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毒蘑菇中毒症狀,野生菌中毒怎麼辦
毒蘑菇中毒症狀
1、胃腸型
潛伏期0.5~6小時。惡心、嘔吐、腹痛、劇烈腹瀉,嚴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繼發脫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
2、神經精神型
毒素類似乙酸膽鹼的毒蕈鹼。潛伏期l~6小時。臨床表現為副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如多汗、流涎、流淚、瞳孔縮小、嘔吐、腹痛、腹瀉、脈搏緩慢等。少數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譫妄、幻覺、驚厥、抽搐、昏迷、呼吸抑制等表現,個別病例因此而死亡。部分中毒者可有周圍神經炎表現。
3、溶血型
中國吃網溫馨提示:潛伏期6~12小時。除胃腸道症狀外,有溶血性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肝脾腫大等,嚴重者導致急性腎衰竭。部分病例出現血小板減少,皮膚紫癜,甚至嘔血或便血等。
4、中毒性肝炎型
潛伏期6~48小時,以中毒性肝損害為突出臨床表現,肝腫大、黃疸、轉氨酶升高,嚴重者伴全身出血傾向,常並發DIC、肝性腦病。還可發生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腦病或腎損害等,導致相關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5、類植物日光性皮炎
誤食豬嘴蘑中毒的患者,身體的暴露部分出現類似日光性皮炎的表現,如面部腫脹,疼痛,特別是嘴唇腫脹外翻,形如豬嘴一樣。此外,還有指尖劇痛,指甲根部出血等。這類中毒很少伴有胃腸炎症狀。
6、呼吸與循環衰竭型
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與循環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為主,瞳孔稍散大,但無昏迷,無副交感神經興奮樣症狀,也無黃疸、肝大,肝功能檢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發時有嘔吐或腹痛,頭暈或全身酸痛、發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詳,潛伏期20分鍾至1小時,最長達24小時,此型死亡率高,應注意早期治療。
野生菌中毒怎麼辦
1.催吐、洗胃、導瀉
神志清醒者及時催吐,盡快給予洗胃,洗胃後成人灌入活性炭,吸附30~60分鍾後用硫酸鈉或硫酸鎂導瀉。
2.對症與支持治療
積極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利尿,促使毒物排出;5%碳酸氫鈉鹼化尿液。對有肝損害者給予保肝支持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急性溶血、中毒性肝損害、中毒性心肌炎等有一定治療作用,其應用原則是早期、短程(一般3~5天)、大劑量。出血明顯者宜輸新鮮血或血漿、補充必需的凝血因子。有精神症狀或有驚厥者應予鎮靜或抗驚厥治療。
3、及時送醫院治療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⑵ 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識講座通知
那就是說只要是深顏色的蘑菇,我們一般都不能吃的,都是有毒的。
⑶ 學校如何預防學生野生菌中毒
禁止學生在校食用野生菌
⑷ 野生菌中毒後如何採取緊急自救
1、催吐或導瀉。可以用湯勺之類的硬東西刺激喉嚨,讓喉嚨發癢,把體內的東西給吐出來。這樣體內的毒物就會隨著嘔吐排出的方式,減輕對身體的影響。不過在使用這一方法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捅到喉嚨,導致窒息。
也可以導瀉,家中如果有牛奶、香蕉之類的東西,可以大劑量地食用牛奶、香蕉,滑腸通便,如果能夠直接把毒素排出,一樣能夠減輕中毒反應。
當然,與其因為貪吃毒蘑菇中毒,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學習多一些蘑菇方面的知識,或者食用更為安全、可靠的蘑菇品種,避免出現食物中毒的可能。要知道,2020年因為使用野蘑菇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人數,比我國新冠肺炎病毒侵襲的人數還要多……所以野蘑菇如果不認識其毒性,能不吃就不吃,少吃一點美味,卻能躲避大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⑸ 野生菌心得體會
野生菌佔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中國已知食用菌有350多種,食用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稱之為健康食品。
野生菌生長在海拔2000--4000米,地形地貌復雜的立體氣候地。雲南野生食用菌分為二個綱、十一個目、三十五個科、九十六個屬、約二百五十種。
基本介紹
野生菌一般生長於雲南松、高山松、占風松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單身至群生。野生菌因地理環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長的植被的不同也就帶來了野生菌的種類多樣化。
