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商促銷 > 電子商務誠信建設

電子商務誠信建設

發布時間:2021-02-25 22:16:20

A. 電子商務誠信體系構建的思考

任何信用體系,法律法規都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B. 如何建設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

與此同時,近幾年來,建立信用體系作為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逐漸得到了更多部門和企業的關注。各地都逐漸出台了一些關於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律和規范。這些法規的先後出台,提出了依法披露、合法徵集、信用服務、失信懲戒、信用管理等推動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一系列設想和指導意見,在政府立法規范信用徵信領域做了一些探索,但這和徵信幸搗⒄溝惱 逍棖笙啾仁竊對恫還壞摹T謖饜歐 襇幸檔淖既牘芾懟⒋右等嗽鋇鬧耙底矢窆芾懟⒅匆導際踝莢頡⑿幸當曜嫉確矯嫫 裎共⒚揮諧鎏ń先 嫻墓芾砉娣丁?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活動,信用同樣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電子商務和信用服務都是發展很快的新興領域,市場前景廣闊,從二者的關系看,一方面,電子商務需要信用體系,而信用體系也很可能最先在電子商務領域取得廣泛的應用並體現其價值。因為電子商務對信用體系的需求最強,沒有信用體系支持的電子商務風險極高;而在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體系,電子商務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再加上電子簽章四者相互呼應交叉形成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進行技術處理,就可以建立信用體系,並且該信用體系對電子商務是可控的。於是,整合電子商務與信用體系,或者建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就成為一種需求,一種目標,一項任務。
信用體系大象無形
長期以來,對於如何規范電子商務活動,人們確立了幾種基本模式,那就是技術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與信用保障。在電子商務和網路發展的初期,人們更多地偏重於從技術上進行規范,如加密、認證等安全措施,都是以技術為核心的。但很快人們就認識到了過於依賴技術手段解決電子商務中的問題存在著弊端,便開始更多地考慮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而信用保障與技術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相比,又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從一定意義上看,信用保障主要是創造一種可信賴的商業環境,尤其是與法律制裁相比較,它既是一種「軟環境」,具有法律制裁所難以具備的防患於未然的功效,又不會面臨技術手段難以解決的交易安全性與便捷性的矛盾。電子商務的生命就在於其快速和便捷性,如果過多地利用技術手段和行政干預手段對網上交易進行管理,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性,但卻恰恰限制了網路交易方便快捷的特點,使其優勢喪失殆盡。所以,總的來看,在規范電子商務活動的四種主要措施中,信用體系可以說是一種最為靈活且最有可能與電子商務本身實現良性互動的規范模式,它可以無處不在卻同時能做到大象無形。正如我們前面分析的,由於電子商務與信用體系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它們可以很容易地做到無縫連接,這種無縫連接所帶來的效率和便捷正是電子商務所必需的。而在行政管理及法律制裁中,我們發現,要實現它們與電子商務的無縫連接還是十分困難的。
四種信用模式的利與弊
電子商務作為虛擬經濟、非接觸經濟,如果沒有完善的信用體系作保證,其生存和發展都將十分困難,個人和企業的交易風險都將提高。比如,買家付款後不能及時得到商品、賣家賣出商品不能保證收到貨款、商品質量問題、網上重復拍賣等等問題,都難以避免。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主要採取四種較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擔保人模式、網站經營模式和委託授權模式。中介人模式是將電子商務網站作為交易中介人,達成交易協議後,購貨的一方將貨款、銷售的一方將貨物分別交給網站設在各地的辦事機構,當網站的辦事機構核對無誤後再將貨款及貨物交給對方。這種信用模式試圖通過網站的管理機構控制交易的全過程,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商業欺詐等商業信用風險,但卻需要網站有充足的投資去設立眾多的辦事機構,這種方式還存在交易速度慢和交易成本高的問題。擔保人模式是以網站或網站的經營企業為交易各方提供擔保為特徵,試圖通過這種擔保來解決信用風險問題。這種將網站或網站的主辦單位作為一個擔保機構的信用模式,有一個核實談判的過程,相當於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實踐中,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適用於具有特定組織性的行業。網站經營模式是通過建立網上商店的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權後,讓購買方將貨款支付到網站指定的帳戶上,網站收到貨款後才給購買者發送貨物。這種信用模式是單邊的,是以網站的信譽為基礎的,這種信用模式主要適用於從事零售業的網站。委託授權經營模式是網站通過建立交易規則,要求參與交易的當事人按預設條件在協議銀行中建立交易公共帳戶,網路計算機按預設的程序對交易資金進行管理,以確保交易在安全的狀況下進行。這種信用模式中電子商務網站並不直接進入交易的過程,交易雙方的信用保證是以銀行的公平監督為基礎的。
我國電子商務目前所採用的這四種信用模式,是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為解決商業信用問題所進行的積極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這些信用模式所依據的規則基本上都是企業性規范,缺乏必要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要克服這些問題,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對發展電子商務的宏觀規劃,包括銀行、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的協同作戰,才能使交易雙方在政府信用作為背景的基礎上建立起對電子商務的信心。

