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工商大學會計系
北工商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會計專業了!就業率幾乎100%。當然你得進去全英班或考注冊會計師,這樣才有出路!關鍵看自己的努力了!
現在的會計大一到大三在良鄉校區,大四到阜成路的本部上.但你們那會就不一定了,要蓋新宿舍樓吧
下面是會計學院的簡介。。。
一、 會計學院的使命
(一) 會計學院的產生
北京工商大學會計學院是在原北京商學院會計系與北京輕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會計教研室合並的基礎上產生的,她成立於1999年9月。北京商學院會計系與北京輕工業學院經濟管理系會計教研室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合並後成立的會計學院秉承了原兩校的優良傳統,整合能力強,團隊意識濃烈。
(二) 會計學院的市場定位與發展目標
會計學院以市場經濟體制為背景,視人才培養為產品生產,視人才需求為市場導向,謀求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對接,從更高的角度來明確會計學院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戰略:(1)中國會計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只有在市場上立足,才能談得上會計學院未來發展,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2)會計學院目前所面臨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因此需要分析和明確我們的競爭優勢與不足,從而提出與我們的內外環境相適應的戰略目標;(3)我們的目標是為市場生產、推介一流的產品,提供一流的服務。
為此,我們需要改革,需要發展,需要謀求整體優勢,需要樹立我們自己的品牌。
二、 會計學院的組織機構
(一) 會計學院的領導機構與職責范圍
目前,會計學院的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這是一個精誠合作的整體,在管理上既有分工,又強調合作,視效率為生命,視效果為價值標准,其工作重點既主內又主外,既強調內部管理再造又強調外部市場對接,將教師授業水平的提高與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融為一體。
院務會分工的大體框架如下:
黨總支書記 黨務、教學管理
黨總支副書記 辦公室、學生管理
院長 總體管理、外聯
副院長 研究生管理
副院長 科研、情報資料
(二) 會計學院的組織框架
會計學院以教學為核心、科研為龍頭來規劃其組織框架。從職能上分為三大類,即日常行政管理機構、教學研究機構和輔助機構。
(三) 教學研究部簡介
經過調整,現在會計學院下設四個教學研究部:會計學教學研究部、財務學教學研究部、審計學教學研究部、會計電算化教學研究部。
三、 會計學院的師資狀況
(一) 師資結構
會計學院的發展離不開全院師生的努力,尤其是廣大教職員工的辛勤工作與敬業愛崗。合並後,會計學院的師資規模日益壯大,師資水平不斷提高。
截止2000年初,會計學院現任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共44人(不含離退休及返聘教師)。
四、 會計學院的教學體系與教學管理
(一) 會計學院的教學層次
會計學院的教學層次由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及留學生教育等幾個層次構成,其中碩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在職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兩個層次。
(二) 會計學院專業建設
會計學院的專業建設主要表現為兩個層次,即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具體為:
1. 碩士研究生專業研究方向,主要有:
(1) 會計理論與方法
(2) 財務理論與方法
(3) 投資管理理論與方法
(4) 成本與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
(5) 會計電算化理論與方法
(6) 審計理論與方法等。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也在逐步地調整過程之中。
碩士研究生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
(1)財務與會計研究方法論專題研究
(2)會計理論研究
(3)財務理論研究
(4)成本與管理會計理論專題研究
(5)會計電算化理論與方法研究
(6)投資理論專題研究
(7)審計理論專題研究
(8)會計專業英語等。
2.本科生層次主要設置三個專業,它們是:
(1) 會計學專業
(2) 財務管理學專業
(3) 注冊會計師專門化專業。
這些專業在教學上本著「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的原則,強化學生知識體系與應用能力,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有: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學、管理會計學、企業財務學、成本會計學、審計學、會計電算化、財務報表分析與解釋、證券投資學、管理咨詢、財務與會計理論專題研究。針對不同的專業,在上述課程開設上又各有其側重點,並相應制定不同體系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
(三) 會計學院教學管理所取得的成績
會計學院在教學體繫上大膽改革創新,並取得驕人的成果。主要有:
1.1988年,《商業會計學》被評為原國內貿易部部級優秀課程;
2.1994年,《改革學生實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獲北京高校系統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3.1995年,《企業財務學》一書被評為部級優秀教材一等獎,《會計學原理》被評為優秀教材三等獎;
