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典時期的音樂特徵及概況是什麼
在我們大談歐洲古典音樂是一種世界文化的同時,往往容易忽視的是在其中卻也包含著許多民族因
素,無論是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的作曲家都難以割捨他們與各自民族文化間的聯系,因此,其創作首先應該是
民族的,其次才能看作是世界的。在創作中融入民族特性,可說是人類藝術創造所追求的共同目標。
關鍵詞 歐洲古典音樂 民族特徵 古典樂派 浪漫樂派 民族樂派
一、音樂文化中的民族特徵集中體現在民族民間音樂之中
音樂文化中的民族特徵,是音樂歷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無論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樂
,都具有其民族特徵。實質上,音樂的民族特徵是由不同民族和國家客觀存在的文化特徵決定的。因為各民族
都有其不同的語言音調、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質和不同特徵的民間音樂文化積累。所以音樂的民族
特徵比較持久、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之中。
在專業音樂創作中,民族特徵的表現不僅限於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上,還表現在題材內容和體裁形式上。
在音樂語言上,主要反映在民族民間音調的廣泛運用或以民族民間音調為基礎進行加工改編和再創造。在表現
手法上,運用本民族喜聞樂見的創作技巧、表現手法。在題材內容方面,反映本民族的現實生活,贊揚人民及
其英雄主義業績。還反映對祖國光榮歷史的緬懷,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不但體現民族的願望和性格,還表現
民族傳統風格和藝術愛好。在體裁形式方面,同樣自覺地繼承民族的傳統,滿足各民族的審美習慣和特殊興趣
。
在歐洲古典音樂專業作曲家作品中,由於歷史背景和表現上所追求的審美理想的差異,各個時代、各個樂
派、各個作曲家音樂作品所體現的民族特徵情況是有所不同的。
二、古典樂派民族特徵是啟蒙意識的自然流露
歐洲古典主義作曲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均廣泛地把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素材運用到創作之中。
「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海頓(1732——1809)的音樂創作與德國、奧地利民間音
樂音調、句式、結構、風格聯系密切。如《G大調第94(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主題、《F大調弦樂四重
奏》第二樂章《小夜曲》,方整的樂句、簡朴的和聲賦予他風格簡潔、清新的特徵。其交響曲第三樂章小步舞
曲、第四樂章明快的舞曲風格也帶有德、奧鄉土音樂的特點。
「音樂神童」莫扎特(1756——1791)是歌劇和交響樂作曲家。在歌劇《魔笛》中採用德奧民間
風格的通俗歌曲和新教聖詠式音調,獲得很大的成功。他是旋律大師,善於把德奧民間音調和義大利抒情風格
融匯在一起,創造莫扎特式的、富歌唱性、洋溢詩意的美妙的旋律。
樂聖貝多芬(1770——1827)集古典大成、開浪漫先河。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進社會思想,成為他
創作的思想核心,貝多芬是第一位把音樂藝術和人類命運結合在一起的音樂家。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喜
歡聽農村樂師們奏樂,並將此體現在創作之中,在《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F大調第八交響曲》中
都出現德奧鄉村樂隊演奏民間舞曲的淳樸形象。《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的《歡樂頌》洋溢著德國民
間歌謠中特有的懇切、質朴、熱情的情感。據羅曼·羅蘭研究貝多芬表達群眾共同感情時,如愛情、友誼、婚
禮等,常引用民歌旋律。
歐洲古典主義作曲家音樂中的民族民間因素,是他們的啟蒙意識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自然流露。是他們接近
現實生活「到民間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學思想的具體表現。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時代精神:反抗
封建束縛,堅定樂觀、勇於奮斗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高度完美和諧。因此可以說古典主義音樂
