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四線城市做電商有前景嗎如何起步
電商不在於你在幾線城市呢,沒有地域限制,只要有想法,有電腦,有網就行啦
我認為這不是一個賺快錢的事情,而是一份需要步步積累的事業,只要你認真付出,後面會給您意想不到的回報!
萬事開頭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可以跟你分享我做亞馬遜這幾年的心得感悟
我從16年開始,初期靠著三萬塊開始做亞馬遜,從一開始的什麼都不懂,一步步的摸索,跟著師傅學習,剛開始覺得好難啊,甚至覺得很絕望!剛開店表審核銷售侵權弄得我心驚膽戰,每天都睡不好。賬戶一直在進行KYC審核,資料提交了一次又一次,真是難熬!等到終於做下來了,前期一年多里,各種各樣的事情,處理售後,差評,跟留了差評的顧客溝通,他改成了好評,或是加留五星Feedback,做亞馬遜五個月了,銷量上漲我都沒有那麼感動。特別是當我產品做到類目Top50內的時候侵權被系統下架,甚至關了賬號,最扎心的莫過於每次產品賣得好就開始有侵權的風險,偷偷的在廁所哭了好幾次,自己努力了很久的成果一瞬間被抹滅的一干二凈。還有匯率的問題,辛辛苦苦大半年,被匯率逼到解放前,說到做亞馬遜的難處,一肚子的苦水,但是堅持了四年,熬過這些砍,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亞馬遜的魅力就在於此,志得意滿時給你一些打擊,消極想放棄時又有新的轉機和希望,最重要的是,要不斷的學習,最快樂的是每天我可以靜靜的看著上漲的銷售額還有顧客的好評誇獎,尋找快樂的路上大家一起努力。
B. 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是向三四五線城市滲透。對還是錯
電商使得小城市和農村的賣家有機會面對大城市甚至是全國的消費群體.
不過, 分布回越來越不均答衡倒是真的. 對於沒有產業優勢, 沒有搭上互聯網之風的地區, 當地實體零售業是會受到嚴重沖擊.
不過這也不用過分擔心, 就跟天災人禍的嚴峻形勢下一樣, 人口會遷徙流動到新的價值窪地的,
C. 中國三大電子商務平台是哪三個有什麼區別
從電子商務平台對大物流的作用看,中國還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平台。如果把電子商務平台比喻為大型批發市場,現在的阿里巴巴淘寶等網站,最多能夠比喻成城市集貿市場。
D. 為什麼三線城市的電子商務互聯網發展緩慢
三線城市相對於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來說,信息靈通性差點,相對來說比較閉塞,專互聯網還沒有完全屬滲透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所以人們對互聯網的認識度還沒有那麼高,還是提留在實體經濟上面,不過三線城市的發展潛力很大,年輕人會帶動電子商務互聯網的發展,三線城市的市場還是蠻可觀的,現在淘寶、京東、工控購。工控網都在往城市延伸啊
E. 有哪些互聯網相關行業集中在三線城市
一線城市的互聯網化已經比較成熟,大的平台比較多而泛,但是這種專屬某個城市的本地服務平台比較說,對於二三線城市的本地生活化平台可以結合當地資源做一個本地黃頁+電商+社交互動這樣的平台。對於有資源的人來講,可以通過區域資源達到實現盈利的目的。比如長沙同城通,大同生活通等
F. 四線城市做跨境電商有機會賺錢嗎
隨著近幾年跨境電商的不斷壯大,跨境電商這個商業模式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除了一些大城市的創業者們前赴後繼的湧入跨境電商中,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創業者們也准備躍躍欲試。
相信對於這些三四線城市的人來說,由於地域的偏僻和資源的局限,很多人都在猶豫要不要去做。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做跨境電商這個行業,我們要注重的是商品質量,和自己的用心程度,和在哪裡做根本就沒太大的關系,只要努力,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電商這個行業它不是實體店,並沒有那麼大的局限性。
G. 在三四線城市做電商怎麼樣
做電商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做,你面對的客戶是全國的。
H. 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新興市場延續高增長態勢,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62785億元,同比增長27%。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網購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網上零售等新興市場供給方式延續高增長態勢。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不僅成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重要動力,也為推動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打下良好基礎。
新興互聯網玩出新花樣
刷臉支付、虛擬試衣、無人便利店,今年以來又有不少新興互聯網應用正在刷新消費者認知。雙11還沒開始的時候,商品就已經賣光了!
