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母乳喂養知識與技能培訓的總結

母乳喂養知識與技能培訓的總結

發布時間:2022-06-07 12:42:28

㈠ 簡述母乳喂養指導的內容

產後進行母乳喂養時,喂養的方法如下:
1、產後要盡早開奶,最好是三十分鍾內開奶,使嬰兒得到最寶貴的初乳;
2、餵奶時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讓孩子含住乳頭以及乳暈的大部分,而且不能留有空隙,以免空氣也被孩子一同吸入;
3、餵奶的時候不能夠固定餵奶時間,在孩子啼哭,或者感覺孩子餓了的時候,就應該給孩子哺乳。
4、產婦的飲食也要非常注意,要多吃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每天應該少食多餐,以四到五餐為宜,也可以喝一些雞湯、魚湯或者多吃些豆製品。
首先,我們要了解母乳喂養對母嬰的益處,母乳喂養對母嬰健康均有益。首先就是對嬰兒的好處:母乳可以提供嬰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所有營養,尤其是初乳,可以提高嬰兒機體免疫力,為將來牙齒的發育奠定基礎,有利於促進顏面部的發育。對母親:母乳喂養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有利於子宮復舊,可以延遲月經的恢復時間,從而延遲排卵時間,起到避孕的作用。母乳喂養大大降低女性將來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等。掌握好母乳喂養的時間及方法,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哺乳是一種自然行為,每次一般為20~30分鍾,根據哺乳的環境,可採用搖籃式環抱式交叉式和側卧式等姿勢進行,以母嬰舒服的體位進行哺乳。哺乳前,要求母親清洗雙手,同時溫開水清洗乳頭。哺乳時,要注意母乳和新生兒的姿勢都要舒適,避免「剪刀式」把奶,拇指應與其餘四指分開分別置於乳房上下,有利於新生兒能夠吸吮到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同時還要避免乳房堵塞新生兒鼻孔,導致新生兒窒息。盡可能每次沒一側乳房吸吮達到20分鍾,雙側交替哺乳。哺乳期間乳母可以佩戴松緊適合的乳罩,成分最好選擇棉質的。每次哺乳後,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背部1~2分鍾,排出胃內空氣以防吐奶。乳汁確實不足時,應及時補充配方乳。如遇下列問題應及時處理:(1)乳脹:多因乳房過度充盈及乳腺管阻塞所致。這樣的情況需要在哺乳前用熱毛巾濕熱敷乳房,可以敷3-5分鍾。配合合理的手法按摩效果比較好,同時讓寶寶頻繁吸吮以利於乳房排空。(2)催乳:如果乳汁分泌不足,要協助產婦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鼓勵養成按需哺乳和夜間哺乳的習慣,多喝營養豐富的湯類,有利於乳汁分泌。(3)退奶:如果因種種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應盡早及時退奶。最簡單的退奶方法是停止哺乳,必要時可輔以葯物。常用的退奶葯有:①生麥芽60~90g,水煎當茶飲每日1劑,連服3~5日;②芒硝半斤分兩側外敷於乳房;③維生素B,200mgo每日3次,連服3~5日。留體激素溴隱亭等退奶葯物不推薦作為一線葯。(4)乳頭皸裂:如果母親沒有傳染病,乳頭皸裂比較輕,可以繼續哺乳。配合哺乳前濕熱敷以及適當排出少許乳汁,協助新生兒把大部分乳暈及乳頭含在口腔中吸吮。吸吮結束後擠少許乳汁塗在孔頭和乳暈上。我們需要會判斷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判斷母乳充足的主要標准:①每日滿意的母乳喂養8次左右:②嬰兒每日排尿5-6次,排便2-4次。③嬰兒體重增長及睡眠情況良好。母乳儲存的條件:無法直接哺乳,可將乳汁吸出,儲存於儲奶袋中,20攝氏度~30攝氏度保存不超過4小時,40攝氏度不超過48小時,-I5--5攝氏度可保存至6個月。另外,如果產婦患有傳染病的急性期、嚴重的器官功能衰竭、產後心理障礙、精神疾病等不宜哺乳或者嬰兒患病不宜哺乳時,需要暫時停止哺乳。
綜上所述,母乳喂養的指導內容包括母乳喂養的好處、母乳喂養的時間及方法、如何判斷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母乳儲存條件、不宜或者暫停母乳喂養的指征!只有全面指導,才能確保母乳喂養的成功和新生兒的健康成長。

