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新聞上說今天石家莊有電商博覽會,想去看看,有誰知道地址在哪兒呢急急急!!!
首屆京津冀O2O電子商務暨跨境商品博覽會將於11月18日至20日在石家莊樂城·國際貿易城舉行。屆時,北京、天津及河北三地的電子商務領域精英將匯聚省會,共同展示三地的電商產業發展成果,並攜手一同打造電商產業發展集群,進一步在電商領域實現協同發展。此次展會主辦單位為北京市電商協會、天津市電商協會和河北省電商協會,石家莊市商務局、石家莊市電商協會和國際貿易城為承辦單位。
② 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的內容簡介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京津冀的協同發展越來越成為京津冀三地高度關注的戰略問題。近幾年來,京津冀三地的成功合作已經昭示了協同發展的廣闊前景。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並發展壯大的。
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是由河北省社科聯發起、北京市和天津市社科聯共同支持的大型論壇,也是京、津、冀三地社會科學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從2006年舉辦第一屆論壇以來,連續三年已舉行過三屆:第一屆協同發展論壇於2006年11月在河北工業大學舉行,京津冀三地的專家學者七十餘人,圍繞京津冀製造業協同發展、京津冀產業分工與協作、京津冀資源整合與協調等問題,展開了理論研討和學術交流,為京津冀的區域發展提出了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建議。第二屆發展論壇於2007年12月在河北廊坊市舉行,京津冀地區的社科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共論區域經濟統籌協調發展大計,在建立協調發展機制方面,與會專家建議以高層會晤、合作發展座談會、城市協調會制度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地方政府間合作機制的建立,積極推進業界、學界合作機制的建立,加速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講程。
③ 京津冀一體化,河北省內流量在北京可以用嗎
流量不能用,通話可以。
④ 2017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峰會主題是什麼
9月28日,2017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峰會暨京津冀影響力品牌發布儀式」在天津濱海新區召開。
本次峰會以「創新與匠心」為主題,以打造平台的功能為主旨,圍繞「創新理念、創新能力、創新路徑」三個方面,總結京津冀協同發展實踐經驗。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關鍵之年。本次峰會將憑借人民網的廣泛影響力和輿論監督機制,發揮「揚聲器、連心橋、催化劑」作用,用交流凝聚共識,用思想聯通三地,使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改革的試驗田,成為發展的排頭兵。
⑤ 京津冀的歷史變遷
一、歷史回溯:雙城記的由來
1、隋唐以前的沿太行山前地帶發展格局
史前時期京津冀所在區域是我國古人類活動和繁衍的重要區域之一。京津冀所在太行山各流域為古人類的生活和狩獵提供了良好環境。桑乾河即時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繁衍的重要區域,泥河灣從200多萬年前到公元前3000多的新舊石器時代遺址共130多處,這在世界上也是極罕見的,形成了如此豐富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存疊加文化層。目前發掘的最早出現於潛山-平原過渡地帶的則是周口店北京猿人,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約70-20萬年,其後因外部環境變遷再次遷移。距今約20-12.5萬年左右的許家窯人遺址有專家鑒定是北京山頂洞人西遷的重要聚集地。而到了公元前1萬至5000年前左右的新時期時代,更多的古人類聚居場所在太行山前與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出現。這個時期儲藏糧食、食物的陶罐大量出現,拉開了華北地區平原地區的人類改造大自然的序幕。到了新時期時代中期,華北地區糧食作物種植處理粟、稻、黍外,還有豆、麥等。因此,從史前文明的發展及空間演替來看,太行山前平原與西部山區有著密切的文化淵源,人類活動區域逐步由山區向潛山地區,平原地區過渡。
從春秋、戰國一直到隋唐時期,京津冀地區的人口、經濟與文化中心均分布在太行山前的20公里范圍區域;同時軍事重鎮分布在沿桑乾河和漢長城以南地帶。燕國的薊、趙國的邯鄲是該區域范圍內的兩大政治、經濟、軍事與文化中心,並保持較為穩定發展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該時期黃河入海口在渤海灣處,因此此時華北平原大部分地區屬於水鄉澤國,並不適合農業耕作和城鎮發展。正是由於黃河在近3000年來頻繁改變河道,經常泛濫,給華北平原造成不小危害,因此長期以來華北地區的城鎮空間分布較為穩定,並沒有大規模向東擴張的趨勢。直到金代後,黃河基本上河北省南部以南地區搖擺,才使得華北平原整體上更適宜農耕。此時,隨著京杭大運河商貿運輸的繁榮,使得天津、滄州得到了空前發展;此外海河流域的諸多支流也藉助水運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如河間、任丘等城市。
