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ofo爆紅背後的營銷策略分析

ofo爆紅背後的營銷策略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11 13:43:04

Ⅰ 小黃車+小黃人,你對ofo這次的整合營銷怎麼看

這次與小黃人的合作現在很明確,在車上的二維碼掃描處我們可以看到《神偷奶爸3》的宣傳回貼,顯答然就是一次為電影上映做的推廣活動。
首先小黃人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動漫人物,它的出現肯定會有喜歡小黃人的群眾大量使用。這是互相都有利的合作,但是它的損壞率也是要好好研究的。好了
就說這么多。

Ⅱ 分析題:如何看待現象級為爆短視頻背後的網紅營銷

奪取流量和關注度的時代。

這也是一個人人都能迅速出名又迅速銷聲匿跡的時代。

最早的網紅,要追溯到互聯網的56k時代。在那個文字激揚的時代,網路紅人們只要寫得一手好文便能叱吒天下。而如今,當互聯網已經進入寬頻時代,走紅不再僅憑一張臉或一支筆,想要成為網紅?練就一身技能再來吧。

提起網紅,無法繞過最近風頭正盛的papi醬。大多數人對這位「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papi醬的了解都源於她那些動輒被轉載數萬的吐槽小視頻,和鏡頭前這個不惜自黑搏眾人一笑的高顏值小機靈。藉助變音器製造出的快語速和電音,句句都是梗,再時不時爆點小粗口,罵到觀眾的心坎上,讓人無法不喜歡。在這個高速運行的社會,每個人都是頂著千斤壓力在行走,在這種高壓狀態下,誰想看你故作姿態、滴水不漏的表演?有點小個性和小缺陷的網紅們顯然更得人心。

一開始,papi醬的賣點在於浮誇的表情和自帶吐槽感的快語速。後來,她迎合社會熱點,憑借善於自黑和黑他人的超強吐槽功力,時不時抖點小機靈,被戲稱「貧窮又平胸」的papi醬一炮而紅,從此躋身最成功的網紅之列。在這些短視頻中,她精準地抓住每一個熱點:三姑六婆煩人的家長里短,女明星的惺惺作態,微信不夠人性的功能,社會里的拜金和矯情。每一個話題,我們都曾或有或無地吐槽過,但能藉助社交網路大范圍的傳播力,進行如此准確而戳人的吐槽,並且每一個話題都能戳中網友的痛點和槽點的,papi醬或許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了。

有人將新時代的網紅直接同「low」畫上等號,但在這個人們人人都「欲求不滿」的時代,網紅早已經不是由花瓶獨占天下,一身是梗和具有過硬才華的人更多地往網紅圈子聚攏,這種將刻薄腹黑功力轉化成寫段子贏共鳴的方式,或許真的並沒有什麼實際效用,卻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或許也真的有人從中得到正能量並開始新生活也說不定。

網紅,只是許多人的多重身份之一。越來越多的網紅選擇拋棄網紅的身份,例如今年金馬獎的影後獲得者,春夏。春夏成為演員之前,畫風和其他平面模特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以網紅身份為跳板成為專業演員,並一舉奪下金馬獎史上最年輕影後殊榮的能有幾個?說到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成為網紅只是一個跳板,更重要的是,成為網紅之要做的事。有人想開淘寶店,有人想勵志做個段子手,也有人夢想拍電影。某直播平台的人氣王Mc天佑,這個曾經獲得2015年度最佳男MC,也被譽為快手第一紅人,當然也具有實打實的人氣和號召力。他的直播對於粉絲們來說有著傳統明星無法帶來的「參與感」,和粉絲們超強的互動性帶來了彼此之間超強的黏度。作為主角參演個人首部院線電影《打狼》,這部帶著網紅屬性的作品也成了我們觀察網紅出路的一個窗口。

真實的網紅之路和流量爭奪,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的多。現實世界的我們窺探著虛擬世界的他們,似乎想為自己找到壓抑現實的出口,而當我們面對網紅,無論是對著他們的作品會心一笑,還是不屑一顧,我們都應該知道,這個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只是各司其職。這個世界,有人嚴肅工作,也有人只想圖一樂;有人想一心投入偉大建設,當然也有人,僅僅想找到一個能讓人發笑和共鳴的出口。說到底,網紅也只是為了滿足現代人群需求的產物:有人需要快樂,那我們就來製造笑料;我們覺得孤獨,那我們就來製造共鳴。我們無法評判這份職業有意義與否,畢竟這種各取所需的生存方式,討論它是對是錯還不如笑一笑,刷新下一條微博。只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疑惑:當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網紅,誰來成為他們的粉絲?

