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控制計劃》、試生產《控制計劃》和生產《控制計劃》這三個文件之間有什麼區別
現在基於平台化抄的產品,三個文件沒有太大的區別。
㈡ 請問PPAP中提交的控制計劃是生產控制計劃還是試生產控制計劃最好能簡單說明下緣由或參照標准.謝謝..
PPAP提交的控制復計劃從根本上說是試生產制控制計劃,PPAP經過客戶批准以後才能轉為批量生產,轉為批量生產之後,當時PPAP時提交的控制計劃才能轉為生產控制計劃,即使可能兩份控制計劃內容基本相同,但所屬的階段不同,意義也不同。
經過我查詢五大工具手冊,試生產控制計劃在過程設計和開發階段的輸出,是產品和過程確認的輸入。在過程設計和開發階段,因為前期在產品設計和開發的後期產品基本已經定型或需輕微改動,在過程設計和開發階段通過三件或五件或者更多點的小批量生產,對設計生產過程進行驗證、改進,這是試生產控制計劃的作用。
㈢ 有哪些生產管理方案 生產計劃管理培訓目的是什麼
生產管理的內容包括
①生產組織工作。即選擇廠址,布置工廠,組織生產線版,實行權勞動定額和勞動組織,設置生產管理系統等。
②生產計劃工作。即編制生產計劃、生產技術准備計劃和生產作業計劃等。
③生產控制工作。即控制生產進度、生產庫存、生產質量和生產成本等。
生產管理的目標
1、確保生產系統的有效運作,全面完成產品品種、質量、產量、成本、交易期和環保安全等各項要求。
2、有效利用企業的製造資源,不斷降低物耗,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在製品,壓所佔用的生產資金,以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
3、為適應市場、環境的迅速變化,要努力提高生產系統的柔性,使企業能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推出新產品,並使生產系統適應多元化生產,能夠快速的調整生產,進行品種更換。
㈣ 六西格瑪培訓機構如何製作控制計劃的流程
一、六西格瑪培訓機構製作控制計劃的一般流程如下:
組織跨功能小組→製作過程流程圖→確認CTX』S→確定過程關鍵輸出變數→確定過程關鍵輸入變數→確定控制方法→確定抽樣方法→確認測量系統有效性→確定實施擔當→確定異常處理程序→控制計劃草案出台→評審及修正→批准控制計劃→控制計劃實施。
二、流程各步驟說明。
1、組織跨功能小組。
跨功能小組的目標是制定高水平的控制計劃。小組成員分別來自品質、技術、製造、工程、物控、營業等控制計劃涉及到的部門。小組組長一般由技術部或品質部門人員擔任。對小組成員的要求為:
①熟悉所要製作控制計劃的產品和過程。
②熟悉公司文件體系。
③掌握一定的統計知識,了解SPC。
④醉好有相關的經驗。
以上要求並非在小組成立伊始每個組員均能達到;小組成立後需針對進行相關培訓,在短時間內提升組員的能力;並對類似的控制計劃範本進行解析和傳閱,以使組織能盡快進入角色。
2、製作過程流程圖。
過程流程圖是描繪過程工作狀況的一份地圖,是我們認識過程、進而對其進行改善的有力工具。它用簡單的目視方式表現復雜的過程本身,使分析過程變得相對容易。控制計劃就是根據過程流程圖來展開,針對流程的各步驟進行控制的。所有在制定控制計劃前須製作反映過程真實狀況的流程圖。這是制訂控制計劃的基礎。
3、確認CTX』S。
CTX』S為客戶要求密切相關的關鍵參數,如關鍵質量(CTQ)、關鍵交付(CTD)、關鍵成本(CTC)等。製作控制計劃、對過程進行控制計劃、對過程進行控制的醉終目的是為提升過程能力和滿足客戶要求,因此在制定控制計劃時明確客戶的關鍵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4、確定過程的關鍵輸出變數。
過程輸出往往較多,我們醉關心的是與客戶CTX』S緊密相關的過程輸出,對此類輸出進行識別和控制是提升客戶滿意度的關鍵。這類關鍵輸出變數在計劃中往往表現為某項產品特性。
5、確定過程的關鍵輸入變數。