C. 如何建設中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

1、中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現狀

當前全球電子商務發展正處於飛速發展時期,中國亦是如此。網路技術對經濟活動帶來的深刻影響已經不可逆轉,電子商務以自身獨特的魅力正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交易方式。問題在於即使技術上電子商務能夠贏利,為什麼實際交易中能夠實現盈利的電子商務網站卻少之又少?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電子商務的交易,影響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路障有哪些?我們認為,經濟活動中的低信任度無疑是困擾當前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路障,與傳統商務的信用問題相比,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尤為突出。在電子商務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電子商務交易的信用危機也悄然襲來,虛假交易、假冒行為、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屢發生,這些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的發展。

假交易、合同詐騙、網上拍賣哄抬標的、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屢屢發生,由此引發了我國電子商務,特別是B2C發展的信用危機。許多網上購物者抱怨說不能按時收到所購商品,即使收到也是質量次等的、仿冒的、過期的甚至根本就不是自己原本想要購買的商品,卻也無可奈何。假「工商銀行」事件更是猶如當頭棒喝,令人霧里看花,真假難辨。

據《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狀況調查》顯示,有23.5%的企業和26.34%的個人認為電子商務最讓人擔心的是誠信問題,具體表現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網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等。信用問題一直是困擾網路用戶進行網上交易的最大問題。由此可見,信用危機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中最大的瓶頸,要使我國電子商務健康、有序地發展,必須加快誠信方面的建設。

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信用問題的來源

信用問題是人類社會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信用狀況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國家,講求誠信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在商品經濟的時代,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出現了嚴重的缺失。信用機制的嚴重缺位,導致當前各類信用問題極為突出。毒米事件、毒油事件、殺熟現象屢屢發生,社會誠信幾乎降到了歷史最低點。這其中既有人們道德品質缺失的原因,也有社會信用體系缺乏,法制建設落後的原因。

相對於傳統經濟社會的信用缺失,基於互聯網虛擬技術的電子商務信用問題則更為嚴重。互聯網的出現,導致時間和空間分離程度大大加劇,匿名性、虛擬社會大量出現,由此加速了從「熟人社會」轉變到「陌生人社會」的進程,在此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獨特的網路信用問題。互聯網對信息不對稱性最大的影響是,網路交易的虛擬平台使交易雙方無法直接見面,這種空間上的分離使得虛假身份很難識別,網路欺詐、欺騙行為很容易滋生。而最常見的就是由賣方製造虛假身份欺騙處於信息不對稱劣勢的買方。在中國,互聯網的開放性加上傳統立法方面的滯後性,使得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網下的虛假身份迫使中國的銀行不得不推行實名制,至於網上的虛假身份和虛假信息,目前則沒有任何有效的法律機制來加以約束。

3、電子商務信用與傳統交易方式信用的區別

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交易手段是電子商務的最基本特徵。在此之前,面對面的交易方式一直在傳統商務中占絕對的主導地位,也是人們最習以為常的交易方式。所以,電子商務的出現首先是對消費習慣、乃至生活習慣的一個挑戰。

網路上的信用程度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1、交易者最初進行電子商務時所獲取的交易信用經驗;2、針對所有參與者而界定的清晰、明確的交易角色與交易流程;3、參與者對電子商務切合實際的預期。

以互聯網為媒介的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的主要區別有兩點:第一,商品識別上的差異。電子商務中在決定購買某一商品時,買家所能獲取的商品信息只能來自網上的文字描述和照片,而無法親眼查看和親手觸摸,使得買方很容易懷疑他拿到手的商品會不會不是他看到的,或他真正想要的那種商品,因而對電子商務交易產生不信任心理。除非那些可以高度標准化的商品,例如書和唱片,才可能超越商品識別的差異,成為網上的暢銷品;第二,支付手段上的差異。電子交易不可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定存在一個時間差。如果先付錢後交貨的話,買方就有可能不信任賣方;如果先交貨後付錢的話,賣方就有可能不信任買方。這種情形在電子商務出現以前也存在,但區別在於,由於互聯網的開放性,電子商務中買方和賣方幾乎都是從不見面的、甚至匿名的人,而不象在傳統交易關系中通過面對面的接觸,買方和賣方可能建立起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信任度也容易提高。這樣就給電子商務信用提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三、現階段中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成功案例

