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農產品精準營銷案例分析

農產品精準營銷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4-18 21:19:10

❶ 移動營銷如何實現精準營銷,案例,優缺點

移動營銷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成為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營銷模式。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品牌主知道移動營銷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得手機用戶者得天下。於是,各大品牌開始攻城略地,紛紛開始布局移動營銷,大有逐鹿中原,誰主沉浮的陣勢。從這樣一組數據可以看出端倪:截止2018年底,我國智能手機用戶已經突破11.3億,手機APP數量已經達到415萬個左右。2018年移動營銷的關鍵詞是增長,裂變,新人類,邊界,下沉及粉絲經濟。增長方面體現在智能家居,生鮮O2O,即時應用,短視頻,生活服務等;裂變主要體現在社交媒體的裂變營銷;新人類體現在Z世代(95後及千禧一代)的崛起,已經佔到30%左右;下沉體現在手機APP下載量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已經佔到54.7%;粉絲經濟成為了移動營銷中一個新崛起的經濟體。


移動營銷催生出新營銷模式,場景化,IP化,社群化及裂變傳播化的特徵。O2O模式的實現;移動支付改變了購物場景,所見即所得;移動搜索APP成為了快速查詢信息的好幫手,為用戶進行購物對比提高了便利性;社交APP成為了熟人,陌生人,圈層等具有社交屬性的即時通信,溝通,互動及個性化的社群營銷。一切的營銷隨著智能手機的移動呈現出流媒體的特徵。由於移動技術融合營銷,移動營銷的SOLOMO特性,使得營銷出現了大變革:產品即營銷,營銷即服務,廣告即銷售,服務即互動。

❷ 怎麼做農產品電商

從理論上看,做農產品電商並不復雜,並且前景很好,所以眾人才趨之若鶩。覺得湊一兩個人,找幾款產品,文案+故事+創意營銷,就可以順順當當走下去,或者一炮而紅,收獲投資,名利雙收……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你要考慮以下幾點:
1、情懷和商品孰輕孰重
2、避免有營銷策略二缺乏實質性的運作
3、只設想如何賺錢卻不知如何管錢
4、收入模式明顯不合理
5、門外漢階段已經摩拳擦掌進行備戰了
建議你再這方面多用心,多參考成功範例,相信你的成功指日可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

❸ 精準營銷 如何的精準如何的營銷

做營銷的人都希望能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其實如何對營銷投入過程進行有效監控才是關鍵。最近好像又涌現出了一個新的營銷概念,那就是精準營銷。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精準營銷是天下互聯的張向寧為其窄告業務而炒做的一個概念,大概就是說其窄告業務是目前最精準的廣告投放方式。至於天下互聯的窄告業務有沒有其描述的那樣精準,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就窄告目前操作的形式來看,也就是吸收很多的網站主加入其廣告聯盟,然後在加盟的網站上加入一段上下文匹配的廣告代碼,然後廣告內容根據被投放的網頁內容而顯示相應的廣告。
其實上下文匹配廣告方式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這種廣告模式好像並非窄告最先開始做。研究搜索引擎的人應該對PPC(pay per click)這種廣告方式比較了解,當然它也被說成CPC(cost per click)。下面我們就來對比一下所謂的精準營銷窄告業務和搜索引擎營銷PPC的對比,僅代表個人看法。
1:廣告受眾群體
窄告面對的群體是被投放了其廣告代碼的網站訪問者,而PPC廣告面對的群體則搜索引擎用戶。這兩個群體的數量級別應該有很大的差距,搜索引擎是目前互聯網上使用最頻繁的上網工具,像google每天就會接受全球上億次的查詢請求,而中文上網用戶95%的人都在頻繁使用。
2:廣告顯示形式
窄告是根據網頁上下文而顯示相應的廣告,而搜索引擎則是根據用戶搜索關鍵詞而顯示廣告信息。窄告一般是顯示在網頁中不顯眼的位置,而PPC則是搜索引擎中的一個部分,它與自然搜索結果並排顯示,能獲得用戶更大的關注度。
3:用戶訪問體驗
用戶訪問網頁是為了獲取核心信息,對於被訪問網頁中的窄告信息是屬於被動接受,而PPC確是在用戶有很大的針對性的查詢的情況下而顯示的,很大部分的互聯網網民甚至把PPC當成搜索結果中的一個部分。
4:廣告投放控制
對於窄告而言,好像只能對廣告資金進行限額控制。而PPC廣告在此基礎上卻能實現廣告投放時段、區域等控制。據悉PPC廣告投放控制的技術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廣告的投放甚至可以精確到某一個IP段,把廣告投放到你家門前。
暫且就提到以上幾點,那一種廣告方式更精準?大家心裡應該有定論。現在的互聯網都喜歡炒概念,其實這並沒有什麼,而關鍵在於如何讓這些概念確確實實能幫助客戶產生商業價值才是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❹ 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應該怎麼做

