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市理貨員對質量管理的想法和建議
摘要 1、質量主管該有的知識結構,你應該慢慢儲備。比如:質量體系知識,質量控制理論,,量測分析知識,質量改善知識,品質分析思路,品質設計知識,加強英文學習,學會用專業的角度看待企業中所有過程式控制制與品質事故的處理。
B. AUDIT評審是什麼意思
奧迪特是一種質量管理方法。即現在顧客和用戶的立場上,按顧客的眼光和要求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檢查、評價,並進行持續改進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 audit是德國的叫法,美國叫CSA,日本叫QLA. 它的特點是:及時、直觀的反映產品或服務的缺陷;全面、客觀地掌握產品質量狀況,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改進。
如果是AUDIT外觀評審的話,可以參考以下圖片的工作方式:
C. 什麼是 汽車的 AUDIT 評審
是一種質量管理方法,即現在顧客和用戶的立場上。按顧客的眼光和要求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檢查、評價,並進行持續改進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audit是德國的叫法,美國叫CSA,日本叫QLA.它的特點是:及時、直觀的反映產品或服務的缺陷;全面、客觀地掌握產品質量狀況,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改進.
D. audit 和review的區別
audit是審計, 獨立的客觀,公證的去審計發現問題, review是回顧總結,也可以是對audit提出問題的review.
僅供參考~
E. TS16949的審核流程及要點
審核流程
第一步:品質競爭力調查與評估
企業的顧客在哪裡,品質競爭能力如何;這是貫徹ISO/TS16949依然要做的第一步,而且必須是正確地做。
在這一步的進程中,重點是要理解品質經營的概念與原理;並用SWOT分析法進行企業品質管制體系的評估。
第二步:品質差距與原因
評估出顧客的需求與期望,比對企業實際的品質競爭力;得出企業的差距。要用因素分析法,指導企業查找差距的原因;並用相關的管理方法彌補一些暫時性的技術差距。對管理、觀念等軟體方面的差距,實現一一對應提升改進。
在這一步的進程中,主要是瞭解現代化管理方法和現代資訊的功能作用;能用差距目標管理法快速提升企業的系統管理。
第三步:體系評估
企業能進行實際品質經營狀況的評估,確定企業體系與經營對應的一致;突出工作效率在經營中的保證作用。
在這一步的進程中,以組織機構、機制為重點;系統學習ISO9000標准中品質管制體系的功能性原理與概念。
第四步:用ISO9000夯實管理體系與基礎
不要以為通過了ISO9001認證,企業的管理體系就健全了;實際相當多的企業是形式主義的通過,所以所有企業全部都要返工。
用ISO9000標准來健全企業的品質管制體系,實際上是拾遺補缺的方法來健全自己的體系;根本不是重新建立一個新體系。
第五步:對五個專業子體系進行全面提升
ISO/TS16949是ISO9000標准在一個特定行業的深入,結合該行業的特點,整合了相關的多個標准,賦予了更多新的內容。它主要增加的內容有MSA(測量系統分析)、PPAP(生產件批准程式)、SPC(統計程序控制)、FMEA(失效模式與後果分析)、APQP&CP(產品品質先期策劃及控制計畫)。
所以在實施中,要突出五個專業子體系的全面提升:
1、產品品質先期策劃與控制體系(用企業實際語言描述);
2、潛在失效模式與後果分析體系(用企業實際語言描述);
3、測量系統分析與控制體系(按企業實際描述與講述);
4、統計程序控制體系(按企業實際描述與講述);
5、生產件批准體系(用企業語言描述)。
在這一階段中,要把TS16949的內容變成企業語言;進行逐步灌輸。並不是把標准拿到企業直鋪式灌輸,而是通過一些高素質的人對企業與標準的消化吸收;把標准全部變成企業語言講述。
第六步:按提升後的標准化體系組織運行
結合企業的實際,組織全程運行機制的系統運轉;並組織關鍵的協調。在這一階段,要把內部審核與管理評審變成企業自己正常化的工作;所以特別追求工作的有效性。
ISO/TS16949的目標與實施後的評價對象:
1、在企業和供應商中持續不斷的改進,包括品質改進、生產力改進,從而使成本降低;
2、強調缺點的預防,採用SPC技術及防錯措施,預防不合格的發生,「第一次就做好」是最經濟的品質成本;
3、減少變差和浪費,確保存貨周轉及最低庫存量,強調品質成本,控制非品質的額外成本(如待線時間,過多搬運等);
4、注重過程,不僅要對過程結果進行管理,更強調對過程本身進行控制,從而有效地使用資源,降低成本,縮短周期;
5、注重客戶期望。各種技術標准僅能作為合格與不合格的判據,但並不是合格產品就能產生效益,只有讓用戶完全滿意的產品才能被顧客接收,才能創造價值。因此,品質的最終標準是用戶完全滿意,用戶滿意是實現品質的最好途徑。
第七步:按顧客實際需求組織類比認證
對實際產品、運輸、服務等進行危機類比管理,並按系統認證程式進行過程管理。這時才講述標準的條文,供相關人員對外介面。
第八步:組織外部認證
按外部的要求,組織認證與改進;並指導企業如何進行改進式創新,來實現企業品質管制體系的提升機制。
ISO/TS16949認證的申請數據
(1) 品質手冊Quality manual
(2) 程式文件 Procere
(3) 內審審核計畫 Internal audit plan
(4) 內審審核報告 Internal audit report
(5) 管理評審計畫 Management review plan
(6) 內審員培訓證書 Certificates of internal auditors
