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找到政府開辦的再就業培訓機構
找勞動局,勞動局一般下設就業局。
Ⅱ 再就業培訓的再就業培訓的管理提高
1、加強領導。
各級政府應把組織再就業培訓作為實施再就業工程的首要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制定培訓任務下達到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做好培訓的協調指導、監督檢查及相關服務工作。其次要實行目標責任制,確立再就業培訓計劃,層層分解,逐漸落實,任務量化,責任到人。對各行業、各單位的培訓情況要按月統計按季檢查,按年度考核,把完成再就業培訓情況作為評定領導工作業績的一個主要內容。
2、多渠道籌措培訓資金並合理使用。
經費短缺是目前開展再就業培訓的主要難題,根據《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再就業培訓的經費要從教育附加費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為再就業培訓基金。地方政府撥付專項培訓資金,或與失業保險金的轉業訓練費統籌使用,號召全社會捐贈培訓經費等多種措施進行籌集;對籌集上來的培訓經費,在使用上要與培訓下崗人員、培訓科目、期限、培訓合格率和就業率等因素掛鉤。制定出再就業培訓經費的管理和使用辦法。
3 、提供信息服務,做好宣傳工作。
再就業培訓機構應和勞動部門的職業介紹機構建立聯系。溝通情況,明確培訓方向,合理設置專業。對經過培訓的下崗人員。要向社會發布求職信息,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導向作用,大力宣傳就業形勢、就業措施和方法。宣傳下崗人員通過培訓後再就業的典型事例。使廣大下崗者了解再就業培訓的重要性,積極參加再就業培訓。
4 、建立再就業培訓網路。
首先,要充分發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所屬的就業培訓中心和技工學校的骨幹作用, 明確其再就業培訓任務;其次是大力鼓勵和支持行業部門和企業做好下崗人員的轉業培訓工作,建立再就業培訓基地。充分利用這些單位的培訓設施和師資力量,設專職人員負責再就業培訓工作。第三是發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再就業培訓,使工、青.婦等社會團體和各民主黨派以及個人積極投人再就業培訓工作。第四是聯合教育部門的大專院校、職業學校為再就業培訓增添力量,為下崗人員參加各類培訓創造廣闊的空間。形成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為主,企業組織、個人自學和社會各類辦學單位以及工、青、婦等社會團體為輔的再就業培訓網路。
5、實行先培訓後上崗的就業准入制度。
以《勞動法》中促進就業和職業技能開發的方針和政策原則為依據,將再就業培訓納入法制化軌道,健全勞動力市場機制。對技術崗位和特殊職業實行就業准入,持證上崗。凡參加再就業培訓的人員,職業技能經鑒定合格後,頒發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優先推薦就業,並與上崗後的工資待遇掛鉤。建立以「職業資格證書」為主要依據,市場雙向就業選擇制度,發揮職業技能等級培訓的再就業作用,推動和引導下崗人員積極參加培訓。
6、再就業培訓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
針對下崗人員觀念陳舊、技能單一、文化較低的特點,在培訓中應突出幾點:
第一,突出轉變觀念的教育,促使下崗人員樹立市場競爭的就業意識,做到「四轉變四樹立」,即一是要轉變進了單位門,就是國家人,生活工作有政府的等、靠、要思想,樹立自主擇業、競爭上崗的新觀念。二是要轉變只有到國有單位才算是正式就業的「鐵飯碗」思想,樹立按市場經濟要求,實現多元化就業的新觀念。三是要轉變不切實際、擇業要求過高的思想,樹立就業不分貴賤,靠勞動體現自我價值的觀念。四是要轉變在城市工作才算是就業的思想,樹立城鄉一體,務工務農都是就業的新觀念。
第二,突出勞動技能的培訓,再就業的培訓內容應針對勞動力市場的需要,以培訓社會急需的實用技能為主,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如商業服務、交通、旅遊、信息咨詢、食品加工等。
第三,開展初、中、高級多層次的技能培訓,建立以當地經濟界人士和政府有關部門參加的咨詢機構,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教學研討,對下崗人員特別要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根據他們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在培訓方式上,把全日制、半日制和業余時間結合起來,根據下崗人員的年齡大小和文化高低,合理安排培訓時間。
第四,對於文化較低、年齡較輕的下崗人員,要通過免試進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優先參加大中專院校的函授旁聽和統一安排及報考成人高校等優惠措施,鼓勸他們提高文化知識,增強勞動技能的開發能力。
7、注重素質教育和創業能力培訓。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再就業培訓還應避免再就業後的再下崗。為此,要進一步提高培訓層次,開展素質培訓和創業能力培訓。素質培訓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社會和個人的關系能力,二是專業技術能力,三是方法能力(主要是自我學習能力、計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接受和傳播信息能力等);創業能力培訓是針對准備自謀職業,特別是有創辦小企業意識的下崗人員開展的培訓。使他們掌握國家的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創辦企業必須具備的知識和程序,掌握經營管理方法,提高市場適應能力,指導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創業方案,幫助他們解決落實中的問題。
8、堅持培訓為就業服務的指導思想。
凡從事再就業培訓的工作人員,要增強責任感,真正做到想就業所想,急就業所急,充分認識到再就業培訓是實施再就業工程中「即解近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下崗者自覺自願、積極主動地參加培訓。
Ⅲ 符合什麼條件可以不參加再就業培訓