根據六西格瑪Y=f(x1、x2、x3.......xn)模型,過程輸入決定了過程輸出,一般而言,過程輸入往往非常多,它們綜合作用於過程,對過程的影響千差萬別。但根據柏拉圖法則,僅有「關鍵的少數」輸入變數對過程輸出起著決定性影響,大多數輸入變數均被歸入「次要的多數」中。在六西格瑪培訓機構改善策略的前幾個階段,已找到「關鍵的少數」輸入變數並將其調整至醉佳水平,在控制計劃中需要採用適當方法對其進行控制即可,在制定一個新過程的控制計劃時,須採用因果分析等技術對過程的輸入變數進行篩選,以確認過程的關鍵輸入變數。
6、確定控制方法。
對於不同性質的控制對象——可能是某一關鍵輸入或關鍵輸出變數,需採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比如某些控制對象可能需用標准操作程序進行控制,另一些可能需用防錯法或統計過程式控制制方法進行控制。因此,小組需認真研究,找到醉佳控制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7、確定抽樣方法。
在對過程變數進行控制時,根據不同需要,有時採用全數控制,有時綜合考慮成本等因素,會採取抽樣方式進行控制,如何合理分組,樣本容量多大,抽樣頻率為多少等均需要考慮,並在控制計劃中明確下來。
8、確認測量系統有效性。
測量系統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數據的有效性,如果測量系統本身誤差太大,導致取得的數據是錯誤的,控制就不可能取得預期效果,所以在確定抽樣方法以後,確認測量系統的有效性是須考慮的。
9、確定實施擔當。
任何控制計劃的落實均需依賴於人,在確認了控制項目後,需選擇適當的擔當人員,一般而言,控制項目實施主要由一線作業員和檢驗員進行。
10、確定異常處理程序。
在制定控制計劃時,須考慮到如果控制項目發生異常時如何進行處置,即過程異常採取何種糾正措施。這里的「異常處理程序」可以用一兩句直接在控制計劃上寫明,也可註明為遵照某一專用程序執行。
11、控制計劃草案出台。
在完成過程各步驟的控制計劃後,控制計劃草案即告完成,經過後續的評審、修改及批准,控制計劃就成為正式文件。
12、評審及修改。
小組對控制計劃草案的討論、調整、定稿過程。
13、批准控制計劃。
經相關高層批准控制計劃,該計劃即發生效力。
14、控制計劃實施。
即依照經批準的控制計劃進行過程式控制制。
張馳咨詢認為,有流程的影子就有六西格瑪改善的空間。
在製造行業,人們總是聚焦於優化產品的質量;而在服務行業,人們則是聚焦於客戶關系。六西格瑪對企業的用途總結如下:(減少成本、提高生產率、增加市場份額、保留顧客、縮短周期時間、減少缺陷、改變企業文化、改進產品/服務、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等)
張馳咨詢提供六西格瑪公開課/線上培訓與項目輔導。(六西格瑪、精益六西格瑪、六西格瑪設計)
㈤ 學習生產計劃與控制有什麼作用
對, 相關的資料網路文庫有, 如果你能搜到就可以下載參考。
另外 個人網路學院內--- 生產管理網路學院, 有三千多相關容的資料, 你所提到的資料是有N多老師的課件講義的, 所以也一樣可以注冊下載。。。。
㈥ 生產管理培訓幾個方面
以現在的以客戶定製業務模式為例(更復雜些,即以銷定產模式;已產定銷要簡單版些):
1.業務流程培訓:從客權戶/市場信息、合同評審(交貨期)、合同生效、生產計劃下達、生產過程組織過程、檢驗、入庫、發貨、售後服務、客戶信息跟蹤等大環節上結合企業實際的業務全流程。
2.生產計劃管理介紹或培訓:項目計劃的編寫、生產技術資料准備和下達、作業計劃下達、材料的准備、作業實施計劃、外購外協的計劃與管理、瓶徑問題的措施、關鍵作業的控制計劃等等;
3.生產資源配置:人員、設備、材料、流動資金等的准備或安排;
4.生產過程管理:結合具體業務
5.質量管理:結合具體業務
等等。
6.生產安全管理:
㈦ 如何製作控制計劃,控制計劃在生產中的作用
1.先明確控制計劃目標 執行力度決定控制計劃的是成度
㈧ 生產車間管理計劃書
丫的,你這題目太大,自己動手寫就是了,管理車間你是什麼思路就怎麼寫專
如果你是裙帶關繫上去的就自屬己要動腦筋多學習,這里簡單提示你按下面框框寫
一、建立團隊:
1、團隊目標2、團隊宗旨3、團隊精神、如何培養團隊品質意識等等................
