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怎樣看待目前葯品的生產和銷售市場
近年來,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行業政策出現了不同以往的變化,上市公司分化加劇,新業務新模式不斷涌現,產業並購風起雲涌,醫葯行業正式進入新常態——一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時期。那麼目前我國醫葯行業的市場現狀如何呢?
醫葯
2014年,我國醫葯工業的八大子行業主營收入累計2.46萬億元,全國醫療衛生服務總費用將超2.20萬億元,全國健康險收入為1587億元。
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底到2014年,全國私營醫院總數量已經從7000多個發展到1.2萬余個。據中國醫葯工業信息中心測算,2014年私立醫院醫療服務總收入已經達到1583億元。
據醫葯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1~3月,我國規模以上醫葯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醫葯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收入為5819.37億元,同比增長9.63%,較上年同期下降4.18個百分點。但由於人口老齡化、疾病負擔能力增強、健康意識提高等多個利好因素,未來中國醫葯市場仍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幅度,2019年中國醫葯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2萬億元。
一、行業分析
2014年全年醫葯行業實現營業收入 6846.36 億元,同比增長13.57%;實現營業利潤 633.86 億,同比增長 17.71%,行業處在低速增長區間,但利潤增速繼續高於營收增速,表明行業盈利能力得到提升。2015年一季度醫葯行業實現營業收入 1836.74億元,同比增長12.87%;實現利潤總額 183.40億,同比增長 20.7%。環比來看,今年一季度較去年四季度相比,季度營業收入增幅繼續回落,但營業利潤的增幅大幅上升,進一步表明行業的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2014 年全年銷售毛利率為 29.81%,為三年來最高,同比提升 0.07 個百分點,銷售凈利率為8.18%,同比提升0.13個百分點。2015年一季度銷售毛利率為 29.42%,銷售凈利率為 8.66%,均為 2012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4年全年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分別為12.98%、6.73%、0.92%,銷售費用率降低 0.3 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率提升 0.11 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基本持平。2015 年一季度銷售費用率同比繼續下降至 12.14%,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分別為6.46%和 0.97%,同比均略有提升。
二、政策護航、堅定看好變革和創新趨勢
一)行業政策:政策法規頻發,醫改深化推進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確立,醫改仍亟待深化推進。經歷了數次醫改,我國初步建立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組成的覆蓋城鄉的二元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根據衛計委數據,截至 2014年底,我國衛生醫療機構達到 98.5萬個,其中包括醫院 2.6萬個,基層醫療機構 92.2萬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3.4萬個,其他機構 0.3萬個。而且醫療機構就診人次和住院人數也在穩步增加。但是,在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仍舊存在醫患矛盾、醫葯不分家、醫保制度有待完善等各類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在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深入推動醫改已經是迫在眉睫的舉措。
為了配合不斷深化的醫改,2014年以來,國務院、衛計委和發改委等多部門都密集頒布各項醫葯行業法規。其中,比較重要的政策有放開葯品價格管制、放開處方葯的互聯網銷售、促進醫療保險的發展和推進醫療市場化的改革等。我們認為這些政策有兩方面的深遠影響:一方面,如放開葯品價格和處方葯網售等政策,短期內將對醫葯生產企業和醫療機構造成陣痛,但是長期來看開辟了細分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和新的盈利模式,對行業長期穩定發展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如推進醫療保險和醫療市場化的改革等政策既為醫葯行業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又可不斷提升終端患者的醫療健康服務的質量。總之,行業政策的明晰和健全對醫葯行業未來發展尤為重要,它是醫葯行業長期發展的一盞指路燈。
二)行業未來前景和發展趨勢:貫穿創新和變革
1.行業將保持較快發展,內部分化也將加速。
