存按要求」。加強全省免疫規劃冷鏈系統建設與管理,做好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儲存、運輸、使用等各環節的冷鏈監測和管理工作,保證疫苗質量。

(七)嚴格執行兒童入托入學查驗接種證制度

各地要切實做好兒童入托、入學《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進一步加強學校、托幼機構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加強對托幼機構、學校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和漏種兒童補種工作的指導,衛生監督機構要將此項工作列入常規工作計劃,定期開展監督檢查。

(八)加強預防接種人員培訓,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制度

加強免疫規劃隊伍建設,對所有從事免疫規劃工作人員開展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知識與技能培訓,重點加強對鄉、村級接種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培訓要有計劃、有方案、有資料、有考核、有總結。要不斷強化以人為本的職業責任、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切實加強工作人員責任心教育,增強服務意識,規范預防接種行為,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嚴格執行預防接種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全省所有承擔預防接種任務的醫務人員,包括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級接種門診、村級衛生所、接生醫院等負責接種任務的人員,必須持全省統一的《黑龍江省預防接種技術合格證書》上崗。

五、促進年活動管理措施

(一)實施「1124工程」,全面促進免疫規劃工作

加大免疫規劃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兒童家長對免疫規劃知識的知曉率,加強對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預防接種單位的督導檢查,在全省實施「1124工程」。

「1」——每個預防接種單位必須有明顯的「預防接種指定單位」標識牌。通過加強預防接種單位管理,進一步明確預防接種單位責任,同時便於人民群眾監督。

「1」——每個預防接種單位至少有1塊宣傳免疫規劃知識的宣傳板,根據不同時期重點工作內容進行編寫,建立宣傳工作的長效機制。

「2」——市級、縣級疾病控制機構和鄉級防保機構每年逐級對轄區內所有下級單位開展2次全面的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整改,全面促進免疫規劃工作。

「4」——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單位,結合「4.25」宣傳日、強化免疫活動日等,通過街頭宣傳,在電視台、報刊或廣播電台播報免疫規劃知識等形式,每年進行不少於4次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廣泛普及預防接種等免疫規劃相關知識,提高全社會參與國家免疫規劃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免疫規劃工作氛圍。

(二)完善制度,強化管理

針對免疫規劃相關疾病監測與疫情處理、預防接種實施管理、冷鏈與疫苗管理等各項工作內容,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免疫規劃工作更加科學、規范、有序。

(三)考核與評價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按照「1124工程」要求,開展宣傳和督導檢查,每次活動結束後要形成工作總結。

省衛生廳將於2010年1月組織對各地免疫規劃工作促進年活動的各項具體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對在促進年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對工作落後,弄虛作假者,予以通報批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實施免疫規劃是國家為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控制和消除疫苗針對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必須提高對「免疫規劃工作促進年」活動的認識,統一思想,明確責任目標;要成立免疫規劃工作促進年活動領導小組,加強領導,以確保活動的各項措施和目標落實到位。

(二)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促進年活動的順利開展

各地要認真組織開展調查研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圍繞全省工作目標,制訂本地區的具體策略與措施。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全面開展促進年活動。要針對活動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整改,以促進免疫規劃工作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三)實行「分片包干」制度

各市(地)、縣(區)要對責任區域內的免疫規劃工作實行層層「分片包干」明確責任人,全面負責 「免疫規劃工作促進年」活動各項任務落實的組織實施、督促、檢查工作,要實行績效考核制和問責制。

(四)加強學習與交流,推廣先進的經驗和優秀的管理模式

各地要對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和省內有關工作要求,積極發現免疫規劃工作開展好的縣(區)、鄉鎮和村級預防接種單位。要根據當地免疫規劃工作特點,如城鎮社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農場、礦山、林區衛生所、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聚集地等,選出不同管理模式的先進示範單位,組織現場會,開展交流與學習,將先進的經驗和優秀的管理模式在全市、縣(區)加以推廣。

提倡和鼓勵各地市間開展學習交流,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汲取先進的經驗和優秀的管理模式在本地區推廣,促進本地區免疫規劃工作。

各市(地)、縣(區)要根據工作運轉情況,定期通過免疫規劃工作簡報或階段性總結等形式進行信息交流和反饋,並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及時評價。

