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企業管理水平落後、經營方式陳舊;
金融服務質量問題;
信息網路的環境、條件和安全問題;
跨部門、跨地區的協調問題;
網上支付問題;
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等。
『貳』 電子商務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1)商業模式缺乏創新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處於對傳統商業模式和國外經營模式的抄襲、模仿的水平上,很少有結合我國國情的創新模式。從理論上講,與傳統商務對比,電子商務具有很多優越性。但由於各種原因,網站的爆炸式增長與網站的「燒錢式」虧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據有關人士分析,電子商務理論上可以節省76.59%的交易費用,但實際上在中國只節省了11.61%的交易費用。在近幾年的電子商務熱中,我國出現了不少電子商務網站,但大部分電子商務網站走的是「大肆炒作、吸引公眾、爭取廣告、上市圈錢」這樣一條路子,由於網上交易量太少,其收入不足以維持日常的運轉,大多數網站不得不依靠外來資金的不斷投入,因此,2000年下半年以來,在美國納斯達克指數迅速下降的影響下,我國不少互聯網企業出現了生存危機,裁員、倒閉接踵而至。在深刻的教訓面前,網路公司要重新考慮自身定位,回歸到「以利潤為中心」的軌道上。
(2)企業信息化水平很低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是密不可分的,企業信息化是開展電子商務的基礎。企業信息化落後嚴重製約著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企業作為電子商務的主體,業務流程和管理過程的信息化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國已經上網的企業不到企業總數的1%,在15000家左右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大約有10%左右的企業基本上實現了企業信息化,大約有70%左右的企業擁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著手向實現企業信息化的方向努力,大約有20%的企業只有少量的計算機。目前在國家工商局注冊登記的1000萬家左右中小企業中,只有大約百分之幾的企業擁有一定的現代化信息手段。
(3)社會信用體系沒有形成
在市場經濟中,良好的信用對於一個企業的作用是無庸諱言的,可以給企業帶來穩定的供應商和客戶群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額外收益。但是在我國信用體系還沒有建立和完善的情況下,企業不講信用比講信用經常獲利更多。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國的社會化信用體系很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交易行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嚴厲的社會監督。在網上交易中,如何保護企業的商務秘密?如何確定交易雙方的真實身份和可靠性?如何保證交易達成後的不可否認性和不可修改性?如何保證網上支付的安全?網上交易發生糾紛怎麼辦?如何取得滿意的售後服務?等。這些令人擔憂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企業和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信心和熱情。
(4)電子商務高級人才匱乏
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資源尚顯不足。電子商務是信息化與傳統商務的有機結合,需要大量既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又精通現代商貿理論與實務的復合型人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能否培養出大批這樣的復合人才就成為該國、該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最關鍵因素。雖然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開始專門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但目前而言,具有創新思維的電子商務理論、規劃與管理的人才奇缺,人才匱乏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又一難題。電子商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涉及到計算機、經濟、管理、法律等各個方面。電子商務人才實際上是一種復合型人才,目前社會上的電子商務培訓班,在教學過程中「重電子輕商務」或者「重商務輕電子」。即使能夠兩頭兼顧,也多是一種簡單機械的拼湊組合,沒有按照這門課程本身的內在規律和實際需求來進行科學系統的設計。以這樣的電子商務的教學水平,要培養一批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有金融、商貿、物流等知識的跨領域的專門人才、復合人才,存在很大難度。另外,目前國內電子商務的教育和培訓還缺乏統一的管理和規范。
(5)電子商務政策法規很不健全
在宏觀層面上,政策法規不健全、標准不統一以及商務實踐的盲目性等顯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缺乏統一的指導方針、發展規劃和實施戰略。電子商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參加交易的雙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工商管理、海關、保險、稅收、銀行等部門。這就需要有統一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以及強有力的跨地區、跨部門的綜合協調機構。現行管理體制基本上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集中表現為條塊分割、設置不合理、協調不夠、辦事效率低下、對新經濟適應性較差。雖然,近年來中國已經出台了一些有關政策法規,但總體來看,還是很不健全的,目前針對電子商務的專門立法還是空缺,尤其是在跨國家、跨地區、跨部門協調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國家計委、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等政府部門均出台了有關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報告,但由於側重點不同且缺乏相互之間的協調,顯得政出多門,難以落實。
(6)電子商務支撐體系還不完善
『叄』 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商業模式缺乏創新
2企業信息化水平很低
3社會信用體系沒有形成
4電子商務高級人才匱乏
