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熱病是什麼
黑熱病
(一)疑似病例:有流行區內生活史,具備以下表現:
1、黑熱病:長期不規則發熱、肝脾進行性腫大、貧血及營養不良,懷疑為血液病久治不愈者;
2、皮膚黑熱病:無論有無黑熱病史,出現丘疹、結節、褐色斑或紅斑等皮膚損害,不能以其他病解釋;
3、淋巴結型黑熱病:腹股溝、腋下、肘部、頜下或頸等部位淋巴結腫大,不能以其他病解釋。
(二)確診病例:
1、骨髓或脾或淋巴結穿刺液,或皮膚組織塗片鏡檢或培養查見利什曼原蟲;
2、病原學檢查雖陰性,但血清免疫反應,例如熒光抗體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對流免疫電泳試驗呈陽性反應,可結合流行病學史及臨床綜合判定,或銻劑獲得治癒者。
實驗診斷:疑似病例加1或2。
黑熱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蟲(黑熱病原蟲)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傳染病。過去流行於長江以北地區。傳染源是病人和病犬(癩皮狗),通過白蛉傳播。每年5 ̄8月為白蛉活動季節,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時,原蟲便進入白蛉體內,發育繁殖成鞭毛體,7天後白蛉再次叮蛟人體時,將鞭毛體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蟲主要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結中。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3 ̄5個月,起病常緩慢。早期症狀有發熱、畏寒、出汗、全身不適、食慾不振等。熱型不規則、有時24小時內體溫可有2次升高。起病半年後,患者日漸消瘦,並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貧血、肝脾腫大,皮膚變黑(故稱為黑熱病)。在病程中,病情常有波動,緩解和加重交替出現。由於久病體弱,常易並發細菌性感染,如肺結核、支氣管炎等。
懷疑黑熱時,可作補體結合試驗(陽性反應有診斷價值),骨髓及淋巴結穿刺塗片(找到病原體即可確診)。
本病主要採用葡萄糖酸銻或戊烷脒治療。如經葯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作脾切除術,術後再給予葯物治療,常可奏效。
B. 黑熱病黃熱病黑死病是怎麼回事
黃熱病是感染了由蚊子傳播的節肢介體病毒,黑死病是14世紀散布整個歐洲的傳染病,具體是什麼病有各種理論,有傳說是鼠疫,但英國在冬天的傳播速度反而加快
C. 黑熱病的主要體征是什麼
一、臨床表現
潛伏期長短不一,平均3~6月(10日至9年)。
早期發熱為主要症狀,起病緩慢,症狀輕而不典型,長期不規則發熱,約1/2~1/3病例呈雙峰熱型,即1日內有2次體溫升高(升降幅度超過1℃)。其它熱型可類似傷寒、結核、瘧疾或波浪熱(即布魯氏桿菌病)。發熱早期多持續3~5周後消退,數周後可再度升高,如此復發與間歇相交替,可持續一年以上。發熱時可伴畏寒、盜汗食慾不振、乏力,頭昏等症狀。發熱雖持續較久,但仍能堅持一般勞動,是其特徵。
病後3~6月典型症狀逐漸明顯,長期不規則發熱,乏力、納差、消瘦和咳嗽等。可因貧血出血心悸、氣短及貧血貌,重症可出現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因小板減少等因素可有鼻衄、牙齦出血等出血傾向。脾臟呈進行性腫大,自2~3病周即可觸及,質地柔軟,以後隨病期延長脾腫逐漸明顯且變硬,半年可平臍,年余可達盆腔,若脾內栓寒或出血,則可引起脾區疼痛和壓痛,有時可聞及摩擦音。肝臟腫大稍晚,較脾腫輕,偶見黃疸和腹水,淋巴結呈輕、中度腫大,無明顯壓痛。
晚期患者(發病1~2年後)可因長期發熱營養不良,極度消瘦,致使患兒發育障礙。病情加重後皮膚有色素沉著,偶至肝硬化。亦可因脾功亢進,抵抗力降低,常並發肺炎、粒細胞缺乏症、敗血症等。
此外,尚有皮膚型和淋巴結型黑熱病等,均可於病變部位找到利杜體。
二、診斷
1.免疫診斷法:
1)檢測血清抗體: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流免疫電泳(CIE)、間接熒光試驗(IF)、間接血凝試驗(IHA)、直接凝集試驗等,陽性率高,假陽性率也較高。近年來,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獲得純抗原,降低了假陽性率。
2)檢測血清循環抗原: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McAb-AST)用於診斷黑熱病,陽性率高,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均較好,僅需微量血清即可,還可用於療效評價。
分子生物學方法: 近年來,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及DNA探針技術檢測黑熱病取得較好的效果,敏感性、特異性高,但操作較復雜,目前未能普遍推廣。
2.實驗室檢查
1)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多在1.5~3.0×108/L間,甚至中性粒細胞缺乏;貧血呈中度,血小板減少。
2)血漿球蛋白顯著增高,球蛋白沉澱試驗(水試驗)、醛凝試驗、銻劑試驗多呈陽性;白蛋白減少,A/G可倒置。
3)血清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陽性有助診斷。骨髓、淋巴結或脾、肝組織穿針塗片,找到利杜體或穿刺物培養查見前鞭毛體可確診。
4)治療性診斷:可用葡萄糖酸銻鈉試驗治療,若療效顯著有助於本病診斷。
D. 怎麼治療黑熱病呢
一般治療病人應卧床休息,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應加強口腔衛生及護理,嚴重病人特別是合並急性粒細胞或走馬疳者,最好住單人房間,居室紫外線消毒以防交叉感染。一般情況差者可予輸血。
E. 黑熱病的診斷
1.免疫診斷法
(1)檢測血清抗體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對流免疫電泳、間接熒光試驗、直接凝集試驗等,陽性率高,假陽性率也較高。近年來,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獲得純抗原,降低了假陽性率。
(2)檢測血清循環抗原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用於診斷黑熱病,陽性率高,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均較好,僅需微量血清即可,還可用於療效評價。
2.分子生物學方法
近年來,用聚合酶鏈反應及DNA探針技術檢測黑熱病取得較好的效果,敏感性、特異性高,但操作較復雜,目前未能普遍推廣。
F. 如何治療犬黑熱病
拉布拉多獵犬(詳情介紹)
犬黑熱病的潛伏期很長,並且很多犬都呈隱形感染,所以並不會呈現出什麼明顯的症狀。而該病又屬於人畜共患病,有著一定的危害性,所以飼主平時要做好狗狗的驅蟲工作,預防寄生蟲感染。
有皮膚病變的犬,可在小結節周圍注射5%阿的平液,同時肌肉注射青黴素;對內臟病變者採用銻劑治療,如葡萄糖酸銻鈉,用葯量按0.17g/kg體重,總量不超過5g,把總量分成6份,每天肌肉和靜脈注射一次。如果一個療程未治癒,可繼續進行第二個療程,第二個療程總計量比第一個療程的總計量增加1/6。用葯後患犬常有發熱、嘔吐、咳嗽和腹瀉等不良反應,但一般不需治療即可自行消失。如上述方法無效,可用芳香雙咪劑,如戊烷咪等進行治療。
預防
一、在流行區,應加強對犬類的管理,組織力量定期對犬進行檢查,發現病犬除了特別珍貴的犬種進行隔離治療外(治療通常使用銻制劑,如葡萄糖酸銻鈉),其他病犬以撲殺為宜。
二、在流行季節結合愛國衛生運動,發動群眾消滅白蛉幼蟲滋生地,應用菊酯類殺蟲葯定期噴灑犬舍及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