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uber營銷策劃公司

uber營銷策劃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18 18:33:02

① Uber火了它是怎樣玩郵件營銷的

選擇對的產品很重要!下面是一米軟體精準外貿郵件開發系統,你可以了解回一下

1,無需vpn獲取國外站點

一米答獨有的VVPN技術使您不需要藉助第三方的VPN即可直接獲取國外任意站點如Google等數據,穩定高效,保證獲取數據的實時性。

2,全球海量精準客戶信息提取

可根據多個關鍵詞及郵箱類型及公司後綴自動組合提取全球多個主流搜索引擎及地區性搜索引擎精準搜索結果。

3,深度分析提取客戶郵箱

智能矩陣演算法模擬蜘蛛深度爬取結果頁,獲取真實有效的客戶郵箱、電話等信息。

4,實用的有效性過濾

可以對獲取的郵箱進行批量驗證有效性,防止發送大量無效郵箱造成的損失,並可自動過濾去重。

5,批量郵件發送

內置郵件批量發送平台,可支持自定義郵箱smtp介面群發郵件。

6,批量小語種翻譯

自帶谷歌翻譯介面,可一鍵翻譯多個國家小語種。

② 請問這是什麼品牌

當聊到新媒體運營,我們馬上想到的應該是微博、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等常見平台的運營(顯然這些並不是新媒體運營的全部)。如果被問到品牌運營,你想到的是什麼?
做h5,做海報,做落地活動,做微博活動轉發,然後找kol或者營銷號發聲,弄一些廉價的低質量網媒軟文……,最後寫一篇自high的品牌總結稿,發到類似廣告門梅花網等營銷垂直門戶包裝下品牌傳播效果,以體現這次品牌戰役引起了轉發狂潮、全民參與。

這樣一套營銷手段已經在品牌運營人的思維里根深蒂固(我也是其中一隻)。回想下市面上的各種品牌營銷,估計下面這張圖就可以把能夠用到的品牌運營手段概括全了!

1

說了這么多,那什麼是品牌運營?

品牌運營是指通過挖掘產品的品牌符號,在產品的生命周期整合營銷策劃、創意、傳播、新媒體、商家/貨品,線上&線下聯動營銷,使用戶形成對企業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做到把產品輸送到消費者心裡,使用戶在糾結將資源花在哪個產品時,選擇我們的服務。
品牌的運營們通過 「接觸-認知-認識-認可」流程對用戶行為產生影響,要完成這個過程具體來說它包含這四個方向的活:事件營銷、Social營銷、PR傳播、廣告投放。

2

事件營銷:一個小范圍的營銷活動引起網友自發的熱議與效仿,例如去年的冰桶挑戰
Social營銷:在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形成病毒式的傳播,網友也按預期的設計完成了品牌互動。
PR營銷:挖掘產品相關新聞點,引起媒體的關注與主動的轉播,並非買媒體PR!
廣告投放:傳統意義上的渠道購買,例如地鐵廣告、電視廣告、DSP投放等
品牌運營應該是各個運營方向中最會花錢的了,單純的在上海2號線跟9號地鐵投放一月勾手的廣告就需要上百萬費用。

事件營銷、Social營銷,PR傳播,廣告投放只是品牌的傳播手段,大公司有時候會把這些事情外包給專業公司去執行。要傳遞怎麼樣的品牌,如何去做品牌的創意包裝才是運營的工作關鍵。我理解的品牌運營工作流程,應該是這樣的:

1.明確產品的品牌形象

也就是想讓用戶認為這是一款怎樣的產品。做這一步的運營工作需要注意李叫獸提到的三個品牌原則:戰略聚焦、定位正確的競爭對手、揚長避短。

例如一號專車本是主打安全,為與Uber專車競爭,策劃了一期擁堵的等車時間,手機APP轉動輪盤抽獎,可以讓司機現場給你講笑話的線下品牌活動,這給用戶傳遞一號專車「有趣」的品牌形象,違背了揚長避短與戰略聚焦兩大原則。

2. 明確品牌形象闡述方式

運營需要想清楚讓用戶看什麼才能讓他們感知這個品牌。這是一個難度大又燒腦的活,通常是由幾位運營一同頭腦風暴完成。如果沒有好的創意,可以去尋找能夠引起用戶好奇但又並小眾的點。