4.1996年,《企業財務學》課程被評為院一類課程;
5.1996年,會計學學科被原國內貿易部評為部級重點學科;
6.1997年,《多方著手,謀求全面發展的新思路》獲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7.1997年,《企業財務會計》和《會計學原理》兩門課程同時被評為院一類課程。
8.截止1998年底,利用近三年的時間完成系列化教材建設,進行第二輪教材的更新,全面出齊了10本書,它們是:《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學》、《企業財務學》、《管理會計學》、《審計學》、《計算機會計》、《會計制度設計》、《財務報表分析》。這套書的出版,是對我院多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的總結,出版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並廣受好評;
五、會計學院的科研學術活動回顧與展望
會計學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有賴於一支研究能力齊整的科研隊伍,在老一輩的帶領下,通過不懈努力,已形成了自身的科研特色與科研群體。
(一) 會計學院的科研特色
1. 面向市場搞科研,實現科研、創收、創品牌、豐富教學內容一體化;
2. 堅持團隊作戰與個人自發相結合的科研方式,謀求形成與提高每個(一批)教師各自的「核心研究主題與能力」;
3. 追求高品位,體現理論研究橫向交融化與縱向系列化
(二) 會計學院的科研管理方法
1. 在充分尊重個人意願、特長、潛力的前提下,通盤考慮會計學院的科研發展戰略、學科走勢、科研的優勢與不足等,清晰、明確會計學院每位教師的「核心研究主題或方向」。在此基礎上,制定個人一至兩年的科研目標、思路、方案.以此形成會計學院最基本的科研規劃。
2. 有計劃地設置會計學院「年度科研規劃」,明確以會計學院為單位的整體科研課題、工作方式與進度。每年為此要有專門的科研預算。
3. 探索形成會計學院科研骨幹(學術帶頭人)機制和科研激勵機制。
4. 認真組織國家級項目的申請、報獎,不斷提升會計學院的科研檔次。
(三) 近幾年(1992-1998)的學術活動
1. 從1993年至今已連續成功地組織了七屆全系師生論文競賽,無論是規模還是水平上,都呈逐年提高之勢,廣受社會注目,並被多家媒體報道;
2. 從1995年起至今,受中國會計學會委託,在北京與天津等地高等院校的協助下,連續主持8次「京津地區財務與會計問題縱談」,開我院歷史上科研活動之先鋒;得到全國同行的好評;
3. 多次開展學術交流,聘請兼職教授和其他專業同行給教師與學生講課,開闊視野,效果顯著;
4.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於1992年成功地舉辦「中日會計審計比較研討會」,其論文集已在中方與日方同時出版發行;
5. 積極申請各級科研課題,近年來共獲國家、省部級與院自設科研課題12項,其中,除國家級課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管理框架」處於進行中外,其也課題均已完成並順利通過鑒定,廣受好評。(詳見科研課題項目及其他研究項目情況一覽表)
6. 1999年6月出版了跨世紀財務會計叢書共6本,它們分別是:《企業預算管理的構造與運行》、《企業並購:財務與會計的解釋》、《中小企業財務與會計運作》、《集團公司的財務控制與會計管理》、《具體會計准則實施的難點解析》、《流通業的發展與資金營運》。這幾本書的出版對拓寬市場,增加會計學院的競爭力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六、會計學院的教學條件與保障體系
1. 情報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面積近100平方米,藏書量近10,000冊,雜志20餘種,並有部分的外文雜志和實驗軟體。該情報資料中心對教師、研究生開放。
2. 機房和實驗室
合並後的會計學院擁有70 台微機的計算機中心。並於1985年建立了會計手工實驗室,承擔會計系列手工實驗、企業管理戰略模擬等課程,使學生能在校受到良好的技能訓練。
3. 多媒體教室
會計學院還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單位課時效
率,收到良好效果。
七、會計學院在校學生規模與學生活動
(一)總括
會計學院學生在「求真、立德、勤奮、創新」八字校風的激勵下,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並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未來會計師學會」組織學生加強專業理論研討和基本技能訓練;「讀書小組」從經濟理論、文學修養、哲學思維等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各種社團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觀點;「英語角」活動著重鍛煉和提高了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二)目前在校學生規模
1, 目前我院在校本科學生人數為807人。
2, 目前,會計學院在校碩士生為69 人,已畢業學生115人;1997年以來還招收在職碩士學位研究生,共計300 多人。
3, 成人教育也是我院主要授課對象,到目前為止,已招收並畢業專科及本科學生近4000人,規模較大。
(四) 素質教育與學生活動
會計學院以培養高素質的學生為己任。本著「知識」、「能力」並重的原則,加強和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制定學生培養計劃。使學生在四年的本科教育階段,不但掌握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更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與專長,突顯出其競爭優勢。