(7) 汽車類產品和顧客清單 List of automobiles and customers
(8) 顧客的特殊要求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s
(9) 顧客工程規范清單 List of customer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10)過程分析表 Table of process analysis
(11)過程方法分析圖 Analytical graph of process approach
(12)合同和申請書 Contract and application
(13)企業營業執照 Business license
審核要點
1)TS16949:2009 注重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申請認證的主體是汽車零部件(或相關產品)的製造場所,支持性的職能(如設計中心、銷售服務、采購、倉庫等)無論是與製造場所在一起還是遠離製造場所,都必須列入審核的范圍。須注意:支持性的職能不能獨立取得ISO/TS16949:2009認證證書。
2)ISO/TS16949:2009對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刪減,規定只允許出現在產品設計部分(技術規范7.3),當產品設計的責任由顧客承擔時。產品設計刪減的合理性必須經過審核員現場審核的驗證,審核要求嚴於目前9001對條款的把握程度。如果企業外包產品設計,則審核員審核時必須驗證企業和設計分承包方都有適當的能力來滿足技術規范相關條款(7.3)的要求,包括企業與承包方的介面。
3)認證審核關注顧客滿意,關注與顧客有關的所有要求是否有效實施。ISO/TS16949提出了顧客導向過程的概念。所謂顧客導向過程,是那些直接與顧客有接觸的過程,也就是顧客對企業有直接的要求或期望的那些活動。IATF要求審核員在審核前必須識別企業的顧客導向過程(COP),並以顧客導向過程為基礎分析相關的的支持過程、管理過程、測量指標、相關要求等。IATF列出了10個典型的顧客導向過程,它們是:1)市場分析;2)投標;3)訂單/需求;4)產品和過程設計;5)產品和過程驗證確認;6)產品生產;7)交付;8)支付;9)保用/服務;10)售後過程/顧客反饋。
4)ISO/TS16949:2009更強調認證審核過程是一個增值的過程。IATF要求審核過程不僅要評價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ISO/TS16949:2009技術規范的要求,同時要為企業識別改進的機會。這些改進機會將有利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優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審核過程更為嚴謹與細致。
5)ISO/TS16949:2009關注五大工具的有效應用。如APQP的應用不在於建立的文件記錄數量多少,而更關注其有效性,像設計輸入、輸出、評審、驗證、確認的完整性;失效模式及控制計劃是否動態文件、是否在製造過程中得到正確及完整的應用;SPC、MSA數據的關聯性、准確性、適宜性等。
F. 什麼是AUDIT評審
我認為是審計評審\
G. 質量檢驗和audit評審的區別是什麼
質量檢驗是一個動作,是拿產品和標准進行對比,看產品滿足標準的程度,得出的結果是合格和不合格。而評審是對一個已經知道兩者的差距(不光是產品質量,也可以是工作質量),評估可以接受的程度。比如製程生產了一個產品,經檢驗是不符合要求的不良品。但是不良品具體要怎麼處理呢?可以通過評審來確定,是報廢,還是讓步,或者返工返修。總的來說,質量檢驗是一個比較的過程。而評審是對一個非預期的結果的風險進行評估。
H. vda評審和audit評審的區別
委託評審有如下規定:
一、凡我省能夠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的專業(學科),不委託省外評審;我市能夠評審中級專業技術資格的專業(學科),不委託市外評審;區、縣級市、市直單位能夠評審的初級專業技術資格的系列或專業,不委託其他區、縣級市、市直單位評審。
二、委託評審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須分別報省、市、和區、縣級市、市直單位職改辦同意並出具委託函。
三、評審通過人員的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分別由省、市和區、縣級市、市直單位負責資格審批和辦理發證事宜
四、單位之間或個人委託評審無效。
參考文件:
(1)關於重新組建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有關事項的通知(人職發[1991]8號)
(2)關於印發《廣東省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暫行規定》的通知(粵職改字[1991]10號)
(3)關於印發《廣東省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粵人職[1996]3號)
(4)關於印發《廣州市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穗人職字[1996]3號)
(5)關於印發《廣東省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粵人職[1998]17號)
I. AUDIT評審
AUDIT評審
