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特色小鎮目標市場定位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
特色小鎮目標市場定位的基本內容,包括有其獨特的市場營銷。
『貳』 發展特色小鎮,殊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為特色(突出特點)、顏色(生態)、景色(景觀)。即心中有特色、眼中有綠色、生活有景色。尋找特色小鎮自身強、特、新的產業品牌特色。
在文化品牌方面,結合歷史文化和現有文化找出特色文化,還要發展出新文化品牌;在環境品牌方面,從源頭上發現和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包括自然資源、地理地貌、氣候、生態、生物物種等。
(2)特色小鎮品牌營銷擴展閱讀
能夠定位於文旅休閑方向的小鎮或多或少都有著自身較為明顯的特點,要麼環境優美,要麼文化璀璨,要麼產業突出,要麼區位重要…其中,有一些「特點」可以成為支撐小鎮、支撐產業發展的特色主題,也有一些局部的或片段的「特點」卻不能直接轉化為主題。
可以說,大部分的「特點」都不能成為「特色」源源不斷的動力。這就需要前期的分析論證從更大區域視角、更廣闊產業范疇、更前沿的市場理解等多個角度建立跨界的結合。
選擇與「特點」相匹配的一個「方向」進行整合,這絕對不是1+1的數學計算,而是兩種要素的化學反應,不僅彰顯優勢,更能捕捉機會,把局部的「特點」通過產業的體系放大成為小鎮的「特色」。
『叄』 特色小鎮如何脫穎而出
自「特色小鎮」概念被提及,國家出台政策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一座座特色小鎮在中華大地上拔地而起,他們之間的競爭態勢嚴峻。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區域內的特色小鎮脫穎而出呢?這是各地方政府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為避免特色小鎮建設走偏走遠,推動其有序發展,力爭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品牌,山東省日照市於2017年8月出台《關於培育創建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小鎮在產業定位、用地、功能、投資等方面的建設要求,其中就規定除旅遊產業外,對每個細分產業只規劃建設一個特色小鎮。力爭3—5年,創建4個省級以上特色小鎮,6個市級特色小鎮,培育10個左右縣級特色小鎮。
目前,日照市正在打造一批特色小鎮項目,在旅遊、工業、金融、養生方面都有所突破,東夷小鎮、航空小鎮、戲游小鎮和金融小鎮等都在穩步推進,新的一批特色小鎮也在謀劃建設中。日照市建設特色小鎮的斐然成績引起了國投信達政信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國投信達)的注意。
近期,國投信達政信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國投信達)政信投資事業部相關領導到訪山東省日照市,與日照市人民政府相關政府領導進行了會談。會議圍繞國投信達以政信金融服務助力日照特色小鎮建設內容展開。
日照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全市陸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日照已成功舉辦全國青年帆船錦標賽、山東省帆船帆板錦標賽、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中日韓國際帆船賽等重大體育賽事活動。日照被譽為「水上運動之都」與「東方太陽城」,並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和「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日照市領導在會議上坦言,雖然日照市特色小鎮建設工作行動快、見效早,但在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難,如:特色小鎮建設特色還不夠突出、小鎮產業發展謀劃不夠、部分產業有同質化傾向;產業發展不平衡,人才技術不能滿足發展需求,不同程度存在層次低、結構散、創新弱、品牌小等問題;成效不明顯,小鎮建設缺少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我們希望藉助社會資本的雄厚實力,為日照特色小鎮的建設添柴助力。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方面,我們特別需要社會資本的先進思路、運維經驗和資金支持。」
國投信達政信投資事業部相關領導表示:「貴市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局其實是全國絕大多數地域建設特色小鎮過程中都要面對的階段性的問題。貴市建設的特色小鎮要在全國同類小鎮中脫穎而出,確實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作為國內首家政信金融服務集團,國投信達可以承擔為政府提供國際政信金融深化服務的重任,可以根據日照市的實際情況,提供量體裁衣式的金融服務。」
在談到具體措施時,國投信達政信投資事業部相關領導表示,國投信達戰略支持中央財經大學成立了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匯集了國內頂尖的學術專家。國投信達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為小鎮建設提供具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規避同質化問題。同時,政企雙方也可選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城市基礎設施基金,化解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困局,幫助日照市樹立強大的產業品牌和特色小鎮品牌。
