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市場定位的意義
不太理解樓主的意思,只好在體上說一說
市場定位的意義在於讓你知道是自是干內什麼容的,更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典型的有
德克士開始擴張的時候,先是選擇在一級市場,因為這些市場有M與KRC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德克士市場開拓的效果非常不好,後來通過市場調查,德克士不在走KFC與M這種中檔快餐的路子,把自己定位中低檔快餐,也開始把市場開發重點放在了經濟一般的二級城市中,效果非常好
這種是市場定位的意義,
還有,市場定位有利於市場細分,更有利於精準的把握目標客戶的需求。
『貳』 目標市場的選擇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企業能在其中創造最大顧客價值並能保持一段時間的細分市場,公司應選擇那些可以產生最大價值並可持續一段時間的子市場。
選擇戰略
1、無差異性目標市場策略
該策略是把整個市場作為一個大目標開展營銷,它們強調消費者的共同需要,忽視其差異性。採用這一策略的企業,一般都是實力強大進行大規模生產方式,又有廣泛而可靠的分銷渠道,以及統一的廣告宣傳方式和內容。
2、差異性目標市場策略
該策略通常是把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細分市場作為其目標市場。針對不同目標市場的特點,分別制訂出不同的營銷計劃,按計劃生產目標市場所需要的商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
3、集中性目標市場策略
該策略是選擇一個或幾個細分化的專門市場作為營銷目標,集中企業的優勢力量,對某細分市場採取攻勢營銷戰略,以取得市場上的優勢地位。一般說來,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多採用集中性市場策略。
(2)市場定位對中國企業的意義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產品特點
產品的同質性表明了產品在性能、特點等方面的差異性的大小,是企業選擇目標市場時不可不考慮的因素之一。
2、市場特點
供與求是市場中兩大基本力量,它們的變化趨勢往往是決定市場發展方向的根本原因。供不應求時,企業重在擴大供給,無暇考慮需求差異,所以採用無差異市場營銷策略;供過於求時,企業為刺激需求、擴大市場份額殫精竭慮,多採用差異市場營銷或集中市場營銷策略。
3、周期階段
對於在處在介紹期和成長期的新產品,營銷重點是啟發和鞏固消費者的偏好,最好實行無差異市場營銷或針對某一特定子市場實行集中性市場營銷;當產品進入成熟期時,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可改用差異性市場營銷戰略以開拓新市場,滿足新需求,延長產品生命周期。
『叄』 市場定位在市場營銷中的重要性
市場定位,是指在目標市場中為產品找到一個與其它競爭產品相比,具有明確、獨特而又恰當的位置。也就是說,市場定位要根據所選定目標市場上的競爭者產品所處的為止和企業自身條件,從各方面為企業和產品創造一定的特色,塑造並樹立一定的市場形象,一求在目標顧客信中形成一種特殊的偏愛。
市場定位在營銷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往往是產品營銷的第一步。在如今的商業市場中,可以說,沒有市場定位,就沒有營銷。它在營銷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如今人們的購買和消費越來越注重個性,從而對產品的需求存在很大差異性,因此,任何一家企業由於受資源和資金的限制,都不可能滿足所有購買者的需要,而只能滿足某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因此,企業首先必須確定為哪一部分人服務,也就是說,要確定具體的服務對象。如果企業的服務對象選擇不當,那麼企業的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策略、促銷策略等制定得再科學,也難以取得營銷的成功。不要企圖用一件產品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這樣的定位就是沒有定位;沒有定位,任何營銷策略也都成了無本之木。
第二,由於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需求是多樣的,因此,任何企業,包括規模最大的企業也不可能滿足購買者的全部需要,而只能滿足其一部分需要。為此,企業必須確定滿足人們的何種需要。也就是說,要確定企業的事業領域。如果一個企業對自己的經營領域定位過窄或過寬,不僅會對企業的經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也會給人們的認識造成混亂。特別在多元化的決策中,市場定位尤其顯得重要,甚至與企業的存亡休戚相關。
第三,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優勢和劣勢,准確的市場定位有助於企業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從而在競爭中取勝。如果沒有明確的定位,識別優勢與劣勢,在市場上盲目出擊,極有可能導致營銷失敗。
總之,市場定位是整個營銷工作的第一步。它是"綱",定位準確才能"綱舉目張";它是"杠桿",定位準確才能"事半功倍"。
『肆』 定位落地對於企業的重要性
傳統定位咨詢公司對於企業的定位僅僅是兩頁ppt,而不關乎營銷方案,而聚焦定位咨詢則從方案和定位的結合出現,全程為企業出謀劃策,做好企業的戰略後腦。
『伍』 「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有什麼意義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中國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今年5月,歐洲議會議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入世十五年後,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新一輪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據最新消息透露,歐盟委員會正在起草一個關於反傾銷法規的整體法案,以應對中國議定書的某些條款將在12月到期。
歐美集體耍賴
