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局免費培訓有什麼條件
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以下人員,均可享受政府培訓費用補貼:失業和協保人員農村富餘內勞動力;高等院校畢業學容年的學生;在職職工;其他經批準的人員。
有積極的創業、就業、致富慾望;市區應往屆畢業生、下崗失業、破產、失地人員、憑身份證復印件、二張一寸照片、新就業失業登記證享受免費培訓免費考證。
(1)預備勞動力公共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再就業培訓形式
一是短期培訓,培訓期限為1~3個月,培訓對象主要是失業或下崗時間較長、維持正常生活水平有一定困難,且再就業願望十分迫切的職工。使他們能夠在短期內掌握一定的技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盡快實現就業。
二是中期培訓,培訓期為3個月~一年以內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富餘人員和即將下崗的職工。這部分職工應及時選擇實用性較強、社會需求量大,且有一定難度的中期技能培訓。如家電維修、電工、司機、機修工等。這樣一旦下崗或失業,能夠很快再就業。
三是長期培訓,培訓期限在一年以上,對象為青壯年企業富餘人員和下崗職工。主要是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學歷證書而參加系統的教育培訓。
參考資料:網路再就業培訓
2. 對思茅區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有何意見和建議
摘要 創業人才以及異地培訓。由縣農辦、人勞局牽頭負責。創業人才培訓,主要指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龍頭企業的領辦者、行業協會帶頭人、家庭工業創辦人、小企業經營者、農家樂經營業主、網上創業、農村經紀人、村組幹部、外出打工返鄉人員和有志於農村創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等各類農村經營能人的培訓。著重以農民自主創業和創辦實體、創辦農家樂或農家樂餐飲、客房服務和網上創業的技能培訓為主;異地培訓主要是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庫的各類實用人才以及農民急需而我縣無師資力量的培訓。
3. 什麼是勞動預備役制度
勞動預備制度是國家為提高青年勞動者素質,培養勞動後備軍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項新型培訓就業制度。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1999年起,在全國城鎮普遍推行勞動預備制度,組織新生勞動力和其他求職人員,在就業前接受1-3年的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
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後,在國家政策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完善勞動力市場建設。
(3)預備勞動力公共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1949年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民兵制度。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為加強和統一對民兵的領導,決定成立人民武裝部。當時民兵已發展到550萬人以上。
1951年3月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地方縣以上政府設立人民武裝部,鄉或行政村設民兵隊部。到1952年底,各級人武部已陸續建立1.7萬個,人民武裝幹部6.3萬多人。
4. 關於勞動預備制的
勞社廳發〔2000〕10號 0 g* }5 O6 }7 k; o" x + y: D4 d0 E+ N: M,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 m1 |( R' W' h! F F ) W& z2 R- l& v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等部門關於積極推進勞動預備制度加快提高勞動者素質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60號)精神,我們制定了《勞動預備制培訓實施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M) S |0 r5 G: a: |, x & x8 Z+ o, E* c0 D9 W. m$ e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 a7 a4 E& Q5 ^ J- c, F* D0 B8 Y二○○○年四月七日. c4 y5 G+ H. E' V' r( ~6 J- w 6 [1 f% S/ a3 V- r2 ]" b ; B6 Q& l5 y- b! v+ z --------------------------------------------------------------------------------8 y- T; O( `/ f2 K 4 \* a$ e) M7 N/ O* _& J3 Q2 y勞動預備制培訓實施辦法, M# F j0 V1 F$ b ( y: E! Z, @1 W為落實勞動預備制培訓任務,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等部門關於積極推進勞動預備制度加快提高勞動者素質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60號),制定本辦法。 # P n$ l8 ~5 P 5 N8 S0 u9 B, ?% J; s一、培訓對象# o1 [& y* A3 N+ N + [: p# P' Y' b8 T(一)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意的城鎮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 ) k$ U( ?/ R y: }9 L" Q% m6 z& @: F6 e9 c( R4 c8 _ (二)農村未能繼續升學並准備從事非農產業工作或進城務工的初、高中畢業生。