一般來說,野生菌生長受到氣溫、日照、地勢、周期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並且不同環境下生長的野生菌氨基酸、蛋白質等有效成分含量不同,銅、鋅等微量元素的種類與含量也不同。
大型野生食用菌生長在林區,生長的環境受污染少或有的地方生長環境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外界污染,因此天然的大型野生食用菌是綠色食品,也是蛋白質、氨基酸含量豐富和脂肪含量極低、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較多的保健食品。
雲南復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森林類型、土壤種類以及獨特的立體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野生食用菌資源,種類多,分布廣,產量大。佔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
如何辨別有毒野生菌
一般來說,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有疣,毒菌的帽子上會有疙瘩,還有的有紅斑、溝托、溝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環,一般的毒菌摘斷以後會有漿汁流出來,味道刺鼻。
⑹ 野生菌中毒了怎麼辦
在吃了食用菌10分鍾後至72小時內,如果感到頭昏、惡心、嘔吐、腹瀉,或有其他不適,基本原則就是就快、就近到醫院就診,對於沒有就醫條件,或者情況緊急,在等待醫生來的過程中病人可在家裡先採取一些方法減輕毒素的損害。 首先減輕中毒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減輕毒物的吸收。去除毒物,病人可以大量喝水,嘔吐,減少毒物的存留,為醫生處理做好准備。 一些雜志報刊上所提的喝綠豆湯等方法,效果比較有限,因此盡快就醫是最重要的。就診時最好攜帶吃剩的菌子或未烹飪的新鮮菌,並向醫生說明菌子的來源、烹調方法、進食數量等,以便醫生根據毒素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醫生治療可能還會採取洗胃、輸液等方法,洗胃後病人可自服2到3個雞蛋清以吸附殘餘毒物,輸液則是為了稀釋和排除部分毒素,病人應予積極配合。
求採納
⑺ 如何預防野生菌中毒及其防預措施
預防野生菌中毒及預防措施
辨別:
1、觀外形
一般毒菌的顏色較可食用菌鮮艷,菌傘上多呈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柄上有環和托。
2、聞氣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惡臭及苦味,可食菌則有菌固有的香味,無異味。
3、變色試驗
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則無毒。毒菌煮熟後遇上銀器往往變黑色,遇蒜丁變藍色或褐色。
4、牛奶試驗
將少量新鮮牛奶灑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發生結塊現象,則可能有毒。
急救措施:
1、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
2、在等待醫院救護時,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後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將胃裡的東西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3、飲用少量糖鹽水,補充丟失的體液,防止中毒者脫水導致休克。
(7)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識培訓總結擴展閱讀:
食用野生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采或選購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
2、采來或買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烹調時,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鍾,撈出後再用清水漂洗,然後再炒食。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3、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當地群眾常食用過的,未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⑻ 幼兒園大班預防野生菌中毒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指導小學生知道變質的食物有害身體健康。 2、學會辨別常見的變質食物和過期食品。 (二)情感目標: 1、 培養小朋友注重飲食健康的好習慣。 2、 對於食用變質或過期食品不贊同或進行阻止的態度。 (三)行為目標: 1、注重飲食安全,不食用變質或過期食物。 2、對於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敢於制止。 教學重點:學會辨別最基本的致人中毒的食物,初步培養健康飲食的意識。 