⑥ AFP病例分為幾類舉兩個例子

AFP病例診斷分類標准
1996年前,AFP監測系統採用AFP病例臨床分類標准,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AFP病例分類為脊髓灰質炎病例:(1)分離到脊髓灰質炎野病毒;(2)發病60天後仍殘留麻痹又無其它明確診斷;(3)病例死亡;(4)病例失訪;(5)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意義的聯系;(6)脊髓灰質炎IgM抗體陽性;(7)IgG抗體恢復期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及4倍以上。與WHO推薦的AFP病例臨床分類標准相比,中國增加(6)、(7)兩項。
1997年1月全國採用AFP病例病毒學分類標准(圖4.1)。該標准將AFP病例分為三類:(1) 確診病例:凡是脊髓灰質炎野病毒檢測陽性的AFP病例為脊髓灰質炎確診病例,不管其糞便標本合格與否。(2)排除病例:凡是採集到合格糞便標本,且脊髓灰質炎野病毒檢測陰性的病例為排除病例;無糞便標本或無合格糞便標本,且脊髓灰質炎野病毒檢測陰性,60天後隨訪時無論有或無殘留麻痹,或死亡、失訪的病例,經省級AFP病例分類專家診斷小組審查,診斷為非脊髓灰質炎其它疾病,分類為排除病例。(3) 脊髓灰質炎臨床符合病例:無糞便標本或無合格糞便標本,且脊髓灰質炎野病毒檢測陰性,無論60天後隨訪時有或無殘留麻痹,或死亡、失訪,經省級AFP病例分類專家診斷小組審查,臨床上不能排除脊髓灰質炎的AFP病例,應分類為脊髓灰質炎臨床符合病例。

⑦ 參加afp考試必須要參加培訓嗎 一共花多少錢

如果你是經濟類專業研究生畢業,可以免去培訓,但是告訴你個秘密哦:不培訓是絕對過不了的。
培訓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面授,效果更好,但貴呀,12960元;第二種方式是網授,便宜多了,大概是面授的一半。