近日媒體報道: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武漢家事易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什麼原因?
由於我本人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從行業視角來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幾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歡迎拍磚
一、傳統的B2C思維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電商平台認為一個線上B2C平台,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錯了!農產品電商千萬別以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搞,那樣去搞絕對死路一條。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後的故事、種植基地、採摘體驗、物流體驗、可追溯、供應鏈可視化等維度全程展現,所以傳統B2C的思維是致命的傷。
二、目標人群定義偏離、營銷策略走彎路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需求上講,這個市場還屬於培育期,而且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的需求,以及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你非要定義成屌絲的人群,滿足那些「二兩瘦肉+兩顆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註定就是兩個詞:累死、虧死。
很多農產品電商滿地撒廣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絕對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個大農產品電商思考的的問題。
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因此農產品電商必須重視這一類人群。
三、會「電」不會「商」
基地整合+營銷+流量+交易+供應鏈服務+口碑營銷,這個閉環是農產品缺一不可玩法。當前不少農產品電商存在重大的經營管理誤區,認為中心在「營銷+流量+交易」三項,僅僅於重視「電」而不忽視了「商」;其實真正要實現盈利,關鍵在商。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格力董明珠說:「我今天告訴大家,營銷做得再好,如果我們背離了你的支撐點 ——技術和質量,以及誠信,你的營銷就是一個忽悠,你就是一個騙子」。同理,農產品電商後端服務的角色沒有做好,前端的營銷、流量都是噱頭,當然最終肯定是虧了。
四、傷不起的客單價與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
五、缺乏一體化的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對基地的整合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問題,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采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的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
看看人家國際品牌星巴克,人家不僅僅實現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協同,星巴克的供應鏈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種植以及降水、風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的老總已經明白采購基地的整合了,這個的商業價值不僅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品牌化、集約化采購和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當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費,獲得利潤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舉一個重慶的例子,重慶有一家生鮮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鑒的。
六、客戶體驗是雙刃劍,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會丟掉一大群客戶
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將一個客戶不滿意的訂單置之不理,這是最大的失誤。吃貨這個東西最容易帶來的就是口碑傳播,如果出現不滿意的,將傷害你的一大群客戶。記得有一個農產品電商老總給我說: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客戶拒收的,如果價值不是高得離譜的話,能夠送客戶就送客戶,留下的是一個口碑與客戶感動。何況有的商品即使退貨回來也無法二次銷售。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還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的案例,他把目標人群定位在IT互聯網圈,這些人是典型的網購人群,屬於小白領,而且消費能力不低,但比較宅,通過滲透IT互聯網的圈子去做電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佔領這個領域的客戶。
