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子商務行業的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和趨勢。
21 世紀將進入電子商務時代, 我們將別無選擇
地生活在這個時代。依筆者所見, 今後我國電子商務
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11 縱深化趨勢
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將日臻完善, 支撐環境逐步
趨向規范, 企業和個人發展電子商務將向深度拓展。
21 個性化趨勢
互聯網的出現、發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對傳統經濟
社會中個人的一種解放, 個性化信息需求和個性化商
品需求將成為發展方向, 消費者將把個人的偏好參與
到商品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去。對所有面向個人消費
者的電子商務活動來講, 提供多樣化的個性服務是歷
史的必然。
31 專業化趨勢
一是面向個人消費者的專業化趨勢。今後若干年
內我國上網者仍將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為主, 他們
購買力強, 受教育程度較高, 消費個性化要求比較強
烈。所以, 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垂直型網站以及某一類
產品和服務的專業網站發展潛力更大。二是面向企業
客戶的專業化趨勢。B2B 電子商務模式, 以大的行業
為依託的專業電子商務平台前景看好。
41 國際化趨勢
我國電子商務企業將隨著國際電子商務環境的規
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國企業要同發達國家真正
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變劣勢為後發優勢, 無疑將電
子商務對我國的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好國外
各種資源提供有利時機。同時, 國外電子商務企業也
將大力開拓中國市場。
51 區域化趨勢
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城鄉二元結構所反
映出來經濟發展的階梯性、收入結構層次性十分明
顯。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 上網者仍將以大、中城
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為主, B2C 的電子商務模式區
域性特徵非常明顯。以這種模式為主的電子商務企業
在資源規劃、配送體系建設、市場推廣等方面都必將
充分考慮這一現實, 採取區域化戰略擴大網上營銷的
規模和效益。
61 融合化趨勢
電子商務將由最初的全面開展型走向新的融合。
一是同類網站之間的兼並。目前大量的網站屬於「重
復建設」、定位相同或相近、業務內容趨同, 激烈競
爭的結果只能是少數企業最終勝出。二是不同類別網
站之間互補性的兼並。國內處於領先地位的電子商務
企業在資源、品牌、客戶規模諸方面的優勢是相對
的, 國外著名電子商務企業在擴張的過程中必然會采
取收購策略, 主要的模式將是互補性收購。三是戰略
聯盟。每個網站在資源方面總是有限的, 客戶的需求
又是全方位的, 所以不同類型的網站以戰略聯盟的形
式進行相互協作是大勢所趨。
B. 分析:為什麼說電商的根本是供需
沒有需求,就沒有買賣。這是上午的根基。
電商的實質就是打通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時空界限,形成另類的「面對面零售」模式。
消費者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隨意挑選需要的商品,生產者則通過消費者的選購數據調整自己的供應鏈,而完成這一調整的媒介便是電商。
舉個例子:消費者A需要保健品C ,而他門前的商品確實葯品G,但是電商網店內卻有保健品C,供需關系出來了;消費者A是願意電商交易,還是到保健品C的產地購買。
電商平台構建了商品的展示台,用戶只需要登錄平台就可以購到自己心儀的商品。而完成交易的前提便是消費者的需求和電商平台的供應能力。
所以,也可以說電商的根本便是供需。
C. 電子商務市場需求量大不大
非專,應邀來此只是拋磚引玉,隨便說說.我以為問題不在於市場需求如何,而是國內學校里開的那些課程是否真的是市場需要的?換句話
D. 電子商務系統網站需求分析怎麼寫
提供三部分的功能:(1)網上購物;(2)在網上進行商品庫存管理;(3)在網上進行訂單管理。
一、網上購物主要包括:用戶的登錄、用戶的注冊、用戶個人信息維護、商品瀏覽、網上購買。
用戶登錄,對用戶登錄輸入的用戶名密碼進行驗證。 用戶注冊,要求提供用戶的詳細資料。
用戶個人信息維護,對用戶個人資料及個人密碼進行維護。
商品瀏覽, 用戶在網上對本站點所提供的商品進行瀏覽和搜索(用戶無需注冊)。網上購買,注冊用戶提交所要購買的商品列表(列表為用戶點擊商品下的購買按鈕時自動生成)。 二、網上進行商品庫存管理主要包括:庫存管理員登錄、庫存管理員個人信息修改、管理庫存、對商品類別和商品進行管理。
管理員登錄,對管理員登錄輸入的用戶名密碼進行驗證。 管理員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必要的修改。 商品類別管理,對商品進行分類管理。 商品管理,對商品進行管理。
管理庫存, 管理員對庫存商品的數量進行管理。
三、網上進行商品訂單管理主要包括:訂單管理員登錄、訂單管理員個人信息修改、管理訂單。
訂單管理員登錄,對管理員登錄輸入的用戶名密碼進行驗證。 管理員對自己的個人信息進行必要的修改。
管理訂單,包括已發貨訂單、未發貨訂單的瀏覽查詢以及未發貨訂單的的修改和刪除。
1.2 用戶特點
所面向的用戶群分為網上購物者、網站管理人員兩種。 網上購物者:這一類人員包括各種人員,這些人員中可能有一小部分人對網路的使用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不會使用瀏覽按鈕,不會使用購買按鈕等等。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將提供細致的服務和詳細的幫助文檔。
網站管理人員:這一類人不存在使用問題,只需簡單培訓即可.
