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做好校本研修
湛世安 校本研修是以學校教師為對象而開展的研訓活動、學校組織研訓的實施,應包括內容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及方式的確定。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解決本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師更好更快的發展搭建平台,從而促進學校教學和教師團隊更好、更快地發展。如何促進校本研修呢? 首先,我們利用當前「信息技術」的優勢,按學年組或教研組形成研修團隊,進行網上備課,學校每周在網站上發布一個研討專題,全體教師回貼參與,網路如今已成為全校教師提升理論與實踐的媒介。開展了「草根式」校本研修,「話題——學習——實踐——反思——研討——再實踐」。學校根據教師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研討主題,要求教師自學相關理論、進行教學實踐與反思,這種校本研修讓教師們有話可說,使校本培訓真正「活」起來。以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為著力點,把「課堂教學怎樣煥發生命活力」為研修重點,通過案例分析、教學感悟,將教師的學習收獲形成文集,讓教師通過校本研修培養自己的心智。 其次,我們還採用了「異組同組互動式協作備課」把不同年級但相同內容組合進行研修,通過低高年段銜接達到教師的交流與溝通,使教師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把集體的智慧演繹成個人課堂教學方法。同時,我們成立了「青年教師讀書聯盟」,把青年教師組織起來,通過個人研讀——群體交流——專題講座——課例研討等形式組織聯盟成員開展研修活動。 另外,我們還開展以「我們的楷模」為依託積極開展校本研修,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搭建平台,同時利用開展了「研讀名篇名著,打造書香校園」的讀書活動。在學校中相繼開展了「讓經典走進校園,讓讀書成為習慣」、「沐浴書香 品味人生 創建書香校園」、「小故事大智慧」的讀書交流活動,教師們除了閱讀推薦的必讀書籍外,還從自身需求自選書目,在讀書匯報會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讀書,提升了教師的人文素養,讀書,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 校本研修崇尚的是團體合作,反對個人英雄主義。教師機體的組織如教研組、備課組都負有督促教師學習的職責,培養教師成長的職責。教研組、備課組要充分挖掘組內骨幹力量,讓他們發揮出帶頭作用。
『貳』 如何科學設置小學語文作業的研修計劃
一、研修目標和內容:
1、進一步研讀《語文、數學課程標准》,深入理解、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2、學習新教材,走進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點。
3、結合學情,探索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4、探索適合學生運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願學、樂學。
5、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研修方式
(1)專題培訓
交流研討、教學設計、說講評課等形式,將培訓學習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2)專題總結
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對以優化教學過程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專題總結。對其他教師的專題總結、論文、教案等進行分析與系統整理。
(3)網上學習
充分利用我校網路資源優勢,在網上查找所需學習資料,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
三、研修內容
(一)積極參加教師集體學習活動。
1、認真參加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好學習筆記,與專家、學者、其他教師主動交流。
2、參加教師讀書活動。補充新知識,改變理念,開拓眼界,並做好讀書筆記。
3、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公開課聽課、評課的活動。
(二)進行自主研究
1.在研讀《語文、數學課程標准》的基礎上,學習新教材,通過與舊教材比較,把握新教材的編排體系。
2.要掌握每一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知識的生長點,達到掌握傳授知識的深淺程度。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的意識的養成。
4.認真總結課改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解決辦法,並形成書面材料,在不斷反思中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進行自我剖析
1、堅持每學期高質量地完成三節公開課。
2、每節課後認真完成反思。
3、積極與組內老師交流。
(四)參加各種形式的校本培訓
1、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活動。
2、以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為主旨的講座、研討。
3、專題培訓。
4、收看教育教學的光碟、錄像。
計劃二:小學語文教師研修計劃
為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個人的自我發展與完善,積極進取,努力工作,特製定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 「求真、求實、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後盾,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為前提,開展個人研修。
二、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質。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敬業愛崗,任勞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為第一研修內容,從小事做起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2.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新理念,及時把握課改的前沿信息,並努力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之中。
3.立足常規教學。
潛心鑽研本學段教材,以上好每一節課為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4.注重經驗積累
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隨時上傳到小學語文論壇和個人博客里,以便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三、研修內容