8 O: V4 E, k3 N5 v6 z7 Q ; c4 l9 m! X5 Q3 C" B3 k1 L( g# }7 w(三)各地可以結合實際,引導組織准備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及城鎮失業人員、企業下崗職工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 J, ^ i. A' W% N* W* b+ L $ ?* Z. s) v% f& m# {. J* x; l 二、機構認定# m* ~/ @& u* V: A 9 D! ^2 M: x" b: b7 E 根據當地培訓任務的要求,通過申報、評估,認定一批辦學條件好、培訓質量高、專業設置合理的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或其他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為勞動預備制定點培訓機構,並定期向社會公布定點培訓機構的名稱、地址、專業設置情況。, q7 A4 D. O# Y9 W7 V: D$ M , t1 a1 _! P: c. q1 f% E 三、專業設置7 _4 x3 t9 \6 S- e% A8 L, \ 1 v- _# u' y$ r) h+ N' Y(一)定點培訓機構要根據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依據國家職業分類,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開設符合就業需求的培訓專業。* V0 @& q V1 c$ U I+ M9 ? 6 ^5 T4 B* o4 z' b(二)就業服務機構(包括鄉鎮勞動服務機構)要對城鄉勞動力資源和用人單位用工需求進行調查,及時發布職業需求預測信息,指導定點培訓機構合理設置培訓專業。. g2 s( N1 m' ^6 m& }# k$ @) X : E# @, R/ H' O' \) L 四、培訓招生 9 Y0 O- ~3 F% B4 r- _" c1 ~- K4 Y# t T0 a! K4 p+ B+ D+ ~ (一)勞動預備制培訓對象憑初、高中畢業證書報名免試參加培訓,各地可將勞動預備制培訓登記報名與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招生結合進行。 ! }" @% w; f0 w: ?: V, }" h! @- i/ a( y# a (二)公共職業介紹機構以及鄉鎮勞動服務機構應開設專門窗口,公布勞動預備制培訓專業,發布定點培訓機構招生廣告,指導和組織前來求職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 * L3 C3 {' n$ w j( b# J7 X& g, V6 N( C: T9 | 五、培訓期限 $ v8 ~. h$ m$ G% T: A3 {/ |& ?/ I2 ]0 r) i" w/ Y9 s: B2 N7 |' v' J: M+ z (一)根據培訓對象和崗位需求,確定勞動預備制培訓期限。城鎮初中畢業生初級技能培訓期限一般為1年以上,中級技能培訓期限一般為2年以上;城鎮高中畢業生中級技能培訓期限一般為1年以上,高級技能培訓期限一般為2年以上。特殊職業(工種)的培訓期限,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一般崗位新生勞動力的培訓期限可適當縮短。" ?" X7 q5 [) \( @/ L$ [, ^ 2 `0 K. r# {/ A# D) a: |) R* e4 ^ (二)已實現流動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可在就業地參加培訓,培訓的期限、內容和形式可根據城市用工需要或職業(工種)特點靈活掌握。 - R) _$ h8 O$ H+ z6 c" l" r5 s. `# F2 y. W2 Y8 @5 s 六、培訓內容( }- A# m. k* c: G# A+ ^. {1 d" L + j* \3 M0 I- X' b6 g(一)按照勞動預備制培訓的基本要求設置培訓課程,培訓期限2年以下的課程採用基本素質、職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4個模塊進行教學。' I- ]- E$ H3 X& j3 e+ \ * j7 J& p) }+ @2 v/ b9 V5 f% z(二)國家規定的就業准入職業(工種)和通用工種培訓,執行部頒勞動預備制培訓計劃、大綱,其他工種的培訓計劃、大綱,由各地遵照部頒培訓計劃、大綱自行制定。 ) W( e% s4 u2 B3 A4 W) B/ I 4 @4 b4 g! I5 J5 ]( G' Z(三)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由各定點培訓機構組織實施。 w4 |/ W3 \5 U) U/ S . g4 f- p; ~+ v* j+ }4 a4 i a七、培訓形式 . z. S% u0 O3 s9 s& a" K7 z : ]# |8 A. U% L+ U7 }$ u; K(一)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以全日制為主,其他人員可採取非全日制、學分制與學時制相結合或參加遠程培訓等形式。2 h7 |/ W% }/ Z. T3 `5 @2 e1 }7 ]9 O 8 @, {2 k0 `# S( S) q (二)參加1年以上勞動預備制培訓的初中畢業生,學習期滿,經考試合格可直接轉為技工學校學生,學習期限連續計算;參加1年以上勞動預備制培訓的高中畢業生可參加高級技工學校學習。* N; k1 }) f3 Z/ ^2 N $ n2 V; O' z8 s+ ^2 n5 v O/ V (三)具備一定條件的定點培訓機構,可與其他教育機構聯合辦學,多渠道、多層次培養人才。 ; I4 q; N+ c! p4 }7 ? : D7 ?/ T1 ^ L. x. O八、培訓證書 0 X, K; ]1 W' E0 v. N4 E 4 a; q, D! m' x3 s/ E(一)勞動預備制培訓人員學習期滿,經考試合格,可獲得勞動預備制培訓合格證書;參加技術工種培訓,取得勞動預備制培訓合格證書後,經職業技能鑒定合格者可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達到中級技能水平的優秀學員,可通過相應考試,獲得技工學校畢業證書。 6 h) ?' S4 y# h) Z$ \7 J, w; K5 S1 K: ]3 `0 | Z% f" K (二)勞動預備制培訓合格證書、職業學校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勞動預備制培訓人員就業的憑證。 % P2 p- n' r) ?! @# n$ N# z8 E0 P- h. L Q9 L% d9 D) n) } 九、培訓經費( ]# R, I9 W; ?3 _2 n/ S : l) D% L4 b u/ R, U5 Q' `( q(一)勞動預備制培訓所需經費,原則上由個人和用人單位共同承擔,政府給予必要的支持。