3

雙十一電商血拚,蘇寧易購快遞員騎馬送快遞

4

某衛生巾校園活動,女大學生出租大腿,傳遞貼身保護你的品牌

5

途牛的接地氣的行為藝術,「心中有沙,那裡都是馬兒代夫」

3.將第二步品牌形象包裝中所有想到的創意

結合想要傳遞的品牌形象跟要達成業務目標做減法,選出最優的闡述形象方案,當然也要考慮可落地性。

4.為最終採用的方案准備品牌傳播所需要的素材

這個階段需要結合「事件營銷、Social營銷、PR傳播、廣告投放」這四大傳播手段去做精心的准備。基本上你看到大型互聯網公司做的品牌活動,屬於經過2個月以上的策劃准備的。

2014年8月,滴滴攜手賓士GLASUV,為阿

③ 如何評價uber的公關

1,從Uber紅起來的時候,哪次事件主題不是話題營銷?你說這話題有多麼勁爆多麼尖叫,那倒也沒有。明星做司機開車,CEO開車去招聘,520單車送玫瑰什麼的,這些類似話題在傳統公關時代都出現在各種提案PPT里無數次了。可是Uber偏偏就憑借一個一個話題引爆了受眾,重點就是敢想敢做敢落地,多少品牌能有這個魄力不眠不休地做這么多落地活動,傳統公關時代不敢,因為太麻煩,覺得沒有這么多預算;互聯網時代更不屑了,每天都是官微圖文嗶哩啪啦,加上H5的群魔亂舞,線上營銷了,還管什麼落地。(現在大部分落地就是找一群媒體去開新聞發布會,受眾根本不在意,uber可沒有做過什麼新聞發布會,都是做的群眾互動分享會!)
2,Uber的官方微信早就一個一個被封殺了,酷炫的H5是沒有做過吧。看看Uber的各地微博,其實話題勁爆指數倒沒有那麼強,評論轉發數很少破百的。可是就這么火了,那是因為Uber真的把話題鋪開了,憑借各種熱點和爭議,受眾和Uber司機充當了強有力的自媒體,每天八卦來八卦去,這一傳十十傳百,Uber就像一個明星一樣願意被大家各種議論,這裡面當然包括各種正面負面的八卦。
3,實打實的話題營銷,一個一個都可以落地,落地執行都很重視細節。「細節」這個詞在傳統公關時代被強調多少次了,眼裡要有活兒,其實在新媒體時代也是,一定要把細節放大,做到極致。
4,也許現在太流行各種H5互動,微博話題轉發,這幾年已經被電子化活動弄得審美疲勞了。一下子回歸本源,又回到過去傳統公關的時代,每天感受各種線下互動活動,也蠻好的,而且Uber的活動都是深入群眾,運用群眾自發的聲音去傳播,這是傳統公關時代多麼夢寐以求的事情,當然互聯網時代也是夢一樣的KPI。因為要受眾自主去大面積傳播真的很難,純靠線上都是各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呵呵式的障眼法(此處省略各種大家懂的行業小伎倆)也就是行業人的自娛自樂罷了。
5,仔細看看Uber這大半年的線下活動執行,你說執行難度有多大,真的沒有。難度系數高一點的什麼「飛機」,「船」什麼的,只要政府關系打通,各方渠道搞定,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都可以執行的。Uber直升飛機去年就在戛納電影節做過了,今年繼續在戛納做,這也是uber全球的活動項目。其實做過活動執行的童鞋們一定會覺得uber的各種活動好簡單,但是,就是一個一個小活動打通了受眾和品牌的心靈通道,引發共鳴。
6,當然,不得不承認,uber失去重要的官方微信陣地後,放棄了官方在微信上的幾乎所有的傳播,並沒有退縮。品牌還是做了大量的媒體合作投放稿件,集結了各方大佬做強有力的背書。對的,第三方背書戰線要拉得廣,權威吶喊聲此起彼伏才是好。
7,傳統公關那些基本功一直都有價值,話題營銷,能拉近受眾的話題營銷,深入群眾做傳播,拉攏群眾自主性傳播,對細節痴迷到走火入魔。這些在互聯網時代還是必備的。
8,自媒體慢慢會從機構轉到個人,再從個人轉到普通大眾,如果把每一個受眾,每一個受眾的朋友圈/微博當成品牌發聲的平台,那麼品牌的所謂「媒體關系」列表就會異常龐大。我們真正的KPI是能實現多少受眾自主發布的品牌信息,這個彌足珍貴。

④ 如何做好互聯網活動運營

活動運營需要充足的活動運營經驗和大量的活動實踐,建議多拆解活動,尤其是刷爆朋友圈的活動,一步步的拆解,然後找到這么設置活動環節的原因,在日常運營工作中多實踐、多復盤。無他,唯手熟爾!