⑧ 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業務部門

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李 瑩
全面主持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工作
副所長:馬 斌
主要負責高危人群干預、哨點監測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古麗萍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職業暴露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趙愛玲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王艷艷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許 靜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羅向紅
主要負責自願咨詢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任偉倩
主要負責抗病毒治療、感染者管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李 晴
主要負責自願咨詢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負責全市性病艾滋病專報系統的管理和維護,並定期上報全市性病艾滋病疫情。
2.負責全市國家級和省級艾滋病哨點監測、國家級艾滋病綜合監測的技術指導和數據的總結上報。
3.負責全市性病艾滋病篩查工作。
4.負責全市大眾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5.負責全市高危人群行為干預和安全套推廣工作的技術指導。
6.負責全市美沙酮葯物維持治療日常管理和指導。
7.負責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葯品的統一管理、調配和發放,管理和維護全市艾滋病免費抗病毒治療信息系統,定期上報全市艾滋病職業暴露報表,同時配合省級完成每年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耐葯性監測工作。
8.配合市衛生局和相關部門開展全市艾滋病母嬰阻斷工作。
9.承擔性病艾滋病防治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
10.按計劃實施性病艾滋病相關的國際國內合作項目。
11.配合市衛生局完成性病艾滋病相關的督導考核工作。
12.提供性病艾滋病自願咨詢檢測的技術支持。
13.負責全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路建設的業務技術指導和評價。對全市新申報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進行現場驗收。
14.建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體系,組織全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質量考核。
15.承擔全市范圍內的艾滋病病毒抗體確證、抗體篩查和其他艾滋病檢測工作。
16.開展應用性研究,承擔與艾滋病防治相關的病原學鑒定、現場綜合防治、調研、監測、臨床治療等工作中相關的CD4T淋巴細胞和HIV-RNA等檢測任務。
17.建立全市的艾滋病檢測樣品庫和質量控制樣品庫。
18.收集、整理和分析艾滋病檢測數據及相關資料,建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基本資料庫和艾滋病檢測資料資料庫。定期向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艾滋病檢測數據及相關資料。
19.負責對開展自願咨詢檢測工作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
20.組織全市范圍內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
21.開展性病各項檢測和淋球菌的耐葯監測。
22.對全市范圍內送檢的梅毒篩查陽性標本進行確認檢測。
23.開展全市性病實驗室的建設的技術指導和性病檢測人員的專業培訓。
24.收集、整理和分析性病檢測數據及相關資料,建立性病檢測實驗室基本資料庫和性病檢測資料資料庫。
25.完成省級疾控中心及中心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防制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任光偉
全面主持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長:李 卉
主要負責寄生蟲病防制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 李珍珍
主要負責地方病防制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 承擔全市碘缺乏病監測、防治、科研及培訓任務。
2.負責全市碘鹽監測工作。
3.負責收集碘缺乏病相關資料的收集、匯總及上報工作。
4.負責碘缺乏病咨詢。
5.對全市人體寄生蟲病發生、分布、發展的規律進行流行病學監測與研究,為擬訂與寄生蟲病預防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及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6.擬訂並實施寄生蟲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方案,指導和參與寄生蟲病預防控制工作,並開展質量和效果評估。
7.對全市寄生蟲病的預防控制進行技術指導、質量監控和考核,提供寄生蟲病預防與控制的技術服務。
8.建立完善寄生蟲病監測系統,實施傳染性寄生蟲病例的網路報告和審核,開展寄生蟲病的病原與媒介鑒定服務,開展人體寄生蟲病監測,應急處理寄生蟲病的突發性或災害性疫情。
9.開展寄生蟲病防制策略、控制措施的研究,推廣科技成果及新技術、新方法。
10.開展與寄生蟲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11.向社會提供寄生蟲病的預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詢和診療等專業技術服務。
12.培訓專業技術人員。
13.負責全市麻防專(兼)職業務人員的技術培訓、業務指導,麻防新技術、新療法的引進推廣。
14.承擔麻風病疫情監測系統資料的收集、整理、核實、匯總、上報。
15.承擔有關麻風防治、畸殘康復、消除麻風運動(LEC)、改善病員的生活及居住條件等項目的申請及管理。
16.負責全省麻風新、復發病例確診的審核及部分病例的會診確認。
17.參與以縣為單位基本消滅麻風病達標的考核驗收工作。
18.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性任務。
理化實驗室
人員簡介
科 長: 劉 清
全面負責理化檢驗工作
副科長:張潔青
主要負責
科 員:
科室職能
1.承擔食品、保健用品及相關產品的理化檢驗。
2.承擔水和涉水產品的理化檢驗。
3.承擔化妝品、日用化學品的理化檢驗。
4.承擔中毒事故調查中的理化檢驗。
5.與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等合作進行相關科研課題的合作研究,並提供高技術的服務。
6.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任務。
微生物實驗室
人員簡介
科 長: 李小明
全面負責微生物檢驗工作
副科長:趙英傑
主要負責
科 員:
科室職能
1.承擔全市食物中毒調查分析及病原菌的分離鑒定。
2.承擔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微生物檢驗。
3.承擔水及涉水產品的微生物檢驗。
4.承擔化妝品的微生物檢驗。
5.承擔公共場所用品及餐具的微生物檢驗。
6.承擔細菌及真菌毒素的檢驗。
7.指導下級各單位衛生微生物檢驗業務工作。
8.承擔大專院校學生實習、各單位微生物檢驗人員進修培訓。
9.承擔工業微生物污染分析控制。
檢驗檢測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李小明
主要負責微生物實驗室全面工作
副所長:劉 清
主要負責理化實驗室全面工作
健康體查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張文海
全面主持健康體查科工作
副科長: 羅 永
主要負責健康體檢和疫苗注射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按照衛生法律、法規要求,在保證規范診療,提供優質服務,探討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經驗,提高疾病預防與控制的效果。
2.承擔職業性健康體檢、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體檢、學生健康體檢。
3.承擔各種疫苗的接種工作。
4.承擔急性傳染病、結核病、地方病、職業病等疾病的診療咨詢工作。
5.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性診療服務工作。
職業病防治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李 盛
全面主持職業病防治所工作
副所長:韓曉琴
主要負責職業性健康體檢與職業病診斷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 毛 波(主要負責作業場所職業性有害因素檢測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劉 鈺(主要負責職業性健康體檢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何明暄(主要負責作業場所職業性有害因素檢測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負責全市轄區企業職業衛生的管理,制定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規劃。
2.負責塵肺病及職業中毒的職業病診斷、管理及急性職業中毒預防控制。
3.負責全市轄區企業工人的職業性健康體檢。
4.負責職業病統計報告。
5.負責全市職業危害因素監測。
6.負責全市職業衛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7.開展有關職業衛生方面的科研課題、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
8.開展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技術指導工作。
9.完成中心交辦的其他臨時性任務。
免疫規劃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蔣永萍
全面主持免疫規劃科工作,負責全市免疫規劃工作安排、指導、督導等工作。
副科長:馬漢平
主要負責免疫規劃人員培訓、兒童信息化建設、免疫規劃常規報表等,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馬彪雄
主要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補種工作、流腦的監測,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王齡慶
主要負責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疫苗的冷鏈運轉,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劉 萍
