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培訓後有什麼方式進行評估
目前國際比較抄常用的是四層級評估體系。他包括:
1,反應層面的評估。是一種表面化評估,一般體現形式為培訓完後的員工培訓調查表。
2,學習層面評估。一般表現為對培訓內容進行如考試方式的評估。
3,行為層面估評。員工所屬上級、下級或平級人員對該員工是否將培訓內容體現到工作中進行調研評估。但這個層面已經比較難以量化測算。
4,效益層面評估。指的是培訓對公司效益的影響力評估。由於公司效益影響因素涉及的變數太多,如宏觀環境,公司內部人員流動,戰略管理,競爭對手,淡季旺季,甚至天氣……所以很難將培訓和績效進行直接的連線量化評估。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企業或一個管理咨詢機構能對培訓進行完整的定量評估,一般只能做到第一第二層面,第三有人做,第四很難做。如果你對學術有興趣,在培訓與績效關系方面能發表有效有力的學術論文,那麼肯定能上SCI級的刊物了。
不知恁滿意否?
Ⅱ 如何評估培訓機構
正規的培訓公司有自我評估系統,如晟德智業,他們在培訓的最後環節會設置無記名評估問卷,在講師授課、課程環節及設計、課程內容、運營情況等諸多方面做問卷調查。
遵循不斷改善的原則是一個公司最優秀的品質。
Ⅲ 如何評估培訓機構的優劣
學成所得的硬體被大眾的接受認可程度。
學習實踐中收益與學費成正比。
Ⅳ 幹部教育培訓機構由誰進行評估
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負責對幹部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評估,也可以委託幹部教育培訓管理部門認可的機構進行評估。
Ⅳ 幹部教育培訓機構評估的內容包括哪些
幹部教育培訓機構評估的內容包括:
1、辦學方針;
2、培訓質量;
3、師資隊伍;
4、組織管理;
5、學風建設;
6、基礎設施;
7、經費管理等。
Ⅵ 如何評價一個教育培訓機構呢質量
如何評價一個教育培訓機構呢質量?
1、硬體設施是否齊全。
2、師資力量是否雄厚。
3、文化底蘊是否深厚。
4、學員就業升學狀況。
5、是否提供優質服務。
6、是否注意道德引領。
Ⅶ 如何進行培訓效果評估
企業花了大量經費搞培訓 一、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影響培訓效果的首要因素,是培訓工作的指導方向,如出現偏差,會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嚴重的還會導致滿盤皆輸。因此,培訓結束後,再次確認培訓需求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找到事物的源頭,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性方法。曾遇到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認為自己學好了六大模塊就能做好人力資源工作,其實這是大錯特錯,我認為應該用哲學思考管理,用心理學解讀人性,才能系統性做好企業人力資源工作,因為哲學和心理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源頭,也是企業管理的源頭。 二、培訓准備工作 在進行培訓之前,企業有沒有進行必要的宣導造勢,有沒有告訴員工培訓會給企業及個人帶來什麼好處,有沒有告訴員工培訓內容是什麼。其實,學員對培訓的反應在企業傳達培訓指令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如學員對培訓的內容、講師、培訓思路的看法,但由於培訓是企業的制度性規定,他們往往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學員對培訓的真正反應起源於准備階段,因此,對培訓的准備階段必須進行評估。 三、現場學習 在課程過程中,學員有沒有按照企業引導的方向參加學習,對課程內容是否感興趣;講師授課水平怎樣;學員有哪些心得和感悟;學員學到了哪些知識等,這都需要培訓部門組織進行評價。如:課程結束時,填寫評估表;培訓開始時,讓學員談談他們希望學到什麼,培訓結束時,讓他們回顧自己最初設定的學習目標,並討論學到了什麼;每講完一個內容進行小測驗,確保學員掌握該內容;讓學員回顧學習結果,讓學員證明自己的學習成果;培訓結束後,撰寫心得體會,寫出哪些知識對工作有用,哪些知識對工作沒用,並制訂行到改進計劃;比較員工培訓前後的表現等等。 四、行為 觀念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行為指人在觀念、思維等因素的引導下產生的一種外部表現活動。我一直強調思維應成為培訓的核心,一堂培訓課不是講師講了多少內容,也不是為了讓學員過度高興,而是學員通過一堂培訓課受到了哪些啟發,他打算如何運用到工作中去及改進自己的工作,而講師的根本性任務是和學員進行互動、探討,讓學員形成自己的思維,這樣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讓學員形成自己的思維,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因此,對學員行為的評價必須懂得心理學,尤其是行為心理學,否則難以從行為上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 五、培訓效果 培訓效果是培訓效果評估的結果階段,需要根據培訓跟進計劃收集報表、數據、工作計劃、學員心得體會等,進行分類、匯總、分析,如培訓合格率、績效提升率、自主改善率等,然後撰寫評估報告報領導層審批。 