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潔公司的營銷戰略是什麼
PVP原則,是寶潔的核心!先搞清楚這個!
2. 寶潔的市場營銷策略
寶潔公司進行差異性市場定位策略,就是把產品的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細分市場,從中選擇兩個以上甚至全部細分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並未每個選定的西恩市場制定不同的市場營銷組合方案,同時多方位地分別開展針對性的營銷活動。也就是採取全面進入市場策略。像寶潔公司的產品線很寬,譬如它涉及洗發水、清潔劑、肥皂、牙膏等等;也很深,譬如單單洗發水這一種產品,就有海飛絲、飄柔、沙宣等等。
寶潔公司的品牌達到300個之多。在這個龐大的品牌體系中,寶潔並沒有成為任何一種產品的商標,而是作為出品公司對所有品牌起到品質保證的作用。多品牌戰略的實施,使寶潔在顧客心目中樹立起實力雄厚的大家族品牌形象。
寶潔公司實施的多品牌戰略有助其最大限度的佔有市場,根據規律,當單一品牌市場佔有率到達一定高度後,要再提高就非常難,但如果另立品牌,獲得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就相對容易,這是單個品牌無法達到的。
另外,寶潔公司的品牌營銷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寶潔的多種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種產品簡單地貼上幾種商標,而是追求同類產品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化,包括功能、包裝、宣傳等方面,從而形成每個品牌的鮮明個性。這樣,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市場就不會重疊。
以洗發水為例,海飛絲宣揚的是去頭屑,「頭屑去無蹤,秀發更出眾」,飄柔突出「飄逸柔順」,潘婷則強調「營養頭發,更健康更亮澤」,「沙宣」是專業美發,「伊卡露」是染發,於是寶潔構築了一條完整的美發護法染發的產品線,最大限度的瓜分了市場。
3. 寶潔公司案例分析
寶潔公司品牌失敗案例分析 品牌延伸的三大危害 《英才》文•路遙
三載的努力,一朝化成泡影,而同樣的故事又上演了。一如幾年前的潤妍,寶潔公司三年花費10億力推的沐浴產品激爽(Zest),以停產退市告別中國市場。
恐怕沒有人能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2002年6月,當寶潔公司推出激爽的時候,以其特別的路演吸引了無數媒體和大眾的目光。甚至引起了營銷界關於「事件營銷」的討論。
但寶潔公司如今卻無奈地宣布:「出於長遠發展的戰略考慮,寶潔公司已經決定從2005年7月起,停止激爽的生產。」
至於失敗的原因,寶潔公司「激爽」品牌的中國對外事務部公關經理王虹這樣解釋:從市場份額上看,「激爽」沐浴露遠遠不如「舒膚佳」和「玉蘭油」,集中精力做大後兩個品牌是公司此次進行資源整合的初衷。
想當年,激爽曾以一個新品的姿態闖入全國沐浴品牌前十名,並拿下了接近2%的市場份額,甚至公開與沐浴產品老大六神叫板。
但消費者並不買賬。數字顯示:激爽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其在超市與對手六神的競爭,也基本以失敗告終。這相比於三年10個億的廣告投放來說,顯然是一個高投入低回報的產品。
專家分析
激爽的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其廣告訴求的超前性。類似「新奇和刺激的體驗」的沐浴概念並不被普通消費者接受,因為,目前中國大多數消費者對沐浴的概念還停留在清潔除菌的層面。
競爭必然導致優勝劣汰,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因此,激爽品牌的失敗是正常的。正如人不能因噎廢食,不應該因為一兩個品牌失敗,就歸咎於寶潔品牌戰略的失敗。
除激爽外,寶潔旗下還有3個沐浴品牌:玉蘭油、舒膚佳和飄柔。其中前三者都是採取的品牌延伸策略,即在原來成功的大品牌基礎上進行品牌延伸。
拿海爾來說,集團將「海爾」這個品牌從電冰箱延伸至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電腦、手機等眾多產品,利用了原來海爾的品牌優勢,這是一種品牌延伸。
品牌多元化則是細分市場的一種策略。它不一定是跨行業或產業的。像寶潔,它是在家化領域里,只是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它不是使用同一個品牌,而是使用不同品牌。
激爽品牌在沐浴市場沒有成功,只能說這個激爽品牌的市場定位有問題,所以消費者不買賬。但這不是寶潔品牌多元化的問題。
中國的企業,要警惕的就是多元化過程中的品牌延伸策略。盡管品牌延伸策略在產品投放初期有不少積極作用,但是長期看來,會帶來三大危害:
第一,品牌延伸會損害已有的成功品牌,人們會覺得你不務正業了,原來的品牌會逐漸變得模糊和令人不可信。
第二,品牌延伸同時會連累你的新產品,人們會認為你不是干這行的料,因此,對於新產品,品牌延伸使人們產生不專業的形象,這對新產品沒有好處。
第三,品牌延伸意味著多元化或推出更多的花色品種,違背聚焦戰略和專有戰略,分散了公司有限的資源,結果是一樣也做不好。
所以,以海爾和娃哈哈的品牌延伸策略為例,這很可能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極有可能損害既有的品牌。這是許多中國企業應當警惕的、也是應當向寶潔公司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