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衛生計生監督協管裡面的食源性疾病工作是怎樣開展的
國家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承擔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工作的組織安排和管理職能。認真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監測的工作計劃制定,組織實施,培訓督導,協調考核等。明確轄區醫療機構與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分工,職責范圍。切實落實,保證實施到位。建立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機制,協調機制,保證工作有序,扎實開展。
⑵ 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業務部門
性病艾滋病防治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李 瑩
全面主持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工作
副所長:馬 斌
主要負責高危人群干預、哨點監測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古麗萍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職業暴露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趙愛玲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王艷艷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許 靜
主要負責確診實驗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羅向紅
主要負責自願咨詢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任偉倩
主要負責抗病毒治療、感染者管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李 晴
主要負責自願咨詢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負責全市性病艾滋病專報系統的管理和維護,並定期上報全市性病艾滋病疫情。
2.負責全市國家級和省級艾滋病哨點監測、國家級艾滋病綜合監測的技術指導和數據的總結上報。
3.負責全市性病艾滋病篩查工作。
4.負責全市大眾人群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5.負責全市高危人群行為干預和安全套推廣工作的技術指導。
6.負責全市美沙酮葯物維持治療日常管理和指導。
7.負責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葯品的統一管理、調配和發放,管理和維護全市艾滋病免費抗病毒治療信息系統,定期上報全市艾滋病職業暴露報表,同時配合省級完成每年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耐葯性監測工作。
8.配合市衛生局和相關部門開展全市艾滋病母嬰阻斷工作。
9.承擔性病艾滋病防治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
10.按計劃實施性病艾滋病相關的國際國內合作項目。
11.配合市衛生局完成性病艾滋病相關的督導考核工作。
12.提供性病艾滋病自願咨詢檢測的技術支持。
13.負責全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路建設的業務技術指導和評價。對全市新申報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進行現場驗收。
14.建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體系,組織全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質量考核。
15.承擔全市范圍內的艾滋病病毒抗體確證、抗體篩查和其他艾滋病檢測工作。
16.開展應用性研究,承擔與艾滋病防治相關的病原學鑒定、現場綜合防治、調研、監測、臨床治療等工作中相關的CD4T淋巴細胞和HIV-RNA等檢測任務。
17.建立全市的艾滋病檢測樣品庫和質量控制樣品庫。
18.收集、整理和分析艾滋病檢測數據及相關資料,建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基本資料庫和艾滋病檢測資料資料庫。定期向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艾滋病檢測數據及相關資料。
19.負責對開展自願咨詢檢測工作的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的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
20.組織全市范圍內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
21.開展性病各項檢測和淋球菌的耐葯監測。
22.對全市范圍內送檢的梅毒篩查陽性標本進行確認檢測。
23.開展全市性病實驗室的建設的技術指導和性病檢測人員的專業培訓。
24.收集、整理和分析性病檢測數據及相關資料,建立性病檢測實驗室基本資料庫和性病檢測資料資料庫。
25.完成省級疾控中心及中心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防制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任光偉
全面主持地方病與寄生蟲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長:李 卉
主要負責寄生蟲病防制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 李珍珍
主要負責地方病防制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 承擔全市碘缺乏病監測、防治、科研及培訓任務。
2.負責全市碘鹽監測工作。
3.負責收集碘缺乏病相關資料的收集、匯總及上報工作。
4.負責碘缺乏病咨詢。
5.對全市人體寄生蟲病發生、分布、發展的規律進行流行病學監測與研究,為擬訂與寄生蟲病預防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及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6.擬訂並實施寄生蟲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方案,指導和參與寄生蟲病預防控制工作,並開展質量和效果評估。
7.對全市寄生蟲病的預防控制進行技術指導、質量監控和考核,提供寄生蟲病預防與控制的技術服務。
8.建立完善寄生蟲病監測系統,實施傳染性寄生蟲病例的網路報告和審核,開展寄生蟲病的病原與媒介鑒定服務,開展人體寄生蟲病監測,應急處理寄生蟲病的突發性或災害性疫情。
9.開展寄生蟲病防制策略、控制措施的研究,推廣科技成果及新技術、新方法。
10.開展與寄生蟲病相關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11.向社會提供寄生蟲病的預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詢和診療等專業技術服務。
12.培訓專業技術人員。
13.負責全市麻防專(兼)職業務人員的技術培訓、業務指導,麻防新技術、新療法的引進推廣。
14.承擔麻風病疫情監測系統資料的收集、整理、核實、匯總、上報。
15.承擔有關麻風防治、畸殘康復、消除麻風運動(LEC)、改善病員的生活及居住條件等項目的申請及管理。
16.負責全省麻風新、復發病例確診的審核及部分病例的會診確認。
17.參與以縣為單位基本消滅麻風病達標的考核驗收工作。
18.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性任務。
理化實驗室
人員簡介
科 長: 劉 清
全面負責理化檢驗工作
副科長:張潔青
主要負責
科 員:
科室職能
1.承擔食品、保健用品及相關產品的理化檢驗。
2.承擔水和涉水產品的理化檢驗。
3.承擔化妝品、日用化學品的理化檢驗。
4.承擔中毒事故調查中的理化檢驗。
5.與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等合作進行相關科研課題的合作研究,並提供高技術的服務。
6.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任務。
微生物實驗室
人員簡介
科 長: 李小明
全面負責微生物檢驗工作
副科長:趙英傑
主要負責
科 員:
科室職能
1.承擔全市食物中毒調查分析及病原菌的分離鑒定。
2.承擔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微生物檢驗。
3.承擔水及涉水產品的微生物檢驗。
4.承擔化妝品的微生物檢驗。
5.承擔公共場所用品及餐具的微生物檢驗。
6.承擔細菌及真菌毒素的檢驗。
7.指導下級各單位衛生微生物檢驗業務工作。
8.承擔大專院校學生實習、各單位微生物檢驗人員進修培訓。
9.承擔工業微生物污染分析控制。
檢驗檢測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李小明
主要負責微生物實驗室全面工作
副所長:劉 清
主要負責理化實驗室全面工作
健康體查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張文海
全面主持健康體查科工作
副科長: 羅 永
主要負責健康體檢和疫苗注射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按照衛生法律、法規要求,在保證規范診療,提供優質服務,探討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經驗,提高疾病預防與控制的效果。
2.承擔職業性健康體檢、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體檢、學生健康體檢。
3.承擔各種疫苗的接種工作。
4.承擔急性傳染病、結核病、地方病、職業病等疾病的診療咨詢工作。
5.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性診療服務工作。
職業病防治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李 盛
全面主持職業病防治所工作
副所長:韓曉琴
主要負責職業性健康體檢與職業病診斷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 毛 波(主要負責作業場所職業性有害因素檢測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劉 鈺(主要負責職業性健康體檢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何明暄(主要負責作業場所職業性有害因素檢測工作,協助所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1.負責全市轄區企業職業衛生的管理,制定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規劃。
2.負責塵肺病及職業中毒的職業病診斷、管理及急性職業中毒預防控制。
3.負責全市轄區企業工人的職業性健康體檢。
4.負責職業病統計報告。
5.負責全市職業危害因素監測。
6.負責全市職業衛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7.開展有關職業衛生方面的科研課題、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
8.開展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技術指導工作。
9.完成中心交辦的其他臨時性任務。
免疫規劃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蔣永萍
全面主持免疫規劃科工作,負責全市免疫規劃工作安排、指導、督導等工作。
副科長:馬漢平
主要負責免疫規劃人員培訓、兒童信息化建設、免疫規劃常規報表等,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 員:馬彪雄
主要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補種工作、流腦的監測,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王齡慶
主要負責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監測、疫苗的冷鏈運轉,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劉 萍
主要負責麻疹的監測、麻腮風等疫苗針對疾病的監測,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劉家吉
主要負責AFP病例、乙腦的監測,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趙 紅
主要負責科室政治學習、文檔管理、二類疫苗的管理,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a.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免疫規劃的要求,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實施國家免疫規劃的具體方案。
b.根據國家免疫規劃要求,制訂技術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計劃,並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進行督導和評價。
c.根據國家免疫規劃和本地區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市第一類疫苗的使用計劃,同時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d.根據衛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結合本市的傳染病流行情況,協助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本地區的接種方案,指導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e.協助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冷鏈設備建設、補充、更新計劃,指導本市的冷鏈管理,開展冷鏈系統的監測。
f.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安全注射和常規接種率監測,並進行督導、分析、評價和反饋。
g.組織開展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的疫情報告和監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分析、疫情處理工作。
h.負責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監測工作。
