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葯膳的有關問題
前途是你要有豐富的中醫葯知識,葯膳的療效顯著,經濟實惠;你要做好艱苦創業的准備。消費市場冷漠;開店的不多。
『貳』 中日韓飲食文化調查問卷
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
中國飲食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日本飲食文化
日本食物
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之壽司,而日本食品於近年來已人所皆知世界聞名了。很多遊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嘗新鮮的魚生及肉質鮮嫩之炸暇,更有部分遊客已作好准備去日本一嗜各種各樣之日本傳統美食,總括來說享受日本之食品是閣下一生之中最難忘之事。
飲食習慣
日本的冷麵是放在竹製盤上,用筷子夾起一口的數量放在冷湯里進食。有些餐館沒有附上湯匙,日本人習慣拿起來喝湯。
夜生活
日本人習慣下班後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內的娛樂中心區,到處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總會。
日本的酒類
啤酒:日本人最喜歡喝啤酒,無論是生啤酒或是瓶裝的都受歡迎。在夏天,部分百貨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館,吸引大量遊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熱喝或冷喝,無論那一種清酒,都是日本菜餚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過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愛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稱(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廳內都有日本制及進口的餐酒。在中國餐館里,亦有紹興酒供應。
燒酒:這種酒是用蕃薯、大麥、蔗糖等材料製成,經過濾後的酒精,與伏特加有些類似。
飲酒的禮儀
一般普通的日式酒館,氣氛隨和且輕松,同行顧客都會互相為對方倒啤酒。如果一群人去喝酒的話,第一杯要等大家舉杯說「乾杯」後才能喝。
韓國飲食文化
主食白米飯。常用的菜餚有以肉、魚、豆腐、蔬菜等燉煮的火鍋,韓國特有的營養豐富的泡菜。以及用韓國式的調味佐料拌制的各類小菜。餐具使用湯匙和筷子。
菜館的基本佐料是辣椒與大蒜,此外又加有多種不同風味的調味品。因此韓國菜除了辣味以外,還具有獨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韓定食(韓國式客飯):
傳承朝鮮時代宮中菜的傳統風味,各式小菜擺滿桌面,除了泡菜以外,一般不加辣椒粉。蒸、烤、燙、拌等烹調方法各不相同。每家餐廳的食譜,價格也不盡相同,但幾乎都有用小麥煎餅包里肉類,蔬菜等八種小菜食用的《九折坂》,以及加放肉類、魚類、蔬菜、磨菇燉煮的火鍋《神仙爐》。
烤牛肉和烤牛排:
在多種烤肉中最受歡迎的是烤牛肉(切成薄片的牛肉用佐料腌制後烤熟)和烤牛排(用佐料腌制後放在鐵板上烤熟)。兩者皆以生菜、芝麻葉等沾辣椒醬或豆瓣醬食用。有時附帶提供3至5樣泡菜或小菜,有的餐廳則需另加點白米飯和湯。餐廳招牌常以花園為店名。梨泰院花園(花山區梨泰院洞(797-1474),三元花園(江南區新沙洞(544-5351)、西門會館(中區西小門洞(755-4645)等較有名,在韓國一般的餐廳也可品嘗到。
烤牛裡脊:
將適當厚度的牛裡脊烤熟後,醮少許黃醬,用洗凈的生菜等新鮮蔬菜包卷後食用。或醮香油鹽佐料食用。
面條火鍋:
切成薄片的牛肉或海鮮,與各種時令蔬菜以及面條一起,放入燒開的湯鍋內,煮熟後即可食用。清淡可口,餘味無窮。
包飯套餐:
用新鮮蔬菜,包卷熟肉或其它蔬菜的風味食品。每家餐廳選用主料會略有不同,但大都是用蔬菜加少許醬(黃醬、辣椒醬或混合醬)後,卷包起來食用。與以肉為主的「包肉」不同,主料是蔬菜的包飯,不必擔心膽固醇問題。蔬菜的甘苦味,還有助於增進食慾。
冷麵:
主要有湯多且爽口的《水冷麵》和以辣椒醬調味的辣味《拌冷麵》等兩種。任何季節,在享用烤牛肉等菜餚後,以冷麵作主食是最受歡迎的食用方式。《面》有以蕎麥為原料製成的平壤式冷麵,也有以馬鈴薯為原料製成的咸興式冷麵。各餐廳的種類皆有所不同,面上加的配料大多以肉類、蔬菜或水煮蛋為主,也有放生魚片的餐廳。面可以用剪刀剪後再食用。
參雞湯:
在童子雞內入糯米、大棗、大蒜、有參後,長時燉煮。隨個人喜好還可加放胡椒粉、鹽巴等食用。由於營養豐富,是炎夏的高級補品。
鍋湯、火鍋類:
韓國家庭最經常吃的家常菜就是用豆瓣醬和蔬菜煮制的豆醬火鍋,魚和牛肉臟煮成的什錦火鍋等。火鍋中以牛的內臟和蔬菜燉煮的牛腸火鍋最為有名。此外還有用章魚加放辣椒醬等佐料煮成的章魚火鍋等種類繁多。韓國一般的火鍋多以海鮮類為原料,可享用到各種海產品的鮮美味道。
拌飯:
韓國式拌飯,其中《石碗拌飯》是韓國獨有的食譜,值得一嘗。白米飯上蓋上黃豆芽等蔬菜、肉和雞蛋等佐料,盛在滾燙的石碗內,加放適量的辣椒醬後,攪拌而食。多種材料的味道相混合形成獨特的風味,鍋底的鍋巴更是一絕。在大部分的韓國餐廳均可品嘗到,全州中央會館(忠武路776-3525)等是有名的拌飯專門店。
湯茶:
利用生薑、桂皮、人參、五味子、大棗、草決明、葛根等中葯材,長時間煎熬而成。中葯可健身防病,並有治療功效。因此,韓國人在感到疲倦時,總是飲用中葯湯茶,提神防病。
水果茶:
主要選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的柚子、木瓜、橘子皮等水果,加水長時間煎熬後飲用,或用蜂蜜淹制後,加熱水稀釋飲用。冬季常飲,可預防感冒。
風味灌腸:
灌腸是將豆腐、粉條、大米和蔬菜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後,灌入豬腸內加工成的韓國式美味香腸。
韓果:
自古以來是祭祀的供品,也是婚禮儀式或飲茶時食用的韓國傳統點心。麵粉加上蜂蜜、麻油後油炸的油蜜草;《茶食》與中國的樣式相似,加上中葯材,以糯米等炸制的薑糖、麥芽糖亦與中國相似。此外還有將水果或蔬菜用蜂蜜腌制而成的蜜煎果,婚禮所用的韓果即可口又美觀。
希望能對你有用!
祝天天好心情,好胃口!
『叄』 開葯膳食療養生的店現在能做嗎可信度有多少風險有多大有專業做葯膳的企業嗎
1、如果來是為了大家健源康著想,如果是有效果,這個店肯定能開的起來,而且賺錢賺口碑。
2、市面上做葯膳的公司確實是罕見,但做食療養生的店還真不少,一般都是那些什麼「五穀雜糧粉」居多。
ps:我是葯學出身的,我對那個五穀雜糧真的是不多做評論,題主也別太相信那個東西。
3、做任何事情都是得冒風險的,所有大富豪都是拼出來的,大部分都經歷過虧到絕望,但靠強大的信心活過來的。
4、選擇這葯膳,一定是有市場的,但一定要有效真實可靠才是王道。
『肆』 中醫葯膳市場的目前狀況
葯膳在北方和中原地區非常的水土不服,因為天氣的原因人群不可能知道自己何時需要吃何種葯膳,做葯膳館又不能像醫院沒有固定的方,所以做葯膳最好是做季節生意這樣方子單一成本較易控制同時免除淡季虧損。可在一家店中做不同季的生意
『伍』 市場上一份養生的葯膳湯,大概在什麼價位
-葯膳小食胡椒豬肚雞 傳統的燉雞配以胡椒佐料,鮮甜的雞肉透出微微一點辣味,口感奇特。 功效:溫中散寒、健脾開胃 肉鬆窩蛋菠菜 紅、黃、綠三色放在煲里水煮,不僅顏色搭配費盡心思,味道也頗有水準。 功效:生津血、降血壓、通腸胃 鍋仔歸參山葯豬腰 葯膳色彩最濃重的一款菜式,從原料到中葯搭配都十分講究,吃起來卻不見太多葯味。 功效:養血、益氣、補腎 鍋仔天麻豬腦 最常見的燉湯原料,加入天麻,非常適合經常用腦過度的人士食用。 功效:補腦祛風 荷香蒸鷓鴣 普通的蒸籠菜式,但經過廚師調制加入一些中葯佐料,使其別具一番風味。 功效:補肺潤肺、化痰止咳 響螺燉水鴨 用洗干凈的響螺片加上水鴨,燉3個小時左右的湯可以起到滋陰補腎的效果,補而不燥。 川芎白芷燉魚頭 川芎、白芷可以起到養血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加上大魚頭一起燉,有利於抗感冒,止頭痛。 瑤柱花菇燉雞 來自大海的瑤柱益氣,與花菇的滋補互相促進,起到益氣養陰、補腎護肝的效果。 靈芝燉豬月展 靈芝燉豬月展靈芝加上豬月展除了可以補虛潤肺還可以提高肌體免疫力。該湯最適合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人常飲。 市場上可以用來做滋補湯品的原料有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都適合秋冬食用。