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反式脂肪在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什麼是反式脂肪酸..是反式脂肪酸褂..- -。。。
脂肪酸是最簡單的油脂或脂肪,他們由4到24個碳原子組成的鏈。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飽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連接,飽和的分子室溫下是固態。當鏈中碳原子以雙鍵連接時,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飽和的。當一個雙鍵形成時,這個鏈存在兩種形式:順式和反式。如下圖,順式(cis)鍵看起來象U型,反式(trans)鍵看起來象線形。順式鍵形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室溫下是液態如植物油,反式鍵形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室溫下是固態。
反式脂肪酸是如何產生的?
植物油加氫可將順式不飽和脂肪酸轉變成室溫下更穩定的固態反式脂肪酸。製造商利用這個過程生產人造黃油,也利用這個過程增加產品貨架期和穩定食品風味。不飽和脂肪酸氫化時產生的反式脂肪酸佔8%---70%。
自然界也存在反式脂肪酸,當不飽和脂肪酸被反芻動物(如牛)消化時,脂肪酸在動物瘤胃中被細菌部分氫化。牛奶、乳製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都能發現反式脂肪酸,佔2%---9%。雞和豬也通過飼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進入豬肉和家禽產品中。
我們的生活與反式脂肪酸
為增加貨架期和產品穩定性而添加氫化油的產品中都可以發現反式脂肪酸。包括薄脆餅干、焙烤食品、谷類食品、麵包、快餐如法國油炸食物、炸魚、洋蔥圈、人造黃油特別是粘性人造黃油。
產品類型 反式脂肪酸百分比 來源
牛奶和乳酪 18.8% 天然
黃油 5.9% 天然
雞蛋 9% 天然
肉和肉製品 10.3% 天然
油和脂肪 35.5% 主要來源於加氫
餅乾和蛋糕 16.5% 主要來源於加氫
開胃餡餅 3.5% 主要來源於加氫
土豆片和法式炸土豆片 4.5% 主要來源於加氫
其它 4.1% 主要來源於加氫
總量 100%
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給記者發來了一份她和研究生剛剛完成的調查,調查地點是北京的幾家大型超市。結果發現,很多在我們平常看來美味可口的食品都用了人造脂肪。在同一間超市,95種餅干里有36種含人造脂肪,51種蛋糕點心裡有19種含人造脂肪,16種咖啡伴侶全部含人造脂肪,31種麥片里有22種含人造脂肪,麵包、糖果、冰淇淋、速凍湯圓等也不能「倖免」,康師傅、旺旺、奧利奧、康元、上好佳、德芙及徐福記等著名品牌都「榜上有名」。記者發現,研究人員在蛋糕點心一類里特別註明:「名牌產品百分之百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人造脂肪來自植物油,不會像動物脂肪那樣導致肥胖,多吃無害。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卻讓人們逐漸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居然會導致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反式脂肪酸以兩種形式影響我們: 一種是擾亂我們所吃的食品,一種是改變我們身體正常代謝途徑。
含多不飽和脂肪的紅花油、玉米油、棉子油可以減低膽固醇水平,但是當氫化為反式脂肪酸時,作用恰恰相反,他們仍然不象飽和脂肪危害大,但是他們升高血液膽固醇水平。膽固醇中影響最大的是LDL(低密度脂類),或者說是壞膽固醇,它增加冠心病(CHD)的危險。高密度脂類HDL 是一種好的膽固醇,它能降低冠心病(CHD)的危險。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低密度脂類),降低HDL(高密度脂類),因而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此外,反式脂肪酸還與乳腺癌發病相關。
早在10年前,歐洲8個國家就聯合開展了多項有關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國營養醫學協會負責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訴記者,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人造脂肪負有極大的責任,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是飽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還會損害人們的認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還會誘發腫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過敏等疾病,對胎兒體重、青少年發育也有不利影響。見記者「反應」不夠強烈,菲格教授乾脆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如果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濃汁肉排和一盤用人造脂肪做出來的炸薯條之間進行取捨,那麼選擇前者更有利於健康。
控制反式脂肪酸危害的措施
歐美國家紛紛對人造脂肪進行立法限制。在歐洲,菲格教授說,從2003年6月1日起,丹麥市場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丹麥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人造脂肪設立法規的國家。此後,荷蘭、瑞典、德國等國家也先後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時要求食品廠商將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營養標簽上。2004年,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FDA)也規定,從2006年起,所有食品標簽上的「營養成分」一欄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時提醒人們,要盡可能少地攝入人造脂肪。
同時,國外企業認准了歐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風」,紛紛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產品。如芬蘭一家食品公司開發出一種生產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黃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產商則成功研製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國,立頓、雀巢等公司也已經在一些食品中減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這些廠家表示,雖然並沒有法令規定他們必須這樣做,但消費者的健康高於一切。
相關鏈接:
據美國聯邦紀事在線報道,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正在修訂營養標簽方面的規定。要求在傳統食品和膳食補充品的營養標簽中,標注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acids,簡稱「TFAs」?雪的含量。