前幾天本人和順豐優選李東起總裁在央視采訪現場聊天,李總坦言:農產品、生鮮電商,一旦與顧客建立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將會迎來持續的消費力,而且會影響身邊的群體。
七、必須面對本地化問題
電商的趨勢正在往社區遷徙,趨勢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而且商業模式的變化發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不從本地化入手,一定會虧。由於農產品受商品質量、物流限制等因素,不管是小而美的農產品電商,還是像順豐優選、阿里巴巴這樣的全國鋪開的市場。建立本地化的服務體系都是必然的趨勢,除非是高附加值的商品,這個在不計成本的前提下是可以實現的,其他的大眾的農產品必須定義在本地化。
農產品電商的本地化,趨勢是要和社區服務站、便利店等機構整合,傳統的B2C電商要滲透早社區末端,需要龐大的運營支撐,而且需要較大的資金和人力的整合,一般的農產品電商是玩不好的。
八、社會化成熟的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電商的心頭之痛
玩農產品電商,冷鏈是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不僅僅你要建庫房,同時還必須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恆溫設備,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那裡都會成問題商品。冷鏈的投入不是一般的農產品電商企業能夠玩得好的,連續的資產投入,投資回報周期長,這都是單獨玩農產品電商所面臨的問題。即使你有錢,投入了資產,但訂單的季節性和不穩定性,會讓你的運營成本大大浪費。何況玩電商的有幾個懂冷鏈物流,能夠建立自己的冷鏈物流隊伍。因此,社會化的冷鏈物流隊伍,集約化、專業化的管理成為了整個農產品電商急需的資源。
現在中國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的玩法如下:
1.順豐優選,完全的自建物流體系,目前常溫已經鋪蓋全國,或許2014年會鋪低溫。今年24小時內,將南方荔枝送北京、北方內蒙的羊肉送到海南,這一些經典的案例都是有自建的冷鏈物流快速實現的。
2.阿里巴巴,確切地說是菜鳥的冷鏈物流,目前是整合模式,已經整合類似眾萃物流+快行線這兩件優秀的冷鏈物流企業,他們從干支線+末端宅配相融合,成功將八萬單車厘子從美國農場送到中國家庭,把阿拉斯加海產送到全國四十多個城市,這種"二段式配送"探索出平台化、網路化農產品toC冷鏈物流新趨勢。
3.京東,啟動的末端配送服務站模式。據悉未來京東將嘗試從田間直達餐桌的「ABC」 (Agricultural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其中的B環節將覆蓋全部采購、倉儲、配送、營銷售後環節。12月14日消息京東自營生鮮配送站已經試運行,這種模式剛好迎合O2O的末端最後一公里的購物體驗。但京東的冷鏈倉儲、干線、支線配送等方面還有得整合,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農產品電商冷鏈物流如果你搞不好,那你乾脆關門歇菜算了!
九、品類定位錯誤
當涉及品類定位時,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順豐優選開始要選擇進口食品、阿里巴巴為什麼要選擇美國車厘子和阿拉斯加海產,這些品類的定義不僅僅與人群需求相關,也跟供應鏈支撐能力密切相關。玩供應鏈的專業人士都知道,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電子商務,運營的核心都是品類驅動的供應鏈。科學的品類選擇是你成功的一大半,所以農產品電商定位品類相當重要,千萬不要以過多的品類來吸引更多的購買需求,在多品類混合的供應鏈體系,特別是農產品品類,會讓你虧聲四起,搞不好還砸了你的品牌。
大家看本來生活賣的禇橙、柳傳志賣的柳桃、順豐優選賣的荔枝、天貓賣阿拉斯加海產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出細分的品類定義對能夠做好農產品電商有重要的價值。
從供應鏈角度來看,作為品類驅動的供應鏈,在電商平台選擇品類的科學性就決定了你的盈利的潛力。曾經與國內知名電商的供應鏈總監探討,當品類增加10倍,供應鏈的管理復雜度會增加100倍,甚至更高。
十、退貨比例控制
這是農產品電商必須重點考核的KPI指標,一個退貨帶來的損失不僅僅是商品的損失,重要的客戶購物體驗及口碑的損失,所以農產品電商控制退貨比例已經成為CEO關注的重點。當然前面也說到了,寧可送客戶,也盡量避免退貨帶來的損失。
本人實際調研的數據顯示,不少農產品電商退貨比例達到了10%,好一點的也有6%的比例,這樣的退貨比例帶來的損失是不容忽視的。不過現在農產品電商也做了不少創新,比如預付的C2B模式,會大大降低退貨比例;另一種就是上海的廚易時代的O2O模式,滲透到社區,會員制預付費,據說退貨比例能夠控制在1%以下。
所以控制農產品電商的退貨比例,不僅僅是要從運營角度思考,更要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變換經營思路。
總結
農產品電商為何虧,以上10個維度的解析可能讓大家得到一定的啟發,其實這不僅僅是運營管理的問題,也是商業模式的問題,同時還會涉及營銷策略,資源整合能力等等!
歸類總結一下,農產品電商的虧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營銷的浪費;
2.采購的整合不到位;
3.缺乏社會化冷鏈物流的整合與應用;
4.整個供應鏈過程的損耗;
5.品類的定位錯誤;
6.退貨比例的控制問題。
要實現真正的減虧,歸根到底一句話:顧客體驗做要加法,供應鏈運營成本要做減法。
吃貨對於中國14億人口基數來說,互聯網生活是必然趨勢,農產品、生鮮電商一定是一個大市場,2013年的年底的今天,中國農產品電商尚未呈現出一個個行業標桿,整個領域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問題就是發展的機會,以互聯網思維探索中國傳統行業,一定具有潛在的商業價值,這不是一家公司的使命,是這個行業參與者的共同使命。