按照個人工作特點制定一年的發展研修計劃,努力結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使研修、工作、發展同步推進。
1、研讀課標
研讀《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習作階段目標要求,交流課標研讀體會,以便准確把握各學段習作目標要求。
2、鑽研教材
鑽研本學段教材中習作內容,整理歸類,總結出本學段習作內容的共同特點,找出難點問題並交流研討,以便全面把握小學教材中的習作類型及習作難點。
3、課堂教學
設計一節本年段習作指導課,上一節作文研討課,可結合區域合作體教研活動進行。
4、案例分析
對習作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和再設計,以此鍛煉對習作指導課的駕馭能力。
5、撰寫經驗
撰寫關於作文教學的經驗論文,要求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關於習作的文章一篇。
6、研修總結
在年末時把近一年的研修歷程,把自己在研修過程中的學習、進步和體會結合起來寫一篇個人研修分析與總結。
7、參與論壇
必須具有參與意識,每星期至少在論壇回帖一次,每月至少在論壇發主題帖一個,無條件參與小學教研部組織的論壇里每一次教研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全體教師主動交流。
『叄』 基於結果的校本研修計劃中的結果指的是
基於結果的校本研修計劃中的結果指的是教師的行為變化。校本教研是基於校級教研活動的制度化規范,其基本特徵是以校為本,強調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
(3)參加校本培訓研修計劃擴展閱讀:
有關專家認為,所謂校本教研,也就是教師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在自己的教室里發現了某個教學問題,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以追蹤或汲取他人的經驗解決問題。也有人把這稱之為「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
「為了教學」,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於驗證某個教學理論,而在於「改進」、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價值。
「在教學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學之內的問題而不是教學之外的問題;是研究自己教室里發生的教學問題而不是別人的問題;是研究現實的教學問題而不是某種教學理論假設。
「通過教學」,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教師將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放在一邊,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肆』 1.校本研修的途徑 2.結合教學實際談談你如何實施校本研修
1.校本研修的途徑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訓,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發展學校的研修。要切實開展在綜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創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態環境,讓教師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體反思實踐中實現專業發展。基本途徑是:
(1)教師不脫離工作崗位,轉換角色,就在學校接受全面的研修。
(2)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計劃,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評價制度、激勵機制,從而保證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貼近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有常規性的全員研訓模式和非全員性個別化的研訓模式。
2.結合教學實際談談你如何實施校本研修。
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要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從自己的教學中尋找突破口,促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1)要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並做好記錄,並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要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認真開展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教學、有效作業設計和批改的研究,發嚴格要求自己,在每周聽一節課之後,與同組的老師共同討論分析,取長補短,發表自己的見解,使自己不斷走向成熟,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備課;反思上課時遇到的問題,自己是怎樣處理的;反思自己本節課有哪些比較滿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經過不斷的反思與積累,自己確實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豐富、完善了自己的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參加多種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質。積極參與遠程研修活動,認真聆聽專家的指導,多看看同行們對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和思考,並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評論,及時與各位溝通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夠更及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時進行自主學習模式。我學習教學理論、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後制定計劃,並實施計劃,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伍』 如何提高小學低段口算能力的校本研修計劃
