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活动策略 > 小黄车营销策略

小黄车营销策略

发布时间:2021-11-02 07:52:53

⑴ ofo改变策略重新投放单车并规定定点停车,如此自救是否有效

其实我觉得这样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些规定让人觉得骑共享单车会非常的不方便,人们平常骑共享单车就是为了方便,这样规定了固定的停车地点,如果人家想要去的那个地方没有停车的地点,那么该把车子放到哪里呢?



所以我觉得这一规定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我觉得还是应该提一些更加有力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小黄车本身配置比较的低,所以很多人不愿意骑,希望小黄车能够彻底的解决一下这些问题。

⑵ 快手小店是什么快手小黄车怎么开

快手小店是主播在快手直播的过程中卖货的,直接打开快手的实验室就可以开通快手小店,现在快手小黄车可以直接挂有赞微商城的小黄车,可以做到2-7天回款,粉丝在看直播的过程中不需要跳转,支付多种支付方式,目前快手的头部腰部主播都是选择有赞小黄车来对接快手的

⑶ ofo与摩拜,在营销和运营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营销策略: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几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回答: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⑷ 年卡价格跌至99元,小黄车推出新玩法是在垂死挣扎吗

小黄车骗押金,不死天理难容……余额不退作死……

⑸ 为什么小黄车会输

小黄车市场推广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市场这东西并不是占有了就行,推广只是第1步,后期的运营维护才是重点,极高的车辆损坏率,一味的盲目扩张以及智能化不足是其最终走向倒闭的外部原因。