因為秋冬氣候乾燥,容易出現口乾、唇乾、乾咳、皮膚乾燥等,並由於肺損傷導致感冒、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因此,飲食不當容易損傷脾胃,造成消化不良、痢疾、腹瀉等腸胃方面的疾病,所以秋冬進補應遵循生津潤肺的原則,多吃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平補肺氣的食物。用作滋補湯品的原料搭配宜選擇西洋菜和鴨腎、桑杏和豬肺、昆布和瘦肉、白果薏米和小肚、雞骨草和豬橫猁等等。 滋補湯是一種飲食調養品,它具有口味鮮、醇和、食用後不口乾、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等特點,可以在美食享受中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但功效的體現是因人而異的,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的人,可分別選適合自身的湯品進行調理和滋補。只有熟知自身體質,各取所需,才能取得良好的進補效果。同時江老闆還建議,在食用滋補湯品之前最好以水代茶,因為茶的作用有可能與葯膳相抵觸,進補效果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煲湯」VS「燉湯」 在做法上也要根據喜歡的口感有所區別,滋補湯品有「煲」與「燉」兩種不同的烹調方式,煲是將鍋子直接放於火上燜煮,而燉則是用隔水方式蒸煮為原則;煲湯會使湯水愈煮愈少,食材酥軟,燉湯則是原汁不動,清而不混濁。一般來說,無論是「煲」還是「燉」都要熬足3個小時以上,而且最好在24小時內食用,既保證了它的口感鮮美又使它的營養可以被充分吸收,功效可以完全發揮出來。 據說,在以湯品進補的同時,若配上葯膳小菜補充調理,進補效果將會更好。這類菜品以天然和極富營養的食物為主,以食物中葯佐料。中葯的選取多為平和溫補型,經特殊烹制而成。既保持了原料本身的營養成分和鮮美味道,又保持了它的滋補有效成分。只要了解葯膳本身制定的功效和根據自己的體質加以挑選,無論是烹調成菜餚,還是製成糕點、麵食、粥品等,都能使你獲得葯膳的輔助調理效果。、母烏雞一隻,整下理干凈後過沸水,撈起放進燉鍋里(因為烏雞的裸屍有點嚇人,所以就不拍進來惡心大家了)。 2、明參50克、當歸20克、黃芪50克、黨參30克、蓮子20克、山葯50克、百合30克、苡仁50克、紅棗30克、枸杞10克,全部洗凈。 做法:1、將已過沸水的雞放進燉鍋中,加入快滿鍋的水,大火燒沸後放入明參、當歸、黃芪、黨參、蓮子。沸後打去浮沫,加蓋改微火煲上半小時。 2、再放入山葯、百合、苡仁,加蓋繼續煲。 3、前後共煲一個半小時後,放適量鹽,再加入紅棗和枸杞,加蓋再煲半小時。 4、煲至軟爛後起鍋倒進湯缽里即成。小雞的話,煲兩小時就軟爛了。不過,煲湯最好用老母雞。
『陸』 養生保健產品市場調查
1D 2AB 3運動 4我為250 5D 6我希望產品質量好 7我現在用的還是很少,身體不錯 8能,但是我不會輕易去選擇服務。。。
『柒』 葯膳有市場潛力嗎
【樓主】
你這個想法很好,我也有過你這樣的想法,而且我也親自去考察過。
你說專的這個真的有市屬場潛力,不過你要分城市
你也知道,有些消費比較低、思想比較落後的城市開個葯膳那就是沒有市場
但是你要是去比較開放、消費意識比較強、能接受新鮮事物的城市
那麼這個就是你的商機,20萬足夠開起來了,我前一段時間
我去了一次廈門,我不知道您是否去過,看看那邊的服務意識
真的是超前,都已經服務到家門口了。
廈門很多開葯膳的,因為很多上班族或者做生意的沒時間、精力用在葯膳或者說保健養生這方面,那麼市場就出現了,很多商人看準了這個市場
就開始做了,專門做一些葯膳方面的吃的、喝的、
你要做的准備
就是自己去考察一下
看看他們做的葯膳這方面的店
是怎麼個先進的服務理念
怎麼個服務態度
之後自己再做一些開店的資質
就可以了
之後
如果你想做大
做到連鎖店
做出名堂
那麼
你就要誠信經營
讓客戶知道你這個店
才能持續發展
『捌』 葯膳是什麼
葯膳這個詞,是最近十多年才出現的,而且有愈叫愈響的趨勢。但葯膳的形式,在歷史上很早就有了。葯膳是以葯入食,中醫營養學理論認為食物與葯物之間沒有什麼明顯的界限,不過在量的取用上區別是明顯的。食物每日不可缺少,葯物卻不是這樣,一般是有病才用葯,劑量要求很嚴格。以葯入食,主要還是為了使味道大多不佳的葯物具備誘人的味道,以改變用葯為用餐的方式,達到防病、保健、治病和康復的目的。