3 D, B" u. V" i8 F; }5 B $ S, b- o; i* l4 r* r; u' I' z' D (二)定點培訓單位對學員收取培訓費,參照當地職業學校或培訓機構的收費標准執行,對家庭經濟確有困難的,可酌情減免培訓費用;勞動保障部門舉辦的技工學校,根據招生人數,按當地生均經費標准向財政部門申請經費(技工學校經費科目);用人單位委託定向培訓的,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提取一部分用於培訓。3 i4 X( r6 n3 y7 W m 4 m; Q/ M) j! s. o* P 十、就業服務 3 s J6 ^- ^3 _" U6 @6 W; \& j; U0 j( q& _ (一)就業服務機構要把取得勞動預備制培訓合格證書、職業學校畢業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勞動預備制培訓人員,納入勞動力信息資源管理系統,根據國家就業方針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組織雙向選擇,優先推薦就業。4 U4 o% U+ x7 Y 9 ]9 \2 s: Z+ i(二)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與勞動預備制定點培訓機構建立定期聯系制度,對學員進行職業指導,分析就業形勢,指導就業方向,並提供存放檔案等服務,指導和幫助學員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 - y$ O3 c& h Y- D6 u7 l6 i* A ' }* T7 Z+ s9 L' F, L- p# k, P6 O抄送:各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勞動局。
5. 跪求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學員個人小結 初級計算機操作員的個人小結。600字左右。
這段時間的學習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有成長的快樂,有豐收的喜悅,有不懂的遺憾,還有即將離別的不舍。這幾天的學習真的給我太多的感受,這幾天的學習讓我一生都受用無窮。將成為我人生旅途中最寶貴的收獲。
一、提高了思想認識,體會到教育技術培訓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我體會到教育技術培訓勢在必行,國家對本次培訓是多麼的重視,也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的時代對點化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的老師要不斷的學習培訓,需要新型的、專業化的老師。不學習真的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了。通過培訓,為我指明了今後工作的方向,我對信息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樣一個全方位的培訓,使我的教學理念又一次得到提升,
二、通過學習知不足,促進步
1、通過學習,感覺到自己有太多的計算機的知識不懂,比如:程序操作、計算機理論。感受到不懂計算機,真的是太落後了,通過學習感受到自己又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經常上機操作,爭取早日駕馭電腦,學有所用。
2、通過學習,我體會到,我們原來的教學時多麼的落後,網上平台真的挺好,學習起來很方便、很實用。我每天在網上交流、討論、提交作業。瀏覽網頁,閱讀資料、觀看案例、完成作業,在網路的海洋里,我們盡情的汲取著知識的甘露。感到一種前所沒有的滿足,這種滿足是我們對知識的一種渴望。
3、通過學習,我對信息教育技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多媒體的操作,讓我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方便,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從而讓我們的課堂更生動、更有新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創造性的發揮我們的課堂。
4、通過學習,我們結識了很多的夥伴,我感受到我離這些同伴的距離太遠了,不學習真的落後了。在這里,大家取長補短,互幫互助,互通有無。大家都毫不吝嗇,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毫不保留的互相交流著。雖然學習是緊張的,可是大家的心情是愉悅的,氣氛是和諧的。只是感覺到時間真的是太短了,需要互相學習的知識真的是太多了。
6. 1、什麼是農村長期剩餘勞動力 2、什麼是預備制培訓
所謂農村剩餘勞動力,是指農村勞動力中沒有從事農業生產也沒有從事其他生產或服務活動的勞動力。由於這群人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工作,所以稱為剩餘勞動力。
勞動預備制培訓,是對新生勞動力和其他求職者在就業前進行的職業訓練和職業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或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後,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就業。勞動預備制度,是從1999年起在全國城鎮普遍推行的,它對於提高勞動者素質,調節勞動力供求,緩解就業壓力都起到積極作用。
7. 培訓勞動保障知識心得怎麼寫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本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高度重視民生問題。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紛紛出台,人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令無數人感到了黨的溫暖。「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通用語。十七大報告再次更加系統完善地從多方面闡述民生話題,處處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對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關懷,大政方針中折射出民生亮點,報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對涉及民生問題進行了全面布置,描繪出一幅百姓生活的新景象,也為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就業、社會保障、和諧勞動關系事關人民群眾的「三最」問題。報告明確提出要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等目標。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勞動保障系統作為政府民生工作的職能部門,任務更加艱巨,責任也更為重大。