本文認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信用狀況非常復雜,很難一概而論。不同的交易模式(比如B2C、B2B、C2C)、不同的行業特性、不同的網下信用特徵,會反映出不同的電子商務信用問題。我們以B2B的傑出代表——阿里巴巴為例,來探討一下B2B企業如何應對網上交易的信用問題。

阿里巴巴是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的B2B網站之一,我們著重分析一下它是如何解決B2B的信用認證問題。阿里巴巴在其國際站上早就開始試行「誠信通」服務,並於2002年3月10日起正式在阿里巴巴中國網站全面推行「誠信通」會員服務。誠信通的原理是為每個使用該項服務的企業建立網上信用檔案,內容包括A&V認證(Authentication & Verification)、證書與榮譽、業務夥伴推薦、反饋中心、阿里活動記錄五項。其中,A&V認證由阿里巴巴的合作夥伴、著名的資信機構鄧百氏、澳美資訊、華夏信用等進行實地考查得出;業務夥伴推薦列出曾與該會員合作的企業及其聯系方式,供其它企業參考;反饋中心記錄貿易夥伴的客觀評價;阿里活動記錄忠實地記載會員在阿里巴巴的所有行為。

誠信通檔案是進入阿里巴巴互動互信貿易社區的通行證。只有經過第三方資格認證的誠信通會員才能獲得通行證,進入阿里巴巴誠信通貿易社區。通過網上信用活檔案服務--誠信通服務,以大大低於傳統方式的成本展示您的信用和企業形象,贏得信任;同時,對等地查閱其他誠信通會員的檔案,方便快捷了解他人信用,幫客戶大幅度縮減網路商務夥伴篩選時大量的詢問、調查和探知工作帶來的時間、人力、財力成本,迅速選擇真實可信的貿易夥伴進入實質業務洽談。

誠信通不是單單展示信用。它將建立信用與展示產品緊密結合,在建立的過程中獲得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積累信用,二者相輔相成,為企業的網上貿易提供鮮活的、真實、持續、高價值的參考。同時,作為誠信通會員,您才有權查看供應商的誠信通檔案,從第三方認證信息、資信參考人、會員評價、阿里活動記錄公司的證書與榮譽多角度、多方面的了解對方,幫助您以低成本進行第一步的篩選,快速進入實質交易。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誠信通」的最大特點是把網下認證同網上信用評價兩種手段結合了起來。阿里巴巴通過尋求與資深信用服務公司如鄧百氏、澳美資訊、華夏信用等合作,對它的用戶企業進行認證,並向用戶收取服務費。阿里巴巴比較聰明的一點是,把建立信用與展示產品等增值服務結合起來,讓會員不再把建立自己的信用看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有價的資本,因此「誠信通」推出以後並沒有象媒體所擔心的跑掉大量用戶,反而有很多大用戶選擇了這項服務。這種信息的便利性、關聯性、有償性通過互聯網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使得電子商務信用環境比傳統商務信用環境得到了改善。

四、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構建

阿里巴巴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信用體系搭建設想,即在現階段中國法制建設欠缺、社會誠信水平低下的情況下,通過電子商務技術以及認證手段的創新,仍然能夠在一點程度上解決電子商務信用體系落後的問題。

由此,我們得出了以下延伸思考:首先,建立健全網路銷售商的認證力度。認證中心是一個負責發放和管理數字證書的權威機構,它是對交易雙方進行身份認證的機構。通過認證中心的認證,可以確保交易活動的安全性,以及經銷商身份的合法性。讓那些無銷售資格的經銷商不能進行網路銷售,確保客戶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建立類似於誠信通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通過對網上客戶進行信用評級,與第三方信用機構合作,共同對網上交易主體進行監督。其次,經銷商應提高所售產品以及自身的透明度。經銷商在網站上銷售商品時,應盡量提高所售商品的透明度以及對自身的介紹,這主要是針對電子商務活動的特殊性而言的。由於顧客對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沒有直接的認識,只能通過網站的商品圖片和商品描述來感覺。針對這種特性,就需要經銷商在介紹商品的時候盡量細致貼切地描述商品的特徵,讓顧客最大限度的了解自己所要購買的商品。另外,經銷商還應當把企業的經營范圍等一系列特徵描述清晰,給客戶以信任感。商家應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原則,努力提高自己的誠信指數。