根據15年前簽署的入世協定,中國到2016年年底可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地位,決議表示,歐盟一些企業和工會組織擔心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後,將有更多中國商品進入歐盟市場,從而威脅歐盟企業生存、影響歐盟就業。雖然議員的投票結果不具約束力,但這更代表了一種情緒,即歐洲人認為,歐洲失業率升高是因為來自中國國有企業廉價產品的沖擊。數據顯示,歐盟現有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有56項都應用於來自中國的進口;當前有52項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手段正在執行中,占歐盟從中國進口總量的1.38%,案件涉及的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歐洲各國圍繞這一議題立場分化。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於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英國、荷蘭、比利時則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德國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但目前,其態度模稜兩可。如果歐盟委員會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最終還是需要議員的認同。決議表明,歐盟如今不想履行承諾,各國也從遮遮掩掩猶豫不決到表態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相對於歐盟的大張旗鼓,美國在背後的小動作不斷。美國公開反對按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不斷在這個問題上和歐洲加強「協調」,變向對歐洲施壓。5月18日,美國將進口自中國的冷軋扁鋼最終進口稅率提高至522%,關稅將使中國製造的冷軋扁鋼產品價格提高逾五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國的態度。5月底,美國反對張勝和繼續擔任WTO的仲裁官員,據了解張勝和之前在涉及中美之間問題的裁決時,結果利於中國的相對較多。美國已經開始布局為年底耍賴做准備。據《產經新聞》6月19日報道,美國和歐盟的官員表示,市場經濟國地位不會按照WTO的協議規定自動給中國,因為中國的鋼鐵等基建材料的傾銷、以及中國行政干預市場上根深蒂固的弊病。
什麼是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名號,其實質性的影響體現在反傾銷、反補貼訴訟過程中的法律成本上。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麼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由於WTO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WTO成員,導致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不一致。因此,認定一個國家是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更多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利益權衡和討價還價的結果。
按照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簽署的協定書的第15條規定,到2016年年底中國就可以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中國經濟外交主要目標之一。截至2016年6月1日,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已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其中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瑞士等發達國家,但美國、歐盟等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卻一直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政府2003年起正式向歐盟提出,希望歐盟立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提交了一系列文件,以證明中國的市場經濟情況。此後,中國多次提出這一要求,不過,歐盟評估一直認為中國尚未滿足所有相關標准。
歐盟的標准
由於 WTO 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 WTO 成員,必然導致各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的不一致。美國遵循「一案一議」原則,在具體的反傾銷案件中判定涉案國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歐盟則採用單獨列舉的方式,在其國內法中直接列舉「非市場經濟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
從公開報道釋放的信息來看,歐洲議會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大概有三個層面的考慮:一是中國並未達到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五項標准;二是歐洲產業競爭力相對較落後的國家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三是美國在幕後使絆子。
今年5月的歐盟決議認為,在中國滿足歐盟關於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大標准前,中國對歐出口仍應按照「非標准」方式對待。歐盟所稱的五大標准,指企業不能有國家干預,比如國家給予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企業運行應符合國際會計准則;成本與財務狀況未受非市場體系的嚴重影響;政府不能幹預企業的成立或倒閉;貨幣匯率變化由市場決定。有評論稱,中國所有的國企都不符合五大標準的要求,並且包括民企在內的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沒有建立起符合國際會計准則的會計制度。
歐盟提出的五大標准,是以「去政府化」為核心,要求改變中國國有企業的性質,試圖影響中國政治改革的方向。實際上,中國也正在積極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改革的思路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提高國有資本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為核心,在不同行業和領域對國企的性質和功能要准確定位。具體對策為「兩進」、「兩退」、「一去」、「兩剝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
市場經濟地位有多重要?