⑤ 知名的O2O平台有哪些

1、中國的Uber——滴滴快的(一號專車、滴滴快車、滴滴拼車)

創始人: 程維、呂傳偉

共享經濟中最如火如荼的就是打車行業,Uber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風生水起,中國的Uber們自然不甘落後,由滴滴、快滴、一號專車合夥打造的專車服務,除了以往的計程車業務,主要推行了專車和順風車業務,聯合狙擊共享專車的Uber。

同時在9月16日,滴滴快的在紐約宣布,對美國出行共享公司Lyft進行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這無疑意在和Uber競爭美國市場。

Uber和滴滴快的看似在中國勢均力敵,但滴滴快的在業務范圍和業務量明顯是市場大佬,同時Uber面臨著中國的市場監管問題,能否真正本土化關繫到共享車行中是否能獨霸一方,比較燥熱的互聯網也只是一時。

2、中國短租最文化的Uber+Airbnb:木鳥短租——短租自品牌O2O

創始人:黃越

木鳥短租是收錄閑置房源分享給商旅人士的民宿預訂網站,於2012年5月上線,3年的時間卻讓它建立了線上線下團隊,創房源收錄最高紀錄,在全國392個城市有20萬套房源。木鳥短租是國內最像Airbnb的旅遊住宿預訂平台,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

其實短租行業除了信任機制、監管機制等問題,還存在市場參與者問題。短租的藍海是眾所周知的,現在的木鳥短租等已成規模,Airbnb強勢登陸在中國的市場還未打開,但如果BAT強勢入駐本行業,現有短租品牌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了。

因此,木鳥短租主張「一間房 一種生活」的租住理念,建議打破傳統房屋租賃市場模式,建立有特色的「短租文化」,同時短租平台所有參與者都為自品牌。

如規劃不同價位,不同風格、不同地域等鮮明特質的產品,甚至打造房東自品牌,房東性格、職業、星座、愛好等都可以成為共享點,平台房客也同理,如同天貓般,做具有品牌價值的在線短租平台。

3、家政領域的Uber——阿姨幫

創始人:萬勇

阿姨來了是預約日常保潔、大掃除、新居開荒、衣物乾洗、鞋具洗護服務的手機軟體,也算是有點「江湖地位」,這是家政行業率先推出融合在線預訂、支付、點評為一體的家政經紀平台,為僱主找一個家政阿姨,一對一匹配,「寬進嚴出」的政策為阿姨幫贏得不少好評,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數。

但隨著「去中介化」呼聲的增高,線下僱主與家政人員交流的增多「跑單」現象越來越嚴重,此行業非同瞬時空交易的打車,不同於旅遊時同時不同地短租交易,同城地域性和社交熟絡性必然導致家政鼻祖——美國的homejoy將於7月31日落寞倒閉,如何解決還待深究。

4、二手市場的Uber——閑魚

創始人:張勇(淘寶CEO)

閑魚是淘寶下的二手交易平台,從淘到的「寶」到流動的「閑魚」,不得不說淘寶也念起了「共享經濟的經」。從2012 年 10 月開始,一個來自阿里內部的小團隊開始嘗試,如何重新找到在跳蚤市場上淘舊貨的那種樂趣,催生出了更靈活更年輕化的二手交易平台「閑魚」。

閑魚是帶了先天的富二代基因的,每天在這一平台上掛牌銷售的商品數在 1600 萬件以上,在上面撿漏、或者只是逛著玩的用戶每天也有 200-300 萬人,日平均交易額還高達700元呢。

後天的發展環境更是好,不難看出生活中時常存在「買買買」「雙十一」「雙十二」「七夕」「8·18」「聖誕特惠」等淘寶為主的電商們製造的購物節,每次狂歡之後卻不難發現前兩天瘋購入的鞋子衣服相機等又不喜歡了,所以閑魚的先見之明就是幫你「掃垃圾」,變你的「廢」為別人的「寶」,可謂是名利雙收。

但不難發現的是,閑魚的胃口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日常消費品的交易了,他們正在探索二手傢具、二手電筒器甚至於是二手車領域,但是同城交換簡單,如何突破異城交換,防止騙子商家從中投機倒把,這是亟待解決的。

5、二手車行的Uber——瓜子網

創始人:楊浩涌(趕集網CEO)