TFAs存在於植物性奶油、馬鈴薯片、沙拉醬、餅干以及薯條等食物中,這種物質也可以通過氫化過程合成。TFAs和飽和脂肪酸一樣,都會提高人體膽固醇含量,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以往一般食品包裝上都被要求註明飽和脂肪酸含量,但一直沒有要求註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美國這一舉措是應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SPI)的請求而採取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信息以幫助消費者保持健康飲食。
新出台的草案規定了新的反式脂肪酸營養成分聲明,並對該類物質現有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成分聲明、低脂肪和超低脂肪以及含有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的油脂聲明作出進一步規定,並明確了反式脂肪酸成分及不合格標准。該規定將於2006年1月1日生效。
多年來科學界已經就反式脂肪酸的潛在危害進行過長期研究。此前,丹麥營養委員會曾得出結論:TFAs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病情發展負有極大的責任。此外,丹麥食品、農業和漁業部還報告,TFAs對胎兒體重和Ⅱ型糖尿病有不利影響。鑒於這些確鑿的證據,2003年6月,丹麥政府對TFAs制訂了嚴格的規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食品工業生產TFAs設立法規進行限制的國家。從2003年6月1日起,丹麥市場上任何含TFAs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從2003年12月31日起,這個規定更拓展到加工食品油脂。新規定對丹麥本國和外國生產的產品都有效。
此次美國要求食品營養標簽中必須標注產品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及TFAs的含量,被認為是美國自建立食品營養標簽制度以來的一次重大改動。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主任衛勒博士表示,FDA的上述宣布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則是設法讓快餐店和餐廳業者為他們的食物提供TFAs標示。
幾乎是與此同時,巴西也通報了類似的新規定,稱將自2007年7月31日起,強制要求在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簽中標注包括飽和脂肪、TFAs和鈉含量的信息。
TFAs作為飽和脂肪酸的代用品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被使用。與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不同,TFAs是一種人工產物,源自於對植物油脂的改造。人們可能注意過,一些西式糕點的包裝上常常註明含有「氫化油」。氫化油是由植物脂肪改造得來的,即將植物油脂中液態的不飽和脂肪通過加氫硬化,變成固態或半固態的油脂,其目的在於防止油脂變質,增加口感及美味。專家指出,凡是含有氫化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TFAs。因此,人們日常飲食中TFAs的主要來源就是那些使用氫化油的「大戶」,比如植物性固體油脂,某些烘烤食品,如炸薯條、炸雞塊等快餐食品,沙拉醬等。我國台灣地區對市場上快餐業所使用的25種烹飪油檢驗,發現,其中19個樣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TFAs,范圍在0.8%~33.9%之間,以人造奶油、起酥油所含的TFAs較多。這一調查結果與歐美等國家的調查數據?穴0.2%~60%?雪相比,差異不大。
對於在營養標簽中強制標示TFAs的新規定,美國FDA一官員這樣評價道:強制標出TFAs的含量,會讓民眾了解他們所食用的脂肪酸是哪一種,而且那些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會提高警惕,如此將會降低全美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數目;另一方面,強制標示也可讓食品廠商因為害怕公眾不購買TFAs含量高的食物,從而選擇較健康的生產原料。
消費者應如何保護自己
目前反式脂肪酸沒有列在現行的食品營養標簽中,但有其他方法確定產品中是否含反式脂肪酸。最好的方法是看食品組分,如果一種食品標示使用氫化或部分氫化油,那麼這種產品含反式脂肪酸。
當看到人造黃油時,使用最軟的一種,通常這種含最少量的反式脂肪酸。最後,記住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這些食物中含少量或不含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
現行的營養標簽起源於1990年,那時營養標簽和教育法通過。這個法修訂了食品標簽上的外觀和信息含量。新營養標簽強制列出14種營養素含量,包括熱量、脂肪熱量、總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鈉、總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糖、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鈣、鐵。常量營養素因與慢性病的關系而被列出百分比,如總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由於空間有限,其他營養素成為可選項目:維生素B、飽和脂肪的熱量、多不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鉀、可溶性纖維、不溶性纖維、糖醇、其他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
⑵ 請問中國的食品(比如蛋糕)中有沒有加入反式脂肪酸
人造脂肪對身體有害
——歐美立法限制使用 國內企業當成賣點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1日 09:40)
2月11日,美國快餐大王麥當勞被判支付700萬美元給美國心臟協會,另外拿出150萬美元用於向公眾介紹有關人造脂肪的知識,原因是他們未能履行下面的承諾:於2003年2月前改用低脂肪植物油來代替人造脂肪製作食品。
人造脂肪隨處可見 名牌產品用得不少
製作糕點時經常會用到人造脂肪
「人造脂肪」到底是什麼,竟然讓麥當勞付出了850萬美元的代價?
據營養學專家介紹,人造脂肪的學名叫反式脂肪酸,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經催化製成飽和脂肪酸,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不飽和脂肪酸的結構發生變化,變成反式脂肪酸。這種物質不但能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還會增加食物的可口程度,比如讓糕點變得更酥脆。同時,它能固定食品形狀,使其看上去比較美觀。除了這些,食品行業經常用它來代替天然油脂的原因還有一個:廉價。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給記者發來了一份她和研究生剛剛完成的調查,調查地點是北京的幾家大型超市。結果發現,很多在我們平常看來美味可口的食品都用了人造脂肪。在同一間超市,95種餅干里有36種含人造脂肪,51種蛋糕點心裡有19種含人造脂肪,16種咖啡伴侶全部含人造脂肪,31種麥片里有22種含人造脂肪,麵包、糖果、冰淇淋、速凍湯圓等也不能「倖免」,康師傅、旺旺、奧利奧、康元、上好佳、德芙及徐福記等著名品牌都「榜上有名」。記者發現,研究人員在蛋糕點心一類里特別註明:「名牌產品百分之百含有反式脂肪酸。」
在美國,人造脂肪同樣用得很多———薯片、沙拉醬、甜點、人造黃油,特別是快餐,生產者為了使快餐食品香脆可口,往往在其中加入人造脂肪。那麼,既然使用得這樣普遍,為什麼麥當勞要棄之不用,甚至因為沒兌現承諾而被罰呢?