Ⅲ ofo與摩拜,在營銷和運營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營銷策略:摩拜公關媒體,ofo猛打廣告?

羅輯思維羅振宇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企業CEO要打破頭奮力成為網紅,這能省很多廣告費。與ofo創始人戴威相比,媒體人出身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似乎更深諳「網紅之道」,80後美女CEO,從0到100億,失敗了就當做公益,這些「勵志」的標簽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見諸於媒體端和社交圈,這給很多人留下摩拜很會搞公關的印象。

所以,當3月7日一篇《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的文章橫空出生,迅速傳遍了公關營銷圈,再次引發廣告效果幾何與公關是否有用的大討論,不少人津津樂道ofo和摩拜從營銷之道上講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3月21日蘋果CEO庫克拜訪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緊接著召開發布會宣布啟動頗有噱頭的「紅包單車」活動,摩拜與ofo的公關大戰似乎隨時隨地都如影相隨。以007粉絲們的聰明程度,肯定知道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廣告,也幾乎沒有公司不做公關。區別只是在於每家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每個想用傳統廣告的形式打動消費者的互聯網新興行業,總是免不了要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單車領域第一家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戰役,宣傳共享經濟和騎車出行的環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鐵站台、寫字樓電梯間……似乎哪裡有騎車人的需要,哪裡就有小黃車的廣告,確實砸了不少錢。

至於摩拜單車,大家千萬別因為創始人胡瑋煒和CEO王曉峰頻繁上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便誤以為摩拜只做公關。實際上,摩拜有在跟進ofo的廣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廣告,包括微博和客戶端的信息流廣告。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廣告後強勁的上升勢頭,摩拜的大規模廣告也在線下全面出街。

至於兩家公司還用了哪些營銷手段來拉攏消費者,007同時搜索了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雙方都發起了周末免費騎、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可見無論是重廣告還是重公關,增加用戶利益,優化用戶體驗都是一大殺器。然而,007仔細翻看了兩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賬號,發現「周末免費騎」和「充值返現」這兩大活動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後,摩拜隨後大規模跟進。而摩拜簡單的跟隨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緊隨ofo在5月份推出的「給用戶買保險」政策上。可見摩拜的跟隨策略並不止於廣告投放,在營銷活動上同樣似乎拜了ofo為師?

連文案都要照搬,難道說「模仿」會上癮嗎?

廣告和公關,絕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戰場也從馬路和用戶們的手機,擴大到了廣告和公關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讓高層出來講故事創造公關影響力,而ofo的廣告規模打得更大、時間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麼多,讀者們肯定會問了:到底哪種策略更好?

剛召開完發布會的摩拜並沒有宣布希么特別利好的消息,而ofo則在庫克到訪公司的同一天對外宣布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成為繼淘寶、滴滴、美團之後,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台。從目前的戰果來看,摩拜過度依仗公關做法暫時略輸一籌,大打廣告的ofo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一場戰役上,為何公關輸給了廣告?幾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回答:

資深媒體人營銷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關營銷是以CEO形象及故事為核心,從標題到內容,公關的對象更多的是媒體、投資人;實則對普通騎行者而言,他們不太關心什麼情懷和故事,羅永浩的情懷高不高?故事講的好不好?為什麼他的錘子手機賣的並不理想?而且,講故事講情懷,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但時間久了非常容易審美疲勞,同時媒體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錯。

88後新媒體小兵駿先生表示:我們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非常個性化、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要的是自己的騎行感覺是否爽?摩拜雖然技術含量很高但比較重不好騎,《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一文也曾推測,摩拜之所以主做公關,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產品體驗不佳,所以轉而打CEO情懷故事來提升品牌情感,但從長期來看,摩拜的公關對終端用戶而言,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原GE通用電氣中國公關總監李國威表示:企業迅速擴張時期如果有資本支持,大量投廣告是合算的,有人說摩拜公關佔先,ofo廣告猛烈。其實胡瑋煒並非像馬雲那樣妙語連珠,聽她演講反而有點著急,真心難為她了...

