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徽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協助中心領導組織、協調、管理中心的各項工作;組織制訂全省疾病預防控制業務及中心內部工作規范、計劃;負責中心規章制度的制訂和事務公開及督查;負責綜合目標管理與考核;負責會議組織、文秘、文印、機要秘密、檔案等工作;承辦中心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7人,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
(二)黨委辦公室
負責日常黨務工作,開展對黨員的教育管理、組織建設和政治思想等工作;組織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負責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察工作;具體承辦對單位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群團組織的領導工作;負責對民主黨派的聯絡和統戰工作;承辦黨委交辦的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3人(含專職紀檢監察員1人),設主任1人。
(三)人事保衛科
負責中心的人事管理、勞動用工;負責中層幹部的考核、任免事項;負責工作人員的考核、聘任、調配、定崗、定職、定級、獎懲工作;負責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認定,職稱評定工作;負責安全保衛工作;負責人事檔案管理、工資及津貼管理;會同科教科安排人才培養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4人,設科長1人。
(四)離退休工作管理科
負責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和有關活動的組織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4人,設科長1人。
(五)計劃財務科
負責中心的事業經費及其他經費的計劃、財務管理和業務核算工作;負責經費預算的編制和財務決算的編報工作;負責財務管理制度的制訂和組織實施;負責中心的收入、支出管理,資產管理,收費、票據管理,各項專項資金的管理,基建財務管理等;負責中心內部財務的審計和有關經濟合同的審核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5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1人。
(六)科教科
負責擬訂和組織實施中心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規劃、計劃;負責全省面上和中心的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管理工作;組織開展預防醫學應用研究,負責科研項目、課題的申報與管理;負責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及科技成果的推廣和轉化,負責中心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科研項目合作。
人員編制數為4人,設科長1人。
(七)質量管理科
負責協調中心各業務科室,全面開展工作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計量認證認可;組織擬訂、貫徹執行質量管理文件、衛生檢驗操作規范和標准,接收分發檢驗樣品,編制、發出檢驗報告;組織開展全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檢測檢驗質量控制、指導和考核;負責與衛生廳衛生監督所相關業務工作的聯系。
人員編制數為6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1人。
(八)急性傳染病防治科
負責擬訂全省鼠疫、出血熱、鉤體病、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急性傳染病的預防控制規劃、計劃、防制對策和技術措施;組織開展相關傳染病的監測和預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評價及報告管理,及時進行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測、預報。指導和承擔急性傳染病重大疫情、新發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性疾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調查和控制處理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20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3人。
(九)艾滋病防治科
負責擬訂全省艾滋病的預防控制規劃、計劃、防制對策和措施;組織開展艾滋病預防宣教、干預等預防控制工作;負責全省艾滋病初篩實驗室檢測的考核管理、質量控制及檢驗確認等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12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2人。
(十)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防治科
負責擬訂全省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和瘧疾、絲蟲病等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防制對策與措施;組織開展地方病、瘧疾、絲蟲病的疫情監測、分析、評價和預測、預報工作,負責重大瘧疾疫情的調查處理工作;承擔地方病的實驗室檢測和質量考核與控制;負責有關地方病控制、消滅絲蟲病的考核與評估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12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2人。
