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豆種子的七天觀察記錄是怎麼樣的
第一天 種子發芽。
第二天 根逐漸長長。
第三天 根逐漸長長,長出根毛。
第四天 長出葉子。
第五天 莖逐漸長長。
第六天 莖更長了。
第七天 幼苗伸出孔外。
『貳』 種子市場競爭對手調查主要調查哪些內容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盡量掌握競爭對手的下列情況:
(1)同行業競爭內者的數目、種子生產規模、容種子質量以及競爭者同類品種在市場的佔有率和未來的變化趨勢。
(2)競爭者的經營管理水平、銷售途徑、銷售方法、促銷措施、銷售組織和供種能力。
(3)競爭者種子的成本、售價、利潤等。
(4)競爭者品種的質量、包裝、商標。
(5)競爭者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中的能力。
『叄』 種子市場需求調查主要調查哪些內容
種子市場需求調查主要調查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了解一定地區范圍內的各種作物的種植面回積答和品種情況,所需各品種的數量及其變化趨勢。在商品種子交易不完全的地方,還應考慮農戶自留種子的比例。
(2)市場對種子的質量、包裝、運輸、服務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3)本單位銷售的種子的覆蓋面,以及自己和競爭對手同一類型品種在市場上的佔有率。
『肆』 種子市場調查的方式有哪些
種子市場調查的方式一般包括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等方式。
(1)普查。普查是對研究對象中全部單位進行逐個的調查。普查雖能獲得有關市場總體的全面資料和數據,准確性高,但工作量大,需要時間長,耗資多,只適於較小范圍的調查。
(2)重點調查。重點調查是在調查對象中選定一部分重要的單位,或者對在總體某項標志總量中占絕大比重的一些單位進行調查。這種調查方式能以較少的人力和財力,較快地獲得調查資料,但由於被調查單位沒有普遍的代表性,用其調查結果推斷總體就要特別慎重。
(3)典型調查。典型調查是在調查對象中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或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調查。這種方式的關鍵是按調查目的選好典型。典型調查單位較少,調查內容比較靈活,有利於研究新問題,查明所調查問題的原因。但調查單位是依調查者主觀判斷的標准確定,用典型調查的綜合指標推斷總體的綜合指標,不能說明推斷結果的精確度。對要求調查結果有明確精確度的,不宜採用典型調查。
(4)抽樣調查。在調查對象總體中,按照隨機原則抽取一定數目的單位進行調查,並以其結果推斷總體的調查方式。其形式有:
①簡單隨機抽樣。對調查對象總體單位不經任何分組、排隊,完全按純粹偶然的機會從總體單位中抽取樣本,通常採用抽簽或亂數表的方法抽取樣本。
②等距抽樣。是先將調查對象總體中的每個單位排列編號,再根據總體單位總數和樣本單位數計算出抽樣距離,最後按抽樣距離機械地抽取樣本。
③分層抽樣。是將調查對象總體中的單位按一定的標志進行分層,然後從每一層中隨機抽取部分樣本的方法。
④分群抽樣。先將調查對象總體中的單位,按某個標准(如地區、單位)分為若干群,然後從所有群中抽取樣本群,抽中的每群內所有單位均為所抽的樣本單位。
『伍』 2017年大豆種植 大豆種子有什麼好的品種如何選擇
東北地區是我國的大豆 主產區,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許多農民重新種起了大豆,但是相關品種的選擇和種植技術卻困繞著這些農民。前幾天,一位來自黑龍江黑河的農民聯繫到記者,希望記者能幫忙聯系專家,推薦一些適合北緯48°-50°地區種植的大豆品種,並傳授一些播種、施肥技巧,以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為此,本報記者連線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天富,針對該地區的適種品種和種植技術進行了探討。
黑龍江黑河農民楊永和:
有啥好品種?技術咋解決?