歐美聯合進行研究 各國出台限制措施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人造脂肪來自植物油,不會像動物脂肪那樣導致肥胖,多吃無害。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卻讓人們逐漸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居然會導致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早在10年前,歐洲8個國家就聯合開展了多項有關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國營養醫學協會負責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訴記者,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人造脂肪負有極大的責任,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是飽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還會損害人們的認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還會誘發腫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過敏等疾病,對胎兒體重、青少年發育也有不利影響。見記者「反應」不夠強烈,菲格教授乾脆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如果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濃汁肉排和一盤用人造脂肪做出來的炸薯條之間進行取捨,那麼選擇前者更有利於健康。
觸目驚心的研究結果促使歐美國家紛紛對人造脂肪進行立法限制。在歐洲,菲格教授說,從2003年6月1日起,丹麥市場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丹麥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人造脂肪設立法規的國家。此後,荷蘭、瑞典、德國等國家也先後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時要求食品廠商將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營養標簽上。2004年,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FDA)也規定,從2006年起,所有食品標簽上的「營養成分」一欄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時提醒人們,要盡可能少地攝入人造脂肪。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研究所老年營養室的張堅主任告訴記者,目前發達國家已經普遍認定,膳食中人造脂肪的攝入量小於總熱量的1%才是安全的。
國內研究幾乎為零 專家呼籲趕快立法
用得多、危害大,我們似乎早該對人造脂肪有所認識甚至是控制,但記者聯系了多位專家後發現,相對於國外對人造脂肪危害的深刻認識,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幾乎為零。
中國農業大學的石階平老師是國內較早認識到人造脂肪危害的人。他說,以前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只是感覺到植物油在轉化為人造脂肪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有害物質,造成血脂水平提高。經過多年的研究,國際上對這種危害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而我國對油脂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製造而不是營養上,目前對人造脂肪還處於監控階段。
從與專家的交流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人造脂肪的立法規定甚至是檢測標准。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中國疾控中心已經開始對食品中人造脂肪的含量及危害進行檢測。
張堅主任認為,國內首先應該健全食品標簽制度,讓含人造脂肪的食物都能被一眼分辨出來,以便於老百姓選擇。其次,目前國內受人造脂肪影響的高危人群是青少年,他們平時吃含人造脂肪的煎炸或烤制食品較多,是我們現在最需要關注的。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可佑對記者說,政府部門、尤其是衛生部應該制定相關政策,比如確定檢測的標准,告訴大家食物中有多少人造脂肪就是有害的。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營養評價室主任楊月欣也表示,我國應該像歐美那樣,對此事提起重視,最好能進行立法限制。不過她也承認,中國真要對人造脂肪立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企業缺乏科學認識 宣傳方式誤導民眾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徐筠在談到人造脂肪的問題時對記者說了這么一句話:「這是一個新的課題,所以長期以來很多人,包括學者在內,都沒有認識到它的危害。專家都這樣,老百姓知道的就更少了。」也正因為如此,作為食品提供者的生產廠商應該對人造脂肪的問題負起一定的責任。
記者打電話到某食品公司詢問有關人造脂肪的事情,一位企劃部的工作人員說:「大家都在用,我們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准添加的。」當記者問到是什麼標准時,卻沒有得到正面回答。張堅主任告訴記者,2003年他們剛開始做研究的時候,還很難在市場上找到標明含有人造脂肪的麵包,但現在到麵包店裡一看,數量大大增加,尤其是一些小廠家生產的食品。他認為,這主要是和人造脂肪價格比較便宜有關,包括很多大公司在內的眾多食品企業對人造脂肪的危害也沒有足夠的認識甚至毫無所知,導致人造脂肪「到處都是」。記者在超市裡問了幾名消費者,當他們聽到人造脂肪來自植物油時,都發出了同樣的疑問:「植物的不是健康嗎?」也許正是為了「配合」這種認識,不少廠家在廣告中打出「植物奶油」的宣傳語來,有意無意地迎合大眾「只要是植物的就健康」的觀念,誤導消費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外企業認准了歐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風」,紛紛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產品。如芬蘭一家食品公司開發出一種生產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黃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產商則成功研製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國,立頓、雀巢等公司也已經在一些食品中減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這些廠家表示,雖然並沒有法令規定他們必須這樣做,但消費者的健康高於一切。
雖然目前國內企業缺乏認識,相關立法也需要時間,但石階平老師表示大家不必過分擔心。因為中國人和歐美人的飲食習慣不同,黃油等食物吃得較少,因此人造脂肪的攝入量不會過大。張堅主任也表示,人造脂肪在人體內積累到一定的量才會產生危害,人們只要注意避免購買標簽上註明含有「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或「起酥油」的食品,同時少吃大量使用人造脂肪的煎炸烘烤食品就行。另外,歐洲人普遍選擇用天然植物油製作的食物,也值得借鑒
⑶ 每日反式脂肪酸最大攝入量約為2.2g,如何達到這個標准
反式脂肪酸=健康殺手?數據顯示,反式脂肪酸每年導致50多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儼然成為一大健康殺手。
為此,早在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向各國發布呼籲:5年內徹底停用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1、反式脂肪酸是什麼?
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有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稱。當不飽和脂肪酸發生部分氫化反應,順勢脂肪酸便會變成反式脂肪酸。
有些營養成分表標示的反式脂肪酸為0,但這並不代表該食品並不含有反式脂肪酸。
因為衛生部頒布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規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0.3 g/100g時,可標示為0。
也就是說,只要上面標有反式脂肪酸,即使是0g,最好不要選。
此外,還要注意一些隱藏的反式脂肪酸。比如代可可脂、植脂末、氫化植物油、氫化菜油等,它們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看到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少吃為妙。
2、會吃: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調查顯示,我們吃進去的反式脂肪酸,將近50%來自於植物油。所以我們在做飯的時候,要盡量減少烹調用油。
此外,油溫過高、反復煎炸也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養成良好的烹飪習慣可以避免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
更重要的是,不要把奶茶、糕點、餅干、油炸食品等當做主食。每多吃一口,都在蠶食你的健康。
最後,希望大家在能滿足味蕾的同時,還能守住健康。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更多的美食。
⑷ 含反式脂肪酸食品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諸如蛋糕、糕點、餅干、麵包、印度拋餅、沙拉醬、炸薯條、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黃派……凡是松軟香甜,口味獨特的含油(植物奶油、人造黃油等)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原因是,用植物油催化加氫製取脂肪時,反式脂肪酸也同時生成了。
三、引發冠心病
由於反式脂肪酸不易被吸收消化,將導致體內的脂肪含量超標,從而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
四、影響記憶力
在日常生活上,人們如果食用過多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腦部健康,導致記憶力減退。
⑸ 哪些食品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營養專家認為,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幾乎為零,很難被人體接受、消化,容易導致生理功能出現多重障礙,是一種完全由人類製造出來的食品添加劑,實際上,它也是人類健康的「殺手」。主要表現在——
1、降低記憶力,研究認為,青壯年時期飲食習慣不好的人,老年時患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反式脂肪酸對可以促進人類記憶力的一種膽固醇具有抵製作用。
2、容易發胖,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容易在腹部積累,導致肥胖。喜歡吃薯條等零食的人應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會造成明顯的脂肪堆積。
3、易引發冠心病
,根據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hdl)的含量下降。
4、容易形成血栓,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人體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導致血栓的形成,對於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來說,危害尤為嚴重。
5、影響生長發育,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過多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研究發現,胎兒或嬰兒可以通過胎盤或乳汁被動攝入反式脂肪酸,他們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響生長發育。
6、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反式脂肪酸會減少男性荷爾蒙的分泌,對精子的活躍性產生負面影響,中斷精子在身體內的反應過程。
7、影響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對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8、影響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對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還會對青少年中樞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酸?
