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溫天氣工作,有什麼需要知道的小常識
這幾天,出門的你感受到了炎炎夏日的威力了嗎?
前腳剛進7月,陽爺(太陽公公)就開始不遺餘力開始他的表演。
大多數吃瓜群眾表示,這種天氣我已經快熱到變形了,有沒有人能管管這個事兒!終於,國家安監總局出手了,發布了《關於做好2017年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勞動者高溫中暑事件的發生。
高溫之下,不少地區都會為職工發放一筆高溫津貼,小編為大家梳理了一下發放標准。
又要發錢了,開心嗎?
高溫天氣工作安排
1、 安監總局要求,要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組織高溫天氣作業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2、要在高溫作業場所增添必要的通風或降溫設備,為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個體防護用品和防暑降溫所需的清涼飲料及保健用品。
3、要合理安排或調整勞動者夏季高溫天氣工作時間,適當增加高溫作業環境下勞動者休息時間。
4、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從事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並納入工資總額。
高溫津貼標准
只要用人單位安排了高溫作業,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單位的勞動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溫津貼。
發放津貼的標準是什麼?
↓ ↓ ↓
注 意 事 項 如 右
1、防暑降溫飲料不能充抵高溫津貼。
2、高溫津貼屬於勞動報酬(工資)的組成部分,該發而不發屬違法行為。
3、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工作。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4、我國《職業病目錄》將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職業病范疇,也就是說中暑也是一種職業病。享受工傷待遇必須先去認定。行1、開窗開空調車內降溫快。將車窗打開並打開空調,空氣調為外循環,兩三分鍾後,車內溫度就會降下來。
2、哪涼快在哪裡呆。可以去避暑旅遊勝地、水上樂園等地區遊玩。
3、外出錯開高溫時段,並記得防曬,避免11時-16時外出。
天賦異稟職場老司機,HR動態,職場干貨,信手拈來!微信公眾號【來唄人力資源】ID:HRcome-on
『貳』 夏天中暑是屬工傷還是職業病
根據2004年1月1日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患職業病屬於工傷情形之一。而衛生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的《職業病目錄》中,「中暑」被收錄為因物理因素所致的職業病,因此,一旦有職工中暑,且被職業病防治部門認定為職業中暑,則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視為工傷。但需注意的是,根據相關規定,如果職工發生職業中暑,必須到省、市、區級職業病防治診斷機構進行確認。一般性的綜合醫院沒有資格對職業病做出最終診斷。綜上,職工中暑後最好到當地職業病診斷機構就診,否則,其職業病患者身份無法得到確認,隨之也將影響到其工傷待遇的確認。
『叄』 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
下面是一些參考資料:
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
1 范圍
1.1 本制度規定了我廠職業病防治管理的部門和職責、管理內容與要求、監督與考核等內容。
1.2 本制度適用於我廠的職業病防治管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3 管理機構和職責
3.1 管理機構
人事勞動部為廠職業病防治管理的歸口管理部門,安全生產部負責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醫務所負責員工職業衛生服務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建立與保管。
3.2 職責
制定職業病防治方案: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員工健康監護檔案;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完成我廠職業病防治管理的各項工作。
4 工作內容、要求與程序
4.1 管理內容
4.1.1 人事勞動部組織全廠員工學習《職業病防治法》,對接觸有毒有害物工種員工進行專業教育和培訓。
4.1.2 採取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按時發放有效的勞動保護用品及器具。
4.1.3 根據國家及中電投集團公司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勞動保護的有關規定,由安全生產部和人事勞動部門確定有毒、有害工種及從事該工種的員工。
4.1.4 安全生產部應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監測,確定有毒有害工作的場所及預防、應急措施,並向員工公開。
4.1.5 醫務部門應配備兼職職業衛生醫師和護士,加強對勞動過程中職業衛生的防護與管理。按要求,組織接觸有毒有害工種人員體檢,並建立、保管職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4.1.6 負責職業病診斷的有關工作和確診職業病人的上報工作。
4.2 管理要求
4.2.1 接觸有毒有害物工種人員上崗前應進行專業培訓。
4.2.2 接觸有毒有害物工種人員上崗前、離崗前應體檢,在崗人員每年體檢一次。
4.2.3 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每年至少監測一次。
4.2.4 安全生產部設立工作場所危害因素監測檔案。
5 監督檢查與考核
5.1 由廠長工作部負責監督與考核。
5.2 本制度按廠《經濟責任制考核管理標准》的有關部分進行考核。
6 附則
6.1 本制度由人事勞動部負責解釋。
6.2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職業病預防管理制度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的危害,保護勞動者的健康,根據國家2002年5月1日起實施的《職業病防治法》。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一、職業病的種類:
1、目前我國公布的職業病共9類:職業中毒、塵肺、物理因素職業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疾病、職業性腫瘤、其他職業病。
二、與建築業有關的主要職業病:
1、職業中毒:由於施工現場通風不良等原因,如地下室施工,沒有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可造成局部環境大量的有毒物質積聚,造成急性中毒。如油漆工長期接觸有毒有害物品,如果不注意防護,或者防護不當。可造成慢性苯中毒,如白血球減少,進一步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2、塵肺:粉塵作業人員,如石工、電焊工、木工、化灰工等,如不注意個人防護,輕者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或支氣管哮喘,長期在粉塵的作業環境下工作,嚴重時可導致塵肺。
3、職業性耳病:建築施工現場的打樁機、混凝土攪拌機、振動機等高分貝的雜訊,長期在這種環境因素下作業,可使人聽力減退,嚴重時可造成耳聾。
4、職業性眼病:如電焊工在操作施工時,不帶眼罩,不注意眼部的保護,可導致電光眼,使眼睛紅腫疼痛,不能視物。
5、心血管疾病:由於建築施工人員大多為高空作業、長期高度注意力集中,容易造成精神緊張,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生。長期在不良環境因素的刺激下,如長期接觸雜訊、振動等,也會導致高血壓及冠心病的發病率提高。
6、骨髓及軟組織損傷:因建築施工人員大多為重體力勞動,主要由外傷、提重或負重、不良體位等因素造成。如急性腰扭傷、慢性腰痛、腰肌勞損、韌帶損傷和腰椎間盤突出症。
7、高溫中暑:由於夏天高溫露天作業,太陽直射,沒有防護措施,或者防護不當,不科學安排工作時間。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員中暑。再如夏天在地下室施工,由於局部環境高溫高濕,或者通風設備不良,沒有採取有效的降溫措施,也可導致施工人員中暑。
三、預防措施
1、項目部應把職業病防護費用列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職業病防護設施應與工程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發揮防護作用。
(l)工程管理部為職業衛生管理的主管部門,配備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由項目部經理負責,開展職業病預防工作。
(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及實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職業病衛生管理制度。
(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檔案。
(5)建立、健全職業危害事故及應急救援預案。
2、按規定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職業衛生教育,特別是油漆工、電焊工、粉塵作業人員、高空作業人員等特殊工種,定期組織職業健康檢查,建立職業健康檔案。檢查發現不適宜原工作的,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必要時進行醫學觀察。
3、施工現場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4、施工現場應當優先採用有利於防治職業病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逐步替代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
5、項目部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危害的真實情況。
6、項目部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症的勞動者從事所禁忌的工作。
7、不得安排未經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工作。
8、施工現場必須採用有效的職業病防護措施,並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職業病防護用品必須符合防治職業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9、施工現場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濃度不得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損傷的有毒、有害施工現場,勞動者必須配置一定的防護用品,並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葯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10、對職業病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1、不得違章指揮和強令勞動者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對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提高職業衛生的知識。督促、指導施工人員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12、發現施工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應立即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仍然達不到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必須停止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經治理後,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方可重新施工作業。
13、對遭受或可能遭受職業病危害的施工人員,應當及時進行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引用文件:
《勞動衛生預防職業病學》
《職業病防治法》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
這里還有一些參考資料:
http://gzzwgs.com/ShowPost.asp?ThreadID=228
『肆』 職業病防治有哪幾種
職業病防治措施:
1.認真做好前期預防工作。工作場所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新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必須進行職業危害評價,並向有關部門提交預評價報告,提出職業危害的預防與治理措施。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正式運行、使用。
2.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衛生宣傳、培訓教育制度,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健康教育,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衛生防護設備、個人職業衛生防護用品。
3.勞動者應當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衛生防護設備和個人職業衛生防護用品,發現職業危害事故隱患及時報告。
4.國家對存在放射性及高毒、致畸、致癌、致突變等因素的工作場所實行特殊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轉移給沒有職業衛生防護條件的用人單位和個人。
5.用人單位必須建立職業危害檔案和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制定職業衛生操作規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必須建立健康監護制度,記錄其職業病接觸史和職業性健康檢查結果。同時,職工上崗前必須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調離接觸職業危害作業崗位也要進行離崗前職業性健康檢查。
『伍』 如何預防高溫帶來的職業病
一、中暑的治療:
輕度中暑:患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轉移至通風良好處休息,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重度中暑:熱射病:降低體溫、維持循環呼吸系統功能,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熱痙攣: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 靜脈滴注。熱衰竭:轉移通風陰涼處,口服含鹽飲料,對症處理。
二、高溫作業防暑降溫措施
1. 技術措施:合理設計工藝流程、改進生產設備和操作方法。合理布置熱源,盡量將熱源布置於車間外面;以熱壓為主的自然通風時,布置於天窗下面;以穿堂風為主的自然通風時,布置在夏季主導風向下風側;熱源採取隔熱措施;工作地點易於降溫等。利用水或導熱系數小的材料隔熱。採取自然通風、機械通風等進行通風降溫,有條件的場所安裝空調設施。
2. 保健措施:①供給高溫作業人員含鹽飲料和補充營養,每人每天3-5升含鹽飲料,飲料含鹽量以0.15%~0.2%為宜。②加強個體防護,為高溫作業人員配備高溫防護服、防護眼鏡、面罩、手套、鞋蓋、護腿等。對輻射強度較大的高溫作業工人,應供給耐燃、導熱系數較小的白色工作服。短時間在較高溫度的場所作業可穿冰背心(如消防員)。③加強醫療預防工作,對高溫作業人員進行就業前和入暑前體格檢查,排出職業禁忌症。④組織措施:加強領導、改善管理、嚴格遵守國家高溫作業標准。在炎熱季節,合理調整作息時間,加強輪換作業,保證高溫作業人員夏季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也可以登陸中國職業病網,進行對預防高溫帶來的職業病的了解及專業咨詢
『陸』 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職業病的診斷要些什麼資料和走什麼程序
職業病診斷應當由用人單位或勞動者(以下統稱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出職業病診斷申請,填寫職業病診斷申請表,並提交下列職業病診斷所需材料:(一)職業史證明;(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四)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五)勞動關系證明材料(勞動合同、勞動關系仲裁等);(六)既往史;(七)勞動者身份證復印件; (八)其他有關材料。當事人應對其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和正確性負責,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其中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提交的職業病診斷材料中,職業史證明、勞動關系證明材料應為原件,其他材料可提供復印件,但應在提供材料上註明「與原件相同」,並由提供者簽章。所有材料由職業病診斷機構永久保存,不退還,不外借,當事人自留復印件或底稿。由代理人提出職業病診斷申請的,應提交當事人委託書,並出示代理人身份證原件。
『柒』 煤礦企業常見的職業病有哪些
1、煤肺病
生產性粉塵是煤礦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井下生產過程中鑿岩、鑽煤眼、放炮、割煤、裝煤(矸)、轉載運輸等環節均能生產大量粉塵,粉塵包括岩塵和煤塵兩種。
作業人員長期在岩塵超標的環境中勞動,可能引起矽肺病;作業人員長期在煤塵超標的環境中勞動,可能引起煤肺病。
2、有害氣體中毒
井下空氣中可能存在過量的CH4、CO、CO2、氮氧化合物、H2S等有害氣體,如果不及時加強通風,將其沖淡並帶走,就可能造成人員中毒。
3、呼吸道感染或風濕性關節炎
井下氣候條件的基本特點是溫差大、濕度大、風速大。因此,作業人員容易出現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風濕性關節炎。
4、滑束炎和頸椎病
在煤層薄的採煤工作面或者高度小的巷道從事作業的人員不能站立勞動,經常跪在底板上,使局部關節(入膝關節)長期受到強烈壓迫及摩擦而引發滑束炎。
另外,井下從業人員長期彎腰勞動,容易引起腰椎病;井下空間較小、井下從業人員經常磕碰頭部,容易引起頸椎病。
5、雜訊性耳聾
入鑿岩機、鑽機、採煤機、掘進機、運輸機、破碎機、壓風機、水泵、局部通風機、機車、放炮等都能產生很大的雜訊,入井下工人常見的耳雜「發育」——即聽力顯著減強,振動科引起局部振動疾病。
6、癌症
煤礦井下放射性物質(如氡)及其子體往往比地面高,對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又一代影響。有的單位(洗選煤廠等)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某些放射性物質,若管理不妥,將對人體產生很大危害。
(7)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高溫中暑擴展閱讀:
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管理
煤礦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下同)是本單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負責。
煤礦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防治領導機構,制定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劃,明確職責分工和落實工作經費,加強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
煤礦應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病危害防治的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職業衛生管理人員,負責職業病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煤礦應當制定職業病危害防治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並建立健全下列制度:
(一)、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二)、職業病危害警示與告知制度;
(三)、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制度;
(四)、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培訓制度;
(五)、職業病防護設施管理制度;
(六)、職業病個體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七)、職業病危害日常監測及檢測、評價管理制度;
(八)、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建設項目 職業衛生「三同時」)的制度;
(九)、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
(十)、職業病診斷、鑒定及報告制度;
(十一)、職業病危害防治經費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十二)、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制度;
(十三)、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管理制度;
(十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病危害防治制度。
煤礦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人員,裝備相應的監測儀器設備。監測人員應當經培訓合格;未經培訓合格的,不得上崗作業。
煤礦應當以礦井為單位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並委託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進行一次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每3年進行1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
根據監測、檢測、評價結果,落實整改措施,同時將日常監測、檢測、評價、落實整改情況存入本單位職業衛生檔案。檢測、評價結果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駐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報告,並向勞動者公布。
煤礦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
煤礦應當優化生產布局和工藝流程,使有害作業和無害作業分開,減少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人數和接觸時間。
煤礦應當按照《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准》(AQ1051)規定,為接觸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提供符合標準的個體防護用品,並指導和督促其正確使用。
煤礦應當履行職業病危害告知義務,與勞動者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時,應當將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防護措施和相關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合同中載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煤礦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病危害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煤礦主要負責人、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煤礦職業衛生知識和管理能力,接受職業病危害防治培訓。培訓內容應當包括職業衛生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職業病危害預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識,職業衛生管理相關知識等內容。
煤礦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病危害防治知識培訓,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體防護用品。上崗前培訓時間不少於4學時,在崗期間的定期培訓時間每年不少於2學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
『捌』 高溫職業病有哪幾種啊
1、熱射病:由於體內產熱和受熱超過散熱,引起體內蓄熱,導致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狀為:急驟高熱,肛溫常在41℃以上,皮膚乾燥,熱而無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重症患者可有肝腎功能異常等。
2、熱痙攣:是由於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失調所致。
臨床表現特徵為:明顯的肌痙攣使有收縮痛,痙攣呈對稱性,輕者不影響工作,重者痙攣甚劇,患者神志清醒,體溫正常。