中的民族民間特徵是一般性的,並沒有其他別的意義,是啟蒙意識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與反映。
三、浪漫樂派音樂深深植根於各自民族音樂傳統基礎之上
浪漫樂派作曲家舒伯特、韋伯、肖邦、勃拉姆斯、威爾第等人的音樂創作深深植根於本民族音樂傳統基礎
之上,音樂藝術強調民族特徵。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從小熟悉奧地利民間音樂,其作品廣泛利用民間歌曲、
風俗舞曲、進行曲和生活中的流行歌曲音調。分節歌這一源於民間的歌曲形式,也成為舒伯特歌曲的基本「骨
架」,正因為如此,他的許多名曲後來成為廣為流傳的創作民歌,如《野玫瑰》、《鱒魚》、《菩提樹》等。
這種通俗淳樸的歌曲,又成為舒伯特器樂作品的主要構成因素。錢仁康教授說:「歌曲化的旋律,歌曲式的織
體,歌曲性的音樂思維,在舒伯特的交響曲、室內樂創作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並成為舒伯特以後浪漫主義音
樂創作的重要特徵。」(《音樂藝術》1979年第一期)。德沃夏克在評價舒伯特的音樂創作時說:「他的
《未完成交響曲》和《C大調交響曲》……其中最有特色的也許是俯拾皆是的歌曲式的旋律,他把歌曲用進了
交響曲,並移植的如此巧妙,舒曼不僅要說這些樂隊聲部類似人聲了。」(《音樂譯文》1981年第六期)
因此,通俗性和民族性普遍存在於他的創作之中,成為他鮮明的創作特徵。
德國浪漫主義民族歌劇創立者韋伯(1786——1825)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21年6月在柏林
首演的民族歌劇《自由射手》(又譯作《魔彈射手》),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其曲調成為家喻戶曉的流
行歌曲,市場出售商品也以劇名為商標,如「魔彈射手牌啤酒」、「魔彈射手式女裝」。該劇取材於德、捷廣
為流傳的「黑獵人」民間傳說,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鄉民風俗畫。莫扎特、貝多芬都為德國民
族歌劇的發展作出過貢獻,不過他們的《魔笛》、《費德里奧》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備,雖用了德語歌詞,
音樂也具德國特色,但描繪的卻是東方的神話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濃郁的民間氣質的音樂素材
(獵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謠、鄉民們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語說白的「歌唱劇」的傳統樣式,致力於德國偏僻村
庄、森林景色的描繪和德國民族思想感情的表達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樂派鋼琴詩人肖邦(1810—1849)是波蘭愛國主義鋼琴家、作曲家、中歐民族樂派先驅,其
作品極富獨創性和民族性。瑪祖卡、波羅奈茲貫穿其一生的創作生涯,他把這兩種波蘭民間舞曲體裁提高到音
樂會樂曲體裁水準。他作有57首瑪祖卡舞曲,創造性地運用其特性節奏與民間調式和聲,使其更具有鮮明的
民間色彩和波蘭民族氣質,成為充滿詩意的器樂小品。作品中有對民間風笛的模仿(《C大調瑪祖卡》,Op
.24之二),有的採用主屬和弦交替演奏,刻畫民間樂手演奏的聲響(《D大調瑪祖卡》OP.33之二)
。他作有15首波羅奈茲舞曲,完全脫離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嚴肅的思想內容,成為風格
獨特,剛毅、豪放進行曲式的戲劇性音詩。肖邦把波奈茲舞曲同戰場、軍隊、古波蘭的榮耀連在一起。這兩種
舞曲體裁都體現了同波蘭祖國精神的聯系。
浪漫主義音樂全盛時期德國最後一位古典主義者勃拉姆斯(1833—1897),對民族民間音樂抱有
深厚感情,他是德奧藝術歌曲的又一名大師。其200多首獨唱藝術歌曲,絕大部分屬於民歌性質的抒情歌曲
。歌詞充滿民間生活氣息,音調與節奏都與民間音樂緊密相聯,曲式簡潔凝煉,多採用起源於民間歌曲形式的
分節歌。如《搖籃曲》(OP.49之四)是從一本《德意志兒童繪畫讀本》里選取童謠編成歌詞,分節歌形
式,圓舞曲基調,輕輕盪漾的伴奏音型。再如《徒勞小夜曲》(OP.84之四)是從下萊茵地區的一首民歌
中選出編為四段歌詞,旋律接近德國民間舞蹈歌曲的質朴風格。《永恆的愛》(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
民歌譜成的。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創作發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
利民間音樂的曲調和韻律特點,生動地表現了匈牙利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族性格。