餅干、薄脆餅、油酥餅、巧克力、炸薯條、炸麵包圈、奶油蛋糕、大薄煎餅、馬鈴薯片、油炸干吃面、珍珠奶茶、薯條、蛋黃派或草莓派、泡芙、麻花、沙拉醬、奶油麵包、冰淇淋、咖啡伴侶或速溶咖啡。
⑹ 中國人吃了多少反式脂肪
為增加貨架期和產品穩定性而添加氫化油的產品中都可以發現反式脂肪酸。包括薄脆餅干、焙烤食品、谷類食品、麵包、快餐如炸薯條、炸魚、洋蔥圈、人造黃油特別是粘性人造黃油。
一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1、牛羊肉、乳製品,水果蔬菜中均有反式脂肪酸。
2、植物性奶油、馬鈴薯片、沙拉醬、餅干、蛋糕、麵包、曲奇餅、雪糕、薯條等中均有。
3、西式快餐如炸薯條、炸雞腿中更多。
4、固化的油中多,食品中的氫化油中含反式脂肪酸。
5、經高溫加熱處理的植物油:因植物油在精煉脫臭工藝中通常需要250℃以上高溫和2h的加熱時間。由於高溫及長時間加熱,可能產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一般牛脂中含2.5%~4% ,乳脂中含5%~9.7%,人造奶油為7.1%~17.7% (最高為31.9% ),起酥油為10.3% (最高為38.4% ) 。
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總脂肪酸百分比
牛奶、羊奶3 % ~5 %
反芻動物體脂4% ~1 1 %
氫化植物油 14.2%~34.3%
起酥油 7.3%~31.7%
硬質黃油1.6%~23.1%
麵包和丹麥糕37%
炸雞和法式油炸土豆36%
炸薯條 35%
糖果類脂肪27%
衛生部2007年12月頒布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規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時,可標示為0。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食品配料表裡明明有植脂末、氫化油,但是標簽中標注反式脂肪為0的原因。今後買食品時應仔細,因為標注反式脂肪為0的食物不一定就不含有反式脂肪。
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諸如蛋糕、糕點、餅干、麵包、印度拋餅、沙拉醬、炸薯條、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黃派……凡是松軟香甜,口味獨特的含油(植物奶油、人造黃油等)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原因是,用植物油催化加氫製取脂肪時,反式脂肪酸也同時生成了。
一般來說,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氫化植物油,富含氫化植物油的食品就可能有反式脂肪酸。如餅干、巧克力派、蛋黃派、布丁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等。還有速食店和西式快餐店的食物也常常使用氫化油脂。現制現售的奶茶尤其要注意,因為它「乳化」「滑潤」的狀態特性需要氫化植物油。
人類使用的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部分氫化的植物油。「氫化」是20世紀初發明的食品工業技術,食用油的氫化處理是由德國化學家威廉·諾曼發明的,並於1902年取得專利。1909年美國寶潔公司取得此專利的美國使用權,並於1911年開始推廣第一個完全由植物油製造的半固態酥油產品。
氫化植物油與普通植物油相比更加穩定,成固體狀態,可以使食品外觀更好看,口感松軟;與動物油相比價格更低廉,而且在20世紀早期,人們認為植物油比動物油更健康,用便宜而且「健康」的氫化植物油代替動物油脂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進步。在氫化植物油發明前,食品加工中用來使口感松軟的「起酥油」是豬油,後來被氫化植物油取代。
植物油加氫可將順式不飽和脂肪酸轉變成室溫下更穩定的固態反式脂肪酸。製造商利用這個過程生產人造黃油,也利用這個過程增加產品貨架期和穩定食品風味。不飽和脂肪酸氫化時產生的反式脂肪酸佔8%---70%。
自然界也存在反式脂肪酸,當不飽和脂肪酸被反芻動物(如牛)消化時,脂肪酸在動物瘤胃中被細菌部分氫化。牛奶、乳製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都能發現反式脂肪酸,佔2%---9%。雞和豬也通過飼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進入豬肉和家禽產品中。
衛生部的數據顯示,中國人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攝入量是0.6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專家李再貴認為,這個數據值得分析,「基數中包括數量巨大的農村人口,但他們平時很少吃蛋糕、喝咖啡、吃蛋黃派,接觸到反式脂肪酸的機會不多。在城市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每天的攝入量可能遠遠超過國際標准,即2-3克。」「比如某種餅干,如果含油量為20%,按反式脂肪酸占油脂總量20%這個平均水平算,你吃100克餅干,可能就有4克反式脂肪酸。」
——————————————————————————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又名反式脂肪,被譽為「餐桌上的定時炸彈」,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部分氫化油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久等優點,在蛋糕、餅干、速凍比薩餅、薯條、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較普遍。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增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2015年6月16日,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宣布,將在3年內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臟疾病發病率。
脂肪酸 (Fatty Acid)是一類羧酸化合物,由碳氫組成的烴類基團連結羧基所構成。脂肪,就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三醯甘油酯。這些脂肪酸分子可以是飽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連接,飽和的分子室溫下是固態。當鏈中碳原子以雙鍵連接時,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飽和的。當一個雙鍵形成時,這個鏈存在兩種形式:順式和反式。順式(cis)鍵看起來象U型,反式(trans)鍵看起來象線形。順式鍵形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室溫下是液態如植物油,反式鍵形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室溫下是固態。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有天然存在和人工製造兩種情況。人乳和牛乳中都天然存在反式脂肪酸,牛奶中反式脂肪酸約占脂肪酸總量的4—9%,人乳約佔2—6%。
反式脂肪酸是對植物油進行氫化改性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飽和脂肪酸(改性後的油稱為氫化油)。這種加工可防止油脂變質,改變風味, 反式脂肪酸中至少含有一個反式構型雙鍵的脂肪酸,即C=C結合的氫在兩側, 而順式結構的脂肪酸中C=C結合的氫只在同側。