㈡ 總結母乳喂養到底有哪些好處

母乳喂養帶給母親的好處吧:

1、哺乳有助於產婦子宮復原。分娩後幾分鍾之內讓新生兒吸吮乳頭會引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寶寶的吸吮動作刺激催產素的分泌,促進子宮恢復到孕前的大小。哺乳產婦的子宮復原比不哺乳的產婦更加迅速、徹底。

2、哺乳有助於產婦的體型恢復。

3、哺乳保護母親不受一些疾病的侵擾。多種研究表明,哪怕僅僅哺乳幾個月,患乳腺癌的幾率會大大少於從未哺乳的婦女。與從未哺乳的婦女相比,哺乳期超過25個月的媽媽們患乳腺癌的幾率要減少三分之一。而且,母乳喂養的女嬰今後患乳腺癌的幾率也少於沒有吃到母乳的女嬰。哺乳還可預防卵巢癌、尿路感染和骨質疏鬆。

4、哺乳是一種自然的計劃生育。多年大量的研究表明,採取一定方式的純母乳喂養,至少在寶寶出生後頭6個月里,是天然而有效的避孕手段。一項對哺乳起碼一年以上的美國母親的調查發現,有些母親在6個月左右開始來月經,有些母親卻在兩年半以後才重新有月事。平均無月經期是14.6個月。月經期的減少,與減低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絕症的幾率,有著直接的關聯。

5、哺乳既滿足寶寶又方便媽媽。

6、哺乳令母親身體放鬆,心情愉快。

7、哺喂母乳為家裡省錢。

8、哺喂母乳有益環保。全球范圍內的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婦女放棄母乳喂養,對其經濟會產生觸目驚心的影響。英國營養學家蓋波麗兒~帕莫在她的著作《母乳喂養的政治學》一書中指出,「母乳是一項被普遍忽視的產品,但卻在進口和醫療費用方面能夠為一個國家節省數以百萬計的美元。莫三比克政府在1982年統計過,假設該國奶粉喂養率僅僅上升20%,在兩年內將會使國家花費一千萬美元,而且這個預算不包含燃料、運輸以及醫療費用。他們還計算出來,用於燒開水的燃料將會吞噬掉整整一座森林。節能汽車的發明者得到獎賞,為什麼不獎勵節省能源的哺乳婦女呢?每三百萬名吃奶粉的嬰兒就會消耗掉四億五千萬桶奶粉,扔掉的空桶所派生的七萬噸金屬並沒有得到回收。」

9、最最重要的一點:哺乳幫助母親做一個好媽媽。雖然母乳是寶寶重要的食品,並且保護寶寶不受病菌的侵襲,母乳喂養卻遠遠不止於一種喂養手段。母乳喂養是母親理解和滿足寶寶需求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一位有經驗的媽媽說,「餵奶是學習當一個好媽媽的自學工具。」