(十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科
負責擬訂全省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病、意外傷害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制規劃、計劃和防制對策與措施;組織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和影響因素監測工作;負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和發病監測信息的收集、分析、評價和預測、預報工作;組織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健康促進活動;指導基層開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制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8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1人。
(十二)免疫預防科
負責擬訂全省免疫預防技術規劃、方案和接種計劃;負責全省預防用生物製品的訂購、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免疫預防相關疾病的監測和控制工作;負責免疫預防監測和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評價及報告;負責免疫預防疫苗的使用管理、推廣應用、技術指導、接種考核和效果監測與評價;負責指導和調查處理免疫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及事故;負責全省冷鏈系統運行狀況監測與管理工作;承擔脊灰、麻疹等免疫相關疾病(工作范圍與國家CDC對口)的實驗室檢測、考核與質量控制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17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2人。
(十三)消毒殺蟲科
負責擬訂全省消毒、殺蟲、滅鼠等工作規范、防制對策、技術標准和措施;負責消毒殺蟲工作的監測、培訓、考核和技術指導工作;協助有關科室針對相關疾病組織開展鼠、蟑、蚊、蠅、蚤等病原媒介生物的種群分布、消長、抗性的調查、控制及有關「消、殺、滅」的科研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工作;承擔消毒、殺蟲葯械功能功效、消毒效果及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衛生質量及其生產場所的監測、檢測和生產衛生學評價工作;指導基層開展消毒殺蟲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12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2人。
(十四)營養與食品衛生科
擬定全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校衛生等相關疾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防制對策與技術措施;指導和組織開展居民合理膳食與營養促進、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宣教工作,指導和組織開展食品和學校衛生監測與衛生學評價。
人員編制數為8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1人。
(十五)環境衛生科
擬定全省環境衛生等相關疾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防制對策與技術措施;指導和組織開展環境衛生、飲水衛生、公共場所與健康的監測、分析、報告,公害病的預防與控制;指導和開展化妝品等健康相關產品的監測和生產衛生學評價;指導和參與危害健康污染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承擔改水改廁業務技術指導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8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1人。
(十六)職業病防治科
擬定全省勞動衛生、放射衛生等相關疾病的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防制對策與技術措施;指導和組織開展職業危害、放射衛生與健康的監測、分析、報告和從業場所的衛生學評價;指導和組織開展勞動和放射場所的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體檢和職業病的診斷與管理工作,參與職業中毒、放射事故的調查處理。
人員編制數為20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3人。
(十七)健康教育科
擬定全省健康教育工作規劃、計劃和實施方案;指導和組織開展急、慢性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和學生常見病的防治和免疫預防工作的宣傳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負責衛生記協的日常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10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1人。
(十八)微生物檢驗室
