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咖啡店市場調研報告
中國主要城市連鎖咖啡店調查報告
中國主要城市連鎖咖啡店調查報告
報告類別:調查報告
行業分類:食品煙草\菲酒類飲品
調查地點: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沈陽、濟南、南京、福州、廈門、深圳、杭州、青島、大連、成都、武漢、西安、昆明、重慶、鄭州、哈爾濱
調查時間:2001年
調查方法:媒體監測
樣本數量:1000種媒體
樣本情況: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電影院、戶外廣告以及網路等
調查機構:《國際廣告》雜志社
報告來源:中商網 報告內容: 咖啡是中國民眾高階層的彰顯性消費 喝咖啡的人比較追求流行時髦、求新求變、具有獨特風格、喜歡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和品牌,也比較在乎享受,譬如重視商店的氣氛、喜歡過浪漫的生活。 喝咖啡在中國大陸仍可說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分析飲用咖啡的比例和人口特徵的關系,我們發現,小學程度的城市居民喝速溶咖啡的比例只有8.1%,初中程度的有27.7%、高中程度有24.2%、中專/技校程度的有27.8%、大專程度的有32.5%,而大學以上程度者喝速溶咖啡的比例則上升到最高點,達35.8%,不論重度、中度或輕度消費者的比例,均有隨教育水平而提高的現象。
此外,家庭月收入和喝速溶咖啡的比例也成正比。家庭月收入在1999元人民幣以下的居民,只有7.9%的比例有飲用速溶咖啡的習慣,但是到了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家庭,消費者飲用速溶咖啡的比例卻高達42.5%。
教育水準、家庭月收入和飲用速溶咖啡的頻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意味著咖啡這種西方傳入的飲料在中國大陸是一種象徵優勢階層的生活方式。所以盡管上海星巴克一杯咖啡要價22元人民幣,人們還是趨之若鶩,看來喝咖啡不但是一種生活享受,更是一種彰顯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可以預見,隨著大陸經濟的繁榮昌盛,追求這種彰顯性消費的民眾將越來越多,無論是老闆,還是職員,甚至包括學生,越來越多的人將走進咖啡店。
上海地區喝速溶咖啡人口比例最高 雖然上海並非是個人收入最高的大陸城市,但是根據中國市場資料庫CMDB在2000年針對速溶咖啡產品所進行的調查,上海民眾的飲用比例是全國最高的。大陸20個主要城市居民過去一年內喝過速溶咖啡的人口比例是24.7%,而上海民眾卻高達42.7%(參見圖一)。此外,上海居民每天都喝速溶咖啡的重度消費者有5.2%、每周至少一次的中度消費者有21.5%,均明顯高出其他城市。由此不難看出,星巴克連鎖咖啡店能夠在上海成功搶灘並非偶然。
根據同項調查,過去一年內喝過速溶咖啡的人口比例在30%以上的地區除了上海之外,還有昆明、廈門、杭州和天津,20%以上的地區則有南京、大連、深圳、福州、廣州、西安、鄭州、青島、武漢和北京。調查顯示,速溶咖啡飲用率較高的地區,當地居民對咖啡的接受度較高,是連鎖咖啡店進軍的好地點。我們認為,重慶、哈爾濱、沈陽和成都這四個地區的民眾飲用速溶咖啡比例最低,這四個城市的咖啡市場將比較難打開,其他城市是進攻的重點。
台灣連鎖咖啡店的市場區隔 調查顯示,台灣連鎖咖啡店已走向分眾的市場區隔,這對大陸的咖啡市場是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根據2000年EICP的調查數據,過去三個月去過的連鎖咖啡店前五名依序是真鍋(7.1%)、伊是咖啡IS
CAFé(4.3%)、星巴克Starbucks(3.8%)、丹堤(3.7%)和西雅圖(2.8%)。上榜的有美式/歐式風格,有走日式路線,也有國人自創的品牌。
比較星巴克、丹堤和真鍋這三個品牌的連鎖咖啡店,他們的服務方式和價位各有各的特色,可以用來分析連鎖咖啡店怎麼走出不同的市場區隔。真鍋是走高價的日系咖啡連鎖店路線,主打日系「黑咖啡」系列以及花式咖啡系列,一杯咖啡要價多在新台幣100至200元間。星巴克專賣美式、義式,以及加上大量牛奶的咖啡,有50元起價的本日咖啡,也有100元左右的拿鐵或卡布其諾。丹堤咖啡則是標榜平價咖啡,門口招牌斗大的「35元咖啡」。標榜35元就可以喝到專業的好咖啡,是其最吸引人之處。
價位和服務方式的確形成市場區隔。三種品牌的消費者年齡層分布有很大的不同。星巴克最主要的顧客群是25-29歲,佔了29.4%,而丹堤咖啡是以30-34歲為主,真鍋咖啡的年齡層分布較廣,尤其是中壯年以上的消費者也有一定的比例。若以職業來分析,星巴克的主要顧客群是以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丹堤咖啡以事務工作者的消費人口最多(24.5%),真鍋咖啡則是自營者為主(26.0%)。這和他們的服務方式、價位等都有關聯。
