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禽流感的防治知識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識》。全文如下:
一、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傳染性疾病,容易在鳥類(尤其是雞)之間引起流行,過去在民間稱作雞瘟。禽類感染後死亡率很高。
二、什麼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亞毒株(以H5N1和H7N7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類中傳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斷進化的,其寄生的動物(又叫宿主)范圍會不斷擴大,可感染虎、家貓等哺乳動物,正常家鴨攜帶並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豬體內更常被檢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類。1997年,在我國的香港地區,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導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證實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為止,發現H5N1病毒的流行地區有:柬埔寨、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印尼、日本、寮國、馬來西亞、韓國、泰國、越南、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土耳其、羅馬尼亞、希臘等國。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控制措施的乙類傳染病。
三、人是怎樣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傳染給人,人類直接接觸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糞便或直接接觸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過飛沫及接觸呼吸道分泌物也是傳播途徑。如果直接接觸帶有相當數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糞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經過眼結膜和破損皮膚引起感染。
四、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哪些表現?
人類患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後,起病很急,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大多在39℃以上,持續1~7天,一般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症狀。除了上述表現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還可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現,甚至可導致死亡。
五、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關鍵是什麼?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關鍵要做到 「四早」,指對疾病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早發現:當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醫。
早報告: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類似病例,及時報告當地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早隔離: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隔離,對密切接觸者要按照情況進行隔離或醫學觀察,以防止疫情擴散。
早治療:確診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應積極開展救治,特別是對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療,經過抗病毒葯物治療以及使用支持療法和對症療法,絕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復出院。
六、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該病非常重要。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不吸煙,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2、保持室內清潔,使用可清洗的地墊,避免使用難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傢具及牆壁清潔,確保排水道通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應每天開窗換氣兩次,每次至少10分鍾,或使用抽氣扇保持空氣流通;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3、注意飲食衛生,進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時要注意生、熟分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搞好廚房衛生,不生食禽肉和內臟,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製品後要徹底洗手。
4、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公眾特別是兒童應避免密切接觸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處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熱,100℃下1分鍾即可滅活。對乾燥、紫外線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葯都很敏感。
6、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症狀,應戴上口罩,盡快就診,並切記告訴醫生發病前有無外游或與禽類接觸史。
7、一旦患病,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葯,多休息、多飲水,注意個人衛生。
㈡ 禽流感的有關知識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人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
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約為33%。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區域間的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按病原體類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症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約是60%,家禽雞感染的死亡率幾乎是100%,無一倖免。
禽流感的症狀依感染禽類的品種、年齡、性別、並發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環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統或神經系統的異常。
常見症狀有:病雞精神沉鬱,飼料消耗量減少,消瘦;母雞的就巢性增強,產蛋量下降;輕度直至嚴重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和大量流淚;頭部和臉部水腫,神經紊亂和腹瀉。
這些症狀中的任何一種都可能單獨或以不同的組合出現。有時疾病暴發很迅速,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已發現雞死亡。
另外,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禽流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差異很大,取決於禽類種別和毒株以及年齡、環境和並發感染等,通常情況為
高發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時,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最早的人禽流感病例出現在1997年的香港。那次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導致12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63%。中國從03年至今有3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21人死亡。
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羽絨製品是否傳播禽流感?