主要負責麻疹的監測、麻腮風等疫苗針對疾病的監測,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劉家吉
主要負責AFP病例、乙腦的監測,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趙 紅
主要負責科室政治學習、文檔管理、二類疫苗的管理,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a.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免疫規劃的要求,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的具體方案。
b.根據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制訂技術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並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進行督導和評價。
c.根據國家免疫規劃和本地區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市第一類疫苗的使用計劃,同時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d.根據衛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結合本市的傳染病流行情況,協助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本地區的接種方案,指導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e.協助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冷鏈設備建設、補充、更新計劃,指導本市的冷鏈管理,開展冷鏈系統的監測。
f.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安全注射和常規接種率監測,並進行督導、分析、評價和反饋。
g.組織開展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的疫情報告和監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疫情處理工作。
h.負責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監測工作。
i.組織開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參與和指導重大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調查處理,以及其他與預防接種活動相關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
j.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製作健康教育材料,對有關部門和基層開展的預防接種健康促進、健康教育活動提供技術指導。
k.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開展學術活動和信息交流,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
l.負責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總結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經驗和問題,並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提出改進建議。
a.參照全市各縣(區)上報的第一類疫苗計劃,人口資料,疫苗損耗系數、包裝規格和以往疫苗用量等情況,核算制定第一類疫苗計劃,統計報批。
b.及時按照計劃向有關生物製品生產企業訂購疫苗。
c.負責全市第一類疫苗每年四次的冷鏈運轉;負責全市強化免疫疫苗的冷鏈運送。
d.負責全市疫苗的儲存、分發和運輸情況的監測管理。
e.負責市級疫苗冷鏈設備的管理,保證正常使用。
f.負責全市疫苗相關記錄等信息資料的監督管理。
g.負責對全市疫苗冷鏈管理系統的技術指導。
h.根據全市二類疫苗的需求及疫情情況,制定第二類疫苗計劃,並積極組織訂購和供應二類疫苗。
公共衛生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余加琳
全面主持公共衛生科工作
副科長:張 英
科室職能
a.在中心的領導下,認真組織全科人員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學習。
b.完成上級部門安排的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等方面的各項防治、科研任務。
c.對全省的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等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支持。及時組織基層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新技術、新進展等業務工作培訓。
d.積極爭取國內、國際合作項目。通過項目工作促進和推動全省的防治、科研工作,提高人員的項目管理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
e.制定全省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方面的監測、調查、防治等工作的技術方案,並組織實施。
f.對全省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的防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評估。
g.完成國家疾控中心及中心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急性傳染病防制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張曉宇
全面主持急性傳染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長: 王 芸
主要負責病媒生物防治、消殺工作
科 員: 楊克儉
主要負責文檔管理、考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李紅蓉
主要負責流感監測、細菌性痢疾監測,手足口病周報、衛生應急後勤保障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王昭君
主要負責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路直報與管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蘇延軍
主要負責手足口病監測、五大癥候群監測、甲流監測及衛生應急的現場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高 磊
主要負責傳染病網路直報、衛生應急的現場處理的工作,及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張 薇
主要負責傳染病網路直報與管理及傳染病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張 艷
主要負責五大癥候群監測及傳染病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陳曉林
主要負責病媒生物監測、疫源地消毒技術指導,創建衛生城市現場調查與技術指導,醫療機構消毒和感染監測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李小龍
主要負責病媒生物監測、疫源地消毒技術指導,創建衛生城市現場調查與技術指導,醫療機構消毒和感染監測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常永強
主要負責醫療機構消毒質量和感染監測、病媒生物監測、創建衛生城市現場調查與技術指導監測、疫源地消毒技術指導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a. 為擬訂全市有關傳染病預防控制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預案及規劃、策略等提供科學依據;
b. 貫徹落實傳染病報告制度,負責全市傳染病網路直報工作,實施法定傳染病的監測、完成疫情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上報工作。
c.開展傳染病暴發流行等突發疫情的調查處置工作。
d.對縣、區級相關業務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實施技術指導。
e. 開展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相關研究及技術更新,推廣研究成果。
f. 開展全市消毒、病媒生物監測與控制工作。
g. 通過新聞媒體和各種宣傳工具,廣泛開展急性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開展傳染病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
h. 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性任務。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萬麗萍
全面主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長: 譙小偉
結核病防制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馮菊英
全面主持結核病防制所工作
副所長:張 莉
王齡慶
科室職能
a.為政府制定有關結核病預防控制的法規、標准、規范、規劃、年度計劃(含經費預算)等提供技術支持,並協助組織實施。
b.做好轄區內結核病病人的報告、確診、登記和治療管理以及轉診、追蹤和密切接觸者檢查的組織和技術指導工作。進行塗陰肺結核病人診斷質量的評價。承擔病人診斷和治療工作的疾病預防控制(結核病防治)機構應履行的職責。
c.在衛生行政部門的組織下,對醫療機構的疫情報告和管理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和指導。
d.設立專職人員負責結核病報表的收集、核對和上報工作,定期完成結核病月、季報表和年報表填報,並對信息的質量進行督導。對信息資料進行及時的評價,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
e.制定培訓計劃,開展對本省、市級結防機構業務人員和醫療保健機構有關人員的培訓,並接受上級的培訓。
f.制定健康促進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培訓市(州)或縣(區)級健康促進人員,組織編發健康促進宣傳材料,評價全省的健康促進活動的質量。
g.編制並上報葯品計劃,建立葯品管理制度,保證貨源充足,及時向市或縣提供抗結核葯品。保證有專人管理葯品,建立葯品賬目,保證葯品庫房條件達到要求。及時檢查庫存葯品的有效期,保證賬物相符。
h.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組織本地區結核病防治工作(包括對醫療機構)的督導、檢查和評價工作。
i.開展結核病實施性研究工作。
j.完成國家疾控中心及中心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⑨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免疫科里有個AFP的概念,現求其意義。