㈢ 淺談如何做好母乳喂養的健康教育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品,我國政府曾在二十世紀出版的《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綱要》中提出要求,要求到2000年以省為單位母乳喂養率達到80%[1]。但目前母乳喂養率較前有下降,產科臨床上遇到孕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缺乏,不懂喂養姿勢和技巧,從而發生母乳喂養困難甚至放棄母乳喂養。所以加強母乳喂養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養率顯得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2009年10月~2010年8月,由責任護士隨機選取住院孕產婦590人,孕產婦年齡20~42歲,其中初產婦560人,經產婦30人,文化程度:大專及大學以上25人,初中至高中308人,小學257人。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健康教育方式採用理論授課,錄像,健康教育宣傳板,健康教育內容以處方形式發放給孕產婦,護理人員對孕產婦一對一指導相結合,讓產孕產婦充分掌握母乳喂養知識和喂養技巧。
3 健康教育內容
3.1 產前指導
3.1.1 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講解人工喂養的缺點,使孕產婦了解母乳喂養的好處,在心理認可並接受母乳喂養,產後有信心進行母乳喂養。
3.1.2 營養指導合理善食能保證孕婦特殊需要,維持母體正常代謝,維持胎兒和乳房等發育,為分娩和哺乳做好准備。
3.1.3 乳頭和乳房保健糾正平坦和內陷乳頭,將兩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由乳頭向兩側外部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重復多次。隨後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側,由乳頭向上下縱形拉開,此練習每日2次,每次3分鍾。用一手托乳房,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抓住乳頭向外牽拉,每日2次,每次重復10~20下。孕婦在妊後期,每日用濕毛巾(忌用肥皂或酒精)擦洗乳頭,每日一次,每次30~40下,擦洗時適當用力,但不要損傷皮膚。在妊娠7個月後行乳房按摩,用手掌輕輕按乳房壁,拉出乳頭,並圍繞乳房均勻按摩,每日一次。但有流產及早產先兆的孕婦應禁止刺激乳頭[2]。
3.2 產褥期的指導
3.2.1 重視乳母的心理指導母親緊張焦慮的心情不利於泌乳,要保持心情開朗,情緒穩定。產後母嬰同室,來奶需幾天時間,分娩頭幾天少量初乳完全能滿足嬰兒需求,產婦不要心急。早期頻繁吸吮有助於盡早下奶,促進胎便排出,所以提倡早吸吮即出生後半小時開始吸吮母親的奶。
3.2.2 哺乳的正確姿勢
3.2.2.1 哺乳中母親的正確姿勢母親可採取不同的姿勢,但要舒適和全身肌肉鬆馳,舒適松馳的體位,有效的吸吮可促進射乳反射及催乳素的分泌,有利於乳汁分泌增加[3]。嬰兒身體與母親的身體必須緊貼,頭與雙肩朝向乳房,嘴處於乳頭相同水平位置,保持嬰兒頭和頸略伸展,以免鼻部受壓影響呼吸。母親的手應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房上、下方,托起整個乳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夾住乳房。
3.2.2.2 哺乳中嬰兒的正確姿勢嬰兒身體緊靠母親身體,嘴及下頜部緊貼乳房,將乳暈大部分含在口中,頜部肌肉做出緩慢而有力,伴節奏地向後作伸展運動直至耳部。
3.2.3 哺乳的持續時間和間隔時間持續時間取決於嬰兒需求,讓嬰兒吸空一側乳房後,再吸吮另一側乳房,對個別食慾小的嬰兒或母乳量過多的情況下,嬰兒只吸吮一側乳房便滿足,將余奶擠出。間隔時間應按需哺乳,出生第一天24小時內至少12次;母親下奶後,通常24小時8~12次;出生2~7天,嬰兒睡眠時間長或母親感到奶脹時,應喚醒吃奶(3小時叫一次)。
3.2.4 哺乳期乳房的護理,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用濕毛巾(忌用肥皂或酒精)清潔乳頭和乳暈。注意嬰兒是否將大部分乳暈吸吮住,哺乳結束時用食指輕輕向下按壓嬰兒下頜,避免在口腔負壓情況下拉出乳頭,引起局部疼痛和破損。每次哺乳應兩側乳房交替進行,並擠出剩餘的乳汁。指導每位母親正確手工擠乳和恰當使用吸奶器,哺乳期母親要戴合適的棉製乳罩。
3.2.5 出院前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知識和喂養技巧評估,對家屬和產婦再次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出院後堅持母乳喂養,出院後電話隨訪。
4 結果
對住院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前後問卷調查,孕產婦掌握健康教育知識情況見表1。採用spss11.0統計分析,經x2檢驗合理營養、早吸吮、母乳喂養技巧等多項內容,健康教育前後知識知曉率有顯著性差異(p<0.001)。
表1 590名孕產婦健康教育前後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比較例(%)

5 討論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進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4]。通過對孕產婦開展母乳喂養的健康教育後,孕產婦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有明顯提高,提高了母乳喂養率,有利於孕產婦,有利於社會,同時提高孕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㈣ 母乳喂養總結怎麼寫