⑹ 到底互联网品牌营销,该追求速度还是质量

在互联网品牌营销战火弥漫的今天,关于品牌营销的质量与速度谁更重要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品牌营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命脉,这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实力,精准的营销策略,品牌格局发展实力和水平的综合展现。在共享模式开启,共享单车成彩虹式速发展的现状下,如何才能将品牌打造更具代表性,已成为这场战役中成王败寇的唯一命题。
目前行业两强2017年的产能已达到了3000万辆。2017年是共享单车爆发元年,这一年内共享单车的介入,改变了自行车产业链、销售模式和市场格局,但是两家的品牌营销战也打得如火如荼,这方唱罢另一方立即登场,究竟谁才是既懂得互联网品牌营销发展速度,又能够把控住品牌营销质量的共享单车?
增加品牌建设速度 明星效应是否更有效?
在6月2日播出的《奔跑吧》中赫然发现了小黄车的身影,ofo为该节目的每一位成员都分别定制了一辆小黄车,供大家轻松骑行。此次植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除了大部分的声音表示小黄车“城会玩”,也有个别声音质疑广告的生硬度,但小编认为此次ofo的植入非常具有前瞻性。
鹿大长腿骑小黄车再次抢镜
众所周知ofo签下了鹿晗作为品牌代言人,这种斥重金的做法,是很多传统企业的一贯玩法,但是传统企业签了代言人通常让他们站站台、拍拍各种TVC就结束了,完全没有与品牌的强关联度。小编想说,真不是请一个人气高的代言人就万事大吉了!而ofo非常聪明,选择此次《奔跑吧》的植入,不仅提升了品牌曝光度,更再次强调了与代言人鹿晗的强关联。
而ofo小黄车品牌建设速度,也如这次合作一般,一直在不停奔跑。半年时间,确定自己鲜明的品牌定位、核心的品牌内涵,抓紧每一次机会不断输出品牌特性。以鹿晗和小黄车的代言为例,简直是快速的多方联动:从官网在网络上设立搜索推广位,到鹿晗唱片赞助,再到《奔跑吧》产品定制化植入,以及后续大声量扩散,和趁热打铁的《奔跑吧》明星车型线下路演,每一步品牌营销都像在极速奔跑中,占领了一个又一个传播制高点,这哪是一个仅仅进行了半年品牌建设的共享单车企业?完全是一副营销界的老司机面目。
打得一手好营销 品牌营销的质量与速度齐飞
ofo其实不仅品牌速度发展的十分惊人,品牌营销的质量也抓的非常到位。曾经有篇刷爆朋友圈的稿件说摩拜重公关、ofo重广告,其实ofo的“广告”应该更准确的叫做营销,线下为年轻人定制海报投放、线上发布关于品牌解读的视频、各类KOL站队、明星资源的利用,其实恰恰说明ofo小黄车在营销方面非常与时俱进。也很明确品牌营销的质量也要同步跟上
ofo为年轻人打造的系列视觉海报
ofo一直主打年轻人的市场,用明星带动关注度,这种方式其实很难复制,明星的契合度,活动的独特性,以及传播与消费者的共鸣性,都需要有非常高超的营销技巧。而ofo却深谙此道,他率先邀请了蒋劲夫、奚梦瑶、林更新、周冬雨、赵雷等众多流量担当鲜肉、小花明星,进行了公益骑行活动的海报宣传,精准覆盖了年轻群体,抓住了粉丝经济的关键。
ofo在草莓音乐节“撒欢”
同时,ofo的品牌营销策略就是不断通过高频率、花样性的营销增强客户记忆点,并且在传播时保持品牌统一性和专一性,让用户对品牌内涵记忆深刻。像多品牌co-branding一直在不断翻新花样的进行,比如和Enjoy app、麦当劳等美食类企业进行的联合跨界宣传,让城市美食与ofo增强关联度;参与草莓音乐节、联合薛之谦巡回演唱会,在音乐领域扩大自己的传播半径,精准覆盖具有小清新气质的艺术范人群;挑选知名IP《孤芳不自赏》、《欢乐好声音》等影视类作品进行合作,在娱乐营销方向全面发力,这样多轮次、多维度、轰炸式的营销手段,促使品牌形象更加立体,增强了品牌营销的质量和用户的忠诚度。
快速但不盲目,ofo在营销方面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非常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我们纵观很多创业型公司,都会用创始人作为营销噱头,以拉动品牌声量,但是ofo完全是一种成功企业风范,就靠产品实力和公司实力说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品牌营销的质量和速度两手同时抓,这一切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人群精准洞察,更源于小黄车对自己品牌定位的准确性、坚定性和专一性。
品牌营销质速之争的背后 大格局视野和用户至上思维
这些品牌建设上的优势,也带动了ofo近期的市场表现,根据多家数据机构2017Q1季度共享单车数据报告显示,小黄车增长份额都是市场第一。国内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Trustdata显示,ofo新增用户451.1万,排名第一。
而极光数据显示《2017年4月App风云榜》上,共享单车市场形成黄橙两大“主力选手”,市场渗透率方面,ofo以4.04%的市场渗透率稳居行业第一。但小编还发现,ofo不仅仅是数据和市场渗透率上领先,在用户满意度上也位列第一。中国产业信息网为目前比较主流的共享单车做了实际调研,ofo以9.3的高分领衔用户满意度冠军宝座。
2017Q1中国共享单车用户满意度排行
当我们分析这些成绩背后原因,都离不开ofo前瞻的战略发展眼光。近期,ofo又有大动作,对外正式公布了X计划,发射一颗民用卫星升空,以为未来车辆的定位系统做准备,这样大手笔,可不是任何公司都有勇气做的。ofo虽然品牌建立和品牌美誉度已经站在了一定高度上,但依然保持着空杯心态和用户沟通的顺畅性,比如品牌升级,放弃了众多厂商都想要争抢的共享单车称号,毅然选择了用户对ofo的爱称——“小黄车”来作为品牌新名字,这种用户至上的态度让ofo想不红都难。
实话说ofo小黄车进入城市比较晚,但是无论是市场表现还是品牌美誉度,都在半年时间内快速提升,ofo不愧是品牌建设与营销的老司机。

阅读全文

与小黄车营销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蘑菇街促销活动 浏览:35
教学科研培训方案 浏览:350
加油站促销活动分析报告 浏览:882
乡村旅游电商平台策划方案 浏览:105
网络营销卡巴新能源汽车 浏览:466
影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因素 浏览:899
鞋中秋节活动促销图片素材 浏览:233
酒店毕业季营销方案 浏览:646
机器人教育培训学校建设方案 浏览:25
作业盒子推广方案 浏览:830
公卫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888
市场营销是什么概念 浏览:459
国际市场营销有哪些特殊性 浏览:331
宴会流程策划方案 浏览:631
电大市场营销实训 浏览:6
煤矿2017安全培训计划方案 浏览:942
电子商务工程师有用吗 浏览:461
阿里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10种模式 浏览:57
七夕情人节美容院促销活动方案 浏览:405
海底捞火锅市场营销策划书 浏览:695