擬定病原微生物檢測工作規范和技術標准;承擔病原微生物的檢驗,協助質量管理科開展相關的質量控制、指導與考核;參與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采樣和調查處理。
人員編制數為20人,設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十九)理化檢驗室
擬定理化檢驗工作規范和技術標准;承擔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妝品、涉水產品等健康相關產品的檢測檢驗,協助質量管理科開展相關的質量控制、指導與考核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20人,設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毒理實驗室
擬定毒理實驗工作規范和技術標准;負責開展毒性毒理檢驗和毒物化學研究工作,負責開展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妝品、消毒葯械、殺蟲葯械等健康相關產品功能功效的檢驗工作;管理和提供實驗動物。
人員編制數為15人,設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一)衛生防病信息科
負責全省衛生防疫信息網的運行、維護的業務指導、培訓和管理;承擔各類疾病、公共衛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傳染病疫情和生命統計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預測、預警工作;負責中心圖書、文獻等信息資料的管理和衛生防疫簡報、衛生防病年鑒的編發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15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2人。
(二十二)葯械科
負責儀器、設備、葯品、預防用生物製品、試劑等的購置、保管、配發和儀器、設備、冷鏈的維修等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7人,設科長1人,副科長1人。
(二十三)預防醫學部
負責承擔預防性健康體檢、預防接種、職業病診治等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工作。
人員編制數為20人,設部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四)行政後勤科
負責中心固定資產的管理及辦公用品購置與配發、基建與房產管理;負責中心環境管理及綠化;負責水電供應與使用、車輛使用管理、食堂和招待所等後勤服務工作 。
② 大腦中動脈的治療方案
超早期治療:首先使公民提高腦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識,了解超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病後立即就診,力爭在3-6小時治療時間窗內溶拴治療,並降低腦代謝、控制腦水腫及保護腦細胞,挽救缺血半暗帶;
個體化治療:根據病人年齡、缺血性卒中類型、病情程度和基礎疾病等採取最適當的史料;
防治並發症如感染、腦心綜合征、下丘腦損傷、卒中後焦慮或抑鬱症、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等;
整體化治療:採取支持療法、對證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對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及時採取預防性干預,減少復發率和降低病殘率。 對症治療:包括維持生命功能和處理並發症。
缺血性卒中後血壓升高通常不需緊急處理,病後24/48收縮壓>220mmHg、舒張壓>120mmHg或平均動脈壓>130mmHg時可用降壓葯,如卡托普利(captopril) 6.25-12.5mg含服;切忌過度降壓使腦灌注壓降低,導致腦缺血加劇;血壓過高(舒張壓>140mmHg)可用硝普鈉0.5-10μg/ kg.min,維持血壓在170-180/95-100mmHg水平;
意識障礙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選用適當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常、吸氧和防治肺炎,預防尿路感染和褥瘡等;
發病後48h-5d為腦水腫高峰期,可根據臨床觀察或顱內壓檢測用20%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1次/6-8h;或速尿40mg靜脈注射,2次/d;10%白蛋白50ml靜脈注射;脫水劑用量過大、持續時間過長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如腎損害、水電治紊亂等;
卧床病人可用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2次/d,預防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形成;
發病3日內進行心電監護,預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顫等)和猝死,必要時可給予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治療。
血糖水平宜控制在6-9mmol/L,過高和過低均會加重缺血性腦損傷,如>10mmol/L宜給予胰島素治療,並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及時控制癲癇發作,處理病人卒中後抑鬱或焦慮障礙。
超早期溶栓治療:恢復梗死區血流灌注,減輕神經元損傷,挽救缺血半暗帶。
靜脈溶拴療法:常用溶拴葯物包括:
尿激酶(UK):50-150萬IU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在1小時內靜脈滴注;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rt-PA):一次用量0.9mg/kg;%的劑量先予靜脈推注,其餘劑量在約60分鍾持續靜脈滴注;rt-PA是位於人類8號染色體(8p12)的絲氨酸蛋白酶,可催化溶酶原變為纖溶酶,具有溶解腦血栓所含纖維蛋白凝塊的能力;某些臨床對照研究提示,出現症狀3小時內rt-PA靜脈注射可降低缺血性卒中病殘率和死亡率,價格昂貴限制了應用。使用rt-PA最初24小時內不能再用抗凝劑和抗血小班葯,24小時候CT顯示無出血,可用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卒中病人接受UK和rt為-PA溶栓治療必須在具有確診卒中和處理出血並發症能力的醫院進行。不推薦用鏈激酶(SK)靜脈溶拴,易引起出血。月葯過程中出現嚴重頭痛、嘔吐和出血急驟升高時,應立即停用UK或rt-PA並進行CT檢查。
溶拴適應證:急性缺血性卒中,無昏迷;發病3小時內,在MRI指導下可延長至6小時;年齡≥18歲;CT未顯示低密度病灶,已排除顱內出血;患者本人和家屬同意。
絕對禁忌證:TIA單次發作或迅速好轉的卒中以及症狀輕微者;病史和體檢符合蛛網膜下腔出血;兩次降壓治療後Bp仍>185/110Hg;CT檢查發現出血、腦水腫、佔位效應、腫瘤和動靜脈畸形;患者14日內做過大收受或有創傷,7日內做過動脈穿刺,有活動性內出血等;正在應用抗凝劑或卒中前48小時曾用肝素治療;病史有血液疾病、出血素質、凝血障礙或使用肯凝葯物史(PT>15s,APTT>40s,INR>1.4,血小板計數>100/109/L)。
溶拴並發症:梗死灶繼發出血:UK是非選擇性纖維蛋白溶解劑,激活血栓及血漿內纖維酶原,有誘發出血潛在風險,用葯後應檢測凝血時及凝血酶原時間;溶拴也可導致致命的再灌注損傷和腦水腫;溶拴再閉塞率高達10%-20%,機制不清。
動脈溶拴療法-作為卒中緊急治療,可在DSA直視下進行超選擇介入動脈溶拴。尿激素酶動脈溶拴合用小劑量肝素靜脈滴注,可能對出現症狀3-6小時的大腦中動脈分布區卒中病人有益。
保護治療:多種腦保護劑被建議應用,在缺血瀑布啟動前用葯,可通過降低腦代謝、干預缺血引發細胞毒性機制減輕缺血性腦損傷。包括自由基清除劑(過氧化物歧化酶、巴比妥鹽、維生素E和維生素C、21-氨基類固醇等),以及阿片受體阻斷劑納洛酮、電壓門控性鈣通道阻斷劑、興奮性氨基酸受體阻斷劑和美離子等。目前推薦早期(<2h)應用頭部或全身亞低溫治療,葯物可用胞二磷膽鹼、新型自由基清除劑依達拉奉(edaravone)、早期(<4h)10%蛋白白、環磷醯胺和秋水仙鹼聯合應用。但許多腦保護劑在動物實驗有效,臨床療效不佳或無效,仍需足夠的證據。
抗凝治療:在大多數完全性卒中病例未顯示有效,似乎不能影響已發生的卒中過程。為防止血栓擴展、進展性卒中、溶拴治療後再閉塞等可以短期應用。常用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及華法林等。治療期間應檢測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須備有維生素K、硫酸魚精蛋白等節抗劑,處理可能的出血並發症。
降纖治療:通過降解血纖維蛋白原、增強纖溶系統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可選擇的葯物包括巴曲酶、降纖酶、安克洛和蚓激酶等,巴曲酶首劑1.BU,以後隔日5BU,靜脈注射,共3-4次,安全性較好。
抗血小板治療: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未選擇的急性腦梗死病人發病48h內用阿司匹林100-300mg/d,可降低死亡率和復發率,推薦應用。但溶拴或抗凝治療時不要同時應用,可增加出血風險。抗血小板凝集劑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也可應用。
有條件的醫院應組建卒中單元,SU由多科醫師、護士和治療師參與,經過專業培訓,將卒中的急救、治療、護理及康復等有機地融為一體,使病人得到及時、規范的診斷和治療,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改進患者預後,提高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和減少花費,有利於出院後管理和社區治療。中、重度腦卒中,如大面積腦梗死、小腦梗死、椎基底動脈主幹梗死及病情不穩定腦梗死病人均應進入SU治療。
腦梗急性期不宜使用或慎用血管擴張劑,因缺血區血管呈麻痹及過度灌流狀況,可導致腦內盜血和加重腦水腫。腦卒中急性期不宜使用腦細胞營養劑腦活素等,可使缺血缺氧腦細胞耗氧增加,加重腦細胞損傷,宜在腦卒中亞急性期(2-4周)使用。中葯制劑,如銀杏制劑、川芎嗪、三七、葛根、丹參和天然水蛭素等均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應進行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實驗和Meta分析,提供有效的有力證據。
外科治療:幕上大面積腦梗死有嚴重腦水腫、佔位效應和腦疝形成徵象者,可行開顱減壓術;小腦梗死使腦干受壓導致病情惡化的病人通過抽吸梗死小腦組織和後顱窩減壓術可以挽救生命。
康復治療:應早期進行,並遵循個體化原則,制定短期和長期治療計劃,分階段、因地制宜地選擇治療方法,對病人進行針對性體能和技能訓練,降低致殘率,增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和重返社會。
預防性治療:對有明確缺血性卒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心房纖顫和頸動脈狹窄等應盡早進行預防性直來。抗血小板葯阿司匹林50-100mg/d、噻氯匹定250mg/ d對腦卒中二級預防有肯定效果,推薦應用;長期用葯中要有間斷期,出血傾向者慎用。 1.病史有血液疾病,出血素質,凝血障礙或使用抗凝葯物史(PT>15s,APTT>40s,INR>1.4,血小板計數3d)以預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2.發病後24-48小時Bp>200/120mmHg者宜給予降壓治療;
3.血糖水平宜控制在6-9mmol/L;注意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4.預防性治療:對已確定的腦卒中危險因素應盡早給予干預治療。