2.產品用戶:摩拜首要考慮自行車本身,ofo以騎行體驗為核心。

ofo和摩拜營銷策略不同,背後是雙方公司理念的迥異,這充分體現在產品和用戶層面。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采訪中說:摩拜首先考慮的是車輛的經久耐用,其次才是騎行的體驗。也就是說,為了4年的長使用周期(節省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犧牲掉了部分用戶的騎行體驗。從智能鎖,到GPS定位,摩拜單車噱頭十足,

但沉重的車身、不好騎,智能鎖不時失靈,也讓用戶體驗變得不那麼美好。摩拜對用戶的不夠重視,還體現在3月19日早上開始很多用戶反饋出現充值bug,但截止當天晚上24點,摩拜官方都沒有給出具體回應和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時候摩拜的公關怎麼突然隱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現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摩拜犧牲用戶體驗搞的bug營銷」。

從兩方官方社交媒體開始運營的時間點及創始人提出「共享單車模式」的記載,ofo其實是中國無樁共享單車領域的原創者,其創始人代戴威一直強調,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也正因為用戶而來,小黃車首先考慮的是用戶體驗,車輛好騎、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這從小黃車輕便、座椅高度可調節,三角把手的設計可見一斑。不過此前ofo單車的耐用性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投放的小黃車越來越多,但是損壞的數量也是同步上升,這一情況也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之處,其3月9日最新發布的ofo與700Bike共同研發的新車Curve,強調工匠精神極致體驗,甚至承諾不受天氣影響,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誰是共享單車市場的NO.1?
ofo宣稱以52%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和老大,而摩拜則宣稱自己的APP用戶注冊量和月活是第一,雙方的數據公關戰不絕於耳。

然而,到底誰家好,用戶有話說!為此007於3月18日發起了關於「ofo與摩拜,你對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業調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結果顯示:摩拜與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從產品到用戶,ofo和摩拜展開了近乎「肉搏」,但從總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體驗來看, 似乎ofo略勝一籌。

3.商業盈利:摩拜暫時還沒有考慮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據第三方數據預測,未來中國50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高達5000萬輛,這還不包括廣闊的農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市場規模超過幾百億,這也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資本湧入,截止2017年3月,ofo與摩拜兩家披露的總融資額達到70億,其中ofo完成D輪融資4.5億美金,而摩拜宣布E輪融資1億美金以上。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商業盈利,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麼」,震驚整個互聯網創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的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點聚焦的方向,目前談論盈利還太早,現在主要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擴張,同時對於20億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談。

而對於商業盈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經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經有了20%的凈利潤,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已經達到了40%的凈利潤,今年很有可能實現全面盈利。雖然ofo沒有給出具體的計劃,但CEO面對媒體的發言已經給出了明確目標。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曾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經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區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無需交納押金使用小黃車。這意味著ofo已經開始從「押金模式」轉向推行「信用模式」。此舉不禁讓人想像摩拜將作何應對。當然,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無疑會讓無數人開始懷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這一部分?那麼,免押金是否會有些困難?

Ⅳ ofo經營退不了押金,對互聯網 行業的發展有何啟示

趕緊去要錢!!!!倒閉之後,用戶的押金基本都沒有了,跑路了還會給你留著錢么?

閱讀全文

與ofo爆紅背後的營銷策略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綜合實訓結果 瀏覽:24
石家莊新媒體市場營銷學專科 瀏覽:65
社會市場營銷的市場觀念要求 瀏覽:995
醫療器械培訓環節服務方案 瀏覽:73
平利縣電子商務脫貧 瀏覽:495
對口幫扶農業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955
門店在開展促銷活動時應該注意哪些 瀏覽:964
古鎮端午節營銷推廣方案活動 瀏覽:346
市場營銷學03章在線測試 瀏覽:61
市場營銷基礎會計試題答案 瀏覽:315
2016醫葯電話營銷方案 瀏覽:274
五種電子商務模式 瀏覽:455
葯品營銷策劃方案附件 瀏覽:974
山東微信營銷公司 瀏覽:876
廣東電子商務行業協會 瀏覽:421
種植專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69
小學炊事員培訓方案 瀏覽:972
酒店前廳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34
網路營銷屬於物流 瀏覽:489
市場營銷易正偉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