全國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病例監測方案

為進一步落實《2003-2010年全國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行動計劃》,更好地發揮急性弛緩性麻痹(以下簡稱AFP)監測系統的作用,特製定本監測方案。
一、監測目的
1.及時發現輸入性脊灰野病毒,採取措施防止病毒傳播,保持無脊灰狀態。
2.及時發現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簡稱VDPV)及其循環,採取措施控制病毒進一步傳播。
3.評價免疫工作質量,發現薄弱環節。
4.監測脊灰病毒變異情況,為調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據。
二、監測內容
(一)監測病例定義
1.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歲以下出現急性弛緩性麻痹症狀的病例,和任何年齡臨床診斷為脊灰的病例均作為AFP病例。
AFP病例的診斷要點:急性起病、肌張力減弱、肌力下降、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常見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質炎;
(2)格林巴利綜合征(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GBS);
(3)橫貫性脊髓炎、脊髓炎、腦脊髓炎、急性神經根脊髓炎;
(4)多神經病(葯物性多神經病,有毒物質引起的多神經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經病);
(5)神經根炎;
(6)外傷性神經炎(包括臀肌葯物注射後引發的神經炎);
(7)單神經炎;
(8)神經叢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鉀性麻痹、高鉀性麻痹、正常鉀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無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發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癱、截癱和單癱(原因不明);
(14)短暫性肢體麻痹。