近日「趕集好車」宣布更名為「瓜子二手車直賣網」,是二手車也是共享經濟的一個分支吧。看似剛改名的卻在本行業也是風生水起了,建成了2000人的線下團隊,人員職能齊全,覆蓋了約摸40多個城市,佔了C2C線上80%的市場份額。

趕集還稱未來一年將投入10億元深耕二手車市場。最近筆者所在的辦公大廈、樓宇電梯,北上廣一線城市,又深入挖掘二三線城市可謂是多管齊下,又一個含著「金湯匙」的富二代要大展身手了。

但二手車涉及的保養維修等一系列服務問題雖被眾二手車商提供了標准服務解決方案,卻在執行力上仍是「未解之謎」。二手車涉及是新車、租賃、配件、保養維修及金融等各大方面,真正做到面面俱到真的靠交易環節系統化和保障化。

⑥ 比較滴滴和uber的競爭戰略的區別

在有關動物的新聞中常會出現一句極具喜感的評論「現已加入肯德基豪華午餐」,網友對洋快餐的調笑成就了一個無心插柳的網路熱詞,其實對企業來說,整合現有的供應鏈提供額外的產品或服務,是一種常見的商業策略,如Uber就有從快遞到送餐的個性化服務,滴滴則在打車、專車之後,連續推出快車、順風車等產品。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像Uber和滴滴不是深耕現有的專車服務,坐待意料之中的收獲,反而匆忙進入那些前景不明的細分市場,急於打造互聯網出行全平台?不合情理的抉擇背後有著怎樣的商業考量?
搶占潛在風口,抑制資本盲動
李彥宏曾經教導創業者:總是提防騰訊沒有前途!而騰訊何嘗不對創業者心懷敬畏,創新發展到今天,破壞性和顛覆性愈益明顯,看似恢宏的商業帝國很可能瞬間崩塌,共享經濟的崛起令創新的門檻不斷下探,Uber商業神話就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例子。最近估值達到500億美元的Uber受到風投的追捧,那些曾經的明星公司都被它拋在身後:攜程市值107美元,去哪兒58億美元,藝龍不到7億美元,甚至攜程的股東—美國頭號在線旅遊公司Priceline的市值也不過610億美元左右。
在中國,Uber的成功被滴滴快速復制,但這個雙雄並立的市場顯然並不平靜:
共享是把雙刃劍,閑散的私車資源可以被Uber和滴滴用來破解計程車困局,也可以實現別人的雄心壯志,這里只有贏者通吃,沒有所謂的良性競爭。在美國,Airbnb和Uber各霸一方,並無可與匹敵的對手。以Uber來說,日均訂單早破百萬,以每單抽取20%的傭金計算,贏利可觀,但家底殷實的Uber在資本市場卻仍然激進,籌劃的新一輪融資規模將達15億美元,Travis Kalanick甘冒原始股權被稀釋的風險其實有不得已的苦衷。
因為Uber必須狙擊Lyft、Getaround這樣的創新公司,後者的業務形態決定了他們一旦獲得資本支持,就有可能用補貼爭奪和瓦解Uber的供應鏈,即使他們無法贏利。對此,深謀遠慮的Travis Kalanick採取了兩條對策:
一是通過不斷融資將資本市場與Uber結成利益共同體,打壓Lyft、Getaround的融資空間。迄今為止,Lyft的F輪估值只有25億美元,Getaround和Relayrides仍然無足輕重,Uber還特別注意引入戰略投資者,例如此前與網路的合作,主要是為了防止競爭對手突然獲得有力的渠道資源,在特定市場對Uber構成威脅,此前阿里參投Lyft即是信號;
二是通過不斷擴張的產品線,維系訂單量的持續增長,保持和提昇平台的粘性和穩定性,這對於在輿論漩渦中掙扎的Uber有著特殊意義。
在這方面,程維要算是Travis Kalanick的知音,滴滴啟動快車、順風車等業務有著與Uber相似的訴求,前段時間,P2P租車在資本市場風頭正勁,之後則是拼車公司屢獲風投,但經過Uber和滴滴的打壓,紛紛偃旗息鼓,愛拼車的停止運營即是一例。
以體量換時間,牽制政策、輿論和對手
某種程度上說,互聯網出行服務是在與時間賽跑,變成大而不倒、強壯有力並能夠支配諸多公共資源的商業巨無霸,可算是洗雪創新原罪的一種有效方法。
無限延伸的產品線能夠幫助Uber和滴滴聚集更多的社會資源,宣傳共享創新和綠色出行理念,保持足夠的公關熱度,影響未來的政策走向。當然反對派和既得利益者總是存在的,Uber和滴滴在聚攏更多同盟軍的同時,也製造了更多敵人,不得不在三條戰線上艱苦奮戰。