二、員工生產技能的培訓:
1)、車間管理制度2)生產技能情況分析及注意事宜
三、生產管理人員的管理培訓:
1、生產工作的計劃及安排2、專業生產技術指導3、生產品質的控制4、生產效率的提升
:5、生產車間物料的管理6、安全生產事宜等等
四、推行車間
5S:1、生產看板、企業宣傳欄等等2、設備管理及現場環境分析等等
五、生產作業人員配備:建立幾條生產線
㈨ 生產計劃管理培訓
面向製造業的生產管理培訓課程很多,總結一下可以發現,可以成為一個體系,下面的圖片希望能夠給你一些啟發,但是還是想給你提供更多的一些資料:
————生產管理系列課程:————
1. 5S名言、5S與目標管理、5S推行實務與落實
2. 日常管理的導入與落實
3. 如何通過消除浪費降低成本
4. 現場改善技巧
5. 現場安全管理
6. 現場品質改善實務
7. 如何落實檢驗管制工作
8. 標准工時的設定與應用
9. 現場工作排程與排序
10. 現場問題分析與解決
11. 產能管理與現場控制
12. 現場管理幹部的角色與職責
13. 現場管理幹部的領導激勵溝通技巧
14. 現場管理幹部的部署培育與OJT技巧
15. 現場幹部的團隊運作技巧
16. 產銷計劃與管理
17. 訂單生產管理事務
18. 產銷問題對策
19. 需求計劃與管理
20. 如何擬定年度生產計劃
21. 產能需求規劃實務
22. 生產作業排程與控制技術
23. 主生產排程(MPS)
24. 如何縮短製造的周期時間
25. 及時生產(JIT)
26. IE7大手法
27. 客戶訂單交期與生產排程
28. 新的生產計劃與管理方法
29. 多種少量生產管理
30. 全面生產保養(TPM)推行事務
31. 設備保養與管理
32. 設備維修零件(MRO)之存貨控制
33. 維修管理
34. 全面預防保養
35. 製程改善與布置
36. 工廠不至於物料搬運
37. 製造業方針管理
38. 製造業目標管理與績效評估
39. 製造成本之降低
40. 工廠管理與領導技能
41. 限制管理應用在製造業
42. 工廠運籌管理
43. 如何落實提案改善
44. 管理圖表製作與活用
45. 精益生產
46. 事務、間接部門如何推行自主管理的改善活動
————質量管理系列————
1. 職業質量經理人
2. 品質績效改變
3. 全面品質管制(TQM)
4. 新品質與新管理
5. 品質三步曲
6. 6δ管理
7. 如何做好品管標准化
8.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
9. 從產品質量到服務質量
10. 品質成本管理
11. 提升品質與生產力的最佳方法
12. 質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13. DOE實驗計劃
14. 新QC七大手法
15. 統計的品質管制
16. 品質與作業管理
17. 管制圖與製程能力分析
18. 統計製程品管(SPC)
19. 品質問題分析與解決程序
20. 產品可靠性管理
21. 再發防止型品質管理
————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系列——
1. MRP物料需求計劃
2. MRP製造資源規劃
3. ERP企業資源規劃
4. ERP系統導入研討
5. SCM供應鏈管理
6. 運籌管理與物料、采購、倉儲、配銷咨訊系統
7. MPS主生產排程
8. BOM製造資料與用料表
9. PAC生產作業排程
10. JIT及時生產
11. 物料計劃與管理
12. 物料管理系統與制度
13. 物料管理與改善實務
14. 倉儲及料帳管理實務
15. 如何做好料帳編碼(項目主檔及料號編碼)
16. 用料表(BOM)之設計應用與管理
17. 產品資料管理與工程變更(BOM)
18. 庫存管理
19. 如何有效降低存貨
20. 有效倉儲管理與降低成本
21. 物料倉儲管理與盤點技巧
22. 倉儲運輸管理
23. E時代的采購作業管理
24. 采購管理實務
25. 21世紀采購策略
26. 采購成本分析予議價技巧
27. 價值工程(VA/VE)管理
28. 供應鏈的供應商管理
29. 采購供應鏈管理
30. 采購項目管理
31. 采購價值鏈管理
32. 采購目標管理與績效考評
33. 采購稽核與內控管理
34. 采購合約管理與法律常識
35. 境外采購常識
36. 電子化采購
37. 電子通信業采購方略與管理實務
㈩ 參加「生產計劃和物料控制」培訓後的感想範文
《貨倉、采購、生管、物控管理實例與問答》,《生產計劃和物料控制實戰精解.》這兩本書,以上兩本書我有,有時間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