反式脂肪酸是所有含有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稱,其雙鍵上兩個碳原子結合的兩個氫原子分別在碳鏈的兩側,其空間構象呈線性,與之相對應的是順式脂肪酸,其雙鍵上兩個碳原子結合的兩個氫原子在碳鏈的同側,其空間構象呈彎曲狀。由於它們的立體結構不同,首先,二者的物理性質也有所不同,例如順式脂肪酸多為液態,熔點較低;而TFA多為固態或半固態,熔點較高。其次,二者的生物學作用也相差甚遠,主要表現在TFA對機體多不飽和脂肪酸代謝的干擾、對血脂和脂蛋白的影響及對胎兒生長發育的抑製作用。
反式脂肪是植物油經過部份氫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方法是在少量的鎳、鈀、鉑或鈷等觸媒金屬的幫助下,將氫加入植物油里產生氫化反應。隨著氫化反應的進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會減少,如果此氫化反應能進行完全,那麼是不會留下反式脂肪酸,但是反應最後的油脂產物會因為過硬而沒有實際使用價值。
主要危害
反式脂肪是一大類含有反式雙鍵的脂肪酸的簡稱。
許多流行病學調查或者動物實驗研究過反式脂肪各種可能的危害,其中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具有最強的證據,被廣為接受。
世衛組織以及各國主管部門對反式脂肪的規定也是基於它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而制定的。比如WHO的建議是,每天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不超過食物總熱量的1%(大致相當於2克)。中國採用了這一目標來做評估,而英法等國則是把2%作為推薦標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不是一個「安全標准」,只能算是一個「指導意見」,它並不是說超過這個量就「有害」,低於這個量就「安全」,而是說「低於這個量,帶來的風險可以接受」。我們追求的目標,也還應該是「盡可能低」。
不過,不同的研究得出的「攝入量與冠心病風險」的關系不同,風險最大的一個研究結論是反式脂肪的熱量占食物的總熱量的比例「每增加2個百分點,冠心病發生率增加一倍」。其他研究顯示的風險比這個要小許多。而且,「發生風險增加一倍」是一個相對比例,具體的風險還取決於實際的發生率,比如從0.1%增加到0.2%,跟1%增加到2%的一倍相比,實際風險要低得多。
至於影響早期生長發育、Ⅱ型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與反式脂肪的相關性,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能夠證實。
控制措施
有少數日本、香港、台灣的傳媒和網頁有提及反式脂肪對健康之影響。但大體而言亞洲區仍未有高度關注反式脂肪禁用之立法事宜。市面上仍不斷有大量加工食品含反式脂肪。
台灣行政院衛生署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於脂肪項下標示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
2008年在中國的兩會上,杭州政協委員曾提交了一份《關於在中小學中限制銷售碳酸飲料和高熱量高脂肪零食》的提案。該提案提出應限售富含反式脂肪的零食和飲料。
2013年3月18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消息稱,被譽為「餐桌上的定時炸彈」的反式脂肪酸,危害被誇大。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居民日常飲食中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比,僅為0.34%,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限值。
歐美國家紛紛對人造脂肪進行立法限制。在歐洲,從2003年6月1日起,丹麥市場上任何人造脂肪含量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丹麥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人造脂肪設立法規的國家。此後,荷蘭、瑞典、德國等國家也先後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時要求食品廠商將人造脂肪的含量添加到營養標簽上。2004年,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FDA)也規定,從2006年起,所有食品標簽上的「營養成分」一欄中,都要加上人造脂肪的含量。FDA同時提醒人們,要盡可能少地攝入人造脂肪。
同時,國外企業認准了歐美掀起的「反人造脂肪風」,紛紛推出代替人造脂肪的新產品。如芬蘭一家食品公司開發出一種生產含高植物固醇的植物黃油的新方法,瑞典的人造奶油生產商則成功研製出了人造脂肪替代物———新型脂肪酶,去掉了含有人造脂肪的成分。在美國,立頓、雀巢等公司也已經在一些食品中減少甚至去掉了人造脂肪。
美國食品葯物局要求食品要求食物包裝上列清楚反式脂肪成份。由於越來越多研究指反式脂肪有礙健康,若干食物生產商如Kraft、KFC等涉及使用反式脂肪之官司,美國、加拿大、英國等 食店、超市、政府紛紛開始在食物生產及加工上停止使用反式脂肪。詳情請參看英文版。
2003年 丹麥首先立法禁止銷售反式脂肪含量超過2%的食材。天然反式脂肪則不受法例影響。
2006年10月30日美國紐約市就此問題召開了聽證會,該市健康委員會最後決議,2008年7月1日起,該市餐廳的每份食物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不得超過0.5g。
2008年1月,加拿大卡爾加里市決議,在餐廳與速食店使用的油脂中,反式脂肪含量不可超過2%。
2008年4月,瑞士追隨丹麥立法對反式脂肪食品進行限制銷售。
2008年7月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簽署法案,禁止在該州餐廳中使用反式脂肪,該法案將於2010年正式生效。
美國
2005年,美國一個推動禁用反式脂肪的非營利組織控告卡夫食品,要求該公司在奧利奧餅干中停用反式脂肪。卡夫食品同意尋求替代反式脂肪的材料後,該組織撤銷控訴。2006年,華盛頓的非營利組織「公眾利益科學中心」控告肯德基在其食物烹調過程中使用反式脂肪。肯德基於2006年宣布,2007年四月前會將該餐廳美國連鎖店使用的反式脂肪替換成大豆油;其加拿大連鎖餐廳也宣布了類似的措施。
2007年1月,麥當勞宣布該餐廳美國連鎖店的薯條正在試驗改用非反式脂肪來油炸,若效果良好將會推廣到全美國。
面對「公眾利益科學中心」於2007年5月的控告,漢堡王宣布自2008年底起在美國各分店改用非反式脂肪。
2013年11月7日,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宣布,基於現有科學證據及專家委員會的結論,已初步決定禁用對人體健康不利的人造反式脂肪。
2010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對反式脂肪酸問題進行了回應,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1月9日表示,衛生部已組織開展反式脂肪酸風險監測評估工作,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將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程序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張堅介紹,2003年營養食品所就已經開展對我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監測。初步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在0.6克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報道的水平。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議「反式脂肪酸最大攝取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張堅說,這個1%折算出來大概一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