母乳喂養總結怎麼寫?這種總結可以寫自己的這種感受吧,反正看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而且在懷里的進步也是一天比一天的好,自己的那個心酸,所有都值得再說母乳喂養,對寶寶的生長發育確實蠻好,又方便又既實用

㈤ 母乳喂養的指導

1、母親缺乏母乳喂養的知識。產婦在妊娠期間未能接受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學習,不了解母乳喂養的優點,不知如何實施哺乳。產後初期和產褥期,受當地風俗影響,給產婦只喝一些小米粥,以致奶量較少,並且「忌口」較多,使產婦進食量少,造成奶量過少或無奶,就失去信心而放棄母乳喂養;同時還有一部分產婦害怕影響體形,不願給孩子餵奶;還有的因家庭經濟條件好,怕大人受累,買國外進口的好奶粉喂養,誤認為比母乳好。

2、缺乏哺乳經驗。盡管理論上懂得母乳喂養的好處,也有哺乳的願望,但因沒有哺乳的經驗,例如:哺乳時姿勢不正確,含接錯誤,不會乳房護理、擠奶等可能引起嬰兒哭鬧、乳頭疼痛皸裂、乳汁分泌遲緩、乳量不足導致母乳喂養中斷或添加奶粉。

3、母嬰患病。因嬰兒患病使母親精神緊張,加上患兒吃奶少,導致泌乳減少,也有的因母親患病,認為葯物進入奶汁影響孩子生長發育。以上兩種情況都是造成產婦停止母乳喂養的因素。

4、心理因素的影響 心理因素也直接影響著母乳喂養。因為妊娠與哺乳期婦女生理變化很大,感情脆弱,心理上稍微受到傷害,就會出現焦慮和精神障礙,也會引起乳汁分泌減少,母乳喂養的行為隨時可能改變,會給孩子停止母乳喂養改為人工喂養。

避免母乳喂養的因素,這樣可以很好的保證了母乳。其次如果可以保證母乳的質量,就可以讓寶寶們喝了母乳得到了很好的營養。因為有的時候母乳會讓寶寶出現很多的問題,因此這些與母乳相關的知識都是至關重要的,媽媽們一定要有所了解。

㈥ 如何科學認識母乳喂養

謠言:

母乳喂養會消耗母體的營養,對母親身體造成傷害?

辟謠:

母乳喂養對嬰兒和母親的健康都有益處

對嬰幼兒來說,母乳喂養的好處可以分為近期效益和遠期效益兩種,不僅有利於成長發育,還有助於降低成年後某些疾病的風險。

母乳喂養對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近期效益包括:體格生長發育更好;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風險更低;保證大腦生長發育;保證其他系統正常生長

相對於母乳代用品、米糊或其他方式喂養的嬰幼兒,母乳喂養的嬰幼兒成年後:超重和肥胖風險較低;血脂異常風險較低;2型糖尿病風險較低;認知能力較高

母乳喂養對母親同樣重要,不僅能夠促進產後恢復,還能降低某些疾病的風險。

母乳喂養的媽媽來說,近期效益包括:

各器官產後恢復更好

體型復原更快;乳腺炎風險更低;體重滯留情況更少;心理更健康

遠期效益包括:肥胖風險降低;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風險降低;其他慢性病風險降低

2

重視社會性因素對哺乳的影響

2009年全球估計0-6月母乳喂養率僅34.8%;2015年,全球估計0-6月純母乳喂養率僅36.0%。

通過分析,是因為影響母乳喂養的主要因素除了生物性因素以外還有社會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就是指哺乳相關,通常是母親和新生兒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比如:產後開奶時間、分娩方式、母嬰分離時間、產次、胎齡、哺乳前輔食、閉奶、喂養姿勢、嬰兒哭鬧、嬰兒年齡增長,還包括母親和嬰幼兒的生理狀態、疾病狀況(如:乳母曾患疾病、高危妊娠、新生兒低出生體重、父母親吸煙)。除此之外還有哺乳媽媽的心理狀態,比如:母親喂養意願,分娩前後及哺乳期心理狀況。