在輿論方面,Uber和滴滴極為成功,這既得利於80後迅速成長為社會中堅力量,也受益於自下而上推動變革的觀念深入人心,互聯網出行公司通過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贏得了消費者,而批評者則被描繪成陳腐的保守主義者,這是營銷和公關的雙重勝利。
近來各地查處專車事件頻出,有關計程車改革辦法和專車管理新規也都在醞釀,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備受關注的互聯網出行公司亟需發出整齊劃一的聲音,所以Uber和滴滴快速進入各個細分市場,依託自身體量將小型初創公司從市場中排擠出去或邊緣化,減少雜音的同時也將自己變成政府對話的唯一對象,才是破局之道,否則類似北京破窗和廣州圍堵這樣的戲碼持續上演終非了局。上海交通委在多番踟躕之後終於將計程車公司和滴滴整合為計程車信息服務平台可說是這種努力的結果。
另一個因素是Uber和滴滴的巨人之爭,同是立足於私車資源,零和博弈現象嚴重,一家所得必為一家之失,所以無論Uber還是滴滴都拚命擴充和維持哪怕是並不賺錢的產品,這也成了一條隱蔽的競爭輔線。
規模第一,贏利第二的生態系統
互聯網出行是Big business已然毫無爭議,但是否賺錢以及如何賺錢仍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而且在中國和美國有著迥然不同的答案。在美國,Uber雖然處處滲透著創始人那種「與天斗,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戰斗哲學,但它的經營管理仍然遵循著傳統的商業邏輯,也就是MBA教程中那些凜然不可侵犯的核心原則。Uber更多乞靈於技術手段而不是價格杠桿調節需求,支撐Travis Kalanick那些宏大願景的秘密在於:Ube仍是一家賺錢的公司。
但在中國一切都不同了,年輕一代是吃著互聯網的免費大餐成長起來的,他們期待用最低的價格享受最好的服務,他們會精心計算返券和優惠的最佳用法,並樂於分享,以此為榮,Uber和滴滴不得不用低價+補貼輪番刺激和洗腦,才能吸引他們共同來完善這個商業模式,這就催生了一個規模第一,贏利第二的生態系統。
單以目前展開的幾條出行產品線而論,專車本是定位高於計程車的產品,由於競爭激烈,司機的贏利空間已經攤薄,快車等低端產品的加入更是雪上加霜,但他們必須咬牙堅持,因為價格從來是基於市場而不是成本,Uber和滴滴只能從動態定價等收益管理手段上尋求解決之道。拼車是看不出任何贏利前景,因為單均金額過低,司機只有嘗鮮心態,缺乏服務意識,乘客的期望值也不高,整套體系的運轉全靠補貼支撐。拼車有許多細分市場,通勤拼車雖然有穩定需求,但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低成本的解決方式並不少。Uber推出Uberpool和人民優步的核心目的,是以低廉的價格贏得更廣泛的用戶,穩定供應鏈,快速創造足夠規模的現金流。電商巨子Jeff Bezos在解釋Amazon的成功之道時,曾說:「世界上只有兩類公司,一類拚命想收更多的錢,一類是努力想收少一點。我們是後者。」Uber顯然從中深受啟發。
滴滴順風車則有另一番野心,程維和柳青當然知道這個產品不可能贏利,而且是訂單越多、虧損越多的惡性循環,但滴滴通過引導加強了它的社交屬性,「相逢是一種默契,緣分妙不可言,希望你坐在副駕位置」,這樣的簡訊話術顯然試圖淡化服務的商業色彩,而渲染一種邂逅的氛圍。易到用車的周航曾經憧憬:司機和乘客不應該是冰冷的服務關系,而應該有良性的互動,司機可以被收藏,然後像老朋友一樣被時不時的翻出來。滴滴顯然正在實踐。
滴滴快車的產品屬性比較復雜,它雖然有效對沖了Uber的低價策略,但與滴滴的其他產品也存在雙手互搏,快車的另一個定位是傳統計程車的替代品,顯示出滴滴已經對整合現有計程車資源不抱希望,開始提前布局,但廣告文案強調低價並對計程車猛烈開火在最近嚴苛的大環境下顯得格格不入,直接導致了北京交通委的約談。