2.高危AFP病例
年齡小於5歲、接種OPV次數少於3次或服苗史不詳、未采或未採集到合格大便標本的AFP病例;或臨床懷疑為脊灰的病例。
3.聚集性臨床符合病例
同一縣(區)或相鄰縣(區)發現2例或2例以上的臨床符合病例,發病時間間隔2個月以內。
4.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簡稱VDPV病例)
AFP病例大便標本分離到VDPV。該病毒與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區全基因序列變異介於1%~15%之間 。如發生2例或2例以上相關的VDPV病例,則視為VDPV循環(cVDPVs)。
(二)病例分類標准
AFP病例分類參照WHO推薦的病毒學分類標准。省級專家診斷小組根據脊灰實驗室檢測結果,結合流行病學、臨床等資料對AFP病例進行診斷分類(附圖,AFP病例分類流程圖)。
1.脊灰野病毒確診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檢測陽性的AFP病例為脊灰野病毒確診病例。
2.VDPV病例:從大便標本中分離出VDPV,經省級專家診斷小組審查,臨床不能排除脊灰診斷的病例。
3.脊灰排除病例: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
(1)凡是採集到合格大便標本,未檢測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病例;
(2)無標本或無合格標本,未檢測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無論60天隨訪時有無殘留麻痹/或死亡、失訪,經省級專家診斷小組審查,臨床排除脊灰診斷的病例。
4.脊灰臨床符合病例:無標本或無合格標本,未檢測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無論60天隨訪時有無殘留麻痹/或死亡、失訪,經省級專家診斷小組審查,臨床不能排除脊灰診斷的病例。
三、監測內容
(一)AFP病例報告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發現AFP病例後,城市在12小時、農村在24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到當地縣級疾控機構。報告內容包括:發病地點、家長姓名、患者姓名、性別、出生日期、麻痹日期、臨床初步診斷等。縣級疾控機構應建立AFP病例專報記錄本(表樣參照附表,表1),登記接到報告時間、報告人、報告單位、報告內容、記錄人等內容。
(二)主動監測
1.AFP主動監測醫院
所有縣級以上綜合性醫院、神經專科醫院、兒童醫院、傳染病醫院、綜合性中醫醫院等均為AFP主動監測醫院,每旬開展AFP病例主動搜索工作。
人口集中的鄉級醫院每旬開展AFP病例主動搜索工作;交通不便以及邊遠的鄉級醫院也應定期開展AFP病例主動搜索工作。各省還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擴大主動監測醫院范圍。
2.主動監測工作的內容
(1)AFP主動監測醫院每旬開展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動搜索;縣級疾控機構應每旬對轄區內AFP主動監測醫院開展主動搜索。
(2)開展主動監測時,監測人員應到監測醫院的兒科、神經內科(或內科)、傳染科的門診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閱門診日誌、出入院記錄或病案,並與醫務人員交談,主動搜索AFP病例,並記錄監測結果。如發現漏報的AFP病例,應按要求開展調查和報告。
AFP主動監測醫院應於次旬2日前、以報表形式向轄區縣級疾控機構報告「AFP監測醫院旬報表」(附表,表2);AFP主動監測醫院如經過核實未發現就診AFP病例,應進行 「零」 病例報告。縣、市級疾控機構分別於次旬3、6日前以網路資料庫形式逐級上報「AFP監測醫院旬報匯總表」 (附表,表3)。
縣級疾控機構對監測醫院進行AFP病例主動監測時應填寫「AFP病例主動監測記錄表」(附表,表4),並於次月3日前將上月主動監測結果錄入資料庫,形成匯總數據,通過網路逐級上報。
(三)病例調查
1.個案調查
接到AFP病例報告後,縣級疾控機構應在48小時內派專業人員對病例開展個案調查,在臨床醫生配合下,詳細填寫「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個案調查表」(附表,表5)。
調查按以下步驟進行:
(1)了解發病過程:應了解麻痹發生時間、是否有發熱/腹瀉、麻痹部位是否對稱、是否疼痛、有無外傷或注射史、就診過程、OPV服苗史等。
(2)進行神經學檢查:重點檢查肌力、肌張力、腱反射、肌萎縮和肢體活動情況。
(3)填寫個案調查表:要求完整、准確填寫,避免缺項和漏項。如有調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狀或體征可用文字說明;調查時力求明確臨床診斷。
2.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臨床符合病例的調查
詳見《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臨床符合病例調查指南》(衛疾控免疫[1999]第63號)。
3.VDPV病例、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等的調查
對於VDPV病例、VDPV循環病例和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除進行個案調查外,還應到病例居住地進行現場調查,了解當地OPV接種情況,並結合其年齡、臨床表現等特徵,判定其危險性,決定其後續關注程度。調查內容詳見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VDPV循環病例應急處理預案(另行下發)。
(四)AFP病例隨訪
1.在麻痹發生60天後,要對所報告的AFP病例進行隨訪。隨訪由縣或市級疾控機構完成,隨訪必須要見到病例本人,建議隨訪者為對該病例進行過調查的人員。
2.隨訪時要填寫「AFP病例麻痹隨訪表」(附表,表6),隨訪表填寫完成後要及時(麻痹75天內)上報市、省級疾控機構。
3.在病例首次進行個案調查時沒有明確臨床診斷的病例,力求在隨訪時能夠得出明確診斷,以補充個案資料。必要時組織省級專家組專家進行訪視。
(五)AFP病例的專家診斷
各省應成立由具有AFP診斷經驗的流行病學、病毒學、臨床醫學(神經內科、兒科、傳染病學)等方面專家組成AFP病例分類專家診斷小組,定期開展診斷工作,工作內容及要求詳見《省級AFP病例分類專家診斷小組工作規范》(衛疾控免疫[1999]第63號)。
(六)實驗室監測
1.AFP病例標本的採集
對所有AFP病例應採集雙份大便標本用於病毒分離。標本的採集要求是:在麻痹出現後14天內採集;兩份標本採集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每份標本重量≥5克(約為成人的大拇指末節大小)。
2.接觸者標本的採集
(1)AFP病例接觸者:以下情況應採集AFP病例的5名接觸者(原則上5歲以下)大便標本。
1)每年AFP病例大便標本數少於150份的省;
2)未採集到合格大便標本的AFP病例;
3)根據臨床或流行病學資料高度懷疑為脊灰的AFP病例;
4)死亡的AFP病例。
(2)VDPV病例、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接觸者
對於VDPV病例、VDPV循環病例和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其接觸者標本的採集要求見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VDPV循環病例應急處理預案。
3.原始標本運送
(1)標本採集後要在7天內送達省級脊灰實驗室,標本應冷藏運送,在送達省脊灰實驗室時帶冰且包裝完整。標本的運送要符合國家對標本運送的有關要求。
(2)採集的標本應有完整的登記資料,一並送達省脊灰實驗室。標本標簽登記要清楚,標本送檢表項目要填寫完整(附表,表7)。
4.省級實驗室檢測
(1)標本送達省級脊灰實驗室後要及時進行標本登記、編號,並於-20℃保存備檢。
(2)省級脊灰實驗室要按照WHO《脊髓灰質炎實驗室手冊》(現行版)進行病毒分離及型別鑒定。
5.陽性分離物運送
省級脊灰實驗室應在分離定型後14天內將脊灰病毒陽性分離物送達國家脊灰實驗室。標本應冷凍運送,在送達國家脊灰實驗室時帶冰且包裝必須完整。標本的運送同時要符合國家對標本運送的有關要求。
6.國家級實驗室檢測
國家脊灰實驗室應按照《脊髓灰質炎實驗室手冊》採用PCR、ELISA方法對送檢標本進行脊灰病毒型內鑒定。對上述兩種方法結果異常的毒株進行VP1區核苷酸序列測定和分析。
7.結果報告與反饋