歌劇之王威爾第(1813—1901)是歐洲樂壇享譽最高的歌劇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應保存
其民族所專有的特點。」(列維克《外國音樂名作》第三冊325頁)其歌劇旋律極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戲劇
性,這些旋律多以民間曲調為基礎,樸素、通俗、鮮明、易記,新歌劇一旦上演,其中許多曲調不脛而走廣為
傳唱。如《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弄臣》中的《女人愛變卦》(後被人重新填詞改名為《夏日泛舟海上
》成為創作民歌)就燴炙人口,而《游吟詩人》中的《火焰上升》幾乎已成為民間歌曲了。
浪漫主義樂派的形成正處於19世紀歐洲各國民族意識覺醒的時期,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在音樂史
上出現了第一個這樣的時期,即強調民族差異和民族價值,在音樂藝術發展過程中,民族特徵產生決定性影響
的時期。浪漫樂派就其本質來說,無論旋律音調、表現方式,均受民間音樂的影響,並深深植根於各自民族音
樂傳統的基礎之上,強調民族特徵和繼承民族傳統。
四、民族樂派普遍追求並刻意表現民族特徵藉以激發民族意識、
提高民族覺悟
由於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隨之而來的19世紀20—30年代的革命風暴席捲了歐洲大地,歐洲各
國——尤其俄國和北歐各國民族意識、民族感情日益增強,反對民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斗爭風起雲涌
。同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浪漫主義思潮的掀起,歐洲各地區進入了民族文化興起的時期。民族樂派的誕生
,顯示了民族文化開始走向了繁榮。
民族樂派是浪漫樂派的一個分支,無論美學觀點和創作方法,都和浪漫樂派一脈相承。他們把浪漫樂派所
強調的「個性」擴大為「民族性」,把「個性化」發展為每一個民族都具有不同於其他民族的表現特徵。其結
果,浪漫樂派所強調的民族民間特徵,在民族樂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民族樂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創作上演的古典民
族歌劇《伊凡·蘇薩寧》是一部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歷史題材的「祖國英雄悲劇」。作曲家採用了豐富的俄羅
斯民謠,借用世界歌劇藝術的形式,汲取德國、義大利浪漫樂派技巧而創作的獨具民族風格的第一部俄國民族
歌劇。1884年創作的《卡瑪林斯卡雅幻想曲》,採用了兩支俄羅斯民間廣為流傳的歌曲和舞曲——婚禮歌
《從山後,從高高的山後》、舞曲《卡瑪林斯卡雅》作為主題,用交響音樂的形式進行變奏展開,鮮明地刻畫
了俄羅斯農村生活風俗圖景和俄羅斯民族性格。它成為俄羅斯交響音樂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說:「所有的
俄羅斯交響音樂,都是從《卡瑪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來的。」格林卡十分重視從俄羅斯的民族詩歌中,
從俄羅斯民族民間音樂中汲取營養。正如他的座右銘所示:「創作音樂的是人民,而我們藝術家只不過把它編
成曲子而已。」古老的農民歌曲、俄羅斯教會音調、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在
和聲上盡量避免濃重的縱向和弦性四聲部和聲法,而採用俄羅斯特有的復音、復曲調技法。他的創作實踐為俄
羅斯民族樂派進入世界音樂先進之林鋪平了道路。
浪漫時期鮮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極富個性的作曲家。他的音樂語言,在技巧
上受德、法影響,是具有世界性特點。他的作品中,歐洲式華麗優雅的風格,勝於俄國式樸素的鄉土色彩。事
實上他的音樂仍是根生於民族、民間的現實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採用和發展了俄羅斯民間歌曲、舞曲和城
市人民歌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於烏克蘭民歌《萬尼亞坐在沙發上》,《第四交響曲》終曲樂章是以俄羅
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樺樹》的旋律為基礎創作的。《[b]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主題來自另一首烏
克蘭民歌《來吧,伊凡卡》。俄羅斯的民族題材、民族性格始終貫徹在他的音樂創作之中,因此他的音樂仍主
要是獨具個性的俄羅斯式的。
19世紀下葉捷克民族樂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冊16