③ 慢性病管理的內容是什麼
就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心情、飲食、休息、運動四個方面。吃葯也只是應急的控制症狀,對病的恢復沒有太大的作用,恢復要靠自身強大的修復能力完成。生活習慣不改就是吃仙丹也無濟於事
④ 如何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工作
有針對性的適時地個體化健康教育對高危人群、患者的疾病預防、控制與康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為了使鄉鎮醫院健康教育專業技術人員及時掌握這種新的健康教育方式,充分發揮個體化健康教育的作用,我們疾控中心要充分發揮專業機構業務指導的作用,及時培訓、指導鄉鎮健康教育專業技術人員掌握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適時開展干預,提供改變人們行為所必須的知識、技術與服務,使人們面對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各個層次的健康問題時,有能力自我作出有利於健康的科學選擇。
⑤ 怎樣做到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1.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心腦血管疾病在所有人體病症中有三個「第一」:
全世界每年約有170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占總死亡人數的50%以上,致死率位居第一;在人類所有疾病中,心腦血管病的復發率高達87%,復發率位居第一;在所有人體病症中,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高達50%,致殘率位居第一。
「致死率、復發率和致殘率」三個第一。如果家裡有人患了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這戶人家的精神面貌、物質水平就基本上回到原始社會的狀態了。
而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之一便是高血脂症。目前我國患高血脂的人數已高達1億多人,平均每年還在以1500萬人的速度激增。究其原因,與人體微循環系統的「氣血淤滯」現象息息相關。
微循環系統氣血淤滯,心臟內陽氣推動不足,便容易產生「心氣虛」的情況。心氣虛是指推動心臟肌肉的陽氣減弱,見到心儀的美女也很難「心動」了。
微循環系統氣血淤滯,心肌里的潤滑物質匱乏,便容易產生「心陰虛」的情況。心陰虛是指心陰液不足,連嘴裡的津液都很少,心肌在運動的時候就會「干磨」,摩擦生熱,所以心陰虛生內熱:手心熱,腳心熱,舌頭熱得通紅,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動不動就會跟家人朋友起急。這種人時間一長,要麼是高血脂、心肌缺血,要麼是心血管堵塞、心衰、心梗。
正所謂「微循環暢通,百病不生;微循環障礙,百病之源;微循環衰退,人體老化!」因此,有人將微循環系統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微循環系統是指微動脈、毛細血管網和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系統,微血管總長度有近十萬千米。這些血管口徑細、長度短、數量多,最粗的也在500微米以下,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而且這些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強,是循環系統中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部位,因此有調節組織血流量、供給細胞營養、排除代謝產物的功能。往往一根微小的毛細血管阻塞,就會造成局部微循環阻塞,甚至導致血栓的危險。
2.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血液能夠在血管中運行,不是因為地心引力落到腳底,而是因為有「氣」在推動著「血」。因此,「清除」心腦血管中的毒素,「調節」心腦血管的運行,「補充」心腦血管的活力,才能夠保持健康人體微循環系統「氣血鮮活」。
健康人群「氣血鮮活」,亞健康、疾病人群「氣血淤滯」表現如下:
腦力勞動者運動量少,血流緩慢,導致「氣血淤滯」,影響「氣血鮮活」;高血脂人群血液中脂肪過多,阻塞血流,導致「氣血淤滯」,影響「氣血鮮活」;工作緊張疲勞、精神壓力過大。心臟動力便會下降,心腦血管神經失調,導致「氣血淤滯」,影響「氣血鮮活」。
氣血淤滯,機體組織所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就會減少,導致紅血球聚集,脂肪沉積,微循環系統血管阻塞,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手拉手上門拜訪。因此,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通過食用一些葯食同源的食品讓你的氣血鮮活起來。
3.大蒜油:血管的「清道夫」
(1)通過兩個試驗來驗證大蒜油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
第一,溶解血栓試驗:在試管內放入含有血小板的血漿,加入促進血小板凝結的亞力酸,血小板會在瞬間凝結。但是,在試管的血漿中加人大蒜油後。血小板則不會凝結,從而證實大蒜油的抗血栓作用。
第二,平穩血壓試驗:為實驗狗結扎腦動脈三根血管,使之誘發高血壓,而後口服大蒜制劑,110天後血壓明顯下降並接近正常。
(2)葯食同源的「血管清道夫」。
數千年來大蒜既作為食物又作為葯物被廣泛應用。《本草綱目》稱大蒜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能辟邪惡,消癰腫」。現代醫學中,大蒜被譽為「天然廣譜抗生素」,含有140多種珍貴的天然物質,既有揮發性成分(又稱大蒜油),包括40多種硫醚化合物,又有非揮發性成分,包括100多種酯類、微量元素、礦物質以及氨基酸。而大蒜油的殺菌作用更是大蒜的2000倍,並具有極強的降血脂作用,堪稱「血管清道夫」。