i.組織開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參與和指導重大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調查處理,以及其他與預防接種活動相關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
j.組織開展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製作健康教育材料,對有關部門和基層開展的預防接種健康促進、健康教育活動提供技術指導。
k.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開展學術活動和信息交流,引進和推廣先進技術。
l.負責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總結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經驗和問題,並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提出改進建議。
a.參照全市各縣(區)上報的第一類疫苗計劃,人口資料,疫苗損耗系數、包裝規格和以往疫苗用量等情況,核算制定第一類疫苗計劃,統計報批。
b.及時按照計劃向有關生物製品生產企業訂購疫苗。
c.負責全市第一類疫苗每年四次的冷鏈運轉;負責全市強化免疫疫苗的冷鏈運送。
d.負責全市疫苗的儲存、分發和運輸情況的監測管理。
e.負責市級疫苗冷鏈設備的管理,保證正常使用。
f.負責全市疫苗相關記錄等信息資料的監督管理。
g.負責對全市疫苗冷鏈管理系統的技術指導。
h.根據全市二類疫苗的需求及疫情情況,制定第二類疫苗計劃,並積極組織訂購和供應二類疫苗。
公共衛生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余加琳
全面主持公共衛生科工作
副科長:張 英
科室職能
a.在中心的領導下,認真組織全科人員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學習。
b.完成上級部門安排的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等方面的各項防治、科研任務。
c.對全省的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等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提供技術支持。及時組織基層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新技術、新進展等業務工作培訓。
d.積極爭取國內、國際合作項目。通過項目工作促進和推動全省的防治、科研工作,提高人員的項目管理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
e.制定全省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方面的監測、調查、防治等工作的技術方案,並組織實施。
f.對全省學校衛生、環境衛生、食品與營養衛生和精神衛生的防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評估。
g.完成國家疾控中心及中心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急性傳染病防制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張曉宇
全面主持急性傳染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長: 王 芸
主要負責病媒生物防治、消殺工作
科 員: 楊克儉
主要負責文檔管理、考勤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李紅蓉
主要負責流感監測、細菌性痢疾監測,手足口病周報、衛生應急後勤保障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王昭君
主要負責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路直報與管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蘇延軍
主要負責手足口病監測、五大癥候群監測、甲流監測及衛生應急的現場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高 磊
主要負責傳染病網路直報、衛生應急的現場處理的工作,及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張 薇
主要負責傳染病網路直報與管理及傳染病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張 艷
主要負責五大癥候群監測及傳染病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陳曉林
主要負責病媒生物監測、疫源地消毒技術指導,創建衛生城市現場調查與技術指導,醫療機構消毒和感染監測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李小龍
主要負責病媒生物監測、疫源地消毒技術指導,創建衛生城市現場調查與技術指導,醫療機構消毒和感染監測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常永強
主要負責醫療機構消毒質量和感染監測、病媒生物監測、創建衛生城市現場調查與技術指導監測、疫源地消毒技術指導工作,協助科長完成其他交辦工作
科室職能
a. 為擬訂全市有關傳染病預防控制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預案及規劃、策略等提供科學依據;
b. 貫徹落實傳染病報告制度,負責全市傳染病網路直報工作,實施法定傳染病的監測、完成疫情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上報工作。
c.開展傳染病暴發流行等突發疫情的調查處置工作。
d.對縣、區級相關業務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實施技術指導。
e. 開展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相關研究及技術更新,推廣研究成果。
f. 開展全市消毒、病媒生物監測與控制工作。
g. 通過新聞媒體和各種宣傳工具,廣泛開展急性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開展傳染病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
h. 完成中心交辦的其它臨時性任務。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科
人員簡介
科 長: 萬麗萍
全面主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科工作
副科長: 譙小偉
結核病防制所
人員簡介
所 長: 馮菊英
全面主持結核病防制所工作
副所長:張 莉
王齡慶
科室職能
a.為政府制定有關結核病預防控制的法規、標准、規范、規劃、年度計劃(含經費預算)等提供技術支持,並協助組織實施。
b.做好轄區內結核病病人的報告、確診、登記和治療管理以及轉診、追蹤和密切接觸者檢查的組織和技術指導工作。進行塗陰肺結核病人診斷質量的評價。承擔病人診斷和治療工作的疾病預防控制(結核病防治)機構應履行的職責。
c.在衛生行政部門的組織下,對醫療機構的疫情報告和管理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和指導。
d.設立專職人員負責結核病報表的收集、核對和上報工作,定期完成結核病月、季報表和年報表填報,並對信息的質量進行督導。對信息資料進行及時的評價,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
e.制定培訓計劃,開展對本省、市級結防機構業務人員和醫療保健機構有關人員的培訓,並接受上級的培訓。
f.制定健康促進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培訓市(州)或縣(區)級健康促進人員,組織編發健康促進宣傳材料,評價全省的健康促進活動的質量。
g.編制並上報葯品計劃,建立葯品管理制度,保證貨源充足,及時向市或縣提供抗結核葯品。保證有專人管理葯品,建立葯品賬目,保證葯品庫房條件達到要求。及時檢查庫存葯品的有效期,保證賬物相符。
h.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組織本地區結核病防治工作(包括對醫療機構)的督導、檢查和評價工作。
i.開展結核病實施性研究工作。
j.完成國家疾控中心及中心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⑶ 長春市寬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部門劃分
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科
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科現有職工4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人,醫師1人,護師1人,技師1人,本科學歷 1人,大專及以下學歷3人。
主要工作職責
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工作規范開展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擬定艾滋病性病的預防控制計劃、防治對策和措施,負責全區艾滋病性病疫情管理和疫情報告、分析,指導開展艾滋病性病知識培訓、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等預防控制工作,負責艾滋病性病哨點監測工作,承擔艾滋病病例流行病學調查處理、抗病毒治療及感染者關懷服務,開展艾滋病性病自願咨詢監測(VCT),對司法公安系統的羈押人員進行HIV篩查,發現陽性者給予治療和管理等工作。
對外服務項目:
1、艾滋病性病自願咨詢監測(VCT):
①重點服務對象為有過高危行為或者懷疑自己有可能感染HIV者。
②服務形式電話咨詢、信件或電子郵件、直面交談等。
④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6:30
2、對本地符合免費抗病毒治療條件的艾滋病病人進行免費的抗病毒治療,並進行定期隨訪和體檢:
免費抗病毒治療條件:
①由艾滋病確認實驗室確認為HIV感染者;
②CD4淋巴細胞<200個/uL或出現臨床症狀,經本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專家組判定為艾滋病病人;
③所在地和常住地為寬城區的居民。
結核病防治所
結核病防治所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治療和管理專業隊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0人,在結核病的預防、治療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醫療設備齊全,配備有500mA X光機、全自動洗片機、生物安全櫃、培養箱等先進的專科醫療設備,能進行結核菌痰塗片檢查、培養等一系列有關結核病診斷的特異性檢測。2003年以來,相繼開展了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全球基金結核病控制項目,全面落實結核病防治規劃,完善了區、鄉、村三級防癆體系,實施短程督導化療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為肺結核患者提供免費抗結核葯品和治療管理。2010年被省授予「全省結核病防治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主要工作職責:
國家結核病防治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為政府制定結核病防治規劃提供技術支持;負責結核病人的發現、報告、登記、治療和管理工作;負責患者的資料收集、分析評價和上報工作;指導駐區各醫療機構的疫情報告和轉診等工作;開展密切接觸者檢查、結核病患者追蹤工作;組織開展各級防癆人員培訓、健康促進和結核病防治技術應用性研究,是全區的結核病預防、治療、培訓和技術指導中心。
對外服務項目:
醫療機構轉診的疑似或確診的肺結核病人;社區、鄉鎮、村醫推薦來的可疑病人及因有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咳血症狀的主動就診病人開展診療服務。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6:30,結核病防治所全體醫務人員決心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再創新業績,為結核病防治事業和諧發展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
免疫規劃科
免疫規劃科現有工作人員4人,其中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2人,碩士研究生1人,本科1人,大專1人,中專1人。
主要工作職責:
1、根據上級提出的免疫規劃策略和技術規范,結合本區實際,制訂並組織實施免疫規劃工作目標、規劃及策略;檢查、督導、評價和反饋執行情況,採取糾正措施。
2、負責全區疫苗發放及冷鏈管理的檢查和督導工作。
3、開展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監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及控制。
4、轄區內預防接種反應或事故監測、報告、調查處理。
5、指導基層單位免疫規劃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協助糾正。
6、爭取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的支持,與教育、宣傳等部門協作,開展計劃免疫的社會動員和健康教育。
慢性非傳染(地方)性疾病預防控制科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科同時承擔著地方病預防控制工作,現有職工3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主管醫師1人,主管護師1人;大學本科2人,專科1人。
主要工作職責:
負責完成上級下達的慢性病防控任務,負責轄區內慢性病防控具體工作的管理和落實;收集匯總轄區慢性病監測數據,完成綜合評估報告;組織實施健康促進項目;制訂轄區慢性病干預的工作計劃;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慢性病防控工作,並考核評估防控效果;開展死因監測、重症精神病規范化管理;指導轄區學校開展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負責地方病、布氏菌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
消毒與病媒生物控制科
科室現有專業技術人員2人,其中中級職稱2人,大專2人。承擔全區醫療機構、學校及托幼機構消毒指導、消毒效果監測及消毒知識的培訓;疫點疫區終末消毒;病媒生物密度監測;蟲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規范處置;寄生蟲病人群感染情況調查;人群規范葯物驅蟲等工作。?