首《斯拉夫舞曲》,這些包含有波爾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奧特茲美克、波羅奈茲、杜姆卡等捷克、斯洛
伐克、波蘭、烏克蘭等眾多民族舞曲體裁而舉世聞名,得到國際音樂社會的廣泛贊譽。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紐約
國立音樂學院院長期間,創作了e小調第九《新世界交響曲》,作品中既採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調的音調核
心(但反對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織入了波希米亞音樂所特有的氣質;既表達了對美國印第安人
的深情,又懷有對捷克故國的鄉愁,抒發了遠離家鄉的波希米亞人的愛國赤子之心。這部作品結構嚴謹、旋律
優美、民族風格濃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經典作品。德沃夏克在美國藝術音樂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是位國際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樂派的代表、民族音樂學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幾
十年的時間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間音樂,成績卓著。他與同窗好友音樂教育家柯達伊(1882—196
7)提出「對匈牙利民族音樂再認識」的論點震動全歐音樂界。巴托克為了進行民族民間音樂的比較與研究,
從中找出匈牙利民間音樂的「音樂母語」,把民歌的搜集活動,擴展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區:斯洛伐克、羅
馬尼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區。搜集、記錄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
000首。摸索出一套系統科學的搜集分析方法,對民俗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利用土生土長的匈
牙利民間音樂素材,花了10年的時間創作編寫了《獻給孩子們》、《小宇宙》等鋼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
價值。
從以上論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民族樂派普遍追求並刻意表現其自身的民族特徵,他們藝術目標明確
,行為自覺,欲使音樂文化成為激發民族意識和提高民族覺悟的手段。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爭背景下
,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識和對自己國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決定的。
五、幾點啟示
從歐洲古典音樂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幾點啟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可以說都是民族音樂家。他們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
的,才是世界的。」(趙fēng@①教授語)重要特徵。世界各國專業音樂創作,盡管其音樂中心特徵有所
不同,但在音樂創作中,將民族性作為共同追求的藝術目標這一點毫無例外。正如里姆斯基·柯薩科夫所說:
「沒有民族性的音樂是不存在的。實際上一般認為是全人類的音樂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強歐洲音樂文化及世界音樂文化的學習,重視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全球意義,為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
界鋪路墊石作出貢獻。「歐洲音樂中心論」在我國音樂界,尤其在專業音樂教育圈內影響較深,應花大力氣進
行批判、轉變觀念,正確處理好中西音樂關系。在師范音樂教育中,筆者認為在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同時,還
應加強歐洲及世界音樂文化的學習與研究。最近一位美國音樂教育專家來信問到:「聽說中國教育工作者有學
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觀念,現在是否有學好世界音樂文化為走向世界做准備?是否認為這是未來的必定趨勢?