2、金元以來北京在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作為北方門戶地位逐步確立
金元以後北京逐步奠定了作為北方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的地位,尤其是明朝1421年朱棣遷都北京在全國的地位空前提升。明清時期首都的管轄范圍大許多。不管是明初期的北平府,還是清的順天府,被譽為「東環滄海之波,西枕太行之麓」。明初的北平府轄區東到遵化,南達霸州,北到密雲等地區;清朝也基本延續這個管理范圍,只是後來天津升格為知府後得以脫離北京。在傳統農耕經濟主導時期,城市多受到轄區政府的統一管理,官階比區域政府小了許多。天津作為後起之秀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的運輸業務,當然當前大運河失去了往日的優勢作用,由海港集疏運優勢所替代。天津開始走上歷史舞台來源於元代的漕運,設有直沽鹽運司;明永樂二年設立了天津衛,到了明朝晚期則發展成為重要的水陸交通要沖,發展成為商貿與軍事重鎮。但天津真正作為城市發展是在清初,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升為天津府。
天津的崛起與傳統太行山前城市的示微是有著一定內在關聯性,這也是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逐步由內陸走向沿海的一個印證,傳統的農耕文明城鎮體系基礎從此得以改變。兩次鴉片戰爭後,1860年天津的開埠和近代工業的大發展,使得京津冀地區從一個封閉的中央王朝京畿重地逐步走向近代開放經濟中心。天津近代工業,始於洋務運動中清朝政府創辦的天津機器製造局等,其後在海河北岸建設河北新區聚集了大量的近代工業企業。為配合近代軍工產業的發展,清政府在天津先後修了第一條電報線、中國第一條自主型標准軌鐵路——唐胥鐵路,創辦了開平礦務局等。民國初至日軍侵佔這段時期是天津近代工業的興盛期,工業方面麵粉、火柴、紡織、化學、製革等類型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如自1915年由周學熙創辦的天津第一家機器紡紗廠直隸模範紡紗廠以來,短短十年間天津擁有了近90家紡織業企業,成為了北方近代棉紡織業中心。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天津已經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城市和工商業中心,中國第二大工業,尤其是工業經濟體系的完備程度僅次於上海。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工業的軍事和民用工業的大發展,促進了對外貿易和城市商業的繁榮,天津在解放前已經是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城市。城市商業方面發展開始源於租界地的商貿市場發展,如建於1928年的勸業場是天津最早的一級商業群的發祥地。對外貿易方面,隨著天津水陸要沖交通樞紐地位的提升,更多的華北地區、長城以外地區物資向天津匯聚。如隨河北的張家口、石家莊、保定等城市,成為天津商貿流通的二級市場或集散地;同時促進了山東、山西等地的金融貿易往來。
3、建國後的兩組「雙城」較勁發展局面
如果說延續清末、民國初期的地緣政治與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京津冀地區會出現政治與傳統文化中心在北京,經濟與新文化中心在天津,並帶動河北省各級城鎮發展的「雙城、多點」發展局面。但新中國之後的發展卻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打破區域格局來自於三次大的行政或政策干預。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北京的城市定位從傳統的政治、文化中心硬加上了生產中心。由此一五、二五時期,北京先後興辦了幾千家工業企業,包括鋼鐵、機械、石油化工、電子、建材、醫葯、紡織服裝、輕工、食品等幾乎所有輕重工業門類,如文化革命前產業工人數量已經達到100多萬。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的石景山鋼鐵廠和70年代的燕山石化廠,使得北京的工業一躍超過天津。當然建國前30年裡,天津的工業經濟地位依然較為穩固。天津在工業商品生產方面創造了60多項第一,如第一塊手錶、第一台自行車、第一台彩色電視、第一台傳真機、第一批模擬計算機、第一輛汽車、第一輛無軌電車等。第二次是九五時期北京確定了建設經濟中心的目標,自此後的十年間,北京對於金融商務中心、總部基地、樓宇經濟等功能發展走上了一個快車道。尤其是在亦庄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建設以來,北京的發展速度遠超過天津,而天津作為既有北方金融商業中心的地位也被北京所取代。但北京領先半個多世紀的局面也隨著政策的再次調整而轉變。第三次大的政策干預是「十一五」時期的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自此天津再次受到國家的政策、資金、人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持。到2013年底天津的工業增加值已經超過上海市,並達到北京的2倍。與此同時天津港作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集裝箱港,開始向區域深度覆蓋。