大約從唐代末年開始,一些食療著作已不能滿足於探討單味食物的治療保健作用,開始了復合方劑的研製,出現了一種新的醫療體系,由此具有現代意義的葯膳出現了。葯與膳的結合,將古代食療學又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開拓這個新階段的代表性著作,是唐代末年四川名醫昝殷的《食醫心鑒》。他的《食醫心鑒》原為兩卷,宋代後即已散佚。近代學者羅振玉游日本時,得到日本人由高麗《醫方類聚》中采輯的輯本,共一卷。輯本大體可以反映出原書全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所在。書中不像過去的食療著作那樣,只介紹單味食物的治療作用,而是以病症分類,每類中開列數方或數十方。
昝殷在論述每類疾病之後,具體介紹食療處方。這些食方劑型包括粥、羹、菜餚、酒、浸酒、茶方、湯、乳方、丸、膾、散等,選用食物以稻米、薏仁、大豆、山葯、羊肉、雞肉、豬肝、鯉魚、牛乳最為常見。這可以稱為初級葯膳,如治心腹冷痛用桃仁粥;治五痢用鯽魚膾;治痔瘡用杏仁粥;治產後虛症用羊肉粥等。
到宋代時,葯膳又有發展,應用也更加廣泛。北宋初年編定的《太平聖惠方》及稍後出版的《聖濟總錄》,是兩部重要的醫葯巨著,都分別有幾卷專論食治。兩書所列食療方大多屬葯食共煮的葯膳形式,分粥方、羹方、飯方、餅方、勝方多種。
宋代還有專為老年人寫成的食療專著,曾任縣令的陳直,就撰有《養老奉親書》一卷,為老年保健提供了許多食療方。至元代又有鄒銨的增補本,共四卷,更名為《壽親養老新書》。《養老奉親書》分飲食調治、醫葯扶持、四時養老、食治養老、食治老人諸疾方、簡妙老人備急方等幾部分,他在「食治養老序」中說:「人若能知其食性,調而用之,則倍勝於葯也。緣老人之性,皆厭於葯而喜於食,以食治疾勝於用葯。況是老人之疾,慎於吐利,尤宜用食以治之。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後命葯,此養老人之大法也。」這也應當是陳直撰寫該書的初衷之一。
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第二卷「食療諸病」一節,述及葯膳幾十種,也極有價值。其他還有約150種飲饌,不少也屬葯膳之類,有湯羹、粥面等,有配料和製法,並註明所治病症。
現代熱門的葯膳,主要的也不外乎是粥食、面點、羹湯和菜餚,市肆上推出的多以菜餚為主,並出現了專營葯膳的餐館。常用的葯膳有蟲草鴨子、白果全雞、黃芪燉雞、米酒炒田螺、蓮子豬肚、杜仲爆羊腰、百合粥、荷葉粥、馬齒莧粥、茯苓餅、山葯糕、當歸羊肉羹、山葯奶油羹等。許多病症都有葯膳驗方,許多人都在關心食療,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不少醫生與廚師也在不斷開發新的葯膳品種,出版了一些葯膳食譜。
葯膳雖好,不過推廣有一些問題。如我們的《食品衛生法》規定,嚴禁在食品中加入葯品,葯膳豈不成為違法製品?為解決這個矛盾,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又特地開禁,公布了幾十種可以加入食品的中葯,如刀豆、大棗、乾薑、山葯、山楂、枸杞子、牡蠣、桂圓肉、百合、花椒、赤小豆、苦杏仁、昆布、蓮子、木瓜、烏梢蛇、酸棗仁、梔子、甘草、羅漢果、肉桂、決明子、陳皮、砂仁、烏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青果、薄荷、丁香、白果、香椽、茯苓、香薷、紅花、紫蘇等。當然還有更多的已入葯膳卻沒有合格身份的中葯,如何進一步合理地開發,是有關專家們正在探討的課題。
葯膳在國外也有,甚至比較盛行,被稱為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有趣的是,國外的保健食品中所採用的葯物原料卻是取自中葯,有人參、枸杞、紅花、意苡、枇杷、柿葉、葛根、大蒜等。
七百多年前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到歐洲的不少保健食品,現今仍然暢行歐美大地。歐美市場上能見到許多中國傳統保健飲品和食品,如菊花酒、竹葉酒、五加皮酒、人參酒、枸杞酒、木瓜酒、雞蛋酒、蜂蜜酒、烏龍茶、橘皮茶、茯苓餅、八珍糕、薄荷糖、松子糖、薑汁糖、話梅和葯橄欖等。中國的葯膳葯飲,越來越多地湧入國際市場,進入越來越多的西方人的飲食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