3、熱衰竭:是熱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和大量失水造成循環血量減少,顱內供血不足而導致發病。
主要臨床表現為:先有頭昏、頭痛、心悸、惡心、嘔吐、出汗,繼而昏厥,血壓短暫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環衰竭,體溫多不高。
(8)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高溫中暑擴展閱讀:
高溫作業保護措施:
1、改善工作條件,配備防護設施、設備。
水隔熱:常用的方法有水箱或循環水爐門,瀑布水幕等。
使用隔熱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石棉、爐渣、草灰、泡沫磚等。在缺乏水源的工廠及中小型企業,以採取此方法為最佳。
採用自然通風:如天窗、開敞式廠房,還可以在屋頂上裝風帽。
機械式通風:如風扇、崗位送風,安裝空調設備。
2、加強個人防護
高溫作業個人防護用品:應採用結實、耐熱,透氣性好的織物製作工作服,並根據不同作業的需求,供給工作帽、防護眼鏡、面罩等。如高爐作業工種,須佩帶隔熱面罩和穿著隔熱,通風性能良好的防熱服。
3、加強衛生保健和健康監護
從預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溫作業人員的就業前和入暑前體檢,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高溫禁忌症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作業,應給予適當的防治處理。
『玖』 怎樣預防職業病
原料
塵肺病 慢性苯中毒 急性硫化氫中毒 中暑 耳聾
方法/步驟
塵肺病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疾病危害 塵肺病是我國最主要的職業病,占所有職業病的80%以上,同時也是危害最嚴重的職業病,被稱之為「不轉移的肺癌」,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預防職業性塵肺病須「四做到」:一是上崗前勞動者要做到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二是勞動者要做到作業時堅持佩戴防塵口罩和使用其他勞動保護用品。三是用工單位要做到及時為勞動者組織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四是用工單位要做到開展上崗前和定期的塵肺病防治知識培訓。
雜訊聾發病率明顯
疾病危害 清遠機械行業眾多,雜訊是該行業中最常見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衛生部門對接觸雜訊作業環境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後初步統計,出現聽力異常的勞動者比例較高,發病率明顯增加。 控制或消除雜訊源是防止雜訊危害的根本措施。用工企業在廠房設計時應注意將產生雜訊的車間與非雜訊車間、高雜訊車間與低雜訊車間分開布置,避免聯合廠房不同有害因素產生交叉危害。工作中要保證防雜訊設施的正常運轉,合理設置工作流程,縮短接觸雜訊時間,適當延長工間休息時間。做好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職業性健康體檢工作。勞動者應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在雜訊環境下作業正確佩戴耳塞、耳罩等個人防護用品。
慢性苯中毒容易誘發白血病 疾病危害 苯是一種帶有芳香味的有機溶劑,應用行業廣泛,職業性苯中毒是重點防治職業病之一。苯的急性損害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的症狀,慢性則引起造血系統的損害,如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及各種類型的白血病。 預防急、慢性苯中毒,須「八做到」:勞動者應做到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遵守操作規程,作業時站上風側。作業時佩戴防毒面罩、工作服和手套;禁用/香/蕉/水/洗手,下班後在單位及時更換衣物、洗澡,去除體表(皮膚、頭發等)附著的有害顆粒,不要將工作服穿回家中。用工企業應做到組織崗前、在崗、離崗時苯作業職業健康檢查,組織開展苯中毒防護知識培訓,為涉苯崗位安裝抽風排毒設施。
急性硫化氫中毒極易導致「電擊樣」死亡 疾病危害 職業性急性硫化氫中毒事故一般發生在相對密閉的空間,如污水處理池、下水道、蓄糞池、井底等,空間里污泥有機物含量高、堆放時間長、堆放量大,在夏季高溫、高濕條件下,受微生物作用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人體吸入高濃度硫化氫氣體後,強烈刺激頸動脈竇,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或者直接麻痹呼吸中樞而立即引起窒息,產生「電擊樣」死亡。 勞動者進入可能存在硫化氫的作業場所前,須先強制性通風,進入密閉空間時須佩戴報警裝置,檢測確認安全後方可入罐(池)作業,要佩戴好供氧式呼吸器、系安全繩、專人監護;遇中毒緊急情況發生時,先做好防護方能參加救援。企業應開展如現場心肺復甦術等應急技術培訓,在危險區域設立安全警示標志,涉及硫化氫作業的用人單位應建立應急救援預案,並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中暑眼下正是多發季節 疾病危害 職業性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作業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出現紊亂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輕者出現發熱、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重者則頭痛劇烈、昏迷,甚至引起死亡。再者,高溫作業時,人的注意力、肌肉收縮力、動作精準性和協調性、反應速度都會降低,易發生工傷事故。 用人單位應在作業場所採取通風降溫技術措施;為高溫作業提供含鹽清涼飲料;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對高溫作業工人應在高溫季節來臨前實行職業健康體檢,發現有高溫作業禁忌症者,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室外作業避開中午高溫、強日曬時段,安排早晚工作,減輕勞動強度。勞動者需合理調節飲食,及時補水,使用防暑降溫用品,要遵守高溫作業的安全規則和保健制度。
END
注意事項
一定要遵守工作的安全措施和保健制度,防止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