」(《音樂研究》93年第一期29頁)我們應充分認識到重視多元化音樂教育的全球意義,應該看到幾十年
來西方音樂理論、技法、教育體系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所起的全面而積極的影響。要防止在批判「歐洲音樂
中心論」,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同時,一種矛盾掩蓋另一種矛盾,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學習研究歐洲及
世界各國音樂理論、表現手法技能技巧、創作中的經驗教訓,目的在於發展我們的民族音樂,為使中國民族音
樂進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礎。
3.改革外國音樂史教學,在忠實於史實的前提下,從教材到講授應突出愛國主義、人民性、民主性、民
族特徵主旋律。目前外國音樂史教學問題不少,使用教材多為進口教材,內容繁瑣,面面俱到,重點不夠突出
;觀點有些陳舊,甚至有不少唯心主義觀點,宣揚資產階級天才觀、英雄造時勢、個人奮斗;在評價音樂家及
作品時有的缺乏馬列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及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一分為二,只看到音樂家的歷史貢獻,看不
到歷史的局限性。當務之急,應組織國人編寫觀點新穎、重點突出的西方音樂史教材。教材中應弘揚外國音樂
家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反對外族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音樂家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民間藝術、繼承
傳統、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創造精神。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歷史貢獻的同時,也要全面客觀地評價他們的思想
、美學觀點和作品的歷史局限性。
鑒往而知來,歷史是一面鏡子。「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立足於現代,面向未來
。吸收各國優秀音樂傳統,發展我們的民族音樂,讓中國民族音樂進一步走向世界,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出發點
。
B. 鄭州少兒冬令營有哪些,小孩子可以學習又可以玩,最好是少兒英語培訓類型的
2011 派樂多冬令營介紹 一、時間 1. 開營時間:2011年1月20號-30號,具體開營時間根據小學、幼兒園放假時間。 2. 學期長度:5-10天,根據學校放假時間。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 3. 請假及插班:學員如遇特殊情況無法參加冬令營課程,2天以下的,帶班老師補習學員內容,其他課程,如外出等無法補課。可以隨時插班,以5天位單位。 二、招生對象 3-12歲學生,測試分班。 三、課程介紹 1. 學習主題:Flying Flappy 學習內容圍繞短劇Flying Flappy進行。 2. 各課程介紹 開營派對:歡迎派對,由熱身游戲、分班/組等組成。讓孩子熟悉學習環境及老師,能很快融入集體生活。 外教口語吧:外教自擬內容進行聽說的練習。每周3次課。 戲劇課:共分3次,第一次觀看教師表演,了解故事大概內容,進行角色分配。第二次及第三次進行分角色練習。 海報創意大賽:英語海報塗鴉大賽,由教師設計大概輪廓,由學生進行塗色、繪畫、配文字等。 戶外活動:參看錶格 創意手工課:使用卡紙、不織布等製作戲劇所需的道具。 中教輔導課:共兩次學習戲劇中的重點單詞及短劇。 服裝設計大賽:在老師指導下製作戲劇所需的服裝。 電影賞析課:分年齡階段觀看時間在60分鍾左右的動畫短片,並學習其中重點單詞。 才藝秀:教師、學生才藝展示,可自帶樂器、道具等。 匯報演出:分兩部分,歌舞秀/T台秀和音樂劇。 四、其他事項 1. 教材:派樂多內部教學資料。 2. 午飯及下午茶點:中午2葷2素營養午餐,下午點左右水果、酸奶、點心等。 3. 午休:學校提供午休場地及基本被褥,家長可自帶。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4. 外出活動:由學校中巴全程負責接送。(客服部購買保險) 學校有權利根據實際情況更改外出活動內容,但不更改活動次數。 5. 學生接送:家長早9點送,下午5點接,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前台客服人員。 6. 外教課:外出活動外教跟班。 7. 全程記錄:贈送學生冬令營期間照片及視頻光碟。
C. 世界著名音樂家有那些(只寫名字)
國外的著名音樂家
樂之父—— 巴赫 ( 德 國 )
音樂神童—— 莫扎特 ( 德 國 )
古今樂聖——貝多芬 ( 德 國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國 )
音樂神靈——韓德爾 ( 德 國 )
指揮之王——卡拉楊 ( 德 國 )
歌劇之王—— 威爾弟 ( 義大利 )
音樂之王——斯卡拉蒂 ( 義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義大利 )
進行曲之王——蘇薩 ( 美 國 )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 國 )
園舞曲之父一一老約翰·施特勞斯 ( 奧地利 )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 ( 奧地利 )
交響曲之王——海頓 ( 奧地利 )
交響樂詩人——柏遼茲 ( 法 國 )
印象派大師——德彪西 ( 法 國 )
輕歌劇之王——奧芬巴赫 ( 法 國 )
管弦樂色彩大師——拉威爾 ( 法 國 )
鋼琴詩人——肖邦 ( 波 蘭 )
鋼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舞劇音樂大師——柴科夫斯基 ( 俄 國 )
中國音樂家
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