在會議上,雙方達成一致,將深化交流,增強互信,為開展後續合作奠定基礎。
『肆』 特色小鎮運營存在問題及如何化解
一、小鎮選址
小鎮選在哪裡?眾所周知,不是什麼地兒都能做小鎮。1、沒有良好資源的地方不適合做小鎮。2、交通不便不適合做小鎮。交通不方便,人流將難以導入,小鎮將難以興旺。3、沒有人氣的地方不適合做小鎮。
二、小鎮定位
只有定位才能決定小鎮的發展方向,只有定位才能指導小鎮開發所有環節和細節。定位表明想做一個什麼樣的小鎮。如烏鎮就是一個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安靜小鎮;東部華僑城就是一個以觀光游樂為主的度假小鎮。而定位決策的依據主要如下:
1.依託的資源
如文化資源分為兩類,一是文化底蘊,一是文化產業,不同的資源就有不同的定位思考。旅遊資源也分為兩類,一是觀光游樂資源,一是適宜度假的資源。同樣,資源不同,其定位思路也會有很大不同。如游樂觀光資源其定位思路以玩為主,而度假資源應考慮旅居的需求。
2.依託的市場
無論什麼樣的小鎮,沒有市場就不能存活和發展。因此,不同的小鎮必然面對不同的市場。如本身小鎮的資源完全可以面對全國甚至全球市場,但定位在區域,其規模、配套、設施等都不會太大,那麼大的市場將被流失。反之亦然。
3.地塊的價值。
地塊價值往往決定項目的價值。地塊所處的自然山水、交通、地形地貌都關繫到地塊價值的大小。
4.消費者分析
要理清小鎮未來的消費者是誰,了解消費者消費預期、需求及消費偏好,才能更好做到定位的合理性。
三、開發模式
小鎮的開發模式有很多種,每種開發模式的要求都不同。
1.主題游樂園模式
這種模式很常見,國外以迪士尼為典型代表,國內以華僑城、萬達主題樂園為範本。它們都是以樂園為賣點,吸引人流前來旅遊,然後提升土地價值,最後售賣地產。這種開發模式對開發商的資金實力要求很高,目前國內的主題樂園模式也面臨著IP缺乏、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如何破解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2.農業驅動模式
在鄉村旅遊、休閑農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這種農業驅動的模式也很常見。此種模式的核心是要讓遊客親身體驗和參與場景,體驗農耕時代的禮儀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該模式不該只有農業,還應該補齊居住、教育等其他功能。
3.度假旅遊驅動模式
這一類小鎮一般是依託度假旅遊發展起來的,如觀瀾湖。它的模式是先做環境,再考慮居住。此種模式最關鍵的是摸準度假人的需求,打造真正的度假功能。
4.產業驅動模式
此模式就是產業小鎮模式。這種產業有兩類,一是引進來的產業,如雲計算、基金等新興產業;二是利用當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挖掘出來的產業。小鎮離不開產業,沒有產業的小鎮,註定曇花一現。這種模式的要點在於一定要引進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自然環境相匹配的產業。另外,產業的培育是需要耐心的。
5.養老旅居驅動模式
這類模式以烏鎮雅園為典型代表。做養老的小鎮,一定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自然環境較好、二是空氣好、三是交通順暢、四是養老配套齊全。
6.古鎮改造模式
很多小鎮都是由古鎮「改造」而來的。對於這類古鎮要保持建築的「原汁原味」,二要尋找小鎮的歷史滄桑感。
7.文旅組合模式
因為項目規模大,單一的形態和業態難以支撐。所以,很多人就將更多的類別組合進去,也就是文旅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這樣看似業態豐富、功能更全、風險更小,但如果頂層設計沒有做好,風險也最大。此種模式關鍵要處理好幾種類型的邏輯關系,將能夠相互依存、相互提升的類別進行組合。如度假和養老的組合,觀光和游樂的組合等都可以大大提升小鎮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總而言之,開發主題不同,其選擇的開發模式就會不同。主題決定模式!而不同的開發模式決定項目的盈利模式,決定項目的存活率。
四、盈利模式
1.門票模式
2.綜合收益模式
主要有餐飲收入、住宿收入、租金收入、演藝收入以及其他消費收入等,比如麗江古城。
3.產業收入模式
比如中國首個雲計算產業生態小鎮——西湖雲棲小鎮。
4.地產收入模式
包括度假、養老主題的公寓、別墅,以及旅遊商業等。
5.資本運作模式
此種模式是最大化的降低前期投資壓力、快速推進項目的方式,但首先必須做好整體策劃,在此基礎上引進戰略投資者,最終實現上市,或者通過資本運作,實現融資和資本退出管道。比如,烏鎮到2006年引入上市公司「中青旅」開發古鎮旅遊,是資本運作的成功案例之一。
很多小鎮都是上述幾種盈利模式的組合,因為單一的盈利模式根本無法支撐小鎮的發展。
五、小鎮規劃
規劃的核心,就是在認識環境、尊重環境、利用環境的基礎上,融入具體建築形象和功能,滿足發展需求,創造和諧的生存環境,實現環境、建築、產業、人的有機融合。
規劃應該追求一種境界。曲徑通幽、欲掩還現、柳暗花明、別有洞天。不是故作迷宮、不是故設幔帳,一花一草、一磚一瓦、一屋一巷,總有道不盡的韻味、總有說不明的情趣,總有看不完的精彩、總有想不透的空間。這樣的小鎮規劃設計才正是遊客來了又來的最純正的理由。
六、小鎮產業