但是從長遠考慮,解決電子商務中的誠信危機要從建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入手。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極其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由政府、行業、企業、消費者以及傳媒各方通力合作,以法律為保障,採用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我認為,可以從一下方面來考慮:

1、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活動模式,它的每一次交易活動都要涉及到多方參與者,包括參與交易的雙方、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銀行、稅務部門、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機構,每個參與者都要承擔一定的信用責任。他們需要在一個完善的誠信環境下進行交易。因此,我認為國家應該盡快出台《信用信息公開法》、《隱私權法》、《消費信用保護法》等信用法律規范;同時建立相關信用管理機構:如行業誠信管理、信用中介機構管理、企業信用管理和消費信用管理等。尤為重要的是,在法律執行過程中建立失信懲戒機制,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法人和自然人予以懲罰,加大失信行為的成本。

2、加強電子商務行業自律

電子商務行業的信用問題多發生在電子商務交易的主題即企業身上,因此,應該從行業自律入手,大力發展以行業協會為主體和會員單位為基礎的自律維權行業信用體系。同時,建立以企業風險管理為基礎、以信用中介為主體和市場運行為基礎的社會商務信用體系。加強電子商務行業自律,促進誠信經營遵守行業公約,恪守職業道德形成有效的誠信風險防控機制。

3、加強電子商務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建立完善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必須依靠高科技手段,不斷加強網上安全認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數據挖掘技術的開發、信息安全技術的開發、信用系統數據平台建設。另外製訂政府信用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採集、交換和存儲標准、電子簽名、CA認證等服務體系,為信用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創造條件。特別要大力扶持社會化、專業化第三方信用中介機構。發達的第三方服務體系可以為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實際應用提供穩定和強有力的支持,使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根據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研究,我認為,一個理想的信用體系應該是一座大廈,最上層是政府,負責信用立法與執法;第二層是行業協會,負責准入、評定、制訂游戲規則;第三層是中介機構,負責信用服務;第四層是企業與消費者。只有將這四層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構築一個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電子商務信用缺失的問題。

D. 什麼是社會誠信體系為什麼要建設電子商務社會信用體系

含義:社會誠信體系是一種以社會誠信制度為核心的維護專經濟活動、社會生活正常秩序和促進誠信的社屬會機制,是一項政府推動下全社會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

為什麼要建設電子商務社會信用體系?

  1. 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制度建設,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

  2. 政府依法行政

  3. 公民有序參與,完善社會制度

E. 電子商務環境下商業誠信的特點 和意義

參考一下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電子商務已經逐漸成為人們進行商務活動的新模式。電子商務在迅速發展的同時,自身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在這些問題中,信任與信用體系的建立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本文以電子商務中的信用問題為研究對象,對電子商務的信用風險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為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電子商務 信用問題 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管理

