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翻譯:沒有不好的市場,只有不好的營銷,公司簡介,公司定位,升級投資280萬元
沒有不好的市場,只有不好的營銷。There is no bad market but marketing.
公司簡介Company profile,集團規模Group size,公司定位Company positioning,企業文化Enterprise culture。升級投資280萬元Upgrade investment 2.8 million RMB,引入「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管理理念Intro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cept,追求員工與企業和諧發展Seek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staffs and the enterprise,關注環境保護Pay clos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承擔企業社會責任Undertake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2012年工作業績及2013年計劃Business achievements 2012 and work plan 2013,售後服務Aftersales Services,面對市場變化Facing the market changes,主動調整心態Proactively adjust mental attitude.
我是做翻譯工作的 希望這個可以幫助到你!
㈡ 市場地位和市場定位 怎麼翻譯 難不成都是Market Position。。。。
市場地位market status
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㈢ 大陸翻譯市場的現狀如何
翻譯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對於國民經濟和對外開放的發展無疑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翻譯已成為全世界最熱門的產業之一。尤其隨著中國大陸加入WTO後國際國內市場交流與融合步伐的加快,翻譯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 目前全球翻譯市場的年產值超過130億美元,亞太地區佔30%,預計2005年翻譯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27億美元。中國目前的翻譯市場規模在110億元人民幣,2005年可望突破200億元人民幣,發展空間巨大。而且隨著網際網路應用范圍的擴大和國際間電子商務市場的日漸成熟,此一數值將繼續增加。到2007年,將網頁上的外國語言翻譯成為本國語言的翻譯業務將達到1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同時,從事翻譯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人員也在迅速增加,中國翻譯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經近十年的發展,內地目前在冊的翻譯公司有近3,000家,僅在北京注冊的就有400家。服務的種類和方式日益繁多,包括人工翻譯、機械翻譯、翻譯軟體以及網站的本地化等等。服務人才梯隊建設也日漸得到重視,由國家部委退休翻譯、歸國華僑、留學生及外語專業人才等組成的近50萬人的翻譯隊伍活躍在中國翻譯市場中。(數據來源:國家工商總局統計網) 然而,與巨大的翻譯需求不協調的是內地翻譯能力嚴重不足。目前中國的翻譯市場規模雖然過百億,而現在翻譯公司的消化能力在10-15億元,由於人才、技術的不足, 大量的外文信息並無翻譯。由於無法消化來自國際的信息流,導致中國失去大量的商業機會。業內專家指出,有以下多種因素制約著國內翻譯市場的快速、持續發展。 1、由於認為翻譯市場有暴利可圖,大量不具備翻譯能力和經驗的人混入了翻譯者之列。而實際上,目前注冊一家翻譯公司,並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資質證明,以至有些媒體曾將經營翻譯公司同開洗衣店並列為「投資幾萬元」即可實現的「致富捷徑」。如此低的入行門檻使這個行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翻譯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譯文質量低劣。一些資深翻譯專家曾尖銳地指出目前中國翻譯界普遍存在著浮躁、急功近利、業務水平有限、譯德低下、唯利是圖,從業狀態混亂和非規范的經營極大地損壞了翻譯服務市場的整體形象和信譽。 2、目前國內市場翻譯小企業多、大企業少,年營業額超過500萬元的翻譯機構和企業寥寥無幾,而且這其中沒有知名的翻譯品牌,無法對市場起到良好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當國際翻譯巨頭Trados等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翻譯企業基本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無法拿出與之相當的產品與服務抗衡。 3、缺乏整體質量流程式控制制,現在的各種翻譯機構和企業中90%以上的,都還停留在完全手工操作的階段。沒有翻譯質量控制工具、沒有完整的翻譯品質控制流程。整體的翻譯質量不高,其結果就是大大影響和阻礙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廣泛深入交流。舉例來說,翻譯的問題甚至影響到諾貝爾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就認為,中國近百年無獲獎者的關鍵問題是沒有好的英文譯本。 