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多重耐葯菌管理知識培訓計劃

多重耐葯菌管理知識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2-06-11 04:33:47

Ⅰ 2021院感培訓計劃表及內容有哪些

一、培訓目的

為了不斷強化全體工作人員對預防醫院感染的認識及知識水平,把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始終貫穿於醫療活動中,從而提高全體工作人員對醫院感染的防範意識,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二、培訓的對象、內容及時間

1、培訓的對象包括專職院感管理人員、臨床醫生、護理人員、醫技葯劑人員及工勤保潔人員。

2、培訓內容及時間。

1、專職人員參加全國及區、市兩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及時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動態,培訓時間不少於16學時。

2、醫師、護理人員及醫技葯劑人員本年度重點配合三級醫院評審,針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依存性較低的特點及多重耐葯菌感染現狀進行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醫療廢物分類處置。

3、工勤保潔人員重點進行消毒液配製方法、保潔用具分區使用、分類放置;《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醫療廢物分類處置方法;個人防護方法等的培訓。

三、培訓形式及考核方法

1、每月由科室院感監控組長組織科室人員進行院感相關知識學習,月底質控考核時根據科室學習記錄進行提問,將結果反饋於質控簡報並與科室效益掛鉤。

2、由醫院組織的培訓 邀請附院專家來院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三級醫院評審院感防控迎評內容講座一次;舉行手衛生與醫院感染專題培訓一次。每次以講座形式培訓結束時以筆試測試卷當場考核,結果反饋於質控簡報。

3、工勤保潔人員培訓2次。

4、選送人員參加區內的醫院感染培訓班。

Ⅱ 如何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感染

阮順愛 蔡愛英 張雪梅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醫院病理科 351100) 【中圖分類號】R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085(2010)27-0158-01 【關鍵詞】多重耐葯 隔離 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葯品市場也迅速發展,葯品種類之繁多,加之臨床濫用抗菌素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得多重耐葯菌(MDRO)感染患者越來越嚴重,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和控制。具體措施如下: (1)設置隔離病房時,房間必須帶有隔離標識,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2)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各醫院規定的《醫務人員洗手及衛生手消毒管理制度》。 (3)在實施診療護理過程中,有可能接觸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當戴手套。預計與病人或其環境如床欄桿有明顯接觸時,需要加穿隔離衣。離開病人床旁或房間時,須把防護用品脫下,並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 (4)應對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間。最低要求做到床邊隔離,不能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每床配備速干手消毒劑,進行分組護理。 (5)進行床邊隔離時,在床欄上標貼接觸隔離標識,以提醒醫務人員以及家屬。當實施床旁隔離時,應先診療護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後。 (7)應盡量減少與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觸的醫務人員數量。最好限制每班診療病人者為醫生、護士各一人。所有診療盡可能由他們完成,包括標本的採集。 (8)如病人需離開隔離室進行診斷,治療(CT、B超、磁核共振、高壓氧等),都應先電話通知相關科室,以使他們做好准備、防止感染的擴散。在把該病人轉送去其他科室時,必須由一名工作人員陪同,並向接收方說明對該病人應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接收部門的器械設備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後同樣應進行清潔消毒。 (9)對於非急診用儀器(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手電筒、叩診錘、輸液架等)應專用並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其他不能專人專用的物品(如輪椅、推車等),在每次使用後必須消毒。 (10)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必須根據葯敏實驗結構和經驗治療效果選用抗菌葯物,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監測患者抗菌葯物不良反應。 (11)病房應當使用專用的清潔衛生工具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使用過的抹布、拖布必須消毒處理後懸掛晾乾備用。 (12)感染者或攜帶者應隔離至連續3個標本(每次間隔>24小時)培養均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Ⅲ 院感培訓計劃表及內容有哪些2022年

一、培訓目的。

1、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提高全院人員疫情防控知識及防護技能,堅決杜絕新冠肺炎醫院感染事件發生。

2、不斷強化全體工作人員對預防醫院感染的認識及知識水平,把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始終貫穿於醫療活動中,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二、培訓對象。

院感管理專職人員、醫護、醫技人員及後勤工作人員、保潔人員。

三、培訓形式。

感控科根據去年院感培訓情況鞏固培訓成果,持續執行院科二級培訓。感控科還根據醫務人員工種不同制定不同的學習資料組織學習,由此提高參培率,增強感染防控意識及水平。

四、培訓內容。

(1)院感管理專職人員及科室感控小組成員參加有關國家級、省市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及時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動態。