「市場經濟地位」很重要。自加入WTO以來,中國一直在為「非市場經濟體條款」買單。首先,非常容易被其他國家進行反傾銷起訴。截至2016年7月,中國已經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以來,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調查更如疾風驟雨,平均每月超過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反傾銷對中國開拓國際市場造成極為嚴重的困擾和傷害。以歐盟為例,自1995年至2014年,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發起119次調查,共執行85次,分別占同時期歐盟發起調查和執行總數的25%和29%。相比較歐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美國,同時期只接受16起反傾銷調查和8起採取執行措施。
其次,容易被抬高反傾銷的幅度。由於其他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調查時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在同一國際反傾銷起訴中,中國企業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偏高。
歐洲商業團體委託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調查結果顯示,歐盟若在2016年底決定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價格將下降30%,對歐盟出口量較2011年將擴大25%至50%。在之後的頭3到5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製造業產品總額可能上升高達1425億歐元(1歐元摺合約1.111美元)。歐盟會因此出現貿易赤字增長,而GDP也會下降1141至2,280億歐元(經濟共同體GDP的1%至2%)。此外,這還將導致與中國企業競爭的歐盟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提供原料與零部件的公司170萬至350萬人失業。
以上研究結果不排除相關利益集團為了游說歐盟,把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條款對歐洲市場的影響效果誇大其詞,但也不難看出歐洲商業團體對大量中國產品低價進入歐洲的擔心。
但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地位」只是反傾銷訴訟中一個概念。但中國一直把「市場經濟地位」當成一個政治符號和外交目標來完成,覺得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似乎就意味著取得了西方工業化國家平等地位,這無端也給自己背上了不必要的政治包袱。
但是也不要誤以為, 被「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就能避免反傾銷起訴,或者在反傾銷訴訟中獲勝。事實上,即便是被歐美視為市場經濟國家的日本、印尼、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其企業也常常遭反傾銷控訴,在應對反傾銷控訴時勝訴率也難以超過40%。「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WTO的工具,更是對一國經濟運行方式的認可。僅僅從是否有利於貿易的角度去理解是否該「市場經濟地位」是捨本逐末。
「市場經濟地位」何去何從?
歐美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關注的焦點是,在2016年12月11日以後,如何執行他們的反傾銷調查,而不違反WTO的規則。
歐盟已經開始著手一系列的立法准備。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指出,歐盟正在討論如何調整其貿易防衛政策,應對產能過剩和一個變遷中的國際法律框架。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有關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如何解決,中國以及貿易企業將面臨歐盟新一輪的政策和法律變動。目前的提案仍處於起草階段,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提交,接下來提案需要通過歐盟的立法程序,即獲得歐盟理事會和歐盟議會的批准。從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歐盟新的方案將包括3個主要內容。
第一,改變歐盟反傾銷調查的做法,不再對「市場經濟」或「非市場經濟」區別對待,而是採取一種「國別中立」(country-neutral),從而廢除這種國別分類名單的制度。調查將解決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行業存在部分扭曲問題。
同時,新的方案將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內既存在現有的反傾銷措施,也存在根據舊的規則而正在進行的反傾銷調查。
第二,歐盟委員會將繼續要求歐盟理事會的成員國批准關於修訂歐盟貿易防衛工具(TDIs)的提案,該提案是在2013年4月提交的 。
關於貿易防衛工具的提案包括:在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之前兩周通知這些企業;在例如有可能發生貿易報復的情形下,即使沒有行業提出訴求時,歐盟委員會也可以啟動調查;在特定情形下不使用「較低關稅」的規則,因為「較低關稅」的規則通常要求反傾銷稅稅率水平僅僅需要抵消對生產者的實質性損害。
第三,宣布歐盟中國鋼鐵聯合平台將是一個重要的機制來解決這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