4、翻譯服務競爭十分激烈,但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壓低成交價格等低層面的競爭手段,導致市場陷入始終無法做大的惡性循環。全國以專業翻譯注冊的各類翻譯企業有3000多家,但據估計,以咨詢公司、列印社等各種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單位有數萬家之多。依靠低成本的、無從業資質的人力資源,胡翻亂譯,原本已經很低的翻譯價格被一壓再壓,很多非正規的「翻譯社」的收費還不及正規企業的一半。不顧質量,不講信譽,一味殺價的市場環境使不少經營規范、質量較好但經營成本比較高的正規翻譯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盲目的價格之爭使大量優秀的翻譯工作者離開了翻譯行業,大量劣質的翻譯產品充斥著這個行當。 5、具備專業能力的翻譯工作者獲得合理報酬的權利受到損害,他們不得不花費在翻譯之外的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再證明他們所接受的教育、進行的工作和提出的稿酬標準是必要而合理的。 6、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人們觀念的尚未轉變。長期以來,翻譯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投入高而附加值低的事業。即使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人對「翻譯也是一種產業」的觀點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少政府部門、企業機構在獲取外語資料與信息時,寧可找自己人處理進行「內部消化」,也不願意找專業的翻譯公司尋求服務。事實上,在國際市場大分工、大合作,商機稍縱即逝的今天,內部消化遠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競爭高效化、專業化、多元化的需求,一味求省圖快,反而給本單位的經濟利益本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㈣ 翻譯公司的發展趨勢
國內的翻譯市場隨著中國進入世貿組織而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翻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因此翻譯市場的競爭可想而知。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搶掠客戶,許多翻譯公司不惜壓低價格,另一方面,翻譯公司利潤降低,會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於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譯審,可能首先被省略,由此造成的翻譯質量根本無法保證,很多都成了一錘子買賣。米斯特翻譯能在翻譯市場具備持續贏利能力的最大保障就是「質量賣點」。用客戶的話說,米斯特提供的每一篇譯文都是上乘之作;的確如此,每一篇高級譯文都凝結了米斯特中外籍譯員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優質的翻譯帶來了許多穩定的客戶源,這樣才能保證翻譯公司具備持續贏利的能力。在市場大潮中,很多優秀的翻譯公司正是因為秉承「質量第一」的原則才承受住了市場的考驗而脫穎而出。
㈤ 翻譯公司的發展狀況
翻譯公司是一種從事為各企事業單位或個人等提供各種語言翻譯服務的商業機構。在中國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進行,中外文化交流,中外經濟合作愈來愈廣泛,翻譯的需求也愈來愈多。翻譯公司也隨之像雨後春筍般涌現。
然而縱觀國內外企業各個行業中的佼佼者,我們不難發現,所有成功的案例都不乏共同之處,那就是:一切為客戶著想。我們也不難發現,打著這樣旗號的企業並不在少數。但是,在這樣漂亮外套之下的企業中,有幾家企業能夠真正做到名副其實呢?對於翻譯行業而言,尤為如此。翻譯界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高價錢,不一定換來高質量的稿件。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份滿目狼瘡,面目全非的譯稿對翻譯公司,對委託企業帶來的何止是經濟上的損失,一些無形的難以彌補的聲譽上的損失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所以,在譯員的選取上我們也一定要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在蜂擁而上,濃妝艷抹的譯員大軍中,尋找到真正文品如人品的,長期合作的固定合作夥伴。因此而換來的必定是穩定的客戶群體。
然而,為數眾多的翻譯公司和各類翻譯社也對整個翻譯行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由於部分翻譯公司仍然停留在家庭式作坊和代理商的階段,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對翻譯質量進行審核與控制,從而使得客戶的稿件無法得到質量保證。可正是由於這些眾多游擊隊式翻譯商的存在,讓整個翻譯市場的價格在不斷的下滑。價格正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因為這些翻譯公司沒有後期審核和控制所需的費用,也不對譯員進行跟蹤和考核。這些行為導致部分正軌的翻譯公司也在質量控制流程和譯員水準上大打折扣。雖然價格競爭使得客戶在費用上受益,可最終卻為客戶和整個翻譯行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是這部分人集中在外事部門、科研高校以及書刊發行單位等,人數在四五萬左右,他們主要也是為這些專業機構的工作提供服務。而隨著市場對翻譯需求的擴大,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已經達到上百萬,出現如此龐大和良莠不齊的從業隊伍就是缺乏比較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