中國衛生部於2011年10月12日發布了編號為GB28050-2011的國家標准【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其中【4 強制標示內容】 的4.4條款規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在營養成分表中還應標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另外在D.4.2條款規定,「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2g,過多攝入有害健康。 反式脂肪酸攝入量應少於每日總能量的1%,過多有害健康。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增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 」 國家標准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⑺ 中國食品安全局是否有對反式脂肪酸有要求
糾正題主幾個概念
第一,我國現在管食品的部門叫市場監督管理局,由原來工商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質監局等幾個局合並而來。
第二,對反式脂肪酸的要求是國家標準的要求,部門沒那個高度。
隨著食品種類的日益豐富,現在的肥胖兒童和心血管病人越來越多。據調查發現,這與食物中反式脂肪酸的物質含量有關。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體攝入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增加40%。此外,攝入的反式脂肪酸還有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增加孩子的學習障礙,這種影響對於嬰幼兒和正在發育中的兒童危害更大。目前市場上的氫化油、精煉油、餅干、奶油蛋糕、巧克力、牛奶等產品中,確實存在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情況。
此前油炸洋快餐產品曾被曝光其反式脂肪酸含量高於標簽明示值。但一直以來,由於我國無統一的檢測方法,很難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GB 5009.257-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測定填補了這一空白。另外GB28050也規定了必須標示反式脂肪酸。。
⑻ 介紹一下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又名反式脂肪,被譽為「餐桌上的定時炸彈」,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部分氫化油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久等優點,在蛋糕、餅干、速凍比薩餅、薯條、爆米花等食品中使用比較普遍。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增高,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2015年6月16日,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宣布,將在3年內完全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以助降低心臟疾病發病率。
主要來源:
1、牛羊肉、乳製品,水果蔬菜中均有反式脂肪酸。
2、植物性奶油、馬鈴薯片、沙拉醬、餅干、蛋糕、麵包、曲奇餅、雪糕、薯條等中均有。
3、西式快餐如炸薯條、炸雞腿中更多。
4、固化的油中多,食品中的氫化油中含反式脂肪酸。
5、經高溫加熱處理的植物油:因植物油在精煉脫臭工藝中通常需要250℃以上高溫和2h的加熱時間。由於高溫及長時間加熱,可能產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一般牛脂中含2.5%~4% ,乳脂中含5%~9.7%,人造奶油為7.1%~17.7% (最高為31.9% ),起酥油為10.3% (最高為38.4% ) 。
⑼ 哪些方式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自然界存在的不多
,
僅有少部份動物性油脂中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
,
當不飽和脂肪酸被
反芻動物(如牛)消化時,脂肪酸在動物瘤胃中被細菌部分氫化。牛奶、乳製品、牛肉和羊肉的脂肪中
都能發現反式脂肪酸,占
2%---9%
。雞和豬也通過飼料吸收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因此進入豬肉和家禽
產品中。
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
,
油脂在加工時的氫化作用
.
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
植物油加氫可將順式不飽和脂肪
酸轉變成室溫下更穩定的固態反式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氫化時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占
8%---70%
。製造商
利用這個過程生產人造黃油,也利用這個過程增加產品貨架期和穩定食品風味。這種脂肪成分可能會引
起心血管疾病
,
危害健康
.
不但會增加不良膽固醇
,
還會減少良性膽固醇的含量
,
干擾必須脂肪酸的新陳代謝
,
可能引發某種癌症
.
=:qrO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是由植物油經過部分氫化處理產生的。與一般植物油相比,反式脂
肪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更久等優點。但醫學研究顯示,經常食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易增加
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美國食品監管機構目前要求國內所有的食品包裝上必須標明反式脂肪含量。
TFAs作為飽和脂肪酸的代用品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被使用。與飽和脂肪酸及不飽和脂肪酸
不同,TFAs是一種人工產物,源自於對植物油脂的改造。人們可能注意過,一些西式糕點的包裝上
常常註明含有「氫化油」
。氫化油是由植物脂肪改造得來的,即將植物油脂中液態的不飽和脂肪通過加氫
硬化,變成固態或半固態的油脂,其目的在於防止油脂變質,增加口感及美味。專家指出,凡是含有氫
化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TFAs。因此,人們日常飲食中TFAs的主要來源就是那些使用氫化油的
「大戶」
,比如植物性固體油脂,某些烘烤食品,如炸薯條、炸雞塊等快餐食品,沙拉醬等。我國台灣地
區對市場上快餐業所使用的25種烹飪油檢驗,發現,其中19個樣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TFAs,范
圍在0.8%~33.9%之間,以人造奶油、起酥油所含的TFAs較多。這一調查結果與歐美等國
家的調查數據
?
穴0.2%~60%
?