對於河北省的城鎮格局也出現了類似的「雙城」較勁發展局面,在清末的城鎮格局基礎上,建國後石家莊和唐山逐步成為河北省南北兩座重要的城市。石家莊的發展得益於1907年正(石家莊)太(原)鐵路和京漢鐵路的交匯,到解放之前,石家莊已經發展成為快20萬人,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萬元的城市。1968年河北省省會決定由保定市遷至石家莊市,使得石家莊在配置各類資源方面得到了質的飛躍,逐步成為了華北地區重要的文化、教育、商貿中心城市和工業中心之一。唐山的崛起得益於開灤煤礦、唐山機車車輛廠等工業的發展,如唐山機車車輛廠裝造了中國的第一台蒸汽機車。到建國前30年裡,唐山已經形成了鋼鐵、石油、化工、陶瓷、機械製造等重型產業體系,其經濟規模也一直處於京津冀地區的第三位。隨著首鋼搬遷到曹妃甸,以及中國首台350公里動車下線,唐山作為我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地位進一步得以鞏固。
二、分不開的京津冀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取幾個節點,即可見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間的關系淵源,即可燭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以地脈通文脈亦通。從歷史地理學上觀照,不難發現:京津冀貌合神亦合,實為一體。
1、北京:彼時順天
永樂元年即公元1403年,對北京而言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頭。這年正月的一天,明成祖朱棣聽見禮部尚書李至剛等人的建言: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統,而於肇跡之地皆有升崇,切見北平布政司實皇上承運興王之地,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為京都。
李至剛等人的話正說在朱棣的心坎上。
朱棣對北平由衷地喜歡,公元1368年明朝大軍攻陷元大都,他的父親朱元璋改元大都為北平府,設北平行中書省。兩年後,亦即公元1370年夏天,朱棣被父親封為燕王。盡管直到十年後,亦即公元1380年,朱棣才到北平府上任,但無可否認,在隨後的二十多年,北平府這方土地成為朱棣興旺發達的福地,這里的藍天白雲風土人情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不習慣亦不再迷戀江南的山光水色。所以在靖難之役取得完勝,坐上皇帝寶座不久,有人提議把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於順天府,稱行在,朱棣沒猶豫,亦沒異議,當即批准。
北京的命運在這一刻改變了。
在此之前,北京作為都城,叫過燕京,叫過南京,還被一個叫馬可波羅的著名義大利旅行家叫過「汗八里」……
在此之前,亦即在公元1403年之前,亦有北京,但那是明朝以前的北京,跟明朝以後的北京不是一個概念。比如唐朝的北京,指的是當時的太原府;宋朝的北京,指的是當時的大名府;金朝也有北京,卻跟公元1403年的北京毫不相干,北京在金朝稱中都。
除了公元1403年,對於今天的北京而言公元1421年亦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頭。從這年正月初一開始,北京不再稱行在,不再只是朱棣的臨時駐蹕之地,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首都。朱棣亦給出了他定都北京的理由:朕續承大統,恢弘鴻業,惟懷永圖,眷茲北京,實為都會。惟天意之所屬,實卜筮之攸同……
北京像個被人爭著抱的孩子,先屬北平府,後屬順天府。明朝時與今之河北大部、河南和山東一部以及今之天津,為京師或稱北直隸的轄地;清朝時與今之河北、天津以及河南、山東、內蒙古和遼寧一部,同屬直隸。
明初的北平府,轄:大興、宛平、良鄉、固安、永清、東安、香河、三河、武清、漷縣、寶坻、文安、大城、保定、房山、順義、懷柔、密雲、玉田、豐潤、遵化、平谷和通州、霸州、涿州、昌平州、薊州。二十二個縣和五個州,今天並不都屬於北京市,有的已劃入河北省和天津市。
清朝的順天府,轄下區域除今之北京大興、良鄉、通州、房山、昌平、順義、懷柔、密雲等區縣,還包括今之廊坊固安、三河、永清、香河、霸州、文安、大城,保定涿州,唐山遵化、玉田、豐潤及天津武清、寶坻、薊縣等地,被贊:「東環滄海之波,西枕太行之麓」,「天府雄規,宸居勝地」,「疆域雖遙,氣脈常貫」……
2、天津:從衛到府
天津橋居「天漢之津」,故名。橋初造於隋,在洛陽,跟天津沒丁點關系。
彼時天津在哪裡?尚在屈原「朝發軔於天津兮」的詩句中?尚在混沌初開狀態?
一位出生在天津的叫布萊恩的英國人,曾為天津寫下這樣的文字:距此以西80英里的地方,就是「天國之都」北京,在那裡,被稱為天子的皇帝統治著他的王國。由於這個多條水道交匯的古老的港口成為旅行者前往「天國之都」的必由之路,於是人們便稱之為「天津」———通往天國的津渡。