電子商務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蓬勃發展,為中國企業帶來了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挑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歐美國家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有很大的不同。歐美國家的企業經由MRP、ERP再到CRM,其信息化程度高,並且網路普及率高,社會信用體系良好,這些都為電子商務的發展鋪平了道路。中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沒有歐美國家企業高,企業應用意識不強,社會應用整體水平較低;中國的電子商務尚未形成成熟的法律體系和統一的標准;還沒有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社會的信用體系也尚未建立起來。
企業信息化的問題在國家大力扶持以及企業自身的不斷努力下會逐漸解決,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也將逐步完善。隨著《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的出台,中國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也將越來越健全。技術問題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社會環境和思想觀念問題的發展就相對困難些。也就是說,電子商務的硬環境相對容易建立,而其軟環境卻難以改善。
由於網路信息本身具有虛擬性和流動性,其格式和媒體可以分離,參與電子商務的主體的誠信問題使得電子商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安全性難以保障。電子商務與傳統的交易相比對信用的要求更高,要發展電子商務必須先加強信用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問題,最終將會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一、我國電子商務信用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信用環境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在建立電子商務信用保障體系中,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
1.普遍缺乏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規范
我國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脫胎而來的,社會信用經濟發育較晚,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社會普遍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規范。信用保障體系還未完全建立,社會信用缺失反過來影響到電子商務活動中;我國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對電子商務進行規范。國內企業的交易多限於面對面的進行,網上信用意識較差。很多企業與個人對於信用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企業不講信用照樣可以生存和發展,社會上信用缺失行為非常盛行。面對信用程度較低,三角債情況嚴重,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的現實商業環境,這種現實狀況無疑制約了電子商務信用狀況的改善。
2.企業內部電子商務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西方企業信用意識較強,內部電子商務信用管理機制較為健全,同時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發達的個人資料網路。西方企業信用部門在電子商務交易之前,就對客戶信用進行評估,較好地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我國企業的電子信息技術設備配置較落後,信息化水平比較低,企業內部電子商務信用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大多企業根本就沒有設置信用管理部門,交易之前缺少對客戶資料的調查,對客戶的信用狀況缺乏應有的了解,在電子商務中錯誤選擇交易對象,進而導致違約現象的發生。
3.信用中介服務落後
目前,我國缺乏完善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而且社會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發展滯後,信用管理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信用中介機構很多沒有自己的信用資料資料庫,即使有規模也普遍偏小,信用信息不完整。就是有一些機構為電子商務企業提供信用服務和信用產品,例如信用抽查報告、資信評級報告等,市場規模也很小且經營分散,而且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同時,我國信用數據的市場開放度低,缺乏企業和個人信息的正常獲取和檢索途徑,這種情況無疑增加了解決電子商務信用問題的難度。
4.國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獎懲機制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也是法治經濟。信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法律的保障。然而我國法制建設還不健全,尤其是在信用法制建設方面更是明顯落後於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步伐。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約束。同時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嚴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在一些失信和電子商務詐騙案件的審理中,還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社會上更是缺乏嚴格的失信懲罰機制,這都為電子商務信用問題的解決增加了難度。
5.網上發布虛假、不健康甚至違法商業信息
互聯網的使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網路營銷中商業信息的發布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廣告、郵件、新聞組、BBS等都可以作為信息發布和傳播的形式。同時,由於互聯網的廣泛性和信息發布者的隱蔽性,是誰在什麼地方發布的商業信息,對網路消費者來說是很難判別的,這就為不道德的營銷者發布違反道德及虛假的商業信息提供了機會。
二、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
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化的商品經濟,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生命線,是資本和資源、甚至可以說是生產力。特別是在經濟進入全球化的過程中,信用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活動,信用同樣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且,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遠程性、記錄的可更改性、主體的復雜性等特徵,就決定其信用問題更加突出。我國建立相對完善的信用體系的方法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政府、企業和個人的任務分工和作用
在我國,由於市場培育尚未成熟,企業信譽相對較弱,因此在建設電子商務信用體系過程中,許多方面都需要政府直接參與,如電子認證需要以政府的信譽作補充。從我國的情況看,完全採取市場競爭的方式發展電子認證業恐怕在近期還不現實,政府必須成為電子商務信用建設的堅強後盾。政府應該解決交易雙方的匿名問題。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在網路中都具有一定的隱匿性,若發生糾紛,將對雙方直接解決問題產生很大的障礙,這會直接影響雙方的信用。為了保障我國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由政府組建的或者授權的機構擔任電子簽名的安全認證機構還是必要的。
政府應該與企業共同建立信用評價激勵機制,激勵個人和企業參與網上信用評價。在電子商務貿易過程中,由於缺乏信用評價激勵機制,交易雙方不管是順利完成交易,還是因某些原因未完成交易,都不太主動去對對方的信用進行評價。為了解決該問題,提高個人和企業的信用建設意識,我國政府和企業應該建立一些激勵機制,鼓勵交易雙方主動參與網上信用環境建設。
而作為一般企業和個人,必須積極主動地以主人翁的態度投身於電子商務信用建設中去。一方面要提高網上交易的信用意識,配合政府和中介機構建設好信用管理信息系統和個人徵信系統。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揭露違背信用的交易行為,包括參與在線信用評價、網上信用論壇等活動。
2.技術、立法和道德三管齊下
技術是電子商務信用建設的基礎,通過技術可以預防甚至杜絕許多背信行為的發生。但是,從前面分析看,技術在電子商務信用建設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得以解決,法律法規也就成了許多背信行為最後一道約束機制和救濟方法。但是,利用技術和法律加強電子商務建設,只是電子商務信用環境建設的手段,不應該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我們的主要目的是營造一種良好的網上貿易信用氛圍。因此,我國還必須進一步培育企業和消費者的網上交易信用意識,即通過各種教育、網上論壇普及電子商務知識,加強網上信用道德的宣傳和建設。
3.建立信用管理系統