雪相比,差異不大。
pSI#2
多年來科學界已經就反式脂肪酸的潛在危害進行過長期研究。此前,丹麥營養委員會曾得出結論:
TFAs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病情發展負有極大的責任。此外,丹麥食品、農業和漁業部還報告,TFA
s對胎兒體重和Ⅱ型糖尿病有不利影響。鑒於這些確鑿的證據,2003年6月,丹麥政府對TFAs
制訂了嚴格的規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食品工業生產TFAs設立法規進行限制的國家。從2003
年6月1日起,丹麥市場上任何含TFAs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從2003年12月31日起,
⑽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的國內外研究現狀詳細一點。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人造脂肪來自植物油,不會像動物脂肪那樣導致肥胖,多吃無害。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卻讓人們逐漸看清了它的真面目:「安全脂肪」居然會導致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反式脂肪酸以兩種形式影響我們: 一種是擾亂我們所吃的食品,一種是改變我們身體正常代謝途徑。 含多不飽和脂肪的紅花油、玉米油、棉子油可以減低膽固醇水平,但是當氫化為反式脂肪酸時,作用恰恰相反,他們雖然不象飽和脂肪危害大,但是他們升高血液膽固醇水平。膽固醇中影響最大的是LDL(低密度脂類),或者說是壞膽固醇,它增加冠心病(CHD)的危險。高密度脂類HDL 是一種好的膽固醇,它能降低冠心病(CHD)的危險。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低密度脂類),降低HDL(高密度脂類),因而增加冠心病的危險性。此外,反式脂肪酸還與乳腺癌發病相關。 早在10年前,歐洲8個國家就聯合開展了多項有關人造脂肪危害的研究。德國營養醫學協會負責人安德雷·菲格教授告訴記者,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人造脂肪負有極大的責任,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是飽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還會損害人們的認知功能。此外,人造脂肪還會誘發腫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過敏等疾病,對胎兒體重、青少年發育也有不利影響。見記者「反應」不夠強烈,菲格教授乾脆打了這樣一個比方:如果在一份看上去「大油大肉」的濃汁肉排和一盤用人造脂肪做出來的炸薯條之間進行取捨,那麼選擇前者更有利於健康。 反式脂肪酸是營養問題 不是食品安全問題 最近,「反式脂肪酸」一詞引起眾多關注。研究顯示,液態植物油脂氫化過程中產生的不飽和脂肪酸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會促生糖尿病和老年痴呆,導致生育困難、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等。為什麼大部分國家並沒有嚴格禁止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呢?這是因為反式脂肪酸是一個典型的營養問題,而不是食品安全問題。 100多年前,西方出現了讓液態植物油變成固態油脂的「油脂氫化技術」。由於這一技術便利了植物油的運輸和保存,並且可以用來製造各種口感誘人的食品原料,歐美油脂工業界迅速採用這一技術並大力進行市場推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黃油供應限量,用氫化植物油製成的人造黃油受到了歐美主婦們的歡迎。戰後,氫化植物油的銷量更是持續上升。這一方面是因為氫化植物油價格便宜,做出來的食品口感好且保質期長,比使用黃油和精煉牛油更合算;另一方面是因為當時人們對膽固醇深惡痛絕,認為植物奶油和植物起酥油不含膽固醇,對健康更有好處。 然而,一些科學家逐漸對油脂氫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反式脂肪酸產生了質疑。他們發現,反式脂肪酸大量進入人類食物的歷史,正好與歐美國家的心臟病發病率增長過程相吻合。上世紀8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的體脂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顯著高於健康人。1990年荷蘭的一項研究證明,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人體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好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從而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引起了全球科學界的高度重視。此後的研究又進一步證實反式脂肪酸會引發其他眾多疾病。 在認識到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之後,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議「為了增進心血管健康,應該盡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最大攝取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各國政府都積極行動起來控制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2003年,丹麥發布政府規定,從2007年6月1日起,凡是反式脂肪酸含量超過2%的油脂不能用於食品加工。美國、加拿大和韓國要求食品標簽上必須標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加拿大還同時出台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日本和歐洲大多數國家提醒消費者要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可以看出,目前世界上對於反式脂肪酸的管理思路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源頭管理,嚴格控制氫化油的生產,控制油脂中不利健康成分的含量,從而減少其對國民健康的潛在危害;另一種是要求食品包裝上標注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讓消費者擁有知情權。 其實,食品中不利健康的成分很多,即便沒有了反式脂肪酸,過多的脂肪、糖、鹽以及一些添加劑都不利於健康,很多消費者因為貪戀口感而選擇這些低營養價值的高度加工食品。要求食品包裝上清楚標注各種原料含量,尤其是不利於健康的成分的含量,可以提醒消費者食用這種食品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保證其在知情的基礎上做出理性的消費選擇。而民眾對於任何不利於健康的食品,無論其口感如何,都應自覺少買少吃,如此才能預防「營養災難」。
各國和各界政策
歐美地區
美國食品葯物局要求食品要求食物包裝上列清楚反式脂肪成份。由於越來越多研究指反式脂肪有礙健康,若干食物生產商如Kraft、KFC等涉及使用反式脂肪之官司,近年 美國、加拿大、英國等 食店、超市、政府紛紛開始在食物生產及加工上停止使用反式脂肪。詳情請參看英文版。 2003年 丹麥首先立法禁止銷售反式脂肪含量超過2%的食材。天然反式脂肪則不受法例影響。 2006年10月30日美國紐約市就此問題召開了聽證會,該市健康委員會最後決議,2008年7月1日起,該市餐廳的每份食物中使用的人造反式脂肪不得超過0.5g。 2008年1月,加拿大卡爾加里市決議,在餐廳與速食店使用的油脂中,反式脂肪含量不可超過2%。 2008年4月,瑞士追隨丹麥立法對反式脂肪食品進行限制銷售。 2008年7月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簽署法案,禁止在該州餐廳中使用反式脂肪,該法案將於2010年正式生效。 美國 2005年,美國一個推動禁用反式脂肪的非營利組織控告卡夫食品,要求該公司在奧利奧餅干中停用反式脂肪。卡夫食品同意尋求替代反式脂肪的材料後,該組織撤銷控訴。 2006年,華盛頓的非營利組織「公眾利益科學中心」控告肯德基在其食物烹調過程中使用反式脂肪。肯德基於2006年宣布,2007年四月前會將該餐廳美國連鎖店使用的反式脂肪替換成大豆油;其加拿大連鎖餐廳也宣布了類似的措施。 2007年1月,麥當勞宣布該餐廳美國連鎖店的薯條正在試驗改用非反式脂肪來油炸,若效果良好將會推廣到全美國。 面對「公眾利益科學中心」於2007年5月的控告,漢堡王宣布自2008年底起在美國各分店改用非反式脂肪。
亞洲區