(1)省級脊灰實驗室應在收到標本後28天內將標本檢測結果,包括脊灰病毒陰性、脊灰病毒陽性型別和非脊灰腸道病毒(NPEV),反饋給同級流行病學監測人員和下級送檢單位。
(2)國家級脊灰實驗室要將脊灰病毒型內鑒定於7天內完成並將結果反饋給省級脊灰實驗室,省級脊灰實驗室要將國家鑒定結果及時反饋給同級流行病學監測人員和下級送檢單位。
(3)需進行測序的標本,國家級脊灰實驗室要在型內鑒定結果後14天內完成並將測序結果反饋省級脊灰實驗室。
(七)疫情處理
當發生高變異株AFP病例、VDPV病例、VDPV循環病例或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時,應按照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循環病例應急處理預案的要求進行處理。
(八)AFP監測評價指標及資料分析
1.監測系統評價指標
(1)監測的敏感性
— 15歲以下兒童非脊灰AFP病例報告發病率≥1/10萬。
(2)監測的及時性
— AFP病例監測報告(包括「零」病例報告)及時率≥80%;
— AFP病例報告後48小時內調查及時率≥80%;
— AFP病例14天內雙份合格大便標本採集率≥80%;
— AFP病例大便標本7天內送達省級脊灰實驗室及時率≥80%;
— 省級脊灰實驗室28天內完成AFP病例大便病毒分離及時率≥80%;
— 陽性分離物在14天內送國家脊灰實驗室的及時率≥80%;
— 國家脊灰實驗室7天內完成省級送達的陽性分離物型內鑒別的及時率≥80%;
— 需進行核酸序列分析的陽性分離物應在完成病毒型內鑒別後14天完成序列檢測;
— AFP病例麻痹60天內完成病毒型內鑒別及時率≥80%;
— AFP病例麻痹75天內隨訪及時率≥80%;
(3)監測的完整性
— 省級對高危AFP病例和聚集性臨床符合病例調查處理率達到100%;
— 國家級AFP病例分類專家診斷小組對臨床符合病例的復核率達到100%;
— 旬報完整性
實際監測報告數/應監測報告數×100%
(應報告數=報告點數×報告頻率)
— 主動監測報表完整性
實際監測報告數/應監測報告數×100%
(應監測報告數=報告點數×報告頻率)
2.監測系統資料分析
(1)AFP病例流行病學分布
以縣、市或省為單位繪制病例散點圖;以市地為單位統計AFP發病率。每年重點分析15歲以下人口已達10萬而AFP報告發病率<1/10萬的地區,尋找原因。也可對15歲以下人口累計人口已達10萬而沒有AFP病例報告(或報告敏感性較低)的縣級單位進行分析,尋找原因。分析病例的年齡構成和時間分布。
(2)AFP病例免疫史
計算AFP病例OPV「零」劑次免疫、未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和不詳所佔比例,分析兒童未全程免疫原因,重點分析「零」劑次免疫兒童。
(3)AFP病例大便標本採集及檢測結果
計算未採集、採集單份、雙份標本病例所佔比例,脊灰病毒陽性率、各型別分離數,非脊灰腸道病毒分離率等。
(4)分析AFP監測系統及時性、完整性
計算相關的監測指標,評價監測系統運轉質量,分析存在的問題。
3.工作質量評價
(1)個案調查表、隨訪表填寫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有無缺項、有無邏輯錯誤,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等)。
(2)省、市級是否定期對基層的AFP病例監測工作進行檢查、督導。
(3)省級AFP專家診斷小組活動頻次、活動的及時性以及資料完整性。
(九)資料管理與信息反饋
1.資料管理
各級疾控機構要將所有的AFP監測資料(電話報告記錄、旬報、主動監測報表、個案調查表、隨訪表、AFP病例專家診斷資料、高危AFP病例、聚集性臨床符合病例等調查資料、AFP病例標本送檢表、AFP病例標本實驗室檢測記錄、AFP病例標本實驗室檢測結果報告單等)至少每年度整理一次,歸檔保存。同時做好AFP監測網路資料庫的備份和保存。相關資料的至少保存至全球證實消滅脊灰後。
2.信息反饋與交流
(1)國家和省級應定期分析監測數據,並將監測結果反饋到下級疾控機構。反饋可採用簡報、通報等方式。內容應包括各項監測指標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和建議等。
(2)各級對AFP監測問題應隨時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
(十)異地AFP病例監測管理
1.異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戶籍的AFP病例。如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5天以上,則不屬於異地AFP病例。異地AFP病例歸屬原居住地縣級以上疾控機構管理。異地病例可分為跨省異地AFP病例和本省異地AFP病例(跨縣或跨市)。
2.異地AFP病例的報告、調查、采樣送檢、隨訪等各項監測工作,由病例暫住地的縣級以上疾控機構負責完成。病例標本檢測由采樣送檢單位所在的省級脊灰實驗室負責。
3.省級疾控機構收到報告的異地AFP病例後,應及時將病例資料(個案調查表等)傳真並郵寄報告病例歸屬地省級(跨省異地AFP病例)或市級(本省異地AFP病例)疾控機構。異地AFP病例實驗室結果,由省級脊灰實驗室傳真並郵寄報告病例歸屬地省級(跨省異地AFP病例)或市級(本省異地AFP病例)疾控機構。
4.病例歸屬地疾控機構接到異地報告的AFP病例後,應及時與病例當時所在地省級(跨省異地AFP病例)或縣級(本省異地AFP病例)疾控機構溝通,收集該病例的個案、病案、實驗室、隨訪等資料進行綜合管理。各相關疾控機構,特別是省級疾控機構,應協助病例歸屬地疾控機構做好異地AFP病例的各項監測工作。
四、各級職責
(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收集、分析、公布和反饋全國AFP監測情況;利用監測資料,評價全國監測進展;負責對省級AFP病例監測的培訓和技術指導;協助衛生部組織國家級AFP病例專家診斷和分類活動;負責國家級脊灰實驗室管理,確保監測質量;組織對VDPV循環病例或輸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進行調查和應急處理;對國家維持無脊灰策略與措施提出改進建議。
(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收集並分析縣、市級上報資料,對AFP病例實行個案管理;每月定期將本省病例監測資料傳送國家級疾控機構;監督、指導各地AFP各項監測活動的開展;對市、縣級疾控機構和有關醫療機構人員培訓;定期對監測資料進行分析與評價,及時向本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向下級疾控機構反饋;根據監測結果確定本省監測薄弱地區和高危人群,組織開展相關調查研究;組織對高危AFP病例、聚集性臨床符合病例、VDPV病例的調查和處理;負責省級脊灰實驗室的管理,確保監測質量;評價本省AFP監測狀況,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本省維持無脊灰策略與措施的建議;與國家和其它省(自治區、直轄市)溝通和信息交流,協調異地AFP病例報告、調查及其它相關事宜。
(三)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收集轄區內縣級疾控機構及有關醫療機構AFP病例疫情報告及個案調查表,對縣級疾控機構報告的資料進行審核,按規定向上級疾控機構報告;監督、指導縣級各項監測活動的開展;負責對縣級疾控機構和有關醫療機構人員培訓;監測轄區內病例的發生情況,參與高危AFP病例、聚集性臨床符合病例的調查;評價轄區內病例監測現狀,並向本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機構報告。
(四)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收集轄區內AFP病例報告,按規定向上級疾控機構報告;開展AFP病例調查、標本採集、運送及病例隨訪工作;負責轄區內病例的主動監測工作;負責對轄區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相關人員AFP監測的培訓;對轄區內病例監測工作開展督導、檢查,評價監測質量,並向上級疾控機構和本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監測工作情況。
(五)各級醫療機構
負責本醫院AFP病例發現與報告工作;制定本單位監測報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單位開展病例的主動監測;在疾控機構指導下組織開展對預防保健科、兒科、神經內科、傳染科、病案室等相關科室和人員的AFP監測培訓;協助疾控機構進行AFP病例調查、標本採集並開展主動監測工作;收集、補充AFP病例的臨床資料,提供給轄區疾控機構。
(六)各級衛生行政部門
負責對轄區內AFP監測的組織領導,保障工作必須經費,對轄區監測工作進行評估、督導與考核。