二三十歲的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會去星巴克排隊,點一杯本日咖啡或拿鐵,為了喝到一杯專業的咖啡,不在乎多等一會兒。一杯本日咖啡就可以在布置精美的咖啡店消磨一個悠閑的午後。三十多歲的事務工作者,會在丹堤喝一杯35元咖啡或用餐,然後在咖啡的提神下再去工作崗位沖刺。而中壯年老闆級的人物會選真鍋這類日系高價咖啡店,因為真鍋有服務人員帶位、點餐,和老闆的身份也相稱。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中國大陸的速溶咖啡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喜人;台灣咖啡市場這種市場區隔、人員分流的發展態勢反映了中國咖啡市場的發展方向;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大陸生活水平的提高,連鎖咖啡店即將走入大街小巷,為各階層所津津樂道。
2. 關於咖啡廳的市場調查
首先:市場調研不是商家填寫的,是商家設置問題,然後隨機抓取消費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了解市場的走向和需求,進而調整自己企業的營銷動作。
問題提示:
如:您喜歡喝咖啡么? 您多久飲用一次咖啡? 您願意在家外飲用咖啡么?
完成一定數量問卷後,進行數據統計,然後再做報告!
3. 鮮花市場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花卉市場的調查報告
一、花卉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花卉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據中國花卉協會統計,1984年全國花卉種植面積有1.4萬hm2,1997年增為8.6萬hm2 ,2000年達到14.8萬hm2;花卉產值由1984年的6億元,增加到1997年的96億元,我國的花卉生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國內花卉生產仍以城市綠化為主,據國家統計局授權農業部發布的 於2000年全國花卉生產的有關資料,綠化專用花木的生產面積佔全國花卉生產面積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積用於切花,切葉和種球的生產。但隨著近年居民花卉消費的迅速增長,鮮切花,盆花生產佔地面積也在迅速擴大。花卉生產種類仍以傳統名花,綠化苗木為主。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花卉進出口貿易有了較大的變化,花卉出口額逐年增加,但增長緩慢。據農業部發布的我國花卉產業統計報表,1998年出口額為3500萬美元,1999年為2865.9萬美元,2000年為2800萬美元,2001年為8003.38萬美元。花卉出口產品結構為:鮮切花以菊花,月季,百合,花燭等為主,主要出口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僅雲南省2001年出口額達1540萬美元,2002年前10個月就超過2000萬美元;切葉主要有楊桐,欞木,富貴竹,出口日本,美國等地;觀賞苗木出口以紅楓,雞爪槭,竹類,白玉蘭等為主。資料表明,2000年全國鮮切花和切葉出口額占花卉總出口額的13%,觀賞苗木佔10%,盆栽植物佔70%。總體來說,出口花卉產品中優質花卉較少,在國際市場上以價格競爭為主。
在花卉進口貿易方面則表現出:進口種類多,數量大,增長快速,進口時間由季節性變成近2年的周年進口。這主要是由於我國花卉商品化生產起步晚,花卉生產技術和新品種選育水平落後於發達國家,加之國際花卉生產格局的基本形成,為滿足近幾年來城市環境建設的巨大需求,花卉生產所需的大部分優質種苗,種球,種子及園林園藝機械都依賴進口。2001年全國花卉進口額約30億元。
總的來看,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大,但生產效益差,出口花卉種類單調且數量少,出口增長慢,花卉進出口貿易逆差很大,花卉生產缺乏特色。
隨著國內外花卉需求的不斷增加,我國花卉生產和消費具有巨大潛力,花卉產業發展有著良好的前景。由於我國花卉產業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產,銷售,流通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規不健全,科技較滯後,限制了我國花卉產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我國入世後,隨著花卉貿易國際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認識當前面臨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以促進民族花卉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花卉產業面臨的瓶頸問題
1.生產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