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的部分,它不但是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標准提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培養也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本學期,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級進行了「提高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有效策略研究」的小課題的研究,經過幾個月的實驗,學生的口算能力均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教研:
一、加強理論學習
結合研究課題研修方案,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解讀》《有效教學的師德修煉》和教育教學雜志等理論書籍,不斷用新知識充實自己,並及時做好讀書筆記,同時,還在課余時間利用網路資源進行資料的查找與收集,以求通過多種途徑汲取營養,為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二、小課題實驗扎實有效
1、聯系生活,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口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口算的興趣尤為重要。我在口算之前給學生講了小明賣貨總算錯帳賠本的故事,使學生感受到口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要認真學習口算意識。課堂上我力求讓口算的形式多樣,讓學生始終保持做好的慾望。我經常採取卡片搶答、對口令、口算大比拼等形式來進行口算活動,激發學生口算的興趣。
2、講清算理,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
講清算理是提高學生口算速度的前提,也是提高口算素質的保證。例如,在教學退位減法口算時,我採用了課件及小棒輔助學生明確算理退位減的算理。這樣很快使學生掌握了演算法,接著鼓勵學生學生採用多種口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在理解了算理的情況下,可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很快算出得數,口算速度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
3、課前三分鍾堅持練,提高了口算速度。
課余時間製作口算卡片,每節課充分利用口算卡抽出3-5分鍾進行開火車練習。或者讓學生在早讀課或課前讀一讀、算一算。或者,在每節課開始前兩分鍾進行卡片賽,老師記時間,同桌互考,看一分鍾能做幾題,這樣提升了學生的口算興趣。
4、充分利用教具,提升了學生的口算興趣。
在教學時,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採用直觀形象,靈活多樣的學具來進行教學。如擺圖片、教學掛圖、小棒、磁板等,利用有效的操作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提高了口算教學質量。堅持天天練,時時練,循序漸進,由少到多,做後集體訂正,同時教給學生好的口算方法,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不斷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確率。
5、養成良好習慣,提高口算的正確率。
口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習慣造成的,因此,良好的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訓練學生養成「看清題目、計算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檢查作業時要求做到算完一步及時「回頭看」,檢查是否正確,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6、競賽激勵,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針對低段學生年齡特點,不定期定期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採用分組競賽及自我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口算的學習興趣。如:讓學生搶答口算題卡等,使學生樂此不疲,以此激發學生進行口算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口算能力達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積極參加校本教研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積極與同年級教師進行集體備課、上課、反思、聽課、評課等活動,交流教法、研修經驗、取長補短,找准學生的思維起點,激活學生的認知經驗,從而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平。
四、堅堅持和家長齊抓共管
我們班38個學生,如果每天一個一個地去測量每個學生的口算速度,需要很多時間,也不現實,但是不堅持口算訓練,實驗就會前功盡棄,所以我發動家長的力量,請家長每天讓孩子練習口算20題,並給孩子計時,比較一下每天需要用的時間,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對哪一種類型的口算還較弱,就可針對這個類型加強訓練,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口算教學最大的功勞應歸公於堅持,口算能力的提高亦如此。經過一學期的堅持練習,我班學生的口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口算訓練是一項長期而持久的工作,在下一步的研修中我還應該積極與研修組老師共同探討口算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做到長期的、有計劃的進行訓練,力爭使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
『陸』 信息技術2.0校本研修計劃如何上傳
你好,找到「工作坊活動」,點擊「去參加」,進入後找到「組建家園,結伴同行」,點擊「參與」,進入後點擊「個人研修計劃」把研修計劃復制在「評論」欄里,再點擊「提交」就OK了。
研修計劃具體措施:1、積極參加培訓,潛心學習研討,認真參與小組活動,與學校老師,學科帶頭人交流、學習。認真閱讀「研修方案及指南」明確工作坊的相關細則。
2、嚴格按照學習進程完成各階段的學習研討任務。
3、所看看教育教學理論書。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研讀名家關於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著作。做好讀書筆記。用心聆聽專家講座,寫好隨堂筆記,領悟內涵。
文 4、積極與組內外老師們在平台上交流心得研討疑難問題。
5、把研修所得與實際工作有效融合以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6、研修期間,要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上一節理念與行為有效融合的公開課。
7、要再次細讀新課程標准,領悟其精髓,力爭使理念內化於心外現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