制圖:莫志超
□品種要能適應北緯50°附近地區的自然條件
□種植技術上保證大豆優質高產
「這么多年不種大豆,我都不知道該咋種了。」近日,記者接到了來自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農民楊永和的求助電話。「前些年都在種玉米 ,今年一部分地開始改種大豆了,明年可能要全部種上大豆。」楊永和說到,「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一個是發愁沒有好的品種,還有就是缺少種植技術,想請專家支支招。」
據了解,跟楊永和面臨同樣問題的農戶不在少數。今年,黑龍江省積極響應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在黑河地區開展玉米轉種大豆的試點,很多農民都重新種起了大豆,但至於能不能種好,農民心裡還是沒底。
「我現在種植的品種是『黑河43』,也是我們這邊目前的一個主栽品種,但我感覺應該還有比這更好的品種。」楊永和對記者說。
黑河市位於北緯50°地區,屬於第四至六積溫帶,有效積溫可達2300℃,無霜期在110天左右。「相比玉米,我們這里實際上是更適合種大豆的,但是我希望大豆的蛋白質含量能再高些,所以想找找看有沒有專門適合我們這里氣候條件的優質大豆品種。」楊永和說道。
「而且即便現在就有了好品種,種植技術的缺乏也是個問題。」楊永和又補充道,「今年整個種植過程中,啥時候種、怎麼種、施多少肥,我都是摸索著來的,本來就很久沒種了,也找不到專家。像今年我只種了300垧,明年要擴大到1500垧,怎麼種還真是個大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天富:
品種有很多,技術不用愁
適合北緯48°-50°種植的大豆品種
□要根據實際積溫情況來選擇品種
□注意秋整地、適期早播、合理密植,產量不用愁
要想解決這位農民的疑問,我們需要來分析一下黑河地區的地理環境。
我國北緯48°-50°之間的地區,是高緯度寒溫帶地區,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高寒地區。這些地區土壤肥沃、雨熱同季,適宜大豆生長,氣溫冷涼,病蟲害不易發生,少有農葯殘留,是我國主要的商品大豆生產基地,對保障我國糧油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寒地區無霜期較短,活動積溫是影響大豆品種布局的主要因素,而積溫不僅與溫度有關,還與海拔高度有很大關系。由於區域內山脈和平原交錯分布,地形復雜、地域廣泛,加上這里種植的大豆品種生育期跨度在85-120天左右,生育期類型比較豐富,品種數量也較多。
所以,要明確這一生態條件比較復雜的區域內適宜種植的大豆品種,還需藉助積溫帶來具體說明。在這一緯度范圍內,共有第四積溫帶(2100℃-2300℃)、第五積溫帶(1900℃-2100℃)、第六積溫帶(小於1900℃),我列出了幾種適宜各積溫帶種植的大豆品種。這位農民可以按照當地的實際積溫情況選擇對應品種,切忌越區種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選擇了適宜的大豆品種是獲得高產的第一步,而合理的栽培方法更是高產的有力保障。由於高寒地區氣候和生態條件比較復雜,各地具體的栽培措施也有一定差異。但有一些可以共同把握的總的原則:
盡量秋整地,東北地區易發生春旱,所以建議盡量做到秋整地,在入冬前把壟起好,達到播種狀態。有利於保墒促進苗齊苗勻。
選擇生育期適宜的品種,產量都是建立在能正常成熟的前提下的,切忌越區種植,造成經濟損失。
搶抓積溫,由於高寒地區無霜期較短,所以應適期早播,充分利用有限的活動積溫。
合理密植,高寒地區大豆品種與南部大豆產區的品種相比單株比較弱小,主要靠群體數量增產。所以,要保證田間保苗數量。建議第四積溫帶公頃保苗株數不少於30萬株,第五、六積溫帶在35-40萬株較為適宜。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栽培模式,北部高寒地區主要的栽培模式有壟三栽培、平播、大壟密植和小壟密植。壟的主要作用是排水、增溫、透氣便於除草;平播的優勢是群體密度均勻,單株平均佔地較大,利於單株生長,但不利於排水和除草。大壟密植和小壟密植都是將壟作和平播有機結合的栽培模式,壟上密植,壟溝排水、通風、便於行車中耕。既抗旱又防澇,但是對機械力量的要求較高。請大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栽培模式。