5電子商務政策法規很不健全
6電子商務支撐體系還不完善
『肆』 電子商務在以後的發展中存在那些問題
我國現階段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原文出處】生產力研究
【原刊地名】太原
【原刊期號】200202
【原刊頁號】122~123
【分 類 號】F51
【分 類 名】商貿經濟
【 標 題】我國現階段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文章日期】2001-11-22
【 作 者】王喜成/劉承煥/袁翔珠
【作者簡介】王喜成,劉承煥,袁翔珠,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管理系,廣西 桂林 541004
王喜成(1946-),男,浙江金華人,桂林電子工業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通信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劉承煥(1970-),男,陝西人,桂林電子工業學院講師,從事會計電算化和電子商務電子支付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袁翔珠(1972-),女,甘肅玉門人,桂林電子工業學院講師,從事經濟法和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內容提要】進入信息化時代,企業從傳統經營手段向電子商務方式轉變是大勢所趨。本文主要探討我國現階段發展電子商務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如思想認識問題、基礎設施問題、技術手段問題、法律問題、安全問題、人力資源問題等,並提出了初步的對策。根據當前中國的國情,在培育和完善電子商務環境的同時,應該把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模式結合起來,大力促進傳統企業開展電子商務。
【摘 要 題】電子商務
【關 鍵 詞】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對策
-------------------------------------------------
【 正 文】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768(2002)02—0122—02
引言
1999年起,我國電子商務已在外經貿、金融、商業、企業等眾多領域得到應用和發展。隨著加入WTO,必然給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尚處於電子商務發展的起步階段,在思想認識、理論依據、應用實踐等方面還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多數人還缺乏對電子商務的認識
1、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以及員工對電子商務的應用缺乏認識
多數企業仍然沒有認識到發展電子商務的必要性,上網企業數量少,使得從事電子商務的主體——企業缺乏。多數企業和個人認為電子商務就是在互連網上作廣告而已,認識上的錯誤導致行動上的遲緩。據統計,已經上網的企業大概不到企業總數的干分之一。應該讓企業決策者清楚地認識到由傳統買賣方式轉型到電子商務方式的重要意義。
2、個人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在短期內很難轉變
我國城鄉居民已經習慣了進商店看貨——付款——購物的傳統購買方式。對於在網上購物和電子支付尚不熟悉,甚至有排斥感,在行動上表現得疑慮、仿徨、觀望、謹慎。中國的消費市場一向缺乏信用消費的概念,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內商業體系的呆板和缺乏服務意識。銀行與銀行、銀行與消費者之間畫地為牢,迫使那些想嘗試信用消費的人必須為此付出額外的巨大精神和財力代價,於是當電子商務這種新型商業模式出現時,我們的消費者無所適從,而消費者的反應冷淡反過來又給了那些金融部門以口實,其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個「因為沒有人做,所以沒人用;因為沒人用,所以沒人做」的怪圈。這個怪圈一天不打破,中國的電子商務就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3、商家缺乏良好的市場信譽
商家缺乏良好的市場信譽,使得消費者不敢冒然涉足,擔心將款付出後得不到應有的商品。這不是在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解決法院執行難的問題,大張旗鼓地落實現有債權人的債務,狠狠打擊商業欺詐行為,消除企業或商家通過欺詐獲利的幻想,讓消費者放心的通過各種形式購買商品。這是一個牽涉法律和消費觀念的龐大工程。當然,不管困難多大,時間多長,這一過程總得經過,而且早行動,早到位。
4、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的對策
政府和電子商務商家應當共同努力,借用各種傳播媒體,加大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的宣傳力度,讓企業和個人消費了解電子商務。
企業應積極順應潮流,開展電子商務。企業在人力資源、組織、資金和技術允許的條件下,小規模地率先在標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批發次數多、顧客流量大的商品或服務領域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以此為突破口帶動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全面開展,利用電子商務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標,設置新的無形壁壘和鞏固競爭優勢,以實現企業在新世紀、新環境下的「新競爭戰略」。
二、發展電子商務所依賴的網路基礎尚不完備
1、網路功能遠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要求
目前中國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有了長足發展。然而,網路帶寬和增值服務等功能遠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要求。發展電子商務的基本條件是開展業務的各方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網路。而目前我國網路的覆蓋范圍和接入能力仍然嚴重不足。
2、網路用戶普及程度不夠
中國網民數量的增長勢頭很好,截至2001年8月,中國上網計算機達到1000多萬台,互聯網用戶超過2650萬。但是,這個數字和13億人口相比,僅佔2%。真正具有消費實力並能形成購買力的群體,依然遠不足以與現實生活中的傳統商業模式相匹敵。同時,目前網路人口的結構也決定了只有少效商品可能馬上在網路上銷售。
3、解決基礎設施問題的對策
電腦硬體商家應不斷開發功能多性能好款式新成本低的電腦品牌,企業和個人也應充分認識到電腦在信息時代的重要意義,形成買電腦,用電腦,上網的良好基礎。