❺ 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怎麼樣

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武漢家事易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什麼原因?
由於我本人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從行業視角來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幾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歡迎拍磚
一、傳統的B2C思維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電商平台認為一個線上B2C平台,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錯了!農產品電商千萬別以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搞,那樣去搞絕對死路一條。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後的故事、種植基地、採摘體驗、物流體驗、可追溯、供應鏈可視化等維度全程展現,所以傳統B2C的思維是致命的傷。
二、目標人群定義偏離、營銷策略走彎路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需求上講,這個市場還屬於培育期,而且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的需求,以及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你非要定義成屌絲的人群,滿足那些「二兩瘦肉+兩顆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註定就是兩個詞:累死、虧死。
很多農產品電商滿地撒廣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絕對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個大農產品電商思考的的問題。
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因此農產品電商必須重視這一類人群。
三、會「電」不會「商」
基地整合+營銷+流量+交易+供應鏈服務+口碑營銷,這個閉環是農產品缺一不可玩法。當前不少農產品電商存在重大的經營管理誤區,認為中心在「營銷+流量+交易」三項,僅僅於重視「電」而不忽視了「商」;其實真正要實現盈利,關鍵在商。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格力董明珠說:「我今天告訴大家,營銷做得再好,如果我們背離了你的支撐點 ——技術和質量,以及誠信,你的營銷就是一個忽悠,你就是一個騙子」。同理,農產品電商後端服務的角色沒有做好,前端的營銷、流量都是噱頭,當然最終肯定是虧了。
四、傷不起的客單價與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
五、缺乏一體化的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對基地的整合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問題,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采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的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
看看人家國際品牌星巴克,人家不僅僅實現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協同,星巴克的供應鏈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種植以及降水、風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的老總已經明白采購基地的整合了,這個的商業價值不僅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品牌化、集約化采購和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當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費,獲得利潤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舉一個重慶的例子,重慶有一家生鮮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鑒的。
六、客戶體驗是雙刃劍,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會丟掉一大群客戶
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將一個客戶不滿意的訂單置之不理,這是最大的失誤。吃貨這個東西最容易帶來的就是口碑傳播,如果出現不滿意的,將傷害你的一大群客戶。記得有一個農產品電商老總給我說: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客戶拒收的,如果價值不是高得離譜的話,能夠送客戶就送客戶,留下的是一個口碑與客戶感動。何況有的商品即使退貨回來也無法二次銷售。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還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的案例,他把目標人群定位在IT互聯網圈,這些人是典型的網購人群,屬於小白領,而且消費能力不低,但比較宅,通過滲透IT互聯網的圈子去做電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佔領這個領域的客戶。
前幾天本人和順豐優選李東起總裁在央視采訪現場聊天,李總坦言:農產品、生鮮電商,一旦與顧客建立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將會迎來持續的消費力,而且會影響身邊的群體。
七、必須面對本地化問題
電商的趨勢正在往社區遷徙,趨勢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而且商業模式的變化發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❻ 你的農產品營銷文案是感動了用戶,還是感動了自己