依據各子行業在產業鏈的地位和階段不同,我們簡單地將醫葯行業劃分為葯品市場、器械市場、商業市場和醫療服務市場。在 2010 年至 2014 年間,這四個子行業市場均得到較快發展,復合增長率也基本上保持在 16%以上。而且醫葯各子行業均將在2015 年-2019 年保持著 10%以上的復合增速。但是,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各個子行業將在未來幾年內較快實現分化。我們認為未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市場的增速將遠大於葯品市場和商業市場增速。這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醫療服務和器械行業是未來創新和變革的主陣地,不斷有大量新的模式和產品涌現,市場增長不可小覷;另一方面,商業市場和葯品市場基數較大,內部部分細分行業增速較快(比如商業中的醫葯電商細分行業)並不足以較多影響整體市場增速。
2.我們對各細分行業和終端的詳細調研和分析,我們認為未來醫葯行業的變革和創新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其一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跨界轉型變革。跨界轉型的變革既包括醫葯行業內的跨界,也包括了從其他傳統行業的跳躍式跨界。一般說來,跨界轉型是公司的二次創業,具備較高的試錯成本。因此,如何挑選跨界轉型成功的優質企業將是我們關注這場變革趨勢的重點。
其二,數字化醫療帶來的器械和服務創新。數字化醫療和新的服務模式方便了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溝通交流,極大程度地實現了人機交互和大數據分析價值。數字化醫療的成功將顛覆了傳統醫療環境,也使得新產品和新模式的市場規模將實現幾何級數式增長。與此同時,這也將快速提升了對終端患者的服務效率和質量。在這一類創新型企業中,我們建議關注具備變繁為簡的模式、持續創新和管控得當的優質公司的投資價值。
其三,將改變未來企業生態環境的醫葯以及醫療體制變革。醫葯體制的變革主要是表現在國企改革,資產整合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醫療體制的變革主要表現在公立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改革方面。醫葯和醫療體制的變革直接關系著醫葯行業產業鏈各子行業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模式。這既給予了依賴於舊體制生存的企業以沉重打擊,又給予了依賴於新體制生存的企業以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建議關注在此過程中出現的新機遇型醫葯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其四,精準醫療時代下的技術創新。精準治療是一個建立在了解個體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新興疾病治療和預防方法。簡言之,精準治療就是將治療主體個體化。在這個基礎上的技術創新門類繁多,既包括臨床檢驗方面的創新發展,如基因檢測等,又包括臨床用葯技術方面的創新發展,如細胞治療等。因此,關注創新型研發能力是尋找精準治療優質公司的關鍵。
對2015年的展望:企業盈利預期平穩。
1、非基葯招標,招標政策什麼時候開始大規模啟動,這個政策有沒有之前預期的這么嚴厲,這個值得去觀察;
2、葯品定價的放開,最近從發改委層面來看,葯品的最高零售價放開是大勢所趨,但是現在沒有細則,甚至連正式的文件都沒有看到,具體這一塊怎麼操作,和招標環節怎麼對接,這個還有待與觀察。
3、醫保目錄調整,前兩年的調整是2004年和2009年,理論上今年要進行新一輪的醫保目錄調整,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有所滯後,我們估計明年下半年會有新醫保目錄的調整。其實每一年的醫保目錄調整都會誕生一批牛股,這也是很值得關注的重要政策。
4、處方葯網上銷售,今年市場對這個已經有比較熱的預期,明年這些相關的政策會陸陸續續出台,出台以後對行業有什麼影響,這個還是值得重點關注。
❷ 葯學葯品營銷前景
在醫葯行業市場營銷專業是需求較大的專業,就業前景很廣闊,歷年平均就業率達97%左右。
迪醫獵頭分析總結得出在醫葯行業市場營銷專業近幾年就業率:2004年 97% ,2005年為96.5%,2006年為97.8%,迪醫獵頭顧問鄒雄分析認為,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市場營銷已經滲入到醫葯企業里,不僅是外資醫葯企業、民營醫葯企業,國有醫葯企業也都在講市場營銷。人們對市場營銷的觀念也將有更深的認識,所以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並有繼續升溫的可能。並且,隨著我國醫葯醫療行業的發展,健康產業的迅速升溫,醫葯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中在競爭中勝出就是需要好的市場營銷人員。因此,好的市場營銷人員也將走俏職場。所以,迪醫獵頭認為醫葯行業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整體需求會增大。
但是,由於醫葯行業市場營銷的特殊性,做醫葯行業的市場營銷需要各種能力,不是學市場營銷的人就適合做市場營銷,專業知識反而變得不是很重要,很多低文憑的人願意付出更大的勞動獲得更多的回報,所以醫葯行業的市場營銷人員素質也是良莠不齊,越來越多的醫葯企業也充分認識到好的市場營銷人才的重要性。對好的市場營銷人員的爭奪進入白熱化。
在醫葯行業市場營銷類職位是人才市場需求榜上不落的冠軍,迪醫獵頭分析認為,銷售類仍是2007年需求量最大的職位。營銷類專業由於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設置了這個專業,導致連年供給不斷增加,反映在才市上就是低層營銷人員的薪資水平被拉低。
但隨著國內醫葯行業的一步步規范化,無論是國有醫葯企業、民營醫葯企業還是外資醫葯企業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對國內葯品市場的競爭——其核心就是對營銷人才的競爭。