布萊恩講的是清朝時的天津。天津的人文歷史,興於清,卻非始於清。
最早關乎天津的文字指向明永樂二年。
彼時天津之地屬於河間府。「水陸沖要,餉道所經,自古幽燕有事,未有不先圖河間者」,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稱河間「陂澤沃衍,宜於耕植」,「誠京師之南府,天下之津途也」。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設所置衛,是明王朝從國家安全出發,採取的非常現實的措施。永樂二年即公元1404年的冬天,在河間府靜海縣北置天津衛,築城置戍,屯守軍士。
天津應運而生:城周九里。北瀕衛河,東繞潞河,漕舟悉出於此……
公元1600年,天津迎接了它有史以來第一位路過的外國人。他是義大利傳教士,叫利瑪竇。那年利瑪竇要去北京拜見萬曆皇帝,被困於天津衛的監獄。近乎絕望的他只有祈禱上帝保佑。那是一個讓他終生難忘的冬天,那個冬天他想到另一個到過中國的義大利人,想到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和受到的不同尋常的禮遇。馬可波羅到過北京,卻沒到過天津衛,彼時北京還不叫北京,它叫元大都,天津衛還不存在……
天津衛在明朝發展成「京師東南之巨鎮」,卻始終是「衛」的面目,直到明亡,直到清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天津衛升為直隸州,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升為天津府,轄天津縣、青縣、靜海、滄州、南皮、鹽山和慶雲……
公元1793年秋天,天津又迎接了它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外國客人,不是一個,這是一個龐大的英國使團。直隸總督梁肯堂奉乾隆皇帝之命,從駐地保定趕到天津歡迎。在客人眼裡,身量不高的梁肯堂「目小而有炎光流露,須白如銀,下垂及胸,容貌藹然可親,舉動雅馴有儒者氣」。在主人眼裡,這群遠涉重洋而來的洋人絕不可等閑視之……
其後來天津的洋人愈來愈多,尤其在公元1860年天津成為通商口岸之後,從縣到府到省,各級官員感到天津的洋務愈來愈棘手。
公元1870年夏天,曾國藩在直隸總督任上接到這塊燙手山芋。朝廷命去天津查辦教案,他「不勝焦灼」。九天之後,焦慮無已的曾國藩從保定的直隸總督署勉強動身,經高陽、任丘、大城、靜海,農歷六月初十到天津。「籌議洋人之事,彷徨無計」,打敗太平軍的曾國藩終於在天津栽了跟頭,他沒有機會再回到保定的直隸總督署,九月初六日,在天津他把直隸總督印交付給了學生李鴻章,二十三日黯然離津……
3、河北:京畿要地
公元763年,流浪在四川的詩人杜甫聽到那個期盼了近八年之久的莫大喜訊:史朝義死了,河北光復了,安史之亂結束了。詩人喜極而涕,看著身邊的妻子那個高興勁兒,想著有可能就要回家了,他一口氣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河北,讓人百感交集的河北啊。「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發自肺腑的歡吟如今早已成為穿透千古的絕唱。
今天的河北,不同於唐朝的河北。「河北」作為歷史地理學上一個名詞,其產生,當在唐朝。
貞觀年間,唐太宗因山川形勢之便,將帝國分為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十道」。到開元年間,唐玄宗又將十道拆分為十五道。無論十道還是十五道,河北道均在其中。
唐朝的河北,即指唐朝的河北道,轄安東都護府和魏州、邢州、冀州、定州、幽州、易州、涿州、薊州等二十九州,所轄范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北京、河北和遼寧的大部以及河南和山東一小部。河北道不具行政權,最高長官巡察使或采訪使,不常設。
今天的北京和天津,彼時為河北道的幽州、薊州之地。幽州轄八縣,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大部和天津的武清以及河北的廊坊、永清,薊州轄三縣,相當於今天天津的薊縣和河北的三河和玉田。
據《太平寰宇記》,涿州風俗和幽州相同,莫州和易州的風俗也和幽州相同。保州風俗和莫州相同,因此也和幽州相同;雄州風俗和易州相同,因此也和幽州相同。幽州風俗有什麼特點,用班固的話說,是「愚悍少慮,輕薄無威儀,亦有所長,敢於赴人之急難,此燕丹之遺風」。
到宋朝時,道為路取代,有宣撫使或轉運使之職,亦不常設。
公元1044年秋天,宋朝文壇領袖歐陽修來到河北,出任轉運使。一年後離開,轉任滁州。在河北任職前後,歐陽修寫下了《朋黨論》和《醉翁亭記》兩篇名文。
宋先與遼對峙,後與金對峙,國土面積大大遜於唐。宋朝河北路的管轄面積亦大大縮減。
金朝亦有河北路。
金朝之後,元明清數百年間,河北未再作行政區劃用詞,但其在唐宋時期所造就的人文精神和歷史內涵,一直為後世所傳承,亦常為今天的河北人所道。
在此或可再次引述顧祖禹的說法:霸州倚神京之重地,控瀛海之要沖,作鎮屏藩,東西聯絡……州處畿輔間,實據堂奧以內之勢,此形之似緩而實切者也;涿州控西山之險,據上游之勢……特為肘腋要害;保定重山西峙,群川東匯……聯絡表裡,翊衛京師,誠重地也;薊州控盧龍之險,扼柳城之道,襟帶郊圻,稱為重地……當年的京津冀,貌合神亦合,實為一體,今天的京津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脈通,文脈通,亦分不開。
⑥ 京津冀三年計劃打造1小時交通圈有什麼意義