(3)大蒜與大蒜油對人體的助益作用。
第一,大蒜辣素具有強效抗菌活性,約佔大蒜油的40%,對調節血脂、降血壓、抗動脈硬化等有輔助作用。
第二,「甲基烯丙基化三硫」佔大蒜油的4%~10%,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溶解纖維蛋白的活性。
第三,阿霍烯是一種溫和的抗血栓形成劑,能夠阻斷血脂合成,防止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上的沉積。
第四,大蒜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對多種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的生長繁殖有明顯抑製作用,外出旅行,不考慮口氣的因素,應該必備大蒜,大蒜可以預防菌痢和腸炎以及水土不服。而且平常愛吃大蒜的人,患流行性感冒的概率就小。
第五,增強機體免疫力,能促進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增生,刺激淋巴細胞分泌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等,提高機體免疫力,促使腫瘤細胞壞死、分化,能明顯抑制由各種化學致癌物誘發的癌症。
第六,大蒜的提取物可有效清除部分自由基,在肝臟內抑制過氧化的活性更強。
4.沙棘籽油:生命的「軟黃金」
沙棘籽油是前蘇聯宇航員日餐的必需品,因為沙棘是葯用食物,果實中的活性成分有190多種,而沙棘籽油的活性成分有103種(其中脂溶性維生素6種,脂肪酸22種,脂類42種,黃酮和酚類33種)。沙棘籽油以沙棘籽為原料,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在低溫下操作,既保護油脂中的有效成分,又無有機溶劑殘留,因此有「維生素寶庫」之稱。
(1)維生素寶庫:沙棘籽中維生素C含量相當於葡萄的200倍,鴨梨的500倍,蘋果的1000倍;胡蘿卜素含量相當於豆油的30倍;沙棘籽油中含有超過85%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亞麻酸、油酸佔到90%以上;維生素E含量高達200毫克/100克。此外,還含有花青素、槲皮素等近160多種活性物質,堪稱「生命活性因子寶庫」。
(2)沙棘總黃酮對心臟的全面保護:在沙棘中提取出的總黃酮,是含有7種黃酮的新型維生素。華西醫科大學的專家多年研究表明,沙棘總黃酮可緩解心絞痛,具有增加冠狀動脈血充量、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使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對垂體後葉引起的心肌缺血有明顯的對抗作用。
沙棘總黃酮可使高血脂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兩種指標下降,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調節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沙棘總黃酮能明顯縮小由冠狀動脈阻塞引起的心、肌梗死的面積,並提高人體在常壓和低壓下的耐缺氧能力。
(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清潔免疫作用:沙棘籽油的有效成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清除人體內自由基的作用,又能增強免疫系統功能,調節免疫活性細胞,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節劑。
因此說,沙棘籽油具有很高的醫葯價值,尤其對於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顯著。
5:銀杏植物界的千歲壽星銀杏是我國植物界的國寶,被冠以「植物界的熊貓」、「植物活化石」等美稱。據《葯典》記載,銀杏葉味甘、苦、澀,性平,活血化淤、斂肺、止痛,用於治療高血脂、冠心病、心絞痛、肺虛咳等疾病。
中國科學院和國內外眾多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一片小小的銀杏葉可提取160多種有效的葯用成分,其中有35種黃酮類化合物,17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大量的葯理實驗結果顯示,銀杏葉中有重要葯理活性作用的成分有兩大類:銀杏苦內酯和銀杏黃酮甙。
(1)銀杏苦內酯和黃酮甙兩者協同作用,可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在缺氧情況下保護腦和心肌細胞;還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2)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人體內引發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活性物質,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而銀杏苦內酯則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剋星。
(3)銀杏黃酮甙已被證實能有效對抗和消除體內自由基,並起到延緩衰老的良好作用。