(2)醫護、醫技人員為重點培訓對象,針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及我院多重耐葯菌感染現狀進行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中醫診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及控制措施、目標性監測、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多重耐葯菌感染防控措施、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知識培訓。

(3)保潔人員重點進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潔用具分區使用與清潔消毒方法、傳染病病房日常保潔及終末消毒方法,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知識培訓。

(4)針對新進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崗前培訓,重點為醫院感染概念及診斷標准、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個人職業防護等。

五、培訓大綱。

Ⅳ 多重耐葯菌防控措施有哪些 如何實施

防控措施及實施方法如下:

1、嚴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帶菌者,辟專室、專區進行隔離;

2、由訓練有素的專職醫護人員對MDR感染者進行醫療護理,發現為帶菌者時暫調離工作崗位;

3、檢查每一病員前必須用消毒液洗凈雙手,並按需要更換口罩、白大衣或手套;

4、每日嚴格進行病室的環境消毒;

5、對醫務人員進行「謹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再教育;

6、國內外各地區進行統一操作規程的耐葯菌及MDR監測;

7、嚴格執行抗菌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葯物必須有合格醫生的處方,萬古黴素、廣譜頭孢菌素類、碳青黴烯類等必須經指定醫生復簽後方可發葯。

多重耐葯菌(MDROS)其出現是細菌變異及過度使用抗菌葯物的結果。

(4)多重耐葯菌管理知識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多重耐葯菌的易感人群:

1、既往攜帶或感染了MDRO;

2、在MDRO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3、高齡患者;

4、進行過高危手術;

5、採取過一定的免疫抑制劑;

6、進行過插管或侵入性操作的人;

7、長期住院患者;

8、使用廣譜抗菌葯物或長期應用抗菌葯物的患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多重耐葯菌



Ⅳ 多重耐葯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多重耐葯菌
大多數為
條件致病菌
,在身體
免疫力
低下時發病,常容易出現人體的各種
感染
,所以預防的主要方法是增強體質,預防發病。如果已經感染了人體,需做個葯敏試驗,然後針對性使用合適的
葯物治療
,都可以逐漸痊癒的。

Ⅵ 如何對多重耐葯菌感染的病人進行健康宣教

多重耐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譯成多葯耐葯性、多重耐葯性、其定義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黴素、β-內醯胺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葯,而不是同一類三種。P-resisitence成為泛耐菌株,對幾乎所有類抗菌素耐葯。比如泛耐不動桿菌,對氨基糖苷、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 、四環素類、氟奎諾酮及磺胺類等耐葯。

預防建議
下列一些建議可能有助於防止MDR的滋長和和繁衍:
1. 嚴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帶菌者),辟專室、專區進行隔離;
2. 由訓練有素的專職醫護人員對MDR感染者進行醫療護理,發現為帶菌者時暫調離工作崗位;
3. 檢查每一病員前必須用消毒液洗凈雙手,並按需要更換口罩、白大衣或手套;
4. 每日嚴格進行病室的環境消毒;
5.對醫務人員進行「謹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再教育;
6. 國內外各地區進行統一操作規程的耐葯菌及MDR監測;
7. 嚴格執行抗菌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葯物必須有合格醫生的處方,萬古黴素、廣譜頭孢菌素類、碳青黴烯類等必須經指定醫生復簽後方可發葯;
8. 國內外感染病專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定期開會、討論和合作。
在醫院或地區內將抗菌葯物分期分批輪替使用,可能有助於敏感菌戰勝MDR,但需國內外多地區推行和鑒定後,始能作出有效與否的正確判斷。加入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於保健品中當無可非議,但加入有致病可能的腸球菌屬似並不妥當。低毒、對控制MDR有效的新抗菌葯物自當更多開發,但合理用好現有抗菌葯物無疑具有更重要的實際意義。
哪些人具備革蘭陰性耐葯菌感染的危險因素
為了幫助醫生區分攜帶耐葯病原菌患者和無耐葯菌患者,可以回顧以下預測標准(prediction rules)。
預測標准1 與護理相關的革蘭陰性棒狀菌感染,往往是耐葯腸桿菌引發的,除非進行過有創性操作,否則非發酵菌引發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使用氟喹諾酮與氟喹諾酮耐葯的發生關系密切。
預測標准2 在使用某種抗生素後發生感染,提示有可能對這種葯物產生耐葯,並且對所有聯合選擇葯物(co-selected agents)發生耐葯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多重耐葯(MDR)的聯合選擇(co-selection)的含義是對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氨基糖甙類、磺胺異唑類或喹諾酮等存在耐葯。
鑒於這些預測標准,通過評價患者和醫療衛生機構之間接觸的程度、早期抗生素治療史以及患者特點,建立了一個耐葯病原菌發生的風險分層體系。