為了解決我國信用信息條塊分割的問題,應建立全國乃至全球統一、高效、便利的信用管理系統。
(1)建立誠信聯盟。具有類似功能的交易平台網站同行,可以建立信息交換制度,一旦某個交易平台發現詐騙、背信事件,可以馬上通告其他交易平台以便採取預防措施,並將惡意交易者加入違背信用的黑名單進行公布,使資信評估體制更加富有效率。
(2)實現各個資信機構的信用信息全國互聯,繼而建立類似個人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一樣的管理和查詢系統。不管是個人信用信息,還是企業信用信息,該系統應該是覆蓋各方面社會經濟活動信用的資信系統。以便於人們隨時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
(3)不但要建立完善的個人徵信系統,而且還要真正與個人交易的信用直接掛鉤。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給每個人分配一個終生有效的社會安全號碼,該號碼無法偽造或復制。同時,資信公司為每個人做出一份資信報告。當在網上開展貿易時,交易雙方可以隨時查詢對方信用狀況。一旦有人在交易中出現違背信用的情況,則將它記錄到該人的資信報告中,從而對其以後的交易產生影響。
(4)政府部門應建立信息監管機構,對企業網站和企業發布的產品信息進行嚴格監管。該機構主要負責監管企業自身網站發布的產品信息的真偽;監管中介機構為各企業發布產品信息的真偽;審核各企業網上交易條款。這些監管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貿易前的背信問題。
4.發揮第三方中介機構的作用
為了加快電子商務貿易信用環境建設,我們還應該借鑒國外的做法,加強第三方中介機構在培育電子商務貿易信用環境中的作用。雖然第三方中介機構的介入可能會增加貿易雙方的交易成本,認證中介機構對信息的認證還存在法律效力的問題,但這些並不能否定中介機構對電子商務貿易信用建設的監督和促進作用。在許多情況下,法律是無能為力的,只有信譽能起作用。在法律框架之外建立依靠信任機制發揮作用的第三方在線機構,是電子商務貿易信用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方面我國已經有了起步,例如,我國第三方網上認證機構中比較典型的「紅盾315」網站,就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屬的一個要求經營性網站備案登記的網上認證機構。另外,阿里巴巴的「誠信通」也已經有了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特性。
三、小結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信用的保障。通過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保障機制,形成「誠信為本、以德經商」的商務環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提升企業的經濟競爭力,以保障電子商務的交易可靠性和安全性,促進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

F. 如何建立電子商務交易的誠信機制

1.在技術上,建立電子簽名和安全認證制度,確保交易主體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電子簽名是指附加於數據電訊中的或與之有邏輯聯系的電子數據。電子簽名可用來證明數據電訊簽署者的身份,並表明簽署者同意數據電訊所包含的信息內容。建立電子簽名制度目的就在於賦予數據電文的法律效力和證據效力,從而使司法機關正確解決電子商務糾紛。
電子簽名安全認證制度。電子簽名安全認證簡稱為「電子認證」或「安全認證」,是以特定機構對電子簽名者的真實性進行驗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電子簽名制度注重數據信息本身的安全,電子簽名安全認證則強調交易關系的信用安全、保證交易人的真實與可靠。
2.在監管上,建立電子營業執照制度。為促進電子商務主體的誠實信用意識,增強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信任度,應該建立電子營業執照制度。具體說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辦理企業設立登記、頒發書面企業營業執照之時,還應當為企業頒發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營業執照的內容包括書面營業執照的內容(如:住所、經營范圍、注冊資本、法定代表人、企業設立時間、公司股東、增值稅登記情況等)和電子商務主體的網站和網址。企業進行變更登記時,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變更電子營業執照。
企業電子商務活動中,必須在網站上展示其電子營業執照。這樣,當人們懷疑該企業的信譽時,就可以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調查該企業的資信情況,並正確作出經營決策。
搭建電子商務主體誠信信息公用平台。各級工商管理機關應當建立網站或網址,通過互聯網接受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主體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的投訴。工商管理機關除了依據法律、法規對有管轄權的案件進行查處外,還要將電子商務主體被投訴的情況如實在互聯網上發布。這樣電子商務主體的信用程度就受到社會的監督,電子商務主體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努力建立和維護自己的信用。
3.對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失信行為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於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嚴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構成犯罪的,司法機關應當依據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於在電子商務活動中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侵犯相對人民事權益的,人民法院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判決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於沒有相對人的,由工商管理機關依據行政法規予以行政處罰。總之,對於在電子商務活動中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電子商務主體要使其受到應有的懲罰。這樣,通過提高電子商務主體的失信成本,使他們誠實守信,不敢以身試法。
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的誠實信用機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全社會長期的共同努力,才能為電子商務環境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