通過系統地學習十七大報告,我認為勞動保障工作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快發展:
一是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進一步完善就業扶持政策、繼續做好就業援助和公共就業服務的同時,重點在促進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和加快培養技能型勞動者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社會比較充分就業。
二是堅持「保基本、廣覆蓋」,完善與我縣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居民、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基本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建立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的機制,加快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三是加強和完善社區就業服務管理工作,依託社區廣泛宣傳和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真正由社區落實的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包括崗位性的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靈活就業人員中「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的社保補貼、小額貸款的信用擔保等。同時結合社區服務需求開發公益性崗位,大力發展社區勞務派遣組織、服務實體和就業基地,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開通更多渠道。
四是實施 「發展和諧勞動關系行動計劃」,認真解決廣大職工反應強烈、最為關心的問題,重點要在規范勞動合同簽訂、完善企業普通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強勞動力資源市場監管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
8. 新員工的培訓一般都包括哪幾個方面
每當有新的員工抄加入到一個公司都會有至少一次的培訓, 1.應知應會的知識,員工要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願景、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市場前景及競爭;員工的崗位職責及本職工作基礎知識和技能; 2.技能技巧,技能是指為滿足工作需要必備的能力,而技巧是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得到的,熟能生巧,像打字,越練越有技巧。企業高層幹部必須具備的技能是戰略目標的制定與實施,領導力方面的訓練; 3.態度培訓,員工的態度決定其敬業精神、團隊合作、人際關系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職業化精神,在這些方面的培訓,大部分企業做的還不夠。
9. 什麼是勞動預備制度培訓
勞動預備制度是國家為提高青年勞動者素質,培養勞動後備軍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項新型培訓制度。從1999年起,在全國城鎮普遍推行勞動預備制度。這一制度的基本內容是組織新生勞動力和其他求職人員,在就業前接受13年的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後,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就業。
實行勞動預備制度的主要對象是城鎮未能繼續升學並准備就業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及農村未能升學並准備從事非農產業工作或進城務工的初、高中畢業生。對准備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初、高中畢業生,各地可從本地實際出發,另行制定培訓辦法。各地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城鎮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
勞動預備制度的主要任務,就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青年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提高青年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使其有準備地進入勞動力市場,在國家政策指導和幫助下實現就業。具體而言,對不同的青年勞動者有不同的要求:
1.從事技術工程的勞動者:必須經過規定時間的職業培訓.掌握必備的優良學識和技術、能力,取得相應的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後,才可以就業:
2.初中畢業生:分三種情況。參加初級技能培訓的,培訓期限為1--2年;參加中級職業技能培訓的為3年;參加非技術工種培訓的為3年左右。
3.高中畢業生:分四種情況。勞動預備制度培訓內容有三項基本要求:是要以面向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二是培訓內容要全面系統;三是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