檢驗科
檢驗科由微生物檢驗、理化檢驗和病毒檢驗三部分組成, 涵蓋了五大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各個相關領域,為用戶出具准確、可靠、公正的數據;為疾病監測、防制和衛生監督提供科學依據。檢驗科現有實驗室面積1200平方米,3個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和1個萬級潔凈實驗室。現有職工7人(借調1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1人,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3人,中專學歷2人。擁有千元以上儀器設備40台,能開展27個微生物和理化項目的檢測。
主要工作職責:
協助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的調查處理並負責相關的微生物檢驗;承擔著疾病監測、消毒產品及消毒效果監測、食品及水質衛生檢測;負責從業人員健康檢測及HIV初篩實驗等工作。
健康教育科
健康教育科現有工作人員2人,承擔著擬定全區健康教育工作規劃、計劃和實施方案;指導和組織開展與健康相關疾病及影響因素的防治和健康促進工作。做好健康教育資料的收集、整理、儲存、交流和利用;承擔經常性、應急性健康教育工作;配合業務科室圍繞中心任務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質量管理與控制科
質量管理與控制科現有工作人員2人,中級職稱2人;碩士1人,專科1人。承擔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編制符合中心實際的管理文件(申報、內審資料、人員檔案以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等);送檢樣品(食品、水、餐具)的接收、登記、分發、備樣,以及委託單、報告單、原始記錄的檔案管理及報告單的發放;協助檢驗科完成質量控制工作(日常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管理、省市布置的質控工作);完善委託單、報告單和原始記錄的設計。
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科?
康危害因素監測科現有工作人員3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1人,碩士1人,專科2人。承擔食源性疾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生活飲用水監測工作。
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科
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科現有工作人員3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1人,碩士1人,專科2人。承擔食源性疾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生活飲用水監測工作。
健康體檢科
健康體檢科是寬城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要服務窗口之一,現有工作人員5人,為廣大從業人員提供辦理健康證服務。以制度嚴格、技術精湛和熱誠廉潔的行業作風,為社會提供具有法律效力、公正、科學、准確的優質服務。
⑷ 襄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科室設置
內設機構:中心辦公室、離退休退養幹部管理科、工會辦公室、監察審計科、財務科、總務科、急性傳染病防制科、免疫規劃科、艾滋病性病防制科、慢性病寄生蟲病防制科、皮膚病防制科、衛生監測檢驗科、公共衛生科、健康教育所、有害生物控制科、預防性健康體檢科、質控科
(一)辦公室
1、負責起草、制定中心中長期發展規劃、各類工作計劃、方案、工作總結、綜合性文件,審核印發各類文件;
2、協助中心領導做好日常工作的綜合管理與協調;
3、協助中心黨政領導組織召開各種會議,負責記錄、整理,並督促檢查會議決定、決議事項的落實;?
4、負責黨務(群團)、政務、人事的具體工作;
5、負責來往文件(文書)的收發、傳閱、歸檔,各類文書檔案的管理、保密工作;?
6、負責計算機網路建設、維護和網路安全工作;做好網站建設、更新、網上政務公開工作;
7、負責會議室使用管理,做好視頻會議設備的管理維護;
8、負責勞動、固定資產投資、其它綜合信息等統計上報工作;
9、負責公務活動接待與管理;
10、負責車輛使用、維修、調度管理;
11、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二)財務科
1、根據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制定財務工作的計劃、總結;
2、按規定編制財務預算計劃,上報決算報告;
3、協調相關部門關系,保障各類專款及時足額到位;
4、負責預算內、外收入、支出和貨幣資金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類賬目;
5、每月按時編制財務報表,定期做好財務分析;
6、負責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等會計資料的備份、立卷、建檔工作;
7、定期清理往來賬款,保證資金運行安全;
8、負責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的領購、分發、繳銷等工作;
9、負責單位各種業務收費,日清月結;
10、負責單位社會保障、水電、稅費、通訊費用等繳納工作,按期報賬,做好職工各種費用的收繳、發放工作;
11、負責固定資產的登記、參與管理;
12、參與單位目標考核、內部核算及招投標等相關事宜;
13、負責中心的項目資金核算工作,嚴格執行項目管理,審核各類項目支出;
14、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三)總務科
1、擬定中心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計劃、方案、總結,並組織實施;
2、負責中心後勤保障與服務(水、電、通訊等),基建與維修工作;
3、負責中心物資采購與倉儲,組織基建維修、物質采購招標工作;
4、負責中心物資、儀器設備檔案和帳卡管理;
5、負責生物製品冷庫管理及冷鏈運轉;
6、負責出租房屋的管理;
7、負責戶籍檔案及暫住人口的管理;
8、負責環境衛生、綠化、美化、亮化及門前「三包」管理;
9、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四)監察審計科
1、根據《行政監察法》、《審計法》、《會計法》、《價格法》等法律法規,擬定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2、履行監察職能,保證政令暢通,維護行政紀律,促進廉政建設,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3、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查證中心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
4、傳達物價收費政策,定期清理中心科(所)收費項目標准,做好物價收費檢查工作和收費許可證年度審驗工作;
5、受理群眾來信、來訪、舉報、投訴事件,做好調查處理並及時答復;
6、組織開展職工滿意度、社會公眾滿意度、社會相關部門滿意度調查及分析;
7、開展監察、審計、物價收費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檢查;
8、參與物資采購、招投標工作的全程監督;
9、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五)工會老乾科
1、擬定工會、計劃生育、關工委、離退休管理工作計劃、方案,做好工作總結,負責承辦日常工作;
2、負責離退休幹部和內退職工管理工作;
3、負責職代會的籌備、組織工作,督促落實相關事宜;
4、負責計劃生育、流動人口驗證及管理工作;
5、落實有關福利政策,做好職工的關心慰問工作;
6、組織開展職工文體活動及各類社會公益活動;
7、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紅十字會工作;
8、協助黨政做好民主建設工作,化解各種矛盾糾紛;
9、收集職工意見和建議,開展民主監督;
10、組織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樓棟等創建活動;
11、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六)項目管理辦公室
1、承擔項目活動策劃和協調、財務管理、物資的采購與分發、督導評估、績效考核、人員培訓、會務、對外聯絡、信息收集與反饋等工作;
2、組織制定項目工作計劃;
3、組織協調各項目實施單位參與項目的活動;
4、組織協調項目的監督和評估活動;
5、匯總項目實施單位工作進展報告,並按國家、省項目辦要求上報;
6、組織制定財務計劃,按時完成財務報告;
7、組織完成物資采購、驗收、入庫、發放、使用、維護、檔案管理,報表匯總及上報工作等;
8、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七)艾滋病性病防制科
1、參與制定艾滋病防治相關政策、規劃,年度工作計劃、方案和考核評估標准;
2、負責市區艾滋病疫情報告、監測、自願咨詢與檢測、重點人群行為干預、抗病毒治療等工作;
3、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4、負責性病監測和管理工作;
5、在防艾辦領導下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督導、考核、績效評估;
6、開展全市艾滋病防治的指導工作;
7、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八)急性傳染病防制科
1、依據上級急性傳染病防制相關政策、策略、規劃、工作指南與技術措施擬訂我市急性傳染病防治規劃、計劃,制定突發公共衛生預測預警、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2、負責全市傳染病疫情信息報告系統管理及全市傳染病疫情信息收集、整理、報告、歸檔;
3、開展疾病監測及人群健康危險因素監測與控制;
4、擬訂我市急性傳染病應急預案,並組織演練;
5、組織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時處理散發疫情;
6、開展轄區醫療衛生單位傳染病防制技術指導和培訓;
7、組織開展市區傳染病漏報調查;
8、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九)免疫規劃科
1、根據上級制定的免疫規劃、策略和技術規范,結合當地情況,制訂並組織實施縣市(區)、城區工作目標、策略和措施;檢查、督導、評價和反饋執行情況,及時向上級報告和採取糾正措施;
2、提出工作經費預算草案;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冷鏈設備和接種器材補充、更新計劃,指導本地區的冷鏈管理工作。進行冷鏈系統的監測及冷鏈設備的檢查、維修和保養;
3、建立完善兒童預防接種信息化管理系統;
4、制訂全市一類疫苗及市區二類疫苗使用、分配計劃,規范疫苗管理;
5、指導和參與接種率常規報告、監測和分析評價;
6、指導預防接種服務和實施預防接種安全注射,做好檢查、督導和監測工作;
7、組織開展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疫情處理、實驗室監測,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監測工作;
8、指導和參與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調查和處理,以及其他與預防接種活動相關突發事件的處理工作;
9、組織開展健康促進、健康教育活動,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