G. 如何建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業活動,信用同樣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電子專商務和信用服務都是發屬展很快的新興領域,市場前景廣闊,從二者的關系看,一方面,電子商務需要信用體系,而信用體系也很可能最先在電子商務領域取得廣泛的應用並體現其價值。因為電子商務對信用體系的需求最強,沒有信用體系支持的電子商務風險極高;而在電子商務的基礎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體系,電子商務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再加上電子簽章四者相互呼應交叉形成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進行技術處理,就可以建立信用體系,並且該信用體系對電子商務是可控的。於是,整合電子商務與信用體系,或者建立電子商務的信用體系,就成為一種需求,一種目標,一項任務

H. 描述電子商務誠信的內容和如何提高誠信度

2006年3月10日,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誠信評價中心在京頒布由該中心制定的《中國企業電子商務誠信基本規范》,這個應該做為參考.

做法:

要從根本上改善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我認為應該必須通過如下途徑進行改革:

(一)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制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務活動模式,它的的每一次交易活動都要涉及到多方參與者,包括參與交易的雙方、電子商務網站、第三方物流公司、銀行、稅務部門、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機構,每個參與者都要承擔一定的信用責任。他們需要在一個完善的誠信環境下進行交易,但建設這種環境不是電子商務活動的某一參與者具有誠信意識就能解決的問題,這種誠信環境和機制需要社會各方共同長期努力才能營造出來。

構建誠信機制首先要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制度是現代社會健康發展的可靠保證。要建立一個實實在在的誠信社會,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建立社會信用管理體制的宣傳

西方企業信用意識較強,信用管理機制較為健全,同時擁有先進的保密技術和發達的個人資料網路,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我國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脫胎而來的,信用基礎較薄弱,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均缺乏資信管理的意識。雖說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但時至今日,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領導對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缺乏最起碼的了解。觀念意識不強,行動上也就難以跟上。因此,為了盡快提高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的積極性,加速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更新觀念,大力加強宣傳力度和培訓力度,加強和拓展信用披露制度和方式,增強全社會的資信觀念,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企業領導觀念的現代化。

2、建立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與監管機構

採用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務與利用其他貿易方式一樣,進行交易或涉及到交易行為的各方參與者會遇到下列風險:交易各方的資信風險、產品風險,包括產品質量是否可靠、產品品牌、產品是否假冒偽劣等問題;物權轉移中的風險,包括先付款還是貨到付款問題,產品如果委託第三方物流企業配送還涉及到物流企業的信用問題;支付風險,這里不是指網上支付過程中的支付安全性風險,而是指交易中付款方是否付款的問題;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持風險,在交易完成後,售後服務和技術支持提供方能否履行其義務的問題等。

這些風險不僅僅在電子商務模式中出現,在任何一種貿易方式中都會存在。要防範這些風險,必須建立起以政府為背景跨部門的,包括銀行、工商管理、公安、稅務等部門協同的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與監管體系,實現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信用信息互聯互通。

3、建立企業和個人在電子商務活動過程中的第三方信用服務、認證機構

採用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的各方還有與採用其他交易方式相比所具有更多的風險,這些風險時常被歸納到電子商務安全問題中,但歸根結底引起這些風險的原因還在於帶來這些風險的人的失信行為。從信用的角度來分析,這些在電子商務中所特有的風險有:賣方在網站上對產品進行不實宣傳、欺詐行為的風險;買方發出惡意訂單的風險;交易一方對電子合同否認的風險;交易信息傳送風險,如信息被竊、被修改等風險;網上支付風險,如支付用戶的密碼、賬號的安全性問題等。

這些風險的存在,需要有一個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電子商務認證機構通過技術手段幫助參與電子商務交易的各方解決問題,使風險降到最低程度。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可以設立第三方商務認證中心(如CA中心),為網上交易各方交易資料的傳遞進行加密、驗證和對交易過程進行監察。電子商務認證中心還可以對網上進行交易的企業進行資格評定和認證。只有通過資格認證的企業才能獲得數字證書,這樣的企業也就獲得了對網路資源訪問的許可權,並被允許在網上開展交易活動,同時也可以得到認證中心提供的技術服務支持,從而確保客戶的交易在安全、誠信的環境下進行。