既要感動自己更要感動用戶,這就要求運營人員既有產品思維也要有營銷思內維,從產品角度去看如果最容地道的農產品品質都不能感動自己那就失去了源動力,再好的文案也是花拳綉退,中看不中用,安全和功能是產品的基本屬性,特色和追求產品的極致決定產品營銷的長度和廣度,對於產品要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情懷。從營銷角度去看,移動互聯時代,用戶思維是一切營銷活動的基礎,必須從用戶需求出發,既要滿足用戶的物質需要也要滿足精神需求,用換位思考和同理心去挖掘用戶的真實需要,這是精準營銷的起點,文案是促進產品與用戶建立聯系的催化劑,好的必須在情感上去感動用戶,好的文案不管用那種表達方式但最終是要走心的,能與用戶產生情感共鳴,在用戶心智中產生好的感受或者體驗。

❼ 如何應用大數據時代下,實現精準營銷的分析

隨便舉個例子:法國的一些航空公司推出免費的APP方便旅客在移動設備上跟蹤自己的行李回,之答後在追蹤的數據平台上發現一部分商務旅行客戶中途在某一城市進行短暫的商業會晤不需入住酒店,行李成了累贅,於是航空公司推出專人看管全程可追蹤的增值服務,此項服務每周的新創造大概可達100萬美元。

❽ 什麼是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兩者之間的關系

大數據精準營銷師通過大數據來定位你的精準客戶,例如通過BAT方面提供的數據,選擇適合你的客戶人群進行投放針對性廣告,這種營銷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將廣告效益擴大化,經濟效益增加,成本減少。

❾ 蘇寧易購通過數據分析成功實現精準營銷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如果想要突圍而出,就一定要學會對數據進行分析,才能增加實現精準營銷的幾率,一電商大佬蘇寧易購正是藉助數據分析,成功實現面膜的精準營銷。可見,數據分析多麼重要!
據10月16日消息,日前,蘇寧易購對外宣稱,利用“MOMO節”,通過對大數據進行分析,並且向近期未購買面膜的用戶贈送禮券的優惠方式作為噱頭,在短短5天內就成功賣出300萬片面膜,成功實現精準營銷。
此外,通過此次面膜的成功營銷,更是為蘇寧易購積累了不少用戶以及數據,更進一步掌握了用戶的需求,並且將來根據這些數據來制定促銷活動的發布節點以及投入的產品類,加強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的粘性。
蘇寧易購還表示,今次的MOMO節的靈感來源於今年的818前夕的“姨媽巾”的熱賣,除了女性的日用品以及母嬰用品之外,面膜等美妝用品也是女性的一大消費板塊,並且該類用品易消耗,重復購買率高,非常適合用作爆款來進行促銷。
有關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如今的“她經濟”的熱潮下,蘇寧易購的男女用戶比例為6:4,如果撬動女性的消費者,刺激購買狂潮,正是成為了蘇寧易購實現精準營銷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農產品精準營銷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學實驗教師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885
聯通號碼營銷方案 瀏覽:37
網路營銷效果評估指標 瀏覽:290
安全生產年度教育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83
國慶節團活策劃方案 瀏覽:329
教師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04
銀行客戶經營及營銷方案 瀏覽:430
中國電信營銷活動的方案在哪兒查 瀏覽:490
網路營銷不適合什麼產品 瀏覽:572
市場營銷專業職業素質分解對比表 瀏覽:449
杭州旅遊網路營銷 瀏覽:890
市場營銷管理理念 瀏覽:481
電子商務與網路交易 瀏覽:545
幼兒園十周年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673
新職工消防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431
客房淡季營銷方案 瀏覽:253
網路營銷策劃成功案例 瀏覽:636
汽車銷售公司培訓方案計劃ppt模板 瀏覽:292
化學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937
網路營銷中的客戶關系管理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