10、加強調查研究,總結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經驗和問題,並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工作進展情況,提出改進建議;
11、承擔城區(樊城、襄城)的免疫規劃工作的組織管理、宣傳培訓、考核檢查和工作實施;
12、收集免疫規劃相關的本底資料,認真做好免疫規劃資料的整理歸檔;
13、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慢病寄生蟲病防制科
1、依據上級業務部門計劃方案,制訂全市地方病、寄生蟲病、慢病、血吸蟲病年度工作計劃、工作方案;
2、安排部署地方病、寄生蟲病、慢病、血吸蟲病控制中的各項工作,並督導各縣(市、區)全面落實;
3、掌握全市地方病、寄生蟲病、慢病、血吸蟲病控制工作情況;
4、定期對全市地方病、寄生蟲病、慢病、血吸蟲病工作計劃落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評估,撰寫督導或評估報告;
5、在碘缺乏病防治日、瘧疾防治日、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非傳疾病的防治日,組織開展宣傳咨詢活動;
6、按時上報各種、各類工作報表、工作總結;
7、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一)消毒科
1、依據上級業務部門計劃方案,制訂全市消毒年度工作計劃、工作方案;
2、開展醫療機構和重點行業預防性消毒質量與感染因素監測;並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價;參與暴發疫情、災害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及時制定消毒控制方案,指導各種疫源地的消毒,做好疫源地消毒質量控制與評價;
3、指導各類醫療機構的消毒及院內感染管理,及時處理院內感染疫情,有效控制醫源性感染發生與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
4、負責全市消毒管理工作組織指導和檢查考核,及時總結和推廣消毒管理工作經驗;
5、負責全市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及感染重點行業的業務培訓;
6、開展消毒專項調查或研究,分析危險因素,提出防制措施,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防制對策提供依據;
7、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二)有害生物控制科
1、依據上級年度業務工作規劃、要點制定全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計劃、策略和技術措施;
2、開展病媒生物監測,掌握本地區病媒生物的種屬、分布、季節消長情況;
3、制定本地區病媒生物控制技術方案,並參與實施;
4、參與暴發疫情、災害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
5、組織、督促、指導、檢查和考核全市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及時總結和推廣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經驗;
6、探索病媒生物防制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葯品,不斷提高病媒生物防制科技水平;
7、完成衛生創建工作中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8、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三)公共衛生科
1、擬定和實施健康危害因素干預與控制工作計劃、方案;對相關單位、部門、廠礦企業、醫療機構進行健康危害因素干預與控制的技術指導工作;
2、收集健康危害因素干預與控制基礎資料,並整理歸檔;
3、執行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的預防控制規劃和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轄區內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監測和報告,開展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置;
4、執行合理營養膳食指導規劃和方案,承擔營養監測、調查、報告工作,組織開展營養監測、評價,組織開展城鄉居民的合理營養膳食指導,參與營養相關重大事件的調查與處理;
5、執行學生常見病預防控制規劃及方案,組織開展轄區內學生常見病及其影響因素監測工作,實施、評價學生常見病預防控制措施;
6、組織開展放射、環境危害因素監測和干預工作,參與環境污染中毒事故、放射事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處置,參與相關疾病的診斷與鑒定;
7、按時上報各種報表、工作總結;
8、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四)皮膚病防制科
1、制訂全市麻風病防治年度工作計劃、工作文件,撰寫工作總結;
2、掌握全市麻風病防治工作情況,安排布署麻風病防治中的各項工作;
3、及時准確掌握全市麻風病疫情,負責全市麻風病新、復發病人的確診、查菌、MDT聯合化療,指導基層開展麻風反應治療、疫點處理、密切接觸者體檢,線索調查,畸殘的預防、康復工作;
4、每年對全市麻風病防治工作進行檢查、督導、評估和考核,及時總結和推廣防治工作經驗,提出今後工作意見;
5、開展麻風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相關人員學習業務技術,及時了解和掌握麻風病防治新動態、新進展,提高整體水平;
6、組織、參與麻風節各項活動;
7、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五)健康教育所
1、協助主管部門,制定全市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長遠規劃,活動計劃和考核評估標准;
2、負責與社會各有關部門聯絡及協作,協調建立社會健康教育網路運行機制,並對運行機制進行效果評價;
3、圍繞衛生工作及疾病預防與控制的重點工作和中心任務,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轄區搞好經常性健康教育活動,並對健康教育活動效果進行評估;
4、自然災害與事故及疾病暴發流行時,配合救災防病工作落實轄區應急健康教育活動,普及防病知識,進行行為干預,保護災區群眾的身心健康;
5、定期對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有計劃地進行業務技術培訓,並對培訓效果實施評估;
6、對轄區健康教育活動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發現和培養健康教育的典型經驗,及時交流推廣;
7、對轄區內不同人群(城市社區、農村、醫院、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並進行效果評估;
8、有計劃地製作各種實用、有效、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資料和培訓教材,為各項健康教育活動服務,並開展效果評估;
9、爭取有關主管部門的配合,開展成癮(吸煙、酗酒、吸毒)行為的健康教育工作;
10、組織和指導基層機構完成健康教育的協作項目和調研課題;
11、做好健康教育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儲存、交流和利用,並與有關單位開展資料的交流活動;
12、做好中心對外形象的公共宣傳及疾控工作相關風險溝通工作;
13、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六)科研教學管理科
1、科研管理工作
(1)制定中心中長期科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
(2)負責對中心職工科研成果、論文進行收集、審核、申報和獎勵工作;
(3)負責中心科技文獻資料庫申請和資料庫利用分析工作;
(4)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2、 繼續教育與人才培養工作
(1)組織、審核本單位申請上報的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2)組織職工參加經有關部門認可的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3)做好中心業務人員技術檔案管理;
(4)根據中心各類業務人員實際情況,制訂各類人員繼續教育或培訓計劃;
(5)制定中心新職工崗前工作規范的培訓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
(6)做好實習生教學的安排和管理,並及時將教學實習評定和教學實習總結報告反饋給校方;
(7)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3、預防醫學學會工作
(1)負責全市學會年度工作;
(2)編印發放有關學術資料,科普知識宣傳資料;
(3)組織開展各類培訓和衛生科普宣傳;
(4)負責收集整理學會相關工作資料;
(5)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4、閱覽室工作
(1)負責中心學術期刊、專業圖書、報紙等信息征訂等工作;
(2)年終對各類雜志、衛生科技報紙進行分類裝訂,登記入庫;
(3)免費向職工提供學術期刊瀏覽、圖書借閱工作;
(4)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七)監測科
1、負責起草衛生監測工作計劃、方案,撰寫工作總結;
2、開展疾病和健康相關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學因子的檢測;傳染病病原學分離鑒定、疾病危害因素實驗室診斷。為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
3、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與鑒定、毒理學評價;
4、食源性疾病實驗室檢測與食品營養研究;
5、引進推廣實驗室新技術、新方法;
6、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及計量認證相關工作;
7、負責對全市衛生檢驗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導下級實驗室開展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以及實驗室的質量控制;
8、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八)預防性健康體檢科
1、擬定全市(市區)食品、公共場所、化妝品、生活飲用水等法定從業人員和全市放射工作人員健康體檢的工作計劃、方案;制訂工作流程;
2、負責轄區健康體檢表的發放、體檢及體檢結果的簽發,體檢信息的收集、整理、結論、統計、分析及歸檔;
3、按時上報各種報表、工作總結;
4、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十九)質量管理科
1、負責監測檢驗等技術服務工作質量管理,並對管理體系的運行進行監督、內部審核;
2、負責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起草、編審、補充、修訂和報批,對受控技術文件的確認及組織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3、負責技術資料、標准、方法、規程的收集、審核和管理等工作;
4、協助有關科室開展監測檢驗新項目、新技術的論證;
5、組織實施實驗室比對和能力驗證;