學生的學術活動主要由學生自我組織,學生社團活動是在學院直接領導下由學院學生會與未來會計師協會等社團來主持活動的開展,有聲有色,朝氣蓬勃,多次代表院學生活動開展對外交流,受到各方好評。
八、會計學院的外聯與市場開發
會計學院的外聯活動旨在建立我院「產品」在中國會計市場中的營銷網路。為了建立這一網路,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我院藉助於已有的社會聲譽,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領域建立起相同的市場運作機制與模式。
會計學院的市場開發有兩個方面的基本導向。一方面,引入市場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業和競爭意識;另一方面,會計學院通過建立市場網路,了解市場之所需,調整教學計劃,加強與各大公司、企業和事務所的聯系,疏通營銷渠道,推薦產品,擴大影響,服務於社會。
據統計,本科畢業生主要分配在大型企業,佔到近70%的比重,還有部分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另外也有部分學生分配到事業單位(含大中專學校)。他(她)們自各在自已的崗位上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為會計學院的發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Ⅱ 中國哪些二本的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比較好
北京工商大學是一本A批。
北京工商大學是由原北京商學院、北京輕工學院、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院合並組建的綜合性多學科大學。學校主要為社會培養經濟管理和工程技術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現由中央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是北京市重點建設的大學。
原北京商學院創建於 1950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建立的以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等學府之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第一批經濟專業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北京輕工學院創建於 1958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建立的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主的一所輕工業高等院校。原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院創建於 1982 年,是專門為機械工業企業培養管理人才的成人高等院校。
北京工商大學擁有健全的教學、科研機構,學校現設有經濟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機械自動化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商學院、會計學院、法學院、傳播與藝術學院、應用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 11 個學院和社會科學部、基礎部、外語部等 3 個教學部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科門類覆蓋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歷史學等 7 個一級學科。目前,學校設有 38 個本科專業、 1 個二學位專業、 16 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和 35 個成人教育專業。學校有 7 個市、部級重點學科和 4 個重點實驗室。學校已經在貿易經濟、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精細化工、環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學科領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學校另設有計算機與網路中心、經濟實驗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培訓中心和圖書館等。學校現有教職工近 1400 人,其中教授、研究員 75 人,副教授 320 人。學校在校生 18000 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10000 多人,研究生 650 人,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 7000 人,外國留學生 100 多人。學校對外交流活躍,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法國等國高校都有廣泛友好的合作關系。全校師生員工以 " 增強團隊意識,樹立再創業精神,愛崗敬業、同心同德爭創國內財經類大學第一 " 為理念,以嶄新風貌和開放步伐邁向未來。