6.野山茶油:油中之珍品野山茶油是《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大力提倡推廣的食用植物油,也是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保健植物食用油。為何小小的野山茶油會受到如此的禮遇?古今中外,人們都認為野山茶油是純天然的高級食用油。之所以說「天然」因為油茶樹的整個生長過程無需化肥、農葯,而且從去殼、曬干、粉碎、榨油到過濾的整個製作過程也全運用物理方法,自始至終沒有化學制劑的參與;之所以說「高級」因為山茶果的生長期從開花到成熟,歷經秋、冬、春、夏、秋五季,盡吸日月精華,而且野山茶油中不含芥酸、膽固醇、黃麴黴素和添加劑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1)為什麼說野山茶油的營養價值高於橄欖油?經測試,野山茶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油酸含量高達85%,亞油酸含量高達7%~13%,並富含人體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亞麻酸、Ω—3脂肪酸,以及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等等,總之,野山茶油的油酸、亞油酸含量均高於橄欖油,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是所有食用油中最高的。野山茶油中還含有微量山茶甙、山茶皂甙、茶多酚等,這些活性物質是橄欖油不具備的。其中山茶甙有強心作用,山茶皂甙有溶血栓作用,茶多酚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腫瘤。所以說野山茶油的營養價值,比之前國際公認營養最高的橄欖油還要高。
但需要說明的是,100%的純野山茶油在商場和超市很難買到,商場和超市出售的食用油大多是用茶油與其他油調配而成的。
(2)為什麼說野山茶油是「長壽油」?第一,對血液循環系統的幫助。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工作人員曾做實驗,結果表明:茶油中的油酸能夠降低人體總膽固醇和有害膽固醇,但卻不會降低有益的膽固醇。
美國心臟協會曾對長壽之鄉——中國的廣西巴馬進行研究,發現那裡的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最低,因為那裡的居民所攝取的脂肪類別與其他地區的居民不同。在他們食用的飲食中便有野山茶油,茶油中富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血脂,同時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從而使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難以形成。
廣東食品衛生監督研究所也曾對118例35~55歲的健康男女進行觀察,讓他們食用茶油,觀察40天後他們的血脂情況,發現甘油三酯明顯降低,血管舒張,血壓緩解,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降低。所以說,老年人多食用野山茶油,不僅可以去火、養顏、明目、烏發,更重要的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最終延緩人體衰老。
第二,對免疫能力的調節。
實驗人員分別給試驗白鼠餵食三種食用油:野山茶油、玉米油和魚油,雖然三種油都富含不同種類的不飽和脂肪酸,但最終對健康的影響結果卻不同。
餵食茶油的白鼠,其體內組織中對肌體有害的活性氧水平明顯低於其他白鼠,而且其體內組織中對肌體有益的SOD活性物質明顯高於其他白鼠。同時,因為茶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最多,所以表現出的免疫力也最強。
第三,增進記憶力。
營養學界把油酸稱為「安全脂肪酸」,油酸含量越多,說明食品的營養品質就越好,而野山茶油富含高達85%的油酸。飽和脂肪酸對大腦有害,而油酸屬於單不飽和脂肪酸,對營養大腦至關重要,因此可以增強大腦記憶力。
(3)為什麼說野山茶油是「月子油」?第一,在台灣和福建,女人懷孕要吃野山茶油,因此野山茶油在台灣素有「月子油」的美譽。因為產婦在孕期食用野山茶油不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野山茶油中富含的維生素E還可用於防治產婦習慣性流產、先兆性流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研究顯示,妊高症者血清和胎盤血中過氧化脂質含量明顯高於正常妊娠,可能消耗過多的維生素E。
第二,野山茶油富含維生素B和鈣、鋅等微量元素,被營養學界譽為「生命之花」。野山茶油中的鋅元素含量是大豆油的10倍,而鋅對胎兒、幼兒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因此嬰幼兒及兒童食用茶油可以助消化,通便消火,促進骨骼發育。
第三,普通食用油進入人體後,其未消化部分會聚集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導致肥胖誘發其他疾病。野山茶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能與體內的分解醇素產生作用,被分解轉換為能量,阻斷脂肪在內臟及皮下生成,有利於人體塑身減肥。
第四,雲南的某些女士常用茶油梳頭、洗頭、搽臉,雖然當地紫外線輻射強烈,但女士的皮膚細嫩雪白,因為野山茶油具有防曬、抗紫外線的作用,因此可以防止曬斑和皺紋的產生。
第五,產婦分娩後食用野山茶油,有利於傷口癒合,並可緩解孕婦便秘。塗抹野山茶油,又可以緩解由於皮膚拉伸引起的瘙癢和乾裂現象。
第六,野山茶油可以活血化淤,所以當嬰幼兒摔傷、碰傷,起尿疹、濕疹時,可以將野山茶油塗於患處,安全有效。
第七,愛美的女士睡前在眼睛周圍抹一點山茶油,可消除眼袋;抹在嘴唇上,可防止嘴唇乾裂;抹在手上便是天然的護手霜、潤膚露。
第八,野山茶油還可以消炎抗菌,抹在身上可以防治蚊蟲叮咬,有效止癢。如果有頭癬、脫發、皮屑,甚至身上有癬疥都可以塗抹野山茶油,因為野山茶油能殺菌、抗病毒。
⑥ 慢性病管理內容是什麼
⑦ 心腦血管疾病如何預防
主要是控制好血脂和血壓,因為中老年人主要的病因是這些,建議通過服用心力健蔬菜膠丸強健心力,增強心臟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另外平時在生活中注意低脂低鹽飲食為主,.適當鍛煉,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避免過度的精神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