6、負責各種質量記錄表格、檢測報告的審核和管理;
7、負責計量認證相關工作;
8、承擔「襄樊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管理辦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9、承擔「襄樊市艾滋病檢測實驗室驗收工作組」日常管理工作;
10、負責全市疾控機構實驗室和艾滋病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工作的技術指導和培訓;
11、完成上級、中心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⑸ 食源性疾病監測中糖葫蘆屬於什麼分類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的前列,是當前世界上最突出的衛生問題。食源性疾病的分類1腸道致病菌 約10種左右的腸道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生物致病因素。感染後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和多種感染性腹瀉。常見的致病菌及其污染的食物為:沙門氏菌(禽、畜肉)、副溶血性弧菌(水產品)、蠟樣芽孢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剩飯)、肉毒桿菌(發酵製品、肉製品)、李斯特單核細胞增生菌(乳製品)、椰酵假單細胞菌(銀耳)和肉製品大腸桿菌等。2食源性病毒 通過食品傳播的病毒主要有諾若病毒、輪狀病毒、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等。感染後可引起病毒性腹瀉、甲肝、戊肝等疾病。3 寄生蟲 主要是華支睾吸蟲,感染後可引起肝吸蟲病。還有阿米巴原蟲,感染後可引起阿米巴痢疾。4自然產生的毒素 如黃麴黴毒素、海中的生體毒素、毒蘑菇中產生的氰苷和毒素、有毒動物(如河豚魚)產生的毒素等。5化學性污染 主要是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殺蟲劑、滅鼠葯的濫用,含重金屬(鉛、銅、汞、鋅) 、有機氯和化合物(多氯聯苯) 、有機磷的化合物、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造成的污染。食源性疾病的預防1.把好病從口入關,不吃不潔食品、不喝生水、不吃隔頓涼拌菜、不購買無證攤點的「三無」產品、不到無證攤點進餐。2.食品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上崗,堅持每日健康晨檢制度,發現有腹瀉、發熱、喉痛、化膿性傷口或皮膚病(膿瘡)等,應立即暫停工作,治癒後才能重新上崗。3.把好食品原料采購、驗收、加工、儲藏、銷售各個環節關,不採購三無產品。加工、儲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開,不銷售過期變質食品,食品應燒熟煮透出售。熟食存放2小時以上,應徹底地再加熱後才能食用。4.對群體人群,嚴禁使用危險食品。對學校集體食堂,夏秋季所有的涼拌食品都是危險食品,其它如皮蛋、四季豆、發芽馬鈴薯、鮮黃花、含甲醛的血制食品、亞硝酸鹽超標的腌鹵製品和腌制蔬菜等。5.養成勤洗澡、洗頭、漱口、反復清洗雙手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在我國,食源性疾病暴發有兩大特點:一是原料污染或變質、原料儲存和加工不當導致的集體聚餐暴發。其中,餐飲單位(包括集體食堂、賓館、飯店)占責任單位的60%以上,最近發生的福壽螺事件就是一個鮮活例子。二是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肉和肉製品、水產品導致的疾病暴發。據監測,我國每年至少有3億人發生食源性疾病。其中,由沙門氏菌污染肉和肉製品導致的發病率最高,約佔97%;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產品導致的發病率為2.5%。 培養衛生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預防感染食源性寄生蟲病的捷徑,不要吃生的或未熟透的豬、牛、羊、雞、鴨、兔等其它肉類食品,切忌吃生的末煮的淡水魚、蝦、螺、蟹,蛙、蛇等食物。當患者懷疑自己患有寄生蟲病時,如出國得了虐疾;或生吃了不熟的豬、牛、羊、雞、鴨、兔、淡水魚、蝦、蟹等。高度懷疑患有食源性寄生蟲病的患者,應該盡快到正規
⑹ 食源性疾病監測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對食源性疾病的監測預警能力,貫徹預防為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處置的原則,迫切需要加強對食源性疾病數據的收集、報告和管理,建立食源性疾病監測與報告信息報告平台,加強各級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能力建設。
疾病監測是長期地、連續地收集、核對、分析疾病的動態分布和影響因素的資料,並將信息及時上報和反饋,以便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疾病的動態分析不僅指疾病的時間動態分布,也包括從健康到發病的動態分布和地域分布。其影響因素包括影響疾病發生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疾病監測只是手段,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其最終目的是預防和控制疾病流行。
⑺ 宣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機構職責
(一)辦公室
協助領導組織協調管理中心的各項工作,協助各科室組織制定全市疾病預防控制業務規劃及中心內部工作規范、計劃,並定期對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做好全中心工作總結,負責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和事務公開及監督執行,負責人事管理和職工考核、聘用、定職定崗定級及獎懲工作,負責會議組織、文秘及檔案管理,協助黨建工作,承擔領導交付的其他工作。
人員編制4人, 正副科長各1人。
(二)總務科
1、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和財會制度,負責中心的收入、支出,負責中心事業經費及其他經費的計劃、財務管理和業務核算,負責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負責中心現金和票據及帳目管理,負責專項資金和基建財務的管理,負責中心財務審計、合同審核和實行財務報告。
2、負責宣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有資產和房產的管理,負責儀器、設備、葯品、辦公用品等物資的購置、保管、配發和使用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設備正常使用。
3、負責宣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車輛維護、調配和使用,保障正常用車和行車安全。
4、負責水電及通信,保障中心用水、用電和通訊暢通,負責職工後勤。
5、負責離退休職工有關工作。
人員編制6人(含駕駛員3人),正副科長各1人。
(三)健康教育科
制定宣城市健康教育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年度總結和評價。指導和組織開展急慢性傳染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地方病和學生常見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承擔基層健康教育機構和人員的培訓工作,結合衛生防病重點,有計劃、有組織地獨立或協助中心其他科室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負責編印各類健康教育宣傳材料;不定期向新聞媒體提供衛生宣傳新聞稿件。
人員編制3人,正副科長各1人。
(四)公共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科
根據各類公共場所國家衛生標准,負責開展公共場所衛生質量監測。負責對城鄉生活飲用水、涉水產品及室內外空氣質量進行監測。根據國家化妝品衛生標准,對化妝品衛生質量實施監測。負責對飲用水處理的技術指導。參與協助處理重大水體污染事故、食物中毒。調查掌握各類學校及學生的基本概況和生長發育狀況,研究青少年多發病、常見病的發病規律及影響健康因素,提供改進措施。指導和開展全市學生健康監測,並對結果進行評價。做好全市中、小學生學生常見病群體防治。負責全市飲食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食品樣品,餐具監測。開展營養衛生的調查指導工作等。組織開展對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檢測、分析和報告,為識別、控制或消除職業危害提供依據,組織開展對接觸有害因素人群的職業性健康檢查。組織參與對職業病個案調查,負責職業病診斷和各種職業病患者的核實登記工作。建立健全職業危害本底資料,掌握有害因素動態變化情況,參與職業中毒和放射事故的調查處理,配合工會、勞動、衛生監督等相關機構做好對本轄區企業部門建設項目「同時」預防性衛生監督和經常性衛生監督中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工作,協助指導各縣(市、區)開展職業衛生工作,對職業衛生業務資料逐步實行計算機管理。負責制定轄區內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規劃和計劃,並負責實施等。
人員編制8人,正副科長各1人。
(五)防疫科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的規定,按照專業分工,負責轄區內傳染病監測管理工作,負責制定傳染病監測計劃和傳染病控制方案並組織實施和指導。負責收集、統計管理、報告疫情資料,分析疫情動態,進行疫情預測,預報;掌握各類急性傳染病流行規律,流行因素,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疫情信息。對重點傳染病實施主動監測,提出有效控制措施。負責本地區發生的暴發疫情及原因不明的突發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技術處理;對下級疾病預防控制單位,疫情調查處理質量進行評估;認真開展防病措施及疾病監測的考核、評價工作。負責對下級疾病預防控制單位及醫療機構的傳染病監測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和技術指導;開展質量控制;對專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積極開展科學調研工作,積極引進和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為疾病控制服務。積極參與並負責完成社會性救災防病工作等。
人員編制4人,正副科長各1人。
(六)計劃免疫科
不斷完善宣城市計劃免疫工作網路,在完成第三個85%達標的基礎上,建立完善計免工作本底檔案。負責宣城市計免疫苗計劃制訂(含計劃分配計免相關疫苗以及納入計免運行的乙肝疫苗),負責處理因接種引起的異常反應。負責組織指導全市執行《計免技術管理規范(試用)》等法規,組織全市免疫接種實施(包括接種組織形式、程序、接種等),並定期對其兩個效益進行評審。及時掌握相關傳染病的疫情動態,對暴發性疫情、疫點、疫區的調查分析。有計劃地做好相關疫苗質量監測,會同相關科室做好冷鏈運轉、冷鏈設備管理與更新,做好免疫質量、人群免疫水平以及相關傳染病的監測。開展和推廣計免監測新方法,包括病原學、血清學、免疫學等。在全市積極推廣定點接種,檢查督促基層嚴格執行安全接種,組織計劃免疫工作考核等。負責管理宣城市卡介苗接種工作,制定接種計劃,開展統計及培訓,並定期考核評價,做好卡介苗接種質量的監測工作。
人員編制3人,科長1人。