『陸』 玉米種子市場現狀調查 內容要求包括:市場環境、市場需求情況、市場供給情況,並針對一個具體的品種進行定
網路搜搜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玉米期貨價格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中國政府在保護農民利益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決定,以國儲高價收購現貨的方式,把國內玉米價格提高到了全新的水平,冬去春來,2010年國內玉米市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即深加工擴張後又一輪全新的契機)我們將通過基本面的分析具體了解2011年度國內玉米的供需形勢。
全球玉米供需情況
千公頃,千噸
從全球供需形勢看,如果美國和中國二大主產玉米的大國都出現了供應短缺,那麼其他主產地區也不可出現恢復性和替代性的產量增長,主要原因在於種植面積和規模有限。玉米現貨的貿易趕不上價格的走高,後期可供想像的空間非常廣闊,從全球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大量發行貨幣以保持經濟穩定,目前的資金投放量是07年以來的數倍,這些資金進場,會推動價格出現放大性的走勢。所以美盤玉米的上漲才是冰山一角,後期的價值將會更高,糧食危機的時代或許將從玉米身上開始。
三、國內玉米市場的變化
由於今年國內玉米增產,所體現出來的目前價格比較平穩,從種植結構上看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玉米已經開始上市,而東北的玉米將在10中旬至11月以後才能大量的上市,所以目前南方企業采購的多為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玉米,而上述地區的產量大約在8000萬噸左右,從國內的消費量上來看(月消費量在 1700-1800萬噸)只夠維持4個月的消費量,也就是在春節期間華北和黃淮地區的玉米將會消化殆盡,而東北的玉米一直都存在著運輸的瓶頸問題,那麼在明年的4月份將會出現開始進口玉米的現象,我們看到目前美國玉米已經高出國內400-600元的價格,國內玉米幾乎沒有下行空間,那麼東北玉米從總量上看可以維持國內到9月份的用量,但是也幾乎消化為零,而且今年國內的庫存形勢發生改變,東北的玉米不一定能夠全部轉化為流通量,那麼後期東北的優質玉米將會價格昂貴,對於現貨企業來說目前將是采購的難得的機會。
四、政策性的因素
1、我們認為國家今年不大可能會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前兩年由於玉米價格偏低,國家才實行臨時收儲政策,而今年價格已經不低了,並且國儲和地儲手中的余糧也已經所剩無幾,那麼在政策性的提高價格已經意義不大。
2、儲備糧的補庫應該是實在必行的,國家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庫存,這對玉米價格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3、深加工方面國家可能會出調控政策,繼續砍深加工企業的用量,而飼料消費是一定而且是必須保證的。
4、中國的宏觀經濟保持向好,會繼續推行保增長,促民生的政策,財政貨幣方面不會出現極端的收口政策。
五、技術分析和時間周期
美盤玉米期貨指數圖,2010年9月初,美盤玉米價格突破了盤整了2年多的底部箱體之後開始向上突破,中長期的買入機會已經開始表現無疑,隨著基本面的利好和資金的推動,美盤玉米迎來了牛市行情的基礎,期貨價格剛剛啟動,其遠期的價格空間應該直指前期高點800美分的關口,既然我們認為玉米的牛市基礎已經成立那麼前期高點應該作為參考指數,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後期的變化會比想像的還要高,目前玉米已經不是爭面積所能決定的問題了,那麼遠期價格應該出現在1000美分的高度。正所謂小荷才露尖尖角,後期漲勢當破頭。