除了生物性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職場,職場高層的女性比例也越來越高,因此社會性因素對女性的影響直接決定了母乳喂養率。

社會、經濟、文化因素包括:產假時長、媽媽是否重返職場、母乳代用品推廣、家庭支持程度、社會和文化因素、婚姻狀況、是否有便於母乳喂養的公共設施和環境因素。

還有醫源性因素,包括:醫護人員的知識、能力及教育行為,對孕產婦的教育與支持。

還有就是家庭收入的影響,家庭條件較好、女性工作場所和社會福利較好的地區,更有利於提升母乳喂養的比例。

3 科學認識母乳喂養

規避不良言論的誤導

影響母乳喂養率的因素是復雜多變的,因此想要改善母乳喂養情況,不僅在於加大對乳母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同時也要重視構建便於母乳喂養的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引導公眾加強對母乳喂養的理解和支持,更全面理性的看待母乳喂養,緩解哺乳女性和新生兒家庭對此的焦慮。

月子風俗與母乳喂養

"坐月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月子風俗就能對母乳喂養產生極大的影響。

坐月子期間,哺乳媽媽的飲食常常被過分地重視,往往過量攝入動物性食物,導致能量和宏量營養素(尤其是蛋白質、脂肪)攝入過剩;還有風俗規定的諸多忌口,比如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很容易導致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

研究顯示,母乳中各種營養素的含量和哺乳媽媽在月子期膳食的關系不大:

母乳中總蛋白質含量與乳母膳食總蛋白攝入量,或動物蛋白、植物蛋白以及膳食總能量都沒有關系

母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與母親膳食能量、蛋白質攝入量也沒有關系;

母乳中鈣、鋅和鐵的含量均不受膳食攝入量的影響。

建議:應該引導糾正這種飲食誤區,做到產褥期食物多樣不過量,重視整個哺乳階段的營養,以保證乳汁的質與量以持續地進行母乳養。

哺乳媽媽和家庭成員都要學習並了解母乳成分的變化規律。母乳的成分主要體現為個體差異、不同的泌乳階段和哺乳進程差異,膳食對其的影響總體而言相對較小。

科學認識母乳喂養還有利於規避不良言論的誤導,避免催奶、回奶、下奶的諸多飲食誤區。

綜合考慮目前產褥期(月子期)膳食現狀以及心理健康、家庭社會和文化需求等,對中國月子期婦女的膳食提出以下建議:

全面認識月子膳食的健康作用,克服月子飲食誤區的干擾

產後頭幾天膳食宜清淡、易消化

食物多樣不過量,保證營養均衡

適量增加魚、禽、蛋、瘦肉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攝入

注意粗細糧搭配,重視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

正確認識月子膳食對母乳分泌的作用,均衡飲食,足量飲水,適量喝湯汁

適量增加奶類等,每天增加200ml液態奶,總量達到500ml

保持個人飲食習慣,適當尊重當地特色飲食風俗

適當運動,愉悅心情,充分休息和睡眠,避免過早負重勞動

盡早開奶、堅持母乳喂養

建議:在滿足泌乳需要後,過量飲食不僅不能繼續提高母乳中營養素水平,甚至還會阻礙母親產後的體重恢復,增加體重的滯留風險,而平衡膳食是確保乳母健康的重要舉措,從而保證母乳的質與量。

辟謠專家:汪之頊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系主任/教授

復核專家:蘇宜香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本文由中國營養學會供稿。

㈦ 廣州市母乳喂養促進條例

第一條為了促進母乳喂養,提升母親和嬰幼兒健康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母乳喂養促進活動。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倡導和促進科學母乳喂養,為母乳喂養提供支持和保障。

市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母乳喂養促進工作的監督管理,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區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母乳喂養促進工作的監督管理。

教育、科技、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規劃、建設、交通、商務、文化、旅遊、市場監督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母乳喂養促進工作。

市、區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督促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做好母乳喂養促進工作。第四條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等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母乳喂養促進工作。第五條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六個月,推行純母乳喂養,但不具備母乳喂養條件的除外。對六個月到二十四個月內的嬰幼兒,在為其補充其他食物的同時,鼓勵母親繼續進行母乳喂養。