4、進一步加強政府信用建設

社會信用體系除了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外,還包括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建設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取信於民、服務社會"的要求,創新行政管理機制,建設公開、透明、高效、誠信政府,努力實現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5、建立信用獎懲機制

建立保證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完善的誠信機制,需要有信用獎懲機製做支撐。對誠實守信行為或不誠實不守信行為的獎懲機制應包含以下方面:

(1)完備的法律法規保障。法律法規的確立和健全(金融有關立法,非金融有關立法,失信懲罰機制)是社會信用制度及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的保障。世界各徵信國家和政府對之都高度重視。且都有相應的法律和法規對電子商務進行規范和管理,在此方面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還沒有與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相適應。需要加快信用立法,包括銀行信用、非銀行信用的立法,商業信用與消費者信用行為的立法以及商業授信的立法等。

(2)建立獎懲機制。賦予相關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實施獎懲的權力。如對信譽良好的企業給予優惠政策,採取免於檢查、實行信譽年檢等措施予以獎勵,對失信企業和個人,讓其受到應有的行政或司法處罰,使他們在經濟上受到損失,並對其進行重點監管,同時將失信企業或個人的不良行為記錄進行廣泛傳播,讓失信者難於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生存。

6、加強網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信用體系中的信息安全技術是相當重要的。隨著B2B、B2C和C2C等商務交易模式的深入發展,網路信用安全已成為制約網路經濟發展的瓶頸。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規范,嚴格規定信息管理、發布、交換、查詢的管理許可權、審批流程、傳遞方式、密碼管理、保密規則,保證企業及個人信息的安全、可靠、有效。

電子商務的騰飛離不開健全的信用體系,而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必須不斷加強網上安全認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如數據挖掘技術的開發、信息安全技術的開發、信用系統數據平台建設、數據倉庫的整合與數據採集(建立基於統一格式和智能化的數據倉庫系統)。以及制訂政府信用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採集、交換和存儲標准、電子簽章、CA認證等服務體系。

I. 誠信機制建設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世界上完美的東西幾乎抄是沒有的,互聯網也一樣。現存的互聯網各種模式都不太完善,電子商務前幾年沒有快速發展是因為其不完善程度更高,具體而言主要是寬頻、PC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還有社會層面上的誠信等方面的不完善。有問題是正常的,沒有問題也就意味著這個行業沒有發展機會了。 要解決這些困難,只有通過電子商務本身的發展慢慢解決。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表明有創新能力的公司發展起來後,這個行業存在的問題會隨之慢慢解決。當年「8848」崛起時推動了很多問題的解決,現在包括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公司也解決了很多問題。馬雲說阿里巴巴將在3至5年內投入100億資金加大在電子商務產業鏈方面的投資。這些投資將解決電子商務發展中面臨的許多問題。 當然,電子商務基礎性的東西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的。但我相信每兩三年電子商務就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突破,尤其是阿里巴巴上市後,會有非常大的突破,包括一些商業模式上的突破。例如義烏商業網,它的模式和阿里巴巴不同,和淘寶不同,和亞馬遜也不同。電子商務找准了切入點還是很有機會的。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誠信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戰狼4免費觀線完整版 瀏覽:245
什麼中的瑪麗 瀏覽:295
滬琛品牌策劃營銷公司 瀏覽:750
86電影網 瀏覽:68
韓劇關於媽媽的電影 瀏覽:296
供貨安裝調試驗收培訓方案 瀏覽:542
電子商務的源流理念 瀏覽:564
燕雲十八飛騎電影 瀏覽:315
有吸引力的美食節策劃方案 瀏覽:694
韓國愛情尺寸度電免費酒吧 瀏覽:754
啄木鳥系列電影在哪裡 瀏覽:124
電子商務績效考核表 瀏覽:122
電子商務園區盈利模式 瀏覽:906
日本衛安夫電影 瀏覽:809
釜山行1國語高清版資源 瀏覽:430
兩個字的戰爭電影名大全 瀏覽:93
華表獎哪個台播出 瀏覽:529
韓國洗頭電影 瀏覽:621
凌凌漆電影 瀏覽:948
河北咕咚來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