(七)消毒殺蟲科
配合愛國衛生活動開展群眾性消毒、殺蟲的技術指導及消、殺、滅的科研工作。對常用殺蟲、滅鼠劑的抗葯性情況進行調查,並轄區內消、殺、滅葯械產品質量進行監測。開展對醫療機構、學校消毒效果的監測工作。開展公共場所、學校及托幼機構預防性消毒。配合有關科室對法定傳染病的疫源地、疫區進行消毒指導,為防病提供決策資料。開展全市嚙齒動物、醫學昆蟲的科屬、分布、消長趨勢、控制效果監測和調查,掌握相應的資料,有相應的標本檔案。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保健人員進行消毒、滅菌技術培訓及基層站技術指導。開展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及殺蟲消毒葯械的監測檢驗工作等。
人員編制3人,科長1人。
(八)結核病防治所
根據安徽省結核病防治規劃,參與制定宣城市結核病防治長期規劃與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對全市各項結核病防治工作進行指導與評價。指導和督促各縣市區規范實施日本援助-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和全球基金中國結核病控制項目。協助健康教育科開展防癆知識的宣教及普及工作。提高工作質量,改進防治措施,組織開展有關科研工作和試點,收集分析結核病防治工作有關資料,建立基礎檔案,實施資料檔案化管理。
人員編制6人,正副科長各1人。
(九)性病、艾滋病防治科
制定宣城市性病艾滋病防治計劃,分析和掌握性病艾滋病疫情動態,提出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開展《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項目實施方案》規定的各個項目工作及其他艾滋病防治項目;參與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的組織管理及其他工作;負責對各縣市區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有關艾滋病防治項目的指導和督查;開展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開展對基層醫務人員的防治知識及各項目工作的培訓;建立疫情報告網,進一步完善網路報告制度。
人員編制5人,正副科長各1人。
(十)預防醫學門診部
承擔預防用生物製品預防接種。開展結核病、血吸蟲病和性病的診治及咨詢工作。承擔從業人員的預防性健康體檢工作。開展社區醫療服務和健康保健等。
人員編制3人,科長1人。
(十一)血吸蟲病防治所
按照工作要求,負責組織、指導本地區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具體為制定本地區血防工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組織交流經驗,指導基層業務建設、培訓專業人員,幫助解決技術上的疑難問題;深入基層參加具體業務活動,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防制工作。通過分類指導,控制相關疾病的流行,降低人群的感染率,減少疾病發生,降低死亡率等。
人員編制5人,正副科長各1人。
(十二)地方病與慢性病防治科
制定宣城市控制、消滅瘧疾、絲蟲病規劃,開展以瘧疾、絲蟲病及其他人體寄生蟲病監測與防治工作,爭取達標。負責其它地方病的監測與防治工作。掌握宣城市慢性非傳染病的基本概況,收集相關資料建立檔案。擬訂宣城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計劃,開展慢病防治工作。按衛生部要求,在宣城市開展死因統計工作,建立健全「死亡醫學證明書」報告制度,積極推廣使用國際疾病分類方法等。掌握全市碘缺乏病的基本概況、本底資料,認真落實防治對策和防治措施。組織指導宣城市碘缺乏病監測工作,做好防治效果評價。組織指導全民食鹽加碘監測及質量控制。負責碘缺乏病防治專業技術培訓,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健康衛生、考核評價工作。
人員編制4人,正副科長各1人。
(十三)檢驗一科
按照衛生防疫規范開展微生物、血清免疫的檢驗工作,完成相關科室提出的微生物、血清免疫的檢驗任務。引進新技術、新方法,開展新項目,以滿足業務工作需要。對樣品的收驗、結果報告的簽發、試驗過程的記錄及儀器、試劑的使用做到規范操作和登記。執行質量法規,維護儀器設備,保證計量的准確性,遵守檢驗操作程序,杜絕差錯。參加對突發性疫情、疫點的調查處理工作,做到准備充足、處理迅速、報告及時、結果准確。嚴格執行國家菌、毒種管理規定,認真登記,按期傳代、鑒定。做好有關檢驗記錄,制定嚴格的菌毒種管理細則,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承擔各縣區的微生物、血清免疫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工作。
人員編制5人,正副科長各1人。
(十四)檢驗二科
按照《衛生防疫工作規范》要求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碘缺乏病等的監測檢驗工作。引進新技術、新方法,開展新項目,以滿足業務工作需要。執行質量法規,保證儀器計量的准確性,遵守檢驗操作程序,規范操作,杜絕差錯。對樣品的收驗,結果報告的簽發,檢驗過程的記錄及儀器、試劑的使用做好登記。參加食物中毒等事故調查,對收集的可疑樣品處理迅速、報告及時、結果准確。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對劇毒化劑制定保管、使用制度,按程序做好有關記錄備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承擔各縣區的理化檢驗工作的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
人員編制5人,正副科長各1人。
(十五)質量管理科
負責協調宣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業務科室,全面開展工作的質量管理和控制、計量認證認可,組織擬訂和執行質量管理文件、衛生檢驗操作規范和標准,接受分發檢驗樣品,編制、發出檢驗報告,開展對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檢測檢驗質量控制的指導。
人員編制2人,科長1人。
(十六)專科醫院
負責宣城地區常見地方病臨床治療實踐和研究,根據相關政策重點開展對血吸蟲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瘧疾和絲蟲病等地方病病人的醫療救治,結合工作實際積極參與區域性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人員編制10人,科長副科長各1人。
⑻ 食源性疾病監測科室需要准備什麼文件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入食物而進入人體的病原物質引起的疾病,通常包括感
染性或中毒性疾病(WHO)。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
的食品或者把有毒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後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於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1」。食源性疾病包括了食物中毒的全部,
⑼ 江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業務科室設置
傳染病預防控制科負責法定傳染病及其流行因素的預防控制、監測、預測和預警工作;負責相關傳染病疫情的現場處理、流行病學調查及效果評價工作。
公共衛生應急科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應急准備;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培訓、物資管理、應急演練;承擔重大傳染病疫情、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監測、分析、評估、報告工作。
計劃免疫科負責全市免疫規劃的組織實施及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針對傳染病的預防控制等工作;監測、調查和處理預防接種疑似異常反應;負責疫苗調撥計劃及冷鏈管理。
艾滋病預防控制科負責艾滋病的疫情監測、行為干預、流行病學調查、自願咨詢檢測、技術指導等工作。
性病麻風病預防控制科負責開展皮膚病、性病、麻風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分析和管理;組織開展有易感染性病危險行為的人群干預工作;負責全市性病、麻風病及皮膚病防治機構監測質控、業務指導和培訓。
寄生蟲病預防控制科負責寄生蟲病及其流行因素的監測、預防控制、預測和預警工作;組織寄生蟲病的調查、處理及評價工作。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科負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篩查高危人群;負責居民病傷死亡的死因監測;負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業務指導。
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科負責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技術指導工作;負責媒介生物傳播因素監測和干預,及疫源地和除四害工作的指導和評價;負責病媒生物抗葯性檢測。
消毒與醫院感染控制科負責醫院感染因素監測與控制、消毒產品監測,及重點行業、場所消毒指導和評價。
環境與學校衛生科負責對生活、工作等公共場所環境中影響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進行監測與評價,提出干預策略和措施;執行學生常見病預防控制規劃及方案,開展學生常見病及其影響因素監測工作,實施預防控制措施;負責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負責與學校衛生相關的宣傳教育、技術指導等衛生服務;開展健康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監測與管理。
食品安全和地方病預防控制科負責食源性疾病和食品污染物的監測,開展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開展公共營養監測和評價;組織實施地方病的監測和控制工作。
病原微生物檢驗科負責病原微生物檢測檢驗、病原學鑒定;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病原學檢測;負責病毒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鑒定,病毒分子生物學檢測;開展環境健康效應因子檢測評價和健康相關物品的毒性測定、功能評價;組織開展艾滋病、性病實驗室質量管理。
健康教育科(市健康教育中心)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協調指導各市、區的健康教育工作;負責擬訂全市健康教育的規劃、規范和考核評價體系,並按程序報批;組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方面業務培訓,實施效果評價;承擔「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江門市辦公室日常工作和控煙健康教育,煙害防控、干預和評估;組織開展健康教育活動,設計製作健康教育傳播材料,普及醫葯、衛生、保健知識。
⑽ 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業務介紹
傳染病防治所