http://wenku..com/link?url=-
E. 電子商務未來3~5年的發展趨勢和人才供需情況分析!急需~~~
2011年以來,工業原料價格不斷上漲,同時由於近年來發展趨勢加快,工業品將成為未來三到五年內電子交易市場的主力軍,能源、化工、金屬等產品將會隨著工業原料的上漲迎來巨大的契機。工業品B2B市場發展迅速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0.9%。市場人士認為,這表明工業生產並沒有出現繼續下滑的態勢,有助於緩解對我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如何把握好這輪行情,為第三季度的銷售開個好頭,成為當下工業品企業最關心的問題。易觀分析師點評:作為工業生產基本原料的能源、化工、金屬產品需求量巨大,且體積通常較大,因此藉助電子商務的發展改善現貨流通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而在現貨流通方面具備巨大優勢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本就應立足現貨,解決大宗商品的流通問題,隨著國家對於電子交易市場的整頓,加之這些市場存在大量的真正生產、貿易企業,也會有利於減少投機,有助於提高現貨流通效率,因此工業品成為未來電子交易市場的主力軍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一、人才市場供求整體情況
2006年第三季度,參加統計的全國部分人才市場共登記招聘單位28萬家,職位需求342.5萬個,登記求職760.5萬人次,職位供求比為1: 2.22(職位數為1,求職人數為2.22,下同)。
市場營銷、計算機、企業管理、機械等專業是招聘的熱點,而求職人員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市場營銷、行政管理、機械等專業的職位。二、人才市場供求情況特點
2006年第三季度全國部分人才市場供求狀況的特點主要呈現在以下幾方面:1、 市場供求情況穩中有升
第三季度數據顯示,職位供求比為1:2.22,連續三個季度在1:2.3以下,市場供求比較穩定,招聘職位和求職人員職位中前20位的職位基本匹配,各職位分類都有相當的需求與供給。從具體數據來看,職位總數和進入人才市場的求職人員總數都有小幅度增加,較2006年二季度穩定上升,分別增長了7.1%和11.5%。2、 地區供求差別明顯
東部地區供求依舊旺盛。東部地區招聘職位總數和求職人員總數佔全國總數的64.4%和67.4%,分別達到220.6萬個和512.3萬人,供求保持持續旺盛。北京、上海、天津、山東、廣東、福建及深圳、廈門、大連等省、市人才市場的職位需求和求職人數依舊排在參加統計單位的前列。中部地區職位需求比減小。三季度,中部地區招聘職位總數71萬個,求職人才總數146.8萬人,分別佔全國總數的20.7%和19.3%,職位總數較上季度增加了33.5%,而求職人員總數比較穩定,僅增長了6.5%,職位供求比為1:2.07,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多數職位求職競爭壓力不大。西部地區需求持續增長。數據顯示,西部地區招聘職位總數從一季度38.9萬個、二季度47.9萬個,到三季度招聘職位總數達到50.8萬個,求職人才總數101.2萬人次,西部地區職位需求總數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增長,招聘職位總數達到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3、 國有企業招聘單位略有增加
據統計,第三季度人才市場招聘單位按照企業性質排名前4位的是:私營和個體企業、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國有企業數較上季度單位數增加了1個百分點,且招聘職位數量增長了20%,顯示國有企業在人才市場的招聘活動日趨活躍。4、 機械、金融、通訊類職位需求快速增加
據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市場營銷、計算機、企業管理、機械、行政管理、建築、金融、通信工程等專業的職位需求數量較上季度都有明顯增加,特別是機械、金融、通訊工程專業的職位增加較上季度均超過了30%,這三類專業的職位供求比均從高位下降到1:2左右,求職形勢有所好轉。而財會專業求職人員較多,相對職位較少,就業壓力加大。5、 畢業生成為求職人員主體
從各地市場的分析情況看,第三季度,大量應屆畢業生進入人才市場求職,從北京、山東、四川、深圳等地人才市場的現場抽樣情況看,第三季度進入人才市場的求職人員中有近4成是高校畢業生,出現了大學生求職高峰期,但今年三季度職位供求比較去年同期1:2.38要低。主要原因是北京、成都、上海、天津、重慶等十幾個省、市人才市場都舉行了針對高校畢業生求職的專場招聘會,部分企業對優秀高校畢業生實行人才儲備策略,國家「三扶一支」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措施,對今年高校畢業生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6、 低學歷人才繼續供大於求
數據顯示,職位需求中,對研究生學歷的需求佔9.1%,本科學歷的佔47.6%,大專及以下學歷的佔43.2%。求職人員中研究生學歷的佔7.6%,本科學歷的佔45.8%,大專及以下學歷的佔46.6%。在人才市場中,大專及以下學歷者是市場供求最旺的群體,低學歷人才繼續供大於求。大專及以下學歷的人才需求較多的專業是建築,金融和財會,而計算機、企業管理、機械、通訊工程等職位對學歷的要求較高。三、第三季度人才市場供求情況分析