可見他的琴藝之高超。相傳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師曠: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雙目失明,但他的聽覺敏銳,辨別音律十分准確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李延年:漢代宮廷音樂家。曾擔任樂府的協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據張騫
從西域帶回的《摩柯兜勒》,製作了28首新曲調,作為儀仗使用的軍樂。
嵇康: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學識淵博,善寫詩賦文論,熱
愛音樂,擅長彈琴,以彈奏《廣陵散》著稱。他的代表作品有《聲無哀樂論》和《
琴賦》,對音樂和琴的奏法及表現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
蘇低婆:南北朝時宮廷音樂家。她善彈胡琵琶,家傳龜茲樂調「五旦七聲」宮
調體系。其音樂理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古代宮調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善彈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品有《樂譜》。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他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音樂家。他擅長演奏羯鼓和
橫笛,創作改編了《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
樂機構教坊、梨園。
李龜年:唐代樂師,他演奏的吹管樂器篳篥技藝高超,很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
奏,並且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姜夔:宋代音樂家、詞人,別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
》、《凄涼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朱載育:明代樂律學家。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
》等書。《樂律全書》總結了前人的樂律理論,並加以發展,首創了「新法密率」的理論
外加
冼星海
李德倫
吳祖強
呂遠
施光南
D. 俄國有名的鋼琴家有誰
維奧列達·葉果羅夫 , 亞歷山大·維盧安 ,斯克里亞賓 馬克西姆
E. 當今世界著名的鋼琴家有誰。。
當今世界十大著名鋼琴家:
10.波利尼 出生於義大利的毛里奇奧。
9.埃萊娜·格里莫 是一位出生於艾克斯的法國女鋼琴家
8.郎朗 出生於沈陽市的郎朗,在五歲時,首次參加鋼琴比賽,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
7.丹尼爾·特里福諾夫 丹尼爾·特里福諾夫應該是這個列表上最年輕的名字(目前只有20幾歲)。
6.佩拉西亞 與世界上許多優秀的鋼琴家一樣,佩拉西亞在四歲的時候就接觸鋼琴課,17歲時走上了一條被他稱為「非常痛苦」的成才之路。
5.馬克·安德烈·哈默林 在5歲就開始上鋼琴課,馬克·安德烈·哈默林之後就讀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的一所音樂學院。
4.克里斯蒂安·齊默爾曼 出生於波蘭的克里斯蒂安·齊默爾曼,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鋼琴,1975年的華沙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當時僅19歲,自此步入世界性演出生涯。
3.瑪莎·阿格里奇 出生於阿根廷的瑪莎·阿格里奇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彈鋼琴,在她8歲的時候首次登台表演。
2.格里戈里·索科洛夫 格里戈里·索科洛夫五歲時就接受了鋼琴課,1966年,當他在莫斯科贏得了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年僅16歲,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是勤奮。
1.葉夫根尼·基辛 葉夫根尼·基辛是一名俄羅斯鋼琴演奏,他年輕時在莫斯科首次演出,被稱為神童。12歲時,他首次在國際舞台上表演,這是史無前例的。
拓展資料
郎朗(Lang Lang),1982年6月14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中國鋼琴演奏者,聯合國和平使者,畢業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
獲得過聯合國和平使者、德國古典回聲大獎、全英古典音樂獎年度國際藝術家、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金獎、美國杜希金大獎、義大利伽利略2000大獎、荷蘭愛迪生音樂大獎、奧地利莫扎特唱片獎、義大利米凱蘭傑利大獎、西班牙唱片大獎、德國門德爾松大獎等。
F. 當代世界著名的鋼琴家有哪些
1.阿圖爾·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
阿圖爾·魯賓斯坦 (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美籍波蘭鋼琴演奏家。自幼學琴,十二歲即在柏林舉行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約欽協奏,後在漢堡、德累斯頓等地經常登台,十四歲到華沙演出,深受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賞識。1905年到巴黎和倫敦舉行獨奏音樂會,1906年赴美舉行四十多場音樂會,轟動一時,極獲成功,躍入優秀鋼琴家之前列。