職業培訓機構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才能與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簽訂再就業培訓服務協議,成為再就業培訓定點單位:
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和就業政策,積極推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熱心承擔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任務;
2)具有開展下崗失業人員職業指導、實用技能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創業培訓以及其它與再就業相關知識教育所必需的師資、教學實習場地和設施設備。
再就業培訓形式:
一是短期培訓,培訓期限為1~3個月,培訓對象主要是失業或下崗時間較長、維持正常生活水平有一定困難,且再就業願望十分迫切的職工。使他們能夠在短期內掌握一定的技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盡快實現就業。
二是中期培訓,培訓期為3個月~一年以內的,對象主要是企業富餘人員和即將下崗的職工。這部分職工應及時選擇實用性較強、社會需求量大,且有一定難度的中期技能培訓。如家電維修、電工、司機、機修工等。這樣一旦下崗或失業,能夠很快再就業。
三是長期培訓,培訓期限在一年以上,對象為青壯年企業富餘人員和下崗職工。主要是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學歷證書而參加系統的教育培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再就業培訓
Ⅳ 再就業培訓的如何組織和開展再就業培訓
(1)要發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和實施再就業培訓計劃,為下崗職工提供培訓服務。要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和社會團體、民主黨派以及公民個人參與培訓計劃的實施,要聯合教育部門的大專院校、職業學校為再就業培訓增添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自身優勢,利用現有設施,挖掘培訓潛力,做好再就業培訓工作。對於具備條件且承擔再就業培訓任務比較好的教育、培訓單位,經勞動部門確定,可以作為再就業培訓定點單位,給予相應的扶持;對於組織下崗職工中的困難群體人員進行培訓的,給予適當經費補貼。
(2)大力鼓勵和支持行業部門和企業做好下崗職工轉業培訓工作。要充分利用行業和企業現有的培訓設施和師資力量,對下崗職工開展多種形式的轉崗轉業培訓。行業和企業的再就業服務中心要指定專人負責組織下崗職工的培訓工作,並根據下崗職工分流安置計劃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再就業培訓計劃和措施。對准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或即將兼並破產的行業和企業,要加大在職職工的培訓力度,進行失業風險、競爭意識教育和多種新技能培訓,為其轉業轉崗准備條件。
(3)勞動部門要指導所屬的就業訓練中心和技工學校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承擔再就業培訓任務,發揮骨幹作用。同時,要制定相應的政策,使培訓經費的使用與市場需求及培訓機構的業績掛鉤,同時,可採取培訓資格認定、培訓項目招標、培訓成果考核等方式,使培訓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取得直接促進就業的效果。還可採取有效措施,激勵下崗職工變被動等待救濟為主動參加再就業培訓。要積極運用廣播電視、函授教育等手段,為下崗職工自學技能提供遠程教學和輔導。要通過組織政策理論研討和經驗交流、表彰先進單位和個人等多種形式,推動和指導再就業培訓工作的開展。
Ⅳ 大學生就業培訓機構有哪些
主要是看你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了,然後選擇相應的培訓
Ⅵ 再就業培訓培訓什麼職業
你好,你是指再就業培訓都開設哪些專業吧?
沒有統一標准,都是培訓機構依據市場需求和培訓經驗,制定的專業。
本著好就業時間短見效快的原則,大致可分為幾大類:
1、機加工
2、餐飲
3、電子電器
4、計算機
5、服裝
6、美容美發
7、陪護看護
8、機動車駕駛
等
Ⅶ 渦陽再就業免費培訓機構有哪些
當學習一門技藝是被用來「免費「促銷時,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在日本,仍然還保留著三年跟徒,師傅是沒有給任何費用的。就拿當前的茶行業來說,在茶藝培訓行業,就如同謝校長所述的,一片烏鴉社鼓,都是錯把學習一個「泡茶流程表演」當作是茶藝,錯把考一本理論成績由80分單項選擇和20分判斷題60分合格與不犯三次大錯並停下來的所謂「茶藝表演」的技能考核的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當作茶藝師。
學員參加茶藝師培訓班的學習,是為了學到專業化、系統化和實用型的茶學知識與技能,如今往往被一些「免費」、「低價」和標榜「分初級、中級、高級的茶藝師培訓班的——考前輔導班」所迷惑,完全尚失了基本理智和學茶藝的初心。
Ⅷ 申請成為定點的再就業培訓機構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職業培訓機抄構必須符合以下條件,才襲能與就業服務管理機構簽訂再就業培訓服務協議,成為再就業培訓定點單位: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和就業政策,積極推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熱心承擔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任務;2)具有開展下崗失業人員職業指導、實用技能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創業培訓以及其它與再就業相關知識教育所必需的師資、教學實習場地和設施設備;3)專業和課程設置符合勞動力市場需求,培訓方法和形式能夠滿足下崗失業人員彈性學習的需要;4)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規范,社會信譽較好,基本沒有學員投訴;5)具有一定培訓規模和比較穩定的就業渠道,培訓質量好,培訓後就業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