培訓效果的評估的主體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復雜性、預見性,因此培訓效果評價無疑是一件很難的工作。人的改變首先從觀念開始,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思維,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因此企業應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系統性思考,結合企業的實際狀況,建立培訓效果評估流程,不斷完善培訓開發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培訓效果。
Ⅷ 培訓效果評估的方法選擇有哪些
培訓效果評估是企業培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檢驗培訓工作做得好壞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培訓管理者明確培訓項目、內容、講師選擇的優劣,了解培訓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為後期培訓計劃、培訓項目的制定與實施等提供有益的幫助。實踐中我們的培訓評估主要採用柯氏的四級評估模式(簡稱4R模式): 1、學習評估:測定受訓者的學習收獲程度(知識、技能、態度、行為方式等方面)。主要採取考試、現場問答、模擬測試、寫心得體會的評估方式等。 2、行為評估:主要考察受訓者知識運用程度(培訓後,其態度、行為方式的變化和改進情況)。 我們一般通過行為觀察、每月考核(主管評價)及員工關鍵事件盤點等來予以驗證。若對於工作心態、管理方式類的培訓,我們一般在培訓結束時會布置行為轉變行動計劃表,到時看其行動計劃表的實際完成情況等。 3、反應評估:評估受訓者的滿意程度(對講師、課程、培訓組織等)。 每次培訓後都會做一個培訓滿意度的反饋調查,主要以現場發放調查表的形式來完成,調查表事先精心設計,主要涵蓋總體評價、培訓課程、講師授課、培訓組織、合理化建議等幾個核心的調查內容。當然,這並不是唯一手段,我們還會通過現場觀察培訓氛圍、培訓紀律反饋、員工抽樣訪談等方式進行補充調查。 4、成果評估:衡量培訓帶來的經濟效益(培訓後,受訓者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的工作業績增長變化評估)。 是最後評估項,主要是通過績效考核,更多的是一些量化數據的對比反饋,如質量、銷售額、成本、項目效率、人員晉升培養結果等。 另外,在年度培訓結束後,我們還會核算整個年度的培訓投資回報率的變化情況,考查銷售額或利潤增量與培訓課時和費用增量之間的關系,以此衡量我們年度培訓工作的進步情況,尤其會特別關注和核算本年度新入職員工進步的情況。因為,我們覺得培訓對新員工的改變和造成的結果影響較大。 評估的方式我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難的是讓評估的結果和實際的情形最大限度的相符。在專業上我們把它叫做信度和效度。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有效途徑是科學地設計好評價的內容、分數和權重,並控制好實施評價中的全過程。
Ⅸ 如何給教育培訓機構估值
假設機構在08財年的年收入是1000萬,那麼稅前凈利潤應該是在200萬左右,那麼稅前估值應該在1000萬左右。 這個估值對於傳統行業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如果按照企業凈利潤的6倍來估值的話。那麼意味著:在企業保持穩定的情況下,6年收回投入,每年的投資回報率是17%左右。這個投資回報率相對於投資如此小規模、不成熟的教育培訓機構,風險是顯得尤其的高。而當我接觸到一些年收入在200萬,利潤50萬的機構動不動就要1000萬的估值。
20倍的估值意味著什麼?在沒有成長的情況下,每年投資回報率只有5%,還不如存在銀行呢。 傳統行業就是傳統行業,成本在收入中的比例是固定的。你不是互聯網,人家把結構搭好,品牌做好了以後,1個人用和1億人用的成本是一樣的,人家的利潤和收入是可以成幾何級數的增長的。 當然對於一些對自己極其有自信的、或者企業確實是在高速成長的機構,往往會以本財年,甚至是下一個財年的收入和預算來評估企業的價值。假設A機構08財年的實際收入-實際利潤是1000萬-200萬,09財年預算收入2000萬-預算利潤400萬,10財年預算收入5000萬-預算利潤1000萬。
以學歷教育或成人繼續教育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予認證並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