產業是小鎮能否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是小鎮保持永續動力的前提。在做小鎮產業規劃時,不能局限於眼前的繁榮,也不能盲目蹭熱點,而是要對文旅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精煉,並形成可進入更廣闊市場的產品、商品,而且能迅速建立強大的品牌優勢,這才是關鍵。比如,牡丹作為花海,是一種旅遊資源,而提取出牡丹食用油或者精油,就是一種產品。水稻是一種農作物,也可以是觀光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利用高新技術製作成面膜或者其他東西就是一種可進入市場的商品。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文化或者旅遊資源,但要發現和開發出具有商品屬性的產業,關鍵在於能否用心發現,而發現是需要智慧的。
在此基礎上,要讓商品有更高的價值,進入更廣闊的市場,就必須注入文化因子。如,西南、中南地區都有過年吃香腸的習慣,在他們眼裡,沒有香腸就等於沒有團圓飯。當香腸作為一種商品,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時,如何將它與文化結合在一起?可以在包裝上打上「永遠忘不掉的也許是你的鄉愁」的標語,這就把文化因子聯系起來了。
一個產業能否形成優勢產業,關鍵在於創新以及品牌的力量。與此同時,在開發產業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培育主導產業項目,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或者實現多產業融合。對於一個小鎮而言,單一的產業容易受到了市場波動影響。即便是這個行業的「單打冠軍「,一旦市場不行,產業產值下降也在所難免;而假如市場不在了,這類產業就岌岌可危。培育多個產業主體項目,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產業的規模效益,而這恰好是小鎮抵禦市場風險、推動自身發展的有利武器。
七、小鎮運營
小鎮的運營管理,既涉及到小鎮的建設和開發,也涉及到小鎮的持續經營和發展,從某種程度來說,小鎮的運營更像是管理一個小型的城市經濟綜合體。小鎮運營,應該善於利用自身優勢,並引進外部資源,搭建各種產業發展平台,來促進小鎮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這就是所謂的「平台化思維」。這些平台包括開發合作平台、產業發展合作平台、立體品牌推廣平台、綜合投融資平台等。
八、小鎮服務體系
特別是文旅小鎮,沒有完善的服務體系,將走不長久。服務是更高標準的旅遊需求, 也是增加遊客體驗價值,和提升滿意度的重要方面。建立高層次,精細化的服務體系,是打造小鎮旅遊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當然,小鎮不僅服務於遊客,小鎮服務體系需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和需求,從硬體設施和軟體服務兩方面入手,硬體方面是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而軟體則是建立高標準的服務規范和制度。
服務體系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遊客: 包括公共服務(交通、衛生、安全、信息)、接待服務。
2、經營者 : 包括經營環境、經營秩序、招商政策。
3、本地居民 : 包括物業服務、生活服務。
九、小鎮品牌
小鎮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小鎮的品牌到底如何打造?最重要的是產品和服務做的好。
小鎮品牌的產品有四大屬性:一是特指性要明確;二是競爭性要從頂層設計開始;三是延展性必須注意產品的內在關聯性,你可以讓手機替代照相機,但你不能讓手機替代化妝品;四是美好性要注意和人的情感相關聯。
產品的四種屬性缺一不可。但僅有產品是不夠的,品牌的另一大基礎就是服務,再好的產品,沒有好的服務絕對成就不了品牌,尤其是做文旅小鎮。而服務必須有體系、有標准、有執行、有機制。
不同的小鎮定位,其服務標准和內容肯定不一樣。比如,產業小鎮和文旅小鎮的服務內容就有很大不同,產業小鎮的服務更多的是在生產方面,如技術、物流、人才、原料、生產環境等方面做好支持,而文旅小鎮則主要是生活和體驗方面,如交通、住宿、餐飲、游樂指導、商業環境等。
即使同是文旅小鎮,觀光和深度旅遊又有所不同。觀光主要在停車場、旅遊線路、餐飲、人流疏導、景點介紹等方面做好服務,而深度旅遊則更注重細節的服務,比如,咖啡吧從遊客進門、落座、點單每一個細節是否與咖啡吧主題吻合,是否能應對遊客的心理需求,包括你的環境設計、道具設計、問候設計,無不體現你的服務水平,更不要說酒店住宿針不同層次遊客的不同服務標准。
而真正的度假小鎮更注重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服務創新,具體到一座小亭、一張木椅、一個導示、一盆花草都表達著你的服務體系是否緊貼度假主題。
有了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品牌的建立才有了基礎。但這僅僅只是基礎,能否建立一個強大的品牌,還有更多環節和步驟。
『伍』 特色小鎮開發運營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一、我國小鎮開發存在的問題
1.定位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創意。小鎮風貌無特色,人文風情不誘人,承載能力差。
2.產業聯動不夠,難以實現持續發展;
3.沒有實現產品開發與文化創意的結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走出當前認識上的五大誤區
由於特色小鎮是一項新事物,當前各地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特色小鎮=特色鎮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也不同於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是位於城市周邊、相對獨立於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遊功能和社區功能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鎮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以某種主體功能為特色,或有產業特色,或有交通功能特色,或有人文自然風光特色等的全域范圍,由居民社區和村莊構成,按照政府組織架構體系來管理的行政區域。