7月30日北京市發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8-2020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要高質量完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任務,初步形成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聚焦核心任務,堅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製造業企業
「北京市堅持瘦身健體,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制定實施了全國首個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制定出台了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10個高精尖產業的指導意見。」7月26日,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人民日報主辦的2018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上表示。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市要堅持疏控並舉、政府與市場兩手用力,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持續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不斷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北京市將加快一般製造業企業疏解退出步伐,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製造業企業,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新校區建設,穩步推進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
捨得放棄、捨得轉移,才能為可持續發展騰出更多的資源和空間。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介紹,北京在全國率先出台了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全市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95萬件,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465家,動物園、天意等區域性批發市場完成撤並升級和外遷。
強化兩翼聯動,合力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
緊密對接雄安新區各項規劃 增強城市副中心吸引力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市要全方位支持河北雄安新區開局起步,高水平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加快形成錯位發展、協同共進、兩翼齊飛的生動格局。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將緊密對接雄安新區各項規劃,全面落實與河北省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堅持雄安新區需要什麼我們就堅決支持什麼。京冀兩省市研究制定「交鑰匙」項目實施暫行辦法,以「交鑰匙」的方式支持雄安新區高水平建設3所學校和1所綜合醫院,讓雄安人民享受到北京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抓好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京雄城際等建設。
建成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工程及配套設施,有序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工程建設。推動城市副中心由行政辦公區建設為主向城市功能建設為主轉變,全面增強城市副中心綜合承載力和吸引力。
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和治理
北京市將實施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市要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生態環境聯合治理和協同保護力度,全力打造京津冀區域綠色生態屏障,攜手構建山川秀美的京津冀。
此外,北京市將實施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協調推進北運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水環境治理和生態工程建設,持續推進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等京津冀區域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構建「廊道+斑塊」的生態格局。