國內玉米期貨分析:1、從基本面分析,首先是國內玉米出現了供需失衡,產生了一定的缺口,那麼截止到2011年9月底,國內玉米將會達到最緊張的程度,國內玉米期貨價格將會達到2600-2800元的高價。
2、國內外玉米期貨價格都呈現出正向基差排列,近遠期價格還會不斷擴大。
3、玉米的價格走勢直接影響著豆粕的價格,豆粕的漲勢可期。
4、從中國和美國玉米兩大主產國來看,其庫存消化殆盡,都存在著補庫的可能,所以利多因素將會長期支撐期價,其上漲的周期將會延長。
5、與玉米相鄰的大豆,小麥,棉花等品種都會出現爭奪種植面積的補充上漲,其庫存同樣在進一步的消化當中,所以,容易出現各品種輪動上漲的格局。
總結,國內玉米即上一次深加工擴張玉米用量之後,又出現了一次革命性的消費擴張,玉米期貨已經呈現出了歷史性的牛市行情,無論是美盤還是國內都會在後期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於企業正是買期保值的最好時期,作為投資者將是發現價格的巨大歷史機會,所以已經到了逢低買入,長期持有的決定性時刻了。
我們需要對中國玉米的供求平衡表加以重點的說明,需求的增加核心在於飼料用玉米的需求。首先根據2009年飼料工業協會的數據進行估算,2009年全國飼料總產量達到1.48億噸,同比增長8.4%。其中配合飼料產量為11 535萬噸,同比增長8.9%;濃縮飼料產量為2686萬噸,同比增長6.2%;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量為592萬噸,同比增長8.5%。按照各種飼料配比玉米的比例來看,一般濃縮飼料需配比4倍的穀物原料,而預混料則須配9倍的穀物加蛋白質成為配合飼料,全年摺合配合飼料的產量為30885萬噸。配合飼料中含有50%的玉米(小麥、碎米等其他原料的替代有可能增加),因此最終可推斷國內玉米的需求規模在15442.5萬噸,當然國家公布的數據有很大程度上出於國內平衡,相對比較保守。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另外一個角度計算。
2010年度,我國進口大豆數量超過5000萬噸,進口大豆全部用於壓榨,其壓榨了4000萬噸豆粕,但是我們依然沒有看到國內豆粕有擠庫的現象,而且全部都被飼料企業所消化,那麼以全部用量按照配合飼料進行推算,其中豆粕的含量佔到了12%-15%,以12%的比例推算全國的飼料產量應該在3.3億噸(主要是雜粕替代用量一部分),而配合飼料中的玉米的比重佔到了5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為1.65億噸。以15%的比例推算全國的飼料產量應該在2.66億噸,而配合飼料中的玉米的比重佔到了60%,所以推算出玉米用量為1.59億噸。所以可以算出大體上國內的玉米飼料用糧應該在1.6億噸以上的水平。這樣的用量已經是前幾年國內玉米的總產量了。
2010年國內玉米深加工上也有所增加,其中吉林黃龍,吉林大成等企業都增加了用量,國內玉米深加工上的用量大體在4000萬噸左右。
通過供需平衡表我們可以推算出一個事實,國內玉米整體的平衡的局面將會改變,前幾年國儲和地儲年結轉庫存都在4000多萬噸左右,而到2010 年國內的玉米結轉庫存將到了歷史最低點為701萬噸,庫存消費比為3%,那麼明顯的反應出一個問題就是下一年度,中國的玉米將會更加緊張。如果下一年度結轉庫存不足100萬噸或者接近為0,那麼中國就需要通過大量的進口美國玉米來滿足國內的需求。我們預計中國在下一年度將會進口美國玉米達到500-800 萬噸。我們所做的供需平衡是在今年沒有天氣問題的豐收狀態下作出的預估,可以說下年度國內玉米的供求十分緊張,玉米長期看漲。另外在下一年度還必須要保證國內的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天氣良好,這也為遠期的玉米期貨行情增加了很大的風險升水。