在美國,商務部對「市場經濟地位」認定具有終決性,不受到司法審查以及美國國會或法院的約束。由於美國對「市場經濟地位」評判標准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管理當局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是否認定一個國家為「市場經濟國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政治意願而非客觀標准,牽涉更多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量。
從美國以往的政策立場來看,其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採取了較為強硬的態度。因此,美國在2016年後是否如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存在很大變數。美國最近的反傾銷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商務部明顯轉變對中國反傾銷調查中的「單獨稅率」政策,拒絕給予國有獨資和政府部分持股企業單獨稅率。此舉將降低政府直接或間接投資企業適用「單獨稅率」的可能性,進而導致這些企業承擔更高的反傾銷懲罰性稅率。美國的做法充分表明在反傾銷問題上,美國對中國企業的調查標准不降反升,並未呈現緩和的局勢。2016年6月,美國對中國的冷軋扁鋼徵收265.8%的反傾銷稅以及256.4%的反補貼稅,對中國的耐腐蝕鋼板徵收210.0%的反傾銷稅和39.1%的反補貼稅。同時,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其一舉一動都具有示範效應和引領作用。美國的態度將深刻影響歐盟、日本等中國重要貿易夥伴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態度。對於美國而言,即使美國接受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它也可以不做政治宣誓或者政策和法律層面的調整;即使美國不能使用替代國來進行價格比較,美國仍有可能以其他理由繼續採用替代國價格比較方法。甚至已經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發達國家在這一問題上也有猶豫反復。目前澳大利亞雖然在原則上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又以中國涉案產業可能存在「特殊市場情形」或者「國家壟斷」為由來推翻「市場經濟地位」,從而繼續採用替代國價格比較方法。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這對飽受經濟低迷困擾的歐盟和煽動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顯得尤為有吸引力。套用最新流行的一句話「鐵打的福原愛,流水的大魔王」,這同樣是「鐵打的貿易保護,流水的保護措施」。中國也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陸』 市場定位有什麼樣的重要性
市場定位的重要性:
1、市場定位能創造差異,有利於塑造企業特有的形象。回
2、市場定答位能適應細分市場消費者或顧客的特定要求,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3、市場定位能能形成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競爭力。
市場定位也稱作「營銷定位」,是市場營銷工作者用以在目標市場(此處目標市場指該市場上的客戶和潛在客戶)的心目中塑造產品、品牌或組織的形象或個性的營銷技術。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消費者或用戶對該產品某種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強有力地塑造出本企業產品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個性或形象,並把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市場定位的原則有:
(一)根據具體的產品特點定位
(二)根據特定的使用場合及用途定位
(三)根據顧客得到的利益定位
(四)根據使用者類型定位
『柒』 市場定位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所謂市場定位就是尋求企業或者產品在行業和市場的位置找自己的目標消費人群和發展方向。
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是70年代由美國學都阿爾·賴斯提出的一個重要營銷學概念。所謂市場定位就是企業根據目標市場上同類產品競爭狀況,針對顧客對該類產品某些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為本企業產品塑造強有力的、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並將其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求得顧客認同。市場定位的實質是使本企業與其他企業嚴格區分開來,使顧客明顯感覺和認識到這種差別,從而在顧客心目中佔有特殊的位置。
傳統的觀念認為,市場定位就是在每一個細分市場上生產不同的產品,實行產品差異化。事實上,市場定位與產品差異化盡管關系密切,但有著本質的區別。市場定位是通過為自己的產品創立鮮明的個性,從而塑造出獨特的市場形象來實現的。一項產品是多個因素的綜合反映,包括性能、構造、成分、包裝、形狀、質量等,市場定位就是要強化或放大某些產品因素,從而形成與眾不同的獨特形象。產品差異化乃是實現市場定位的手段,但並不是市場定位的全部內容。市場定位不僅強調產品差異,而且要通過產品差異建立獨特的市場形象,贏得顧客的認同。