各地信息部門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協助企業實現信息化,創造一個適應電子商務整體推進的更加良好的宏觀環境。政府部門要相應地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寬頻網的建設速度,並注重示範與引導。企業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的基礎,通過實施政府信息化,加速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這樣電子商務的應用和推廣就有了深厚的根基和沃土。
三、電子商務技術尚不完全成熟
1、網路安全問題
電子商務必須依賴互連網,作為開展電子商務基礎的網路必須安全可靠,網路傳輸的誤碼以及網路連接的故障率都應盡可能低。在電子商務全過程中,要保證數據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管經由什麼環節,採用什麼技術,是否經過加密和解密都要確保。而目前一些電子商務網站在安全體繫上沒有設防,很容易受到計算機病毒和網路黑客的攻擊,為電子商務的開展帶來安全隱患。這就要求商家採取各種安全技術,如在線防毒、適時殺毒、運用防火牆技術、採用公鑰密碼體制的加密技術等。同時法制部門應加大對計算機犯罪的打擊力度,以震懾形形色色的計算機犯罪。
2、電子支付問題
電子商務支付系統是電子商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消費者、商家和金融機構之間使用安全電子手段交換商品或服務,即把新型支付手段電子現金(E-CA-SH)、信用卡(CREDITCARD)、借記卡(DEBITCARD)、智能卡等支付信息通過網路安全傳送到銀行或相應的處理結構,實現電子支付。
電子商務在線支付在國外成熟的金融法律制度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而我國是市場經濟不大發達的發展中國家,金融法律還有待完善,信用卡制度還有待發展。所以如何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電子商務支付系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國實現電子商務電子支付的主觀和客觀條件並未完全成熟,不能照搬國外模式,需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電子商務支付系統。電子商務使用的支付手段可以有E-CASH、E-CHECK、智能卡、商家或別的機構發行的購物卡、銀行卡等。鑒於中國國情,建議現階段使用商家或商家授權的機構發行的購物卡,銀行卡來支付。
3、實物配送問題
配送系統是實物貿易的關鍵。如何保證送貨與購貨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行之有效的物流網路是企業從事電子商務的基礎。可直到目前為止國內依然缺乏系統化專業化的全國性貨物配送企業,單件商品的長途運輸或者郵遞的巨大成本以及時間上的延遲足以使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在關於電子商務的諸多討論中,幾乎所有的理論探討都在這個方面採取了迴避的態度。但在實際運行中,這個問題卻是致命性的。以往那些到網路上開店賣東西,想借電子商務撈點實惠的網路投機行為,之所以無不以徹底慘敗而告終,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無法滿足消費者希望及時配貨的要求。鐵路、公路、航空、郵政部門應該拓寬自己的業務范圍,改變經營模式,適應電子商務方式,成為電子商務時代物流配送的主體。
四、理論上沒有解決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
1、完善的法律是開展電子商務所必須的軟體條件
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所引起的各種商業糾紛,已無法用傳統的商業法律去解決,經濟要發展,法律必先行。雖然有關部門正在加快制定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但是到目前為止,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現象還比較嚴重,這也阻礙了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2、目前應當考慮的法律規范
首先是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在網上直接提供的無形新產品和服務的知識產權,如網上資料庫、軟體、游戲、音像製品等。其次是稅法的調整,根據目前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有必要對稅率和納稅方法進行規范。還有電子支付的法律規范,授權、電子簽名、認證等過程和合法性的規范,不良信息進入電子商務范疇的規范等。
五、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所需專業人才缺乏
開展電子商務活動,需要網路規劃、網站建設、網路維護、營銷策劃、實物配送、電子支付等多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的管理者和業務人員能否熟練應用電子商務,人才資源的供給將是一個關鍵問題。目前我國嚴重缺乏電子商務知識的專業人才,絕大多數企業還不了解電子商務處理方式,不懂得如何應用電子手段來改進企業經營。政府部門要明確形勢的嚴重性,要看到未來的重要性,必要時可採取行政手段,在公眾中開展電子商務教育,做到大多數有文化基礎的公眾基本掌握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能和相關知識。各高校應高瞻遠矚,加強電子商務的理論研究,積極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合格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以緩解人才供不應求的矛盾。
六、結束語
根據當前中國的國情,在培育和完善電子商務環境的同時,應該把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模式結合起來,大力促進傳統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商務既關繫到企業的存亡和發展,也關繫到國家的富強和進步。政府主管信息化建設部門也應積極參與解決電子商務遇到的各種問題,加強法律、法規、標准、稅收等方面的制訂工作,使之盡快形成體系,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鋪平道路。同時還要借鑒世界其他發達國家有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經驗。我們堅信電子商務在中國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楊學山.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1.
[2]樊忠.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整體框架探討[J].廣東金融電腦,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