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1年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2021年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如下:
主要圍繞新冠肺炎醫院感染防控措施、工作流程及新冠肺炎個人防控要點展開了詳細講解,同時還全員普及了口咽拭子標本採集方法,並再次宣講了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點、診斷與治療等方面的知識。
培訓指出全院各科室要貫徹落實新冠肺炎防控具體舉措,嚴格分級防護措施,熟練掌握消毒隔離要求,做好患者宣教及管理工作,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針對保安、保潔等後勤人員,培訓重點講解了清潔消毒、醫療廢物管理等內容,強化其防控知識,要求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參與人員
主會場設在總院區三樓會議室,分會場設在東院區一樓會議室,並同步進行線上視頻培訓,會議由感染管理部主任孫逢國主持。
共計500餘人參加現場培訓,近1000人參加線上培訓,其餘員工均接受科室二級培訓,確保全院臨床醫技、職能後勤、物業管理人員全員培訓到位。
以上內容參考山東衛生新聞網-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舉報2021年元旦和春
B. 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
培訓主要內容包括血液透析醫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監測內容和方法、感染預防與控制,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滅菌方法、診療過程中感染防控、牙科綜合治療台水質控制,手術部位感染的概念、概況、防控要點等。
重點科室、重點環節的管理是醫療安全的重要保證,通過培訓,強化各相關科室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意識,拓寬大家的感控思路,為進一步規范操作、保護患者安全以及消除醫院感染隱患奠定基礎。
屬於醫院感染:
1、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入院48小時後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後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3、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症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後獲得的感染。
5、由於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6、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C. 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怎麼寫
院感培訓包括:無菌技術的培訓、把握抗生素的使用、醫院感染診斷標准、自我防護知識等這些方面的一些知識培訓。院感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於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廣義地講,醫院感染的對象包括住院病人、醫院工作人員、門急診就診病人、探視者和病人家屬等,這些人在醫院的區域里獲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稱為醫院感染,但由於就診病人、探視者和病人家屬在醫院的時間短暫,獲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復雜,常難以確定感染是否來自醫院,故實際上醫院感染的對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醫院工作人員。
為了提升醫務人員質量、安全、服務意識,加強對院感防控要求和標準的理解和掌握,推進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實,3月5日,芮城縣醫療集團舉辦醫療質量與安全及醫院感染管理相關知識培訓。芮城縣醫院全體醫技護人員參加現場培訓,各鄉鎮衛生院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進行實時觀看,培訓由芮城縣醫院副院長許惠萍主持。
會上,對口支援芮城縣醫院的運城市中心醫院手術室副護士長祁蕊以《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為題從術前防控、術中及術後防控方面講解了手術部位的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芮城縣醫院胸外神經外科醫師王偉結合大量臨床案例對醫院感染的診斷原則、感染部位的分類及醫院感染病例的診斷流程等內容進行了講解。
芮城縣醫院醫務科科長楊惠珍對《質量考核標准》《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與流程》《平安醫院建設的具體措施》《患者安全目標》等進行了解讀和說明。培訓結束後,還對參培人員進行了理論知識考核,確保達到培訓效果。
本次培訓內容豐富,實用性強,進一步強化了醫務人員安全責任感,提高了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推動醫療集團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是消毒滅菌、手衛生與醫療廢物管理。消毒和滅菌,消毒,指用化學、物理、生物的方法殺滅或許除去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滅菌:殺滅或許除去流傳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細菌芽胞和真菌孢子。醫療器械滅菌合格率 100%。
醫務人員手衛生要求:
衛生手消毒後醫務人員手錶面的菌落總數應≤1ocfurcme。
外科手消毒後醫務人員手錶面的菌落總數應≤5cfurcme。
什麼時間洗手直接接觸病人前後,摘手套後(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不論是否戴手套,進行侵襲性操作前,接觸體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膚或傷口敷料後,護理病人從污染部位移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緊鄰病人的物品後(包括醫療設施)。
E. 2021年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2021年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是:
醫院感染的定義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診斷標准下列情況屬於醫院感染:
1、無明顯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入院 48小時後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後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3、在原有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症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後獲得的感染。
5、由於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6、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醫院感染爆發是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F.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1、對有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2、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並指導實施。
3、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並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者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
4、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導。
5、對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導。
6、對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
7、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並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8、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
9、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管理工作。
主要職責是:
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根據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特點制定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採取有效預防與控制措施,防止病原體傳播及造成嚴重後果,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發現有醫院感染暴發趨勢時,及時報告感染管理科,並積極協助調查。
監督檢查本科室抗菌葯物臨床使用情況。
監督檢查本科室工作人員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等情況。
G. 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每月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無菌包滅菌後處理,治療室、換葯室的醫院感染管理要求。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
院感無菌包操作
1、室內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分區明確,標志清楚。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櫃,過期重新滅菌;設有流動水洗手設備。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抽出的葯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註明時間,超過2小時後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最好使用小包裝。
5、碘酒、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並滅菌;置於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
H. 2021年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2021年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內容主要圍繞新冠肺炎醫院感染防控措施、工作流程及新冠肺炎個人防控要點展開了詳細講解,同時還全員普及了口咽拭子標本採集方法,並再次宣講了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點、診斷與治療等方面的知識。
培訓指出全院各科室要貫徹落實新冠肺炎防控具體舉措,嚴格分級防護措施,熟練掌握消毒隔離要求,做好患者宣教及管理工作,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針對保安、保潔等後勤人員,培訓重點講解了清潔消毒、醫療廢物管理等內容,強化其防控知識,要求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參與人員
主會場設在總院區三樓會議室,分會場設在東院區一樓會議室,並同步進行線上視頻培訓,會議由感染管理部主任孫逢國主持。
共計500餘人參加現場培訓,近1000人參加線上培訓,其餘員工均接受科室二級培訓,確保全院臨床醫技、職能後勤、物業管理人員全員培訓到位。
以上內容參考山東衛生新聞網-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舉報2021年元旦和春
I.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怎麼寫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可以是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
一、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 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
二、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 生活的重要場地。
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於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於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癒、康復。
三、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
四、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採用濕式清掃,並每日用紫外線消毒。
2、進行無菌操作時,帽子要把全部頭發蓋住,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置。無菌物品應放在清潔、乾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於空氣中並定期檢查。
4、取無菌物品時,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凡未經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觸及和跨越無菌區。無菌物品取出後,雖未動用,但亦不能放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