由於營銷科學是近20年才從國外引入的「舶來品」,所以目前國內醫葯企業整體的市場營銷水平還比較低。有些醫葯企業的市場營銷人員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專業或行業發展過來的,很多高級市場營銷管理人員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營銷知識培訓和學習,做市場完全靠的是他們的經驗和對醫葯行業發展前景的感覺,市場運作的科學性、系統性不強。這種狀況已經難以適應國內、國際不斷提高的市場競爭水平。因此,醫葯企業急需那種具備系統營銷知識和醫葯醫學背景技能的人才,特別是高級市場策劃和管理人員。迪醫醫葯獵頭分析認為我國醫葯行業的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缺少既懂管理、又懂技術,既熟悉國內醫葯市場、又熟悉國際醫葯市場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好的市場營銷總監、市場營銷經理等高級營銷管理人員將會是醫葯企業的重點爭奪對象。
❸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回顧中國醫葯行業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
2005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實現工業增加值1475.17億元,同比增長17.5%;新產品產值621.91億元,同比增長23.58%。累計完成化學原料葯生產123.84萬噸,同比增長36.9%,實現中成葯生產75.89萬噸,同比增長11.6%。
2006年,醫葯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5536.9億元,同比增長18.43%;實現累計工業銷售產值5267.82億元,同比增長19.41%;完成累計出口交貨值670.59億元,同比增長25.51%,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實現利潤總額413億元,同比增長11.1%。
2007年上半年,中國醫葯經濟增速加快,行業效益明顯回升。醫葯工業完成累計工業生產總值2913.2億元,同比增長21.31%;銷售收入達2677.82億元,同比增長21.75%;利潤總額達231.14億元,同比增長34.06%。
2007年1-9月份,中國醫葯商品實現進出口總額119.93億美元,同比增長14.29%。其中,進口總額為5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5.90%;出口總額為69.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貿易順差19.27億美元。
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葯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葯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葯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葯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醫葯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1978年至2008年,歷經30年改革大潮洗禮的中國醫葯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的變化。30年來,中國醫葯工業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到2007年,醫葯工業產值年均遞增16.8%,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中國已經具備了比較雄厚的醫葯工業物質基礎,醫葯工業總產值佔GDP的比重為2.7%。維生素C、青黴素工業鹽、撲熱息痛等大類原料葯產量居世界第一,制劑產能居世界第一。中國葯品出口額佔全球葯品出口額的2%,但是中國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經達到20%以上,國際平均水平是16%。與此同時,中國葯品市場地位不斷提升,佔世界葯品市場的份額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台。新醫改方案帶來市場擴容機會、新上市產品的增加、葯品終端需求活躍以及新一輪投資熱潮等眾多有利因素保證了中國醫葯行業的快速增長。2009年,中國醫葯行業增加值增長14.9%,同時我國醫葯外貿總體運行良好,醫葯保健品進出口逆勢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53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今後5年世界葯品市場增長的重心將從歐美等主流市場向亞洲、澳洲、拉美、東歐等地區逐漸轉移。中國醫葯行業仍然是一個被長期看好的行業。到2013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醫葯大國,2020年前中國也將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醫葯大國。
首先分析了國際國內醫葯行業的現狀,接著具體介紹了生物制葯、化學葯、中葯的發展,並對中國醫葯行業的工業統計數據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然後分析了OTC葯品市場、國內農村醫葯市場的運行情況以及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隨後,報告對醫葯行業做了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和投資潛力分析,最後分析了醫葯行業的未來前景與發展趨勢。
❹ 葯品營銷的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的總結怎麼寫
去福建媒體資源網看看吧,有很多的營銷策劃範文和案例,葯品營銷的應該也會有
❺ 葯品營銷的現狀
市場營銷是目前我國社會需求第一大專業,但由於葯品是特殊商品,其具有自己的經營銷售專業特點,必須有較強的醫葯專業基礎理論,又有經濟學、營銷學、管理學的基本知識。我校的市場營銷專業主要側重於企業營銷、管理、策劃、研究等高級人才,以滿足其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