傳染病防制所由疾病監測與疫情信息管理科、免疫規劃管理科、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科、病毒檢驗科和微生物檢驗科五個科室構成,承擔著全市各類急性傳染病防制和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應急處置重任,是全市傳染疾病研究和技術指導中心。擁有分子流行病學和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學科2個市級重點學科。
擁有國家流感網路監測實驗室、HIV抗體確證實驗室、細菌性傳染病檢測實驗室、公共衛生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分子生物學檢測實驗室、湖北省非典型性肺炎平行檢測實驗室等多個國家及省級認可的實驗室。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2人,實驗室擁有熒光定量PCR儀(實時)、梯度PCR儀、電泳系統、凝膠圖像分析系統、二級生物安全櫃、全自動核酸提取儀、Nanodrop 2000核酸濃度測定儀、菌毒種凍干設備、熒光倒置顯微鏡、超速冷凍離心機、梅里埃核酸定量檢測系統、流式細胞計數儀等一系列先進的檢測設備。
在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手足口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及時查明致病病原,在疫情處理過程中屢建戰功。應用免疫熒光技術、酶聯免疫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CR)、Real-time PCR、分子克隆技術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等,可檢測的項目涵蓋了呼吸道病毒、胃腸炎病毒、腸道病毒、蟲媒病毒、肝炎病毒及其它血液傳播病毒等20餘種病毒。在完成監測和檢測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提高檢驗技術和水平平,在2010年艾滋病、輪狀病毒研究方面喜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傳染病防治研究所圍繞全省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中心工作,建立了科學、完備、快捷、准確的流行病學、病原學、血清學調查體系和傳染病信息網路,能為上級行政部門制定傳染病防治對策和突發傳染病應急處理及時提供調查數據和實驗室數據。為採取正確的防制對策、及時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使全市應對突發緊急疫情以及對新發疾病、不明原因疾病的快速反應能力明顯提高。
主要職責
1、制訂全市急性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方案;
2、對傳染病疫情開展網路實時監控,並定期開展分析評價及預測預報;
3、開展對相關傳染病的監測,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及其效果評價;
4、協助武漢市衛生局制定和組織實施免疫預防規劃;
5、負責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供應、應用效果的監測和評價;
6、調查和掌握我市主要病媒生物的種群分布、生態習性和季節消長情況;
7、組織開展消毒監測工作;
8、開展病原微生物和衛生微生物的檢驗,進行血清學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9、指導、培訓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開展各項傳染病防制工作, 如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監測和暴發疫情的調查處理工作、計劃免疫、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以及實驗室檢驗工作。
血吸蟲病防治所
武漢市血吸蟲病防治所是全市血吸蟲病、碘缺乏病、瘧疾及其他寄生蟲病防治、科研和培訓的權威專業機構。
1、負責全市血吸蟲病、碘缺乏病、瘧疾及其他寄生蟲病防治工作規劃、防治策略、技術方案及相關工作項目技術規范和管理辦法的制訂;
2、負責全市防治工作技術指導、質量控制、檢查督導、效果評價和技術培訓;
3、開展疫情監測、信息管理、健康教育及專題流行病學調查和流行趨勢預測,預防和處置重大疫情;
4、開展本領域應用性科學技術研究和國際合作與交流,提供相關防治技術服務及咨詢
5、承擔市血吸蟲病專家咨詢委員會日常工作。
所內設有血吸蟲病防治科和地方病防治科。
血吸蟲病防治科工作職責
1、負責制訂全市血吸蟲病防治策略、防治規劃、年度計劃和技術方案,並組織具體實施;
2、督導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與預防和控制效果的考核評估;
3、負責進行血吸蟲病流行情況調查和流行趨勢預測及其他專題流行病學調查,開展防治技術指導、質量控制,提供防治技術服務及咨詢;
4、負責全市血吸蟲病防治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積極宣傳、普及血吸蟲病防治知識;
5、開展血吸蟲病疫情監測、信息管理和重大疫情的處置。參與大型建設項目血吸蟲病衛生學評價及全市血防重點項目的規劃、技術指導和論證評審;
6、開展血吸蟲病應用性科學技術研究和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推廣國內外新技術、新成果,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防治和技術培訓項目;
7、負責全市與血吸蟲病相關疑難雜症的鑒別診斷,承擔市血吸蟲病專家咨詢委員會日常工作。
地方病防治科工作職責
1、負責制訂全市碘缺乏病、瘧疾等其他寄生蟲病防治策略、防治規劃、年度計劃和技術方案,並組織具體實施;
2、督導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與預防和控制效果的考核評估,進行全市地方病、瘧疾及其他寄生蟲病業務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工作;
3、開展蟲種分布調查、流行情況調查和流行趨勢預測及其他專題流行病學調查,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及咨詢;
4、進行疫情監測、信息管理和重大疫情的處置。
5、開展應用性科學技術研究和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推廣國內外新技術、新成果,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防治和技術培訓項目;
6、向社會提供瘧疾、絲蟲病、蛔蟲、鉤蟲、饒蟲、鞭蟲等寄生蟲和碘缺乏病的鑒定及防治知識咨詢;
7、開展兒童甲狀腺檢測、人體碘營養狀況評價、鹽碘監測、兒童智商水平測試等各項工作。
艾滋病防制所科
艾滋病防制所科是承擔全市艾滋病監測管理、防治工作組織實施、質量控制、專題調查、科學研究、業務指導、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以及為衛生行政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任務的業務科室。艾滋病防制所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監測管理科、干預指導科、確證實驗室、中蓋艾滋病項目辦公室、湖北省100%安全套項目辦公室。
一、主要工作職責:
(1)協助市衛生局組織制訂預防控制艾滋病的政策、法規,並提供科學依據。
(2)參與艾滋病全市防治規劃的制訂、實施與評價,組織協調制定有關技術策略與措施,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
(3)對全市艾滋病的監測和艾滋病實驗室檢測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控制,組織制訂有關技術標准、規范和方案,並督導檢查實施。
(4)組織開展艾滋病疫情和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和預測,承擔艾滋病疫情報告管理,負責收集、交流全市有關艾滋病預防與控制的信息。
(5)為全市專業技術人員艾滋病防治培訓及有關部門開展宣教培訓提供技術指導,組織製作有關艾滋病預防與控制培訓教材和宣傳教育資料。
(6)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策略、流行病學、健康教育與干預、治療與關懷、艾滋病病原學、免疫學及實驗室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廣應用。
(7)組織開展中蓋艾滋病項目工作。
(8)承擔武漢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承辦武漢市有關政策研討、經驗交流等活動的組織安排及上級單位交給的其它任務。
(9)組織指導開展湖北省100%安全套項目工作。
中蓋艾滋病項目工作職責
湖北武漢中蓋艾滋病項目目標是減少高危人群中的高危行為和HIV新發感染數量,並將有效的艾滋病預防策略推廣到其他地區。目標人群包括男男性行為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項目擬通過促進疾控、醫療等部門與社會組織(小組)之間的合作,針對目標人群開展預防干預(動員檢測與咨詢)和陽性管理(流調、隨訪、關懷、抗病毒治療等),盡可能多的發現HIV陽性並強化干預與管理,從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省娛樂場所100%安全套使用項目工作職責
在全省范圍內的娛樂場所中大力開展預防艾滋病推廣使用安全套性病的宣傳,對娛樂場所服務人員實施預防艾滋病推廣使用安全套的行為干預措施、實現在100%的娛樂場所、100%的營業時間、100%的從業人員使用安全套。
二.業務概況
一艾滋病監測管理
1、常規疫情監測。根據疫情發生發展的規律,對不同對象進行監測和檢測,以及時掌握艾滋病流行情況。
2、突發疫情處理。對突然發生的艾滋病疫情,及時進行調查處理,摸清發生原因和傳播方式,提出相應對策,阻止疫情擴散。
二艾滋病防治方案、技術工作規范制訂和實施
1、根據艾滋病疫情發展和預防控制工作需要,制訂相關的防治方案或技術工作規范,以提高防治能力,並使防治工作得以規范化、程序化。
2、根據已經制訂的防治方案或工作規范,組織落實全市各項防治措施,督促實施進程,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三艾滋病防治質量控制
1、運用各種評價方法,對防治方案和具體措施實施情況進行過程評價和最終評價,效益―效果分析,為防治策略制訂和調整提供依據。
2、根據有關工作規范和實驗室評價體系,參與實驗室質量評價。對艾滋病篩選實驗室進行質量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核發資格證書。
3、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和制訂相關的方案和規范,修正原有措施,以適應防治工作需要。
四艾滋病防制專業隊伍建設
1、專業人員知識更新。會同有關部門,通過繼續教育,舉辦學術講座,參加學術交流及專題研究,不斷提高專業人員業務能力,更新專業知識,更好地為大眾服務。
2、先進技術引進吸收。通過不同途徑,不斷掌握最新的各種技術手段,服務於防治工作,提高現有的技術和服務能力。
慢性病防治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簡稱慢性病是指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為代表的,起病隱匿,病因復雜,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學病因證據,健康損害和社會危害嚴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從預防和健康促進的目標來看,慢性病就是針對那些符合具有遷延性、無自愈性和很少完全治癒性等特點,具有可預防性,並且在死亡、發病與經濟損失上呈現顯著性負擔的疾病。