誤區二:特色小鎮=新城建設
發展特色小鎮不是建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來規劃建設特色小鎮。
首先特色小鎮規模不大,不是追求規模效應,擴張效應,而是追求集聚效應,緊湊效應;其次特色小鎮不是土地財政的載體,而是創新創業的空間,是新產業、新動能的引擎;再次,特色小鎮追求的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最後特色小鎮要走產城融合的發展道路。
誤區三:特色小鎮=園區建設
特色小鎮不是產業園區建設,特色小鎮離不開特色產業,但又不是單純的以工業製造業為主的園區開發。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工業4.0為引領,以2.5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為主,重點在於研發設計;
二是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主,從加工製造向設計、品牌、展示轉變,重點在於營銷服務;
三是以休閑度假旅遊為主,滿足市民短期、重復、特色需求,重點在於休閑服務。
另外特色小鎮的社區功能是其與園區開發的重要區別。
誤區四:特色小鎮=景區開發
以旅遊功能為主導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成為景區,有些歷史人文古鎮,自然風光優美的小鎮也兼具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從這個角度而言,特色小鎮和景區開發有共同之處,但又不同於傳統景區開發模式。
特色小鎮在旅遊客源市場上,更強調滿足周邊大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特定需求;在旅遊活動上,更強調體驗和參與;在旅遊發展目標上,更強調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遊功能開發上,更突出互融互動。
誤區五:特色小鎮=美麗鄉村
特色小鎮離不開鄉村本底,但與鄉村有著本質的不同,體現在一是形態不一樣,二是功能不一樣。
特色小鎮集聚了大量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高端要素,是既有鄉村本地特徵又融入高新技術和特色人才的區域經濟發展單元,需要探索利益主體多元、公眾參與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
美麗鄉村更多的是強調鄉村發展的一、二、三產業融合作為產業支撐,依靠本村村民的自治管理,管理和保護好鄉村生態環境等。
相關資料:《中國特色小鎮建設戰略規劃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陸』 特色小鎮為什麼這么火,它到底有哪些投資
我國特色小鎮整體來講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沿海發達地區發展快於內陸地區,大城市城郊區域發展快於中小城市和農村,文化積淀和傳承豐富地區發展快於其他區域。特色小鎮市場表現良好,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居住在特色小鎮成為生活的一種時尚,是居住品質和生活質量提高的象徵。所以,有些特色小鎮概念一提出,馬上迎來大量客戶,市場火爆。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特色小鎮不同於傳統的「造城」式新型城鎮化(地產),也不同於傳統的旅遊景區建設(旅遊),
而是在經濟轉型升級、城鄉統籌發展與經濟供給側改革新背景下提出的,核心在產業,通過新興產業集聚加快區域創新發展,有利於加快高端要素集聚、產業轉型升級和歷史文化傳承,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
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市場規模將超過兩萬億,真正具備品牌影響力和強大開發運營能力的地產商、建築園林企業和運營企業都將受益。
『柒』 如何打造特色小鎮,應該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坑
如何打造特色小鎮鎮,應做好以下五點:1、保持鮮明的地域特色、保持鮮明的產業特色、保持鮮明的生態特色、保持風格的獨特性。
2、必須把農業、漁業、林業、商貿業,以及飲食等各類服務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全面規劃,選擇適合小鎮發展方向的產業做強做大,逐步發育成為小鎮發展的有力支撐。
3、鄉土文化是「小鎮文化」的內核,也是小鎮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殼,而無鮮活鄉土文化內涵的小鎮是難有生命力的。
4、一切要從生態旅遊小鎮的思路出發,精心打造,務顯「特色」,使生態旅遊業、現代服務業,成為小鎮賴以發展的產業之一,為小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
5、只有把改善群眾生活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才能體現小鎮打造的真正價值,創造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生態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