以往的質量檢驗方法主要是站在生產者的角度看產品質量是否達標,其產品是否滿足顧客的需求只有等到產品投放市場後才能獲知,這往往會給企業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AUDIT法是一種新型質量檢驗方法,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促使企業主動地去滿足顧客需求,從而能夠使企業在激烈的質量競爭中穩操勝券。
AUDIT是德國的叫法,在美國叫CSA,在日本叫QLA。汽車行業率先使用了這種思想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AUDIT是企業模擬用戶對自己的產品質量進行內部監督的自覺行為,它適用於所有批量生產、質量穩定的產品。目前國內外一些大的汽車生產企業,均採用AUDIT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內部監督。
AUDIT方法的內涵
AUDIT方法的內涵是:製造企業按照用戶的眼光和要求對經過檢驗合格的產品進行質量檢查和評價,將檢查出的質量缺陷落實責任,分析缺陷產生的原因,並採取整改措施消除缺陷,逐步提高產品的質量。通常,AUDIT方法對檢查出來的缺陷用扣分的形式來表示,根據缺陷的等級程度確定扣分的多少.扣分越多則說明用戶的滿意度越低。
顯然AUDIT與質量檢驗同樣都是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查.但兩者有著明顯的不同。通過將檢驗方法與AUDIT方法進行對比分析,可以更深刻地認識AUDIT方法的內涵:
①立場不同。AUDIT是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檢查和評審產品質量,質量檢驗主要是站在生產者的立場上給質量把關。
②時間不同。質量檢驗在前,AUDIT在後,只有經過質量檢驗合格,井出具合格征的產品,才能進行AUDIT檢查。
③標准不同。質量檢驗依據的是各種技術標准,AUDIT依據的是用戶的各種要求,它的目的是使用戶更滿意。
④數量不同。質量檢驗可以有全檢和抽檢,AUDIT只進行抽檢,且抽檢的准則與常規抽檢不同。
⑤結論不同。質量檢驗判定被檢產品是否合格,對合格的產品出具合格證,對不合格的產品展出具不合格證,AUDIT檢查則不出具合格證,它只給出用戶的滿意度。
⑥作用不同。質量檢驗主要是把關,AUDIT主要是找出產品的缺陷,使產品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AUDIT應用范圍
奧迪特是一種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只要是存在著顧客關系的各個環節,並且顧客在安全、可靠、價格、舒適、方便、美觀、環保等方面有要求的產品和服務,均可採用奧迪特方法來評審其質量[2]。例如,人們在驗收房屋裝修,購買摩托車、自行車,或者是在享受服務的時候都要對物品或服務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奧迪特質量評審過程。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奧迪特的應用范圍是相當廣泛的
AUDIT的特點
?及時、直觀的反映產品或服務的缺陷;
?全面、客觀地掌握產品質量狀況,從而促進產品質量的改進。
AUDIT的實施程序
實施AUDIT法可以遵循以下程序:
1.設置專職的AUDIT工作組
AUDIT工作組一般由企業負責人直接領導,人數一般以3—5人為宜,如果產品復雜,人數可更多些,但AUDIT人員都應該有較高的素質。工作組必須獨立地工作,不受領導意志的干擾,工作組的日常工作也不應受到企業其它工作環節的影響。
2.制定檢查表
以用戶滿意為准則制定檢查表,製表時,可以參考各種標准和資料,特別是要借鑒同行企業的AUDIT檢查表。檢查表的項目應能夠反映用戶的觀點,應將所有可能引起用戶不滿意的項目都收入檢查表。右表是常見的AUDIT檢查表的內容:
在確定扣分時,應經常到用戶處收集意見,對於用戶不十分抱怨的缺陷少扣分,對於用戶抱怨大的缺陷應多扣分。產品缺陷一般可按下列特徵分為四級(右表):
3.編製作業指導書
AUDIT作業指導書包括AUDIT檢查表、實施AUDIT檢查的工作程序和具體操作規程。它是AUDIT檢查員賴以實施檢查工作的依據。
4.確定審查周期、抽樣原則和檢查場地
AUDIT屬於質量監督的范疇,要真正起到監督作用,AUDIT就應連續進行,不能間斷;AUDIT抽樣的數量多少應依據產品的復雜程度、檢查員的數量、質量情況和生產情況而定,但在抽樣時應保證樣品的均勻性,要保證各種型號的產品都能抽到,合理確定抽樣地點;檢查場地要求寬敞、明亮、清潔,應該配備必要的檢查工具,最好能夠接近產品的裝配車間,以便於搬運和向製造人員展示缺陷。
5.實施檢查
抽取樣品並進行諸項檢查,在檢查中每發現一項缺陷,就根據其嚴重程度分別計算和記錄其扣分值,並在情況說明欄中填寫責任單位名稱,描述缺陷情況。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對缺陷的位置、形貌要進行詳細記錄。
②發現缺陷應立即向主管領導報告。
③抽樣和檢查時不要對樣品作任何處理。
④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新的缺陷後,應請示領導在檢查表中增加這一項內容。
⑤應向有關人員公布檢查的原始記錄,由責任單位來人認可審查結果。
6.評定質量等級,發表AUDIT公報
在檢查結束後,利用計算機對結果進行處理,確定待檢產品的扣分值和產品的質量等級。採用發布會的形式發布AUDIT公報.在發布公報時,應由AUDIT檢查員宣讀公報內容,回答問題,評講質量情況,有關領導表態、觀看實物等,注意不要流於形式。
7.後續工作
在公報發布完後,應將資料歸檔保存,經常統計分析AUDIT的各種材料,跟蹤質量趨勢,定期撰寫質量分析報告;採取措施消除發現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