10月20日,今年的天貓「雙11」預售正式開始,這已是網路購物狂歡節的第十個年頭,消費者熱情依然不減。10年前,第一個天貓『雙11』交易額是5200萬元,到去年增長到1682億元,雙11」網路購物狂歡節年年刷新的銷售額,是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狹義來講,電子商務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但廣義來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消費迭代升值、跨境商務發展的主要方式,聚集新業態、孕育新動力。
電子商務市場發展三大亮點
1、市場規模繼續較快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62785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7.7%,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4.8%,分別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8.4和15.5個百分點。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線上零售額在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增速依然保持在高位。從國際層面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居世界第一。
2014-2018年Q3全國網上零售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服務類電子商務交易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1-6月實現交易額9533億元,同比增長30.9%,占網上零售額比重進一步提高。過去,我國服務業的互聯網滲透率非常低,這是我國服務類電商發展的機遇。互聯網這個典型的數字化平台,如今和餐飲、酒店、旅遊、電影、零售等生活服務業深度融合,有了巨大增長空間。」美團首席執行官王興說。以外賣為例,我國外賣業務規模已領先全球,而且還在持續增長。
3、新技術層出不窮。刷臉支付、虛擬試衣、無人便利店……今年以來又有不少新興互聯網應用在刷新消費者認知。電子商務技術已經從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向虛擬現實、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進一步拓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目前,出現很多細分技術市場,企業為爭奪這些技術領域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
挖掘新空間——向農村地區擴張
電子商務正從大中城市、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擴張。感冒發燒不願出門,半夜時分叫了『閃購』,不到半小時葯就送來了。現在不僅吃飯不用去飯店,可以在家點外賣,連周邊的超市、便利店、水果店、葯店、花店都能配送上門,在線上購買線下的商品和服務非常便利。
電子商務成為中國人的新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交往、對外聯絡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
電子商務發展呈現三大發展新趨勢
1、無界化。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項目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落地。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推動下,在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支撐下,超市、專業店等傳統零售業態與電商平台深度融合,新興業態和傳統業態無界融合成為消費市場供給的重要途徑。
消費渠道無界融合將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既包括線上線下融合,也包括跨行業融合。企業在渠道選擇方面應關注線上互聯網和線下實體店融合的方向,整合兩個渠道,從而在未來的消費趨勢中把握機會。
2、社交化。今年,創辦僅3年的拼多多上市備受關注,也讓「社交電商」成為電子商務領域的熱詞。淘寶、京東、美團等平台紛紛推出拼購、拼團,不願錯過社交電商發展的紅利。
電商社交化是一個大趨勢。所有電商都離不開社交,一方面通過社交渠道為電商增加流量。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平台能夠提升電商促銷效果。社交化還可以使電商與顧客之間形成良好的黏性,通過實時互動,商家能更好地掌握消費者數據、了解消費者意願,提供更精準的商品和服務,使營銷更有的放矢。
3、下沉化。2018年上半年,農村地區網上銷售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34.4%,比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高4.3個百分點。電子商務正從大中城市、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擴張。中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空間,在電商領域,廣大農村也仍有巨大空間,不僅要把農產品賣到城市,還要讓消費品順利下鄉。
電子商務法——打造新環境
《電子商務法》明年施行,電子商務站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新起點。
上海市靜安區某外企員工楊陽最近嘗試通過代購買了某澳洲品牌護膚品,卻遇到不小的麻煩。第一次收到的商品品質跟我從澳洲帶回的一樣,再次購買發現質量變差了,要求商家退貨,代購以包裝不完好、無法證明品質差異等理由拒絕,我也只好自認倒霉。真希望《電子商務法》趕緊落地,規范海淘代購。
當前,網路交易領域還存在一些亂象。2018年前三季度,共查處網路交易違法案件1.7萬件,同比增長39.2%。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安全問題,比如網約順風車、網路訂餐等存在安全風險;質量問題,比如一些購物平台放縱假冒偽劣產品上架;壟斷問題,比如一些互聯網平台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行業壟斷風險逐步顯現;價格問題,比如虛假宣傳、先提價再打折的欺詐行為時有發生;侵犯個人隱私問題,一些平台在客戶不知情狀況下採集客戶信息,濫用甚至泄露信息。
為解決網路交易存在的諸多問題,今年8月,《電子商務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電子商務從此站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新起點。
《電子商務法》是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其出台對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平台經營者在產品質量安全、消費者權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責任予以明確,嚴懲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同時,也填補了一些法律空白,比如把微商、代購納入監管。這都將給消費者營造更好的網路消費環境。
目前,《電子商務法》的落實還需要進一步的司法解釋。《電子商務法》一些規定多是原則性、概括性、指導性的,比較抽象。必要的處置措施將來在實施細則中還需要明晰。
《電子商務法》的落實,需要消費者參與。消費者不反映問題,就相當於受害人不起訴,監管者難以掌握情況,電商質量責任不可能落實。因此必須讓監管者與消費者同時處於「在線」狀態,用互聯網思維,加上法治意識,來維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