歸根結底,Uber和滴滴們「盡人事而安天命」的努力是否奏效,最終還是要由正在醞釀的專車新規來決定,假如這份新規真如目前所披露的那樣,堅持營運資質和私家車禁入兩大門檻,那麼互聯網出行市場很可能面臨重新洗牌。

⑦ 百度旗下有哪些公司呢

1、網路旗下的子公司:滬江網、蜜芽網,齊家網,優信拍,糯米,去哪兒,百姓網,安居客 ,愛奇藝,千千靜聽,PPS,縱橫中文網、獵豹移動,華視互聯,IndoorAtlas、TrustGo、捷通華聲,億思創世,91無線等。

2、和訊不是網路旗下的,和訊網是聯辦集團的下屬公司。聯辦集團的前身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成立於1989年3月,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發起者,旗下擁有香港上市公司「財訊傳媒」,使得和訊網在人脈、資源上都保有巨大的優勢。

(7)uber營銷策劃公司擴展閱讀:

1、2013年5月7日網路愛奇藝進行合並。2018年3月29日,愛奇藝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2018年8月6日,愛奇藝、新英體育建合資公司,統一運營愛奇藝體育; 8月8日,愛奇藝獲金運獎年度最佳創新運營獎。 9月3日,愛奇藝對外發布聲明稱,自即日起關閉顯示全站前台播放量數據。

2、網路糯米,前身為人人旗下的糯米網,2014年1月網路全資收購糯米網並在2014年3月6日將其更名為網路糯米。目前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服務覆蓋包括美食、電影、酒店、旅遊、火車票、機票、充值、本地購物、到家等360行,合作本地商戶超過200萬家。

3、滬江網誕生於2001年,自2006年開始公司化運營,是全國最大的互聯網學習平台。滬江網現已成為影響力輻射2億學習者、8000萬用戶、300萬學員的大型互聯網教育企業,在行業居於領先地位。

4、2013年7月,網路宣布與網龍網路有限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從網龍公司和其他股東處收購91無線網路有限公司100%股權。8月14日,網路與91無線正式簽署收購協議。10月1日,網路公司正式完成對91無線的收購。

5、千千音樂是中國音樂門戶之一,2013年7月,網路音樂旗下PC客戶端「千千靜聽」正式進行品牌切換,更名為網路音樂PC端。2015年12月,網路音樂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並。 2018年6月,太合音樂集團旗下網路音樂正式進行品牌升級,網路音樂將變身為「千千音樂」,同時啟用全新的LOGO和域名。

⑧ 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Uber平台遭遇巨額虧損,網約車公司為什麼會集體虧損

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滴滴來說更是危機四伏的一年,從大數據殺熟,到5月6日鄭州空姐案和8月25日樂清順風車兩起網約車遇害案,再到最近的百億虧損財務流出和裁員計劃,每一次都可謂是當頭棒喝。按照這次109億的虧損來看,滴滴的成長過程完全是一場燒錢大戰,再兇猛的資本巨獸依然逃不過市場規律,依然應了那句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

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公司沒有報告利潤並不意味著它無法盈利。

Ritter 表示:" 很多公司,如果削減研發和招聘開支,就可能會盈利。但風險投資和公共市場投資者也會說,『我們想要增長,不想專注於短期利潤。』 "

如果 Lyft 沒有在銷售和營銷或研發方面花費任何資金,那麼它去年就會盈利。另一方面,沒有投入這些費用,Lyft 的客戶群也不會增長,Lyft 不可能會接觸無人駕駛汽車,以及這些領域背後所代表的潛在利潤。

閱讀全文

與uber營銷策劃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科學實驗教師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885
聯通號碼營銷方案 瀏覽:37
網路營銷效果評估指標 瀏覽:290
安全生產年度教育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683
國慶節團活策劃方案 瀏覽:329
教師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604
銀行客戶經營及營銷方案 瀏覽:430
中國電信營銷活動的方案在哪兒查 瀏覽:490
網路營銷不適合什麼產品 瀏覽:572
市場營銷專業職業素質分解對比表 瀏覽:449
杭州旅遊網路營銷 瀏覽:890
市場營銷管理理念 瀏覽:481
電子商務與網路交易 瀏覽:545
幼兒園十周年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673
新職工消防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431
客房淡季營銷方案 瀏覽:253
網路營銷策劃成功案例 瀏覽:636
汽車銷售公司培訓方案計劃ppt模板 瀏覽:292
化學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937
網路營銷中的客戶關系管理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