魯賓斯坦生來賦有靈敏的十隻手指,讀譜能力之強也是超群的。他的演奏充滿熾熱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有時又細膩而富於詩意。其演奏細膩而富於詩意,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曲目極為廣泛,尤以演奏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見長,彈奏法國和西班牙作家作品也有其妙處。
2.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美籍俄羅斯人。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舉成名。之後定居美國。曾停止演奏達十二年之久,1960年,在卡內基大廳舉行重返舞台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
霍洛維茨的演奏技巧輝煌而瀟灑,音樂更趨向深刻完美,表現手段更豐富。有的樂評家認為,他的鋼琴音色如同七種基本顏色,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練的編輯,能把樂曲作者的「錯別字、漏字」等失誤加以訂正,使作品達到完美無缺。他的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尤以彈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亞賓等名家的作品見長。
3.斯維亞托斯拉夫·傑奧里索維奇·里赫特(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
斯維亞托斯拉夫·傑奧里索維奇·里希特 (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1915-),前蘇聯鋼琴家。自幼隨父學習鋼琴,少時即顯露出優異的鋼琴即興作曲才能。1933年起,在奧德薩歌舞劇院任音樂指導,1934年首次公開演出,1937年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1945年獲全蘇演奏家比賽一等獎。四十年代常在蘇聯各地巡迴演出,五十年代後又曾前往歐美各國表演。1961年獲前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他還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名譽博士。
里希特的演奏以技巧純熟、構思深刻、富於鮮明的戲劇性表現力著稱。他演奏曲目非常廣泛,從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現代派,幾乎無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手指的堅韌性,像前蘇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許多作品中那尖銳的連續強音,只有里希特的雙手才能夠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種宏大氣勢。他從不沉溺於樂曲,而是通過自己的透徹分析,完美、細膩地表現音樂,對於樂譜中極其細微的音符,他都能維妙維肖的加以表現。
4.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生於奧地利的維森堡,1949年在義大利波爾薩諾獲布索尼大賽獎,從此開始演出生涯。上世紀50年代為Vox公司錄制大量唱片,聲譽鵲起。他的唱片屢屢獲獎,是古典音樂專輯中銷量最大的。1978年,Philips公司因發行他的唱片滿百萬張而授予金唱片獎。他在世界各大都市演奏全套貝多芬奏鳴曲。此外,他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著述家,不僅寫文章,還出版了兩本書《音樂的思考與再思考》(Music Thoughts and After-Thoughts,1976)和《音樂響起》(Music Sounded Out,1990)。
5.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1937-),英籍前蘇聯鋼琴演奏家。1937年7月6日出生於前蘇聯的高爾基城,阿什肯納齊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樂學校學習,後入莫斯科音樂學院。1954年獲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二等獎,1956年在布魯塞爾伊麗莎白女皇國際鋼琴比賽中獲金質獎章。1962年曾並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次年定居冰島,現住英國。1989年他被聘為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後改名為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他也是倫敦皇家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和他們演奏以蕭斯塔科維奇和柴科夫斯基為主的俄國音樂;他也是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客席指揮;也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可與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霍洛維茲(1904-1989)媲美。錄制唱片之多在同代鋼琴家中也是少見的。
6.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 Argerich)
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 Argerich,1941-),深孚眾望的阿根廷女鋼琴家。曾從多位名師學琴,1957年在布索尼和日內瓦鋼琴比賽會上獲獎,1965年在第七屆肖邦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聲譽日高。