羽絨製品通常會經過消毒、高溫等多個物理和化學處理過程,傳播病毒的幾率應當很小。
它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
流感病毒有三個抗原性不同的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A型流感病毒也見於人、馬、豬,偶可見於水貂、海豹和鯨等其他哺乳動物及多種禽類。
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主要是由於三個方面的因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對人類的
侵襲。首先,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體細胞識別並結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組必須含有幾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而禽流感病毒沒有;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於含鹼性氨基酸數目較多,使其在人體內的復制比較困難。
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對去污劑等脂溶劑比較敏感。福爾馬林、β丙內酯、氧化劑、稀酸、乙醚、脫氧膽酸鈉、羥胺、十二烷基硫酸鈉和銨離子能迅速破壞其傳染性。禽流感病毒沒有超常的穩定性,因此對病毒本身的滅活並不困難。病毒可在加熱、極端的pH、非等滲和乾燥的條件下失活。
在野外條件下,禽流感病毒常從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糞便中排出,病毒受到這些有機物的保護極大地增加了抗滅活能力。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環境中,特別是涼爽和潮濕的條件下存活很長時間。糞便中病毒的傳染性在4℃條件下可以保持長達30~50天,20℃時為7天。
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存活較長時間。有研究提示,它在糞便中能夠存活105天,在羽毛中能存活18天。
(一)加強禽類疾病的監測,一旦發現禽流感疫情,動物防疫部門立即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養殖和處理的所有相關人員做好防護工作。
(二)加強對密切接觸禽類人員的監測。當這些人員中出現流感樣症狀時,應立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採集病人標本並送至指定實驗室檢測,以進一步明確病原,同時應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三)接觸人禽流感患者應戴口罩、戴手套、穿隔離衣。接觸後應洗手。
(四)要加強檢測標本和實驗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嚴格執行操作規范,防止醫院感染和實驗室的感染及傳播。
(五)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類及蛋類等食品;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六)養成早晚洗鼻的良好衛生習慣,保持呼吸道健康,增強呼吸道抵抗力。
(七)葯物預防對密切接觸者必要時可試用抗流感病毒葯物或按中醫葯辨證施防。
(八)別去疫區旅遊。
(九) 重視高溫殺毒。
禽類防治: 1免疫接種 嚴格認真地做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特別是在禽流感的高發季節每隔3~4個月要進行一次H5N1RE-5+RE-4和H9的免疫,這兩種禽流感疫苗的防疫要間隔10天進行。
2切實搞好飼養管理
採取封閉式飼養,嚴防野鳥從門、窗進入禽舍;防止水源和飼料被野禽糞便污染;定期對禽舍及周圍環境進行消毒,加強帶雞消毒,定期消滅養禽場內的有害昆蟲及鼠類;死亡禽類必須焚燒或深埋。
作好禽類飼養管理,提高禽只的抵抗力,盡量減少應激因素的發生,注意秋冬、冬春之交季節的變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及時清理糞便,還可定期在雞舍使用中葯蒼術、丁香酚、艾葉、茵陳、青蒿、紅花等,熏蒸雞舍,減少不良氣體的刺激,從而達到減少呼吸道病和腸道病的發病率。
3對於出現死亡和產蛋率下降的雞群可及時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葯配合敏感的抗菌葯物用於治療腸炎和輸卵管炎,如並發呼吸道症狀,再配合多西環素或泰樂菌素等,出現產蛋率下降時飼料中添加維生素B12、亞硒酸鈉維生素E等。
人禽流感的預後與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感染H9N2、H7N7者,大多預後良好;而感染H5N1者預後較差,據目前醫學資料報告,病死率約為30%。
影響預後的因素除與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外,還與患者年齡,是否有基礎性疾病,治療是否及時,以及是否發生並發症等有關。
㈢ 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識宣傳單
人感染H7N9禽流感科普性知識問答
1、什麼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最常見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戰,高熱,體溫可達39~40℃,伴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無並發症,多於發病3~4天後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輕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狀輕,2~3天可恢復。
2、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無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發現H5和H7兩種亞型。由於種屬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況可以感染人,既往確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 H7N7、H5N2、H10N7,症狀表現各不相同,可以表現為呼吸道症狀、結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後常表現為高熱等呼吸道症狀,往往很快發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什麼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據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為1-16種亞型,根據病毒神經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為1-9種亞型,HA不同亞型可以與NA的不同亞型相互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類特別是水禽是所有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種。H7N9亞型流感病毒既往僅在禽間發現,在荷蘭、日本及美國等地曾發生過禽間暴發疫情,但未發現過人的感染情況。
4、我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現況?
截止目前我市未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
5、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臨床表現?