教具准備: 1、 自製賦有童趣的食物小錄像四段、幻燈四張。 2、 各小組卡通食物頭飾若干。 3、 本課所需健康食物和相應的變質食物圖片,文字條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和老師一起步入小學生《防食物中毒》專題課的學習!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們長得如此健康、強壯,食物在其中可起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他們吧!(播放日常食物的自製小錄像,引導小朋友們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以及作用。) 提問:小朋友們,你最喜歡小錄像中的哪種食物?說說看,為什麼?(討論發言) 板書:教師按學生答復張貼健康食物小圖片。 小結:恩,真不錯,大豆富含蛋白質,可以另小朋友們營養大腦,長的更聰明;西紅柿富含維生素,可以另小朋友們增強抵抗力;大饅頭含澱粉,可以讓我們長的更健康等等,他們都有益健康。 板書:在健康食物後板書"有益健康"。 二、 講授新課 過渡語: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這些食物各有各的營養,老師現在就想吃了,但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喜歡的食物如果變質了,那會怎麼樣呢? 1、 看第二段自製小錄像片段《變質的豆豆》,認識如果大豆變質了,對於我們身體的危害。 提問:如果富含蛋白質的大豆變質了,我們吃下去會怎麼樣呢?(討論發言) 2、 看第三段自製小錄像片段《發芽的土豆》。認識如果土豆發芽了,對於我們身體的危害。 提問:小土豆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探出了小腦袋,我們如果把這樣的土豆吃了會怎麼樣呢? 3、 看第四段自製小錄像片段《可怕的變質食物》看饅頭、青椒、過期的署條面醬、發霉的火腿麵包和存放時間過長的橘子。 提問:小朋友們,你發現了什麼?錄像中的小朋友吃了變質食物後怎麼樣了? 板書:從健康食物的底部翻出變質食物,從學生的討論中總結"有害健康"。 提問:看到有人吃這樣的食物,你會怎麼做呢?(引導小朋友認識到食用這些食物的危害性,以及敢於阻止不對行為的品格。) 三、 聯系實際,提高認識,指導行為 1、播放辨析是非的幻燈四張。 提問:小朋友們,上述圖片,你認為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是你,你會怎樣做呢?(討論發言) 小結:看到家人或者朋友食用這樣的食物,我們要及時制止,並告訴他變質食物的危害。 2、觀看小組表演,《健康家--小樂樂》。 發放食物小頭飾,小朋友按小組模仿表演,教師指導小組行為。找示範組表演,大家鼓掌歡迎。 四、總結談話,擴展話題,提出祝願 伴著大屏幕"健康歌"的音樂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防食物中毒》這一課,我們可學到了不少的知識,以後我們要謹防病從口入了,不吃變質食物,不吃過期食品,(張貼條幅)養成健康飲食的好習慣,好嗎?恩,除了這些我們還要多鍛煉身體多運動,把身體養的壯壯的,最後,祝小朋友們身體健康,謝謝小朋友們,再見!
⑼ 野生菌究竟含有什麼毒素,為何每年都會發生食用中毒事件
1.野生菌富含哪些營養價值,與之相剋的食物種類有哪些?
真菌的主要成分是組成細胞壁的幾丁質和多糖,以及細胞內容物(如蛋白質、游離氨基酸等)。這些也是可食用的野生菌的主要營養物質。野生菌的蛋白質含量大大超過其他普通蔬菜,同時避免了動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膽固醇危險;同時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鐵、鋅、銅、硒、鉻等微量元素,許多野生菌已被證實具有顯著的防癌、抗癌、抗輻射、提高人體免疫力等療效,被譽為「素中之葷」,是國際公認的「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植物性食品的頂峰」。
4.有效預防野生菌食物中毒的烹飪方法有哪些?
對於那些真正有毒、足以致命的野生菌,烹調是無法做到預防中毒的。烹調只是可以降低那些本來就毒性較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發生中毒的風險的。一般來說,對於可食用的真菌,烹飪可以通過加熱破壞有毒物質,或通過溶出作用降低有毒物質的含量等方式,降低中毒的風險。此外充分烹調也可降低因清洗不徹底或因致病微生物滋生造成的中毒風險。不過這里依然要提醒,不要試圖用任何烹飪方式來將有毒真菌變為無毒。
其實最好的避免中毒的方式,就是不要在市場上購買自己從沒見過、沒吃過的「野生菌」。在野外看到的一切野生菌,都切勿採摘食用。
⑽ 生活小常識:野生菌食用出現中毒情況怎麼辦
野生菌食用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葯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經過這些處理後,還要盡快轉送醫院診治。
吃野生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
2、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3、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4、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