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干涉和歧視母親進行母乳喂養。第六條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過網站和咨詢熱線電話、制定指導手冊、發布宣傳片和開展專項宣傳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母乳喂養宣傳工作,向社會提供母乳喂養知識、母乳喂養咨詢、母嬰室分布等信息。

本市電視、廣播、報刊、網站、微信、微博等大眾傳播媒介和社區公共宣傳欄,應當積極開展母乳喂養公益宣傳,普及母乳喂養知識,營造有利於母乳喂養的社會氛圍。

鼓勵和支持建立公益性的母乳喂養促進組織,開展公益宣傳活動,為產婦提供母乳喂養技術支持服務。

鼓勵孕產婦及其家庭成員參與促進母乳喂養的活動,積極學習母乳喂養知識,支持母乳喂養。第七條衛生健康、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支持和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療機構和葯品生產企業等,開展母乳營養、母乳喂養方式、哺乳期安全用葯等科學研究。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予以資金支持。第八條從事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制定促進母乳喂養的工作制度;

(二)每年定期對全體醫護人員開展母乳喂養知識和技能培訓,將母乳喂養知識和技能培訓納入新入職工作人員的崗前培訓;

(三)配備專業的母乳喂養指導人員,通過舉辦孕婦學校、發放母乳喂養指導手冊等多種方式,對孕產婦普及母乳喂養的知識與技能;

(四)指導和幫助產婦在住院期間盡早給嬰兒哺乳;

(五)實行母嬰同室,但產婦需要與新生兒分離救治或者護理的除外;

(六)協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產婦、嬰兒出院後的母嬰保健服務工作,向母乳喂養促進組織提供技術支持;

(七)設立母乳喂養咨詢門診,為孕產婦提供母乳喂養支持服務。

前款規定以外的醫療機構應當將母乳喂養知識納入婦科、兒科、乳腺外科、葯劑科、預防保健科等科室的崗位培訓內容,每年定期對這些科室的醫護人員進行母乳喂養知識和技能培訓。第九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向育齡婦女、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及其家庭成員,提供母乳喂養和預防嬰幼兒疾病、合理膳食、促進嬰幼兒智力發育等科學知識和技術指導。第十條哺乳期婦女患病就醫時,醫生應當科學指導其母乳喂養和使用哺乳期安全葯物。第十一條禁止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向孕產婦及其家庭成員宣傳、推薦母乳代用品,或者在不符合醫學指征的情況下,建議產婦及其家庭成員使用母乳代用品。

禁止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接受母乳代用品生產經營者免費提供的母乳代用品,或者接受母乳代用品生產經營者以推銷為目的有條件提供的設備、資金和資料。第十二條母乳代用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向醫療機構免費提供母乳代用品,或者以推銷為目的有條件地提供設備、資金和資料。

母乳代用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母乳代用品銷售區域設置提倡母乳喂養或者宣傳母乳喂養優點的提示語。第十三條下列公共場所建築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或者日人流量超過一萬人的,應當建設母嬰室:

(一)醫療機構;

(二)火車站、軌道交通換乘站、長途客運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等公共交通運輸場所;

(三)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市民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體育場、購書中心等公共文體服務場所;

(四)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機構;

(五)綜合公園、專類公園、旅遊景區等旅遊休閑場所;

(六)商業經營場所。

從事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和兒科專科醫院應當建設母嬰室。

新建前兩款規定公共場所的,母嬰室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交付使用。已建公共場所應當建設而未建設母嬰室的,應當補建。

鼓勵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以外的公共場所建設母嬰室。

㈧ 母乳喂養前新手爸媽應該知道的知識要點有哪些

據調查顯示,國內母乳喂養率逐年下降,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選擇用奶粉而不是母乳來喂養孩子,而新媽媽為何不願意母乳喂養的原因,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害怕身材變形,所以放棄母乳喂養

雖然有人說,生過孩子的女人更美麗,但是事實證明,女人生了孩子之後,身材或多或少會有些變形。能夠像明星楊穎那樣,生完孩子就可以身材窈窕的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女人畢竟還是少數。