㈥ 翻譯公司如何進行市場推廣呢
做網站,做網路優化,如果你直接本地的就優化「XXX地方 翻譯」。如果全國網路也做就做「翻譯」,「中英文翻譯」,「翻譯公司」之類
在淘寶開個店
另外還設有微博、微信營銷等都可以考慮
㈦ 什麼是公司的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是企業及產品確定在目標市場上所處的位置。
市場定位是市場營銷內學中一個非常重要容的概念,市場上常見主流商業管理課程如MBA、EMBA等均對「市場定位」有詳細介紹。
市場定位是由美國營銷學家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在1972年提出的,其含義是指企業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針對顧客對該類產品某些特徵或屬性的重視程度,為本企業產品塑造與眾不同的,給人印象鮮明的形象,並將這種形象生動地傳遞給顧客,從而使該產品在市場上確定適當的位置。
㈧ 分析一下做翻譯的前景
翻譯這種金領職業,是挺讓人羨慕的,這是國內的狀況:
目前全球翻譯市場的年產值超過130億美元,亞太地區佔30%,預計2005年翻譯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27億美元。中國目前的翻譯市場規模在110億元人民幣,2005年可望突破200億元人民幣,發展空間巨大。而且隨著網際網路應用范圍的擴大和國際間電子商務市場的日漸成熟,此一數值將繼續增加。到2007年,將網頁上的外國語言翻譯成為本國語言的翻譯業務將達到17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同時,從事翻譯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人員也在迅速增加,中國翻譯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經近十年的發展,內地目前在冊的翻譯公司有近3,000家,僅在北京注冊的就有400家。服務的種類和方式日益繁多,包括人工翻譯、機械翻譯、翻譯軟體以及網站的本地化等等。服務人才梯隊建設也日漸得到重視,由國家部委退休翻譯、歸國華僑、留學生及外語專業人才等組成的近50萬人的翻譯隊伍活躍在中國翻譯市場中。(數據來源:國家工商總局統計網)
然而,與巨大的翻譯需求不協調的是內地翻譯能力嚴重不足。目前中國的翻譯市場規模雖然過百億,而現在翻譯公司的消化能力在10-15億元,由於人才、技術的不足, 大量的外文信息並無翻譯。由於無法消化來自國際的信息流,導致中國失去大量的商業機會。業內專家指出,有以下多種因素制約著國內翻譯市場的快速、持續發展。
1、由於認為翻譯市場有暴利可圖,大量不具備翻譯能力和經驗的人混入了翻譯者之列。而實際上,目前注冊一家翻譯公司,並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資質證明,以至有些媒體曾將經營翻譯公司同開洗衣店並列為「投資幾萬元」即可實現的「致富捷徑」。如此低的入行門檻使這個行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翻譯質量難以得到保障,譯文質量低劣。一些資深翻譯專家曾尖銳地指出目前中國翻譯界普遍存在著浮躁、急功近利、業務水平有限、譯德低下、唯利是圖,從業狀態混亂和非規范的經營極大地損壞了翻譯服務市場的整體形象和信譽。
2、目前國內市場翻譯小企業多、大企業少,年營業額超過500萬元的翻譯機構和企業寥寥無幾,而且這其中沒有知名的翻譯品牌,無法對市場起到良好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當國際翻譯巨頭Trados等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翻譯企業基本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無法拿出與之相當的產品與服務抗衡。
3、缺乏整體質量流程式控制制,現在的各種翻譯機構和企業中90%以上的,都還停留在完全手工操作的階段。沒有翻譯質量控制工具、沒有完整的翻譯品質控制流程。整體的翻譯質量不高,其結果就是大大影響和阻礙中外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廣泛深入交流。舉例來說,翻譯的問題甚至影響到諾貝爾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就認為,中國近百年無獲獎者的關鍵問題是沒有好的英文譯本。
4、翻譯服務競爭十分激烈,但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壓低成交價格等低層面的競爭手段,導致市場陷入始終無法做大的惡性循環。全國以專業翻譯注冊的各類翻譯企業有3000多家,但據估計,以咨詢公司、列印社等各種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單位有數萬家之多。依靠低成本的、無從業資質的人力資源,胡翻亂譯,原本已經很低的翻譯價格被一壓再壓,很多非正規的「翻譯社」的收費還不及正規企業的一半。不顧質量,不講信譽,一味殺價的市場環境使不少經營規范、質量較好但經營成本比較高的正規翻譯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盲目的價格之爭使大量優秀的翻譯工作者離開了翻譯行業,大量劣質的翻譯產品充斥著這個行當。
5、具備專業能力的翻譯工作者獲得合理報酬的權利受到損害,他們不得不花費在翻譯之外的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再證明他們所接受的教育、進行的工作和提出的稿酬標準是必要而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