提升支撐能力,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網路
打造「1小時通勤圈」、 「1小時交通圈」
「京津冀一體化交通網路加快構建,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京秦高速全線貫通,北京市域內3條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消除。」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1小時交通圈」讓空間上的「一體化」變成了時間上的「同城化」。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市以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為目標,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乾的多節點、網路化交通格局。
北京市將建成京張高鐵、京沈客專等國家干線鐵路,加快建設京唐城際、京濱城際等城際鐵路,建成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飛行區、場內市政交通工程以及新機場外圍「五縱兩橫」綜合交通網路。積極推進承平高速、國道109新線等高速公路建設,完善便捷暢通的公路交通網。
加強對接協作,促進區域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推進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起步區建設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市將堅持產業轉移與轉型升級相統一,更加註重強化區域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全區域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形成產業鏈有機銜接、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加快河北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快首鋼京唐二期、金隅曹妃甸示範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力爭實現竣工投產。積極支持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完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管委會共建共管機制,加速創新要素和產業資源集聚。推進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起步區建設,基本建成口岸物流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加快推進京津合作示範區、北京·灤南大健康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合作項目。
促進協同創新,著力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打造「三城一區」北京創新發展高地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將發揮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北京創新資源輻射外溢能力;健全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引領創新鏈、產業鏈、資源鏈、政策鏈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為增強區域競爭力注入新動能。
北京將打造「三城一區」北京創新發展高地,加快中關村(曹妃甸)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寶坻中關村科技城等協同創新平台建設。
著力補齊短板,扎實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深化京津冀高校聯盟建設 抓好2022年冬奧會籌辦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市將堅持優質公共資源輸入與帶動當地公共服務提升並舉,加強規劃和政策統籌銜接,合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除了交通的日益便利、產業的協同發展,北京還有序輸出優質醫療、教育資源等。2017年8月,北京世紀壇醫院、清華長庚醫院、北京口腔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佑安醫院分別與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保定市第二醫院、保定市兒童醫院、保定市傳染病醫院建立對口合作關系,推動在北京和石家莊之間形成具有一定醫療輻射能力的區域中心。