因此現在有很多明星選擇剖腹產與放棄母乳喂養,就是希望能夠在幸福當著媽媽的同時,又能夠保持身材不變,用孩子與自己的性感留住男人的身心。

二: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母乳喂養

現代女性越來越獨立,在充當女兒,妻子與母親的同時,她們還在社會有本職工作。雖然現在國家規定的產假有三個月,但是大多數女性並不願意因為生孩子而耽擱了工作。

而且很多單位雖然也給准媽媽三個月的產假,但甚至在女人一懷孕的時候,就會將她的所負責的大多數工作架空,也不會委以重任。

所以很多女人是生完孩子就早早的投入工作當中,作為朝九晚五的工薪一族,想要給幼小的孩子准時母乳喂養也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所以她們就乾脆放棄母乳喂養,把孩子丟給家裡的老人或是請保姆照顧。

三:奶粉商無孔不入的推銷,讓新媽媽認為可以取代母乳喂養

據說很多母嬰醫院有專門推銷奶粉的推銷員,在新媽媽一進院准備生孩子開始,她們就不斷的要接收那些奶粉商們的廣告轟炸。不但如此,一些醫院更是當起了托,在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便會向她們推薦奶粉。

一些媽媽剛生下孩子時是沒有母乳的,便會接受醫生意見先用奶粉代替。而寶寶剛生下來的味覺是很重要的,當他們喜歡上奶粉的味道之後,便會拒絕媽媽的新鮮母乳。

因為現在的奶粉廣告都做得很到位,於是很多新媽媽認為寶寶喝奶粉比母乳更好一些,也就乾脆讓寶寶喝奶粉了。

WHO曾發通報,提出至少保持母乳喂養6個月的倡導和指導建議。

通報再次強調了母乳喂養的優越性: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營養來源,母乳喂養是確保兒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母乳喂養可以減少孩子以後發生超重或肥胖以及糖尿病的機會,還有利於智力發育。

母乳除了可以供給孩子所必須的足夠營養外,還含有保護性抗體,對嬰幼兒常見疾病,如腹瀉和肺炎有保護作用,而這兩種疾病正是導致嬰幼兒死亡兩大主要原因。母乳的優勢還體現在,現成、經濟、衛生、方便等方面。

同時,母乳喂養也有利於母親。母乳喂養可以加速產後子宮復舊和體重恢復,有利於自然的控制生育,還能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因此,廣泛傳播和普及母乳喂養的正確知識和理念,至關重要。

純母乳喂養可以保證嬰幼兒的營養供應嗎?

正如WHO所指出的,母乳是嬰幼兒最自然的營養來源,人類經過漫長的進化和自然選擇,除非母親有營養不良性和代謝性疾病、以及不宜哺乳的其他疾病外,純母乳可以供應嬰幼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完全的、充足的營養,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不需要添加和補充任何額外食物和營養劑,甚至包括水分。

唯一例外是維生素D。雖然陽光照射可以幫助人體產生一定量的維生素D,但是,就某個個體而言,這種維生素D的產生是不確定的,而且研究發現陽光紫外線照射積累與皮膚癌的發生直接相關。

因此,為了預防兒童佝僂病和減少陽光暴露,AAP新的指導性文件建議,所有嬰兒、兒童,包括青少年,從出生後不久開始,每天需要補充攝入至少400IU維生素D。

哺乳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傳統上認為,新生兒出生後,可以先喂養少許水或者糖水,甚至國內很多醫生也是這樣認為和指導產婦的。事實上,新生兒出生後的第一次餵奶越早越好,越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哺乳習慣,還有利於促進乳液分泌。

多長時間哺乳一次合適呢?