主要臨床表現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熱(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起病5-7天出現呼吸困難,重症肺炎並進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並死亡。
目前對該疾病臨床特徵的認識還很有限,該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輕型病例或其他臨床表現尚不清楚。隨著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積累,對該疾病的認識將會發生變化。
6、全球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毒情況?
1996年~2009年間,荷蘭、義大利、加拿大、美國和英國曾報道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例,病毒亞型分別為H7N2、H7N3和H7N7,臨床表現主要為結膜炎與輕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此前,我國從未發現過H7亞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7、H7N9病毒與既往H1N1、H5N1和其他季節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傳染性如何?
由於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確診病例較少,對該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資料十分有限,尚無法對該病毒的毒力和人際傳播的能力做出准確判斷。
8、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來源?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從病毒生物學上屬於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國際上所發現的人感染H7亞型的流感病毒也多來自於禽類,但截至目前,確診病例的具體感染來源尚不清楚。
9、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夠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目前尚未證實該病毒具有人傳人的能力。
10、如何預防H7N9流感?
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注意營養、保持良好體質有利於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要用紙巾、手帕掩蓋口鼻,預防感染他人。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
目前尚無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11、目前的治療方法?
基因序列分析顯示,該病毒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類抗流感病毒葯物敏感。根據其他型別流感抗病毒治療的經驗,發病後早期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類抗流感病毒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對人類新發現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異性治療手段仍需觀察研究。
12、公眾如何保護自己?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遮掩口鼻等個人衛生習慣,能夠有效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疾病。同時還應避免接觸病死禽、畜。
13、公眾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風險大嗎?
目前,僅在局部地區發現少數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經醫學觀察未發現續發病例。根據目前有限證據推測,公眾感染該病毒的風險較低。
14、醫務人員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風險大嗎?
目前尚無H7N9人傳人的確切證據,確診病例接診的醫務人員中均未發現感染病例,但由於醫務人員比普通公眾接觸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機會更多,建議醫務人員在診治病人過程中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在接診疑似或確診H7N9禽流感病例時,應採取標准預防加飛沫傳播預防和接觸預防。
15、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已採取的行動?
病例出現後,當地衛生部門高度重視,及時採取了病人救治、流行病學調查、標本採集與送檢、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並加強了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監測工作。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對此次疫情高度重視,接到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報告後,立即向上海、安徽和江蘇派出專家工作組,指導當地開展患者的救治和調查工作,召開多部門會商會,對疫情性質進行分析研判,並安排部署了相關調查、防控和應對准備工作。
國家疾控中心接到病例報告和送檢標本後,及時開展了疫情風險研判和實驗室檢測研究,在短時間內做出了病例的病原學診斷,在全球首次發現和確認了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導致的人類感染病例,並對新病毒的特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16.如何預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
普通市民
1、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禽類及製品,並注意觀察其外觀、質量。在禽流感疫情流行期間,盡量不買活禽,尤其是不要將活禽買回家後繼續飼養。
2、烹調禽類製品,應加熱至沸騰,蒸熟煮透後再食用。
3、禽類食物製作過程中,要做到生熟分開,容器分開,刀、案分開。
4、避免讓孩子接觸鳥類、禽類。
與禽類密切接觸的職業人群
1、不要將禽類放在自己居住的房屋裡。
2、在飼養、運輸、銷售和宰殺禽類的過程中,要穿戴好工作服裝,口罩,在接觸禽類後,要清洗手部。
3、定期清掃雞舍、禽舍及外環境,清掃時應穿好工作服,帶上帽子和口罩。
4、禽類的糞便和污物應統一消毒後處理。
5、一旦發現自己或者周圍人出現發熱、咳嗽、頭痛等流感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向醫生說明自己與禽類的接觸史。
H7N9禽流感防控知識
一、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屬。依據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為16個H亞型(H1~H16)和9個N亞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還可感染人、豬、馬、水貂和海洋哺乳動物。此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報道的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該病毒為新型重配病毒,其內部基因來自於H9N2禽流感病毒。從家禽、鴿子中分離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與人體中分離到的病毒高度同源,此前在國內從未分離到。
禽流感病毒普遍對熱敏感,對低溫抵抗力較強,65℃加熱30分鍾或煮沸(100℃)2分鍾以上可滅活。病毒在較低溫度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個月,對酸性環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條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況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H7N9禽流感的流行、傳播與臨床症狀