保險學系屬於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學院現有保險、金融、財政、經濟、貿易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統計 7 個本科專業,有金融學(含保險、金融等方向)、財政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產業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專門史(經濟史)、統計學 7 個碩士學位授予點,覆蓋經濟學一級學科全部二級學科專業,其中產業經濟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在保險、金融、期貨市場、統計分析、專門史等研究領域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在校本科生 2000 餘人,研究生 200 餘人。全院教師 70 餘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30 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12 人,碩士學位的教師 34 人。學院既擁有 梁小民 教授這樣的知名學者,又擁有一支年富力強、風華正茂的青年學者隊伍。學院注重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近年來發表論文 700 余篇,出版學術著作 70 余部。
二、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系師資及科研水平介紹
我校於 1994 年設立保險學專業,是國內設立保險專業較早的大學。近 10 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專門人才,已經具有任課較為齊全精乾的專業教師隊伍。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專業現有專任教師 11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4 人,講師 3 人,助教 1 人。高級職稱所佔的比重為 64 %以上。並新引進保險及相 關專業 博士 2 名、海外歸來學者 1 名以充實師資科研隊伍。另外,還外聘校外國際知名保險專家 任兼職 教授 12 人。目前已具備保險專業相應課程的教師,分別講授保險學原理、財產保險學、人身保險學、海上保險學、保險經營管理學、保險法、保險會計學、保險專業英語、保險精算學、社會保障學等專業課。該專業也雲集了一批保險專業的專家,學術水平在北京市處於領先地位,在國內外同類專業中享有一定的聲譽,具有較大的影響。其中,系主 任王緒瑾 教授同時兼職為:亞太地區風險與保險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保險學會理事、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咨詢專家、中國保監會有關部門顧問、北京保險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等職。有關保險學專業的教授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曾經先後 6 次參加亞太地區風險與保險學會,並且每次在會議上作學術演講。這樣既為本專業教學提供了條件,也為請入國際大師創造了機會。我專業還具有國內外的廣泛研究網路。保險專業另設有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該中心主任由保險學系主 任王緒瑾 教授兼任,中心名譽主任由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北京工商大學客座教授 潘履孚 教授兼任。該中心雲集了國內外一些知名的保險專家。本專業保險研究網路主要包括:在國內,與中國保監會及派出機構、中國保險學會和北京保險學會及各地保險學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及各地保險行業協會、各保險公司及有關高校密切聯系和合作;在海外,與有關開設保險專業的大學、國際性保險學會會員,具有較多的聯系。從對外交流來看,有 關 教授 1993 年先後到義大利貝魯加大學、馬切那達大學等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1997 年- 2003 年曾經參加過先後在新加坡、香港、印度、泰國等國家或地區舉行的亞太地區風險與保險學會 (APRIA) 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屆年會,並於會議前後作中國保險代理人、中國保險監管、中國保險經紀人、保險市場模式、保險投資比較、保險法等問題的學術報告; 1998 年 7 月應邀到中國台灣銘傳大學參加海峽兩岸保險經營研討會,並作中國大陸保險監管問題的演講;並且保險研究中心於 2001 年 3 月 19 日 與北京保險學會、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國浩律師集團聯合舉辦了 「 中日保險法與保險市場研討會 」 ,在學術界和保險業界產生了較好的效果。我系專業師資具有較為豐碩的教學與科研成果。保險專業教師自 1985 年以來先後發表論文 120 余篇。其中,海外論文 12 篇,發表的刊物主要有:《保險專刊》(中國台灣)、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and Actuarial Journal (新加坡國際保險與精算雜志)、 Ris Managmenent Review (新加坡風險與保險學會舉辦)、 The Journa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風險管理與保險雜志,泰國)、 L'università( 義大利 , 貝魯加大學學報 ) 、《經濟學動態》、《金融研究》、《保險研究》、《經濟日報》等著名報物。保險專業教師參與的課題主要有:國家社科基金和部級保險方面的課題 6 項。本系教師獨著和參著的教材和合著作達 20 多部,共計 400 余萬字。保險學專業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我校目前已具有本專業學生學習所必須的良好的實驗環境。我校目前有經濟實驗中心、電子商務實驗室、軟體實驗室、計算機網路實驗室、計算機圖形圖像實驗室等,有戴爾伺服器 7 台,高檔個人電腦 500 多台,同時擁有各種應用軟體,可以滿足學生的各種實驗需求。我校圖書館現有藏書 88 萬余冊,中外文期刊 2500 余種,為本專業的學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較充足的資料保證。
要想了解更多,請照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