⑩ AFP考試培訓形式是什麼樣的

AFP培訓現在絕大多數都是網路形式。
AFP考試必須要參加官方指定機構的結業培訓課程。專
金融理財師,屬要為客戶進行專業的理財規劃和資產配置,是對專業度要求很高的一個金融崗位。
因此,AFP金融理財師官方規定,必須要經過官方108個課時的統一培訓,取得結業證書,才能參加AFP考試。
官方統一108課時的培訓分為兩種形式:
第一種,參加官方的面授培訓,18天,每天6個課時。學費10880元。課程結束,頒發結業證書。
第二種,參加官方指定的金庫網的網路課程,108小時的視頻,29門章節作業,一個案例和結業考試。學費8280元。作業、案例和考試,全部完成才等同於參加了官方的培訓的效力,郵寄結業證書。
由於第一種花費時間是本太高,所以現在主流的方式是通過第二種,即參加金庫網的網路培訓獲取AFP結業證。

閱讀全文

與afp病例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試題及其答案吳建安 瀏覽:525
小型開盤策劃方案 瀏覽:802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學校 瀏覽:970
房產全年節日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89
2018電大市場營銷性考 瀏覽:484
博愛電子商務官網 瀏覽:880
參觀大學策劃方案 瀏覽:39
暑假閱讀推廣活動方案 瀏覽:519
市場營銷模擬比賽總結報告 瀏覽:356
學校語文新課標培訓方案 瀏覽:601
瑜伽培訓班方案 瀏覽:168
企業市場營銷調研論文 瀏覽:90
影響中國市場營銷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瀏覽:429
小米營銷方案策劃 瀏覽:912
市場營銷實驗心得體會 瀏覽:231
教師暑假讀書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15
智慧樹市場營銷學期末考試 瀏覽:414
市場營銷部工資及激勵政策 瀏覽:812
活動物料策劃方案 瀏覽:87
培訓老師的信息化培訓方案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