2001年國內花卉消費量較上年增長21.2%。據有關機構預測,我國花卉消費需求量每年將以20%的速度遞增,較世界花卉消費量平均水平高10%。盡管國內花卉生產逐年擴大,2000年為14.8萬hm2,有花卉生產企業21975個,但大中型企業僅佔11.2%。總體上來說,生產規模普遍較小,專業化水平較低。我國花卉產業每公頃平均產值僅是荷蘭的1.7%,以色列的5.9%,哥倫比亞的7.7%。正是目前花卉生產的狀況造成國內市場上較缺乏優質花卉產品,從而導致國內市場對需求的優質草花種子,草坪種子,花卉種苗和種球,成品花卉及園林機械和園藝工具主要依賴進口。進口金額逐年上升,在1999年北京地區進口花卉有1000萬美元,2001年北京進口盆花達400萬盆,近2000萬美元。2001年國內進口花肥,花葯,園藝工具及園林機械的金額近1000萬美元,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以上;進口種子達5000萬人民幣。特別是入世後,關稅下調,進口花卉的優質優價,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這將給民族花卉產業帶來巨大的沖擊。
2.專業技術人員較缺乏
花卉產業上規模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與。從當前調查情況看,全國共有2萬多個花卉企業,42萬戶花農,從業人員146萬人,但從業人員中只有4.6萬名技術員,占從業人員的3%,平均每戶有從業人員3~4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產過程中,開展技術創新和科技推廣較難,產品質量不高,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當前要實現我國花卉產業的規模化和專業化,迫切地需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
3.產業結構不合理
據世貿組織統計,1998年全球花卉貿易出口額超過74億美元。產品結構為:鮮切花佔60%,小盆花佔30%,觀葉植物佔10%,其中鮮切花是花卉產業發展的主體。世界上許多花卉產業大國,鮮切花生產占產業的60%以上。近10年來,國內鮮切花和盆花生產雖然受到重視,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還不夠。據國家統計局授權國家農業部發布的2000年花卉產業種植比例資料表明:草坪,種子,種球,觀賞苗木生產占花卉總生產面積的56%,切花切葉僅佔7%,盆栽植物佔13%;綠化苗木,草皮,觀葉植物占國內花卉產值的80%以上。國內花卉生產面積是世界總生產面積的1/3,而切花生產總量僅為國際市場的3%。這與當前國際花卉貿易的產品結構形成很大反差,沒有充分發揮我國勞力資源優勢,還需要大力發展切花和盆花產業。
4.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
我國花卉生產和需求存在著地區不平衡的特點,花卉消費常處於"南花北調"狀態。目前,花卉流通體系尚不健全,花卉產品的主要流通渠道為: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花卉產銷結合,花卉流通量較小,流通環節多,流通費用高,加之缺乏先進的花卉采後貯運,保鮮技術及花卉流通過程的質量監督,產品質量評估難,優質優價難實現,影響花卉的國內外貿易。現在全國有近800個花卉批發市場,南方建成有2個花卉拍賣中心,最大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預計每天可成交300萬-400萬枝鮮切花,可解決南花的國內流通問題。但要與國際花卉貿易接軌,擴大我國花卉的出口,還要不斷地完善流通體系。
5.缺乏生產標准化
目前,我國尚未制定國內花卉生產標准化的有關法規,國內花卉生產方式較傳統,生產技術,如栽培方式,病蟲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鮮,貯運及包裝等技術落後,加之對國際花卉貿已要求的技術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國花卉出口貿易遭遇"綠色壁壘",如美國規定進口的盆景生產只准用泥炭,火山岩等介質,使我國用天然泥土栽培的盆景出口受到很大的影響。2001年湛江出口的富貴竹也遭遇包裝,保鮮要求的技術壁壘。花卉生產標准化成為入世後我國花卉國際貿易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花卉產業的發展策略和措施
入世後,國內關稅下調,國外花卉優質優價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預計花卉進口還將增加,花卉產業面臨挑戰。從世界花卉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來看,花卉生產具有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由傳統花卉向新優花卉發展的趨勢,而我國具有植物資源,氣候資源和勞力資源三大優勢,氣候類型豐富,可生產的花卉種類多樣;花卉種質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許多珍稀的觀賞價值較高的野生花卉,如蘭屬,杓蘭屬,獨蒜蘭屬,百合屬,飛燕草屬,烏頭屬等,有著發展特色花卉的種質基礎,具有巨大的花卉開發利用潛力;我國勞力充足而廉價,土地價格較低,有發展成品花卉的優越條件,現國內每單位花卉生產成本是日本的1/5,台灣省的1/3,明顯低於東南亞及拉美國家。