此外,北京市還將深化京津冀高校聯盟建設,持續推進與河北保定等地區開展的重點醫療衛生合作項目。深化京東休閑旅遊示範區、京北生態(冰雪)旅遊圈、京西南生態旅遊帶建設。全面抓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完成國家速滑館等新建場館建設,滿足2020年測試賽和冬奧會、冬殘奧會需求。
強化制度保障,深化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打造區域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
北京市將加強政策引導,完善產業轉移承接配套政策。「4年來,我們出台並嚴格落實非首都功能產業疏解配套政策的意見,推動規劃土地、財稅價格、投融資、就業社保、資質互認、異地監管等措施的落地,逐步完善疏解支撐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努力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根據2018-2020年行動計劃,北京市將按照以點帶面、先易後難的路徑,統籌推動一批重大改革創新舉措落地,破除隱形壁壘和利益藩籬,優化區域營商環境,加快要素市場一體化進程,促進資源要素流動順暢高效,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效制度保障,打造區域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
來源中華網
⑦ 打造「車輪上的京津冀」 津濱輕軌年底貫通
「每天往返天津市區和濱海新區的人群流量約30萬人,市軌道交通集團正加緊工作,今年上半年爭取使津濱輕軌9號線開通至市民廣場,年底前全線開通。」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規劃局副局長、濱海新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霍兵3月8日這樣講到。
「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將建成連接於家堡高鐵站、濱海高鐵站和北塘、生態城的軌道交通線路,同時優化貨運進出港鐵路,加強與北京、河北之間的連通,打造「車輪上的京津冀」。
「去年以來,京津城際延長線、津保鐵路等高鐵相繼通車,拉近了天津和大半個中國的距離,特別是京津冀地區之間的聯系。」霍兵說,今年,濱海新區B1線已經開建,成為新區內部連接塘沽老城區和於家堡的骨幹線,建成後將有效改善核心區居民的出行條件;Z4線將於本月下旬開建,線路按南北向布設,今後北京市民到濱海旅遊區旅遊,可坐京津城際到於家堡站再轉地鐵,更方便了。
此外,津濱輕軌東海路站年底前完成重建,9號線可實現全線開通。新區還將爭取國家鐵路總公司的支持,利用京津城際延長線,加密濱海於家堡站至天津站間車次,進一步方便新區與市區快速通達。按照長遠規劃,新區未來將建設12條軌道交通線路,規劃總里程約480公里,其中城區線8條(含既有津濱輕軌),市域線4條。
「在很多人印象中,天津城市中的貨運鐵路比較多,高架橋多,如北辰南倉貨運站等,下一步將逐漸向外遷移,在城市外部形成一個大鐵路環線,連通國家主要干線,加強天津鐵路貨運的樞紐作用。」霍兵表示,除了市區北部交通優化,濱海新區南港功能也將進一步提升,打通與內地的大通道,與天津港「北集(集裝箱)南散(散貨)」格局相對應。
「現在正在建設進港鐵路三線、西南環線、南港鐵路等線路,化解港城矛盾,使南港增加鐵路在疏港運輸中的比例,連接西部和三北地區,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要港口。」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08,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⑧ 本講認為,京津冀城市群具有哪些特點
1、城市群內部發展水平失衡,制約整體競爭力。
2、城市等級結構不合理,大城市缺乏,造成經濟聯系斷裂。
3、城市群空間結構特殊,城市之間缺乏有機聯系
4、城市首位度指數增大,城市規模體系欠合理
5、城市發展與產業發展過程以政府主導為主,市場化發育程度不夠
參考:京津冀崛起十大挑戰,人民論壇5月上,2014年5月5日
http://politics.rmlt.com.cn/2014/0505/265074.shtml
⑨ 京津冀將如何推進產業升級轉移
據報道,產業升級轉移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另一重點領域,當前,三地產業互動和經濟要素進入快速融合通道,「1+1+1>3」的效果正逐漸顯現。
河北省則要求開展高端高新產業轉移對接,推進廊坊京東電子商務、保定新發地物流園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要加強產業對接協作,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加快建設京津冀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
希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效果可以早日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