我們在看一下美國農業部給出的中國玉米平衡表的數據,可謂是天差地別,尤其是中國玉米的結轉庫存不斷的被提高,其數據的本身在於迷惑國人的眼球,當俄羅斯小麥出現天氣災害後,美國小麥期貨大幅上漲,而美國農業部卻大幅下調美國玉米的結轉庫存,並且連續的下調本年度美國玉米的產量,其本身的根源在於看到了巨大利益的背後來提高美國玉米的價格,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以往美國玉米在亞洲地區銷售的競爭對手主要是中國,而今年中國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明年還需要大量的進口,那麼美國玉米的價值被大幅度的提高了,其價格與價值是相對應的,所以美國玉米提前發動跨年度的上漲行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美國及國際玉米市場供求形勢分析
2010年10月8日,美國農業部意外的調低了2010/2011年度的美國玉米的單產和結轉庫存,單產下調到155.8蒲,9月份為 162.5蒲,8月份為165蒲,本次下調的單產比8月份降低了6%。年度結轉庫存更是9.02億,庫存消費比為6.6%為15年來的低點,僅次於 95/96年度的5%,因為美國農業部對作物的產量報告延續到1月份才宣告為最終的產量,在後兩個月內不排除繼續下調的可能。美國農業部似乎在像市場上傳遞著一個信號,玉米市場供應危機的到來,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玉米的供需平衡表。
一、中國玉米供求形勢
首先,我們從今年國內國內玉米的產量形勢來分析。2009年國內東北玉米主產區遭遇了嚴重的旱情影響,造成了減產2000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當年的玉米產量為1.66億噸。但是實際由於玉米的品質較低和容重很差,實際的產量應該達不到1.6億噸,今年國內東北玉米主產天氣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區遭遇強降雨影響外,其他地區玉米都出現了豐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龍江增產較大,大約增產1500-2000萬噸。而華北地區及黃淮地區種植面積與去年相同,產量也與去年大體持平,那麼整體上國內增產大約在2000萬噸,我們產量為1.86億噸。主要體現在今年國內玉米天氣良好,沒有出現大面積早霜,玉米的品質是近幾年來最好的情況,容重較高,而且水分偏低,出糧率好於預期,國內東北的增產主要還是增加在流通量上,相比09年國內的減產主要也是減少在流通量上。
其次,在庫存結構上,我們看到2010年國家為央企補貼70元收購玉米(主要是運輸補貼)。其政策的倒置許多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不敢貿然進入國內的玉米市場大量收購,對市場影響較大,這樣國內的玉米又大量的集中在了國儲手中。在今年國內的玉米無論是飼料用糧和深加工方面都比09年大幅增加,所以國儲通過多次拍賣,成交依然活躍,而且價格也是節節走高。目前國儲玉米還剩672.79萬噸,跨省移庫剩28.4萬噸。由於10.1後期新年度的玉米開始上市,那麼我們合算截止2010年9月底,國內的玉米庫存量為701.19萬噸。截止到10.1我們了解中國的飼料企業玉米的庫存儲備在1個月-1個半月,這和往年相比庫存結構也是基本偏低的局面。
我們根據調查得出的數據,測算了中國國內的玉米供需平衡表,而且需要重點闡述中國玉米在飼料用糧上的擴張。
第三,國內需求的巨大,奠定了牛市的基礎。從上圖表中和國儲拍賣玉米的成交量上,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2010年全國畜牧業出現繁榮的景象,肉,蛋,奶等領域價格全面走高,豆粕和玉米的需求量被不斷的放大,其中玉米的飼料需求達到1.6億噸。飼料消費已經接近了2010年當年的產量,由於小麥價格高企,小麥替代玉米的作用明顯減少,同樣倒置玉米的需求量增加,另外今年中國創紀錄的進口了150萬噸美國玉米。