需要指出的是,市場定位中所指的產品差異化與傳統的產品差異化概念有本質區別,它不是從生產者角度出發單純追求產品變異,而是在對市場分析和細分化的基礎上,尋求建立某種產品特色,因而它是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體現。
市場定位是指確定目標市場後,企業將通過何種營銷方式、提供何種產品和服務,在目標市場與競爭者以示區別,從而樹立企業的形象,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
市場定位的過程就是企業差別化的過程,如何尋找差別、識別差別和顯示差別。
在今天同類產品太多了,消費者如何選擇?消費者購買的理由是什麼?靠企業的有效定位來解決。
定位最早提出是在廣告業,強調廣告要在視聽者心目中留下一定的位置,而人往往又是喜歡先入為主;如果企業能在你的目標顧客心中去確立一定的位置,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的理由,企業往往能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
企業市場定位涉及三個層次的定位(產品定位/品牌定位/公司定位);而從"時間"的動態維度上說,企業的市場定位又可分為:新定位與再定位兩大類型
『捌』 結合實際談談市場定位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何意義
物流企業實施科學而獨特的市場定位,不僅是為了滿足市場和顧客的需要,也是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實力的重要途徑,各個具有差異化戰略的企業,在為各自不同的顧客群體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同時,也在通過學習和積累錘煉企業的組織體制,構築周邊協作網路,從而提高服務水平和降低單位服務成本。可以說物流企業差異化戰略既是由於市場中顧客需求差異化的需要,也是物流企業自身培育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需要。 物流熱是當前國內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徵,前有「物流園區」鬧得沸沸揚揚,後有「物流成本」吵的熱熱鬧鬧。其實,自從物流被賦予為「第三利潤源」後就成了眾多眼球的聚焦之處,更吸引了無數的資金蜂擁而至,形形式式的物流企業就如雨後春筍,一個勁兒地冒出來。據稱,現在的物流企業在15,000家左右,可再仔細看看,在國內約600億的物流外包市場,竟沒有一家的市場份額超過2%。有人把如今的物流業比喻為戰國時代,即物流行業盡管群雄並起,但還缺乏真正的領軍人物,也還沒有形成諸侯割據的態勢。過於分散的結果必然帶來混亂,但正是這種混亂,使得眾多的資本蠢蠢欲動。一方面很多中小型的物流企業仍在不斷地成立,試圖從物流業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已有的大型物流企業則持續投入大量資金,佔領全國各地的物流市場,想圖霸一方。然而,分一杯羹也好,圖霸一方也好,企業在向物流行業不斷投錢之前,首先一定要想明白,這些錢投進去之後,自身在物流行業的定位是什麼? 物流業像一塊不斷膨脹的蛋糕,這種誘惑讓部分從業人員茫然不知所措,缺乏市場定位、缺乏戰略規劃的現象普遍存在。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當前物流市場的供需之間呈現出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導致不少專家和媒體都在說國內的物流現狀將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障礙——一方面,物流市場火熱,可很多物流公司卻抱怨說市場競爭太激烈,企業很難抓到客戶,賺不了什麼錢;另一方面,需要物流服務的公司卻埋怨找不到符合要求的物流供應商,同時認為現有的物流成本過高,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甚至有的外資企業因為物流成本高而改變原有的投資方向。本來搞集裝箱運輸的現在做開了供應鏈;原先做供應鏈的現在跑開了干線運輸;以前做小件的卻去搞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還沒有搞明白又搞開了第四方物流。什麼來錢快又省事就一窩蜂做什麼的現象在物流界相當普遍。 如果一家餐館把魚翅和粉絲在一口鍋里燉,結果是什麼?吃得起魚翅的人不願吃帶粉絲的魚翅,吃不起魚翅的人更不願意花高價去吃粉絲。高端客戶和低端客戶的錢都掙不到,這家餐館還能做大做強嗎?把本行做精做細,才能做大做強。行業中,許多企業吃了不少的虧,吃虧就吃在什麼錢都想掙。經常彎腰撿錢,勢必會影響達到目的地的時間和速度。我們必須學會放棄,先在物流業的各領域中把本業做扎實,倉儲、供應鏈、加工配送、速遞各自都做強了,從全國的概念上講,大家就是一個強有力的聯合體,就可以築起與外資競爭的銅牆鐵壁。在此基礎上,專項能力強的企業再向其他領域滲透,逐漸形成綜合性的物流公司,若干年後我們完全可以誕生中國的UPS。 定位參照:顧客需要與組織優勢 物流企業實施科學定位,選擇差異化戰略可能帶來的一個結果是顧客群縮小和單位成本的上升。從而導致服務價格的攀升。因此要十分注意以優質的獨特服務來降低客戶的價格敏感性,以差異化獨特性的深化來阻擋替代品的威脅而維護顧客的忠誠,並通過差異化品牌的創建來集中和壯大顧客群,在企業效益不斷提高的同時,實現單位服務成本和單位服務價格的下降。為此,在物流企業科學定位中,必須重點考慮市場顧客需要與企業本身的獨立優勢。 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定位就會毫無意義。物流企業所擁有的最重要資產不是它的卡車、倉庫、房子,而是它的顧客資源。顧客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變得越來越珍貴,顧客資源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獲得顧客資源就有賴於顧客滿意,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並把滿意的顧客轉變成為忠誠的顧客,最終通過留住顧客才有機會獲取顧客的終身價值。