Ⅶ 關於多重耐葯菌監測,包括哪些內容

具體如下:

加強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s)的細菌和多重耐葯的鮑曼不動桿菌等實施目標性監測。

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強微生物實驗室對多重耐葯菌的檢測及其對抗菌葯物敏感性、耐葯模式的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指導臨床對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多重耐葯菌(MDRO)主要時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葯物同時呈現耐葯的細菌,常見的有耐甲氧金黃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產超光譜β-內醯胺酶(ESBLS)細菌,耐碳青黴稀類抗菌葯物腸桿菌(CRE),耐碳青黴稀類抗菌葯物鮑曼不動桿菌(CR-AS),多重耐葯/泛耐葯性銅綠假單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葯結核分枝桿菌等。

抗菌葯物在人類戰勝各種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由於抗菌葯物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應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開展,導致多重耐葯菌(MORO)的感染形勢日益嚴峻,由於多重耐葯菌存在對多種抗菌葯物無效的特徵,且常定植於患者體內形成潛在感染源,故一旦在醫院內出現感染或傳播,將十分難以控制,給治療和防控帶來很大壓力。

(7)多重耐葯菌管理知識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應當採取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的傳播。主要包括:

(一)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後、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後、摘掉手套後、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後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當實施手衛生。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當洗手;無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醫療機構應當對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不能將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醫務人員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體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糞便時,應當使用手套,必要時使用隔離衣。完成對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診療護理操作後,必須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

(三)切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

(四)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診療環境的衛生管理,對收治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應當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葯菌感染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

四、加強抗菌葯物的合理應用

醫療機構應當認真落實《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衛辦醫發〔2008〕48號)要求,嚴格執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地實施抗菌葯物給葯方案,加強抗菌葯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減少或者延緩多重耐葯菌的產生。

五、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

醫療機構應當對全體醫務人員開展有關多重耐葯菌感染及預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強化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視,掌握並實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傳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

六、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

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高度重視多重耐葯菌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和指導,促進醫療機構切實實施預防、控制多重耐葯菌感染的各項工作措施,保障醫療安全。

Ⅷ 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傳播的措施有哪些

1.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後、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後、摘掉手套後、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後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當實施手衛生。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當洗手;無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2.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醫療機構應當對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不能將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切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

醫務人員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體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糞便時,應當使用手套,必要時使用隔離衣。完成對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診療護理操作後,必須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

3.切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

4.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診療環境的衛生管理,對收治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

拓展資料

多重耐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譯成多葯耐葯性、多重耐葯性、其定義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黴素、β-內醯胺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葯,而不是同一類三種。P-resisitence成為泛耐菌株,對幾乎所有類抗菌素耐葯。比如泛耐不動桿菌,對氨基糖苷、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 、四環素類、氟奎諾酮及磺胺類等耐葯。

多重耐葯性(multiple resistance, MDR) 系指同時對多種常用抗微生物葯物發生的耐葯性,主要機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變,其次是外膜滲透性的改變和產生超廣譜酶。微生物耐葯率不斷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濫用

資料來源 網路 多重耐葯菌

閱讀全文

與多重耐葯菌管理知識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幼兒英語dm推廣方案 瀏覽:304
畫畫培訓機構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877
夢芭莎的網路營銷策略 瀏覽:975
市商務局業務知識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198
汽車市場營銷觀念 瀏覽:258
培訓學校課外活動課策劃方案 瀏覽:142
聚美優品促銷活動 瀏覽:658
村電子商務發展方案 瀏覽:747
浙大市場營銷畢業自我鑒定 瀏覽:168
梨城電子商務 瀏覽:129
農信社貴金屬營銷活動實施方案 瀏覽:960
服裝尾部質檢培訓方案 瀏覽:24
白酒品牌營銷計劃 瀏覽:905
安全生產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543
縣農業局農業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650
品牌營銷推廣都選傳播易 瀏覽:688
市場營銷總固定成本 瀏覽:238
千船上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14
活動促銷方案提綱 瀏覽:384
徐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