第三季度人才市場供求平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職位需求的拉動,以及政府主辦的各種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公益性網路招聘會、現場招聘會等活動吸引了部分企業通過人才市場進行招聘。1、 第三季度經濟平穩快速增長,人才市場供求兩旺
國家統計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國家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從人才市場第三季度供求情況來看,招聘職位數量和求職人數較二季度穩定上升,分別增長了7.1%和11.5%,較2005年三季度也分別上升了9.7%和2.4%。反映人才市場供求情況與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相一致。2、 中西部地區職位穩步增長,有效地拉動了職位需求
中部地區職位總數較上季度增加了17.8萬個,求職人員總數增加了8.9萬人,西部地區職位總數較上季度增加了2.9萬個,求職人員總數增加了7.3萬人,中西部地區職位增加數和求職人員增加數佔全國職位增加總數和求職人員增加總數的92.2%和20.8%。西部開發戰略和產業調整,需要大量人才,很多中西部企事業單位明顯感到人才匱乏,隨著人才流動機制的完善和求職者就業觀念的改變,在西部建功立業,同樣也是大有作為。3、 網路聯盟招聘方式出現,市場招聘活動形式逐漸多樣化
7月,泛珠三角區域九省區人才市場網站聯網成功,實現了九省區人才市場網站供求信息完全共享。長江流域的17個城市、東北三省、京津冀等地也都在積極探索建立網路聯盟,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就為人才在更大范圍內進行雙向選擇提供了便利。另外,各地都在根據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需求,積極開展企業專場招聘會、校園招聘會、行業招聘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F. 企業需求分析---電子商務方面
2006-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
《2006-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簡介:
2006年,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並正在逐步從單一的信息發布向更高層次的整合應用方向發展,應用需求迅速增長,電子商務給中小企業帶來的實惠也越發明顯。
從細分市場看,第三方平台、解決方案提供商和自建平台都得到了長足發展,第三發平台仍占市場主導地位,但自建平台已經顯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此外,由於中小企業業務構成更為靈活,對電子商務需求的變化很快,因此電子商務方式,用戶行業構成、區域市場結構等方面都將發生相應變化……
面對競爭與市場的變化和挑戰,《2006-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將從以下方面幫助業界廠商、投資者、產業鏈條更精確地把握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脈動、更深入地梳理細分應用價值變遷軌跡——
翔實的市場描述數據,從產品結構、價格段、區域與省市、城市層級、垂直與平行、流通渠道等多個角度刻畫年度發展變化,洞察行業發展動向。
精煉主要品牌2006年競爭表現,從細分市場份額、競爭格局、競爭策略評述等多個維度總結企業成敗得失,評點市場領先要素。
對未來市場的深度量化預測,就整體和細分市場展開建模回歸與專家校驗,得出有價值的趨勢分析與定量結果。
《2006-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目錄:
重要發現
一、2006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概況
(一)市場規模與特點
1、2006年市場規模與增長
2、2006年市場特點
3、新技術應用
(二)主要國家與地區
1、美國
2、歐洲
二、2006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狀況分析
(一)電子商務應用整體狀況
1、總體規模
2、應用結構
3、應用特點
(二)自建電子商務平台應用情況
1、應用規模
2、應用結構
3、應用特點
(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應用情況
1、應用規模
2、行業結構
3、應用特點
(四)行業和地區電子商務平台應用情況
1、應用規模
2、行業結構
3、應用特點
三、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需求特徵分析
(一)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台需求特徵分析
1、選型
2、規劃
3、實施
4、服務