H7N9禽流感病毒來源不明、傳播途徑不清,不排除通過候鳥遷徙傳入國內的可能;該病毒可以感染雞、鴿子等禽鳥,對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後沒有臨床症狀,目前尚未發現豬感染該病毒。
對人的傳染源目前尚不明確。現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
人的臨床表現: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症表現為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進展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縱隔氣腫、膿毒症、休克、意識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
三、H7N9禽流感的防控
(一)禽類的H7N9禽流感的預防
對H7N9禽流感的預防必須採取綜合性預防措施。不從疫區引進種蛋和種禽;對過往車輛以及場區周圍的環境、孵化廳、孵化器、禽舍籠具、工作人員的衣帽和鞋等進行嚴格的消毒;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杜絕鳥類與家禽的接觸;在養殖場中應專門設置供給工作人員出入的通道,對工作人員及其常規防護物品應進行可靠地清洗及消毒;嚴禁一切外來人員進入或參觀動物養殖區。按要求做好免疫接種,定期進行血清學監測以保證疫苗的免疫預防效果確實可靠。
(二)人的H7N9禽流感的防治
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對主要是從事禽類養殖、銷售、宰殺、加工業者,烹飪的人員,以及在發病前1周內接觸過禽類者等高危人群,應注意保護自己,要採取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注意營養、保持良好體質等措施,有利於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若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要用紙巾、手帕掩蓋口鼻,預防感染他人。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
4月6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是我國首個靜脈給葯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適用於治療甲型流行性感冒。
(註:以上信息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ww.moh.gov.cn 和農業部網站官方信息)
㈣ 有關禽流感的知識和預防
一、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傳染性疾病,容易在鳥類(尤其是雞)之間引起流行,過去在民間稱作雞瘟。禽類感染後死亡率很高。
什麼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亞毒株(以H5N1和H7N7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類中傳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斷進化的,其寄生的動物(又叫宿主)范圍會不斷擴大,可感染虎、家貓等哺乳動物,正常家鴨攜帶並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豬體內更常被檢出。
二、h7n9禽流感防治常識
對於如何預防H7N9禽流感,專家建議,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注意營養、保持良好體質有利於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要用紙巾、手帕掩蓋口鼻,預防感染他人。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
由於醫務人員比普通公眾接觸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機會更多,建議醫務人員在診治病人過程中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在接診疑似或確診H7N9禽流感病例時,應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即標准預防、飛沫傳播預防和接觸傳播預防措施。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補充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強抵抗力。
2、盡可能減少與禽類不必要的接觸,尤其是與病、死禽的接觸。勤洗手,遠離家禽的分泌 物,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3、應盡量在正規的銷售禽流感疫情場所購買經過檢疫的禽類產品。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室內空氣流通,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 預防措施雞蛋時蛋殼應用流水清洗,應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飲食,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學校及幼兒園應採取措施,教導兒童不要喂飼野鴿或其他雀鳥,如接觸禽鳥或禽鳥糞便後,要立刻徹底清洗雙手。外出在旅途中,盡量避免接觸禽鳥,例如不要前往觀鳥園、農場、街市或到公園活動;不要喂飼白鴿或野鳥等。
6、不要輕視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與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發燒、頭痛、咳嗽及喉嚨痛等,在某些情況下,會引起並發症,導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適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上口罩,盡快到醫院就診,並務必告訴醫生自己發病前是否到過禽流感疫區,是否與病禽類接觸等情況,並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和用葯。
三、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關鍵
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關鍵要做到「四早」,指對疾病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早發現:當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醫。
早報告: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類似病例,及時報告當地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早隔離: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隔離,對密切接觸者要按照情況進行隔離或醫學觀察,以防止疫情擴散。
早治療:確診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應積極開展救治,特別是對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要及早治療,經過抗病毒葯物治療以及使用支持療法和對症療法,絕大部分病人可以康復出院。
㈤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南的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問答的形式編寫,以宣傳和普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傳播特點、防治知識、有關政策法規為主,輔以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播密切相關的候鳥遷徙知識,同時也介紹了疫情防控的具體要求和防疫技術。使廣大群眾對某一公共衛生事件或健康問題有一個客觀、科學、全面的認識,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害怕和誤解。採用問答這種形式既有利於讀者查閱,也便於在社區中開展衛生宣傳。 第一篇 基本知識
什麼是流感?