這個會因為孩子月齡不同而不同。剛出生一周的新生兒,尚未建立起任何的生物活動周期,也沒有任何晝夜節律可言,通常每24小時內需要餵奶8~12次。

當然,當孩子飢渴時也會有所「表示」,在母親身邊時會拱向母親懷抱,用嘴或者手觸及母親乳房;如果母親不在身邊時,會把手伸進嘴巴進行吸吮,極度飢渴時還會哭鬧不安。

隨著孩子的成長,哺乳間隔時間可以逐漸延長,到4個月,孩子會初步建立起進食和睡眠的晝夜節律,晚上可以有6~8小時的大段睡眠,期間也不需要哺乳。

每次哺乳可以輪流讓孩子吸吮兩個乳房,每個乳房通常10~15分鍾,一般會基本吸凈乳房的乳汁,同時也可以喂飽孩子,因此更長的哺乳時間是無效的,而且可能養成孩子的不良習慣。停止哺乳時,可以用干凈的手指伸入孩子嘴中,隔開和終止孩子的吸吮。

哺乳期間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嗎?

研究表明,哺乳婦女每天通常比平常多需要約500卡路里熱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需要進行額外補充。

國內「坐月子」的習俗之一就是在此期間供給產婦大量的糖(通常認為紅糖更優)、蛋白質(很多地方產婦的主食之一就是雞蛋)和脂肪(如各種動物食物如豬蹄等),事實上這些都是錯誤的。

產婦因為需要分泌乳汁,可以刺激相應激素分泌來引導食慾的增加,因此完全不需要在沒有食慾的基礎上額外增加任何「營養物質」,保持健康均衡飲食完全可以滿足哺乳的需求。否則,反倒會造成產婦的哺乳期間體重的額外增加,而事實上這也是國內普遍存在的現實。

哺乳期間需要忌口嗎?

事實上某些食物可以導致嬰幼兒食物過敏症,如牛奶、雞蛋、魚、花生、堅果等。但是,在孩子還沒有發生食物過敏前不需要預先選擇「忌口」。

即便發生食物過敏,只要情況不嚴重也不需要任何處理,因為對於新生兒、嬰幼兒而言,世界是全新的,任何物質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其中大部分會在接觸中逐漸脫敏耐受。

對於引發嚴重過敏反應的食物還是應該避免,鑒別方法是對「高危」食物禁食一周,如果過敏反應消失則可以證實。

哺乳期間需要多喝水嗎?

「多喝更容易下奶」似乎是一種眾所周知的常識。但是研究發現,喝水量大小與泌乳量多少沒有直接關系,因為身體有足夠強大的體液平衡調節能力;

而且,哺乳期間人體還會產生催產素,這種激素會刺激你產生渴感,使你多喝水。所以,哺乳期間不需要額外喝大量水,只需要滿足正常身體需要足矣。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幫助你判斷你飲水量是否足夠,檢查晨起尿液的顏色,如果色淺,說明你飲水量足夠;相反,則提示你需要喝更多的水。

哺乳期間可以減肥嗎?

可以。研究發現,只要合理安排膳食,在保證足夠營養的前提下,適當減少能量物質攝入,每周減去500克不會對乳液質和量產生任何影響。當然,早期由於身體尚未完全復舊,盲目快速減肥是有害的。

哺乳期間可以喝酒、咖啡嗎?

原則上應該盡量避免,如果非得要喝,那麼喝酒2、3小時以內應該避免哺乳;至於咖啡,少量飲用對孩子影響不大,但是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出現焦躁不安或者難以入睡,那麼你就應該避免咖啡的攝入。

閱讀全文

與母乳喂養知識與技能培訓的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展網路營銷的必要性 瀏覽:263
市場營銷學北大課件 瀏覽:55
人口因素酒店市場營銷 瀏覽:800
培訓學校秋季招生方案模版 瀏覽:760
區域大崗點多如何做好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56
生鮮電商策劃方案項目概述 瀏覽:851
天之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01
電子商務營銷流程 瀏覽:157
公司文明創建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25
關於香飄飄的市場營銷 瀏覽:431
送科技下鄉技術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512
愛特思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58 瀏覽:989
市場營銷長期職業計劃 瀏覽:380
幼兒教師法制培訓方案 瀏覽:704
首都航空市場營銷面試 瀏覽:429
原料電子商務 瀏覽:93
市場營銷的短期行為 瀏覽:336
杭州禾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36
38節花店促銷活動 瀏覽:307
16春電子商務作業1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