慢性病預防控制的任務是建立健全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滿足居民健康需求的慢性病防治體系,積極推行以健康促進策略為依據、公共衛生措施為主導、社區綜合防制為平台的慢性病預防控制戰略,降低人群危險因素水平,遏制慢性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趨勢,減少早卒,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健康期望壽命,達到控制慢性病的總體目標。
社區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所(簡稱慢病所)承擔著武漢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是武漢市衛生局慢性病預防控制重點學科,包括三個科室:監測評價科、實施指導科和學校衛生科。主要工作為:居民死亡、重點慢性病和行為危險因素監測、慢性病綜合防治、學校衛生和傷害控制等,通過監測、干預和評估以控制慢性病的發生發展,保護人民健康。
主要工作職責:
1. 制訂全市慢性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及技術規范;
2. 對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級醫療衛生單位慢性病預防控制工作實施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
3. 開展居民死因監測和評價工作;
4. 開展傷害和重點慢性病監測和評價工作;
5. 定期開展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監測工作;
6. 開展慢性病綜合防制和評估工作;
7. 對社區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工作進行指導與評估;
8. 開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
9. 開展青少年健康監測和常見病防制;
10.慢性病防制相關適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衛生檢測檢驗所
衛生檢測檢驗所由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放射防護三個科室構成,負責履行政府公共衛生技術管理職能和向社會提供公共衛生技術服務。主要承擔武漢市食品、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化妝品、室內空氣、放射相關的衛生學監測檢驗、評價及衛生技術咨詢服務。
衛生檢測檢驗所的衛生檢驗檢測實驗室是湖北省首批計量認證合格單位,並於2005年通過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實驗室認可,衛生檢測檢驗專業於2007年被評為市級重點學科。
衛生檢測檢驗所擁有完善的學科隊伍,現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13人,占職工總數的33%,擁有高級職稱人員8人,占職工總數的22%。四百餘項檢測項目通過了資質認定和國家實驗室認可,並擁有價值1000餘萬元的各類儀器設備。主持了多項衛生檢驗相關國家標准方法制訂和衛生檢驗相關的科研課題,在化學性食物中毒的實驗室檢測、黃麴黴毒素的檢測等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在生活飲用水監測、潔凈廠房檢測、糧食及蔬菜中的農葯殘留分析等方面處於省內領先水平。
衛生檢測檢驗所工作職責
1、組織開展營養與食品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的衛生學監測檢驗、評價及衛生技術咨詢服務;
2、建立食物中毒、環境污染、放射污染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指導和參與全市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和處理;
3、組織開展對全市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環境意外污染、放射性污染、食物中毒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和分布規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預防控制對策研究;
4、組織開展全市各人群營養與食品安全、環境衛生質量與人體健康等公共衛生專題調查研究;提高公共營養水平和環境安全水平;
5、開展國內、外合作與技術交流,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提高檢測檢驗和評價水平;
6、負責對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檢驗人員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
7、組織全市公共衛生相關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和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工作;
8、保質保量如期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武漢市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
健康教育所
健康教育所承擔全市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業務技術指導和效果評估工作,承擔本單位對外宣傳和健康教育傳播材料的設計與製作工作。市健教所下設二個科室:健康促進科、宣傳科,現有在職人員12人,具備公共衛生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6人,佔50%,其中碩士學歷3人,本科學歷3人,具有高級職稱的2人,中級職稱4人。主要設備有數碼攝像機、非線編輯機、計算機、激光列印機、復印機、速印機、投影儀、彩色列印機、彩色掃描儀、數碼照相機等滿足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的設備。
健康教育所工作職責及內容
一、技術咨詢與政策建議
1.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理論、方法與策略研究,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劃、部門規章和技術規范等提供技術咨詢與政策建議。
2.為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工作規劃、計劃、方案和考核評估標准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二、業務指導與人員培訓
負責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機關、學校、社區、企業、媒體及下級健康教育機構的業務指導,組織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有關人員的培訓。
三、理論及方法研究
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領域的理論、方法與策略研究,探索不同場所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策略,總結科學、有效的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適宜技術,並進行推廣、交流。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傳播
1.開展轄區內健康教育需求調查,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轄區內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活動。
2.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大眾媒體、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組織現場活動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轉播。
3.設計、製作和使用傳播材料。
五、信息管理與發布
1.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健康相關信息,形成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為媒體和相關機構提供信息源。
2.圍繞轄區內主要健康問題,製作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利用多種渠道,有針對性地向轄區公眾發布。
六、監測與評估
開展健康危險因素和健康素養監測,開展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需求與效果評估,及時發布監測與評估結果。
預防醫學門診部
預防醫學門診部由體檢中心和預防接種門診兩個部門組成。負責履行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檢查和放射工作人員職業性健康檢查以及各類二類疫苗的預防接種服務。
預防醫學門診部擁有完善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現有本科學歷以上人員14人,占部門職工人數的56%。擁有副主任醫師4人,占部門職工人數的16%。體檢中心實驗室通過了計量認證,並擁有價值近百萬元的各類儀器設備,以供體檢的血液及腸道檢查。
體檢中心承擔了全市食品、公共場所、葯品及飲用水等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工作,並為檢查合格者辦理健康證;同時負責全市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性健康體檢並出具檢查結果與評價。
預防接種門診負責實施人用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類疫苗的預防接種和咨詢服務。在國家制定、實施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的診療規范前,我預防接種門診部率先制定並實施了狂犬病暴露後的診療規范,並在全市進行了推廣應用,隨後參與了國家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診療規范的制定和實施。預防接種門診還與傳防所的計劃免疫科和病毒科等相關科室合作,參與了國家十一五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目前正在進行多項相關課題的研究活動。
預防醫學門診部工作職責:
1.負責從業人員預防性健康檢查,並為體檢合格者辦理健康證。
2.負責全市放射工作人員職業性健康檢查並出具檢查結果與評價。
3.實施人用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二類疫苗的預防接種和咨詢服務。
4.開展省內外合作與技術交流,積極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不斷提高檢查、評價水平和診療效果。
5.負責對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相關人員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培訓。
6.保質保量如期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