流感有什麼特徵?
流感的傳染源是什麼?
流感是如何傳播的?
哪些人對流感易感?
得了流感後會有什麼症狀?
什麼是禽流感?
禽流感與流感是什麼關系?
什麼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否列入一類傳染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非典」有什麼區別?
流感、普通感冒及入感染禽流感三者如何區別?
需要與禽流感鑒別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
我們應該如何以科學的態度面對高致病性禽流感?
哪些人需要注射流感疫苗?
我國對禽流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第二篇 認識病原
流感病毒會變異嗎?
流感病毒變異會有何危害?
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強嗎?
禽流感病毒的H和N是什麼意思?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強嗎?
人感染的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相同嗎?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與其他禽病毒感染有何區別?
如何正確認識禽流感?
哪些消毒劑能有效殺滅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與其他動物流感之間有何關系?
第三篇 了解傳播
禽流感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
禽流感會經蛋傳播嗎?
寵物鳥會傳播禽流感嗎?
羽絨製品會傳播禽流感嗎?
吃野禽會得禽流感嗎?
哪些禽類容易感染禽流感?
禽流感是怎樣傳播給人的?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嗎?
禽流感的潛伏期有多久?在潛伏期能傳染嗎?
媽媽得了禽流感後可不可以喂小孩母乳?
第四篇 關注候鳥
什麼是候鳥?
候烏為什麼要遷徙?
候鳥的遷徙規律如何?
候鳥主要有哪些遷徙路徑?
陸地鳥和海鳥的遷徙有何不同?
我國候鳥有哪幾個遷徙區?其遷徙路線如何?
氣候對鳥類遷徙的影響主要有哪些?
我國的氣候帶特徵與候鳥分布的關系如何?
候鳥會傳播禽流感嗎?
為防治禽流感,需要把侯烏都捕殺掉嗎?
為什麼要對候鳥進行疫情監測?
我國林業部門是如何開展候烏監控工作的?
第五篇 懂些政策
禽流感是否列入「病種目錄」?是否確定為一類疫病?
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何規定?
發生疫情地區的養殖戶如何獲得補償?
一旦發生禽流感,相關部門應做好哪些工作?
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區,農戶應該如何配合政做好工作?
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相關的法律和行政規章有哪些?
各地有無防控禽流感的專門機構?
國家防控禽流感檢疫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如果發生禽流感,政府會如實通報嗎?
當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時,政府會採取哪些措施?
國家對禽流感防治工作有何補償政策?
第六篇 流行病學
歷史上流感流行的情況如何?
禽流感是一種新病嗎?它的歷史及危害如何?
當前我國禽流感流行趨勢如何?
為什麼冬春季節要警惕流感的發生?
禽流感會引起大流行嗎?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點是什麼?
禽流感為何難以預測?
哪些環境容易感染禽流感?
解除封鎖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禽流感防治脆弱性評價有何意義?
「超額死亡」人數的監測在禽流感防治中的作用如何?
撲滅一次暴發疫情的標準是什麼?
第七篇 診斷與治療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如何確認?
禽流感密切接觸者如何判定?
禽流感密切接觸者如何處理?
家裡有了感染禽流感的病人後怎麼辦?