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熱情奔放,彈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都十分出色。
7.魯道夫·塞爾金(Rudolf Serkin )
俄羅斯鋼琴家,1903年生於捷克。九歲即在維也納從名師開始學鋼琴,12歲初登舞台演出。1920年在柏林同小提琴家普修合作演出,從此兩人一直精誠合作了幾十年。1936年,塞爾金在紐約和當代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一舉成功,聞名世界。他的演奏從不追求表面上的華麗,而是以真摯來打動聽眾。他往往無拘無束地晃著頭、踏著腳,邊念叨邊進行演奏,始終扣人心弦。
8.阿爾圖勞·貝內得蒂·米凱蘭傑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義大利鋼琴家,生於1920年。早年就學於布雷西亞和米蘭音樂學院。1939年,他在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從此名聲大震,活躍於國內。二戰之後,他在歐洲各地旅行演出,引起轟動。1972年,他移居瑞士,成為國際上矚目的鋼琴大師。他的演奏具有一絲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體而適度地控制分寸,把每一個音都賦予充分的表情和生命;他在創造出美好音樂的瞬間,把人們帶進了虛幻而美妙的境地。與其說米凱蘭傑利是為了做一個忠實的演奏家,以便更好地再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才苟求於鋼琴,倒不如說他自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創造家,因為他具有獨自的美學觀點。
9.弗里德里希·古爾達(Friendrich Gulda)
奧地利鋼琴家,1930年出生於維也納。7歲學琴,12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研究生。1946年獲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首獎。1978年在維也納舉行了三次演奏會,並錄制了唱片。他的演奏既珍視維也納古典音樂的傳統,又富於時代精神,表現出獨有的創造性。他既著力於讓現代人完全理解古典音樂,又反對因循守舊的演奏方式,因而嘗試著對現代爵士樂的演奏。
10.毛里齊奧·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義大利鋼琴家,1942年出生。早年在威爾第音樂學院從名師學習鋼琴,並兼學作曲。1960年獲國際肖邦鋼琴作品比賽大獎。1971年以後在歐洲旅行演出,頗獲成功。他的演奏風格干凈利落、健康明快,沒有一點憂傷的影子,給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彈出了生活的贊歌,是一位熱愛生活的鋼琴家。當他演奏普羅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節奏性很強的樂曲時,其准確無誤、獨出心裁的技巧,實在令人折服。
G. 現代有名的鋼琴家
李閏珉、白日夢、瑪塔·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Alfred Brendel等。
1、李閏珉
李閏珉出生於韓國首爾,在英國長大,曾就學於英國倫敦'The Purcell School' 特別音樂學校,後來畢業於 'King's College London' ,主修作曲。在他的音樂作品裡,展現了兼融東方的抒情與西方的典雅細致的音樂風格。
因主修古典鋼琴與作曲,Yiruma展現他傲人的古典才情與歐洲人善感的特質;同時,純凈與清新的東方特色也呈現在他的音樂里。藉由細致的音樂性探觸,他精緻的演奏技巧,予人一種非凡藝術家的深刻印象。YIRUMA是韓國偶像劇大導尹錫湖御用鋼琴手。
2、白日夢
旅韓華裔,是一位處世風格神秘的音樂家。
2001年2月,The Daydream白日夢 的鋼琴獨奏專輯《Dreaming白日夢》在韓國出版,短期內便在韓國市場上打敗珍妮佛·洛佩茲、新好男孩、恩雅等國際明星和其他韓國本土歌手的新專輯,打入韓國TOWER RECORDS排行榜前四名內,創造了新世紀音樂在韓國的銷售新紀錄。
3、Martha Argerich
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深孚眾望的阿根廷女鋼琴家。 曾從多位名師學琴,1957在布索尼和日內瓦鋼琴比賽會上獲獎,1965年在第七屆肖邦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聲譽日高。
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熱情奔放,以速度見長,擁有很多男鋼琴家都難以企及的速度以及技巧,彈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都十分出色。
4、瑪塔·阿格麗希
是一位來自阿根廷的鋼琴家。由於她對媒體和公眾場合的厭惡,使她大部分時間都保持遠離大眾的注目焦點;她很少接受訪問,因此,她和其他同等級的鋼琴家相比,也許並不是那麼知名。盡管如此,她仍廣泛地被肯定為當代最偉大的鋼琴大師之一。
5、Alfred Brendel
Alfred Brendel,主要作品《火燒琴凳》、《鋼琴調音師》。
21歲時錄制了他的第一張唱片,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SergeiProkofiev)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之後他又錄制了一系列的錄音,包括3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一套在VOX,兩套在飛利浦),李斯特、勃拉姆斯、羅伯特·舒曼和舒伯特等人的作品。
H. 中國網路教育有哪些學校,越多越好
http://zhaosheng.cdce.cn/查詢網抄址全國網路教育招生服務平台
I. 當代有哪些著名的鋼琴演奏家
查理德—克萊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