(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需求特徵分析
(三)行業和地區電子商務平台需求特徵分析
四、2006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市場重點廠商
競爭力評價
(一)解決方案提供商
1、IBM
2、SAP
……
(二)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
1、阿里巴巴
2、慧聰
……
(三)廠商競爭力評價
1、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2、重點廠商競爭力評價
五、影響2007-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
市場發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1、政策因素
2、經濟因素
3、社會因素
4、技術因素
(二)不利因素
1、政策因素
2、經濟因素
3、社會因素
4、技術因素
六、2007-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市場
趨勢分析
(一)中小企業發展趨勢
(二)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趨勢
(三)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需求趨勢
1、自建電子商務平台發展趨勢
2、第三方電子商務應用服務發展趨勢
七、2007-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市場
發展預測
(一)市場規模預測
(二)市場結構預測
(三)細分產品預測
1、中國中小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台規模預測
2、中國中小企業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規模預測
3、中國中小企業行業和地區電子商務平台預測
八、建議
(一)對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建議
(二)對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議
(三)對中小企業的建議
表目錄
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分類
以行業為激活促的解決方案分類
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2006年主要服務商競爭力評價
……
圖目錄
2002-2006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市場規模
2002-2006年中國中小企業自己平台應用規模
2002-2006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應用規模
2007-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與增長預測
G. 關於中國電子商務平台的時常需求和前景分析
網上購買產品、游戲點卡、網上拍賣、收費下載、短消息彩信購買……花樣日漸繁多的網上購物、消費行為表明,中國電子商務已從啟蒙階段進入實施階段。中國社科院互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今天公布的《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網上消費、購物比例首次超過亞太平均水平」,可在網上購買的商品數超過6000萬件。
去年網上成交額5531億元
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增長迅猛,網上成交額由2004年的3500億元升至2005年的5531億元,增長158%。有過網上消費、購物經歷的中國網民比例達到71.3%,首次超過亞太地區70%的平均水平。網民網上消費總額高達135.05億元,比2004年增長280%。報告還預示,在未來5年內,中國將迎來電子商務貿易的一輪高潮。
網上交易安全不再成為困擾網上交易的最大因素,一些電子支付工具逐漸成熟並被市場認可,有效刺激了網上交易額增長。
網上購物人數達0.22億
報告顯示,目前國內電子商務總商品數極為龐大,不統計企業商品,僅B2C(企業對消費者)和C2C(消費者對消費者)在內商品數就超過6000萬件。由統計結果還可以看出,圖書、數碼(軟體)、電腦、手機等傳統網上銷售產品依然保持強勢,但自2005年起,體育、教育學習、辦公用品、生活家居等產品消費增長較快,越來越多的網民嘗試接受新鮮的購物品類。
中國網民網上購物人數達到0.22億,網上購物已經激發起中國網民的濃厚興趣。報告中提到,目前無意接受網上購物的網民比例僅為4.7%,這表明「超過95%的中國網民有可能成為將來電子商務龐大的消費人群」。
超市將加入電子商務
報告分析認為,未來幾年後,電子商務市場的運營主體將不再單純由IT網路公司壟斷,大量傳統企業湧入將使電子商務市場迅速增長。
超市的電子訂單配送、製造業的客戶訂制生產、照片洗印及鮮花配送等便民服務,將促使大量企業介入電子商務,中國消費者將因此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