因為企業的顧客具有差異性,不同的顧客具有不同的需求、偏好和財務狀況等條件,不同的顧客對物流服務的滿意期望值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顧客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環境狀況下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任何物流企業都不可能同時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而讓具有不同需求的顧客滿意的。物流企業差異化戰略在這里表現為,通過各個物流企業提供服務的差異化來使具有不同要求的顧客感到滿意。例如,有的物流企業是以提供快速運輸服務(如飛機)為專長,以小批量多頻次快速運輸,以滿足對商品時效具有特殊關注的客戶。有的物流企業專門提供低成本運輸服務為專長,以大批量少頻次的低成本運送,來滿足某些對運輸成本比較關注的客戶。同樣,有些物流企業可專業提供冷藏運輸服務,或類似的特殊要求運輸服務。還有的以專門地區的物流網路為專長提供服務,如以提供非洲地區物流服務為專長。顧客的需求是物流企業服務的方向,有差異化的顧客就有差異化的需求,差異化的需求就要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因此差異化顧客的客觀存在,成為物流企業差異化戰略選擇的外在依據。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科學定位,除了參考顧客的需要外,還應考察一下企業的服務能力。每一個物流企業都會有其獨到的競爭優勢與競爭資源,同樣也不可避免地會有它的短處和限制,這就構成了組織的差異化。比如有的物流企業在硬體上的優勢,有自己的飛機或輪船等運輸工具。有的在「軟體」上的優勢,如貨運代理公司,這些公司雖然沒有做第三方物流所需的硬體設備,但是他們有大量的客戶資源。還有「網路優勢」型的,如傳統的郵政服務業擁有完善的網路,無論公路、鐵路、水運還是航空都能很通暢的使用。物流企業要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就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的優勢、核心競爭力、所處產業的生命周期、競爭對手的狀況、技術實力、財務能力、管理能力和外部環境等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揚長避短。如果大家都不顧自身條件的優勢與限制,都盲目地以所謂迎合顧客需求提供各色服務,其結果必然是力量分散,服務質量下降,企業優勢難以顯現,難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物流企業能力上的差異化是實施差異化戰略的內在依據,它決定了企業差異化的方向、范圍與程度。 科學定位:有機整合供給與需求 一般來說,物流企業品牌的創立關鍵在於企業定位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是企業要對目前和未來市場有個准確的定位,從數量資料上看我國物流市場前景,在我國工業企業中,把原材料物流外包給3PL的僅18%,把銷售物流外包給3PL的也只有16%。只有把握了市場的發展動脈,才能製造出發展空間。這是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核心是STP,即細分市場(Segmenting)、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和具體定位(Positioning)。定位策略的運用,即在於創造和渲染企業和產品的個性化特色。 物流市場的需求和供給之間的階差確實已經給國內的物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成了整個經濟發展的障礙。但對物流行業來說,這種挑戰的背後卻蘊涵著巨大的機遇。當前不管是正准備進入國內物流行業的企業,還是已經立足於物流行業的企業,在看到眼前火熱的物流行業所給予的機會的同時,更應該仔細分析物流行業目前所遇到的挑戰。機遇帶來的是憧憬,而挑戰帶來的則是邁向憧憬的階梯,踏過一個台階就意味著離憧憬更近了一步。 現在的很多物流公司都把自己定義為整個供應鏈的方案供應商。這些企業中有的在國內的幾個大城市設立了分支機構,業務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大城市,並且提供的只是運輸和倉儲的服務,還談不上集成供應鏈服務。甚至有的企業只是買了幾十輛車,建了幾座倉庫,他們的服務距離提供整個供應鏈集成服務差的就更遠了。這也難怪有的外資企業抱怨國內的物流供應商口氣大,本事小。 其實就目前而言,集成的供應鏈服務商是一種高端的物流服務,它不僅包括原料和產品的一體化流通服務,還包括為客戶設計優化物流解決方案等服務。而縱觀國內的物流企業,真正能夠提供如此高端服務的屈指可數,而絕大多物流企業目前只能提供本地或者區域型的倉儲和配送服務。 事實上,並非聲稱提供集成供應鏈服務的企業才能生存得很好,而有一批立足於連鎖店商品配送或者大宗貨物的長途運輸的企業,他們活的反倒是十分滋潤。究其內因,在於他們能夠明確自己的定位,在某一領域做的非常專業,從而成了物流價值鏈中不可替代的環節,其區域性競爭力自然不容小覷,利潤自然也頗為豐厚。從企業的性質來看,物流企業應該把自己的公司定位在專業化、國際化的物流企業。海爾就是在滿足自身物流需求的同時,其物流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其第三方物流企業定位是以大型生產企業、商業企業和電子商務公司為服務對象,為包括原材料物流、生產物流、成品物流和銷售物流在內的供應鏈過程提供物流支持為服務內容,以提供物流能力評估、系統設計與咨詢和全過程物流代理為服務方式。
『玖』 產品定位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產品的定位相當於一個人的靈魂,企業也是一樣,只有對產品定位,才能有了企業的戰略,方針,和發展方向。有了這個發展的大方向,才有了企業的靈魂。回答的不是很好,這是我個人的理解。還不透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