如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過接觸,應該怎麼辦?
人感染禽流感的表現有哪些?
人感染禽流感以後,從發現、報告、診斷、公布是怎樣一個流程?
診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依據有哪些?
人感染禽流感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人感染禽流感後有哪些並發症?
治療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哪些葯物可應用於人禽流感治療的抗病毒治療?
人感染禽流感後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嚴重人禽流感患者應當如何進行救治?
人感染禽流感後預後如何?
第八章 禽類管理
禽流感病禽禽舍、污染物及其環境應如何消毒?
養禽場如何做好選址及隔離消毒?
雞鴨鵝與豬混養,會不會導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發生?
雞鴨鵝患流感如何傳染給人?
家禽的飼養方式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沒有關系?
農業部診斷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標準是什麼?
得了禽流感病的禽類能夠自愈嗎?
禽類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後如何處理?
為什麼要撲殺疫點周圍半徑3公里范圍內所有家禽?
如何處理感染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家禽?
為什麼要將撲殺的家禽進行無害化處理?
禽類如何進行嚴格免疫接種?
發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後養殖戶可以自行處理嗎?
農民自家小規模飼養的雞、鴨如何預防禽流感?
農戶如何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禽類飼養管理對預防禽流感有用嗎?
第九篇 防控對策
禽流感防控的重點人群包括哪些?
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時,為什麼要追蹤疫源?
如何有效地預防禽流感?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禽流感?
公共場所如何預防禽流感?
經常接觸禽類的人員怎樣預防禽流感?
養殖戶如何防止禽流感?
孵化廠和育雛室如何預防禽流感?
銷售家禽的人員如何防止禽流感?
學校如何預防禽流感?
新聞工作者可以採取哪些預防禽流感感染的措施?
航空公司可以採取哪些預防禽流感措施?
接觸過疫區的禽類怎麼辦?
為什麼要對禽流感進行監測?
如何對禽流感進行監測?
對接觸感染動物的人員如何進行監測?
病禽撲殺人員如何做好防護?
WHO推薦的經常接觸禽類人員防護方案的內容有哪些?
口罩一定要N95嗎?一般棉布製成的口罩是否能防範?
我國預防和撲滅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的程序有哪些?
醫生治療的時候要不要穿防護衣?
第十篇 健康教育
我國已發生疫情的地區有哪些?出遊怎樣預防禽流感?
食用注射禽流感疫苗家禽會不會影響健康?
禽流感的健康教育在農村如何開展?
學校如何就禽流感防治進行健康教育?
怎樣提高公眾對禽流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疫能力?
預防人感染禽流感宣教提要有哪些?
常用預防人感染禽流感宣傳標語、警句有哪些?
防控人感染禽流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是什麼?
預防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五要十不」原則是什麼?
專家對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何高見?如何正確洗手?