『柒』 種子市場消費者行為調查主要調查哪些內容
種子市場消費者行為調查主要調查下列內容:
(1)購買者類型調查版。調查到本單位購買權種子的是以單位購買還是個人購買,各佔比例多少。
(2)購買者價格敏感性調查。調查購買者對本企業銷售不同品種種子的價格反應;某個品種種子在不同的「經濟生命周期」中所採取的定價原則,即新老品種種子的定價是否合適;價格戰略對種子銷售量有何影響。
(3)購買者購買動機調查。調查是什麼因素影響購買者的決策,是自主選擇購買還是被動宣傳購買;哪種推銷方式對購買者的購買行為產生了影響。
(4)購買者對品種的態度調查。調查銷售品種的特徵特性、適應范圍及主要栽培技術購買者是否掌握;購買者對品種的評價、意見和要求;銷售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生命力如何。
(5)購買者對包裝的態度調查。調查種子的包裝是否輕便、安全、便於運輸;商標是否美觀、便於記憶和分辨。
(6)購買者購買習慣調查。調查購買者是否認准一種商標,以及購買地點和時間的選擇。
『捌』 種子市場環境調查主要調查哪些內容
種子市場環境調查,主要分政治環境調查和經濟環境調查兩方面內容:
(專1)政治環境調屬查。主要包括:政府已頒布的或即將頒布的農業生產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國家和地方農業發展規劃,特別是與種子經營有關的價格、稅收、財政補貼、銀行信貸政策等。
(2)經濟環境調查。如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情況的影響,農民收入狀況、農業產業情況及發展趨勢等。
『玖』 種子市場的調查方法有哪些
種子市場常用的調查方法有詢問法、觀察法、實驗法等方法。
(1)詢問法。通過走訪、函件、電信等手段以獲得資料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請求對方回答要調查問題的事實、原因和意見。比如詢問用種戶對品種、質量、價格、包裝、供種點、服務等方面的要求和意見,這種調查方法較靈活、直接,資料的真實性也較高,但函件調查的回收率一般較低,回收時間較長。採用這種方法,需要選好被調查人,並給調查人以啟發和鼓勵,以求合作。
(2)觀察法。是調查者親臨現場對調查對象行為及特點進行觀察、記錄、搜集資料的一種方法。觀察法由於是直接調查現場事實,調查結果比較接近實際,准確性高。它要求調查人員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記憶力。不足之處是對調查問題的觀察要用較長時間才能取得結果,對於被調查者內在因素的變化,不一定都能夠觀察出來,往往要同詢問法結合應用。
(3)實驗法。是通過對研究的問題進行試驗對比,以獲得種子市場信息資料的一種方法。市場調查常用的試驗法有:
①縱向對比實驗法。它是對前後不同時期的同一問題的觀察比較,以了解試驗效果。如某種子公司在小麥種子銷售後期,為減少種子積壓,不造成較大的虧損,進行八折降價試銷,半月後計算結果,如果銷售量增長較大,對於大量積壓的種子,效果是好的:若積壓量太多,降價的幅度又不大,銷售量增長不多,則需要考慮再降價試銷。
②橫向對比試驗法。它是同一時間兩組不同條件的對比試驗。一組是按常規條件進行的對比組,另一組是按試驗條件進行的試驗組。如某種子公司研究不同包裝方式對銷售和經營效益的影響,可以把原來的大包裝作對照,不同類型的小包裝作為試驗組,同時進行試銷試驗,以考察小包裝方式的銷售效果。
③隨機比較實驗法。是試驗材料抽選和安排都隨機決定的實驗法。如種子公司為確定經營的品種類別、數量及銷售地區范圍,經常要在不同地點進行品種示範試驗,可採用此法。
『拾』 大豆種子有何特點
外觀:像我們的腎臟
裡面:兩片肥厚的豆瓣(叫子葉,含有種子萌發所需的養料,所以大豆是雙子葉植物),連接豆瓣的結構叫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胚軸(將來發育成連接根和莖的部位)和胚根(將來發育成根),胚芽、胚軸、胚根、子葉統稱胚,是新一代植物體的幼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