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藝培訓包括哪些內容
以下是深圳心馨茶藝培訓初級茶藝師的培訓內容,給你做個借鑒:
國家初級茶藝師版教程:茶源權 茶文化 茶具 飲茶 服務與禮儀 茶葉質量分級知識
泡茶用水知識 綠茶茶藝表演 花茶茶藝表演 烏龍茶茶藝表演
茶藝表演要求及注意事項 茶藝表演場所布置知識培訓
2. 茶藝師培訓
當然可以參加茶藝師培訓班了,作為辦學方,不可拒絕任何一個人的上進,否則就罪過了。至於考試,我認為還是先經過專業化學習後,再來擁有一本證書更有意義,有證書沒有能力,會讓人笑話的。
全國大部分都有分初級茶藝師培訓多少錢?中級茶藝師培訓多少錢?高級茶藝師培訓班多少錢?其實,這不是培訓班,而是茶藝師資格證書考前輔導班,是針對一些已經具備了一定或相應的茶學知識與技能,為取得一本茶藝師資格證書而進行的考試前的集中輔導。
許多茶藝興趣愛好者因為不明白什麼是茶藝,會認為參加茶藝師資格證書考前輔導班,取得茶藝師資格證書後就是一名合格的茶藝師了,這也是造成我們為什麼茶藝師不受尊重的一大重要原因。茶藝師最基礎的職責並非是茶藝表演,而是科學泡茶,讓茶發揮最佳境界。真正合格的茶藝師首先是一名合格的評茶員,這是什麼茶,這茶有什麼特性,如果連這是什麼茶,有什麼特性都不知道,那就根本談不上科學泡茶,充其量只是添水倒茶的服務員,沒有一技在手,只有證書,所以,不受尊重。
不管你是興趣愛好還是開店,我想大家都需要專業化、系統化的茶學知識,缺一不可,只會鐵觀音也不行,只會普洱茶也是不行,就需要白茶、黃茶、綠茶、烏龍茶(青茶)、紅茶、黑茶六大茶類,以及中國十大名茶、還需要市場上流行什麼茶,你都必須了解或熟悉,這樣不管是哪位顧客首先從知識方面得知你的專業化,從內心裏面敬佩你,你就受尊重了。
只可惜,這樣的理念只有我們學校的謝校長提出來,而且一直在做,已經連續做了7周年了。
3. 茶藝有哪些知識和技巧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日常生活中,雖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卻並非易事。泡好一壺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廣泛的內容,如識茶、選茶、泡茶、品茶、茶葉經營、茶文化、茶藝美學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項技藝、一門藝術。泡茶可以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時涉及茶、水、茶具、時間、環境等因素,把握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是泡好茶的關鍵。
第一節 泡茶要素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松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級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鍾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制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艷。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 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鍾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鍾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鍾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鍾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鍾後,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鍾,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四、沖泡次數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沖泡4~6次,甚至更多。
4. 茶藝師培訓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讓當前最好的茶藝培訓班、最好的茶藝師培訓班、最正宗的茶道培訓班、最專業的茶藝培訓學校、最專業的茶藝師培訓學校、最專業的茶道培訓學校,天晟茶學系統培訓班和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天晟茶藝培訓學校來告訴你專業的茶藝師培訓班,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有哪些吧!!
所以,中國最好的茶藝培訓班全國唯一隻有教授專業化、系統化和實用型茶學知識與技能的天晟茶學系統培訓班,連續13年只做一個班——天晟10天短期茶學系統培訓班,並苛守「只教茶,不賣茶」,用最客觀的方式來教茶,才不會被誤導,再次走入許多彎路。
5. 關於茶藝的一些知識
你可以查下以下這些書,茶藝知識是很全的:
茶文化
《瑞草之國——中華回茶文答化隨筆》
《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
《茶文化學》
《中華茶文化》
《中國茶文化故事》
《中國茶文化經典》
《浙江茶文化史話》
《中華茶文化叢書 (1-10卷) 》
《茶文化錄》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清茶文化》
《茶文化與科學飲茶》
《話說茶文化 (1-5) VCD》
《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
6. 學習茶藝包括哪些內容
專業的茶藝課程都是先教我們了解茶,先了解才有喜歡,才會珍惜茶,才能讓我們泡好專茶,讓茶發揮至屬最佳境界,好的茶藝師培訓課程教學內容如下:
1、茶怎麼來的?
2、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是如何演變過來的?怎樣加工出來的?有什麼流程和原理?
3、加工出來的茶葉如何鑒別其品質、等級、特性?