附錄1 人禽流感診療方案
附錄2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規范
附錄3 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
附錄4 廣東省防控人感染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㈥ 禽流感知識知多少
禽流感小常識
簡介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
發現文獻中記錄的最早發生的禽流感在1878年,義大利發生雞群大量死亡,當時被稱為雞瘟。到1955年,科學家證實其致病病毒為甲型流感病毒。此後,這種疾病被更名為禽流感。
潛伏期禽流感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劑量、感染途徑和被感染禽的品種有關。
注射流感疫苗降低病毒變異幾率
周軍主任指出,禽流感病毒是可以在空氣中傳播的,所以一旦流行,將很難控制。
禽流感病毒不僅具有高致病性,不同亞型的流感病毒基因片段還可以發生重組,進行迅速變異。如果病毒與受體不匹配,禽流感病毒的人體感染只是一種「誤行寄生」,那麼這種病毒並不具備侵害人的細胞接受體的特性,也就不會在人之間傳播。
但如果不加控制,任由其與人的機體相互適應,經過一段時間就會促使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甚至與人類流感病毒重組而產生新的病毒。這樣產生的新病毒就可能具備人體間相互感染的能力並且能夠通過人體進一步傳播。
為此,嚴格捕殺疫區的禽類是必然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切斷傳染源。另外,建議體質不佳、容易被病毒感染的人群選擇適當的時機接種流感疫苗,這樣至少可以在體內產生一部分病毒的抗體,降低被病毒感染的幾率,同時更能降低病毒在體內變異的幾率,降低患病風險。
㈦ 禽流感基礎知識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是我個人見解,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定義
人禽流感是指人感染在禽類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無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發現H5和H7兩種亞型。由於種屬屏障,禽流感病毒通常只感染禽類,只在偶然的情況下感染人。既往確認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7N9、H5N1、H5N6、H9N2、H7N2、H7N7、H5N2、H10N7、H10N8等,感染後症狀表現各不相同,可表現為呼吸道症狀、結膜炎,甚至死亡。
二、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目前發現人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尚無證據表明該病毒具有持續人間傳播能力。患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或密切接觸感染禽類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獲得感染;或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環境感染。
三、高危人群
一般認為,人類對禽流感病毒並不易感。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的高危人群不盡相同。其中H7N9禽流感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在發病前10天內接觸過禽類或者到過活禽市場者,特別是中老年人。
四、主要預防措施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2、盡可能減少與禽畜不必要的接觸,特別注意盡量避免接觸病死禽畜及其污染物。禽、肉、蛋食用時要充分煮熟。
3、生禽、畜肉和雞蛋等一定要洗凈、燒熟、煮透,做到生熟食物分開處理,當手部有創傷時,處理肉類必須戴手套。
4、盡量避免接觸野生禽鳥或進入野禽棲息地。
5、處理活雞、冷藏和解凍生雞或雞蛋後,要用肥皂或清潔液徹底洗凈雙手。
五、症狀、體征
潛伏期多為7天以內,也可長達10天。
肺炎為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常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或嘔吐等症狀。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多在發病3~7天出現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進展為ARDS、膿毒性休克和MODS。少數患者可為輕症,僅表現為發熱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六、治療
1、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應盡早隔離治療。
2、對症治療。
3、抗病毒治療。對懷疑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應盡早應用抗流感病毒葯物。
4、中醫葯辨證論治。
5、加強支持治療,維持內環境穩定,防治繼發感染。
6、重症病例的治療。採取抗病毒、抗休克、糾正低氧血症、防治MODS和繼發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綜合措施。對出現呼吸功能障礙者給予吸氧及其他相應呼吸支持。
七、H5N6與H7N9比較
二者同屬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感染來源、傳播途徑相似,人感染H5N6禽流感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基本一致。主要區別是目前,H5N6病毒感染人類的能力遠低於H7N9病毒,禽類感染H5N6病毒感染可以造成禽類大面積死亡,H7N9病毒感染後禽類不發病;既往監測顯示,我市監測區縣活禽市場存在H5亞型病毒廣泛污染,H7亞型病毒今年在我市合川區、潼南區部分養雞場、外環境首次發現。
望採納,十分感謝。
㈧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識
一要完善各級突發疫情應急預案,健全突發疫情應急機制,落實各項應急保障措施。一旦發生疫情,務必做到早發現、快反應、嚴處置,堅決把疫情撲滅在疫點上,嚴防疫情擴散蔓延。
二要強化疫情監測,健全預警預報機制,切實加大免疫力度,加強養殖環節防疫管理和檢疫監督。特別是要加強對大中城市及其郊區、邊境地區、候鳥棲息地、發生過疫情地區、養殖大省、大型養殖場和育種繁種基地等重點地區的免疫和監測。
三要進一步完善突發人感染禽流感應急預案和有關防治方案,加強醫學監測和預防工作,堅決防止疫病向人群傳播。
四要加強科技攻關和關鍵技術的儲備研究,重點做好診斷試劑、新型高效疫苗和治療葯物的研製和推廣工作,加強流行病學規律研究。
五要加快推進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抓緊實施動物防疫工程,大力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