有少數日本、香港、台灣的傳媒和網頁有提及反式脂肪對健康之影響。但大體而言亞洲區仍未有高度關注反式脂肪禁用之立法事宜。市面上仍不斷有大量加工食品含反式脂肪。 台灣行政院衛生署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於脂肪項下標示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 2008年在中國的兩會上,杭州政協委員曾提交了一份《關於在中小學中限制銷售碳酸飲料和高熱量高脂肪零食》的提案。該提案提出應限售富含反式脂肪的零食和飲料。 「 哈佛大學營養師指出:「我們保守估計,假如美國人飲食以天然、沒有氫化的菜油取代『部分氫化植物油』,可避免每年有3萬人因提早罹患冠心病而死亡,甚至有證據顯示這人數達至每年近10萬。」即每天可避免約有82至274人提前死亡。 」 ——香港明報資料室2006年6月15日 「 某些餐廳誇稱僅使用「純蔬菜油」,但它們不可能告訴你它們所使用的油可能含有高達40%的反式脂肪。不過,只要朝廚房偷窺,你就可以看到尚未熔化的這些油是以半固態的方式運送。這正是油已被氫化,也就是以高溫與高壓將氫氣強制灌入油的暗示(除非那桶白色脂肪是豬油,那就另當別論)。更糟糕的是,在我們以高溫油炸食物時,也會形成少量的反型脂肪,因此你可能在家裡就已經在自行製造反型脂肪了。 」 —— 《乳酸菌,你們還活著嗎?84個跟美食有關的科學謎題》,羅伯特.沃克/著
中國政府的最新反應
2010年11月,中國衛生部正式對反式脂肪酸問題進行了回應,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1月9日表示,衛生部已組織開展反式脂肪酸風險監測評估工作,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將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程序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張堅介紹,2003年營養食品所就已經開展對我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監測。初步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在0.6克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報道的水平。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議「反式脂肪酸最大攝取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張堅說,這個1%折算出來大概一人一天的限量在2克左右。
中國數據
50多年前,即有學者認識到植物氫化油的危險性。1957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科學家A ncel K eys在《柳葉刀》上發文,稱氫化油所含反式脂肪酸會導致心臟病。油脂企業則反戈一擊,稱動物油脂才是健康殺手。 反式脂肪酸的危險性引起學界廣泛關注,是30年前的事。文章開頭所述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的調查結果公布前的1990年,荷蘭營養研究人員M artijnK atan等,將每日膳食的反式脂肪酸量控制在33-34克左右,3周後發現,血清中的「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增高。這意味著,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的危害,比動物油脂中飽和脂肪酸更甚,飽和脂肪酸只減少「好」膽固醇,不增加「壞」膽固醇。 美國農業部迅速跟進,設立基金研究本土情形,驗證了M artijnK atan「抑好增壞」的結論,但並不認為反式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危險。 而今,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已有公論:可能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干擾必需脂肪酸的代謝,抑制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03年版《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中建議,「反式脂肪酸的最大攝取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 中國的氫化技術是舶來品,中國人對氫化油危害的認識也滯後於歐美。出版於1986年的一本油脂技術書中,雕鴻蓀這樣寫道:反式異構酸(注即反式脂肪酸)的營養價值問題,一直引人關注,很多研究結果說明,長期食用氫化油,於人體血清中甘油三酯及膽固醇的含量沒有顯著變化,即對人體不存在問題。到1990年代,油脂類專業期刊上有關反式脂肪酸的文章,基本停留在翻譯、綜合階段。 進入21世紀,中國官方和研究人員紛紛就中國人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等問題進行調查。2008年衛生部發布的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單列一小節建議人們遠離反式脂肪酸。內稱,由於膳食模式不同,我國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目前遠低於歐美等國家,其所提供能量的比例未超過總能量的2%,尚不足以危害機體,但也應盡可能少吃富含氫化油脂的食物。 衛生部的數據顯示,中國人的反式脂肪酸日均攝入量是0.6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學專家李再貴認為,這個數據值得分析,「基數中包括數量巨大的農村人口,但他們平時很少吃蛋糕、喝咖啡、吃蛋黃派,接觸到反式脂肪酸的機會不多。在城市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每天的攝入量可能遠遠超過國際標准,即2-3克。」「比如某種餅干,如果含油量為20%,按反式脂肪酸占油脂總量20%這個平均水平算,你吃100克餅干,可能就有4克反式脂肪酸。」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營養專家認為,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幾乎為零,很難被人體接受、消化,容易導致生理功能出現多重障礙,是一種完全由人類製造出來的食品添加劑,實際上,它也是人類健康的「殺手」。主要表現在——
降低記憶力
研究認為,青壯年時期飲食習慣不好的人,老年時患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反式脂肪酸對可以促進人類記憶力的一種膽固醇具有抵製作用。
容易發胖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容易在腹部積累,導致肥胖。喜歡吃薯條等零食的人應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會造成明顯的脂肪堆積。
易引發冠心病
根據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臟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HDL)的含量下降。
容易形成血栓
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人體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導致血栓的形成,對於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來說,危害尤為嚴重。
影響生長發育
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過多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研究發現,胎兒或嬰兒可以通過胎盤或乳汁被動攝入反式脂肪酸,他們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響生長發育。
影響男性生育能力
反式脂肪酸會減少男性荷爾蒙的分泌,對精子的活躍性產生負面影響,中斷精子在身體內的反應過程。
影響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對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影響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對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反式脂肪酸還會對青少年中樞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