我們只有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正確定位花卉產業發展的方向,解決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問題,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重視花卉市場信息管理,加強宏觀調控,健全流通體系,培育規范化的市場,建立競爭有序的良性環境,正確引導消費,解決供需矛盾,抓住發展契機,擴大花卉出口創匯,才能促使民族花卉產業走向特色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具體地說,當前我們應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勞力資源,氣候資源及土地資源,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國外擁有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花卉企業進行投資,帶動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
(2)花卉產業結構的調整應將重心轉移到鮮切花和盆花發展上來,突出特色產品,創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鮮切花產業的同時,還要不斷地提高產品的質量,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
(3)對季節性生產出口的花卉,應加強花卉產業的信息管理,科學地進行市場預測,合理安排生產,了解國外貿易的技術要求和慣例,把握時機,擴大產品的出口創匯,走綠色產業發展道路。
(4)進一步探索具有中國花卉產業特色的生產經營組織模式,如荷蘭的專業農業合作社管理制度,日本的農協組織管理體制都發揮出較高的經濟效益,花卉產銷分工協作專業化程度較高,目前我國推行的公司+企業+農戶的經營組織形式還需進一步探索。
(5)加強對科研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結合野生花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種,走花卉產品特色化的道路。
(6)健全花卉產品的流通體系,擴大花卉的市場流通量,進一步完善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於2001年4月實施的《主要花卉產品等級》條例,加強對花卉產品的質量監督管理,實現花卉市場的公平競爭,優質優價。
(7)建立花卉信息網路,對花卉生產進行指導,規范市場體制,正確引導消費,充分了解國內外花卉產業信息動態,把握市場機會。
(8)加強對花卉品牌的知識產權管理,在市場競爭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9)制定國內花卉生產統一管理制度,規范生產過程,結合國際貿易的產品質量要求,對花卉生產方式,采後處理技術,包裝標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標准化生產的要求,與國際貿易接軌。
(資料來源:http://www.8wen.com/doc/929106/ 有刪節)
4. 咖啡市場調查
有市場環境調查、來市源場需求調查、市場供給調查、市場營銷因素調查、市場競爭情況調查,市場調查的方法有1觀察法,是社會調查和市場調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調查人員根據調查研究的對象,利用眼睛耳朵等感官以直接觀察的方式對其進行考察並收集資料,例如市場調查人員到被訪問者的銷售場所去觀察商品的品牌及包裝情況。2實驗法由調查人員跟進調查的要求,用實驗的方式,對調查阿對象控制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對其進行觀察以獲得相應的信息。控制對象可以是產品的價格、品質、包裝等,在可控制的條件下觀察市場現象,揭示在自然條件下不易發現
5. 開一家咖啡店要做怎樣的市場調研
開咖啡店的市場調查:
1. 了解市場、認識產品、熟悉商圈消費習性和同業競爭狀況。專
2. 對自己的能力屬、財力、體力進行評估,不能有過分樂觀或事事靠別人的想法。
3. 確定開店的規模、經營形態、設計招牌產品與特色,設計菜單,確定價位。
4. 了解相關法令、資金、財稅、執照、租賃等情況。
5. 設備、生產器具、裝潢工程、物料廠商等數據收集和價格咨詢。
6. 花店咖啡廳研究背景
摘要 隨著網路的進一步普及和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選擇在網上購物,這包括日常消費品的購買和贈送禮品的購買,而在網上訂購禮品,可以由商家直接將禮品運送給收貨人,既節省了親自去商店挑選禮品的時間,又免去了一些當面贈送禮品的不便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