4、根據不同茶類、選擇不同茶具、水的溫度、浸泡的時間,讓茶發揮至最高境界?泡出一壺好茶來。
5、茶葉如何賣?茶葉如何營銷?如何開店?茶葉店、茶藝館的經營管理。
6、茶葉店、茶樓、茶藝館禮儀(包括坐、站、行走、微笑等)。
7、修心養性的三套泡茶流程展示,既許多人眼裡的茶藝表演(A、綠茶茶藝表演;B、安溪鐵觀音茶藝表演;C、台灣十八道聞香杯茶藝表演;),另增加了當前較為流行的——干泡法,也稱為行茶法。
7. 茶藝培訓包括哪些內容
如何學好茶藝,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茶藝師
以及茶藝培訓包括哪些內容
茶藝不是—專—泡茶流程表演
茶藝的基屬礎一定是
建立在了解茶、喜歡茶、珍惜茶的基礎上
茶藝培訓內容應包括如下:
茶的來源
白、黃、綠、烏龍、紅、黑,六大茶類
的加工步驟與原理,
茶葉的形、色、香、味、底等
綜合審評方法與技巧
根據茶
來選擇器皿
根據茶的特性
掌握水的溫度和浸泡的時間
讓茶發揮最佳境界
和干泡法(行茶法)
和三套「泡茶流程表演」
禮儀
還有上茶園、參觀加工現場、茶博館、
大型茶企、形象店
參觀茶葉包裝、茶具、茶機
茶都交易市場和茶農面對面
離開了這些知識
即使有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
也不是茶藝師。
8. 茶藝培訓應包括哪些內容
茶藝培抄訓
是不分初級、中級、高級的
分初級、中級、高級指的是
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
只能寫成是
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考前輔導班
但是
在我國非常可惜
被誤導性地寫成了——茶藝培訓
導致
我國想做茶藝師的人
是通過了
考試——考出來的茶藝師
80分的單項選擇題
20分的判斷題
60分就算合格
再加一套——泡茶流程表演
(很多人眼裡的茶藝表演???)
也是60分合格
國家人社部就
頒發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了
茶藝培訓的目的
是讓我們成為一名
具有
專業化、系統化和實用型
的茶學知識
與技能
能保持讓茶發揮至最佳境界
的科學泡茶
與健康飲茶
達到知茶性而泡茶
知己知茶而健康飲茶
一沖茶顯專業
一談茶均問不倒
否則,還不如不學的好。
9.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2、水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無水何以談茶?現代唯一的為高端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4、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5、茶藝的規范。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范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范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6、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9)茶藝培訓知識擴展閱讀:
茶藝的分類
中國茶藝按照茶藝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為四大類:
1、表演型茶藝
表演型茶藝是指一個或多個茶藝師為眾人演示泡茶技巧,
其主要功能是聚焦傳媒,吸引大眾,宣傳普及茶文化,推廣茶知識。這種茶藝的特點是適合用於大型聚會、節慶活動,與影視網路傳媒結合,能起到宣傳茶文化及祖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藝重在視覺觀賞價值,同時也注重聽覺享受。它要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藉助舞台表現藝術的一切手段來提升茶藝的藝術感染力。
2、待客型茶藝
待客型茶藝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藝師與客人圍桌而坐,一同賞茶鑒水,聞香品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茶藝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都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作與體驗,都能充分領略到茶的色香味韻,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藝,以及探討茶道精神和人生奧義。
這種類型的茶藝最適用於茶藝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普通家庭。修習這類茶藝時,切忌帶上表演型茶藝的色彩。講話和動作都不可矯揉造作,服飾化妝不可過濃過艷,表情最忌誇張,一定要像主人接待親朋好友一樣親切自然。
這類茶藝要求茶藝師能邊泡茶,邊講解,客人可以自由發問,隨意插話,所以要求茶藝師要具備比較豐富的茶藝知識具備較好的與客人溝通的能力。
3、營銷型茶藝
營銷型茶藝是指通過茶藝來促銷茶葉、茶具、茶文化。這類茶藝是最受茶廠、茶莊、茶館歡迎的一種茶藝。演示這類茶藝,一般要選用審評杯或三才杯(蓋完),以便最直觀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這種茶藝沒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說詞,而是要求茶藝師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看人泡茶,看人講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據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地域沖泡出最適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葉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韻)。
講好茶,是指根據客人的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巧妙地介紹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貴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內涵等),以激發客人的購買慾望,產生「即興購買」的沖動,甚至「惠顧購買」的心裡。
營銷型茶藝要求茶藝師誠懇自信,有親和力,並具備豐富的茶葉商品知識和高明的營銷技巧。
4、養生型茶藝
養生型茶藝包括傳統養生茶藝和現代養生茶藝。傳統養生茶藝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國茶道精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佛教、道教的養生功法,如調身、調心、調息、調食、調睡眠、打坐、入靜或氣功導引等功法,使人們在修習這種茶藝時以茶養身,以道養心,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現代養身型茶藝是指根據現代中醫學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據不同花、果、香料、草葯的性味特點,調制出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口味的養生茶。養生型茶藝提倡自泡、自斟、自飲、自得其樂,深受越來越多茶人的歡迎。
成因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中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
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
茶本身存在著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繫到成為人際關系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熏陶。
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為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回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庄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採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
主題和表現形式的一致,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10. 學茶藝知識。
學茶藝
到處都是
只是不教茶藝,卻寫著茶藝培訓
不管你在哪裡學茶藝
首先應該明回白什麼是茶藝?答
現在的騙子非常的高明
故弄神秘和優雅
讓你穿上唐、宋服飾
教一套「泡茶流程表演」就是說「茶藝」
再配合一些意境、茶具、茶席等
拍出一些非常雅緻的照片
如果再給你弄本《證書》
你就覺得滿載而歸了
等到了家
靜下來想想時
學到什麼東西沒有
其實
什麼都沒有學到
仍然對茶也是一點都不了解
和許多茶友仍然還是談不到一起
不說自己參加了茶藝培訓還好
說了
人家還笑話了
茶藝是以「茶」為主體的
藝術表現形式
主要是學茶
了解茶、認識茶、喜歡茶
自然就會泡茶
而且是知茶性而科學泡茶
心中有茶了
倒茶成茶道
沒有學到茶的精髓
那就是
心中無茶,錯把茶道成倒茶
學到最後
只會悔恨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